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丽娜;战玉芳;张久超;陈丽娟;吴晓燕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对照组 (24例) 和试验组 (2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并同时实施肠内营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饲益生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泻、便秘、胃内容物反流、胃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留置胃管、留置鼻肠营养管及达到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体重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试验组患者腹胀、便秘、胃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腹泻、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和留置鼻肠营养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体重较入院时明显降低, 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 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要.

  • 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肠道微生物群分布的影响

    作者:梅长红;吕珂;孙莉莉;许庆;张鹏

    目的 检验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肠道微生物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病人分为三联疗法根除组 (A组) 和三联疗法根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组 (B组) .治疗14天后对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收集治疗后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qPCR分析, 检测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嗜热链球菌的数量.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12例按方案完成治疗, 完成率为93.3%.A组患者中失访2例, 不耐受5例, 治疗完成率为88.3%;B组患者中失访3例, 不耐受4例, 治疗完成率为88.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提高了三联疗法根除的治愈率.A组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然而B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嗜热链球菌表达高于A组.结论 益生菌的使用对提高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促进作用.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的修复作用

    作者:高旭海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 (UC) 患者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活动期UC患者7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0g/次, 4次/d, 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g/次, 3次d/.两组患者均连用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D-乳酸和PCT水平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的变化, 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12周后, 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PCT水平及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 (P<0.05), 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4.59%vs78.38%;χ2=4.16, P<0.05) .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UC的治疗效果较肯定, 可明显减轻患者肠黏膜病变程度, 保护肠黏膜屏障, 加快其修复.

  • 少见贪铜菌感染1例

    作者:曹林;沈继录

    目的 报道1例由罕见细菌导致的感染病例, 并分析其易感因素及药敏情况, 为罕见细菌感染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该患者临床信息, 包括症状、治疗过程、药敏试验结果等.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该少见贪铜菌对大部分头孢类、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均敏感.结论 少见贪铜菌是比较罕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黄林生;沈通一;施嫣红;秦环龙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个月, 留取治疗前后新鲜粪便样本, 并采用16SrRNA细菌检测技术鉴定肠道菌群.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没有发生改变, 菌群的多样性增高.在门水平上, 厚壁菌门丰度增高, 而变形菌门的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 Actinobacillus和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下降, Veillonella、Clostridium XIVa、Blautia、Proteus、Flavonifractor等的丰度增高 (P<0.05) .通过Lefse分析发现c_Gammaproteobacteria和p_Firmicutes是患者治疗前后的特征性菌群.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 在常规治疗中添加益生菌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高小平;郭连英;陈晨;陈艳军;孙文平

    目的 通过对肝炎患者多种自身抗体检出率的比较, 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7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患者, 64例非AIH肝炎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 (AMA-M2) 、抗肝肾微粒体-1抗体 (LKM-1) 、抗肝细胞胞质抗原-1抗体 (LC-1)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 (SLA/L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ANA), 并对各检测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AIH组患者ANA、AMA-M2、LKM-1、LC-1、SLA/L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28.0%、9.3%、1.3%、10.7%均高于非AIH组患者的56.2%、3.1%、0.0%、0.0%、0.0%, 且除LC-1外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联合检测ANA、AMA-M2、LKM-1、LC-1及SLA/LP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情况调查、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钱伟;徐敬云;陈珊

    目的 调查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情况以及病原菌分布, 并探讨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妇科肿瘤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将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感染组, 未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分为未感染组, 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 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归纳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盆腔感染41例, 感染率为10.68%, 培养出病原菌54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 占25.93%, 革兰阴性菌35株, 占64.81%, 真菌5株, 占9.2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手术持续时间>2h的比例、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比例、开放手术的比例、术前化疗的比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比例和术后卧床时间>7d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 (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开放手术、术前化疗、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卧床时间长均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均P<0.05) .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较容易并发盆腔感染, 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种因素可增加术后盆腔感染的风险, 临床应加强防控措施, 降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率.

