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白细胞介素-11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秋荣

    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祖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促进造血、调控免疫、抗炎和保护黏膜上皮等功能,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已表明IL-11可促进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可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维持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并可协同G-CSF动员造血干/祖细胞进入外周血.本文对IL-11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STI571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霞;侯健

    STI571是BCR-ABL酪氨酸激酶靶向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制剂,已成功应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尽管该药可以有效的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对其产生耐药性.本文就近年来STI571的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出血性蛇毒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启韬;解琨;张捷;苗俊英

    出血性蛇毒能专一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凋亡,研究人员已从中分离出5种VEC凋亡诱导成份,其中2种为L-aa氧化酶类,3种属于金属蛋白酶/解整联蛋白家族.研究证实前者可通过氧化VEC细胞膜上的L-leu产生H2O2而诱导其凋亡,后者则通过干扰膜整联蛋白与其配体的结合而使VEC凋亡.在由蛇毒诱导的VEC凋亡过程中,p53和bcl-2基因表达增加,且bcl-2的mRNA被剪辑成2条.已证实锚定依赖性信号分子avβ3和磷脂信号分子PC-PLC参与该过程的信号转导.对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有望从蛇毒中纯化出或人工构建出专一地诱导肿瘤血管细胞凋亡的成分.本文总结了出血性蛇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 HLA-Cw研究进展

    作者:马红京;肖露露;郭坤元

    HLA-Cw属于经典的HLA-Ⅰ类基因,HLA-Cw分子与HLA-A、B分子一样具有高度多态性,广泛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不仅呈递内源性多肽给CD8+T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还可作为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配体参与免疫反应.因此,HLA-Cw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在移植免疫、抗病毒、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 小鼠H-2半相合非清髓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

    作者:李俭杰;张毅;张明伟;侯春梅;吴英;毛宁;艾辉胜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2)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以CB6F1小鼠为受鼠,分为3组,移植前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A组给予清髓(10.5 Gy)预处理方案,B组给予全身照射(2 Gy)+Ara-C+Cy,C组为全身照射(2 Gy)+Ara-C+Cy+F1u,对所有受+1×/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2×107骨髓细胞鼠均未进行GVHD防治.所有受鼠在第0天经尾静脉注射C57BL107脾细胞),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情况.结果表明:A组植入结果始终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B和C组则为混合型或完全供者型嵌合体,其中B组混合嵌合体保持在80%以下,且在移植50天以后有下降趋势,而C组嵌合体水平保持在80%以上,其嵌合接近或为完全供者型,移植50天以后仍保持稳定.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其中A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和C两组(P≤0.01),但B和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能够在受者体内形成稳定且持久的植入,并通过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诱导供体对受体的特异免疫耐受,减少或避免GVHD的发生.

  • 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EPO水平动态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鲍立;黄晓军

    为了评价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应用ELISA方法测定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EPO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EPO水平在0天和2周时高,分别为233.73±81.95 mU/ml和226.07±113.87 mU/ml(P>0.05),以后血清EPO水平显著下降,4周时为128.49±108.92mU/ml(P<0.05),血型转变后降至73.07±68.85 mU/ml(P<0.05).血清EPO水平始终与红细胞输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EPO水平与急性GVHD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移植后0天和第4周血清EPO水平与Hb水平呈负相关(P<0.05);移植后第6周、8周血清EPO水平与Hb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与红系恢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抗a凝集素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BO血型不合移植后受者体内EPO水平持续性升高,提示外源性EPO治疗移植后贫血的疗效可能不佳.

  • 供体细胞嵌合率的动态定量检测在供体淋巴细胞回输中的应用

    作者:唐晓文;吴德沛;常伟荣;朱子玲;阮长耿

    为了探究供体细胞嵌合率(DC)的动态定量检测在确定供体淋巴细胞回输(DLI)时机和预测DLI疗效中的作用,应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对6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或移植物被排斥并接受DLI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了DC的动态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复发或排斥发生时6位患者DC均出现大幅度下降,介于27.3%-85.7%,4位患者从DC下降(<90%)到出现临床复发或排斥的中位时间为26天,提示DC进行性下降的患者为复发或排斥的高危患者,可早期实施DLI干预治疗.2例患者出现治疗反应,治疗有效患者在DLI后短期内出现DC回升,供体细胞占优势,并转化为稳定的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FDC),临床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无效患者DLI后DC均无稳定回升现象,并对3例DLI无效患者进行了第二次DLI治疗.结论:嵌合体检测可指导DLI的实施时机,预测DLI的临床疗效,而且对首次DLI治疗无效的患者的后继强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

