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氟达拉滨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姚琳;徐卫;李建勇

    嘌呤核苷类似物氟达拉滨(Flu)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一线治疗药物,可诱导CLL细胞凋亡.然而,CLL仍然不可治愈,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CLL细胞对氟达拉滨产生耐药性.为了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就氟达拉滨的代谢、作用机制、CLL细胞对氟达拉滨的抵抗机制及逆转策略作一综述,着重介绍诱导临床耐药过程中的核苷转运体、p53诱导凋亡途径以及使Flu活化或失活的酶类的新研究进展.

  • 抑癌基因pten-骨髓瘤治疗新靶点

    作者:王素云;成志勇;邓凯;陈浩;潘崚

    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通过负调控多种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凋亡、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多发性骨髓瘤(MN)是发生于B细胞分化终末阶段即浆细胞阶段的恶性肿瘤,遗传学改变被认为是MM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癌基因的缺失是重要的遗传学变化.然而,目前对于pten在MM中的遗传学改变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pten在MM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包括pten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以及pten与骨髓瘤问题,为治疗MM寻找新的基因靶点提供参考.

  • 自然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广华;吴德沛

    NK细胞属于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无需致敏即可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对NK细胞激活性和抑制性受体及下游信号的研究增进了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认识.近年来在NK细胞分选纯化及体外短期扩增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NK细胞可单独或与其它治疗联合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非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免疫治疗.为提高N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本文就近年来NK细胞生物学及NK细胞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T细胞克隆扩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李扬秋;杜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病人常伴有免疫学异常.T细胞介导的造血前体细胞抑制而导致细胞减少与MD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基于T细胞受体(TCR)谱系等分析所研究的MDS病人T细胞克隆扩增特点,论述的主要问题包括有:MDS病人自身免疫现象和T细胞介导造血抑制的相关性,MDS病人中T细胞克隆扩增特点,MDS病人T细胞谱系变化,MDS病人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变化,免疫抑制治疗效果与MDS病人T细胞克隆的相关性,以及T细胞克隆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等.

  • 甲异靛对K562和HL-60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左明新;李燕;周建华;王洪波;陈晓光

    本研究探讨甲异靛对K562细胞和HL-60细胞Wnt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甲异靛处理的K562和HL-60细胞中GSK-3β及其下游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甲异靛可使HL-60细胞中β-catenin和c-myc基因表达下降,但对K562细胞的这两种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甲异靛略能增加HL-60细胞中GSK-3β蛋白表达,但明显降低K562细胞和HL-60细胞中p-GSK-3β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甲异靛对K562细胞中β-catenin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使HL-60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下降.结论甲异靛可抑制K562细胞和HL-60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的传导,降低癌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白血病的作用.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牛燕燕;马梁明;周英;任瑞瑞

    本研究旨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IL-2、TGF-β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例allo-HSCT患者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2和TGF-β水平.结果表明: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non-aGVHD4例,Ⅰ-Ⅱ度aGVHD 5例,Ⅲ-Ⅳ度aGVHD 4例.non-aGVHD组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组血清IL-2水平低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on-aGVHD组血清TGF-β水平高于aGVH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Treg、IL-2、TGF-β水平与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作为早期判断和监测aGVHD的指标.

  • PHI调控Molt-4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诱导p15基因去甲基化后再表达

    作者:马旭东;黄轶群;蒋少红;郑瑞玑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5蛋白的表达的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HI作用前后Molt-4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olt-4细胞经过PHI处理后p15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HI作用于Molt-4细胞可增强组蛋白H3K4甲基化表达,抑制组蛋白H3K9甲基化表达,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HI作用于Molt-4细胞5天后,p15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现象被逆转,沉默的p15基因重新表达;p15 mRNA、P15蛋白表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HI可能通过特异性调节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引起染色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p15基因的CPG岛去甲基化,从而诱导p15基因重新表达.

  • 抗CD20单克隆抗体提高淋巴瘤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

    作者:闵凤玲;刘芬菊;文万信;翟丽佳;周玮

    本研究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制剂利妥昔(RTX)对X射线所致的人淋巴瘤细胞损伤的影响.用SRB法检测细胞存活,FITC-Annexin-V/PI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结果显示,RTX可明显增强X射线时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p<0.05);与单照射组比较,RTX可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多种凋亡表现;细胞内[Ca2+]离子明显升高.结论:RTX可提高淋巴瘤细胞对X射线的辐射敏感性,诱导较多细胞的凋亡,并且与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有关.

  • BAFF启动子-871 C/T基因多态性在ITP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刘俊庆;杨林花;陈秀花;覃艳红;刘秀娥;陈剑芳;常丽贤;高艳

    本研究通过检测B细胞活化因子(BAFF)启动子-871 C/T基因多态性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ITP发病的相关性,并研究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与BAFF-871 C/T基因型的关系.选择133例ITP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BAFF-871C/T多态性,判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表明:C/C、C/T、T/T3种基因型分布在ITP组分别为33.1%、42.1%、24.8%,对照组分别为55.6%、33.3%、11.1%.T等位基因频率在ITP组为45.9%、对照组为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各基因型间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AFF启动子-871 C/T多态性可能与ITP的发病有相关性,但各基因型之间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没有差别,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 同源盒基因HoxA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包装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

