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相关信号通路

    作者:杨雅芝;张小燕;李剑

    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过程中易发生复制性衰老(senescence),这使其在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的限制.并且MSC衰老与个体衰老、机体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及肿瘤发生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文以信号通路为切入点,对Wnt/β-catenin、MAPK/ERK、PI3 K/AKT及ROS相关信号通路等在MSC衰老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以其能为加深对MSC衰老的认识、为延缓甚至逆转MSC衰老提供新的思路.

  •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遗传性血小板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施慧萍;王兆钺

    遗传性血小板病是一组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并可累及血液以外系统的异质性遗传病.遗传性血小板病的临床异质性以及广泛分布的致病基因对其诊断与治疗造成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上获得明确分子诊断的遗传性血小板病患者只占小部分,并且在已知致病基因以外仍然存在有大量未知遗传变异.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普及推动了个体化基因检测的发展.很多研究者已经运用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靶向基因测序等手段在血栓与止血领域取得了不少新进展.临床上新一代测序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遗传性血小板病的个体化基因诊断,而且为未来的精准化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诊断血小板相关疾病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澜;刘宝山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经历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特别是细胞免疫的异常.在医学研究中以人作为实验对象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建立一个理想,稳定的ITP模型对于ITP发病详细机制的研究十分迫切,且有助于推进ITP新的治疗方案的设定.本文就被动模型,包括抗血小板血清(APS)造模法和单克隆抗体造模法,以及主动模型,包括NZW×BXSB鼠,抗原模拟法,免疫脾细胞移植模型,转基因模型及新生小鼠和胎鼠ITP造模等进行综述.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典;陈伟;徐开林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1种.研究发现,50%-70%的ET患者存在JAK2基因V617F突变,该研究成果成为ET研究的里程碑.近年来,有关ET的发病机制研究,诸如JAK2V617F、MPL、CALR等相关基因突变、ET发病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异常、ET骨髓微环境改变及相关因子调控又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对ET发病机制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肠道微生物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利;高蕊;刘书锋;高春记

    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移植疗效及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肠道微生物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多样化水平与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重塑肠道微生态能够改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感染情况.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策略等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淋巴细胞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秀丽;许贞书

    B淋巴细胞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异质性大.本文就近年来针对B淋巴细胞肿瘤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NF-KB、Wnt、PI3 K/Akt、Notch、JAK/STAT等多条信号通路在B淋巴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这些信号通路对肿瘤侵袭性与耐药性的影响以及这些信号通路相关肿瘤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

  • JAK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治疗中研究进展

    作者:刘俊秀;陈伟;徐开林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针对其治疗十分困难.随着JAK2V617F突变点的发现,JAK抑制剂为MF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自2011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代JAK抑制剂Ruxolitinib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JAK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一方面,部分JAK抑制剂单药应用可有效减轻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另一方面,JAK抑制剂也可与传统药物或其他新型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甚至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移植期治疗用药,这些都为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向治疗选择.本文主要介绍JAK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治疗中的新研究进展.

  •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尼洛替尼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童;李彩霞;陈晓晨;顾彩红;杨丹;王普;邹璆;吴德沛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 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 μg/ml和0.94±0.27 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 =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 μg/ml(P =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 μg/ml和1.76±0.68 μg/ml(P =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 μg/ml和0.83±0.24 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 =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mTOR通路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作者:丁亦含;吴晶晶;王倩;邓之奎;李玉峰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对人CML细胞株K562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从mTOR通路探索HHT抗CML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HT或联合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处理K562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6、Caspase-3及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BC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HHT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r=0.970).随着HHT作用浓度的增加,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r =0.908),而BC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rmRNA=-0.961,rprotein=-0.981).与HHT单用组相比,联用RAPA可显著下调mTOR及Caspase-3的表达,并上调BCL-6表达.结论:HHT可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抗凋亡BCL-6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CML细胞凋亡.

  •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石蜡标本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晓冬;贺利民;马磊;常占国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患者石蜡标本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0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有详细随访记录的T-LBL/ALL 60例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髓过氧化物酶(MPO)、Ki-67和C-MYC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同期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20例作为中C-MYC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的对照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C-MYC基因断裂和拷贝数增加均未发生于20例RH.蛋白C-MYC表达率为66.7%(40/60),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均为阴性(0/20).蛋白C-MYC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指数、纵隔增宽对C-MYC蛋白表达有影响(P<0.05),性别、原发部位、症状、年龄、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骨髓累及对其无甚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生存期结果表明:1年总体生存率为24.3%.患者预后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联(P<0.05).蛋白阴性组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阳性组1年总生存率(15.0%)6例(10.0%) 8q24染色体断裂发生,11例(18.3%)增加拷贝数.结论:在T-LBL/ALL的发生发展中,C-MYC的表达有重大意义,与预后差相关,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参考因素.

  • PTEN及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巨勇;牟娜;牟佳;李伟;张长庚;王冬梅

    目的: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的基因(PTEN)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AML(包括56例初治患者,16例缓解患者,8例复发患者)及30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中PTEN及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初治和复发组患者骨髓细胞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1).PTEN与BCL-2 mRNA表达水平与AML患者年龄,性别及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AML患者中PTEN与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2,r=-0.569).结论:PTEN及BCL-2参与AML的发生发展,并对AML的化疗效果起着指示作用.