    作者:练诗梅;王晓波;薛祖光;张旗;孙健;荒木弘一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脐血的细胞组成,研究加入细胞因子培养前后脐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探索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选择正常成人外周血9份,脐血12份,分离单个核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培养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和CD4、CD8、CD19、CD34、CD38、CDla、CD11c及CDw123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成人外周血、培养前后1,2,3,4周脐血细胞表面抗原及树突状/ml,CD1a+细胞0.01×105/ml,CD11c+细胞4.32×+细胞0.02×105细胞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成人外周血CD34+细胞1 31 × 105/ml,CDw123+细胞1.41×105/ml.新鲜脐血中CD34+细胞0. 22×105/ml,CDla+细/ml,CD83105+细胞5.87×105/ml,CD83+细胞1.94×105/ml,CDw123+细胞2.73×105/ml.加入细胞因/ml,CD11c胞0.27×105子GM-CSF,IL-3,SCF,EPO后培养1-4周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la+,CD11c+,CD83+,CDw123+树突状细胞,在培养的2-4周,脐血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此后逐渐减少.通过培养,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CDla+细+细胞28.24×105/ml,CD83+细胞10.57×105/ml,CDw123+细胞18.7×105/ml.结论:/ml,CD11c胞达11.02×105在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后培养2-4周,脐血单个核细胞可诱导分化为CDla+,CD11c+,CD83+,CDw123+树突状细胞.这些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

    作者:孟冬梅;赵春亭;吴少玲;王宝中;吕振华

    为了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其DC的功能,分离25例A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的LMDM完全培养基中培养8-12天,进行细胞形态学、表型、遗传学及功能测定.结果表明:20/25例自诱导培养的第3天起,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细胞体积增大,形态由圆形变得不规则,可见驼峰样或细刺状胞浆突起;在第8 9天,该类细胞所占的比例达到峰值.至第12天,细胞总数及上述形态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诱导培养结束时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0例诱导前后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表明诱导前细胞不表达CD1a、CD80及CD83,低表达CD86、CD54和HLA-DR;诱导后细胞CD1a、CD80、CD83、CD86、CD54及HLA-DR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中,该类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对3H-TdR的摄取能力明显高于AML细胞.FISH证实诱导生成的具有DC特征细胞的AML起源.结论:体外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可将AML细胞诱导成具有DC形态、表型及功能特征的细胞(AML-DC).

  • 从K562细胞中提取热休克蛋白GP96及其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以娟;史斌;王申五;崔建英

    本研究旨在建立从K562细胞系中提取热休克蛋白GP96的方法,进而研究GP96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采用蛋白分离提纯技术,将K562细胞裂解,经饱和硫酸铵沉淀、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后提纯出热休克蛋白GP96,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提纯的GP96加入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型变化,用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结果表明:从1×1010K562细胞中能提纯出热休克蛋白GP96 60-80 μg;加入GP96制备的HSP-DC,其细胞表面标志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比常规培养DC明显升高,CD1a表达率降低(P<0.05);HSP-DC比常规培养DC具有更强的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P<0.05).结论:从K562细胞中可以提取出热休克蛋白GP96;热休克蛋白GP96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使其具有更强的刺激同种异体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 丁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MDS细胞株SKM-1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步探讨

    作者:李春蕊;刘文励;黄梅;邓金牛;孙汉英;周剑锋

    本研究探讨丁酸钠(NaB)抑制MDS细胞株SKM-1细胞生长、诱导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并研究其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协同作用.用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四氮唑盐还原试验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分化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察D型细胞周期蛋白、CDK和P21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NaB和(或)ATRA均可抑制SKM-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ATRA下调CDK6、CDK4、cyclin D3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NaB下调CDK2、cyclin D2和cyclin D1 mRNA的水平;两药联用下调CDK6、CDK4、CDK2、cyclin D1、cychn D2和cyclin D3 mRNA的水平:ATRA和(或)NaB均上调P21 mRNA的水平.结论NaB诱导SKM-1的分化可能是通过上调P21 mRNA的水平和抑制cyclin D-CDK复合体的形成完成的,NaB与ATRA对SKM-1细胞株的分化有协同作用.

