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T细胞LFA-1/ICAM-1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荣;王立生;达万明

    LFA-1/ICAM-1信号是T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表面LFA-l对ICAM-1的亲和力及亲合力在TCR/CD3交联MHC/抗原肽后迅速上调,并参与T细胞免疫突触的形成.随后产生的LFA-1/ICAM-1信号通过上调PI-3K、鞘磷脂酶和JNK等激酶活性协同第一信号活化T细胞,从而诱导T细胞分泌l型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毒等效应.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作者:陈文明

    在常规化疗无明显改善多发性骨髓瘤(MM)无病生存率和总的生存率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近十多年来广泛应用于MM治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曾广泛用于MM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期,但复发率高影响了其疗效.二次移植可再次提高患者的缓解率,但需进一步评价.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骨髓瘤效应,可使1/3的患者达到分子学缓解,但移植相关死亡率高限制了其应用.正在临床广泛研究的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低,存在移植物抗骨髓瘤效应,这可弥补以上不足.

  • 血小板冻干保存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俊;刘景汉

    冻干是保存血小板理想的方法,能常温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和便于运输等,可解决目前血小板保存和运输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然而冻干除引起血小板膜结构损伤、蛋白质变性甚至死亡之外,还可致血小板激活损伤,冻干所致的血小板激活与膜通道脂质发生相变有关.针对损伤机制应用各种保护剂可减少冻干损伤,目前已有研究通过海藻糖的载入,在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血小板的冻干保存,冻干再水化后血小板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和存活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的冻干保存可应用于将来的血库和临床输血.本文综述了冷冻干燥对血小板损伤作用、保护剂在血小板冷干研究中的应用及血小板冻干保存的实验研究.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克隆性研究

    作者:侯明;彭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上存在自身抗原表位,这些抗原表位定位于糖蛋白的某些特定区域,其数量有限.在部分慢性ITP患者中,存在B淋巴细胞和(或)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其自身抗体是克隆性起源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特异性高、毒性小的靶向性治疗和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讨论了ITP自身抗体的克隆限制性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ITP中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和研究ITP克隆性的意义.

  • 类孟买型ABO基因的检测

    作者:曾健强;罗广平

    为研究类孟买型ABO基因的分子基础,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等血清学试验基础上,用PCR-SSP法对5例类孟买型样本进行ABO血型的基因定型,并进行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的5例类孟买血型样本,经PCR-SSP法基因定型,其ABO基因型分别为A102B1、A102B1、A102O1、A102B1、B1O1;经直接测序实验,该5例样本的ABO基因测序结果与PCR-SSP基因定型结果相一致,未检测出新的点突变.结论:应用PCR-SSP方法可对类孟买型个体进行常规ABO基因定型,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

  • STR-PCR联合RT-PCR技术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唐晓文;王玮;吴德沛;阮长耿

    为了探究STR-PCR联合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RT-PCR定性检测技术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HSC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对接受allo-HSCT的24例CML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检测,对供体细胞嵌合率(DC)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长期处于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FDC)即DC≥95%的患者bcr/abl均转为阴性,MRD消失;稳定混合嵌合状态(MC)即90%≤DC<95%,并且bcr/abl阴性的患者,也可达到分子水平的缓解并长期生存;但是bcr/abl的阳性结果并不总是与复发相关,只有当DC进行性下降(DC<90%),而同时bcr/abl阳性时,才有复发或植入失败的可能,对该类患者应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性治疗.本研究中有5例患者出现DC下降和MRD阳性,其中3例为分子水平复发,1例为细胞遗传学水平复发,1例为植入失败.结论:STR-PCR在敏感范围内,其结果与RT-PCR的结果符合率高,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MRD高度敏感的手段,可检出all-HSCT后发生分子生物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高危患者.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作者:刘丹;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刘振芳;徐慧珍;路武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PECAM-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骨髓移植+川芎嗪),接受7.5 Gy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2次/天.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作者:沈建良;黄友章;杨平地;达万明;岑坚;兰雨

    为了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采用细胞因子组合体外扩增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对产生的DC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功能鉴定;用DC制备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溶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CBMNC中T细胞亚群与成人外周血相似;CD1a阳性细胞含量极少,仅为(0.41±0.09)%;在DC扩增培养过程中,DC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体变大,形态不规则,有的细胞出现毛刺状突起,有的细胞出现粗大树根状突起;在培养15天时,细胞群中CD1a阳性细胞达(28.4±3.55)%,有(63.67±23.33)%的细胞表达CD86,(8.7±1.49)%的细胞表达CD83,(32.5±1.53)%的细胞表达HLA-DR;产生的DC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刺激作用;经冻融的HL-60全细胞抗原脉冲的DC致敏自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CTL对HL-60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结论:本研究中的脐血DC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含量的DC,脐血DC在体外能诱导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效应.