  • PKA基因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超杰;王利娟;赵鼎

    目的:探讨PKA基因对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RNA干扰技术沉默Jurkat细胞和Sup-T1细胞PKA基因后,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下调PKA基因表达对Jurkat细胞和Sup-T1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周期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siRNA后相关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结果:转染针对PKA基因siRNA后,PKA基因在Jurkat细胞和Sup-T1细胞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转染组的Jurkat细胞和Sup-T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增殖较慢(P<0.05).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相比,转染组Jurkat、Sup-T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5);同时细胞集落数量明显减少(P<0.05).转染组的Jurkat细胞和Sup-T1细胞均明显阻滞在G0/G1期(P<0.05).转染组的Jurkat和Sup-T1细胞中CDK2、CyclinD1和p-Rb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PKA基因表达下调可抑制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活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周期蛋白影响细胞分裂有关.

  • 4'-羟基汉黄芩素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朋飞;安曦洲;马义梅;孔庆琳;包斌霞;于洁

    目的:研究4'-羟基汉黄芩素(4'-hydroxywogon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和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UP-B15和Jurkat细胞,经不同浓度的4'-羟基汉黄芩素处理细胞后,用CCK8法测定4'-羟基汉黄芩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APC/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cleaved caspase-3,C-MYC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羟基汉黄芩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UP-B15和Jurkat细胞的增殖(r=0.78,r=0.89),24 h IC50分别为(6.32±0.53) μg/ml,(12.04±0.42) μg/ml.在梯度药物浓度下,细胞凋亡率增高.Westwm blot检测结果显示,4'-羟基汉黄芩素使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1);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MYC表达下调(P<0.01).结论:4'-羟基汉黄芩素可通过抑制SUP-B15和Jurkat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C-MYC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 CD64感染指数、CRP、PCT与NEU%在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郭晓艳;康运凯;郭树霞

    目的:比较CD64感染指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在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0例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合并感染组,60例白血病非细菌感染患者为非合并感染组,以及60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为对照组.对3组CD64感染指数、CRP、PCT的水平及NEU%进行检测.结果:合并感染组CD64感染指数、CRP、PCT与NEU%均明显高于非合并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合并感染组CD64感染指数、CRP、PCT与NE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64感染指数、CRP、PCT与NEU%诊断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71.06%、84.86%、66.93%、59.25%,4项指标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1.46%、75.94%、88.79%、85.36%.结论:相比CRP、PCT与NEU%,CD64感染指数对诊断白血病伴有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 Ki-67在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昊;汪小姣;袁芳芳;艾昊;陈琳;米瑞华;李梦娟;尹青松;范瑞华;魏旭东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免疫分型、基因突变、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检测原始细胞Ki-67的表达;分析Ki-67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LL患者Ki-67表达水平增高,中位表达率为29.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31.49%,与低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ALL中,高危组患者Ki-67的中位表达率为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初诊时WBC计数、是否髓外侵犯是影响总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的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髓外侵犯是影响患者OS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14岁、伴髓外侵犯的患者的预后不良;Ki-67水平的高低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方力维;秦铁军;徐泽锋;张悦;张宏丽;潘丽娟;胡耐博;曲士强;李冰;肖志坚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0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 (P =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 =6.0,95% CI 1.1-33.3) (P =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 (P =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 =0.4,95% CI 0.2-0.99) (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 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基因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吴洋;唐红艳;丁异熠;潘晓琴;谭传梅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的改变情况.结果:在90例T-LBL/ALL患者中,CD1a+ 34例(37.8%),CD3+ 67例(74.4%),εCD3+47例(52.2%),CD7+ 85例(94.4%),CD10+ 33例(36.7%),CD34+ 22例(24.4%),CD43+ 48例(53.3%),CD45 RO+ 46例(51.1%),CD99+ 88例(97.8%),TDT+ 85例(94.4%),CD23、CD20、MPO均为阴性,Ki-67>80% 47例(52.2%),Ki-67≤80% 43例(47.8%).在T-LBL/ALL组90例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为0)(P<0.05);C-MYC阳性率与T-LBL/ALL患者的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r =0.567,r=0.532,P<0.05).C-MYC蛋白阴性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C-MYC蛋白阳性患者(15.0%),C-MYC蛋白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C-MYC阳性患者(P<0.05).T-LBL/ALL患者的Ann Arbor分期、LDH、骨髓累及、纵膈增宽、Ki-67阳性指数、C-MYC蛋白表达与C-MYC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增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MYC蛋白阳性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与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提示C-MYC蛋白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宏伟;周敏航;王志红;李鹏飞;刘默;杜瑜;姚毅冰;彭朝津;靖彧;孙君重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单药或联合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初治老年(年龄>70岁)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及骨髓特点等.应用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DAC20mg/m2 ·d1-5±以阿糖胞苷20 mg/d d3-9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71-84岁,初治时白细胞中位数31.2(1.38-179)×109/L,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中位数42.7(23-94)%.接受了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化疗的中位疗程数为2.5(1-20)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总缓解率为50% (4/8),中位OS为9.5(2-36)个月,3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了1年,8周内死亡1例.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Ⅲ-Ⅳ度87.5%)和肺部感染(50%).结论:低剂量DAC±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低剂量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年龄>70岁)AML,明显提高了有效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满意.