    作者:和艳敏;朱发明;严力行

    本研究构建携带同源盒基因hoxA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稳定产毒的包装细胞株.通过PCR扩增获得hoxA10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neo,并测序鉴定插入的hoxA10基因.将重组载体及空载体经脂质体分别转染包装细胞系PT67,以G418筛选稳定产毒细胞株.收集病毒悬液并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neo插入的hoxA10基因序列正确.将筛选所得的高效产毒细胞株命名为PT67/MSCVneo、PT67/MSCVneo-hoxA10.测定病毒滴度分别为5×105CPU/ml、4×104C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同源盒基因hoxA10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了稳定、高效、准确产生逆转录病毒的细胞株,为探讨hoxA10基因在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作者:陈浩月;葛峥;吴雨洁;吴玲玉;孙淼;田甜;仇海荣;刘澎;李建勇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0%,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人白血病细胞株对L-门冬酰胺酶敏感性与门冬酰胺合成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李本尚;何映谊;罗长缨;江华;沈树红;蒋黎敏;张蓓;顾龙君

    本研究探讨人白血病细胞株门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AsnS)的表达水平及与白血病细胞株对L-Asparaginase(L-Asp)敏感性的关系.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检测Jurkat,HL-60,U937,NB4,THP-1,Namalwa,Karpas299和K562等8种细胞株基础的和经L-Asp处理后的AsnS表达水平,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L-Asp处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8种细胞株之间AsnS的基础表达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变异,经L-Asp处理后细胞株的AsnS表达显著上调(p<0.05),AsnS低水平表达细胞对L-Asp相对敏感,而AsnS高表达细胞对L-Asp相对耐药.在8种细胞株中,U937对L-Asp高度敏感,其AsnS表达水平低,而K562细胞株对L-Asp天然耐药,AsnS表达水平高.结论:AsnS在天门冬氨酸耗竭后的细胞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snS的表达水平反映了细胞对L-Asp的敏感性,L-Asp在AsnS低表达白血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鉴定结果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作者:刘兰婷;梁晓岚;韩俊领;李茜;邱录贵;于丽佳;孙乐静;杜颖

    本研究探讨一种新生儿脐带血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试验对脐血标本作ABO血型鉴定,对不能定出结果的疑难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PCRSSP)作进一步确认.结果表明:在76120例脐血ABO血型正定型鉴定中,检出78例ABO血型弱抗原反应和难以判定血型结果的疑难标本(1‰),经复查排除了弱凝集反应30例.检测260例脐血ABO血型反定型,相符血型148例(56.92%),不相符血型112例(43.08%).PCR-SSP基因分型检测58例中45例血清学表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结果一致,3例表型结果与基因定型结果不相符,10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基因分型结果与正定型完全一致.结论:采用红细胞抗原(正定型)方法结合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抗原反应弱、抗体效价低的ABO血型质控效果好,是一种高效、灵敏的质量控制方法,适用于新生儿脐血ABO疑难血型的鉴定.

  • Notch配体Delta-like 1对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韵如;丰帆;尹郸丹;梁英民;韩骅

    本研究探讨Notch配体Delta-like 1(Dll1)对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及其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在GM-CSF和IL-4存在条件下,用OP9-Dll1和OP9-GFP细胞分别与小鼠骨髓细胞共培养8天,经肿瘤抗原刺激成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MHC Ⅱ、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肿瘤抗原刺激后DC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2和IL-10的水平,通过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对T细胞的促增殖能力.结果表明:与GFP组相比,Dll1组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p<0.05).肿瘤抗原刺激后,Dll1组DC表面MHC Ⅱ、CD80和CD86表达量更高.DC分泌的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ll1组DC具有更强的促T细胞增殖活性.结论:OP9-Dll1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并增强其抗原呈递功能.

  •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作者:于洋;马春娅;冯倩;陈鑫;关晓珍;张晓娟;陈麟凤;林子林;潘纪春;张婷;骆群;汪德清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 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B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Ig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B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 端粒长度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预后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侯艳秋;徐卫;缪扣荣;乔纯;朱华渊;朱丹霞;庄芸;吴雨洁;王建宁;李建勇

    本研究测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端粒相对长度,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ZAP-70蛋白、CD38表达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等临床因素的关系,以初步探讨端粒长度在CLL预后中的意义.选35例外周血或骨髓CLL细胞占80%及以上的CLL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13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测定患者及对照者的端粒相对长度,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ZAP-70蛋白及CD38的表达,多重PCR技术测定IgVH基因突变.结果表明:35例患者总平均端粒相对长度为0.384,正常对照为0.443,但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的长短与CLL分期及IgVH突变状态相关,Binet B、C期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较Binet A期患者短(p=0.001);IgVH无突变患者较有突变患者平均端粒相对长度短(p=0.015);未发现端粒的长度与患者性别、年龄、ZAP-70蛋白及CD38表达关联(p>0.05).结论:端粒长度可用于CLL的预后判断,结合端粒长度及IgVH突变状态等可以更好地对CLL预后进行分层.

  • klf4反义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张耀方;张睿娟;杨林花;张媛;周剑峰;曹阳;陈彩虹

