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casp.ijournals.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韩济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

    作者:罗芳;申颖;孟岚;刘延青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 牵涉区皮下电刺激减轻大鼠子宫炎性痛

    作者:王飞;张为光;张励才;赵序利

    目的:探讨牵涉区皮下电刺激对大鼠子宫炎性痛的影响.方法:建立Formalin子宫炎性痛模型后,在子宫炎性痛牵涉区皮下电针施加不同频率(2 Hz、100 Hz、2/100 Hz)电刺激,通过疼痛行为学评分观察电刺激牵涉区后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Formalin组相比,Formalin+牵涉区电刺激组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以2/100 Hz电刺激为明显.结论:牵涉区皮下电刺激可以减轻大鼠子宫炎性痛.

  • 髓核减压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

    作者:曾明广;洪海潮;刘翔;梁承亮;钟志敏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髓核减压结合脊神经后支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性.方法:80例明确诊断为盘源性下腰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n=40)行髓核钳夹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对照组(B组,n=40)单纯采用髓核减压术治疗;手术效果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记录两组术中异常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后,A组的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和3个月后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VAS下降更明显,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髓核减压术结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更好,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术后患者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何苗;冯艺;陈杰;张海燕

    目的:探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2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程管理组39例,传统管理组43例;远程管理组采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进行术后PCIA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镇痛管理,传统管理组采用传统PCIA镇痛管理;两组镇痛药物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传统管理组术后常规每日床旁随访患者,患者出现疼痛强度评分≥4分时,由护士通知麻醉科会诊,再由研究者补救镇痛;远程管理组在常规随访基础上,远程监控PCIA泵按压次数及疼痛评分,研究者根据监控结果主动到床旁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并补救镇痛.结果: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与PCIA泵的数据记录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966~1;与传统管理组相比,远程管理组患者术后第二日24 h平均疼痛评分较低(2.4±0.7 vs 3.0±1.0,P<0.01),术后第一日3 PM和术后第二日9AM活动时疼痛评分较低(3.0±1.5 vs 3.8±1.7,P<0.05; 3.0±1.0 vs 3.7±1.7,P<0.05);远程管理组患者和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用于术后镇痛管理,安全可行,能改善镇痛效果,有助于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 国人维生素D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的关系

    作者:李毅中;潘源城;庄华烽;蔡思清;郭良瑞;林金矿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与维生素D不足的关系.方法:对80位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患者测量血25羟维生素D [25 (OH) D],患者年龄14~56岁,男29例,女51例,疼痛持续1周至4年,疼痛部位:颈肩背17例,腰部35例,四肢18例,多部位10例.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患者VAS评分2~ 10分,平均(5.9±1.9)分.25(OH)D:4.00~37.39 ng/ml,平均(17.09±8.42) ng/ml.女性VAS评分高于男性,而男女25 (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疼痛部位的血25 (OH)D和VAS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25 (OH)D水平与VAS评分呈负相关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 (OH)D水平越低,VAS评分越高.结论:维生素D不足与不明原因骨骼肌肉痛有关.

  • 西酞普兰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作者:申潇竹;田昌荣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 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 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 CT引导下靶向置管臭氧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评价

    作者:孙永海;路桂军;赵国利;杨静;刘智慧

    目的:评价突出物靶向置管臭氧溶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在CT引导下经安全三角入路,利用记忆金属导丝靶向将导管置入突出物内,注射浓度为60 μg/ml的医用臭氧10 ml,术后1周内每天注射60 μg/ml的医用臭氧10 ml,一周以后拔管;术后1周、3个月进行患者VAS评分并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有无神经损伤、感染、误入蛛网膜下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或患者复诊,了解症状改善情况,依据改良的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达99.3%,优良率92.9%,无效率为0.7%.术后一周内有5例疼痛加重,但三个月后明显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突出物靶向置管臭氧溶盘对腰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 鞘内注射NF-κB抑制剂对骨癌痛大鼠的抗伤害效应