  • 同位素标记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筛选T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特异标记物

    作者:左文丽;于润红;张静宇;邓梅;刘玉峰

    目的:筛选并鉴定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可能标记物.方法:分别收集并纯化初治儿童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与T-ALL血清各20份.应用同位素标记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TRAQ-2DLC-MS/MS)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IPA)筛查T-ALL特异性分子标志物.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检测上述40例样本中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2DLC-MS/MS技术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统计学意义.结果:有定量信息的非冗余蛋白468个,T-ALL组血清差异蛋白共有38个,其中显著上调蛋白质31个,下调蛋白质7个;T-ALL中sL-selectin表达明显上调,并得到ELISA检测结果证实.结论:T-ALL与B-ALL比较存在相对特异的血清差异蛋白,sL-selectin可作为T-ALL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ALL和N-ALL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朱琼媛;甸自金;周玉国;赵珠;张之;张馨予;杨宝瑞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与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6例白血病患者,其中ALL患者48例(ALL组),N-ALL患者58例(N-ALL组),并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进行检测,并通过细胞生物玻片法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进行测定.按照治疗后有无改善将106例患者又分为非改善组55例(其中ALL患者25例,N-ALL患者30例)与改善组51例(其中ALL患者23例,N-ALL患者28例).结果:106例白血病患者IgA、IgG和IgM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与CD3+ 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 CD8+T细胞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改善组IgA、IgG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D3+、CD3+ CD4 +/CD3+ CD8+比值与CD3+ CD4+T细胞绝对值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未改善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CD3+、CD3+ CD4 +/CD3+ CD8+比值和CD3+ 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 CD8+T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治疗后ALL和N-AL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T细胞)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明显改善,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 移植前白血病患者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

    作者:赵佳炜;王继英;张岩;李庆华;汝昆;王晓静

    目的:研究移植前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期和缓解期HLA区域杂合性缺失(LOH)对HLA分型的影响.方法:用3种HLA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SBT、SSO和SSP方法)分别对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患者初诊静脉血样本1(骨髓原始细胞为81.7%)、样本2(骨髓原始细胞为93.07%)和缓解期静脉血样本3(骨髓原始细胞为<0.01%)进行HLA-A、B、C、DQB1、DRB1基因分型;通过2种DNA混合实验进一步确定SBT方法检测HLA杂合峰的检出阈值和检测HLA分型时对静脉血原始细胞比例的要求.结果:样本1和样本2的HLA-A、B、C、DQB1、DRB1均为纯合位点,其中样本1有些HLA位点的测序背景峰偏高,无法确定位点的具体结果;样本3的5个HLA座位除了C座位外均为杂合位点.DNA混合实验结果表明,用SBT方法检测HLA双等位基因杂合峰的低检出限为20%;移植前白血病患者采用SBT方法检测HLA分型的要求是静脉血原始细胞<75%,若≥75%,则可能因为原始细胞HLA区域出现LOH,从而导致HLA位点漏检.结论:对于白血病初诊患者,特别是原始细胞≥75%,如果HLA某一位点分型结果为纯合位点,应该再次采集患者缓解期静脉血或者正常体细胞,如口腔黏膜细胞,重新对该位点进行复核,排除HLA区域发生LOH造成假性纯合的可能,以免HLA配型结果发生错误,影响移植供者的选择和终的移植效果.

  • 靶向沉默Eps8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

    作者:宁晶璇;贺艳杰;李玉华

    目的:探索靶向沉默Eps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K562细胞中Eps8基因.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组、Eps8-shRNA靶向沉默(K562-shRNA)组和阴性对照(K562-NC)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从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Eps8基因沉默效率;台盼蓝拒染法和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验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Eps8基因后AKT/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稳定低表达Eps8的K562细胞株(K562-shRNA)和阴性对照细胞株(K562-NC).与空白对照组和K562-NC组相比,沉默Eps8基因后K562-shRNA组细胞Eps8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体外培养48 h后,K562-sh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K562-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为(5.81±0.39)%,空白对照组和K562-N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0.70)%和(1.19±0.15)%,提示K562-shRNA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和K562-N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对照组和K562-NC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10 d后,K562-shRNA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空白对照组和K562-N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沉默Eps8基因可下调K562细胞p-AKT(308)和p-AKT (473)的表达(P<0.05),而t-AKT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另外,沉默Eps8基因可下调AKT下游的p-mTOR和p-PRAS40蛋白的表达(P<0.05),而总mTOR和总PRAS40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Eps8基因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下调有关.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新抗原MLAA-34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雷博;张王刚;陈银霞;何爱丽;曹星梅;赵万红;王剑利;刘捷;马肖容;杨云;张鹏宇;罗静;蒙昕

    目的:研究MLAA-34全外显子突变与白血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AML-M5组(40例)及健康对照组(5例),应用RT-PCR方法检测MLAA-34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对该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进行测序,研究MLAA-34突变对M5患者OS和PFS的影响;分析白血病重要的5个预后基因突变与MLAA-34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M5组MLAA-34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E2外显子第59号碱基存在多态性,C59T位点突变的患者具有更高的MLAA-34基因表达.MLAA-34基因C59T位点突变与重要的分子标志基因FLT-3和DNMT3A的突变显著相关.结论:MLAA-34基因C59T位点突变为白血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可成为一个白血病治疗的候选靶点.

  • 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BV筛查及其阳性人群特征分析

    作者:张小霞;韩亚鹏

    目的:研究和分析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BV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核酸检测(NAT)的应用及HBV阳性人群的特征.方法:对庆阳市2013年1月-2016年12月70 659人份无偿献血者HBV检测应用ELISA与NAT相结合的方法,采用x2检验和Fisher's Exac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70659人份献血标本中,HBV ELISA检测阳性率为0.47%;针对ELISA检测阴性的NAT样本47 913人份中HBV NAT检测阳性率为0.05%,且ELISA阴性而NAT阳性的样本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阳性人群的特征统计分析显示,主要年龄分布段为26-45岁,且近2年来与18-25年龄段的差异性逐渐减少,阳性人群趋向年轻化;血型分布以B型>O型>A型>AB型;性别分布中男性>女性,且随着女性无偿献血者HBV阳性人数增多,男女分布差异性呈逐年缩小趋势;婚姻状况集中在已婚人群中;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峰区,职业集中在无业人员;民族分布中汉族>其它少数民族.结论: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BV检测中应用ELISA与NAT相结合,能防止漏检及隐匿性乙肝,减少潜在输血风险;对HBV阳性人群的特征分析为庆阳市安全用血及输血提供了实用的依据.

