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casp.ijournals.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韩济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超声治疗仪用于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堂华

    超声治疗仪既往用于治疗骨关节病和软组织疼痛疗效明显[1~3],已有报道。但本法用于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DDD)报道较少,临床观察超声波治疗DDD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探寻无创治疗DDD新的手段。我科于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应用超声治疗仪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40例,疗效显著。

  • 颈源性头痛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金建慧;范愈燕;刘延青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是1983年Sjaastad 等[1]首次提出的,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交替的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部分患者伴有颈肩臂部疼痛、僵硬、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伴随注意力涣散、情绪低落和记忆力下降等。CEH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CEH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鉴别诊断和治疗一直重视不够。近10余年来才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和接受,因此,经常被临床医师忽略或误诊。笔者回顾2016年1月至7月的12例头痛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12例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误诊11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丽丽;张学学;曹新添;张达颖

    椎管内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以胸腰段多见,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缓慢、病程长、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因其邻近神经根和脊髓,早期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两种疾病有着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一旦误诊极易造成患者延误治疗并带来不良后果。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3],因此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以及更好地鉴别两种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11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探讨误诊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认识。

  • 手动脉冲射频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娜;吴大胜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pain, CP)诊断名词由Sjaastad[1]提出,临床症状表现为枕部向头颞、顶、额单一或多部位的放射痛;查体可见寰枕部压痛阳性,单侧和(或)双侧颈2横突压痛阳性,颈、肩背部软组织压痛阳性;头颅核磁检查无异常,颈椎核磁检查可见轻、中、重度不同程度的退变,包括颈椎曲度改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对于CP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差,有报导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有效[2],而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有效[3],基于脉冲射频、冲击波治疗慢性疼痛疾病的机理,针对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我们将手动脉冲射频及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联合应用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并对比单纯手动脉冲射频治疗疗效,分析结果显示手动脉冲射频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更为显著持久。现报告如下。

  •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王礼彬;李宜红;周凤英;胡琴琴;严雄;刘乐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疼痛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37%[1],该类型患者神经根压迫症状及疼痛均较明显。目前国内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很多,采用较多的、也是较流行的方法是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该技术具有安全、起效快、创伤小等优点,但由于穿刺、消融、止血等多种原因易引起术后一过性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短期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如何让TESSYS技术的优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也是我们疼痛工作者的执着追求。我科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奇神经节的临床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立青;贺善礼;李义凯;何国辉;郭泽钦;陈韦东

    1990年Plancarte首次论述了用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奇神经节的阻滞治疗和损毁性治疗的论述越来越多,如对痛经、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会阴部多汗等病证,常采用奇神经节阻滞疗法。在奇神经阻滞时所采用的穿刺入路途径不尽相同,如经骶尾关节穿刺、经尾骨穿刺、经肛尾韧带穿刺和经旁正中穿刺等[2]。虽然临床报告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涉及肛周部的躯体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导较为复杂,至今为止学科界对引起肛周痛和骶尾部痛的发生机制缺乏详细的解剖学研究资料,并且奇神经节的定位模糊,对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各种阻滞方法也多缺乏解剖学观测和研究的支持[3]。为此,本文对奇神经及奇神经节的定位及穿刺路径进行解剖学观测,以期为临床骶尾及肛周痛的诊治提供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

    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现状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一种慢性疾病,然而当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新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 损伤的感觉神经元产生的CSF1引起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

    尽管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是小胶质细胞是如何激活的,目前还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探讨损伤的感觉神经元如何激活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并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

  • 脊椎小关节介入治疗在慢性脊柱源性疼痛应用进展

    作者:郭雪娇;彭志友;冯智英

    慢性脊柱源性疼痛(Chronic Spinal Pain, CS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且久治难愈,不仅痛苦,而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约有49%~61%的慢性头颈痛患者、30%~53%的慢性胸壁痛患者以及27%~36%腰痛患者的症状源于小关节病变。临床针对CSP的诊断和治疗可采用微创介入手段,主要包括脊神经后支阻滞、小关节内注射、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及内镜下脊神经后支切断术等。以上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其短期疗效已得到认证,但长期疗效仍有争议。本文拟就脊柱微创介入治疗CSP的解剖学基础、操作方法、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

  • 放松训练对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干预研究

    作者:陈国良;崔红;许鹏;徐珺洋;姜忠东;张磊;丁伟艳;李岩松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慢性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完成实验观察。对照组患者接受疼痛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接受放松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有所下降,并且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测量时间的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经干预2周、4周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对照组经干预2周、4周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放松训练对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有效。

