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兰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护理干预

    作者:叶邦珠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庆元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病原菌状况、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头孢西丁和万古霉素敏感.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8.33%/86.67%),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未干预组(96.67%/80.00%、100.00%/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75、2.931,均P<0.05);干预组舒适度评估优于未干预组[(7.89±0.76)/(4.72±0.47)、 (8.03±0.95)/(4.88±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6、4.025,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广泛,临床应合理选择抗生素,配合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 致ICU和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作者:陈俊华;王小娟

    目的 分析致ICU与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科学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临床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82株进行比较分析,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检测菌株582株,其中ICU分离208株,占35.7%,非ICU分离374株,占64.3%;从ICU中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除头孢替坦外明显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都较高,均>40.0%,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都较敏感,耐药率<25.0%;产ESBLs率ICU和非ICU分别为70.7%和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ICU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高,且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该菌感染时,必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其耐药趋势,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抗生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秦怡;蔡鸿鹏;杨芸

    目的 研究抗生素应用在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为感染后咳嗽的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将杭州市下城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全科门诊诊治的气道激发试验阴性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5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35例)采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C组(34例)采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方案,疗程均为1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间患者咳嗽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咳嗽积分均低于治疗前(t=13.795、12.224、17.219,P<0.05),咳嗽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后三组咳嗽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8,P<0.05),C组治疗后咳嗽积分显著性低于A、B两组(t=3.652、4.345,P<0.05),A、B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5,P>0.05);C组经治疗后有效率(94.1%)均高于A组(74.3%)和B组(74.3%) (x2=10.617、11.968,P<0.05),A组和B组间未见明显差异(x2=0.130,P>0.05).结论 对于气道激发试验阴性的感染后咳嗽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抗体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雷;张旗;祝黎东;刘爱军;黄鑫;赵玉娥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以及60例体检没有冠心病的健康者,对患者的VEGF和Hp-IgG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p-IgG阴性的例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73,P<0.001);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血清VEGF(t=20.37,P<0.05)和Hp-IgG阴性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02,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H.pylori感染情况有很大关系,对VEGF和Hp-IgG实施检测,对冠心病疾病的发展、病变、诊断、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嗣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循证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沟通能力评价得分分别为4.15±0.67、4.57±0.32和4.70±0.57,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循证组患者满意度由对照组的66.7%提高至85.7%,两组患者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新、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1317株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健宁;李舒宁;吴佳音

    目的 分析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 525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取痰标本接种哥伦比亚血平板及嗜血杆菌巧克力平板,置36℃、5.5%二氧化碳培养箱过夜孵育,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及API NH鉴定卡对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0 525例儿童呼吸道标本检出1 317株肺炎链球菌,阳性率为12.5%,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98.2%和95.4%.口服青霉素耐药率为64.2%,不敏感率为79.3%.注射青霉素耐药率为4.5%,不敏感率为42.2%.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7.0%,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7%、14.7%和15.9%.结论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耐药率高,不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碳青霉烯类对于肺炎链球菌疗效不佳.口服青霉素耐药率高,注射剂青霉素耐药率较低,因此后者仍可作为首选药物,青霉素中介推荐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阿莫西林治疗.实验室向临床报告结果时应注明青霉素的剂型,以免误导临床.

  • 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20例疗效分析

    作者:纪菲菲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微生态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暨温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并采取培菲康治疗的患儿,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效果等做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2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6)个月,首次惊厥多发于轮状病毒肠炎后3d内,发作类型多为强直阵挛性发作,经微生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已痊愈.随访表明大部分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仅1例患儿惊厥再发作.结论 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王毅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术后常规换药,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行二次手术率为4.1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9.2%) (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8.4±1.1)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1.2)d、抗生素费用(206±16)元、换药次数(2.8±1.0)次、愈合时间(17.9±1.6)d及总住院时间(20.1±4.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8%(x2=5.400,P<0.05).结论 应用VSD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

