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40例焦虑抑郁症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探讨

    作者:向敏;叶慧倩;马小东

    目的 探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对焦虑抑郁症合并乙肝患者乙肝病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精神病科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焦虑症、抑郁症合并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乙肝病情分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两组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每隔半年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标记物,采用Excel软件统计结果.结果 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标记物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大三阳组变化明显,5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有3例,而小三阳组有1例;但小三阳的转归效果好,三年的转归率分别为44.44%、66.67%和81.48%;大三阳组的转归率分别为30.77%、53.85%和69.23%.结论 积极的精神情绪对焦虑抑郁症合并乙肝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且对小三阳患者的转归促进作用佳.

  • 2006-201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菌谱及其耐药性变化的单中心回顾分析

    作者:孟祥磊;杨爱华;张满生;李素波

    目的 探讨2006年至201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谱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杭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患者32例并与2010年至2013年本院63例该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6年至2009年共培养该病标本32例,培养阴性率43.8%.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13例,占40.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比例高(21.9%);革兰阴性菌共4例,占12.5%,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9.4%).2010年至2013年共纳入标本63例,培养阴性率41.0%.送检标本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8.1%,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占总菌数的15.9%;革兰阴性菌占15.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总菌数的9.5%.两阶段结果相比,培养阳性率有所升高,菌谱分布基本相似,革兰阳性菌比例有所下降,肠球菌比例有所上升.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有所升高.对利福平、喹诺酮类以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稳定.万古霉素无耐药菌出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三代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相对稳定.结论 本院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有所上升,表皮葡萄球菌是其常见的致病菌.肠球菌检出比例有一定程度上升.所有病原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唑啉联合头孢他啶仍可作为首选的初始治疗药物.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细菌谱
  • 血流感染患者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朝云;胡阳;杨忠玲;熊芸;孙静

    目的 比较血流感染患者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血流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40株进行比较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判断,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流感染标本共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分离出88株,占62.86%;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52株,占37.14%.血流感染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头孢噻吩、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分别为81.82%,45.15%;35.23%,15.38%;20.45%,5.77%;47.73%,26.92%;76.14%,51.92%;69.32%,50.00%;64.77%,9.62%;54.55%,28.85%;14.77%,0.00%;10.23%,0.00%;39.77%,3.85%;11.36%,0.00%;54.55%,28.85%;67.05%,5.77%;79.55%,32.69%;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与耐药率不断上升,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引起重视.

  • 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陈旧性石蜡切片乳腺珠蛋白免疫组化中的比较

    作者:邹琼瑜;叶琼;陈丽雅

    目的 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在陈旧性石蜡切片乳腺珠蛋白免疫组化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本实验室保存的陈旧组织石蜡切片样品76例,所有样品组织均取自乳腺癌患者,各取连续3张切片分别归入试验组、高压组和微波组.微波组和高压组按照常规加热修复法处理相应患者石蜡切片,试验组在pH为3.5±0.1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中室温修复15 min.比较三组切片的抗原修复效果.结果 三组切片经过不同的处理方法修复后,肿瘤细胞染色结果显示,试验组染色强度及高阳性比例分布优于高压组和微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1.122、14.468、12.859、13.267,P<0.05).综合阳性标记分数显示,试验组阳性分数多为++、+++,与高压组、微波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13、10.331,P<0.01).试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99、4.475,P<0.05).试验组经修复后的脱片率(x2=22.800、27.059,P<0.01)及折损率(x2 =64.083、40.827,P<0.01)均明显低于高压组、微波组.结论 常温下pH为3.5±0.1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能减少组织脱片及折损的发生率,提高切片修复效果.

  • IGF-1及IGF-1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海峰;申兴斌;刘莎莎;赵杨;李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在胃癌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胃癌和50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IGF-1及IGF-1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5%和75.00%,在癌旁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00%和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2,P<0.001;Z=-5.688,P<0.001).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Z=-2.067、-2.837,P<0.05;Z=-4.117、-3.579,P<0.05;Z=-2.885、-2.836,P<0.05;Z=-3.286、-3.31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IGF-1和IGF-1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及相互调节的作用.IGF-1和IGF-1R蛋白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血培养三级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雪君;周永列