  • 一种新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曾辉;王桦;陈方平;沈国励

    为了将压电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免疫分型,首次研制了一种以等离子体聚合膜和金纳米粒子自组装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吸附固定多种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急性白血病人血样中的相应分化抗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率与临床常用的荧光免疫法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x2=3.4,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免疫传感检测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和能进行实时监测与定量检测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免疫分型是可行的.

  • 测定同种异体反应中分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作者:孟筱坚;林茂芳

    本研究目的是测定同种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刺激后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淋巴细胞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以建立一种监测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新颖的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方法(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了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后分泌IFN-γ,IL-4和IL-l0的T淋巴细胞水平;然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2例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的T细胞水平.结果表明:经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升高[(1.12±0.13)%],而分泌IL-4和IL-10的T淋巴细胞则无升高,分别为(0.12±0.03)%和(0.10±0.03)%.患者外周血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和a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利用CKSA从单细胞水平定量测定同种异体PBMNCs刺激后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水平的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对aGVHD的识别.

  • 5'-杂氮-2'-脱氧胞苷对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佟红艳;林茂芳

    本研究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Decitabine)对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体外作用的机制.以人MDS-RAEB细胞株MUTZ-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培养技术、MTT增殖抑制实验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抑制率;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磷脂酰丝氨酸(PS)转位及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表;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结果表明:5-Aza-CdR对MUTZ-1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作用后的细胞显示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随5-Aza-CdR剂量增加而减弱,伴随p15INK4B基因mRNA表达增加.经3.2mmol/L 5-Aza-CdR作用48小时后,MUTZ-1细胞DNMT3AmRNA表达水平较未加药组明显下降(灰度比为0.385:0.654,P<0.05),DNMT1、DNMT3BmRNA表达水平与未药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在0.4-6.4 mmol/L浓度范围5-Aza-CdR通过诱导MUTZ-1细胞凋亡而抑制该细胞生长,这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5-Aza-CdR可能通过下调DNMT3AmRNA表达使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下降,从而恢复其表达.

  •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染色体-7/7q-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析

    作者:孟海涛;麦文渊;陈志妹;楼基余;金洁

    本研究探讨染色体-7/7q-异常在恶性血液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用细胞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41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leukemia-accelerated phase,CML-AP)的细胞核型.结果表明:染色体-7/7q-异常在AL,MDS和CML-AP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88%,9.86%和8.3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均可检出染色体-7/7q-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0%和6.25%,两者无明显差别(P>0.05).9例具有单独染色体-7或7q-异常,22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如-X、-5、+8、t(3;3)、t(11;16)、t(2;11)等.发现1例MDS-RAEB患者具有-7异常克隆,同时还有7q-异常克隆出现,而且-7异常的细胞数高于7q-异常的细胞数.接受化疗的7例ALL中4例获得完全缓解;13例AML患者中仅2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MDS患者中6例转化急性白血病;3例CML-AP中无1例缓解.结论:染色体-7/7q-异常是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髓系和淋巴细胞中均可出现,-7异常和7q异常可在同一患者共存;具有染色体-7/7q-异常的患者预后差.

  •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作者:邱镜滢;赖悦云;柴晔;张艳;师岩;何琦;党辉;陆道培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30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并对其中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306例MDS中有144例检出异常克隆,总的核型异常率为47.1%,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易位型,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7/7q-,20q-/-20,三体1或部分三体1,+9/+9q+,-Y,+11/+11q-,-9/9q-,dup(1q),+2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RAS)(P<0.05).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P<0.005),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P<0.05),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7/7q-,+11/+11q-者预后差.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陆滢;金洁;徐伟来

    为了研究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2例MDS和69例AL的WT1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WT1 mRNA在MDS-RA及MDS-RAS中低表达,阳性率为10%(1/10);在MDS-RAEB和MDS-RAEB-t中高表达,阳性率为91.7%(11/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 mRNA在各型急性白血病中均有表达,初发和复发急性白血病中WT1 mRNA的阳性率(69%)高于缓解患者(12.5%)(P<0.01).初发与复发AL的WT1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差异,而MDS-RAEB和RAEB-t的表达量低于初发AL患者.WT1 mRNA阳性的AML患者的化疗缓解率(41%)低于阴性患者(78%);WT1基因相对表达量≥1的AML患者的CR率(18%)低于<1的患者(55%).结论:WT1基因在MDS-RAEB和MDS-RAEB-t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DS-RA和MDS-RAS,动态监测WT1基因的表达可能有助于监测MDS的病情变化.WT1基因表达与否及表达高低与初发AL的预后有关;WT1基因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 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的影响