    作者:郁明素;曹雪萍;连瑶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经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细菌学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01±2.01) 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9±3.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219,P=0.0387);两组临床有效率(88.00%vs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637,P=0.1638);观察组病原菌总清除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4138,P=0.003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34,P=0.1923;x2=1.6283,P=0.1524).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病原菌的清除率较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庞智;李宁;丁海燕;刘志峰;李旸;韩晓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多种指标的改变.方法 42例确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养乐多1瓶/次+艾迪莎1 g/次、1日3次)20例,对照组(艾迪莎1 g/次、1日3次)22例,共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安全性和实验室多种指标也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1.82%,治疗组临床完全缓解率为45.00%,对照组为31.82%,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7.48、59.42,P<0.05),前者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后者(x2=58.65,P<0.05).且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82、2.21、2.18,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t值分别为0.10、0.11、0.20,P>0.05);治疗组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非常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17、4.87,P<0.01),而对照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01、2.43,P<0.05);治疗组的血清 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出现非常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39、5.98、12.19,P<0.01),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出现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33、2.59、11.37,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2.23、2.09、2.09、2.34、2.26、2.78、2.71,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清TNF-α、IL-17和IL-23细胞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比单用美沙拉秦更能显著地降低促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诱导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和维持缓解作用更强,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的治疗效果,表明该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62例临床特点

    作者:黄志辉;周华

    目的 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吉县人民医院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62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常见症状有发热、顽固性咳嗽,另外还有皮疹、肝功能损伤、脑炎等肺外损害.80.3%的患者发病初期周围血象中白细胞<10×109/L.影像学以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常见,多呈小叶性分布,密度多不均匀.实验室检查发现肺炎支原体IgM在起病1周左右产生,在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予以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全部治愈.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产生肺外器官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有利于早期诊断,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张兴翔;金敏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3.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13%,真菌占5.92%.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加强CRBSI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治和降低患者死亡率.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保护呼吸科危重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

    作者:顾丽君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保护呼吸科危重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作用.方法 选取68例呼吸科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留置胃管鼻饲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肠溶胶囊630 mg研磨水化后自留置鼻饲管内注入,3次/d,连用14 d.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LYM)和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指标均较前明显下降(t=2.17、2.24、2.39、2.91、3.03、3.42,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15、2.24、2.22,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指标较前均明显下降(t=2.97、3.43、2.26、2.38,P<0.05或P<0.01),且联合组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19、2.31,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减轻或纠正呼吸科危重病患者的负氮平衡,减缓其营养状况恶化;并可下调血清DAO和D-乳酸指标,保护与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 重症患者继发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的临床病因与耐药性

    作者:吴朝霞;方寅飞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继发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的临床病因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临床标本,常规分离培养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处理试验数据.结果 造成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主要危险因素有中央静脉插管、应用广谱抗生素、严重的基础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入住ICU时间等;检出的71例阳性标本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7.3%,其次为血液和尿液,分别占5.6%和2.8%;药敏试验表明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福平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0%、15.5%、16.9%和18.3%,对三种含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均<30.0%,其余抗菌药物除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外,均>85.0%.结论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引发的医院感染已日益严重,该菌对临床常用的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高度耐药,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治疗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感染首选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利福平和含酶抑制剂.

  • 大黄酸对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瑞风;雷海燕;臧璞;杜宏

    目的 研究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和正常对照模型(db/m小鼠)肠道菌群丰度、种类的影响.方法 将db/db小鼠和db/m小鼠分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标准饮食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大黄酸溶液(120mg/kg)和纤维素钠溶液(1%)灌胃,分别于实验0、2、3周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V3-V5、V5-V6高可变区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四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菌落多样性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大黄酸治疗后两组小鼠拟杆菌明显增多,硬壁菌明显减少,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治疗后均降低.db/db组小鼠血糖较对照组降低(t=3.499,P=0.013).结论 大黄酸可以增加db/db小鼠和db/m小鼠肠道中拟杆菌数量,减少硬壁菌数量,同时db/db小鼠和db/m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大黄酸治疗后都降低.