  • 应用DNA微阵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

    作者:钱军;陈子兴;岑建农;王玮

    为了探讨应用DNA微阵列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表达谱的可行性,将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RNA各取等量混合后进行逆转录Cy5标记,与Cy3标记的正常对照cDNA混合,与H141微阵列杂交、扫描、软件分析.结果H141s芯片中共点样13 484个基因克隆,其中1 064个靶克隆是由针对同一基因内不同序列的cDNA片段重复点样至少2次.重复点样检测结果表明:在2张芯片内各自完全一致的分别为625个(58.7%)和630个(59 2%),而存在完全相反结果的cDNA片段分别有21个(2.0%)和11个(1.0%).1 064个靶克隆中重复点样数据完整且分别在2张芯片内结果一致的共有411个,其中在2张芯片间结果也完全一致的共有400个(97.3%).2张芯片中MDS与正常对照比较存在差异表达的靶基因分别为1 549和1 311个,而2张芯片间表达差异一致的靶基因为409个,其中101个基因参与造血调控,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面黏附分子等.结论:DNA微阵列可用于对MDS患者混合标本的表达谱分析,为深入研究MDS的发病分子机理提供线索,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降低微阵列操作过程引起的表达偏差.

  • 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阿克拉霉素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细胞凋亡关系的体外研究

    作者:林茂芳;熊红;蔡真;王云贵

    为了探讨阿克拉霉素(aclacinomycin,ACM)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的关系,以DNA片段原位末端(TUNEL)标记方法检测MDS细胞株MUTZ-1细胞(RAEB型)经ACM作用后的TUNEL阳性细胞,并用RT-PCR技术检测cIAP1及cIAP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0.25μmol/L ACM处理24小时,MUTZ-1细胞cIAP1 mRNA相对表达量(cIAP1/GAPDH)为0.24±0.05,与未处理组(0.44±0.08)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24);0.5 μmol/L和1.0 μmol/LACM处理24小时,cIA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5±0 09和0.00±0.00,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2和0.002).相关性分析显示,cIAP1 mRNA表达强度与ACM作用浓度呈负相关(r=0.97,P<0.01).②0.5 μmol/LACM作用6、12、24小时,cIA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04,0.73±0.05,0.38±0.07,与未经ACM处理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2,0.0004,0.0002).相对表达量与ACM作用时间呈负相关(r=-0.996,P<0.01).③0.5 μmol/LACM处理3,6,12和24小时,MUTZ-1细胞cIA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06,0 91±0.03,0.69±0 07和0.00±0.00,cIAP2 mRNA表达水平与ACM作用时间呈负相关(r=0.991,P<0.01).④随ACM浓度增加(0.125 1.0 μmol/L),TUNEL阳性细胞百分数与cIAP1、cIAP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51,P值分别为0.002、0.013).结论:ACM可能通过抑制抗凋亡基因cIAP1及cIAP2 mRNA表达而明显地诱导MUTZ-1细胞凋亡.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单个核细胞内负调控因子的研究

    作者:黄红铭;徐瑞容;丁润生;陆德炎;刘红

    为研究MDS患者细胞凋亡与骨髓内不同T细胞亚群胞内负调控因子的关系,采用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对骨髓内不同亚群T细胞胞内的TNF-a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用RT-PCR技术测定BMMNC的凋亡基因Fas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MDS患者骨髓内产生TNF-α增多的淋巴细胞为CD4+CD45RO+、CD8+CD45RO+细胞,产生IFN-γ增多的为CD4+CD45RO+、CD8+CD45RO+、CD8+CD45RA+细胞,但均以CD8+CD45RO+细胞为主;MDS患者T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与Fas mRNA存在相关性,而TNF-α与Fas mRNA相关性不强.结论:MDS患者造血微环境中不仅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而且各亚群分泌负调控因子增多;MDS患者髓内IFN-γ主要来自于T淋巴细胞.

