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중국청력어언강복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
  • 国内刊号: 82-915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0002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11-5138/R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一种真耳—耦合腔差值(RECD)测量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王丽燕;梁爽;腾白玉;黄运甜;孙喜斌

    目的 考察一种新的真耳-耦合腔差值(real-ear-to-coupler difference,RECD)测量方法——探管固定同步介入法(tube fixation and synchronous insertion method,TFSI)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例(40耳)受试者(成人和儿童各10例)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TFSI方法进行RECD测量,考察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对13例受试者(26耳)运用TFSI方法进行两次RECD测量,考察两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采用传统方法和TFSI方法测得的RECD值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TFSI方法先后两次测得的RECD值差异不显著(P>0.05);TFSI方法耗时(平均2.15分钟)明显少于传统方法(平均6.03分钟)(P<0.05).结论 TFSI方法可以准确、有效测量RECD,其耗时较短、可重复性好.

  • 耳聋伴耳鸣患者助听器选配模式与耳鸣掩蔽效果的比较

    作者:乔汝汝;王永华

    目的 通过比较双耳聋伴耳鸣患者在单、双耳助听器选配模式下对耳鸣的掩蔽疗效,探究助听器选配模式对耳鸣掩蔽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例病程在1年以上的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且伴有双耳耳鸣的患者,分别记录未助听、单耳助听及双耳助听1个月后的耳鸣强度、频率匹配结果及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得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试者在未助听、单、双耳助听1个月后耳鸣频率无变化,耳鸣强度依次为9.47±3.02,9.00±4.05,8.60±5.53 dB,三种模式下耳鸣响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I量表得分依次为58.93±19.72,41.33±23.14,24.67±17.59,三种模式的THI得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耳配戴助听器较单耳虽对耳鸣程度上无法起到缓解作用,但是可以获得较好的主观感受.

  • 蜗神经管狭窄研究进展

    作者:梁文琦;王林娥

    自从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发现部分耳蜗和内听道形态发育正常的患者人工蜗植入术后的听觉康复效果并不满意.通过回顾分析术前的颞骨影像学检查,发现部分患者的蜗神经管存在狭窄,严重者呈闭锁改变.本文旨在综述蜗神经管狭窄畸形,介绍其研究进展,为后续相关的的科研课题提供研究方向及文献基础.

  • 助听器高频下移技术的策略、处理和效果

    作者:张戌宝

    高频下移与响度动态范围控制是提高听障患者感音能力的有效途径.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感知高频声音的能力存在严重障碍.近年来,随着数字音频处理技术的进步,移频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复苏.本文概述了高频下移技术的基本理念、实现策略、处理结构和应用效果,包括录音信号慢回放、高频频率复合/换置和非线性频率压缩.

  • 骨导听觉技术—方滋未艾

    作者:王杰;李永新

    骨导听觉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与之相关的骨导听觉机制、骨导听力检测、骨导听觉刺激等相关产品问题引起临床医生关注.本文就上述内容予以简述并提出:鉴于骨导听觉机制复杂,数值模型可能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骨导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值检测临床价值高,评判测试结果时需参考测试条件;全植入式骨导听觉刺激装置满足临床需求.

    关键词: 骨导 听力
  • 耳聋的临床遗传咨询——走进基因组新医学时代

    作者:王秋菊;关静

    随着基因检测和基因组解析技术的进步,耳聋相关基因研究和基因诊断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于遗传性耳聋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将借助基因检测技术获得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我们正走进一个能够应用基因组检测进行临床实践的新医学时代,耳聋的遗传咨询是新医学时代的产物.本文依据常见的耳聋遗传咨询问题和临床实践,梳理了对于耳聋遗传咨询的认识,为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 听力学测试中常用的声信号

    作者:冀飞

    听力学测试是测量人的听觉系统对于声音刺激的主观或客观反应.针对不同的测试,需要使用不同时域和频域特性的声信号,并使用适当的测试方式量化地呈现给受试者.本文对常用声信号的特性进行介绍.