  • HLA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髓系白血病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齐珺;王天菊;陈利萍;王满妮;武君华;杜丹

    目的:探讨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体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相关性.方法:以1241例健康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对照,采用PCR-SBT、-SSO和-SSP方法对259例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HLA-A,B,DRB1高分辨分型,运用Arleguin 3.5.2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病例对照研究计算疾病比值比(ocld ratio,OR);用Swiss-Model对差异HLA分子进行同源建模,Swiss-Pd-bViewerv4.1软件对分子间三维结构进行差异比对.结果:经x2检验、连续校正显示,AML组(n=189)的A*02∶07 (8.47% vs 5.28%,P=0.013)、A*29∶01 (1.85% vs0.68%,P=0.044)、B*07∶02 (5.29% vs 3.10%,P=0.029)、B*07:05∶01G(1.85% vs0.68%,P=0.044)、B*35∶02(1.06% vs0.20%,P=0.023)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而AML组的A*02∶03频率则低于对照组(0.79% vs 3.10%,P=0.011).CML组(n=70)的B*46∶01频率低于对照组(2.86% vs 7.82%,P=0.031),但上述等位基因经Bonferroni校正后,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DRB1* 11∶28及其单体型A*24:02-B* 15∶01-DRB1* 11∶28频率在陕西籍CML患者中显著升高(1.43% vs 0.00%,Pc'=0.015;1.43% vs0.00%,P=0.003).Swiss-PdbViewer v 4.1软件计算DRB1* 11∶28和DRB1* 11∶01分子肽结合区主链间均方根偏差(RMSD)为0.09 nm.经Bonferroni校正单体型A*03:01-B* 50∶01-DRB1* 07∶01和A*11∶01-B* 40∶06-DRB1* 09∶01分别在AML和CML患者中频率显著升高(1.06% vs0.00%,Pc =0.000;2.86% vs 0.07%,Pc=0.000),与白血病呈正相关(OR=59.66,95% CI =3.21-1110.39;0R=42.91,95% CI=7.07-260.32).结论:北方汉族AML和CML患者携带有特定的易感单体型,DRB1* 11∶28与CML发病呈正相关,可能不能有效结合并提呈bcr-abl肽段给CD4+T细胞,是北方汉族尤其陕西籍发生CML的易感基因(OR=89.62,95% CI =4.28-1875.87),并与其特定单体型关联.

  • CCL2通过白血病细胞THP-1自分泌多种炎性趋化因子调控其迁移和侵袭

    作者:洪丹;颜青;杨进;潘健;岑建农;陈苏宁;胡绍燕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CC配体2(CCL-2)对急性白血病细胞THP-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包装的方法将表达质粒PLVX-CCL2转染THP-1细胞,用RT-PCR检测CCL-2 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及ELISA法验证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方法分别检测CCL2重组蛋白及THP-1自身高表达CCL2对THP-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迁移相关细胞因子的PCR array法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成功构建过表达CCL2的THP-1-CCL2细胞.ELISA法检测显示,THP-1-CCL2培养上清中CCL2蛋白水平显著增高;高表达CCL2的转染组细胞在Trans-Matrigel实验中,其上室CCL2蛋白浓度显著高于下室(P<0.001),同时穿膜能力下降,但迁移能力没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702±0.537 vs0.520±0.255)(P=0.026)和(9.293±0.302 vs 9.187±0.526) (P=0.77),增加Trans-Matrigel下室的CCL2浓度,可以增强THP-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迁移RT2 profiler PCR array显示,CCL2重组蛋白处理THP-1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CCL2、EPX、SPP1、CX3CL1和CXCL13的表达上调(>2倍).结论:CCL2通过白血病细胞THP-1的自分泌多种炎性趋化因子而调控其迁移和侵袭.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瑞雪;赵恺;潘彬;王军杰;杨璞;徐开林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267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横断面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诊AL患者按血清白蛋白四分位分组,血肌酐水平随白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降低趋势(第1-4四分位组肌酐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2.0、65.2、62.8和58.6 μmol/L).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每升高1 g/L,血肌酐下降0.89 μmol/L.将血清白蛋白以四分位分组进入模型,以第1四分位组为参考组,随着A1b增高,β值呈阶梯下降(第2-第4四分位组β值分别为-12.7,-14.81,-15.98),趋势线检验P<0.05.结论: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肌酐水平呈负相关,其升高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 4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剂对人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徐诣芝;汪云;何代英;张亮

    目的:探讨4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剂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具有JAK2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氯沙坦、替米沙坦、阿利吉仑和Ang-(1-7)分别处理HEL细胞12d,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0-7mol/L Ang-(1-7)可抑制HEL细胞增殖,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诱导细胞晚期凋亡(P <0.001);10-5 mol/L氯沙坦及替米沙坦、10-4 mol/L阿利吉仑对HE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AS抑制剂Ang-(1-7)能明显抑制HEL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具有JAK2突变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药物.

