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丁洪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90例IBS-C和FD重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患者加用加味半夏泻心汤,1剂/d.两组患者均连用8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并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67%)和5例(11.11%),症状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4,P>0.05).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IBS-C和FD重叠患者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密切相关.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朱金锦;唐礼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其对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瑞舒伐他汀(10mg/次,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口服治疗,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3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及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降脂作用,并能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IMT及斑块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密切相关.

  • 培菲康联合拉克替醇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作者:赵建波;李贵;郝炳章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拉克替醇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功能性便秘不伴结肠黑变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拉克替醇A组(56例)和培菲康联合拉克替醇A组(联合A组)(56例).选取我院功能性便秘伴结肠黑变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拉克替醇B组(23例)和培菲康联合拉克替醇B组(联合B组)(23例).4组患者均接受排便习惯训练、调整饮食和适当锻炼等基础治疗.拉克替醇A组和拉克替醇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拉克替醇治疗,起始剂量为20 g/d,早餐时一次服用;第2天起改为10 g/d,早餐时一次服用.联合A组和联合B组患者在拉克替醇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培菲康治疗,2粒/次,3次/d,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4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4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停药1个月和2个月后的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X2=20.17,P<0.01).联合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拉克替醇B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其他3组.4组患者治疗后大便形态评分和Wexner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A组患者治疗后的大便形态评分和Wexner评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拉克替醇B组患者治疗后大便形态评分和Wexner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95,P=0.961).4组患者停药1个月后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5,P=0.384);停药2个月后其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6,P=0.023).其中拉克替醇B组复发6例,占总有效例数的50.0%,复发率高.联合A组复发7例,复发率13.2%,复发率低.结论 益生菌可提高拉克替醇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降低患者复发率且不影响拉克替醇的安全性.同时,以上作用对于伴有结肠黑变病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同样有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阿司匹林对消化性溃疡协同致病的研究

    作者:陈烁;贾杰;张益光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服用阿司匹林对消化性溃疡的分别的作用以及是否存在协同致病或者拮抗作用,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2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与250例非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组患者在服用相同的药物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使用阿司匹林是否会具有协同致病作用.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胃溃疡OR值明显高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服用阿司匹林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低于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单纯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之和(P>0.05).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30,而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OR值为3.09,说明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可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合并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服用阿司匹林胃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OR值分别为1.17、3.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均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风险,对胃溃疡发病具有协同作用,对十二指肠溃疡无协同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无协同致病作用.

  •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菌群分析

    作者:柴建华;陈建美;贺春雪;陈容;田菊;孙玉鑫;舒红文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菌群及皮肤感染致病菌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母婴同室区2017年3月至7月出生的新生儿,对新生儿出生5 min内、出生24 h后第1次沐浴前、出生48 h后第2次沐浴前、出生72 h后第3次沐浴前及皮肤感染部位使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CA)法采样并将采样平皿送人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7例新生儿,其中23例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随着出生时间的增加,检出的细菌菌落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5 min内无细菌生长,出生5 min之后主要检出表皮葡萄球菌(320株)、微球菌(118株)和枯草芽胞杆菌(96株).阴道分娩新生儿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剖宫产新生儿(P<0.05),其感染部位致病微生物为表皮葡萄球菌(18株).结论 我院母婴同室区无外来致病菌,不会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是皮肤感染的高危时间段,医院感染管理者应高度重视.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血糖控制欠理想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雄燕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血糖控制欠理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血糖控制欠理想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及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温水送服,连用10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0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肠道菌群和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患者FBG、2hPG和HbA1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P<0.05);同时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大肠埃希菌数量减少(P<0.05和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HOMA-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糖控制欠理想T2DM患者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不仅可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而且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糖代谢功能,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

  • 肺部微生物组成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生存率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存荣;杨婷;许志辉;陈钧年;周丽丽;王晖

    目的 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微生物组成,研究肺部微生物组成与IPF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IPF患者39例,作为IPF组,以体检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存时间,检测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微生物组成.结果 IPF组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IPF组患者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03,0.003,0.000).39例IPF患者随访时间为2~60个月,随访结束时患者死亡20例,存活19例,生存率为48.7%,平均生存时间39.8个月,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的预后成反比.结论 IPF患者肺内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奈瑟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检出与IPF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可能成为改善IPF的潜在靶点.

  • 幼年大鼠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慧娟;杨维华;蒋军林;谢乐

    目的 建立一种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小儿脾虚腹泻证的疗效机制提供可行性模型.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只清洁级3周龄SD幼年大鼠分为正常和模型两组,采用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观察其对幼年SD大鼠外观、体质量、肠道微生物和小肠黏膜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幼年大鼠被毛枯槁、精神萎靡,体质量增长缓慢;4种琼脂培养基培养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细菌、乳酸菌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1);小肠黏膜层次模糊,结构混乱,小肠绒毛形态破坏.结论 番泻叶、生大黄联合头孢拉定、硫酸庆大霉素灌胃能够建立一种合适的幼年大鼠脾虚腹泻合并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