  • 降脂益生菌调节胆固醇代谢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曹少锋;梅璐;黄煌;孙向东;蒋杰;任士萌;赵锐豪;郑鹏远

    目的 研究一种由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构成的降脂益生菌组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小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雄性LDL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益生菌干预组.高脂饮食 (HFD) 15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 造模同时干预组给予鼠李糖乳杆菌DM9054联合植物乳杆菌86066灌胃, 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实验结束后, 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的水平差异.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使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肠道内法尼脂受体 (FXR) mRNA、顶端膜钠依赖的胆汁酸转运体 (ASBT) mRNA、纤维生长因子15 (FGF-15) mRNA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 (ABCG-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 (CYP7A1) 、F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 (ABCG-8) 、清道夫受体BI (SR-BI)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R) 、胆盐输出泵 (ABCB-11) 、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 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SREBP-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降脂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减轻 (P<0.05);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降低, HDL水平升高 (P<0.05);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显著减少;小鼠肠道ASBT mRNA和ABCG-5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s<0.05), FGF-1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 FX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P<0.05), SREBP-2和HMGC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s<0.05), FXR、CYP7A1、SR-BI、ABCG-8和ABCB-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s>0.05) .结论 降脂益生菌可能通过激活FXR-FGF15通路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过下调SREBP-2表达水平, 抑制HMGCR表达, 减少胆固醇的生成, 从而起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闫小妮;贺海蓉;邢娟丽;屈彦;吕军

    目的 系统评价微生态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或贯序疗法在儿童幽门螺杆菌 (H.pylori) 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中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改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 Fang Data、Pub 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儿童H.pylori感染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 同时人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以补充获取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RCT, 共2 033例H.pylori阳性的儿童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微生态制剂+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vs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微生态制剂+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在儿童H.pylori根除率方面优于对照组[OR=2.66, 95%CI (2.09, 3.40), P<0.00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8, 95%CI (0.21, 0.37), P<0.00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生态制剂+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组的恶心呕吐 (P<0.001) 、腹痛 (P=0.015) 、腹泻 (P<0.001) 、便秘 (P=0.023) 、纳差 (P<0.001) 、味觉障碍或口腔炎 (P<0.001)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相比, 微生态制剂+标准三联或贯序疗法安全、有效, 能提高儿童H.pylori的根除率, 降低H.pylori治疗中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 上述结论尚需开展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 香菇C91-3菌LP1蛋白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作者:矫继龙;张美珊;房宇坤;宁安红;钟民涛;黄敏

    目的 通过观察注射C91-3菌LP1蛋白对H22荷瘤小鼠的影响, 探讨LP1蛋白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方法 使用鼠肝癌H22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腋下, 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取上述建立成功的H22实体瘤模型小鼠64只, 体重20~25g;分为A、B两组, 每组32只.A组再分为LP1实验Ⅰ组 (300μg/只) 、LP1实验Ⅱ组 (100μg/只) 、PBS对照组和顺铂对照组 (4 mg/kg), 每组8只, 各组隔日给药1次, 共给药5次.A组用于检测LP1蛋白作用后在小鼠体内对H22肿瘤的抑瘤作用、血清中IL-2含量以及脾中NK细胞活性等生理指标.B组按同样的方法分组, 隔日给药1次, 直至荷瘤小鼠死亡, 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期, 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LP1蛋白可以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LP1实验组生存期达16.6d, 较PBS对照组13.2d有明显提高.LP1蛋白在体内对H22实体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H22实体瘤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后发现, LP1实验组中H22肿瘤组织较PBS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局部可见坏死现象.使用ELISA法和LDH法分别检测H22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 发现LP1实验组IL-2水平和NK细胞活性较PBS对照组和顺铂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LP1蛋白可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限, 提高小鼠的生存质量, 具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增强H22荷瘤小鼠自身免疫力, 提高NK细胞活性, 发挥机体自身肿瘤免疫功能造成的.