    作者:靳雪琴;白庆咸;梁蓉;陈协群;黄高昇;董宝侠;张伟平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的影响,建立了RPMI8226细胞和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用MTT法测粘附率,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瑞氏-吉姆萨染色后进行分裂指数(MI)测定,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显示,与HFCL细胞共培养1小时后,RPMI8226细胞的粘附率为29.4%;生长曲线显示直接接触组RPMI8226细胞生长受抑,而非直接接触组(transwell组)无变化;RPMI8226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直接接触组G1期细胞增高,S期细胞减少;其分裂指数表现为单独骨髓瘤细胞组大于与HFCL直接接触组;直接接触组PCNA表达下调.结论: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HFCL能抑制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阻止其细胞周期的运行.

  • 应用寡聚核苷酸芯片检测白血病与其同胞供者的白血病基因表达差异

    作者:孙薏;董陆佳;田方;王升启;贾治林;黄坚;陈泽建;李伍举;陈喜林;朱平

    为了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9对白血病患者/同胞供受者对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以识别主要的疾病相关基因,将163条白血病/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组群列入芯片设计,合成寡核苷酸探针,用点样仪点片制成基因芯片.提取病初白血病患者及其供者的骨髓/外周血标本或其相对应的健康同胞供者经G-CSF动员后并经CS-3000细胞分离机采集的浓集的9份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总RNA;分别逆转录并进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与其相应的正常供者配对比较,发现4例ALL患者中存在6条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条(RIZ,STK-1,T-cell leukemia/lymphoma 1A,Cbp/p300,Op18),下调表达1条(hematopoietic proteoglycan core pro-tein);5例AML-M4和AML-M5患者中亦存在7条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6条(STAT5B,ligand p62 forthe Lck SH2,CST3,LTC4S,myelodleukemiafactor 2,epb72),下调表达1条(CCR5).结论:选择有高度遗传关联的兄弟姐妹供受者对作为差异研究比照对象,利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疾病基因的筛查,筛查出了13条主要异常基因;进一步确认了上述基因在白血病分子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性作用.

  • 稳定表达外源RbAp46基因的U937白血病细胞株的建立和初步特性分析

    作者:段卫明;陈子兴;王玮;傅建新;白霞;赵小娟;姚利

    为建立RbAp46基因稳定转染的白血病细胞株,对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条件进行优化之后,运用电穿孔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在低电压、高电容的条件下将含RbAp46基因cDNA的表达质粒转染白血病细胞系U937,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克隆,用PCR检测RbAp46基因的整合,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然后筛选出表达外源RbAp46蛋白水平高的亚克隆.用台盼蓝拒染法判定细胞活力,用细胞计数判定细胞生长速率.结果发现,转染RbAp46基因的U937细胞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低50%左右.结论:在白血病细胞系U937中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RbAp46基因的细胞株,并发现过表达的外源RbAp46基因能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

  • 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酯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陈宝安;李翠萍;黄成垠;周敏;程欣;陈津;傅强;高峰;高冲;丁家华;孙耕云;王俊;程坚

    本研究探讨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酯(WR-2721,Amifostine)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采用X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用annexin/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WR-2721对HL-60细胞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0.5 mmol/L WR-2721 37℃处理30分钟后的HL-60细胞对VP16的敏感性增强,IC50由52.5μg/ml下降为40.5 μg/ml.WR-2721 5.0 mmol/L作用72小时后,早期细胞凋亡由(5.5±1.9)%增加至(48.5±8.4)%(P<0.001),晚期细胞凋亡由(1.2±0.5)%增加至(39.0±4.0)%(P<0.001),并出现G2-M期细胞阻滞.结论: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酯能增强HL-60细胞对VP16的敏感性,并可通过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 Bcl-2,Bax和线粒体膜蛋白在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改变

    作者:周永列;邱莲女;林惠君;王文松;吴建国;刘建栋

    本研究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HL-60细胞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将HL-60细胞与SNP在体外培养,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原位细胞凋亡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NA倍体和周期分析及Bcl-2、Bax、线粒体膜蛋白表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SNP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1.0 mmol/L SNP作用48小时后,HL-60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亚二倍体峰(42.2±3.5)%,TUNEL测定凋亡细胞率为(52.5±7.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同浓度的高铁氰化钾(PFC)组;Bax基因蛋白和线粒体膜蛋白(APO2.7)表达增加,bcl-2基因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和APO2.7的表达率与SNP两者之间也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外源性一氧化氮供体诱导HL-60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伴随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改变.