    本研究针对klf4基因,利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klf4反义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klf4基因片段反向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BJ5183内构建重组腺病毒Ad-反义klf4,酶切线性化重组载体,并在293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病毒.经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测序检测鉴定,证明Ad-反义klf4重组腺病毒基因正确插入后,将Ad-反义klf4转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1ot方法观察其对内皮细胞中KLF4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klf4反义基因腺病毒载体,重组腺病毒可明显降低细胞内klf4 mRNA和KLF4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Ad-反义klf4重组腺病毒载体,这为进一步研究klf4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 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株HMEC-1 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薛雷喜;江淼;谢丽倩;阮长耿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对内皮细胞株HMEC-1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调节活性和膜联蛋白A2(Annexin A2)表达强度的变化以分析VEGF基因表达变化可能的机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的相对增殖活力;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基因表达强度,RT-PCR检测碳酸酐酶Ⅸ(CA Ⅸ)的基因表达强度,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nnexin A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2.5、5.0、10 nmol/L硼替佐米作用12小时,内皮细胞株HMEC-1 VEGF基因表达强度分别为:0.730±0.106、0.673±0.153、0.767±0.090(0 nmol/L时为1.0)(p<0.05);2.5、5.0 nmol/L药物未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10 nmol/L时细胞增殖则明显被抑制(p=0.024),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处理后,CAⅨ基因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HIF-1α转录调节活性受到抑制;Annexin A2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受抑.结论:低剂量的硼替佐米对蛋白酶体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硼替佐米可能通过调节内皮细胞HIF-1α的活性和Annexin A2蛋白的表达下调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

  • FLT3基因3'-非翻译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鉴定

    作者:高晓宁;林季;李永辉;王莉莉;于力

    为分析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可能的微小RNA(miRNA)调控位点,构建FLT3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RNA共转染293T细胞,分析miRNA对其调控作用.采用PCR方法从HepG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FLT3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经PstI和FcoRI双酶切的经过改造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control(pGL3-control-m);通过Target Scan 5.1软件预测可能与FLT3基因3'-UTR作用的miRNA;采用FuGENE(R) HD转染试剂包裹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和miRNA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有804 bp的FLT3基因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鉴定正确;miRNA靶位点预测显示,FLT3基因3'-UTR可能是miRNA-15a、miRNA-15b、miRNA-16、miRNA-195、miRNA-424、miRNA-497的作用靶点;与对照组相比,miRNA-15a、15b、195可使荧光素酶报告重组子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20%左右.结论:成功构建了FLT3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而niRNA-15a、miRNA-15b、miRNA-195可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

  • RNA特异性干扰bcr-abl融合基因联合p27基因克隆对K562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玮;杜艳;林国强;李楠楠;孙秉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RNA干扰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以及RNAi和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以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合成并转染针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融合位点的21nt siRNA,应用Northern b1ot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R-ABL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扩增p27基因,构建P27-pcDNA3.1载体,转染p27基因入缺失p27基因的K562细胞,经筛选得到G418抗性的K562细胞株;经Western blot证实有P27蛋白表达后,联合应用RNA干扰及p27基因克隆,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检测联合作用后对K562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RNA干扰组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转染24小时时有18.4%的K562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表达外源性P27蛋白的P27-pcDNA3.1-K562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RNA干扰与p27基因克隆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33.4%).MTT法显示,细胞存活率较单纯p27-K562细胞组及RNA干扰-K562细胞组均明显下降(p<0.01和p<0.05).结论:特异性siRNA分子可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分化或凋亡.RNA干扰联合p27基因克隆对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 序列接近性配型方法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发生

    作者:赵丹丹;刘周阳;曹永彬;蒋双;达万明;吴晓雄

    本研究探讨序列接近性配型(sequence similar matching,SSM)方法对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预测作用;利用2005-2009年我科进行的23例HLA不相合移植资料,通过SSM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总分值小于55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性GVHD和重度GVHD的发生率小.结论:SSM软件在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GVH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分析

    作者:周颖;黄文荣;李红华;高春记;于力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可行性.对14例MDS患者进行了allo-HSCT治疗,其中同胞供者9例,非血缘供者5例.1例为骨髓移植(BMT),13例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预处理方案为BU/CY 11例,TBI+CY 2例,减低剂量FB方案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MTX+MMF方案.非血缘及部分相合的HSCT时均加用ATG.结果显示,12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1.0×109/L和血小板>5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1-16)天和移植后13(11-19)天,其中11例患者至今无病存活,移植后长无病存活时间125个月.1例患者因脑出血早期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并发Ⅳ度急性GVHD、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不全于移植后66天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8个月复发,17个月时死于骨髓衰竭.总体生存率(0S)78.6%,无病生存率(DFS)84.6%.移植期间发生Ⅰ、Ⅱ度急性GVHD6例.结论: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有HLA相合供者的年轻高危患者宜尽早行allo-HSCT.

  • 抗CD44单克隆抗体IM7在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的凋亡

    作者:章龙珍;丁昕;李向阳;沈宏杰;岑建农;陈子兴

    本研究探讨抗CD44单克隆抗体IM7在体外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1eukemic stem/progenitor cells,LSPC)凋亡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取20例初诊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病人骨髓液5-10 ml,用免疫磁株分离法分离出CD34+、CD38-、CD123+LSPC.利用Annexin-V试剂盒检测IM7诱导CML-LSPC凋亡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及RT-PCR检测CML-LSPC中原癌基因c-myc、NF-κB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IM7孵育后CML-LSPC中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IM7孵育后CML-LSPC的早期凋亡率由对照组(5.42±1.84)%升高至(12.58±2.84)%(p<0.05).IM7孵育后CML-LSPC中原癌基因c-myc、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M7能有效抑制CML-LSPC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CML-LSPC中NF-κB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抗CD44单克隆抗体IM7能有效诱导CML-LSPC凋亡,其可能机制为NF-κB的活性降低,作为下游靶基因c-myc及bcl-2表达下调,从而诱导LSPC凋亡.