  • 整肠生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上皮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悦;郑长清

    目的 探讨整肠生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8~10周龄C57BL/6小鼠40只, 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 (3%DSS) 、5-ASA组 (3%DSS+5-ASA 200mg/kg灌胃) 和整肠生组 (3%DSS+联合整肠生及5-ASA灌胃), 每组10只, 造模7d.观察各组小鼠便血程度、组织学损伤情况, 通过投射电镜观察各组肠道上皮间紧密连接改变情况, 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 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2的表达情况.结果 (1) 与模型组比较, 5-ASA组和整肠生组小鼠便血程度明显减轻, DAI评分显著降低 (P<0.05) .整肠生组与5-ASA组比较, 便血减轻, DAI评分降低 (P<0.05) . (2) 电镜显示, 对照组肠上皮间紧密连接呈一条致密条带, 结构完整, 见细胞桥粒, 微绒毛光滑、排列整齐, 细胞间隙狭窄;模型组肠上皮间紧密连接结构松散、模糊、密度降低, 桥粒结构消失, 微绒毛稀疏, 短缩且长短不一, 细胞间隙增宽;各治疗组的紧密连接的破坏情况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整肠生组紧密连接清晰, 细胞间隙缩窄, 微绒毛排列整齐, 出现细胞桥粒. (3) 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 time-PCR法检测,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Occludin、ZO-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 Claudin-2表达显著上调 (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Occludin、ZO-1蛋白表达上调, Claudin-2蛋白表达下调 (P<0.05), 整肠生组较单用5-ASA组更明显提高Occludin、ZO-1蛋白和mRNA表达. (4)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MDA含量增高, SOD活性降低, 与5-ASA组相比, 整肠生组能更显著地降低MDA含量, 提高SOD活性 (P<0.05) .结论 联合应用整肠生通过调节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和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上皮屏障功能.

  • 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安全性初步评价

    作者:沙霈霈;糜烜;魏华;裘梁

    目的 在对普洱茶中微生物筛选和鉴定基础上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基因的分布、普洱茶下调毒素基因的表达和改善肠上皮细胞的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无菌水和沸水泡制普洱茶, 获得分离株, 通过16S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归属;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评价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采用细胞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技术, 研究普洱茶对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抑制作用.结果 无菌水浸泡普洱茶获得的45株菌中44株为芽胞杆菌属, 沸水浸泡获得的7株菌均为蜡样芽胞杆菌 (FBCE01、FBCE06、FBCE10、FBCE14、FBCE20、FBCE26和FBCE29), 多重PCR技术结果表明其分别含有毒力基因cytK、nheA和hblD的2种或3种.耐模拟胃肠液实验表明, 7株菌均具有很强的耐模拟胃肠液消化能力;细胞实验结果发现, 普洱茶汤能显著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 (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 普洱茶能有效降低蜡样芽胞杆菌对细胞的损伤;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进一步说明, 普洱茶使蜡样芽胞杆菌肠毒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普洱茶具有抑制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作用.

  • 维生素D对烟曲霉感染的肺巨噬细胞自噬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戴京京;王兵;周武碧;张乐

    目的 探究维生素D在鼠肺细胞感染烟曲霉后对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用一定量的烟曲霉活化孢子感染细胞后, 一组细胞加入维生素D (维生素D组), 一组细胞加入生理盐水, 感染一定时间后用溶酶体探针检测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收集各组细胞并裂解细胞, 离心取上清, 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上清液中的LC3BII、Dectin-1及ROS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化的孢子感染肺巨噬细胞后, 维生素D组自噬体与溶酶体共定位减少、吞噬孢子的速率在减少以及ROS水平降低, 其对应的胞内Dectin-1、ROS、LC3BII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烟曲霉感染肺巨噬细胞后, 维生素D可通过减弱细胞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并下调自噬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以达到抵抗烟曲霉感染的作用.

  • S100A8、S100A9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常如琦;霍丽娟;田玲琳;张鹏

    S100家族是由20余个结构相似但功能各异的成员组成.该家族成员广泛参与感染、促炎、自身免疫等各种病理过程.近年来, 越来越多学者发现S100家族成员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失调, 且具有特异性.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表明, 2015年我国胃癌新发病率为679/10万, 死亡率为498/10万[1], 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幽门螺杆菌 (H.pylori) 作为胃癌的Ⅰ类危险因子, 目前其与胃癌的密切关系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研究发现, S100家族成员——S100A8、S100A9在H.pylori感染相关胃炎、胃癌患者病理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 因此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就S100A8、S100A9在H.pylori相关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河北地区26385例女性宫颈细胞HPV基因分型分析