  • 乳酸菌表面蛋白对免疫细胞的诱导增殖及粘附抑制效应

    作者:李海红;杨振泉;王晓霖;魏永峰;高璐;饶胜其;尹永祺

    目的 研究表面蛋白在乳酸菌体外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5 mol/L氯化锂结合盐酸胍提取植物乳杆菌LpYZU09、干酪乳杆菌LcYZU02、鼠李糖乳杆菌LrGG、发酵乳杆菌LfY-ZU15及戊糖片球菌PpYZU32的表面蛋白,并分析提取物对乳酸菌粘附鼠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脾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增殖效应.结果 表面蛋白对3种细胞粘附菌体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抑制作用具有细胞和菌株差异性,其中菌株LrGG表面蛋白对巨噬细胞粘附5种菌体普遍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8.7%~76.0%.不同菌株表面蛋白对肠上皮细胞的诱导增殖指数为0.05~0.35,对巨噬细胞为0.05~0.42,对脾细胞为0.02~0.40,诱导效应具有菌株和剂量依赖性,菌株LrGG的诱导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结论 乳酸菌表面的蛋白类因子在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邓敏;谢新生;徐水凌;漆秋兰;张戡;吴建明;陆许贞;王旭

    目的 了解本地区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在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氨基糖苷修饰酶(AMEs)基因类型及转移方式.方法 头孢两丁三维试验方法,检测产AmpC酶菌株;采用接合转移试验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转移方式.采用K-B纸片测定产AmpC接合子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技术检测AMEs基因.结果 临床分离的82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筛选出108株疑产AmpC酶菌株,阳性率为13.17%.经接合转移试验、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共获得53株产AmpC接合子.其中67.9%的接合子(36/53)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 (3)-Ⅰ和aac (6')-Ⅱ未检出,对4种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耐药率分别为37.7%、68.0%、43.4%和62.3%.结论 本地区质粒介导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产酶株对氨基糖苷类高度耐药,其耐药性与AMEs密切相关,耐药基因质粒的转移可导致耐药性的传播扩散.

  • 植物乳杆菌ST Ⅲ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钙离子吸收的影响

    作者:贾慧琼;安敏;徐熙;蔺丽玲;郝艳云;王慧利;曾爱兵;陈增强

    目的 探讨乳杆菌对小肠上皮钙离子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植物乳杆菌ST Ⅲ发酵上清液对复合钙盐解离效果的基础上,通过MTT比色法测定植物乳杆菌ST Ⅲ发酵上清液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增殖率影响以及用fluo-3AM荧光染色观察对IEC-6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植物乳杆菌ST Ⅲ发酵上清液对大鼠IEC-6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F=548.401,P=0.000,P<0.05),48 h(F=722.352,P=0.000,P<0.05),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同时植物乳酸菌ST Ⅲ发酵上清液刺激后小肠隐窝上皮细胞6、12和24 h,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荧光强度相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6h(F=203.911,P=0.000,P<0.05),12 h(F=106.158,P=0.000,P<0.05),24 h(F=26.076,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植物乳杆菌ST Ⅲ在细胞水平上促进小肠上皮增殖并对细胞内Ca2+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静;吕毅

    糖尿病是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由此引发的各种心、眼、肾、神经体统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但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无统一定论.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大的微生态系统,参与并影响着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目前多项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就肠道菌群失调诱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并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糖尿病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肠道菌群及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于慧君;袁巧娜;韩聪慧;姚丽艳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几种常见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晚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63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病原体检测阴性者41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实验室检查,观察组中病原微生物培养情况分布以支原体感染491例(46.94%)、假丝酵母菌感染195例(18.64%)两种较为多见,观察组中支原体感染者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x2 =65.44,P<0.05);衣原体感染者早产、产褥感染(x2=72.87,P<0.05);滴虫感染者胎膜早破、产褥感染(x2 =24.20,P<0.05);假丝酵母菌感染者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率(x2=71.76,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04,P>0.05).而多重与单一病原体感染比较,除早产外其余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08,P<0.05).结论 妊娠晚期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引起围产妇及临床医师的重视,适时进行干预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对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价值

