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B细胞激活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杜建芳;王嘉玺;徐东刚

    B细胞激活因子(BAFF)是调节B淋巴细胞存活和成熟的细胞因子,属于TNF家族成员.BAFF有三个受体,分别为BCMA,TACI和BAFF-R.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BAFF及其受体在抗体类型转换、生发中心维持、T细胞共刺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对自身免疫疾病、淋巴瘤和B细胞免疫缺陷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BAFF的结构与表达,BAFF受体,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郭搏;达万明;韩晓萍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是近几年建立的一种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它可以在没有任何预知的情况下同时对人的24条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可以识别常规显带和单纯应用荧光原位杂交难以精确辨认的一些畸变,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敏感性、直观性.本文综述了光谱核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军;侯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试验多建立于临床药物的应用,而非亚临床研究,有可能因为意外并发症被迫中止,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加深对ITP发病机制和用药机理的理解.本综述回顾了ITP模型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被动型和主动型造模方法在ITP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转基因小鼠可更好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药源性溶血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卉;杨丽;欧阳锡林;刘景汉;王全立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β内酰胺类药物诱导患者溶血性贫血的机理.对2004年6例肺部感染且不明原因贫血分析的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用药、感染病原体等信息进行归纳,对患者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WBC)、网织红细胞计数、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糖(Glu)检测,对患者的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补体结合实验、细胞培养与涂片镜检,对患者血浆中的抗体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发现: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药物都属于β内酰胺类;住院期间患者的WBC、TB、DB、Glu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红细胞的DAT试验结果均为阳性,IAT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将DAT阳性的红细胞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时,结果为阴性;细胞涂片见部分红细胞表面有颗粒状物质附着,细胞培养见部分红细胞被白细胞识别、黏附;改用其它抗生素后,患者的上述化验指标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DAT试验结果转为阴性.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患者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可能是某些蛋白在红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这些物质很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溶血的直接原因.

  • 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研究

    作者:权国波;吕翠翠;刘敏霞;扈文博;王艳;韩颖

    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糖类,特别是海藻糖,能提高一些低等生物或细胞对干燥环境的耐受性,但如何将糖类导入细胞内又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于不同温度(4、25和37℃)、不同浓度(0、0.2、0.4、0.6、0.8、1 mol/L)及不同培育时间(1、3、5、7、9小时)条件下检测了红细胞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及游离血红蛋白量,并测定了红细胞变性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和细胞外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也随之上升,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浓度分别可以达到30 mmnol/L和40 mmol/L以上.但孵育时间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海藻糖浓度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而葡萄糖吸收率则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是糖吸收过程对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和变形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海藻糖,这主要来源于渗透压伤害.结论: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与孵育温度、外源糖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的糖吸收效率也较高,但此过程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伤害,这可能会影响糖类在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如何处理细胞伤害和糖吸收效率的关系.

  • 中国人Rh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吴俊杰;洪小珍;许先国;何吉;傅启华;严力行

    为了研究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IAT)筛选弱表达的D变异体,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epecific primer)方法扩增RHD基因特异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核苷酸的变异.结果表明:从22例弱D中检测到10例部分D表型,其中D Va(Kou.)、D Va(Hus.)和D Va-like(YH.)各1例,D Ⅵ typeⅢ表型7例.结论:10例部分D表型的分子机理得到明确,其中D Va(Kou.)、D Va-like(YH.)表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 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作者:许先国;朱发明;洪小珍;吴俊杰;马开荣;傅启华;严力行

    为研究中国浙江人群中Lewis血型相关的FUT3基因多态性,以血清学方法鉴定183例随机样本的Lewis表型,将其中39例Le(a-b-)以及选取的Le(a+b-)、Le(a-b+)和Le(a+b+)各3例进行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分析,并对各种可能的复合杂合基因型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真正的Lewis阴性表型在中国浙江人群中比例约为10.4%,在48例直接测序样本中发现59T>G、202T>C、314C>T、508G>A和1067T>A等5个变异位点;单倍体分析显示,除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外,发现5种非功能性的le等位基因,分别为le59(59T>G);le1067(1067T>A);le59,1067(59T>G和1067T>A);le59,508(59T>G和508G>A)和le202,314(202T>C和314C>T).结论:在浙江人群中,FUT3非功能性等位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态性.