  • 人APL细胞株NB4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电泳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群业;黄秋花;沈树红;王海红;陈赛娟;陈竺

    本研究探讨不同二维电泳条件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二维电泳结果的影响.选用24 cm,pH3-10L的固定pH梯度(immobilized pHgradient,IPG)胶条,用IPGphor进行第一相等电聚焦,然后用Ettan Dalt Ⅱ垂直电泳系统进行第二相SDS-PAGE,银染后用ImageMaster 2D Elite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冲洗收集样品可以提高等电聚焦效果.裂解液中7 mol/L尿素、40 mmol/L DTT能溶解NB4细胞大部分蛋白质,而水化液中硫脲与尿素合用可以明显增加碱性端中低分子量区可分辨的蛋白质点.NB4细胞用24 cm,pH3-10L的IPG胶条进行二维电泳时,100μg左右的上样量、63 200V小时左右的等电聚焦时间是恰当的.结论:APL细胞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受多种因素影响,正确选择样品制备方法和二维电泳条件十分重要.

  •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吉蕾;张王刚;刘捷;刘新平;药立波

    研究目的是构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消减cDNA文库,以用于白血病多药耐药(MDR)相关基因的筛选.采用改良的消减杂交方法建立急性白血病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cDNA文库,提取HL-60/VCR与HL-60细胞mRNA,将HL-60/VCR细胞mRNA用Cap-Finder法反转录成cDNA,与以常规反转录的HL-60细胞cDNA为模板,PCR合成生物素标记的扣除探针进行杂交.杂交产物用Sephacryl S-400柱和具有链亲和素作用的磁珠纯化后,得到差异表达cDNA.PCR法特异扩增,进行T-A克隆建成消减cDNA文库,并通过反向点杂交鉴定其质量.结果表明:构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消减cDNA文库所需样本量少且时间短,全长或近全长的cDNA分子较多(约达总数的2/3),质量较高.结论:成功构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消减cDNA文库,为筛选白血病耐药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8号染色体四体、三体共存的t(15;17)(q22;q1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王慧萍;李国霞;乔振华;任文英;王宏伟

    本研究报道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8号染色体三体(三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探讨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用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表明:外周血涂片早幼粒细胞占65%,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83.6%,其中早幼粒细胞占72.4%,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48,XY,+8,+8,t(15;17)(q22;q12)[16]/47,XY,+8,t(15;17)(q22;q12)[3]/46,XY,t(15;17)(q22;q12)[1].RT-PCR检测PML-RARa(+).FISH检测显示具有1,2,3,4,5,6个绿色荧光信号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0.5,7,19,55,18和0.5.这不但证实了三体8和四体8克隆的存在,还发现存在一个较小的五体8克隆.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l3(96.2%)、CD33(55.9%)、CYMPO(93.5%)阳性,其余抗原包括淋系抗原在内均为阴性.患者生存期只有10天.结论本例四体8是t(15;17)的继发性改变,可能是三体8克隆进展的结果.伴有四体8的t(15;17)AML-M3预后差.

  • 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峥嵘;孙慧;张秋堂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髓系抗原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法检测B-ALL各分化阶段上CXCR4的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表明:92.9%的B-ALL表达CXCR4.在B-ALL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CD10、CD34抗原的表达率不同,由低到高分化阶段的免疫表型依次为:①CD10-/CD34+;②CD10+/CD34+;③CD10+/CD34-;④CD10-/CD34-.CXCR4在各免疫表型的表达率分别为(27.60±15.25)%,(30.95±15.50)%,(55.62±18.37)%和(77.25±10.86)%,其MFI分别为46.69±15.06,47.43±12.39,79.28±24.71和132.92±88.09.CXCR4在较早期阶段的CD10-/CD34+和CD10+/CD34+B-ALL细胞上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低于CD10+/CD34-和CD10-/CD34-的B-ALL细胞上的表达,在较成熟的CD10-/CD34-B-ALL细胞上表达高.CXCR4在伴髓系抗原CD13和(或)CD33表达的B-ALL(my+B-ALL)细胞的表达率为(12.56±3.88)%,MFI为39.82±11.58,不伴髓系抗原表达组(my-B-ALL)的表达率为(37.57±11.58)%,MFI为50.72±13.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XCR4在B-ALL细胞上的表达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与髓系抗原共表达时表达下调.