    作者:蒋桔莲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对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晚期单胎孕妇,筛查出阴道微生态失调180例.根据是否接受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分为观察组132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孕妇睡前温开水冲洗外阴后于阴道后穹窿处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连用10d.10 d后行阴道微生态检查,仍异常者再治疗10 d.对照组未进行用药干预治疗.观察并评估观察组治疗后阴道pH、乳酸菌阳性率及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变化,并比较两组PPROM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阴道pH (3.84±0.14)较前(4.72±0.16)明显下降,乳酸菌阳性率(90.15%)较前(0.00%)明显上升,阴道分泌物清洁度较前明显好转(x2=2.35、P<0.05;t=216.66、t=210.12,P<0.01);观察组孕妇132例中发生PPROM 3例(2.27%),对照组孕妇48例中发生PPROM 6例(12.50%),观察组孕妇PPROM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75,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调与PPROM发生关系密切,乳酸菌阴道胶囊可恢复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降低PPROM发生率,对预防PPROM有较好的价值.

  • 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中文文献Meta分析

    作者:柴建华;常洪美;李炼

    目的 系统评价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联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各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创建至2014年12月)中关于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RCT,包括2 4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效果优于对照组[OR=2.43,95%CI (1.98,2.98),P<0.000 01].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VVC有效,安全性高.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 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金海萍;边保华;曹海华;杨慧雅;邹珍友

    目的 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对围生期保健及分娩的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检测,将50例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Uu的阳性率为28.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8.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h的阳性率为12.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8.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Uu感染早产发生率或胎膜早破发生率为58.8%,而对照组中均未见早产和胎膜早破现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系数β=1.565 (P<0.05),Mh阳性与产后子宫内膜炎无相关性(P>0.05).结论 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孕妇围生期护理,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及产妇的生存质量.

  • 响应面法对抑制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枯草芽胞杆菌五倍子发酵液发酵条件的优化

    作者:舒燕;王升平;邬理洋;缪东;周小玲;曾发姣;周映华;吴胜莲;刘惠知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对枯草芽胞杆菌AP139与中草药五倍子混合发酵液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2010的抑菌效果进行优化,为畜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枯草芽胞杆菌AP139与中草药五倍子发酵液抑菌效果的8个因子的重要性进行考察,筛选出对抑菌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显著影响因子的佳水平.结果 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蛋白胨10 g/L,葡萄糖20 g/L,NaCl 5 g/L,MgSO4·7H2O2.26 g/L,五倍子3%,接种量2.04%,温度35℃,培养48 h.结论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后,枯草芽胞杆菌AP139与五倍子发酵液对巴氏杆菌PM2010抑菌圈效果达到了29.8711 mm,相对于发酵条件优化前提高了1.92倍.

  • 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雪;许颖;赵波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毒力因子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粪肠球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5、1、2、4和8 mg/mL的木犀草素,同步培养24 h后,通过MTT检测各组的抑菌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作用24 h后的抑菌效果.后选取适宜的浓度(2、4、8 mg/mL)的木犀草素与粪肠球菌共同培养24 h后,通过RT-PCR观察各组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 MTT和CLSM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越来越好(P<0.05).其中以8 mg/mL组的抑菌效果好;浓度为2、4、8 mg/mL的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mRNA的表达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的抑制效果也越来越好(P<0.05).当药物浓度为8 mg/mL时,可完全抑制gelE、esp、ebpA的mRNA的转录表达.结论 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还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

  • 致死性人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变异与决定基定位

    作者:杨正时

    2003年在荷兰禽流感爆发期间,感染的89个人中,88例患有结膜炎,1例因肺炎死亡.本研究综述比较在致死性病例(FC)病毒与结膜炎病例(CC)病毒间的生物学差异,以探究病毒的病原性与发病机制.显著的差异在于FC病毒主要结合于下呼吸道的终末端,包括肺泡.攻击1型、2型肺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用FC病毒接种小鼠,其肺病毒滴度比CC病毒高1 000倍,且播散到脾、肝、肾及脑.FC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是病毒全身性播散的决定基,FC病毒在碱性多聚酶2(PB2)上627位的赖氨酸(E627K)是毒力的主要决定基.

中国微生态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