  • STI571耐药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作者:高磊;王健民;许小平;陈莉

    为了探讨STI571耐药机制和体外诱导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rnesylate,又称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系,采用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诱导裸鼠高致瘤性人慢粒红白血病变细胞系K562-n和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n/VCR对STI571耐药,比较它们与各自亲本细胞系间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异同.结果显示,建立多药耐药基础上对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亚系K562-n/VCR/STI,对STI571耐药倍数为23 41,对长春新碱(VCR)耐药倍数为662 26,对高三尖杉酯碱(HHT)具有交叉耐药性.K562-n经STI571诱导后对多种药物耐受性有所提高,命名为K562-n/STI.K562-n/STI和K562-n/VCR/STI细胞内DNR积聚量分别为33.24和18.76,低于各自亲本细胞系.K562-n/STI与K562-n/VCR/STI均检测到mdr-1基因的mRNA转录.K562-n/STI和K562-n/VCR/STI与亲本细胞系相比,倍增时间延长,增殖指数增高.结论:体外小剂量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能够提高K562-n细胞系对STI571的耐受性,同时mdr-1基因表达阳性,表现一定程度的多药耐受,提示STI571耐药机制与多药耐药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由于K562-n为裸鼠高致瘤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n/STI和K562-n/VCR/STI571的建立有可能为耐药机制及耐药逆转的研究提供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

  • 芒果甙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作者:彭志刚;罗军;夏凌辉;陈燕;宋善俊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芒果甙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用噻唑蓝(MTT)法观察芒果甙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细胞形态、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芒果甙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用RT-PCR方法观察芒果甙作用K562细胞后bcr/abl融合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结果发现,25-200 μmoi/L浓度的芒果甙均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下调.结论:芒果甙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 预激态补骨脂素抑制 K562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友章;沈建良;杨平地;向丹;兰雨;岑坚;王立新;刘毅;唐亚辉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补骨脂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取预激态补骨脂素和晚激态补骨脂素处理的细胞,在培养后检测台盼蓝拒染细胞数和白血病细胞集落,并对它们在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TBIR)、细胞增殖抑制率(CPIR)和集落形成抑制率(CFIR)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激态补骨脂素对K56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预激态补骨脂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预激态补骨脂素与晚激态补骨脂素的TBIR、CPIR、CFIR各值比的差异不显著;为使预激态补骨脂素要充分发挥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补骨脂素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与K562细胞作用时间也应大于12小时;抑制作用会因预激态补骨脂素预激后搁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6小时内作用强.结论:预激态补骨脂素和晚激态补骨脂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临床的抗肿瘤用药.

  • 姜黄素在CML原代细胞STAT5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作者:陈伟红;陈燕;崔国惠;谷俊侠;胡东;陈维凯;李新刚

    为了研究姜黄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代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tvators of transcription5,STAT5)信号途径的影响,并探讨姜黄素治疗CML的临床意义,将实验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ML细胞组和姜黄素组.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细胞STAT5 mRNA的变化,运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细胞STAT5活化水平.结果表明:姜黄素组细胞增殖活性(OD值0.640±0.073)低于CML细胞组(0.856±0.0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ML细胞组STAT5 mRNA(光密度积分比值1.782±0.156)较正常对照组(光密度积分比值0 289±0.025)明显增高(P<0.01),姜黄素组细胞STAT5 mRNA(光密度积分比值1.398±0.126)低于CML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ML细胞组STAT5活化水平(灰度面积值5323.375±515.6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灰度面积值2943.000±273.3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姜黄素组细胞STAT5活化水平(灰度面积值4331.750±398.035)低于CML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ML原代细胞增殖、STAT5 mRNA、STAT5活化水平明显增高,STAT5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CML细胞的增殖.姜黄素能抑制CML原代细胞增殖和STAT5 mRNA,并使STAT5活化水平下调.姜黄素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

  • 线粒体神经酰胺酶上调K562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王福旭;董作仁;刘泽林;潘岐;罗建民;张学军;郝洪岭;李晓玲;杨敬慈;姜玲玲

    近,克隆了一种新的选择性定位于线粒体的神经酰胺酶,提示线粒体存在着神经酰胺代谢途径,可能对线粒体的功能,特别对凋亡产生影响.本研究将线粒体神经酰胺酶基因转染到K562细胞,以此了解线粒体神经酰胺酶的细胞生物学效应.以脂质体介导将含有线粒体神经酰胺酶cDNA的pcDNA3.1/His-CDase质粒转染到K562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建立稳定表达线粒体神经酰胺酶的K562TC细胞株.用MTT法、annexin V/PI法、FCM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K562与K562TC细胞在细胞毒药物抗性、血清剥夺耐受性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K562TC与K562细胞对阿霉素、足叶乙甙及亚砷酸的敏感性没有差异,但是K562TC细胞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抗血清剥夺能力明显增强.以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特异性封闭K562TC细胞线粒体神经酰胺酶,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二甲基鞘氨醇(鞘氨醇激酶抑制剂,降低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水平)同样下调K562TC细胞Bc1-2蛋白表达水平,而1-磷酸鞘氨醇明显上调K562细胞Bcl-2表达水平.结论:线粒体神经酰胺酶将线粒体神经酰胺代谢为鞘氨醇,进而在鞘氨醇激酶作用下生成1-磷酸鞘氨醇,此代谢途径上调K562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