  • 海藻糖负载红细胞及其冻干保存研究

    作者:陈燕;陆志刚;韩颖

    为了研究海藻糖负载红细胞方法的可行性及红细胞内海藻糖对冻干红细胞的影响,利用红细胞膜在37℃时细胞膜上部分脂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流动性增大和膜通透性增加的性质,将红细胞置于高浓度海藻糖负载液中孵育7小时,并以磷酸缓冲盐溶液中孵育的红细胞作为对照,对红细胞的海藻糖负载率、形态学、渗透脆性、变形性、ATP含量及2,3-DPG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负载后红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为36.56±7.95 mmol/L,实验组红细胞溶血率为(15.663±3.848)%,对照组红细胞溶血率为(5.03±1.85)%,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是0.0289±0.00738,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是0.1200±0.0121,差异显著(P<0.05);负载后实验组红细胞内ATP含量为2.67±0.54 μmol/gHb,对照组红细胞内ATP含量为5.22±1.10 μmol/gHb(P>0.05),实验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尽管负载组的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在透射电镜下绝大多数红细胞膜完整,胞内血红蛋白密度均匀,而对照组有近一半的细胞膜不完整并有漏孔,胞内血红蛋白密度变浅.实验组与对照组中2,3-DPG含量均为零.实验组红细胞冻干再水化后,血红蛋白回收率46.44±4.14%,对照组血红蛋白回收率8.33±2.34%,差异显著(P<0.001).结论:海藻糖负载的红细胞功能符合输注标准,负载方法可行,负载入细胞内的海藻糖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冻干红细胞的回收率,为红细胞的冷冻干燥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 猕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动态分析

    作者:黄雅静;孙琪云;刘丽辉;胡恺勋;范传波;边莉;郭梅;艾辉胜

    本研究分析猕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TGF-β,IL-2,IL-6,IL-10,IFN-γ,TNF-α,FAS-L)mRNA的表达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和病理变化中的作用,以寻找能够早期预测和鉴别诊断aGVHD的指标.5例猕猴经非清髓预处理后接受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移植前后8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动态观察这些细胞因子在移植后aGVHD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例猕猴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1例移植排斥,长期无病存活;其余4例为混合嵌合和完全嵌合植入,1例低比例嵌合植入经第二次;注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获得高比例嵌合植入;1例发生肠道Ⅲ度GVHD.移植前后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aGVHD期间TGF-β呈下调表达,其余均为上调表达;植入比例减低的猕猴各细胞因子也下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TGF-β在aGVHD发生前的下降趋势可能是GVHD预测指标,并且能够作为肠道GVHD的鉴别诊断指标.

  • 间期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

    作者:钱思轩;李建勇;张闰;洪鸣;仇海荣;李丽;徐卫;盛瑞兰;吴汉新

    本研究探讨bcr/abl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D-FISH)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对19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用DD-FISH进行监测,同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相比较.样本取自骨髓,少数来源于骨髓片或外周血.结果表明:14例CML患者在Allo-HSCT后CC显示持续正常供者核型,RT-PCR转为阴性,移植2月后均为完全供者嵌合(DC),DD-FISH检测结果持续为阴性,平均随访11.25月,MRD无增加.1例CC及RT-PCR阴性,而性染色体FISH为混合嵌合,DD-FISH阳性,监测无MRD增加,临床未治疗,疾病稳定.3例骨髓复发患者的DD-FISH及性染色体FISH均提示MRD明显增加,RT-PCR转为阳性,却只有1例CC异常,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均为DC,DD-FISH阴性,RT-PCR阴性.1例骨活检证实髓外复发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样本的DD-FISH、CC及PCR均阴性,供受者完全嵌合.结论:间期双色双融合FISH可应用于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RD的监测,其操作简易快速,灵敏度高,且骨髓或外周血均可采用.动态监测能及时发现扩大的白血病细胞克隆.

  • 人胎盘与脐动、静脉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相关黏附分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苏蕊;陈代雄;方宁;陈琦;龚芳泽

    为了评价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PC)的归巢能力,采用机械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胎盘组织及脐动、静脉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检测三者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归巢相关黏附分子CD44、CD11a、CD62L、CD49d、CD49e和CD5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胎盘组织CD34+细胞及CD34+CD3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脐动脉与脐静脉血中HSPC百分率没有明显差异.胎盘来源CD34+细胞高度表达黏附分子CD11a、CD49d、CD44、CD49e及CD54,其中表达CD49e及CD54水平明显高于脐动、静脉血CD34+细胞.胎盘来源的CD34+CD62L+细胞百分率为(64.58±15.52)%,低于脐静脉血来源的表达.结论:人胎盘富含HSPC.胎盘来源的CD34+细胞多数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近似或高于脐血,提示胎盘HSPC的归巢能力有可能强于脐带血.