    关键词:
  • 新生豚鼠急性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的听性脑干反应特征

    作者:赵振鹿;丛涛;杨驹;张超;袁硕龙;赵立东;乔月华

    目的 通过在新生3天豚鼠建立高胆红素血症模型,研究其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征,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听觉系统损伤的部位.方法 将新生3天的豚鼠73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低剂量组(75 μg/g)40只和高剂量组(100 μg/g)23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胆红素溶液,给药前和给药后1 h、4 h、8 h分别进行ABR的动态监测,测量各波潜伏期、波间期、阈值.在给药8h后心脏取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的量.结果 对照组10只豚鼠注射生理盐水后,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阈值未见明显变化.低剂量组(40只)豚鼠注射胆红素溶液后,14只豚鼠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有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阈值未见明显升高.高剂量组(23只)豚鼠注射胆红素溶液后,10只豚鼠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延长且阈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各时间点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延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h后高剂量组血清TSB水平高于低剂量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同时损伤外周和低位脑干听觉系统,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的变化较ABR阈值更敏感,适用于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

  • 教育听力学

    作者:梁巍

    1 教育听力学的源起教育听力学(educational audiology)是伴随着听力学主干学科及其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和促进,以及开疆拓土式的临床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属于临床听力学(clinical audiology)的一个分支.它与临床听力学依据所服务的内容和对象不同,逐步发轫出的诊断听力学(diagnostic audiology)、康复听力学(rehabilitation audiology)、儿童听力学(pediatric audiology)等分支学科相辅相成,共同建构和充盈着临床听力学的内涵[1].探寻教育听力学的源起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两个项目的报告.一个是由美国卫生部、教育部和福利部联合发起、政府自助的有关“职业康复管理”2年(1963 ~ 1965)项目.其中的一项由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学会(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ASHA)和美国聋校高管会议(the conference of executives of American schools for the deaf,CEASD)共同组成的听力学与聋教育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n audiology and education,JCAE)支持下的题为听力学和聋人教育研究项目,并于1965年发表了项目研究报告和配套的培训手册.

    关键词:
  • 下颌运动受限评估与矫治的个案研究

    作者:孙莉

    目的 通过对下颌运动受限儿童进行评估与矫治,探讨康复评估方法及治疗策略,以期对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一被试单基线A-B实验设计,对1例下颌运动受限儿童进行主观评估和针对性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持续评估.结果 被试下颌向上运动、向下运动、上下连续运动治疗前后的得分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 下颌口部运动治疗、下颌构音运动治疗与下颌重读治疗相结合是治疗下颌运动受限正确且有效的途径.

  • 听障儿童听能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朱月情;陈璟

    目的 通过跟踪评估听障儿童听能康复效果,探讨其听能康复的规律性.方法 采用2009年版《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听觉能力评估内容,对10例2~3岁听障儿童以听觉口语法听能训练后的康复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分析康复年龄、性别及康复时间对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听障儿童康复3个月时,听觉言语识别率平均为23.65%,6个月、9个月时分别为42.60%、41.50%,12个月时平均为72.97%.康复评估持续6个月后,大部分患儿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听觉康复效果,持续12个月后全部患儿均能达到较好的听觉康复效果.结论 康复时间和听觉言语识别率成正比,在康复6~9个月是听能发展的稳定期,康复1年后听障儿童听理解能力增强,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易海燕;刘巧云

    目的 研究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存在的差异,为听障儿童听觉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自编的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测试软件对14名学前CI儿童和90名学前健听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①3~5岁健听儿童言语识别率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1),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②对健听儿童和CI儿童而言,韵母识别率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P<0.01);③除卷舌音外,CI儿童其它5组声母识别和韵母识别能力均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1);④对CI儿童而言,韵母4个分测验中前后鼻音识别难,不同结构、相同开口及结构的识别其次,不同开口音的识别容易.结论 CI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 1~3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语言发展对比研究

    作者:林海英;朱月情;王超;王文迪;孙文文;刘巧云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初期听障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方法 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对46名1~3岁听障儿童进行评估,其语言发育评估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1~3岁听障儿童在语言评估总分、语言表达、听觉理解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1),其中训练时长为6个月内及7~12个月听障儿童的语言评估总分及语言表达得分显著高于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P<0.01).训练时长7~12个月听障儿童听觉理解与表达得分显著高于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P<0.01).训练时长6个月以下及7~12个月听障儿童的视觉理解与表达分数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显著高于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P<0.01).结论 接受早期干预的1~3岁听障幼儿在语言表达及听觉理解发展方面高于同听觉年龄健听儿童但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经过13个月及以上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在视觉理解与表达方面可达到健听儿童水平.