  • 炎症标志物及凝血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梅芳;杨林花;杨晓玲;张睿娟;侯丽虹;刘秀娥

    本研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coagulation factor Ⅸ,F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及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下肢DVT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浆CRP浓度,一期法测定FⅧ:C和FⅨ:C水平,凝血法检测血浆Fg含量,将上述指标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并分析CRP与FⅧ:C、FⅨ:C及Fg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例组CRP、Fg、FⅧ:C和FⅨ: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RP(2.67±0.91):(0.14±0.08)mg/d1;Fg(4.73±1.36):(2.79±0.66)g/L;FⅧ:C(126.71±28.10):(81.35±20.77)%;FⅨ:C(81.01±23.60):(70.71±11.3)%],p值均小于0.01.病例组CRP与Fg、FⅧ:C和FⅨ:C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2、0.571和0.544,p值均小于0.01.结论:炎症与DVT密切相关,血浆CRP水平升高可能是DVT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血浆Fg、FⅧ:C和FⅨ:C水平升高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挥促凝作用,是下肢DVT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

  • 凝血因子Ⅸ无义突变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表达

    作者:聂欣;杨林花;柴宝峰;申泉;张媛;张耀方;陈剑芳

    本研究以含有fⅨcDNA的pcDNA3.1质粒为模板构建4种包含不同类型无义突变的fⅨ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实现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定点突变法体外构建fⅨ基因无义突变体,并通过DNA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证实;应用脂质体转化技术将野生型、突变型fⅨ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COS-7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鉴定fⅨmRNA在各组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4个突变型质粒除相应位点的无义突变外,未见其它突变,提示无义突变载体构建成功.实时定量PCR鉴定表明,各突变组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转染COS-7细胞株并能转录为mRNA.结论: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定点突变法可在体外构建fⅨ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其转录过程中不引发mRNA降解,这为进一步研究无义突变引起FⅨ功能丧失及表达量降低的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 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及fak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邸晓华;陈日玲;刘小利;田川;郭亚楠

    本研究旨在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fak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TK787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K787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K787作用48小时,以浓度320 μmol/L对细胞抑制率高,继续增加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抑制率增加均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TK787浓度由160 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fak mRNA表达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K787浓度由160 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的影响亦不明显.结论:PTK787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阻止K562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降低fak mRNA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数量与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田;梁勇;付蓉;李丽娟;王珺;刘惠;王红蕾;阮二宝;瞿文;王国锦;吴玉红;刘鸿;王化泉;王晓明;宋嘉;关晶;邢莉民;邵宗鸿

    本研究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及GPI+T细胞、GPI-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PNH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T细胞亚群、Th细胞亚群、GPI+T细胞、GPI-T细胞分别在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群中的比例及其CD69的表达.结果显示,PNH患者CD4+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47.7670±13.91139)%]较正常对照组[(54.9592±7.11678)%]降低,CD8+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52.2767±13.90395)%]较正常对照组[(45.2418±6.75306)%]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倒置,以PNH-AA患者为明显(0.77763±0.409153),与正常对照组(1.26356±0.34887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患者Th1细胞比例[(16.9136±6.78899)%]较对照组[(4.4600±1.81879)%]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H-AA患者Th1细胞比例变化[(22.8000±5.45244)%]较发作性PNH患者[(12.0083±2.20770)%]更为显著,Th2细胞比例[(4.7582±1.98441)%]较正常对照组[(3.7960±1.13810)%]无明显变化.PNH患者体内存在一群GPI-T细胞,其占CD8+T细胞的(14.6797±11.96718)%,占CD4+T细胞的(3.9241±2.46263)%,其占CD8+T细胞的比例较占CD4+T细胞的比例升高更为明显.PNH患者CD8+GPI+T细胞[(17.67881±8.562493)%]、CD8+GPI-T细胞[(15.86575±7.279743)%]、CD4+GPI+T细胞[(4.65431±1.984378)%]、CD4+GPI.T细胞[(4.93181±1.730001)%]CD69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4.68038±1.216645)%,CD4+T细胞(1.77339±0.645259)%],差异有显著性(p<0.05),GPI+T细胞CD69的表达与GPI-T细胞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PNH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其可能是造成骨髓衰竭的原因,但与T淋巴细胞组分中含有PNH克隆可能无关.

  •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作者:朱艺芳;叶宝国;沈建箴;林聪猛;林福安;沈松菲;徐成波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时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 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茹;黄晓军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rhES对N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表明:rhES在体外浓度为50、100和200 μg/ml时,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CZ-1细胞作用72小时,抑制率分别为10.5%、17.9%和23.5%,其抑制CZ-1细胞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体外浓度为0-400 μg/ml时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体外浓度为50-200 μg/ml时rhES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生长活性有抑制的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在体外浓度为100 μg/ml时,与CZ-1细胞作用72小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为21.37%.结论:rhES在体外有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凋亡.rhES可能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药物.

  • 1型糖尿病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作者:吕成兰;欧阳建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 实验性败血症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王立燕;徐若男;韩根成;王仁喜;陈国江;肖鹤;侯春梅;沈倍奋;黎燕

    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在应用化疗或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之后常常合并严重感染,使得近年来败血症的发生逐年增多,败血症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本研究建立成熟的实验性败血症小鼠模型,为探讨败血症中的致病机制提供体实验基础.以经典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建立实验性败血症小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补体C5a、IL-6、TNFα、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和肠系膜淋巴细胞的凋亡,HE染色方法观察胸腺和脾的病理损伤.实验结果显示,70%-80%左右的动物于术后72小时内死亡,在限定的观察时间内只有20%左右动物生存,CLP手术组的动物体重也有明显降低,补体C5a、IL-6、TNFα、IFN-γ等与败血症相关的炎症介质在CLP手术后均表现为显著的上调,CLP术后20小时小鼠胸腺及肠系膜的CD4+淋巴细胞均出现了明显凋亡,胸腺及脾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损伤,研究结果显示了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败血症小鼠模型(CLP),为进一步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败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提供了必要条件.