    作者:刘思兰;杨建平;王丽娜;刘磊;李彩芳;任春光;周静;李伟;江淼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 NF-κ 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m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脊髓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 B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模.雌性SD大鼠96只,体重150~180 g,按照数字表随机化的原则将大鼠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N组)、骨癌痛组(BP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NF-κB抑制剂组(PDTC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Walker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N组仅左胫骨上端注入5 μl Hank's液.于接种后9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PDTC 20 μg/10μl(生理盐水溶解),2次/d,共3d.于接种前、后2、4、6、9和12d、鞘内给药后1、3、6、12、24 h采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PWT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采用real time-PCR法测定NF-κ B p65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 B p65蛋白表达.结果:接种后6dBP组大鼠的PWT值与基础值相比开始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下降更加显著.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提高骨癌痛大鼠的PWT值,且与没注射PDTC前PWT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后6d时相比较,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接种后9d (P<0.01)和12d(P<0.01)时均显著上调,而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结论:鞘内注射PDTC可减轻大鼠骨癌痛引起的痛敏,NF-κ B的激活可诱导或促进大鼠的胫骨癌痛.

    关键词: NF-κB 骨肿瘤 疼痛
  • 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的评价

    作者:苏建林;唐建东;阳子华;张雪琳;粟涵;黄斌

    目的:探讨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方法:择期上肢骨科手术(肱骨骨折和尺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选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镇痛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术后镇痛,A组为静脉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1.5 μg/(kg·d)+氟派利多2.5 mg/d;B组单独局麻药组30例,选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C组实验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0.3 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痛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情况;在术前、术后6、36、72 h抽静脉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C).结果:在术后6、12、24、48 h,A组镇静评分高,C组患者镇痛评分低均有显著性,而C组与B组镇静比无显著性;在术后6、36、72 h,C组患者检测IL-6浓度、WBC和NC低,而C组IL-10浓度高均有显著性;A组患者术后嗜睡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有显著性,C组与B组比术后恶心呕吐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0.3 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对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减少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 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肽酶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莉;张苏明;王存金;庞君;曹俊平;张励才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肽酶抑制剂(2-PMPA)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水平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和2-PMPA治疗组(2-PMPA组).sham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术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CCI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PMPA组坐骨神经结扎后鞘内注射2-PMPA 100 μg.所有组每次给药剂量均为10μl,每日1次,连续7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时,以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WT)测定大鼠痛阈,然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水平TRPV1的表达.结果:三组大鼠术后7dTWL和MWr值分别为(17.8±1.1)、(5.5±1.0)、(12.0±1.4)s和(13.1±1.2)、(4.3±0.9)、(10.5±1.0)g.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后7d时TWL和MWT值均降低,脊髓TRPV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比较,2-PMPA组术后7d时TWL和MWT值均升高,脊髓TRPV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NAAG肽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TRPV1的表达有关.

  •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邹春盛;刘慧英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WHO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国外有研究显示人群中4%~5%为慢性每日头痛,其中75%以上的原因是由偏头痛转化而来.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治疗药物虽多,但是疗效尚不确切.已有研究表明川芎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目前结合西药的治疗,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笔者应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共12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 盐酸羟考酮控制癌痛所致谵妄2例的病例报告及分析

    作者:胡佳楠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1年3月下发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通知》,而本院肿瘤内科亦取得了第一批癌痛标准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称号.肿瘤患者的癌痛发生率高,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影响大,癌痛的规范化治疗意义重大.本院对于中、重度慢性癌痛,严格遵循WHO倡导三阶梯镇痛原则,一、二阶梯止痛效果欠佳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多使用以盐酸羟考酮(奥施康定Oxycontin)、美施康定(Morphine sulfate)为代表的吗啡制剂来控制癌痛,回顾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100例使用奥施康定病例中,发生谵妄2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 X线引导下穿刺针位于卵圆孔内不同深度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郑婧;张光志;董庆鹏;李圣洪;杨庆红;王云霞

    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头面部的剧烈疼痛[1],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2],为了研究治疗不同分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穿刺针在卵圆孔内的深度有何区别,将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的30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析如下.方 法1.一般资料309例原发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眼支除外),下颌支疼痛者为A组(n=160例),上、下颌支或单纯上颌支疼痛者为B组(n=149例),年龄31~95岁,平均(58.5±10.5)岁.病程3个月至30年,平均(7.5±2.9)年.上颌支痛59例,下颌支痛160例,上颌支+下颌支痛90例.