  • DNA可逆甲基化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疼痛调节机制研究

    作者:邵翠杰;高勇;金丹;王丹;王德强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 SAM)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水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变化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组、SAM+Sham组、SAM+CFA组。分别于术后1、3、5、7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因术后3 d疼痛较为明显,处死并取术后3 d脊髓腰膨大部(L4-L6),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mion Specific PCR, MSP)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DNF基因甲基化以及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FA组大鼠 TWL/PWT明显降低(P <0.01);SAM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AM+CFA组大鼠TWL/PWT与CFA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1)。CFA组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 <0.05),SAM + CFA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FA组(P <0.01)。BDNF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水平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脊髓水平BDNF启动子区甲基化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发生,腹腔注射SAM减轻慢性炎性疼痛与降低脊髓水平BDNF、改变其启动子区不同部位甲基化有关。

  •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及对IL-6的影响

    作者:申海燕;申文;袁燕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安慰剂注射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及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1天、治疗后1天、1周、4周、8周、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加巴喷丁及曲马多的用药量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口服药物量及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显著相关(P <0.05)。结论: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明显降低血清IL-6的水平。

  • 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晓勤;顾楠;吕琳;袁宏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的对比。方法:选取50名进行膝关节注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前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B组,前两次行超声引导下膝关节腔注射,后两次行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每周治疗1次。操作后给予膝关节腔造影确定是否穿刺进入关节腔,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进行穿刺疼痛的评估。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穿刺疼痛VAS。结果: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99.0%,盲法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为82.0%,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的成功率高于盲法膝关节腔注射,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穿刺疼痛VA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外侧膝眼进针膝关节腔注射,成功率高,穿刺疼痛程度与盲法穿刺无明显差异,简易安全,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作者:王宁;胡永生

    目的:评估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技术半月节温控射频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收治的85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患者,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头像重建,了解颅骨的基本形态,明确卵圆孔位置与角度和周边重要解剖结构并设置靶点及穿刺路径,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明确痛觉区域所在的三叉神经分支,行经皮半月节温控射频治疗,记录穿刺情况,并且记录穿刺及射频热凝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口述疼痛缓解率(0%~100%)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当天、术后一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同时评估患者术后的面部麻木程度,评估此手术对TN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在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下均顺利完成卵圆孔的穿刺,成功率为100%,根据术前诊断选择对应的三叉神经分支进行精确定位后行温控射频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穿刺相关不良事件如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等。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监测半月节射频治疗技术可极大提高卵圆孔的穿刺成功率,明确三叉神经的不同分支并进行精确定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并降低手术并发症,表明此项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 脉冲射频大鼠CCI模型DRG对脊髓小胶质细胞IRF8表达的影响

    作者:方向宇;徐雪汝;刘荣国;米立梅;许云禄

    目的:研究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大鼠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能否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8, IRF8)表达而减轻疼痛。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每组30只。采用结扎一侧坐骨神经主干制作大鼠CCI模型。CCI+PRF组于制模后第7 d,对术侧L4-5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宽20ms、脉冲频率2 Hz,42℃,持续6 min的PRF治疗。CCI+NPRF组仅在相同位置放置射频电极,无脉冲治疗,持续6 min。制模前测量各组大鼠基础阈值,制模后1、3、5、7 d,PRF后1、3、5、7、14 d四组大鼠均接受行为学、痛阈测定。制模后7 d,PRF后7、14 d western blot检测IRF8蛋白表达。制模后7d,PRF后14 d免疫荧光法检测Iba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CCI组、CCI+PRF组、CCI+NPRF组大鼠于神经损伤后痛阈均显著降低(P<0.05),脊髓IRF8、Iba1表达上调(P<0.05)。脉冲射频后CCI+PRF组与治疗前比较痛阈升高(P<0.05),并显著高于CCI组和CCI+NPRF组(P<0.05),脊髓IRF8、Iba1表达则相应减少。结论:脉冲射频可缓解大鼠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IRF8表达、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输注吗啡治疗晚期重度癌痛

    作者:毛鹏;李春蕊;朱谦;刘波涛;李培战;李霞;樊碧发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对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输注治疗的30例晚期重度癌痛患者的一般信息、持续鞘内输注吗啡时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非鞘内途径阿片类药物用量、鞘内吗啡用量、阿片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与调控至满意剂量所需时间和术后吗啡输注剂量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0.8±21.6个月,随访时间5.7±8.1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9±2.8,术后第1、3、7、14、30天的VAS评分分别为5.6±2.5、4.3±2.1、3.3±2.0、3.2±2.3、3.3±2.7,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术后非鞘内途径的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下降,鞘内吗啡用量逐渐增加。有5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5例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疼痛至手术的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术后吗啡剂量调整至稳定剂量所耗费的时间为17.1±5.8天,24小时吗啡用量为4.4±2.1 mg,明显长(高)于疼痛至手术间隔时间<1个月的患者。结论:经皮下输注装置鞘内吗啡持续输注是治疗晚期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