  • DC与CIK共培养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作者:陈宝安;李曼;孙载阳;李翠萍;高冲;孙耘玉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小时,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显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 胎盘球蛋白的制备及体内外的免疫抑制作用

    作者:刘芳;陆道培

    本研究摸索一种简单、方便和高产量的人胎盘免疫球蛋白(placental-eluted gamma globulin,PEGG)的制备方法,探讨其体外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和体内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作用.将胎盘组织残留血洗净,用酸性缓冲液洗脱得到PEGG.用BrdU ELISA检测它对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T细胞表面CD25,CD69表达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它对T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影响.建立小鼠GVHD模型,观察PEGG对小鼠的GVHD临床和病理表现及生存期的作用.结果表明:SDS-PAGE显示PEGG的主要成分是IgG.体外PEGG能有效地抑制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和MLR,下调T细胞表面CD25和CD69的表达,抑制IFN-γ产生,促进IL-4的生成.小鼠模型中,PEGG治疗组小鼠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且GVHD症状及病理表现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减轻.结论:PEGG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调节Th细胞更多地向Th2细胞方向分化,在体内能有效地预防小鼠GVHD,在治疗GVHD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晓琼;赵智刚;王红祥;李秋柏;吕建;邹萍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 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WEHI-3细胞表面免疫应答分子的表达与Fas配体功能研究

    作者:刘凌波;黎纬明;何伟;邹萍

    为了研究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株WEHI-3细胞表面免疫应答分子Fas、Fas配体(FasL)、CD80分子表达以及FasL的功能,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EHI-3细胞表面Fas、FasL和CD80分子表达情况,同时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FasL功能.结果表明:WEHI-3细胞表面CD80和Fas表达率分别为(5.06±0.41)%、(6.75±2.31)%(n=5),但FasL表达率高达(63.73±5.23)%(n=5),当WEHI-3(效应细胞,E)和Fas+YAC-1细胞(靶细胞,T)以3:1、10:1和30:1混合培养时,YAC-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4.5)%,(35±3.2)%和(43±2.7)%(n=5).结论:WEHI-3细胞高表达FasL,低表达Fas和CD80,并能诱导Fas+YAC-1细胞凋亡.

  • 抗CD28抗体协同刺激增强抗CD3抗体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并降低TGF-β的表达

    作者:骆群;吕明;于鸣;黎燕

    为了探讨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的方法及活化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征,利用抗CD3、抗CD28抗体在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检测淋巴细胞转化,CD8+CD25+细胞比例和肿瘤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等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表明,在抗CD28抗体的协同作用下,抗CD3抗体的刺激活性明显提高,CD8+CD25+细胞比例明显增加,TGF-β的表达下调.结论:抗CD28抗体协同刺激可以提供第二信号,使T淋巴细胞充分活化,TGF-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 丁酸钠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作用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改变

    作者:李春蕊;刘文励;孙汉英;周剑锋;邓金牛

    本研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丁酸钠(NaB)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中的作用,阐明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总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将ERK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与丁酸钠联合应用,观察它们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及分化效应,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KM-1细胞经1mmol/L的丁酸钠作用后,总ERK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下降;丁酸钠及丁酸钠+PD98059均可以上调P21和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且丁酸钠联合PD98059的作用强于丁酸钠单用.结论:ERK通路抑制是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关键词: 分化 SKM-1 丁酸钠 ERK
  • 白介素12降低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

    作者:潘崚;张学军;牛志云;索晓惠;张敬宇;杨琳;刘小军;乔淑凯;董作仁;大野龙三

    有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2(IL-12)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还可以促进细胞毒T细胞对原代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反应.此外,Wilms癌基因WT1 mRNA作为微小残留病变的标志已被广泛用于监测急性白血病(A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为了研究IL-12能否降低AL和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分别收集了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体系中加入IL-12.培养前和培养后第3天,用竞争性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标本中WT1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 mRNA由104.8降至104.2拷贝/微克总RNA;在12例MDS患者,WT1 mRNA由105.4降至104.8拷贝/微克总RNA;在5例完全缓解期AL患者,WT1 mRNA由105.0降至104.2拷贝/微克总RNA;但在7例未缓解的AL患者,WT1 mRNA的表达无变化.结论:IL-12可以显著降低大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WT1 mRNA的表达水平,IL-12有望用于去除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的微小残留病变.