  • 儿科医生、护士及家长对新生儿疼痛评估差异性分析

    作者:钱丽冰;陈梦莹;陈银花;李晓南

    准确的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和情感的主观感受,由于新生儿不能自述疼痛的感受,疼痛评估成为具挑战性的一个难题[1].新生儿经历疼痛刺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躯体动作、哭声等,这些被认为是疼痛“语言”,这些疼痛“语言”的解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解读和判断可能会受到解读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性别等影响[2].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疼痛评判者对新生儿疼痛评判情况.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志国;赵晓旭;李彦州;胡灵;杜丽苹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5%~20%[1].这类疾病的共同原因是外周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临床上ASO分级Ⅱa (Fontaine分级)以上和TAO分级一期[2]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冷感、麻木、感觉异常和间歇跛行,这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和两药联合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及数据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 麻刺感的临床意义与研究现状

    作者:李威;段建红;陈建庭;杨德鸿;胡三觉

    麻刺感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症状.但临床上对麻刺感,特别是术后残余麻刺感的治疗手段却不多.既往研究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注、神经压迫(损伤)以及化学致麻物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均可导致麻刺感.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及神经压迫(损伤)时,存在一类与麻刺感高度相关的簇放电,粗大有髓神经纤维及低阈值机械感受器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化学致麻物山椒醇诱发的动物行为学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结果提示麻刺感与疼痛的产生机制不同.碳酸饮料刺激口腔黏膜所产生的麻刺感与山椒醇的致麻机制亦不同.在基础研究方面,建立麻刺感动物模型、明确麻刺感特异性放电模式,从机制上区分疼痛与麻刺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同时我们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从临床角度关注这一症状.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疼痛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耀民;李兴志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可调节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使其保持稳定,以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在疼痛临床上,星状神经节阻滞使用广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ANI:基于分析心率变异性的评估镇痛——伤害性刺激的新指标

    作者:易端;张利萍;魏滨

    镇痛—伤害性刺激指数(analgesia nociception index,ANI)是一种通过实时在线分析心率变异性中的高频成分来测定自主神经活性从而反映镇痛-伤害性刺激之间平衡的全新指标.前期临床研究表明ANI对于术中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比心率、血压等指标更敏感,并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术中应用止血带时发生高血流动力学波动原因,对于指导术中镇痛药物的合理个体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推荐意见(一)

    作者:佟明亮

    1.前言疼痛介入治疗的定义为采用微创技术将药物注射至目标区域或对目标神经进行消融/调节,以治疗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本文总结了介入治疗的循征医学证据,并根据现有证据提出了慢性疼痛介入治疗的推荐意见.2.方法检索Medline自1963年至2013年间发表的相关出版物,包括论文、书籍章节及作者的个人经验.评估文献和制定推荐意见时,着重参考了Cochrane数据库及近期的系统评价.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雷杰;傅开元

    发生在口面部的疼痛很常见.调查1016名参加健康保健的人群,发现近6个月内有口面疼痛症状的达12%[1].对45711个美国家庭的调查发现,这些人群中近22%在近6个月内至少经历过5种口面疼痛中的1种疼痛症状.常见的口面疼痛是牙痛,近12.2%;颞下颌关节疼痛5.3%[2].2002年调查资料,5%美国成人有颞下颌关节疼痛(女性6%,男性3%)[3].国内缺乏相关的调查报告.王艺等对北京市29个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住宅区普通人群进行抽样抽查,共1006人,既往有过颞下颌关节相关的口面痛8.6%,其中慢性疼痛4.2%[4].目前认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疼痛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口面疼痛[5].本文就TMD疼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做一介绍,希望引起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

中国疼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