  • 长链非编码RNA RP11-87C12.5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余丹;王卫敏;仵菲斐;马平;孙玲;万鼎铭;刘延方;谢新生;王冲;孙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RP11-87C12.5在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lncRNA RP11-87C12.5在17例对照组、33例初治ALL组和26例化疗后完全缓解(CR)ALL组骨髓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初治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ncRNARP11-87C12.5在初治ALL组中高表达(P=0.021).与初治ALL组相比,其在化疗后达CR的ALL组中低表达(P=0.039).在初治ALL组中,lncRNA RP11-87C12.5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或B类型、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染色体核型、WT1基因、是否髓外浸润、1个疗程化疗是否缓解、是否复发均无相关性.在27例B-ALL中,与cCD79a高表达组对比,ln-cRNA RP11-87C12.5在cCD79a低表达组中明显高表达(P=0.004),与其他免疫分型无相关性.结论:lncRNARP11-87C12.5在初治ALL组中高表达,在化疗后完全缓解ALL组中低表达.在B-ALL中lncRNA RP11-87C12.5在cCD79a低表达组中明显高表达.在初治ALL组中,lncRNA RP11-87C12.5高表达组的缓解率和复发率均高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HB-1的表达

    作者:王清云;李渊;戢莉;梁赜隐;刘微;任汉云;邱志祥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HB-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HB-1基因在监测ALL微小残留病(MRD)方面的意义.方法: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Taqman探针),检测HB-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应用此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3例次,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0例,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52例和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24例的骨髓细胞HB-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3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HB-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诊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达10-4水平,批间变异系数为6.79%,批内变异系数为4.80%.检测到HB-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B-ALL细胞:初发/复发B-ALL中HB-1基因表达的中位水平明显高于ALL完全缓解组、初发T-ALL、初发AML、血液系统非恶性病及健康骨髓供者(33.0% vs 0.68%、0.07%、0.02%、0.58%、0,P<0.01),而初发T-ALL、初发AML、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和健康供者HB-1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B-ALL患者血液学缓解时HB-1基因水平明显下降至0.68%(0-7.99%),疾病复发时HB-1表达水平再次升高(共3例,HB-1分别为7.69%、8.08%和484.0%),其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变化一致.结论:HB-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B-ALL细胞,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在检测骨髓细胞HB-1基因的表达水平方面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HB-1基因可作为B-ALL患者的临床检测、监测MRD和早期预测复发的分子学标志.

  • 低氧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HIF-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丽;胡宁;王超;赵红勉

    目的:探讨在模拟低氧环境下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白血病细胞株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对常规对照组细胞株进行常氧培养;对低氧处理组用二氯化钴(CoCl2) 50、200、400、800 μmol/L进行处理;在24、48和72 h后收集两组细胞,并在倒置相差显微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K562细胞形态在模拟低氧环境下随CoCl2的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形甚至细胞破裂等变化.MTT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在低氧环境下受到抑制,并且抑制作用随CoC12的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r浓度=0.8712,r时间=0.678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株的HIF-1αmRNA表达水平在CoCl2模拟低氧环境中均有上调,并且对低氧时间和浓度呈依赖性,与CoCl2的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r=0.954,r=0.895).结论:低氧环境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并且使细胞中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上调,但未导致细胞发生诱导分化.

  • 两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拉曼光谱特征研究

    作者:梁昊岳;程雪莲;董树旭;赵轼轩;王颖;茹永新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细胞的拉曼光谱特征,建立使用拉曼光谱非标记鉴别两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新方法,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分别收集4例M3和3例M5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使用Horiba Xplora拉曼光谱仪获取拉曼光谱,从每例患者采集30至50个白血病细胞光谱.结合应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函数分析(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DFA)和系统聚类分析对两类细胞的光谱进行分析和建立诊断模型,进而对M3和M5细胞的光谱进行鉴别,应用交互验证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同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拉曼光谱的特征.结果:M3和M5细胞的拉曼光谱差别显著,M3细胞在波数622、643、757、852、1 003、1 033、1 117、1 157、1 173、1 208、1 340、1 551、1 581 cm-1等处的谱峰强度明显大于M5细胞;鉴别诊断建模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100%(233/233),交互验证的分类准确率达97%(226/233).结论: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M3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水平显著高于M5;根据PCA-DFA及聚类分析建立的拉曼光谱诊断模型能够准确区分上述2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其结果与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相符.

  • 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ML微小残留病的预后分析

    作者:郝启;张书芹;张冬梅;王静波;赵杰;程昊钰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M定期监测骨髓MRD,未出现阳性事件者随访满2年),其中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27(2-57)岁;按照FAB分型,在82例中M0/M1 2例,M2 51例,M4/M5 24例,M6 5例.根据患者初发时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相应的抗体组合.结果:82例allo-HSCT后的AML患者(骨髓形态学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中检测到20例患者(24.39%) MRD,阳性率平均为1.64(0.10-4.91)%.在随访过程中,20例MRD阳性者中16例骨髓复发(复发率80%),其中1例伴髓外复发;62例骨髓MRD阴性者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6.45%),2例髓外复发.MRD阳性组平均无白血病生存(LFS)时间为15.19±3.99个月,中位LFS为10±3.84个月;MRD阴性组平均LFS时间为53.50±1.69个月(P <0.001).MRD阳性组平均总生存(OS)时间为22.52±5.72个月,中位OS为18±3.27个月;MRD阴性组平均OS时间为42.86±2.83个月(P=0.008).结论:对处于形态学完全缓解的allo-HSCT后AML患者,FCM定期监测骨髓MRD结果与其复发率、LFS及OS时间密切相关.与MRD阴性组相比,MRD阳性组复发率显著增加,LFS及OS明显减低.