  • AD5/F35腺病毒载体对不同来源造血系统恶性细胞转染效率的研究

    作者:王凯;彭建强;袁振华;吴小兵

    本研究比较AD5/F35腺病毒载体对不同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细胞系感染效率的差异和细胞毒性反应.用AD5/F35-EGFP以不同MOI(感染复数)感染不同来源的血液恶性细胞系并用AD5-EGFP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荧光显微镜照相并用MTT法检测病毒对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对于髓系来源的细胞在MOI为30时,AD5/F35载体的感染效率大于99%,AD5载体在MOI为1000时感染效率为26.4%;对于B系来源的细胞在MOI为1 000时,AD5/F35载体感染效率为11.7%,AD5载体为5.7%;AD5/F35和AD5载体都不能有效地感染T系来源细胞,在MOI达到1000也未检测到荧光阳性细胞.在MOI为1 000的情况下AD5/F35载体对感染靶细胞也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AD5/F35载体对不同来源的血液恶性细胞的感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髓系来源细胞感染能力强,对B系来源细胞有一定感染能力,而且对感染靶细胞毒性小.AD5/F35载体优于常用的5型腺病毒载体,在以髓系细胞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 人β2-微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中的表达

    作者:孙万军;徐东刚;杜建芳;邹民吉;王金凤;蔡欣;王嘉玺;艾辉胜

    本研究获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的轻链部分,即β2-微球蛋白(β2m)以制备MHC Ⅰ类分子-肽四聚体.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人白细胞中克隆β2m的基因,并构建β2m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构建的编码成熟β2m的pET-β2m可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β2m,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β2m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经洗涤、变性后,以Sephacryl S-200HR(S-200)柱层析纯化,纯度可达95%以上,纯化产物采用稀释法复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抗人天然β2m抗体反应的特性.结论:获得了高效表达人β2m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建立了简便有效的β2m包涵体纯化、复性方法,为制备MHC Ⅰ类分子-肽四聚体奠定了基础.

  • 低氧诱导因子过表达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姜萌;王长谦;王彬尧;何奔;邵琴;黄定九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分化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EPC,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计算转染效率,RT-PCR方法测定HIF-1α、HIF-1β及HIF-1α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含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常氧下HIF-1α蛋白在HIF-1α质粒转染前后不同时点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流式细胞术测定FITC-CD31+EPCs/EC在未转染组、pEGFP空质粒或HIF-1α质粒转染组转染3-10天后的组间差异,光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结果表明:EPC获得后经电穿孔转染,质粒转染效率约20%;RT-PCR示HIF-1α mRNA在常氧中有表达,并在HIF-1α过表达组合量增加(P<0.05);其下游靶基因VEGF在HIF-1α过表达组表达上调(P<0.05);HIF-1β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常氧下HIF-1α蛋白无表达,转染HIF-1α质粒12小时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转染24小时后蛋白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电穿孔转染HIF-1α质粒使CD31+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转染及pEGFP空质粒转染组细胞在培养6天后呈集落样散在分布,培养14天后贴壁细胞部分呈梭样;穿孔转染的HIF-1α质粒组细胞于培养6天后集落周边分化出梭样贴壁细胞,培养14天后呈梭样,或铺路石样牢固贴壁.结论:HIF-1α质粒能有效地用于基因干扰治疗,有助于EPC向EC分化,为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体内诱导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 血小板衍生微粒对脐血粒巨噬祖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作者:费菲;陈宝安;黄成垠;李翠萍;裴孝平;仲悦娇;高峰;高冲;丁家华;孙耘玉;程坚;王骏;赵刚;马燕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微粒(PMP)对脐血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促增殖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凝血酶的佳实验浓度.应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含有不同浓度PMP的甲基纤微素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观察CFU-G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表明:2.0、1.5、1.0和0.5 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的PMP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CFU-GM集落产率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PMP为10、50、100μg/ml时的CFU-GM集落产率(个/2×105MNC)分别为:119.8±32.2、142.8±45.2、180.8±85.1.50、100μg/ml PMP组的集落产率与空白对照组(103.0±24.8)相比,P值均<0.05;而10μg/ml PMP组的集落产率略高于空白对照组,但P值>0.05.结论:用1.0U/ml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而且释放量大.PMP可促进人脐血粒巨噬祖细胞的增殖.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吴洁莹;廖灿;许遵鹏;陈劲松;辜少玲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的方法,为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采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从新鲜成人骨髓穿刺液中分离MSC,应用贴壁筛选法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诱导体系(地塞米松0.1 μ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抗坏血酸磷酸盐50μmol/L)及脂肪诱导体系(地塞米松1μmol/L、牛胰岛素5 mg/L、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0.5 mmol/L、消炎痛60μmol/L)分别诱导MSC定向分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及免疫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成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出MSC,稳定表达CD73、CD105、CD166,不表达CD34、CD45.定向诱导的成骨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脂肪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脂滴.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定向诱导分化,能够从成人骨髓液中分离出MSC,并完成细胞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初步鉴定.本操作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成骨细胞支持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作者:黄晓兵;刘霆;孟文彤;智伟