  • 转染p16与dll4阻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周期

    作者:沈杰芳;芮红兵;苏津自;康日辉;林珺芳

    本研究探讨p16,dll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设计并构建包含野生型p16cDNA,dll4cDNA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16-dll4,用脂质体法转染白血病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性p16及dll4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16、dll4基因双表达真核载体,体外成功转染入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细胞检测到外源性P16、Dll4蛋白的表达.转染48小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被阻滞(p<0.001),细胞增殖下降(p<0.001).结论:重组质粒pBudCE4.1-16-dll4体外转染白血病细胞后,两个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并诱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初步研究

    作者:吴颖亚;王季石;方琴

    本研究旨在采用蛋白质芯片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IL-2、IL-4、IL-12、IL-13、TNF-α、IFN-γ 6种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测定,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制作人细胞因子蛋白质芯片,通过芯片及ELISA法对收集的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的血清(其中患者28例,正常对照25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LL患者IL-4、IL-13、IL-1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但ELISA检测显示,TNF-α表达在ALL和正常对照组中均为阴性.结论:ALL患者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受到抑制,芯片比ELISA方法敏感.

  • 硼替佐米增加HL-60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作者:胡荣;张嵘;李迎春;姚鲲;杨莹;侯思远;杨威;刘卓刚

    本研究旨在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否可以增加HL-60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选择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与不同浓度的TRAIL联合处理HL-60细胞,用MTT法检测并绘制增殖抑制曲线,用Annexin V/Pl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的表达.结果表明,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与10 ng/ml的TRAIL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TRAIL时增加,相应的caspase-8的表达也随之增加.结论:亚细胞毒浓度的硼替佐米可以增加HL-60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aspase-8表达有关.

  • PD与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瑜;靖域;薄剑;王书红;李红华;黄文荣;朱海燕;韩晓萍;高春记;于力

    本研究评价P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两种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别有21和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PD和VAD治疗组,接受2-5个疗程治疗.所有52例患者中,48例为初治患者,4例曾应用过1-2个疗程M2或MP方案化疗,但未达到部分缓解.在PD组中,完成2、3、4、5个疗程的患者分别为4、4、8、5例;在VAD组中完成2、3、4、5个疗程的患者分别为6、11、12、2例.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反应良好(CR和VGPR)的患者比例在PD组明显高于VAD组,分别为57.1%和16.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治疗有效(CR、VGPR和PR)的患者比例在PD和VAD两组中分别为95.2%和74.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08).PD组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疾病进展,VAD组中有1例疾病进展.两组患者在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感染、间质性肺炎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一线治疗方案VAD相比,PD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反应良好的比例,且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

  • 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检测

    作者:陈勇;欧启水;周华蓉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孕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的检测胎儿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单管多重PCR技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选择50例妊娠14-20周的贫血孕妇,采用gap-PCR方案设计4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快速地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结果表明:在50例贫血孕妇血浆的游离胎儿DNA中检出5例α-地中海贫血,其中3例为东南亚型缺失--SEA,2例为右侧缺失-α3.7.结论:采用单管多重PCR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3种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对于防止α-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社会负担有重要意义.

  • 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复合血红蛋白CS家系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陈建;罗比;漆著;霍沛丹;张权生;汪红

    本研究旨在应用PCR与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东南亚缺失型(South-East Asian,SEA)α地中海贫血1(--SEA/)和Hb CS(Constant Spring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先用PCR方法检测α地中海贫血患儿家庭成员的SEA缺失型基因突变,再用PCR-RFLP方法进行血红蛋白CS(Hb CS)点突变的筛查.结果表明:从7个家庭19名成员中检出15人为α-地中海贫血(--SEA/)携带者,2个家庭为合并的α-地中海贫血1与血红蛋白CS的双重杂合(--SEA/αCSα)家系.结论:PCR结合PCR-RFLP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型为--SEA/αCSα的Hb H病.

  • 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的影响

    作者:巩文玉;刘怡;李蓓;张瑞东;李志刚;吴敏媛

    为了研究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细胞相对计数结果的影响,对37份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进行CD34-PE及CD45-FITC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后用FACS裂解液(FACSTM lysing solution,FACS)、IOTest(R)3裂解液(IOTest(R)3lysing solution,IOTest)及自配裂解液溶解红细胞,采用洗涤程序和运用ISHAGE设门策略,检测CD34+细胞相对数,同时记录细胞的前向散射(forward scatter,FSC)、侧向散射(side scatter,SSC)信号及CD45+细胞百分比.结果表明,FACS处理的样本CD34+细胞百分比低于IOTest(0.50±0.42vs0.92±0.59,p=0.004);而IOTest与自配红细胞裂解液处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0.59vs0.95±0.64,p=0.902).经IOTest裂解后细胞的FSC、SSC信号均显著高于FACS(p<0.01).IOTest裂解后的样本CD45+细胞百分比低于FACS.WBC数的多少与CD34+细胞百分比不存在相关关系(rs=0.192,p=0.357).结论:某些红细胞裂解液对CD34等抗原阳性细胞的相对计数确有不良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或计数时应慎重选择红细胞裂解液.

  • 慢性髓系白血病不同病期基因表达谱研究

    作者:高素君;朱迅;姚程;李薇;王冠军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急变的分子机制.采用cDNA微重排方法对4例CML急变期、4例CML慢性期患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至少在3张芯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74条,其中下调52条,上调22条;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细胞骨架/运动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原癌和抑癌基因、细胞受体相关基因、蛋白质翻译合成相关基因及功能未知的基因等.结论:急变是多基因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功能异常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及免疫的相关基因可能是导致CML急变的关键基因.