    目的 探讨血培养三级报告对临床诊疗菌血症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9月237份阳性血液标本进行三级报告,分析一级报告时间和准确性,比较直接药敏(二级报告)与仪器法(三级报告)药敏结果的二者符合率.结果 237份血培养阳性标本,共检出革兰阳性菌105例,革兰阴性菌126列,真菌6例.一级报告时间平均为29.5h,准确率为97.89% (232/237).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直接药敏与仪器法药敏的平均符合率为93.45%,严重错误率为0.11%,重大错误率为1.48%,一般错误率为4.97%,革兰阴性菌直接药敏与仪器法药敏的平均符合率为90.87%,严重错误率为0.32%,重大错误率为2.38%,一般错误率为6.43%,总体符合率为91.92%.结论 血培养阳性标本三级报告的建立,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准确和快速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大连地区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杰;王青;李良军

    目的 分析大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 94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液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型(influenza virus type A,IFA)、流感病毒B型(influenza vi-rus type B,IF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C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和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8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2 944例患儿中血清IgM抗体阳性共1 280例,总阳性率为43.48%(1 280/2 944),主要为IFB和MP感染:IFB阳性率高,为16.68% (491/2 944);其次为MP,阳性率为14.44% (425/2 944). ADV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6,P=0.593>0.05),其余各种病原体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FB、MP在3~6岁组中检出率高;RSV在0~~1岁组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MP男女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1,P=0.006<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B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MP在第三季度检出率高,IFA、LP、CP也同样是第三季度检出率高,PIV和ADV各季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在第一季度检出率略高于其他季度.结论 大连地区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IFB和MP,针对不同年龄组、不同季度的感染情况,应做好重点预防工作.

  •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宝花;倪俊;许献荣;祝云昭;陈瑞彩;王滢

    目的 分析烧伤外科患者创面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期间本院烧伤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细菌学资料,分析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病原菌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创面分泌物培养401次,阳性结果302次(75.31%).分离出3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48株(46.98%),革兰阴性菌167株(53.02%).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7.46%)、铜绿假单胞菌(23.81%)、大肠埃希菌(8.89%)、粪肠球菌(5.08%)、肺炎克雷伯杆菌(5.08%).25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阴性组92例(36.08%),阳性组163例(63.92%).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史、危重症、创面深度、难愈性创面、血红蛋白、近期导管植入、近期输液、近期手术、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是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菌.难愈性创面和近期抗菌药物治疗与创面分泌物病原菌阳性有关.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其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涂盛;邵安文;朱曼华;盛吉芳;赵琼

    目的 调查2014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培养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2014年共培养到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917株,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71.2%;伤口、脓液及引流液占9.9%;血培养占9.7%;导管来源标本占3.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情况:重症监护室占47.7%;神经外科占19.1%;肝胆外科占13.5%;感染科占7.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外,临床常用抗菌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大于40.0%,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为89.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有侵入性操作、GCS评分≤8分、住院时间>14 d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侵入性操作、昏迷、住院时间延长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 2012-2015年间我院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回顾性分析

    作者:曹岩;彭慧萍;薛桂阳;方颖

    目的 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5年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培养鉴定的细菌种类和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培养标本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4.25%,表现逐年上升趋势;细菌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标本为主,平均占总标本量的52.75%,其次为尿液标本和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相对较少,但有上升趋势;四年中细菌分离情况显示常见缅菌有6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上述前4种细菌的耐药率均小于10%,其中耐药性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莎莎;汤乃林;陈志盛;唐贤芳;陈晓慧;廖若含;鱼芳;李嘉惠;陈骏

    目的 观察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随机选取初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69例,分为加氨磷汀组39例和不加氨磷汀组30例.统计人选的患者均用IP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均有经CT扫描具有可测量肿瘤病灶.化疗4个周期后按照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按RECIST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研究氨磷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 化疗4个周期后,加氨磷汀组患者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明显低于不加氨磷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胃肠道反应、免疫系统方面加氨磷汀组患者与不加氨磷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氨磷汀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2)氨磷汀能减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IP方案化疗的骨髓毒性、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01例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衡红军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01例高危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1)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血钾和血肌酐浓度、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K+浓度、血肌酐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血K+浓度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血肌酐浓度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94%,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z=1.612,P=0.880).结论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危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乳腺脓肿穿刺液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贾忠兰;许丽风;毕福玲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脓肿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穿刺液标本780份,从中分离病原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收集的78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504株病原菌,分离率为64.6%,前五位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71株(其中MSSA 327株,MRSA 144株),占93.4%,表皮葡萄球菌16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株,MRSA11株),占3.2%,α-溶血链球菌11株,占2.2%,β-溶血链球菌4株(其中无乳链球菌3株,化脓性链球菌1株),占0.8%,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占0.4%.其中327株MSSA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新、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庆大霉素敏感率达90%以上,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MRSA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全部耐药,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达8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复方磺胺甲唑、庆大霉素敏感率达90%以上,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MRSA.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吩、头孢呋新的耐药性明显高于MSSA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SSA和MRSA,MRS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MSSA对苯唑西林、第Ⅰ、Ⅱ代头孢菌素敏感率较高,因此这些抗菌药物可以作为首选药治疗MSSA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但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治疗MRSA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 两种乳酸菌素对豆腐保鲜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蕾;张明