    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探讨其体外支持脐血干/祖细胞生存的作用.体外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原代培养后诱导为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将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脐血干/祖细胞接种于其中,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情况下进行体外培养,进行CFU,HPP-CFU和LTC-IC测定并将其分别与MSC、成骨细胞,MSC/成骨细胞(1:2)作为饲养细胞的二维培养体系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在所构建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二维培养体系中,骨髓MSC诱导成骨细胞对于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培养体系,尤其对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 term-HSC)体外生存有更为明显地支持作用.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构建的二维体系对于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支持作用,进一步证实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生存与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吴辉菁;陈燕

    本研究探讨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8例HAL患者及73例NH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并对其中74例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HAL组骨髓象中红系比例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AML中HAL组CD14阳性率明显高于NHAL组,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ALL中HAL组CD8阳性率明显高于NHAL组,而CD22,cCD79a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具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HAL组与NHAL组在系列抗原专一表达及交叉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HAL缓解率低于NHAL.结论:HAL比NHAL骨髓受抑程度更重,AML中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发生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可能性高,ALL中HAL比NHAL更易于表达T系抗原,HAL的白血病细胞较NHAL处于更早分化阶段,同时HAL预后不佳.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0例长期生存分析

    作者:李新;赵耀中;李增军;李云涛;李妍;万长春;李桥川;邓书会;杨仁池;韩明哲;邱录贵

    本研究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在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17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17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PML/RARα阳性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70例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6-185个月),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OS)为(80.9±4.0)%,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1.0±4.0)%.23例患者于中位缓解后15个月(6-70个月)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WBC计数、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PML/RARα阳性率均为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缓解后治疗方案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在AP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应用化疗+维甲酸+砷剂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Flt-3表达及Flt-3/ITD突变分析

    作者:汪亚伦;王彤;许凤;江岩;王杰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株Flt-3基因表达和Flt-3/ITD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od leukemia,AML)发病的关系.采用RT-PCR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82例白血病细胞株,其中包括20例AML细胞株和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LL),5株CML细胞株的Flt-3表达和Ht-3/ITD突变.结果表明:77例AL细胞株中有48例Flt-3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2%,其中20例AML细胞株中有12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57例ALL细胞株中有33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8%.5例CML细胞株中有3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12例Flt-3表达阳性的AML中有1例AMOL细胞株存在有异常表达(阳性率为8.3%),测序显示存在有29 bp的两个编码重复序列,其余Flt-3表达阳性的细胞株未检出重复序列.未分化B细胞系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成熟B细胞ALL(P<0.05).结论:Flt-3基因在不同种类的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其中1例AML中发现有Flt-3/ITD重复序列.Flt-3基因及Flt-3/ITD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ALL特别是AML的诊断.

  • 趋化因子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伟良;沈悌;惠玉荣;顾惜春;李蓉生

    本文旨在研究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同时观察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对MIP-1α和MCP-1及其受体CCR-1和CCR-2 mRNA表达的影响.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和阳性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IP-1α、MCP-1、CCR-1、CCR-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P-1αmRNA和CCR-1 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中不表达,但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细胞中表达,而MCP-1 mRNA和CCR-2mRNA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细胞中均不表达.当P210bcr/abl融合蛋白中酪氨酸激酶被抑制后,MIP-1α和CCR-1的mRNA表达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210bcr/abl融合蛋白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MIP-1α和CCR-1 mRNA的表达,但对MCP-1和CCR-2mRNA的表达无影响.