  • Chk1/2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伟;张瑶珍;周剑锋;刘文励

    为了观察顺铂作用下细胞周期变化规律和Chk1/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K562细胞后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周期变化;以脂质体作为载体,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于K562细胞,用Western blot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后Chk1/2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后顺铂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10μmol/L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出现S期阻滞,Chk1/2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中Chk1/2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诱导下K562细胞凋亡率,Chk1和Chk2联合转染作用优于单独转染.结论:Chk1/2可作为白血病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

  • 三氧化二砷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旭辉;张日;朱子玲;王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P210Bcr-AblK562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采用细胞培养、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凋亡细胞和细胞周期,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ATO作用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bcl-XL和bcr-abl基因的改变,并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cyt C)、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2.5μmol/L ATO作用48小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凋亡进程中细胞胞浆内cyt C蛋白浓度增高,caspase-3活性增强;RT-PCR显示ATO对bcr-abl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但12小时可下调bcl-XL基因.结论:ATO通过激活胞浆线粒体下游的cyt C和caspase-3激酶活性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bcl-XL基因下调也促进了细胞凋亡.

  • 环胞菌素A治疗难治性贫血7例临床观察

    作者:孔祥荣;冯一鸣

    为了探讨难治性贫血治疗,对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亚型)惠者,应用环胞菌素A(CsA)和康力龙进行了治疗,CsA用药时间为5个月至3年,平均为13个月.结果表明:6例治疗有效,1例无效.治疗有效的6例中3例完全缓解,不依赖输血,1例获得部分缓解,2例有所好转.治疗好转时间为1-5个月,平均为3.5月.在观察期间所有病例无白血病或其它肿瘤临床表现.结论:环胞菌素A对部分难治性贫血病例有效,患者对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 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及其出生队列分析

    作者:郭新红;赵岩

    为了探讨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死亡率的分布特征及其同年龄的关系,收集了乌鲁木齐市居民16年白血病死亡率资料,在多次横断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居民白血病总死亡率和男性白血病死亡率均接近全国水平,而女性白血病死亡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队列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儿童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白血病老年死亡率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白血病发病年龄同该病的结局具有明显联系.

  • 二甲基亚砜联合羟乙基淀粉的非程控降温法冻存脐血造血干细胞研究

    作者:刘开彦;董文川;王逸兰;姜永军;高志勇;黄宁伟;陆道培

    为了探索有效低温保存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冷冻保护剂和技术,进行了二种方法试验.第一种方法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羟乙基淀粉(HES)(分子量120 000)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技术;第二种方法只使用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冷冻技术保存脐血.对二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份脐血冻存后细胞存活率、CFU-GM回收率,无论在使用非程控降温的第一种方法和使用程控降温仪的第二种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183份脐血质量检测结果及21例临床移植结果也显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使用DMSO和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的方法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适合于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大批量冻存脐血的方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上调CD8+CD28-T细胞抑制T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伟;葛薇;李长虹;尤胜国;韩钦;邓为民;赵春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CD8+CD28-T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MSC)抑制T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应用尼龙毛柱分离T淋巴细胞,再经CD8磁珠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与或未与MSC共培养3天的CD8+T细胞,应用MTT法测定T细胞的增殖;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与或未与MSC共培养8天的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用PHA刺激与或未与MSC共培养3天的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MSC抑制PHA刺激引起的CD8+T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未经MSC处理的CD8+T细胞相比,MSC显著上调共培养8天的CD8+T细胞中的CD8+CD28-亚群,及经PHA作用72小时后的CD8+T细胞中的CD8+CD28-亚群.结论:MSC通过上调CD8+CD28-T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 人类血小板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侯明;彭军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中血小板自身抗体通过其Fab段特异性结合血小板膜GP,CD5+和CD5-B细胞共同参与AITP发病过程,慢性AITP患者自身抗原决定簇的数量有限,部分患者GP特异性自身抗体源于寡克隆B淋巴细胞增生.在AITP中通过阻断共刺激信号能够诱导血小板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其耐受机制为T细胞免疫无能.霉酚酸酯治疗激素耐药AITP的有效性与其对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有效调节有关.血浆TPO水平测定有助于鉴别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增生低下或严重受抑所致的血小板生成减少,且对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PO检测可作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指标.奎宁和肝素能够诱导药物相关自身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PCR-SSP方法可用于新生儿HPA基因的产前检测及大规模研究不同人群HAP的基因分型.人类血小板糖蛋白上存在红细胞A、B、H血型抗原,A2亚型血小板可以作为O型血小板输注而不致引起抗血型A免疫反应.生物素可干扰标记血小板的功能.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疾病