    作者:徐帅师;牛凤霞;高瑾;张咏梅

    目的 分析河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率及感染亚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到2017年8月来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6 385例患者,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 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6 385例受检者中, HPV感染率为33.05% (8 719/26 385), 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6.50% (6 992/26 385), 阳性患者中占比80.19% (6992/8719);共计检出21种HPV亚型, 12 901例次HPV感染, 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1 059例次, 占比91.46%, 感染前三位依次为HPV16、HPV58、HPV52, 均为高危亚型;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较高, 分别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03.281, P<0.01;χ2=42.033, P<0.01) .结论 妇科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 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 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HPV58、HPV52.15~25岁和≥56岁年龄组HPV感染率相对较高.

  • 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

    作者:王爽;袁学华;柯盈月;李权伦;王字卉;郑柳莎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5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阴道微生态、HR-HPV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活检,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患者中, 宫颈病变发生率为16.01%,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TCT) 阳性率为19.93%, HR-HPV感染率为28.47%, 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为30.78%, 其中细菌性阴道病 (BV) 、滴虫性阴道炎 (TV)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需氧菌性阴道炎 (AV) 和乳杆菌减少检出率分别为24.02%、3.20%、12.28%、8.54%和28.47%.宫颈病变患者微生态失调率为67.78%,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3.73% (P<0.05) .宫颈病变患者其BV、VVC、AV和乳杆菌减少检出率分别为66.67%、30.0%、22.22%和75.56%, 均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5.89%、8.90%、5.93%和19.49% (P<0.05);宫颈病变患者HR-HPV阳性率为75.56%, 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9.49% (P<0.05) .HR-HPV阳性患者BV、VVC、AV和乳杆菌减少的检出率分别为51.88%、24.38%、16.88%和62.5%, 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的12.94%、7.46%、5.22%和14.93% (P<0.05) .结论 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 乳酸、乙酸及pH对嗜酸乳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生长及交互作用影响

    作者:李桂军;周建娟

    目的 探讨乳酸、乙酸及pH值变化对嗜酸乳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生长及交互作用影响, 为探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1) 两菌经不同浓度乳酸、乙酸作用后, 检测其细菌浓度变化. (2) 两菌经不同pH的SBHIG肉汤单独及混合培养, 检测其细菌浓度变化并涂片观察生长情况.结果 乳酸、乙酸浓度1.0%~5.0%时, 均可抑制两菌的生长.0.1%乳酸对阴道加德纳菌生长的抑制能力较弱, 但可促进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肉汤培养基在pH 3.5时, 几乎只有嗜酸乳杆菌能生长;pH 8.5时, 生长的细菌中阴道加德纳菌占绝大多数;pH 5.5和7.0时, 两菌虽然共同生长, 但嗜酸乳杆菌生长明显受抑制.结论 嗜酸乳杆菌与阴道加德纳菌存在交互作用, 但受细菌浓度、乳酸和乙酸浓度及pH的影响.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需多疗程疗治疗或治疗失败可能与乳杆菌累积浓度未能达到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生长的要求有关.

  • 留学生临床微生物见习生物安全培训探讨

    作者:王楠;王晶;肖晓光

    临床微生物室是临床重要的见习培训基地, 培训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意识, 确保其在临床工作中无意外事故的发生.针对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展开探讨, 保证留学生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为临床工作做好安全保障.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刘蕾;王柏欣;宋成龙;马淑霞;王淑秋;郭鹏;王薇;朱源志;王青;杨宇轩;金玉玲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医学研究生专业学科, 并且成为了医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是为微生物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高级后备人才, 学习和掌握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将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获得的实践效果进行阐述, 为培养微生物学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学习基本的研究手段, 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 2016-2017年大连地区流行性角结膜炎病原流行特征

    作者:郎兴莹;王越;刘颖丽;杨世宏;刘丹红;周林;薄志坚

    目的 探讨大连市腺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病原分布.方法 选取大连市区三家医院眼科结膜炎患者眼结膜囊分泌物为样本,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43份标本中, 121份为腺病毒阳性, 其中27份3型阳性, 61份8型阳性, 24份19/37型阳性, 1份3型和8型同时阳性, 8份未分型.结论 人腺病毒8型是大连市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 3型、19/37型次之.

中国微生态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