  • 中期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琳;董作仁;潘崚;罗建民;徐世荣

    为了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5例AML患者与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K、bcl-2mRNA的表达,并对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NC中MK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组、复发组和化疗缓解组MK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31±0.436,0.374±0.463和0.067±0.190,正常人MK基因表达阴性;MK基因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3.16%和93.55%(P=0.01),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率(100%)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40%)(P=0.019);多药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MK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57.69%和25.64%(P<0.01);MK与bc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56,P<0.001).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K,且MK阳性率的高低与AML病期相关,是影响AML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MK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

  • 2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Ki-67和Bc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卫;李建勇;吴雨洁;盛瑞兰;陆风翔

    为了观察Ki-67抗原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LL疾病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性磷酸酶(S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29例CL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的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Ki-67抗原在晚期CLL中的表达较早期CLL中的表达高,且差异有显著性;Bcl-2蛋白在晚期CLL中的表达也高于早期CLL中的表达,但差异无显著性;高Ki-67表达组的活存期比低表达组的活存期短,且有显著性差异,而Bcl-2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对CLL患者进行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检测,其结果能反映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受抑的情况;Ki-67与CLL疾病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 白血病细胞可变铁池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贾国存;高举;廖清奎;李丰益;袁粒星;何斌

    为了研究细胞可变铁池(1abile iron pool,LIP)的检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去铁胺(DFO)与K562及HL-60细胞共同培养0、6、12、24、48小时,用钙荧光素(caicein)负荷K562及HL-60细胞,荧光分辨仪检测细胞荧光量;用快速铁螯合剂螯合铁,使恢复荧光,然后计算2次荧光差值.结果表明:浓度为50和100μmol/L的DFO作用于K562及HL-60细胞12小时后,荧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LIP的荧光差值(△LIP)随DFO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增加而降低,即呈一定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结论:DFO通过螯合细胞内铁降低了白血病细胞LIP;calcein AM荧光可作为检测细胞LIP变化的比较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去铁胺 K562 HL-60
  • CD123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王亚哲;常艳;主鸿鹄;秦亚溱;李金兰;付家瑜;李玲娣;陈珊珊;黄晓军;陆道培;刘艳荣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 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兴兵;刘隽;贺艳丽;谷俊侠;郑金娥;姚军霞;杨晶;李小青;黄士昂

    为了研究不同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株培养上清对CD4+和CD8+T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探讨AML的免疫抑制的形成机制,将3种AML细胞株(HL-60、NB4和U937)培养上清和普通培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用于培养CFSE染色的淋巴细胞.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3天后,标记7AAD和相应荧光抗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T细胞亚群CFSE荧光强度和7AAD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增殖和凋亡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AML细胞株中有2种(HL-60和NB4)培养上清可显著抑制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并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同样,HL-60和NB4细胞株培养上清亦可抑制刺激后的CD4+T细胞的凋亡,但对刺激后的CD8+T细胞的凋亡并无明显影响.相反,HL-60和NB4细胞株培养上清可显著增加增殖的CD8+T细胞的凋亡.结论:AML细胞株培养上清液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对增殖的CD8+T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可能是AML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机制之一.

  • β-连环蛋白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胜梅;孙慧;刘延方;张秋堂

    为了探讨β-连环蛋白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种方法,检测了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β-连环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上述细胞的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β-连环蛋白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并出现由胞浆向胞核转位;Ki-67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也明显升高(P<0.05),β-连环蛋白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45).结论:β-连环蛋白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与细胞增殖有关,提示β-连环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异常增殖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 氨肽酶抑制剂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林茂芳;钱习军

    为了研究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NB4细胞经bestatin和ATRA单用或联合应用处理一定时间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分化细胞功能,RT-PCR法检测c-myc和c-EBPε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100μg/ml bestatin和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72小时后,其分化的形态更明显;100μg/ml bestatin与不同浓度ATRA联合处理72小时,能增强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单用相应浓度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从48-96小时,100μg/ml bestatin能增强10 nmol/L 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且呈时间依赖性,与相应时间点ATR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ATRA(10 mmol/L)和bestatin(100μg/ml)联用处理72小时,NB4细胞CD11b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联用100μg/ml bestatin处理4小时后,NB4细胞c-myc mRNA表达的降低更明显(P<0.05);50、75、100μg/ml bestatin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8小时后,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单用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联用各组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NBT还原能力之间呈负相关(r=-0.940,p=0.017);与100μg/ml bestatin联用不能增强10 nmol/L ATRA上调c-EBPεmRNA的表达;50、75、100μg/ml bestatin单独处理对NB4细胞的分化无影响.结论: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bestatin协同ATRA下调c-myc的表达有关.

