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중국동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852
  • 国内刊号: 11-374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casp.ijournals.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韩济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党江坤;吴艳;曹红;黄葱葱;陈果;李军;宋学军;连庆泉

    目的:建立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n=10),B组(实验组,即高脂高糖组,n=50).A组以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单次空腹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高脂高糖喂养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继以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35 mg/kg、40 mg/kg)腹腔注射1次,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体重、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的变化.结果:高脂高糖饮食8周,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空腹胰岛素浓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无变化,血糖未升高.注射STZ后,30 mg/kg剂量组血糖升高但不能长期维持;40 mg/kg剂量组血糖较高,死亡率高;35 mg/kg剂量组血糖中度升高且相对稳定,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均降低,其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联合腹腔注射STZ 35 mg/kg可以建立理想的Ⅱ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

  •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付强;胡丹;时飞;谢平;刘慧松;艾登斌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 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 股神经阻滞对骨关节炎模型兔血清P物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范国明;龚遂良;戴加平;周红梅;陈刚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骨关节炎致痛后兔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成骨关节炎模型,实验组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1周,ELISA法测三组血清P物质的变化.结果:股神经阻滞后一周,空白组血清P物质29.34±1.43,对照组43.18±15.55,实验组28.66±2.92,空白组和对照组及对照组和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关节炎模型致痛后兔血清P物质增高,股神经阻滞能使血清中P物质释放受抑制,镇痛作用与兔行为学及关节病理学表现一致.

  • 阿霉素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冠羽;郑宝森;史可梅;刘靖芷;马文庭;张志峰;李全波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患者65例患者,按随访时间分为短期(<1年)、中期(1 ~3年)和长期(>3年)三组,影像引导下背根神经节椎旁注射.采用简化疼痛量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诊,评价疼痛程度和睡眠时间及其他不适症状,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前SF-MPQ为(21.90±4.98)分,治疗后1周SF-MPQ(9.78±1.35)和随访(6.95±0.97)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加睡眠时间(3.09±0.29)小时.疗效持久,短、中、远期效果无差异(9.78±1.35、9.66±1.25、9.57±1.31).结论: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PHN效果明显.高龄、病史过长、免疫力低下均影响治疗效果.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金钟;杨福生;刘建英;雷光虎;康宁超;马俊萍;单素英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 (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h(3~12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佳方法之一.

  • 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于洋;于世英

    目的:构建癌痛规范化诊疗的评估指标体系,为综合量化评估癌痛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文献评阅、专题小组讨论、典型调查设计初步指标,进行2轮德尔菲( Delphi)专家咨询法,依据指标重要性得分筛选指标,并确定其权重.结果:Delphi法2轮咨询的专家应答率分别为96.97%和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2±0.05;协调系数分别为0.224和0.391,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系数第2轮大于第1轮,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终确定癌痛规范化诊疗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9个和三级指标75个,并确立了各指标权重.结论:建立癌痛规范化诊疗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及评估癌痛的规范化诊疗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C型臂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下腰神经根性疼痛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萍;涂慧慧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腰腿疼的腰椎疾病逐年上升,许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神经根阻滞术治疗下腰神经根性疼痛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微创介入疗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

    作者:宋超;陈雪松;王世平;赵敏;李庆芬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发病率为1%~5%[1,2],其治疗方法仍存在争仪.有学者提倡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另有学者认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多数患者软骨终板破裂,且常与局部骺环一起突入椎管内,突出物内常含有软骨及骨的成分,因此提倡尽早开放手术治疗.我院在2005年10月~2011年3月间用微创介入方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现报告如下.

  • 射频热凝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效分析

    作者:过建国;林泓怡;朱彤;林建;孙建良;姚明;黄冰;周煦燕;侯健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是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转,致使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和姿势异常.以往采用口服药物、针灸及理疗等方法,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采用手术治疗或肉毒素注射治疗,但手术风险较大,肉毒素注射治疗,效果可[1],但大剂量肉毒素的运用不可避免带来相应的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较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botox A,BTX-A)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报导如下.

  • 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进展

    作者:贾东林;郭向阳

    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技术已由传统的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和椎管内镇痛向多模式镇痛转变.本文综述了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局部用药、冷冻疗法、多模式镇痛等镇痛方法的新进展.

  •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HaNDL)综合征

    作者:赵大卫;蔡耘;王贺波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 of transient headach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ymphocytosis,HaNDL)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痛伴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可呈反复发作病程.国内鲜有报道,可能是因为HaNDL综合征易与病毒性脑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混淆,其次考虑与认知不足有关.为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本文就其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重视糖尿病神经病变机制研究与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刘金锋

    约5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疼痛多为轻中度痛感,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持续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因诊断标准不一,所以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报道也不一.资料显示美国的发病率大约为50%,而在我国则为85%,显著高于美国.

  • 臭氧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作者:蔡振华;陈丹丹;周华成;王雅;刘金锋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和臭氧治疗组(O3组),另取同时饲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O3组于模型成功后6周内每3天进行一次皮下臭氧注射(35 μg/ml,0.5 ml),其余两组同样时间点注射同剂量空气.在气体注射前、注射后第2、4和6周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在第2周末,PWT和PWL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3组在第2、4、6周注射臭氧后PWT和PWL显著升高,同时MNCV和SNCV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35 μg/ml臭氧皮下注射可减轻DNP大鼠后足PWT、PWL,改善MNCV和SNCV,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丹丹;王雅;贾雅蕊;刘金锋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疼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往对DNP的病理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离子通道、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小胶质细胞和脊髓背角GABA受体等领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DNP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作者:张嘉航;陈丹丹;周华成;刘金锋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 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石海梅;贾雅蕊;周华成;刘金锋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D组).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行超激光照射一次,4周后停止超激光治疗,各组患者继续按原剂量及方法服用普瑞巴林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较D组高(P<0.05);B、C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剂量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和嗜睡.B、D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P<0.05).B组和D组,A组和C组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可作为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辅助手段,近期效果较好.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殊疾病负担:法国全国性调查结果

    作者:郭松

    在公众健康问题中,慢性疼痛逐渐成为丧失劳动能力和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据筛查估计约7%到8%的人口存在神经病理性特点(neuropathie charaeteristies,NC)的疼痛,在法国全国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研究(STOPNEP)调查中发现,法国贫困人口NC疼痛和其他类型疼痛存在差别,全科医学研究和专科医学研究发现,NC疼痛与较差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有关.

中国疼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