    目的 探讨乳酸菌素Lacticin LLC518和Sakacin LSJ618对豆腐的保鲜作用.方法 运用牛津杯双层平板法研究2种乳酸菌素对豆腐腐败菌的抑制作用,依据感官指标、细菌总数和pH值的变化评价不同乳酸菌素对冷藏豆腐的保鲜效果.结果 0.1 g/mL的Lacticin LLC518和Sakacin LSJ618对3种从腐败豆腐中分离的豆腐腐败菌均有抑制作用.Lacticin LLC518、Sakacin LSJ618以及Lacticin LLC518和Sakacin LSJ618 1∶1的复合制剂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豆腐感官分值的变化,使细菌总数和pH值的增长减缓,因而有效地延长了豆腐的保质期.其中Lacticin LLC518对豆腐的保鲜效果好,可使冷藏豆腐的保质期延长至4d.结论 细菌素Lacticin LLC518和Sakacin LSJ618在食品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基于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分析方法的建立

    作者:孙杰;孙丽妲;伦永志;潘志鹏;潘凌鸿;赵梓晗

    目的 采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和ERIC-PCR技术对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和DNA指纹图谱检测结果分析小鼠肠道内主导菌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情况,建立利用ERIC-PCR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测方法.方法 先利用常规菌群分析方法鉴定正常小鼠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菌群状况,再提取其基因组DNA,后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为模板,利用ERIC-PCR方法获得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与常规菌群分析结果作比较,验证ERIC-PCR技术的准确性.结果 常规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优势菌群在数量上出现明显的变化,证实造模成功.经ERIC-PCR技术成功获得两组小鼠粪便基因组DNA图谱,两组间呈现具有一定对比性的特异性指纹图谱.结论 从小鼠粪便基因组经ERIC-PCR后的图谱中特异性条带的分布、数目和亮度来看,能说明肠道菌群的分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常规菌群分析方法作对比,说明ERIC-PCR技术是一种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

  • 柚皮中的有效成分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杜佳秋;高嵩;田婧依;王梦娇;张泽嘉;郭家旺;王芳芳;马淑霞;陈光

    目的 探讨柚皮素或柚皮苷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柚皮素或柚皮苷(0.250、0.125、0.063 g/L)作用于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后,MTT比色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活性和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柚皮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柚皮素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4、48和72 h IC50值分别为0.24、0.11和0.07 g/L;柚皮苷无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柚皮素组(0.22 g/L、0.11 g/L、0.05 g/L,作用48 h)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39681,P=0.00012746,P=5.09328E-05,P<O.01).结论 柚皮中黄酮类提取物具有抑制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其中柚皮素作用明显,部分作用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柚皮苷无抗人子宫颈癌作用.

  •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雪峰;王琳;徐娇;张影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对HBV特异性T细胞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例,其中完全应答(CR)组3例,部分应答(PR)组4例,无应答(NR)组3例,观察治疗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水平及HBV DN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等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HBV D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CR组和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P<0.05).患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于CR组,强烈的增殖反应在12周时达到高,持续反应到36周(t=28.27,P<0.05),对于PR组,强烈的增殖反应出现在12周(t=15.57,P<0.05),而NR组则无明显的增殖反应(P=0.286).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较治疗开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FN-γ=23.43,FTNF-α=18.27,P<0.05),第6个月、第12个月IFN-γ和TNF-α含量均高于治疗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FN-γ=27.35,FTNF-α=16.17,P<0.05);第6个月和第12个月IFN-γ、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HBeAg水平,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随着治疗的延长而增强,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有关.