  • 化疗药物对TRAIL在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延方;陈胜梅;孙慧;董见喜;张秋堂

    为了探讨TRAIL在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表达及化疗药物对TRAIL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影响,采集16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化疗1天后、3天后和5天后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AIL的表达;同时采集12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加VP-16和/或干扰素,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TRAIL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化疗前相比,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的表达水平在化疗1天后即明显提高(P<0.05);在体外培养实验中,VP-16上调TRAIL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P<0.05),VP-16联合干扰素与单独应用VP-16相比,TRAIL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诱导TRAIL的表达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 钠氢交换蛋白-1特异性抑制剂二甲基氨氯吡咪对HL-60/ADM细胞pHi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作者:常城;孔佩艳;陈幸华;彭贤贵;刘林;刘红;曾东风;梁雪;王庆余

    为了探讨钠氢交换蛋白-1(NHE-1)抑制剂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对HL-60/ADM细胞pHi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敏感HL-60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的DMA干预后,荧光指示剂(BCECF/AM)检测法检测细胞内pHi,微量噻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对比HL-60/ADM细胞与HL-60细胞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HL-60/ADM细胞内pHi较HL-60细胞显著升高;DMA作用下,HL-60/ADM细胞的pHi降低幅度、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HL-60细胞;当DMA浓度100-150 μmol/L时,HL-60/ADM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幅度、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降低幅度均高于HL-60细胞.结论:NHE-1特异性抑制剂DMA引起HL-60/ADM的pHi降低,可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且DMA对HL-60/AD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高于HL-60细胞.

  • 去铁胺激活半胱天冬酶3诱导HL-60凋亡

    作者:王叨;刘玉峰;王颖超

    为了研究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并探讨DFO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HL-60细胞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HL-60经去铁胺处理后,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末端原位标记和FCM检测均证实DFO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依赖性.在DFO诱导HL-60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caspase广谱抑制剂Z-AVD可明显降低DFO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论:DFO通过激活caspase-3和增强bax活性而诱导HL-60凋亡.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体内外对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霞;陈元仲;吴勇;黄美娟;杨大柳;郭江睿

    为了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hTNF-α)在体外及体内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应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TdT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利用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给药后瘤体重量、组织病理的改变,并采用透射电镜以及TUNEL法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hTNF-α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O/EB染色后可见rhTNF-α处理组HL-60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聚集或成碎片,呈现凋亡表象;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rhTNF-α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阳性率逐渐增高;TUNEL法检测显示,3 200 U/ml rhTNF-α作用于HL-60细胞48小时凋亡阳性率可达37.5%.在体内,rhTNF-α可抑制HL-6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抑制率高可达60.33%;病理检查发现,rhTNF-α处理组的瘤组织有程度不等的出血坏死区域;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表明,处理组的瘤组织可见有较多凋亡细胞.结论:rhTNF-α在体内、外均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肿瘤抗原的新概念及其在淋巴瘤和其他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克晓燕;王晶;杨晓峰

    人类恶性肿瘤自身抗原的表达可以激发肿瘤免疫反应,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治疗的确可以导致肿瘤消退.目前用于肿瘤自身抗原鉴定的方法有许多,已经鉴定出了2 000余种自身肿瘤抗原.虽然已经发现了许多自身肿瘤抗原,但是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治疗效果目前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为此需要不断完善选择这些自身肿瘤抗原的新的理论基础,获得更有效的自身肿瘤抗原进行临床治疗,改善肿瘤患者预后,使将来肿瘤的治愈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回顾了自身肿瘤抗原的发现、鉴定、临床作用及作用机理,并综述了一些关于自身肿瘤抗原的新理论新概念,以及其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 P120ct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颖;刘文励;孙汉英;徐惠珍

    为了探讨连环蛋白P120(P120 catenin,P120ct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40例NHL和10例反应性增生(RH)淋巴结的外科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P120ct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未检测到P120ctn的表达;而在NHL中P120ctn的阳性检出率为55%(22/40),其中低度恶性及中高度恶性NHL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2/12)、71.4%(20/2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也发现了p120ctn的阳性表达.结论:P120ctn的表达与NHL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P120ctn在淋巴瘤的恶性增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 应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HL-60/VCR与敏感细胞株HL-60基因的表达差异