  •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史(2007~2017)》征稿

    作者:

    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见证了疼痛医学的崛起,亲历了疼痛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与腾飞!为纪念中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颁布十周年,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中国疼痛医学发展史(2007~2017)》,目的在于“留住历史,传承发展”!全面概述中国疼痛医学十年间的发展历程,深入展现疼痛科在中国大地发展从无到有的进程及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通过记录疼痛科建科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为推动我国临床疼痛医学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讴歌为疼痛医学而探索、奋斗、传承、创新的科学精神。

  • 国内首家疼痛专科医联体成立

    作者:

    2016年10月13日,国内首家疼痛专科医联体在北京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高学成、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张宝库,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中日医院副院长彭明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家医院的院长、疼痛科主任400多人出席启动仪式。

  • 全国疼痛科建设高峰论坛通知(2017)

    作者:

    2007年卫生部颁文成立疼痛科,10年来疼痛医学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疼痛科的学科建设和管理也提到一定的高度;在疼痛科成立十周年之际,“全国疼痛科建设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5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征稿简则

    作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由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担任主编。本刊报道有关疼痛学科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性质的文章。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临床各疼痛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和从事疼痛医学基础研究、教学的工作者。本刊的宗旨是:根据“基础与临床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原则,通过报道有关疼痛学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健康发展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术团体和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本刊设有特约综述、论著、国外医学动态、综述、科研简报、临床病例报告、国际译文等栏目。主要刊登未公开发表过的研究论文、专题讲座,以及与疼痛相关的“医、教、研结合”的工作介绍、学术交流及学术会议情况等(含国际疼痛杂志论文的节译文)。本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

  • 2017年《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征稿与征订

    作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办。报道有关疼痛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审稿周期为30天。《中国疼痛医学杂志》诚邀您投稿、订阅。

  •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专辑》已出版

    作者:

    临床上很多慢性、顽固性疼痛都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治一直是疼痛科、神经科、骨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我刊在2016年4月编辑出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专辑》,内容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及解读、国际疼痛学会(IASP)制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指南、日本、加拿大及 NASS的相关指南。本专辑旨在让中国临床医师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所采用的证据原则和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各学科医师掌握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方法。更好地解除众多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痛苦。

  • 不同途径应用地塞米松对术后切口痛的影响

    作者:刘一铭;蒋晶晶;张锦

    手术切口痛属于急性炎症性疼痛,是手术导致外周组织损伤引起炎症反应所致。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作用。不同途径如静脉内、硬膜外以及神经周围注射地塞米松都有明确的术后镇痛作用。穴位注射是一种新兴给药方式,相关报道较少。本文旨在综述地塞米松不同途径给药对术后切口痛的影响,确立地塞米松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为临床多模式镇痛提供新方案。

  • 雌激素对偏头痛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赖小燕;胡幼平;艾虹静;王卓慧;张琪;吴双;兰蕾

    雌激素替代疗法预防偏头痛发作已试用于临床。鉴于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检索近十年文献后,从体液活性物质、自身受体基因的遗传变异及离子通道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雌激素诱发偏头痛的作用途径与靶点,汇总了有关雌激素作用于偏头痛发作的重要证据,旨在深入剖析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为寻求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 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作用

    作者:徐宵寒;许力;黄宇光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常伴感觉、运动以及自主神经的异常。CRPS的外周敏化与神经源性炎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C纤维末梢神经肽的释放、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以及肥大细胞的激活。脊髓背角炎症反应参与CRPS中枢敏化过程,主要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磷酸化、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CRPS患者系统性和局部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这或许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CR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结合自主神经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自身免疫机制或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相关。本文对神经炎症和自身免疫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其详细和全面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研究。

  • 疼痛新定义

    作者:

    1.前言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An unpleasant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tissue damage,or described in terms of such damage”。即:“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几十年来,随着多学科交叉和慢性疾病模型的出现,科学家对于疼痛的理解更加深入。为了阐明疼痛的本质并更有效的治疗疼痛,我们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重新修订疼痛的定义。目前IASP提出的疼痛新定义为“Pain is a distressing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tissue damage with sensory,emotional, cognitive,and social components”。即疼痛的新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中国疼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