    作者:朱铁楠;潘家绮;沈珠军;赵永强;沈悌

    为了观察中国人群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CATD)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该基因多态性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92例冠状动脉血栓疾病患者和110例对照组个体进行血管肾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①在中国人群中,ACE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DD12.2%、ID43.9%和Ⅱ43.9%;AGT基因各基因型分布为MM 8.2%,MT 36.7%和TT 55.1%;AT1R基因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AA 91.8%和AC 8.2%.②冠状动脉血栓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3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③同时携带AT1R-AC和AGT-TT基因型的个体,与AT1R-AA和AGT-TT基因型个体相比,罹患CATD的相对危险度达到3.517(95%CI 0.988-12.527);与AC基因型和非TT基因型个体相比,罹患CATD的危险性可增加至15.00(95%CI 1.940-115.963);在AT1R-AC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D在CAT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亦存在有明显的差异(P=0.017).结论:我国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明显不同于西方人群;上述3种基因多态性不是我国人群冠状动脉血栓疾病或心肌梗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但AT1R基因AC基因型与AGT基因TT基因型、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CE基因等位基因D在罹患冠状动脉血栓疾病的危险性上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不同血小板激活剂在薄片法聚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欧阳锡林;刘景汉;孙桂香;李锡金;林子林;高大勇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和评价可用于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的血小板激活剂.应用下列方法进行实验:①测定常用血小板激活剂,包括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和瑞斯托霉素及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在塑料薄片上诱导15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聚集强度和时间;②测定添加血小板抑制剂PGI2、cAMP或EDTA前后常用血小板激活剂及c-PG在诱导15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聚集时间;③测定不同浓度肝素对c-PG诱导的15名健康献血者小板聚集时间的影响;④检测c-PG诱导健康献血者不同浓度血小板的聚集强度和时间;⑤检测c-PG诱导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时间.结果表明:①在塑料薄片上c-PG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强度强,肉眼清晰可见,需要时间较短;②瑞斯托霉素、花生四烯酸和c-PG均可检测出抑制剂PGI2和cAMP对血小板的抑制,其中c-PG检测能力相对强;③0.5-3 U/ml肝素对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无明显影响;④健康献血者血小板稀释至30×109/L仍可被c-PG诱导出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聚集;⑤c-PG诱导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小板聚集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与常用血小板激活剂比较c-PG应用于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中具有明显优势.

  •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致病的ALAS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王逸群;朱平;石永进;顾江英;卜定方;刘辉;张英

    X连锁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XLSA)是红系特异性δ-氨基γ-酮戊酸合酶(δ-amionlevulinic acid syntase 2,ALAS2)基因突变造成的,本研究构建ALAS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后蛋白表达的情况.将获自人胎肝的ALAS2基因插入到红色荧光蛋白质粒pDs-red2-N1中,命名为pDs-red2-N1/ALAS2;采用电穿孔方法将质粒转染K562细胞;转染后48小时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ALAS2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再采用脂质体方法将质粒转染COS7细胞,转染后72小时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ALAS2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COS7细胞红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构建了一种pDs-red2-N1/ALAS2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DNA经酶切、电泳可以看到在4 700bp和1 764 bp处存在两条电泳条带;全长测序证实构建的载体序列正确;质粒转染K562和COS7细胞后均出现阳性ALAS2基因转录产物;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K562细胞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9.2%;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后COS7细胞红色荧光蛋白,表达高峰出现在转染后第3天,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0.7%,并可持续表达10天左右.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可以间接说明ALAS2基因的表达.结论:ALAS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以通过电穿孔和脂质体的方法转染真核细胞中并在其胞浆中表达,有可能用于XLSA患者基因替代治疗.