    作者:董宝侠;陈协群;王哲;梁蓉;白庆咸;黄高昇;张伟平;高广勋;韩冬梅

    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及其亲本细胞株差异基因表达谱,探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本试验提取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的mRNA,在反转录及体外转录过程中分别用生物素进行标记,与Affymetrix公司人类全基因组芯片U133A杂交,用Affymetrix专用芯片扫描仪G2500A GeneArray Scanner及Microarray Suite、Micro DBTM GeneChip LIMS、GeneChip DMT分析软件系统处理杂交信号获取结果.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耐药株HL-60/VCR差异显示基因5 507条,其中耐药细胞株中上调表达基因3 100条,下调表达基因2 407条;差异极显著性基因1 040条,表达上调435条,下调605条,涉及与细胞生长活动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结论:多基因参与白血病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机制,基因芯片技术是并行分析多个基因、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有效方法.

  •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脑曲霉菌病

    作者:黄梅;周剑峰;冉丹;张义成;孙汉英;刘文励

    为了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对1例Ph+ALL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骨髓像、胸片、头颅CT扫描和细胞遗传学等检查,并先后给予DVCP、善唯达及格列卫联合诱导化疗.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发生侵袭性肺、脑曲霉菌感染,给予伊曲康唑、两性霉素等抗真菌治疗,进行了开颅病灶引流术.经过上述综合治疗,患者获得缓解,肺、脑曲霉菌感染临床治愈.结论:Ph+ALL是一种常规方案化疗效果差的特殊亚型,格列卫联合化疗是其较好的治疗方案.由于临床真菌检出率低,早期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并结合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脑曲霉菌的较好方法.

  • 血小板单采样品中残留白细胞计数两种方法的评价

    作者:王拥军;沈卓岚;徐健;黄伯里;胡庆丰;冯武威

    为评价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计数单采血小板中残留白细胞,应用系列的稀释实验研究其准确性;对已知白细胞浓度的同一样本,反复检测14次,研究其重复性;分别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Nageotte血细胞计数法检测102份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样本,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当白细胞浓度为0.8<WBC/μl<10时,两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少白细胞成分的质量控制.

  • 在安全输血中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的初步探索

    作者:姚仁南;张建辉;黄晓静;杨钦;曹琴;江学成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 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 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标本,分别再做HCV-cAg ELISA和HCV 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HCV-cAg ELISA检测,29份仅初检(15份)和仅复检(14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只有5份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7.24%.经HCV RT-PCR检测,29份仅初检和仅复检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同样也只有5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也为17.24%.结论:HCV-cAg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RT-PCR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辅助确证试验,或作为抗-HCV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血液的筛查.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研究

    作者:彭敏源;赵谢兰;高欣;雷瑚仪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已被证明参与了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而再生障碍性贫血(AA)被认为是与骨髓造血细胞受损和造血微环境缺陷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AA的发病机制,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22例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肾素活性及AngⅠ、AngⅡ浓度,并以16例外周血常规和骨髓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AA组骨髓AngⅡ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AA组的骨髓AngⅡ浓度与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骨髓AngⅡ浓度较同组的外周血高(P<0.01),两组的肾素活性及AngⅠ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骨髓AngⅡ浓度降低,AA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 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携带变异型融合转录本

    作者:李志刚;赵玮;吴敏媛;胡亚美

    为了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E2A-PBX1融合基因的表达,采用位于E2A基因不同位置的上游引物与下游PBX1引物,检测了410例儿童ALL,包括362例B细胞ALL和48例T细胞ALL.结果发现:17例患儿携带E2A-PBX1融合基因,检出率4.1%,且全部为B细胞ALL,而且所有阳性病例均表达一种变异型融合转录本,后者是由E2A基因的第13外显子(159 bp)被差异剪切形成的.经BLASTn比对分析,这种转录本保持了原来的开放阅读框,但导致53个氨基酸残基的丢失.这53个氨基酸残基位于活化区2,会导致融合蛋白中部分环-螺旋结构以及全部七聚体亮氨酸重复序列的丢失.结论:携带E2A-PBX1融合基因的儿童ALL表达典型和变异型2种融合转录本,后者是由E2A基因第13外显子被差异剪切而形成的,它将导致融合蛋白中53个氨基酸残基及其所构成的部分环-螺旋结构以及全部七聚体亮氨酸重复序列的丢失.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