  •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人体微生态研究主题分析

    作者:贾晓峰;高芳;耿喆

    目的 人体微生态是世界主要国家争先布局的前沿领域.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宏观角度量化分析人体微生态领域的国际研究态势和热点主题.方法 选用PubMed/Medline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法构建含33 024条信息的“人体微生态”国际论文题录信息数据库,筛选2008年以来(近10年)31 060条文献信息用以主题分析.通过对题录信息的计量分析得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特点;将高频主题词(MeSH词)按照菌群、人体部位、疾病和人群分为4类,采用词频标准化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热点主题与趋势;采用共词法对研究国别间、菌群-疾病间、疾病-人群间主题词关联度进行量化,并采用网络图法分析主题词间关系,以识别热点领域.结果 人体微生态领域研究论文共33 024篇,其中94.1%的研究集中在近10年(2008年以来).美国学者发表论文数量多,占27.1%(8 414篇),我国学者论文数位居第二位(3 182篇,占10.2%);我国与美国合作发表论文432篇,居各国间合作论文数量之首.在热点主题方面,乳酸菌、双歧杆菌、古生菌、艰难梭菌、真菌等重点菌群主题词平均标化频次分别为5.1%、4.7%、1.6%、1.5%和1.8%;肠道、阴道、口腔、皮肤等人体主要部位主题词平均标化频次为12.5%、1.8%、1.7%和1.6%;相关疾病方面,炎性肠病、肥胖、克罗恩病、免疫系统、结直肠癌、糖尿病等主题词的平均标化频次为3.5%、3.5%、1.6%、1.1%、0.9%和0.8%.重点主题词关联度方面,艰难梭菌与梭菌感染和痢疾,梭菌感染、结直肠癌、2型糖尿病与中老年人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与中青年人群,肥胖、免疫系统疾病与妊娠期女性、新生儿等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结论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量化依据,综合分析了人体微生态领域的重点菌群、主要疾病及重点人群方面的热点主题及其变化趋势,可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

    作者:顾文;孙志兵;李建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低聚果糖(包括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及蔗果五糖)和低聚木糖(包括木二糖、木三糖、木四糖、木五糖、木六糖及木七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键合有酰胺官能团杂化填料的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利用亲水保留色谱机制(HILIC)实现对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各单体的有效分离,结合示差检测以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同时利用木糖对低聚木糖各单体转换系数进行定量.结果 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各单体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重现性.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采用木糖对照品转换定量低聚木糖含量,减少低聚木糖各单体标准品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检测成本.该方法经济可靠,测定结果准确,适合于添加有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的功能性产品检测.

  • 使用不同抑酸剂的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罗晓亮;宋睿;杜国平

    目的 系统评价使用不同抑酸剂时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为临床医生选择抑酸剂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等数据库,搜集有关质子泵抑制剂(PPI)、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与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风险相关性的文献,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病例一对照研究10篇,队列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PI的患者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风险比使用H2RA的患者高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331,95%CI (1.185~1.496),P<0.01].进一步按研究类型、用药目的的不同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 均表明使用PPI的患者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H2RA的患者.使用漏斗图、Egger's法和Begg's法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表明纳入的研究均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异质性可能来源于Dubberke的研究,排除Dubberke的研究后再重新进行整合分析,异质性较前下降明显,并且合并OR值较前增大.结论 使用PPI的患者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风险比使用H2RA的患者高33.1%.

  • 基于性别二分类的青海天峻藏民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作者:谢丹;张沐诗;陈春;乌恩奇;赵焕虎;李树春

    目的 对青海省天峻县的藏族牧民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进行研究,探讨青海藏民肠道菌群结构及性别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以28例藏族牧民志愿者的粪便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16S rDNA V3+V4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及核心菌群;通过db-RDA和菌群多样性分析,探索性别因素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 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青海藏族志愿者的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是普氏菌属、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特有优势菌属是Lachnospiracea_incertae_sedis. db-RDA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一定分离趋势,多样性结果进一步证实性别差异显著影响菌群结构.男性和女性存在12种差异菌群,包括普氏菌属、Acidaminobacter属等.结论 性别差异对青海藏民肠道菌群影响显著.

  • 羊口疮病毒安徽株VIR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杨侃侃;俞赵荣;张谦;张高峰;王元红;张学琪;鲁智敏;刘自敏;彭开松;王勇;李永东

    目的 获取并分析ORFV AH-F10株VIR基因序列及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点.方法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羊口疮AH-F10株,设计VIR基因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信号肽、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域以及线性细胞表位进行预测.结果 AH-F10-VIR基因长552 bp,编码183个氨基酸,与Nantou株的VIR基因同源性高,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6%,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9.88 kDa,等电点为4.83,为亲水性蛋白;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分别占36.07%、3.83%、43.17%和16.94%;三级结构预测显示VIR蛋白存在较多的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含有17个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区域,有15个潜在的B细胞优势表位,4个CTL细胞表位以及5个Th细胞表位.结论 成功克隆了羊口疮安徽株VIR基因并预测了VIR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VIR蛋白奠定了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更新与解析

    作者:杨淑凤;邓国英;张伟;刘欣;孙文长

    医学微生物学教材是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是接触该学科前沿知识的重要媒介.随着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发展,教材应及时更新.本研究就我国医学院校普遍使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8版)教材中需要更新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解析.这些知识点的更新和解析将有助于《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再版,也有利于该学科的教与学.

  • 培育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式

    作者:王柏欣;刘蕾;梁桂才;陈梅;马淑霞;许秀琴;孟德欣;徐辉;张宏;周海瑞;刘继光

    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微生物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是微生物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后备人才,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对微生物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研究生全面发展培育方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针对基础医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根据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的特点,着重探讨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方式的改革,为培养具有优良的科研能力、科学素养、健全人格的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中国微生态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