  • IFN-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GVHD的作用

    作者:徐小丽;陈焯文;邹萍

    目的:探讨IFN-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GVHD的作用.方法:应用C57BL/6J和B6D2F1小鼠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建立小鼠GVHD模型.根据移植的方式将小鼠分为3组:同基因HSCT组(C57BL/6J→C57 BL/6J),异基因HSCT组(C57 BL/6J→B6D2F1)及IFN-γ-/-异基因HSCT组(IFN-γ-/-C57BL/6J→B6D2F1).移植后分析比较3组小鼠生存期、aGVHD临床评分及肺组织病理,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及小鼠IFN-γ水平.结果:同基因移植组小鼠第42天全部存活,无aGVHD临床症状.异基因移植组小鼠有aGVHD表现,24 d生存率大于50%,GVHD临床评分高于同基因移植组.在移植后第28天肺组织病理可见肺泡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IFN-γ-/-异基因移植组小鼠出现致死性aGVHD表现,14 d内小鼠全部死亡,GVHD临床评分第1周就高达6.7±0.83,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小鼠肺组织发生严重的aGVHD病理改变,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在移植后第1周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但其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低于异基因移植组及同基因移植组(P<0.05).结论:供者来源的IFN-γ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组织起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王海莉;张中冕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08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中对15例进行MVD与VEGF检测,取另外15名胶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50例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麻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头颅CT图像主要呈稍高密度影,有33例(66%);头颅增强MRI病灶强化,有46例(92%);颅内多发病灶38例(76%),浸润小脑幕上36例(72%),浸润中线结构11例(22%).病理学诊断表明,有47例(94%)以弥漫大B型淋巴细胞瘤为主,增殖指数Ki-67高于90%的患者41例(82%).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少部分容易误诊,需要结合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 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ALC/AMC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崔瑶;时沛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LC/AMC)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70例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均行R-CHOP化疗方案治疗,记录其外周血ALC/AMC的情况,同时采用国际预后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按照患者国际预后指数的评分情况,其中评分为0-1分为低危组30例(42.86%),2分为中危组21例(30.00%),3-5分为高危组19例(27.14%).在3组中,低危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其次是中危组(86.67%),而高危组(78.95%)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90.00%)高,其次是中危组(76.19%),而高危组(52.63%)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ALC/AMC <4.7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8.63%)明显低于ALC/AMC ≥4.7组(89.47%,P<0.05),且3年无进展生存率(70.59%)亦明显低于ALC/AMC ≥4.7组(89.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外周血ALC/AMC值是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国际预后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ALC/AMC值可作为评估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机体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的情况.

  • 艾滋病合并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

    作者:裴强;韩潇;张炎;张薇;周道斌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 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o)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 RIP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王馨辰;丁凯阳;王晓秋;王志华;王珏

    目的:研究RIP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IP2在GCB型和non-GCB型DLBCL中的表达,同时检测BCL-2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IP2在DLBCL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RIP2表达与IPI评分为中高危组、Am Arbor分期为Ⅲ+Ⅳ期以及结内病变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GCB型DLBCL累计生存率高于non-GCB型(P<0.05).RIP2+组DLBCL累计生存率低于RIP2-组(P<0.05).RIP2+ DLBCL患者接受R-CHOP治疗者累计生存率高于接受CHOP治疗者(P<0.01).RIP2在DLBCL细胞株中表达量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0.01),且在不同亚型中有差异性表达(P<0.01).结论:RIP2的表达可能与DLBCL不良预后以及特殊类型相关.

  • DLBCL患者CHOP或R-CHOP化疗前后中性粒细/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及其对生存的影响

    作者:李敬东;韩效林;杨翠;孙玲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NLR中位数的水平将其分为L组33例(NLR< 2.27)和H组27例(NLR≥2.27),比较两组行CHOP或R-CHOP方案化疗后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H组化疗后治疗总有效率(55.56%)明显低于L组(87.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化疗后1、2、3年累积生存率(70.37%、59.26%、37.04%)均明显低于L组(93.94%、87.88%、60.61%) (P <0.05).化疗前外周血NLR≥2.27是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组化疗前NLR≥2.27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水平偏高可能提示临床疗效欠佳,预后也较差.

  • 荧光素酶标记A20鼠B细胞淋巴瘤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赵莎莎;管立勋;高哲;王飞雁;王莉莉;高春记

    目的:建立荧光素酶标记A20鼠B细胞淋巴瘤移植模型,为后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标记基因导入A20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A20细胞株;将其与C57BL/6小鼠骨髓经尾静脉共同接种于辐射后的BALB/c小鼠体内,建立移植肿瘤模型;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观察小鼠的活存,体重变化以及成瘤部位;取肿瘤组织和动物脏器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结果:经慢病毒转染和嘌呤霉素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A20细胞株.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发现,在A20细胞接种第8天,即可观察到肿瘤发光,随着观察天数的增加荧光强度增强.相比较于骨髓移植(BMT)组,BMT+ A20-Luc+组小鼠存活率下降,体重降低明显.大体解剖显示,成瘤部位主要波及肝脏和脾脏,成瘤组织特征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成功构建了荧光素酶标记A20鼠B细胞淋巴瘤移植模型,为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肿瘤作用提供了研究平台.

  • H3K27me3和EZH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预测中的意义

    作者:邓玉洁;陈刚;朱伟峰;陈晓辉;洪华兰;黄理明;施烯;陈君敏

    目的:探讨H3K27me3及其甲基转移酶EZH2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102例初治DLBCL石蜡标本,利用TMA技术已制成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3K27me3、EZH2、BCL-2等蛋白表达,收集临床治疗后评价情况和随访信息,并结合组织芯片检测H3K27me3、EZH2、BCL-2表达情况,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EZH2与H3K27me3表达及BCL-2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不同疗效间的相关性,比较EZH2、H3K27 me3表达及两者共表达与患者疗效及预后关系.结果:EZH2高表达者占61.8%,与H3K27me3及BCL-2蛋白高表达均正相关.H3 K27 me3高表达及H3K27me3/EZH2共表达组完全缓解(CR)和总有效(OR)率均低于低表达组(P<0.001),OS、PFS均差于低表达组(P <0.001);在RCHOP组中,EZH2低表达者CR和OR率均高于高表达者(P=0.003,P=0.019),OS和PFS均优于高表达者.结论:在部分DLBCL存在EZH2高表达及H3 K27me3/EZH2共表达,该类型治疗反应差,生存期短.EZH2低表达患者群体使用RCHOP方案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较高表达者有改善.