  • nor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张智玮;乔林爽;赵月辉;崔洪波;赵吉子;张文莉;张凤民;付英梅

    目的 探究norD编码的超家族转运蛋白NorD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W2野生株和norD基因缺失株及norD互补菌株,微孔法培养形成生物膜,同时使用番红染剂对形成的生物膜染色,通过酶标仪检测特定波长下的A值,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定量分析.结果 常规培养时,MW2野生株和MW2 norD缺失株生物膜的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Fe2+离子环境下,MW2 norD基因缺失株培养48 h,生物膜形成的量少于MW2(t=3.878,P=0.0082).结论 MW2 norD基因缺失株在低Fe2+离子环境下引发生物膜分解,提示NorD可促进Fe2+离子环境下生物膜的形成.

    关键词: 生物膜 MRSA norD基因
  • 通化市食源性患者粪便中致病菌检测及耐药性

    作者:李顺姬

    目的 通过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进一步探讨食源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几种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按照CLSI 2010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结果 200份样品中共检出48株致病菌,检出率为24.00%.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7株,沙门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志贺菌2株.分离出的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对13种抗生素全部敏感,分离出的沙门菌仅对四环素存在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中,有l9株对13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对8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产生10种耐药谱.结论 通化市人民医院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其次为沙门菌,且两者均存在耐药株,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 T细胞斑点试验反应强度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中的价值

    作者:向瑜;杨捷;张莉萍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的反应强度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342例的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了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分析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的T-SPOT.TB的免疫强度.结果 T-SPOT.TB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67%,79.19%,64.00%,93.84%.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中T-SPOT.TB免疫斑点数为抗原A (10,36),抗原B(11,50),在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15,50),抗原B(15,40);在陈旧性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6,20),抗原B(6,30).比较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T-SPOT.TB的免疫斑点数,发现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与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免疫强度强于陈旧性结核病组(HA=0.015,HB=0.012,P<0.05;HA=0.006,HB=0.006,P<0.05).结论 T-SPOT.TB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T-SPOT.TB阴性时可有效的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阳性时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 T细胞免疫检测在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熊晓顺;刘彩霞;杨锦红;李向阳

    目的 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检测(IGRA/ELISA法)用于在肺部感染患者中鉴别诊断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选取肺部感染患者106例,根据结核诊断标准确诊30例为结核感染,76例为非结核感染.用IGRA/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释放的IFN-γ含量,比较两组IFN-γ含量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并分析AUC和佳截断值及佳界点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结核组IFN-γ浓度均值为(329.72±31.03) pg/mL,非肺结核组为(52.77±12.08) pg/mL,t=8.318,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0.934 (95%CI,0.890~0.978),当界点为59.70 pg/mL时, 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78.9%,约登指数为0.789;当界点为108.25 pg/mL时,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4.2%,约登指数为0.742;当界点为404.00 pg/mL时,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333.结论 以IGRA/ELISA法检测IFN-γ浓度,以59.70 pg/mL,108.25 pg/mL,404.00 pg/mL三个界点辅助临床对肺部感染鉴别诊断结核病有较好应用价值.

  • 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周小洁;时清;杨圣辉

    目的 筛选评价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20种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各中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和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水煎剂中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MIC为0.0488~1.5625 mg/mL.油剂中丁香油、香薷油的MIC为0.3906~1.5625 mg/mL.结论 本实验选择的20种中药提取物中香薷油、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抑菌敏感度高.

  • 寨卡病毒与性传播

    作者:杨正时

    寨卡病毒是蚊源性虫媒病毒,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头哨猴(恒河猴)中首次分离到.上世纪60年代在亚洲和非洲报告有散发性病例.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发生以发热与皮疹为特征的第一次大流行;2013年10月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南太平洋大的寨卡病毒爆发流行;在2015年引入巴西的寨卡病毒引起爆发.迄今,巴西已有150万人感染,并扩展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大多数在南美洲.由于在巴西不正常地密集出现新生儿小头畸形,而母亲在孕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寨卡病毒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病毒感染是酷似登革热的、自限性的发热、皮疹、关节痛综合征,我国称寨卡病毒病.大多数病例是轻症,主要症状是皮疹、发热、关节痛、肌痛、头痛和结膜炎.寨卡病毒自然传播中的媒介为伊蚊,但也存在非生物媒介传播的危险.曾从血清中分离到寨卡病毒,并证实性交传播.近有更多的由性传播的病例报告.寨卡病毒由病毒携带的男性经性行为传染给女方.如果近刚从寨卡病毒流行区来的男性,在性生活中应使用安全套;如果女方已经怀孕,好是放弃性接触,以保护胎儿.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性传播
中国微生态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