  • Pdcd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

    作者:鲍立;阮国瑞;卢锡京;张晓辉;路瑾;牛继红;张瑶;谢敏;秦亚溱;李玲娣;李金兰;刘艳荣;陈珊珊;黄晓军

    本研究探讨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中pdcd5基因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RQ-RT-PCR)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正常人PDCD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比较pdcd5基因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血浆PDCD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20例健康人和20例治疗有效患者,分别为(16.91±0.28)ng/ml,(19.11±0.29)ng/ml,(17.94±0.154)ng/ml(p均<0.05).4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骨髓细胞pdcd5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0.64±0.47和1.28±1.2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表达PDCD5,pdcd5基因可能参与了MM的发病机制.

  • 柠檬酸盐抗凝剂对献血者骨代谢平衡的短期影响

    作者:褚晓凌;侯建明;林豪;林洪铿;曾嘉;陈国龙;陈岑;林娟;陈颖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采血小板模式下柠檬酸盐抗凝剂的应用对机体骨代谢平衡的短期影响,为可能的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更好地保护献血者健康.采用自身交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模式,对22名健康献血志愿者以标准化的干预方式分别给子1.5 mg/(kg·min)的柠檬酸盐抗凝剂(ACD-A)和相同容量的安慰剂(生理盐水)输注,干预洗脱期为2-3周.干预过程中采集系列血样进行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端肽(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以及游离钙离子(ionized calcium,iCa2+)和无机磷(phosphorus,Pi)的检测,采集系列尿样进行尿钙、尿磷和尿肌酐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柠檬酸盐干预导致:①血清OC和CTX水平大幅升高(p<0.0001),并于干预结束时升高至高点,其中CTX增幅高于OC(p=0.02),OC/CTX比值降低(p<0.01);②血清iPTH水平升高(p<0.0001),Ca2+(p<0.0001)和Pi(p<0.01)水平降低,尿钙排出增加(p<0.0001);③女性iCa2+水平降幅高于男性(p=0.007),但未见iPTH、OC和CTX水平变化的性别间差异;④血清OC水平变化与CTX正相关(r=0.56,p<0.0001),二者均与iCa2+水平变化负相关(rOC=-0.44,rCTX=-0.44,p<0.0001);男性iPTH水平变化与OC相关(r=0.34,p=0.02),女性无此相关性;⑤上述指标24小时后均恢复至初始水平.结论:普通剂量下单次柠檬酸盐抗凝剂的输注可引发机体骨转换率的短暂提升,并以骨吸收增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随有尿钙排泄的增加,其对长期、频繁单采献血者骨质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

  • 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的多态性

    作者:戴宇东;董瑞萍;杜海林

    本研究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江苏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用PCR-SSP方法对江苏地区269名汉族非亲缘健康人群行KIR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江苏人群中检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KIR基因,共发现江苏汉族人群KIR基因型34种;15种基因型在浙江和香港人群中亦有报道(AA1、BX2、BX3、BX4、BX5、BX6、BX8、BX9、BX11、BX13、BX33、BX68、BX69、BX70、BX75);19种基因型未见于浙江和香港人群(BX10、BX12、BX17、BX83、BX26、BX27、BX28、BX31、BX35、BX42、BX47、BX57、BX72、BX74、BX79、BX154、BX188、BX231、BX370).在江苏汉族人群中发现仅在希腊人群中罕见的基因型BX42和仅在瑞典人群罕见的基因型BX231,及仅在马其顿人群中罕见的基因型BX370.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检出了目前已知的所有的16个KIR基因,总计发现了KIR基因型34种,其中BX42、BX231和BX370是罕见的KIR基因型.

  • RNA干扰沉默CXCR4基因对Jurk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艳;刘晓日;谭艳芳;殷小成

    本文研究探讨下调CXCR4的表达对人T-ALL Jurk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设计合成CXCR4的特异性siRNA,采用脂质体转染Jurkat细胞株.用RT-PCR检测siRNA对细胞内CXCR4基因表达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XCR4的特异性siRNA;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CXCR4 siRNA的Jurkat细胞的CXC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56.9%±1.4%vs 68.3%±2.4%),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35.8%±1.9% vs 18.1%±1.2%),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相应下降(19.8%±1.7% vs27.2%±1.5%;44.4%±2.1% vs 54.7%±2.8%),凋亡细胞率明显增高(20.9%±2.0% vs 3.13%±0.9%).结论:CXCR4的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下调CXCR4基因表达,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 中国壮族群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W基因遗传多态性的测序分型研究

    作者:王大明;高素青;戎红辉;徐筠娉;邓志辉

    本研究探讨壮族人群HLA-Cw基因的遗传多态性.采用自行建立的HLA-Cw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对150份壮族非血缘个体血样HLA-Cw基因的第2、3、4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反应产物用ABI PrismTM3730测序仪电泳检测,用Assign3.5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经Assign 3.5软件分析,能直接分析出明确的HLA-Cw基因型的样本占33.33%;排除罕见等位基因后,可判定HLA-Cw基因型的样本占63.33%;其余的5份样本(3.33%)经PCR-SSP高分辨分型试剂盒检测后,可判定基因型;共检出了16种HLA-Cw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4种常见等位基因为Cw*0304>Cw*0102>Cw*0801>Cw*0702,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GD)为0.9297.Cw*01,03,07,08,12,14(Cw 1组)与Cw*02,04,05,06,15,16,17,18(Cw 2组)的频率分别为0.8967和0.1032,与KIR的识别方式以Cw 1组等位基因为主.在检出的51种基因型中,纯合子比例占9.33%(14/150),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本研究所得到的壮族群体HLA-Cw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分布特点,可为人类学、HLA-Cw基因与疾病关联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实时定量PCR检测白血病相关miRNA方法的建立