  • 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比值及IL-17、IL-35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赵玲俊;高松;李晓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值及白介素-17、-35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MM患者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1L-17和IL-35表达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reg细胞比率和IL-3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效者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和IL-17和IL-35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相关,沙利度胺发挥抗M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比值及IL-17和IL-35表达水平有关.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EGF、IL-17、β2-MG、IL-3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金晓娜;周宝珍;张党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IL-3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VEGF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G表达水平,并比较2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血清IL-17、VEGF、β2-MG水平在MM组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在对照组>MM组Ⅰ期>Ⅱ期>Ⅲ期(P <0.05);IL-17、VEGF、β2-MG水平MM组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对照组>MM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水平与VEGF、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5,0.58,P<0.05),血清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IL-17、IL-35、IVEGF和β2-MG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 CD96和CD123表达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雪芳;张淑英;周虹;冯佳巍;姜丽波;曲延章;郭珩;王苏亮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中CD96和CD12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经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检查确诊为MDS的患者89例作为MDS组,另选取无血液系统疾病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穿刺,并提取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对CD34+ CD38 CD123+细胞和CD34+CD38-CD96+细胞进行计数.将MDS组患者按照危险度分组,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MDS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和CD34+ CD38-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34+ CD38-CD123+细胞和CD34+ CD38-CD96+细胞在CD34+ CD38-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危险度越高,比例越高;低危-中危1亚组中,CD123-和CD96-患者的完全缓解(CR)和缓解率(RR)均显著高于CD123+和CD96+患者;中危2高危亚组中,CD123-患者的RR显著高于CD123+患者(P<0.05),CD96-患者的CR显著高于CD96+患者.结论: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D34+细胞分化存在异常,且存在有CD123和CD96高表达的情况,这可能是MDS患者出现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的原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芳;马东升;王洁;乔振华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3例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L 26例(17%),中位转化时间4(1-29)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以AML-M2、AML-M4、AML-M5、AML-M6为主.转成的AM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出现髓外浸润;26例转成的AML中18例(69.2%)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同转化为AML前的核型相比,9例异常核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型或原有核型消失).个体化治疗转成AML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中高危MDS易进展为AML,多种因素参与MDS转化为AML;转成的AM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预后较差,去甲基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 地西他滨与传统化疗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比较

    作者:张前鹏;韩永胜;皖湘;孙光宇

    目的:比较国产地西他滨与传统化疗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48例初发中、高危M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应用传统化疗方案,19例患者采用单纯地西他滨[15 mg/(m2·d),ivgtt,d1-5]方案,比较2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地西他滨方案组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ORR)为78.9%(15/19例),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血液学改善(HI)5例;传统化疗组2疗程ORR为65.5%(19/20例),其中CR 6例,PR 5例,HI 8例;2组2个疗程后ORR、缓解率(PR+ 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8,P>0.05;x2=0.499,P>0.05);地西他滨方案组4个疗程后ORR 84.2%(16/19例),其中CR 5例,PR 9例,HI 2例,传统化疗组ORR为68.9% (20/29例),其中CR 6例,PR 5例,HI 9例;2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6,P>0.05),但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534,P<0.05).与传统化疗组对比,地西他滨方案组总体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明显增高,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4,P=0.003).对于不良反应,地西他滨方案组与传统化疗组之间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2.6% vs79.3%(P>0.05),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2.6% vs 86.2% (P >0.05),Ⅲ-Ⅳ级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发生率为84.2% vs96.6%(P>0.05),感染发生率为26.3% vs79.3%(P<0.05).结论:国产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析

    作者:蔡文倩;胡晞江;熊乾;周斌

    目的:调查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基因分析,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PCR、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中国武汉地区1 376例地中海贫血,以筛查阳性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检测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α-地中海贫血436例,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0例.α-地中海贫血以轻型和静止型为常见,其中--SEA/αα 237例(54.36%)、-α3.7/αα 135例(30.96%)、-α4.2/αα 30例(6.88%)在α-地中海贫血中高达92.20%,中间型-α3.7/--SEA仅1例;基因频率以--SEA/缺失、-α3.7/缺失和-α4.2/缺失为主,而αCS突变、αQ突变、αWS突变则较少,构成比分别为:54.12%、32.29%、7.13%、3.79%、2.45%和0.22%.结论:中国武汉地区新生儿地中海贫血以静止型和轻型为常见;基因频率中缺失型--SEA/αα、-α3./αα和-α4./αα较高.