  • 急性白血病细胞SHIP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罗建民;刘泽林;郝洪岭;王福旭;董作仁;大野竜三

    SHIP(SH2 domain containinginositol 5'-phosphtase)基因主要在造血细胞表达,并在造血细胞的发生发育中发挥关键的负调节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SHIP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利用RT-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3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SHIP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都有SHIP基因表达,22%(7/32)AML和12%(1/9)ALL标本中存在SHIP基因的突变,其中1例AML患者发病时标本同时存在2个错义突变,而完全缓解(CR)后消失,而且其发病时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外随着IL-3的刺激其Akt的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急性白血病细胞中SHIP基因突变,提示SHIP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发病有关;在造血细胞中,它很可能做为一个抑癌基因通过负性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Fas和mdr-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叶芳;乔振华;苏丽萍;马梁明;朱镭;张莉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测定59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后骨髓Fas和mdr-1 mRNA表达情况,旨在探讨Fas和mdr-1在AL的表达及二者在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as在初发AML阳性表达率比ALL高,两表达率间有差异(P<0.05),mdr-1在AML和ALL阳性表达率间无差异(P>0.05),Fas+与mdr-1+有负相关性(r=-0.282,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Fas和mdr-1独立于其他参数,更具判断预后价值;在Fas+与Fas-的AML和AL,CR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mdr-1+、mdr-1-的AML和AL中的CR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Log rank检验,Fas+与Fas-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χ2=7.35,P=0.0067),mdr-1+与mdr-1-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x2=10.71,P=0.0011).结论:Fas、mdr-1与疗效高度相关;Fas阳性表达可能是AL预后良好因素;mdr-1为疗效差、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HL-60细胞粘附性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立;孔佩艳;陈幸华;彭贤贵;常城;曾东风;刘红;刘林;王庆余;张怡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12G5)对HL-60细胞粘附性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SDF-1在维持HL-60细胞生存中的作用.培养HL-60细胞,并再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在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1生物活性后,观察骨髓基质层上HL-60细胞的粘附情况并测定其粘附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L-60细胞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2G5显著降低HL-60细胞的粘附率,与此同时Bcl-2表达下调,Fas表达上调.结论:抑制SDF-1活性可一定程度地阻抑白血病细胞生存,促进凋亡.

  • 轻型血友病假性肿瘤并股神经损伤(附1例报告)

    作者:李登举;张东华;张瑶珍;刘文励

    为了探讨血友病假性肿瘤(hemophilic pseudotumor)的诊断与治疗,对临床误诊并手术治疗的1例血友病假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病史及家族史的补充询问、实验室检查结合影像学结果确诊为①血友病A(轻型);②血友病假性肿瘤并股神经损伤.手术后通过积极的凝血因子补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详细询问病史、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减少血友病假性肿瘤误诊和误治;重视术前准备可减少术中出血危险性,并能促进术后伤口的早期愈合.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检定研究

    作者:朱剑荧;兰炯采;胡利亚;孟庆宝;罗洪清

    为了观察自身抗体对ABO和RhD血型检定的干扰,对38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血液标本进行ABO和RhD常规定型,氯奎放散试验后定型及基因定型.结果表明:38例AIHA患者中,ABO血型难定者11例(31.6%),均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正反定型不合.RhD(-)误定RhD(+)1例,并含抗-D.采用氯奎放散试验后血型皆正确检定.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检定,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才能正确检定血型,确保安全输血.

  •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重症肺炎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柴俊月;郑雯琦

    为了考察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肺炎的临床变化及疗效,观察了肺炎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部X线表现,痰培养的情况,评价了其临床疗效转归.结果表明:经抗生素或抗生素+抗病毒药或抗生素+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换气后,17例肺部病变完全消失,1例死亡.结论:移植后重症肺炎,若能早期给予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 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质控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锡金;马曙轩;刘景汉;孙桂香;欧阳锡林