    作者:朱丹霞;缪扣荣;朱远东;朱华渊;范磊;刘澎;徐卫;李建勇

    本研究建立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相关miRNA的方法,探讨此方法在定量检测miRNA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提取8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7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总RNA,以cDNA为模板进行10倍梯度系列稀释,分别作miRNA及内参U6 RNA的标准曲线并计算扩增效率;运用ABI7300定量PCR仪进行定量检测;采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以U6 RNA作为内参照、循环阈值(Ct)比较法进行miRNA表达相对定量分析,以检测CLL患者miR-15a、miR-16-1、miR-29b、miR-181b及AL患者miR-128-1、miR-223、let-7b、miR-155、miR-181a的表达.方法学考核参数包括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重复性.结果表明:RQ-PCR检测miRNA仅需10-50 ng总RNA样本,检测下限为0.05 ng,miRNA及U6的Ct值均在15-30之间,10倍系列稀释法制作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0),扩增效率均在0.9以上,溶解曲线均为单峰,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均显示较亮的目的条带,批内差和批间差分别小于4.8%和6.3%.结论:RQ-PCR技术检测白血病相关miRNA敏感、快速,高通量,节约成本,定量范围宽,极大的方便了对miRNA的定量研究.

  • 钠氢交换蛋白在依托泊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阎妍;李华文;李庆华;胡蓉华;庞天翔

    本研究探讨钠氢交换蛋白(Na+/H+exchangen-1,NHE1)在依托泊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凋亡过程的调控机制.应用DNA片段化检测和远末端缺口标记(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HE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HE1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内pH值(pHi)的变化.同时应用NHE1特异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作用于细胞观察凋亡及pHi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依托泊苷作用24小时后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作用12小时后NHE1 mRNA表达增高了2.848±0.886倍(p<0.01),NHE1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p<0.01).依托泊苷作用24小时后细胞内pHi从7.11升高到7.46,而卡立泊来德预处理组的细胞在依托泊苷处理24小时后pHi没有明显升高并且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依托泊苷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会出现NHE1表达上调,凋亡结果依赖于NHE1表达量升高导致的细胞内pH值升高.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对brd7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雪元;王成红;肖广芬

    为了探讨brd7基因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关系及其在白血病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和K562细胞系分化,通过Wright-Giema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表达,以鉴定细胞分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rd7基因在诱导分化前和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ATRA具有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可诱导HL-60细胞向粒系分化,在ATRA诱导细胞分化过程中HL-60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水平逐渐上调,BRD7蛋白表达随着HL-60细胞的分化而增加;ATRA对K562细胞无诱导分化作用,brd7的表达也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HL-60细胞的分化,brd7基因表达上调,其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 纤维连接蛋白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的制备及其对DIC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邹起练;郭江睿;陈小芳;黄美娟;吴勇;陈元仲

    本研究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N端肝素结合域多肽,检测多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多肽治疗DIC大鼠的实验研究.利用PCR技术从FNcDNA中扩增FN N端肝素结合域序列,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T载体,筛选后转移至酵母表达pAo815SM载体进行选择,再构建重组酵母表达pPIC9K载体,线性化重组载体并转染GS115酵母细胞,在GS115酵母细胞表达目的多肽.发酵液经80%硫酸胺沉淀,沉淀物过S100柱分离纯化,纯化物再经过SP柱纯化,测定多肽结合肝素等生物学活性.股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50mg/kg建立大鼠DIC模型.建立的DIC SD大鼠40只,随机分2组,每组20只,一组为rhFNHN-29多肽治疗组,另一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注射LPS前半小时、注射后2小时、4小时尾静脉注射rhFNHN-29多肽(1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SD大鼠20只,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于股静脉注射LPS后6小时,对侧股静脉抽血测血常规,分离血浆检测血浆TNFa和凝血象.于注射LPS后72小时处死大鼠,取肝、肾、脾、肺、心、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成功地在酵母表达系中表达了目的多肽,其表达量达到30 mg/L,所表达的多肽具有结合肝素活性.在多肽抗DIC作用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多肽治疗组的血浆TNFa水平、血常规指标、凝血象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都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成功地制备了rhFNHN-29多肽,这种多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DIC.

  • 类似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小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

    作者:刘芳;张弓;周新华;刘靖;岳赟;赵彤

    本研究建立类似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BAL B/c小鼠模型并探索其免疫学特征.将鼠源性B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以建立B细胞淋巴瘤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成瘤小鼠组,未成瘤小鼠组和正常小鼠组(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CD抗原表达及成瘤小鼠、未成瘤小鼠和对照正常小鼠的外周血和脾脏的T/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表明:在成功构建病理学形态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BALB/c鼠模型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D3、CD4、CD8、CD19、CD30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27±23.75)%,(6.07±3.65)%,(51.2±23.1)%,(67.06±16.39)%,(37.93±17.03)%,与接种前A20细胞相比,其CD3和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19阳性表达比例显著下降(p<0.05).成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阳性表达比例较正常小鼠有显著差异,其CD3和CD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未成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表达比例与正常小鼠相比,CD3、CD4、CD8阳性细胞比例降低,而CD1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为在有免疫功能的小鼠体内进行B细胞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免疫相关实验依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PO、LDH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永霞;王海燕;王伟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AL)病人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25例MDS、4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骨髓抑制期及骨髓恢复期血清中TP0含量;同时用速率法(由L到P)测定上述病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现,ALL、AML和MDS病人治疗前血清中TP0、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7.2943-27.4149,p<0.001),骨髓抑制期及恢复期患者血清TPO、LDH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q=7.2943-25.9396,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1.4816-2.5657,p>0.05).结论:血清TPO、LDH水平与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检测患者血清TPO、LDH水平可用于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测.