  •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IL-3和IL-3受体变化的研究

    作者:黄韬;黄振翘;周永明;薛志忠;甘人宝

    本研究目的是为再生障碍性的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建立了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3,以点杂交法对其靶细胞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再生障碍性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1);其靶细胞IL-3受体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结论:IL-3靶细胞的IL-3受体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史斌;赵向府;崔建英;王申五

    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造血进行负调控的机制.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TGF-β1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对G1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D1,CDK2和CDK4表达的影响;用姬姆萨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培养细胞加入10%胎牛血清(FBS)和1,2及5 ng/ml的TGF-β1 12小时后,BrdU的OD值与对照(10%FBS)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继续培养24小时后,1 ng/ml TGF-β1组的BrdU检测OD值与10%FB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 ng/ml和5 ng/ml TGF-β1组的OD值与10%FB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2 ng/ml TGF-β1还可明显抑制cyclin A,cyclin D1,CDK2和CDK4的表达.③与2 ng/ml TGF-β1共培养12和24小时后,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凋亡率分别为14.42%和31.98%;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形态变化,凋亡率分别为4.71%和5.76%.结论:TGF-β1可通过抑制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和G1期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止细胞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殖.TGF-β1还可促进造血细胞凋亡,因而是一个重要的造血负性调控因子.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造血生长因子在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仲照东;邹萍;刘凌波;游泳;黄士昂

    为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造血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组(添加50 ng/ml的rhVEGF165)和正常对照组;培养24小时后收获细胞,提取总RNA,制备Cy3-dUTP标记的对照组cDNA探针和Cy5-dUTP标记的VEGF组cDNA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经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后,计算机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细胞均表达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及受体如Epo/R、GM-CSF/R、G-CSF/R、LIF、IL-3、TPO、Flt-3和SCF;同时也表达多种生长因子(VEGF、IGF2、PDGFA、PDGFB、TGFβ1)和生长因子受体(神经纤维黏蛋白-1,神经纤维黏蛋白-2,TGFβ-R1);此外,共有24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析脐静脉内皮细胞众多造血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

  • VEGF反义核酸对 HL-60细胞作用和机制研究

    作者:费嘉;张洹

    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对HL-60细胞生长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揭示VEGF基因新的功能.用含20个脱氧核糖核酸的反义核酸A7(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和实验筛选出的优序列)全硫代修饰,以脂质体介导进入细胞,培养72小时后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每24小时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并计数;用Giemsa染色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数;用VEGF ELISA试剂盒测定蛋白的水平.结果显示,反义药物对HL-6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下调VFGF蛋白的表达;反义药物对HL-60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VEGF反义药物抑制HL-60细胞生长的机制是抑制细胞增殖,而不是促进细胞凋亡,内源性VEGF蛋白具有促进HL-60细胞增殖的功能.

  • VEGFA、VEGFC及其受体和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12周人胚胎肝的表达

    作者:梅妍;李爱冬;蒋吉英;周鸿鹰;羊惠君;杨淑霞;洪华容;宋红瑞

    本研究观察VEGFA和VEGFC及其受体和angiopoietin-1/angiopoietoin-2及其受体在发育第3-12周人胚胎肝的表达.在征得意外流产孕妇同意并签字后,收集其意外流产受精龄为第3 12周的人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发育第4周,肝由少量肝索组成,肝内未见造血细胞和血细胞.肝内大、圆、有核的原始血细胞于发育第5周开始出现,并强表达VEGFA、flt-4和Tie-2,其数量在发育第7周达高峰.第11-12周,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这类细胞仅于发育第6周时短暂表达Flk-1.第7-12周,肝细胞表达VEGFC和flt-1,阳性反应产物积聚在细胞质中.发育第5周到第12周胚胎肝血管内,有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阳性反应的细胞存在,细胞形态同上述VEGFA、flt-4和Tie-2阳性细胞.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阳性反应较弱,Tie-2的免疫反应强.发育各期,肝细胞也弱表达angiopoietin-1和angiopoietin-2和Tie-2.发育各期血管内皮细胞为上述各种因子和受体阴性反应.结论:发育第7周之前和第7周之后,VEGF家族及其受体在肝内造血灶的细胞表达模式不同.胎肝造血与肝细胞的发育可能相关.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