    本研究探讨建立系统的二甲亚砜(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及质控的技术和方法,以保证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质量.采取的方法:①DMSO在使用前进行超滤替代消毒;②采血后6小时内对血液进行离心,将血袋管道系于套桶上方;③以480×g的相对离心力,离心加速9档,减速4档;④分离血小板时流速不能太快,80-100ml富含血小板血浆应在1分钟左右分完;在加入DMSO时速度以1毫升/分钟为宜;加好DMSO后放入-80℃冰箱保存;临床输注前将血小板置于38-40℃的循环水浴中;⑤融化后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共制备14 800单位低温保存血小板,其中机采血小板80单位.对其中300单位进行质控.手工分离血小板计数≥2.4×1010/单位,平均得率在70%以上.机采血小板计数≥2.5×1011/单位.手工分离血小板红细胞污染数≤1×109个/单位,白细胞污染数≤5×107个/单位.融化后进行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ALT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输注后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结论:本方法制备的手工分离和机采低温保存血小板质量可靠,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献血者血液中HCMVpp65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作者:刘衍春;刘洪莉;刘毅;唐荣才;盛大祥

    为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建立适合于血站对HCMV病原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结合本实验室具体条件检测HCMV的pp65,细胞计数(6-8)×106/ml,取量20μl,涂片油镜镜检50000个细胞.结果表明:在103人份样本中,阳性标本为10例,阳性率为9.71%,对10名阳性人中的2人进行第2次pp65的监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完全适合于血站系统对献血者的HCMV进行病原学检测,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献血者 HCMVpp65 检测
  • IgM抗体激活补体可致ABO血型误判的探讨

    作者:方丽华;杜宇平;唐朝晖

    为了正确确定ABO血型和保证输血的安全,收集了两名献血员的血液样品,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研究对ABO血型鉴定中抗体激活补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ABO血型样品中正向型和反向型不相符,抗C3血样均为阳性,抗IgG血样均为阴性.结论:正向型和反向型不相符是由于抗IgM抗体激活补体所致,两例血型经试验终定为O型.本方法对正确鉴定ABO血型有意义.

  • 中枢神经系统表达TPO受体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默;夏文杰;李桂霞;庞雅轩;戚其威;李志光;吴香玲;吴浩强;冯国培;霍泰辉

    为了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是否表达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受体c-mpl和TPO对神经细胞生长和保护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分析c-mpl表达,用MTT,annexinV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TPO对神经细胞生长和抗凋亡作用.结果表明,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小鼠神经细胞均表达TPO受体c-mpl,人大脑半球和小脑及小鼠神经干细胞株C17.2在mRNA水平表达c-mpl,进一步在蛋白水平证实TPO受体c-mpl在人大脑半球神经细胞表达,TPO对C17.2细胞有生长促进作用和抗凋亡作用.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中枢神经系统表达TPO受体c-mpl和TPO有促进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和抗凋亡的作用.

  • 2004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瑞金医院举办第七期《人类基因组研究基本技术》学习班

    作者:

  • 多重PCR用于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检测

    作者:吴洁莹;廖灿;李坚;黄以宁

    为了探讨多重PCR技术在检测我国南方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单管多重DNA扩增的方法(M-PCR)对经血红蛋白定量分析初步诊断为标准型和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及血红蛋白H(HbH)病的145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扩增产物经1.2%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1.3及1.8kb条带者,提示为-SEA/αα;1.6及1.8kb条带者为-α4.2/αα;1.8及2.0kb条带者为-α3.7/αα;1.3及1.6或2.0kb条带,提示为缺失型HbH病(--SEA/-α4.2或-SEA/-α3.7).结果表明,145例受检者中发现100例--SEA/αα(68.9%),15例-α3.7/αα(10.3%),8例-α4.2/αα(5.52%),2例-α3.7/-α4.2(1.38%),-α3.7及-α4.2纯合子各1例(0.69%);14例--SEA/-α3.7(9.65%),2例--SEA/-α4.2(1.38%);另有2例患者产前诊断证实为Bart水肿胎儿.结论:运用多重PCR技术可以准确、简便、快速地检测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α3.7、-α4.2、--SEA 3种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这一技术对α-地中海贫血的大人群筛查及携带者的检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作者:胡涛;师晓东;冯燕玲;刘嵘;李君惠;王天有;陈静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MK和BFU-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并释放血小板;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 造血干细胞不能分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褚建新

    2001年纽约医学院Anversa领导的实验室Orlic等人在Nature杂志上著文,称造血干细胞直接注射心肌梗死区可转化为心肌细胞[1],有望应用于人的心肌修复,结果激起了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临床试验.此报道被称之为是新世纪心肌梗死治挝疗的一阵"旋风".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