  • Wt1基因与Ph+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李艳;李晓燕;王琳;田征;饶青;贾海蓉;王慧君;王敏;秘营昌

    Wt1基因是与造血调控、白血病发生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的双功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已用于临床微量残留病的监测.WT1蛋白不同亚细胞定位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Ph+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定位,wt1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对K562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wt1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观察WT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药物处理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药物处理后wt1及bcr/ab1 p210转录本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wt1 mRNA及蛋白在K562细胞高表达,姜黄素及格列卫均能降低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使K562细胞停滞于G2/M期,而格列卫使其停滞于G0/G1期.结论:wt1基因表达改变可以影响Ph阳性细胞-K562的生长、增殖,调控wt1表达有可能成为Ph阳性白血病的新的治疗策略.

  • 广枣黄酮槲皮素和山萘酚促人白血病HL-60细胞系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任慧娟;郝洪军;石永进;孟学敏;韩艳秋

    本研究旨在探讨广枣黄酮主要成份槲皮素及山萘酚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及山萘酚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作用;通过Western blot观察药物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槲皮素及山萘酚对HL-60细胞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槲皮素相关系数r=0.77,山萘酚相关系数r=0.76).给药后HL-6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凋亡.药物诱导HL-60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广枣黄酮的主要成份槲皮素及山萘酚有明显的抗白血病作用,且槲皮素诱导凋亡作用强于山萘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抑制survivin蛋白而诱导细胞凋亡.

  • 急性白血病儿童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在白血病免疫中的意义

    作者:吴泽霖;胡光玉;陈福雄;卢慧敏;吴梓梁;李华梅;卫凤桂;关镜明;吴丽萍

    本研究观察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的免疫状态,以探讨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在急性白血病肿瘤免疫中的意义.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的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儿25例、完全缓解患儿28例及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结果表明: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CD127+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55±2.41)%,(8.54±2.51)%和(6.25±0.85)%,在初诊患儿组和缓解患儿组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初诊患儿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白血病患儿的NK细胞数量减少,完全缓解后患儿组NK细胞数量仍低于正常对照(4.11±3.87%和10.41±7.20%vs 14.06±5.95%,p<0.05).结论:联合应用CD4、CD25及CD127检测Treg细胞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可靠、准确,CD4+CD25+CD127+T细胞可较好地反映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NK细胞数量降低,表明急性白血病患儿NK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细胞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参与NK细胞的调节可能是Treg细胞在白血病免疫中的一个环节.

  • 白血病AML1-ETO融合蛋白转录结合位点在基因组水平的分布规律

    作者:何苗苗;石建涛;朱雪华;金雯;王萍;张济;王侃侃

    本研究探讨白血病t(8;21)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癌蛋白AML1-ETO在2、9、19号3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水平的结合位点分布,从而探索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常的转录调控模式,为靶向治疗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与高通量的基因芯片相结合的ChIP-on-chip技术,使用覆盖上述3条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组信息的瓦式基因芯片,在具有t(8;21)染色体易位的Kasumi细胞株上展开研究.实验分为抗ETO特异抗体组和随机打断基因组DNA对照组.通过MAT方法分析ETO抗体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富集片段;应用CEAS分析工具分析富集片段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通过功能富集分析方法挖掘其中潜藏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ETO抗体组在2、9、19号染色体上共得到富集片段588条,这些片段在基因组的定位分布特征如下:5.96%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域,5.49%位于基因外显子区域,48.86%位于增强子区域,37.35%位于基因内含子区域,1.27%位于即时下游区域,0.87%位于3'UTR,0.2%位于5'UTR.进一步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参与代谢调节、细胞增殖、信号传导等功能的模块在AML1-ETO的潜在靶基因中富集.结论:AML1-ETO融合蛋白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点过半分布在经典转录因子结合区域(启动子、5JTR和增强子),其余近半分布在非经典的区域,其下游调控的分子网络广泛涉及多种重要功能通路.

  • 索拉非尼联合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株协同作用的研究

    作者:肖若芝;王立琳;阮星星;何程明;陈琰;林东军

    本研究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SOR)联合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K562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株在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柔红霉素作用下增殖的抑制效应,根据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评价两药相互作用性质,并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索拉非尼单药及联合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且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组凋亡细胞增加.结论:柔红霉素和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K562呈现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陈宝安;张波;高冲;高峰;夏国华;邵泽叶;丁家华;赵刚;程坚;王骏;宋慧慧;鲍文;仲悦娇;裴孝平;王飞;顾忠泽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FLIPL,c-FLIPS及DLK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RT-PCR)半定量检测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及3例对照者(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FLIPL,c-FLIPS及DLK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DLK1 mRNA在MDS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包括RA及RAEB患者的表达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A及RAEB患者之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FLIPLmRNA在MDS患者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RA及RAEB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A及RAEB患者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FLIPS mRNA表达在MDS患者中表达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AEB患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RA及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LK1,c-FLIPL,c-FLIPS基因在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存在异常,有些基因可以作为判断MDS发生、发展的一项指标.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全文电子版查阅和下载方法

    作者: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