  • Coombs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及其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作者:吴钢;段雨函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在临床贫血和输血患者中的阳性分布率.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2016年7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在正常范围内者做为对照组,13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为血红蛋白含量较低的内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以及70例经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检测为血红蛋白含量较低的外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为观察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Coombs试验,其中对直接被检出阳性的内科患者需再行分型试验.结果:外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中有1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其抗人球蛋白直接检出率为20.0%;内科贫血患者或者输血患者中有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其抗人球蛋白直接检出率为41.4%.在270例中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在50-59g/L的阳性率高,占59.8%.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的内科贫血患者的标本按分型试验可分为抗-C3d 7例,占13.0%;抗-IgG 12例,占22.2%;抗-C3d+抗-IgG 35例,占64.8%;54例被直接检出抗人球蛋白阳性的内科贫血患者按科室分布,其中以消化内科、肿瘤科、肾病科、胃肠病和ICU所占的比例高,且这类患者的输血频率也较阴性患者高(P<0.05).结论:影响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可能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有关,因此在患者的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要排除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干扰,以保证输血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Coombs试验 贫血 输血
  • 新发和完全缓解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间microRNA差异表达谱

    作者:邵英起;董红宇;葛美丽;张峰;施均;李星鑫;黄金波;黄振东;张静;聂能;郑以州

    检测miRNA在新发与完全缓解SAA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预测其靶基因.方法:用miRNA芯片方法检测初发和完全缓解(CR) 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NA表达谱.结果:完全缓解SAA患者与初发SAA患者相比,上调miRNA为35个,下调miRNA为37个.此外,通过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靶点发现,其靶点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分子相关.结论:某些miRNA可能与SAA患者发病机制相关.

  • LNK基因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异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润梅;容颖;吴柳松;蒋焰;秦海燕;朱平;陈艳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中LNK基因的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ET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位点特异性PCR的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用PCR扩增LNK基因外显子全长,扩增序列中包括LNK基因内影响氨基酸表达的Rs3184504 (C/T)和Rs78894077(A/C/G/T)以及对氨基酸表达无影响的Rs7973120 (A/T)3个SNP位点.测序分析LNK基因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6例患者有LNK突变,包括4种类型,分别为A300V、R425C、V402L及R426Q.ET患者SNP Rs78894077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分布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患者SNPRs3184504 Ser(丝氨酸)型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T患者中存在LNK基因突变,携带LNKSNPRs78894077 Ser及Rs3184504 Ser位点T等位基因可增加患ET的风险.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广;王晓敏;孟君霞;栾春来;陈杰甫;武永强;张晓南;何孜岩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骨髓完全缓解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rhTPO组和rhIL-11组,对照组为不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患者,每组患者各32例,各组均采用标准联合化疗药物.rhTPO和rhIL-11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内分别应用rhTP0 15000 IU/d和rhIL-11 1.5 mg/d,当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时停用药物,多用14 d.观察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至≥50×109/L、≥100×109/L所需时间,记录各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份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hIL-11组时间虽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少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和rhIL-11组均可较快将血小板数提升至≥50×109/L(P <0.01,P<0.05),rhTPO组血小板数提升速度虽快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组及rhIL-11组均可较快地将血小板数提升至≥100×109/L(P值均<0.01),rhT-PO组明显快于rhIL-11组(P<0.05).rhTPO和rhIL-11组输注血小板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且rhTPO组输注数低于rhIL-11组(P<0.05).应用rhTPO和rhIL-11后个别患者发生低热、注射部位有硬结、关节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31.2%)(P>0.05),但其程度均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rhTPO和rhlL-11均可缩短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恢复至正常需要时间及减少单采血小板输注数目,降低化疗后出血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患者均可耐受.两种药物比较,rhT-PO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icroRNA-3963促进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

    作者:刘伟江;李雪;刘元林;王鹏;樊月;滕天怡;白博乾;童越;张伟;张毅

    目的:探讨MicroRNA-3963调控小鼠骨实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成脂分化能力.方法:从C57BL/6小鼠骨片中分离培养MSC,将miR-3963 mimic或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分别转染MSC细胞,应用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3963的表达量及转染效率,并于转染后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14 d后应用油红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成脂分化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结果:q-PCR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3963 mimic可显著上调miR-3963表达(P<0.001),而转染miR-3963inhibitor可显著下调miR-3963表达(P<0.001).油红染色结果表明,过表达的或敲减miR-3963表达的MSC进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14 d后,转染miR-3963 mimic可明显促进MSC的脂滴形成.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3963 mimic可显著促进成脂基因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而转染miR-3963 inhibitor则其成脂分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miR-3963可调控小鼠骨实质来源的MSC的成脂分化能力,且可促进小鼠MSC的成脂分化.

  • 体外G-CSF刺激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作者:赵莎莎;方姝;朱成英;王莉莉;高春记

    目的:探讨体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采集8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并以200 ng/ml G-CSF、200 ng/ml G-CSF+ 10 μg/mlConA体外培养3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CSF和G-CSF+ ConA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而3组间B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表达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影响的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组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P<0.0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G-CSF+ ConA组CD4+T、CD8+T、Treg细胞水平均显著增高(P <0.05,P<0.01,P<0.01);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CSF+ ConA组T淋巴细胞表面G-CSF受体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G-CSF刺激能增加健康人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的水平;ConA可提高T淋巴细胞的水平,诱导其表面G-CSF受体表达.

  • 老龄大鼠脾脏髓外造血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张蕊;何亚男;尹君;吴文玉;王贝贝;张惠铭

    目的:探索大鼠脾脏髓外造血的发生及其各种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不同种属不同性别的大鼠共411只,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中分别饲喂不同饲料,饲养104周后安乐死,制作石蜡切片并HE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脾脏髓外造血的发生情况.结果:104周试验结束后,共有116只大鼠脾脏发生了髓外造血(发生率28.22%),其中以红系、粒系、巨核系三系髓外造血发生多(发生率23.11%);Wistar大鼠脾脏髓外造血发生率高于SD大鼠;雌性动物脾脏髓外造血发生率高于雄性动物;饲料对于脾脏髓外造血发生无明显影响,不同种属用不同饲料饲养对髓外造血的程度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不同种系、不同性别大鼠间的脾脏髓外造血发生率存在差异,但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别,不同饲料对其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动物和人类在增龄情况下造血和髓外造血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