  • 1~3岁听障儿童构音特征研究

    作者:易海燕;李永勤;孙莉;王莎

    目的 研究1~3岁听障儿童构音能力发展的特征,为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分别选取20名1~2岁和23名2~3岁听障儿童,采用自编的幼儿言语评估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对各项分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P<0.01).②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P<0.01).③1~2岁听障儿童平均掌握的声母为0.35个,韵母为0.63个;2~3岁听障儿童平均掌握的声母为1.87个,韵母为4.79个.④对1~3岁听障儿童而言,声母/m、b、d、h、p、t/和韵母/a、o、i、u、ia、ai、ie、ao、u/的模仿能力有较大提高空间.⑤对1~~3岁听障儿童而言,展唇动作简单,其次是圆唇、唇闭合、唇齿配合及舌舔下颌等动作,再次是舌平伸、舌左、右舔等动作,舌尖洗牙表面动作难.结论 1~3岁是听障儿童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表现出具体特征.

    关键词: 听障儿童 构音特征
  • 上海市0~3岁听障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生态支持系统构建

    作者:朱立国

    目的 通过分析听障儿童成长因素,为听障儿童及其家庭建立持续、稳定的生态支持体系,促进儿童个体及其家庭潜能的开发和持续发展.方法 对82例0~3岁听障儿童家庭采用个案访谈的方式,分析其家庭生活的内外因素,针对其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建立生态支持系统.结果 听障儿童家庭未受到社会歧视、家庭主要对象对听障儿童的照顾时间、家庭经济能力是上海地区听障儿童家庭的主要有利因素.康复介入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家长对康复知识的学习、家长资源、家庭属地资源成为多数听障儿童家庭的不利因素.结论 笔者建议从康复介入时间、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同质性家长团体、家庭属地资源、社会宣导等方面为听障儿童家长建立支持系统.

  • 骨导听觉装置研究进展

    作者:崔丹默;王杰;石颖;李永新

    骨导听觉装置(bone-conduction devices,BCDs)目前广泛应用于言语康复领域.本文将BCDs分为传统BCDs,被动驱动BCDs,主动驱动BCDs(穿皮BCDs,经皮BCDs)和口内BCDs等分类,分别阐述其工作原理、适应证及缺陷.由于穿皮BCDs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美观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为经皮BCDs,其挑战在于设备的效能、长期稳固的连接,对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MRI的兼容性.主动驱动经皮BCDs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仍需相关临床研究支持.

  • 骨导振子标准制定的研究

    作者:艾海明;郭红阳;王杰

    骨传导技术是利用人体骨传输能力来接收声音信号,为听力障碍人群提供一种新的可选助听方式.骨导振子是指通过振动颅骨而产生听觉的电-力换能器,它是骨传导听觉装置的核心部件.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今骨传导技术研究现状、骨导振子技术研究、骨导振子标准研究与建议等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形成骨导振子行业标准及推动骨导听力技术广泛应用.

  • 骨桥的临床应用——4例病例报告

    作者:石颖;王杰;崔丹默;李永新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4例行骨桥植入术的患者资料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探讨骨桥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4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裸耳及助听情况下听力及短句、双音节词的言语识别情况.结果 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言语识别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在信噪比为-5 dB的测试环境下,短句和双音节词的言语识别率分别提高了18.55%和19.25%.结论 骨桥植入可以改善传导聋、混合聋及单侧聋患者的术后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 单侧耳聋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估:系统综述

    作者:房孝莲;王杰;FEI Zhao

    目的 评估信号对传系统、骨锚式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对单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2015年间,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与单侧耳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的关键词组合在外文数据库PubMed、Springerlink、Web ofScience中进行检索.共搜索出46篇研究论文.排除研究样本量太小,数据不确定或缺失的论文,终纳入13篇.结果 终纳入的13篇文献,其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主客观评估某种治疗方法或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不同方法评估SSD干预后显示均有提高,但主观评估相比客观评估优点显著,且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部分信息相互矛盾.临床评估本身缺乏与现实生活相似的环境,因此其定性结果存在争议,且各项评估的结果差异很大,无法直接比较.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SSD患者症状.为了客观量化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