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白血病致病和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孙薏;董陆佳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与蛋白水解酶水解胞外基质密切相关,锌离子依赖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中的MMP2和MMP9是参与此过程的两个关键性蛋白酶.本文就MMP结构、生理调控、在白血病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及针对此靶位点开展白血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骨形成蛋白对造血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增辉

    本文简述了骨形成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总结了骨形成蛋白对胚胎期和成年动物造血的作用,探讨了骨形成蛋白影响造血的可能机理,指出了进行骨形成蛋白对造血作用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CD4+CD25+调控T细胞及其在移植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伏瑞祥;吴德沛

    CD4+CD25+调控T细胞是一群表型和功能特异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CD4+CD25-和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及IL-2和IFN-γ的产生,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免疫调控机理仍不明确.CD4+CD25+在体外能有效地被分离、活化和扩增,并能保持其免疫调控能力,其活化后的免疫抑制功能是抗原非特异性的.体外活化和扩增的CD4+CD25+调控T细胞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方法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作者:周锡鹏;许金波;孙萍;闫舫;王全立;卜凤荣

    亚甲蓝/光化学法可有效地灭活血浆中的病毒.为进一步观察该法对灭活血浆中诸成分的免疫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用灭活病毒的条件处理单采血浆.将含有1μmol/L亚甲蓝的血浆置于照度为40000 lux的可见光下,在室温条件下处理1小时.结果表明,除凝血因子Ⅷ,PT和APTT有一定程度降低外,其它血浆蛋白活性未见明显变化,血浆中的白蛋白、葡萄糖、多种无机盐含量及血浆pH值未受影响.处理后的血浆经不同电泳及免疫化学技术分析,未见新的抗原产生,电泳迁移率与未处理组相同.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对大多数血浆成分的影响不明显.

  • 保护液的玻璃化状态对红细胞冷冻干燥保存后回收率的影响

    作者:权国波;韩颖;刘秀珍;刘安;靳鹏;曹伟

    为了研究保护液的玻璃化状态对红细胞冷冻干燥(简称冻干)保存后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含有7%二甲亚砜(v/v)和20%、30%、40%或5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w/v)的缓冲液作为保护液进行保护液的玻璃化测试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实验.首先检测溶液的玻璃化状态,如果冷冻和解冻过程中任一过程出现白色冰晶即为非玻璃化溶液;再将浓集红细胞和不同的保护液按比例混匀,预冻后移入冻干机内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完毕后,快速水化样品,测定红细胞回收率、血红蛋白回收率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然后对冻干后红细胞形态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0%PVP+7%DMSO和30%PVP+7% DMSO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都出现白色冰晶;40%PVP+7%DMSO在冷冻过程中无冰晶出现,但在解冻过程中出现冰晶;而50%PVP+7%DMSO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均无冰晶出现.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40%PVP+7%DMSO的细胞回收率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分别为(81.36±14.94)%和(77.54±12.86)%,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1);另外40%PVP+7%DMSO的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1).研究表明:随着溶液中PVP浓度的升高,溶液的玻璃化程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冻干-再水化后红细胞的各项指标也随之改善,当溶液中PVP浓度为40%时,达佳效果;但当进一步提高PVP浓度至50%时,溶液为玻璃化溶液,但结果反而不佳.结论:保护液的玻璃化程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的影响是双向的,玻璃化程度的过度加深反而不利于红细胞的冻干保存.

  • 婴儿ABO血型的鉴定及应用于临床输血

    作者:张印则;兰炯采;李伟;刘忠;夏荣;周华友

    为了研究6个月内婴儿ABO血型正确定型方法及影响因素,采用常规血清学法、凝胶柱法及PCR-SSP 3种方法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进行血型鉴定.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婴儿ABO血型结果不符的33例中,常规血清学方法32例红细胞定型与血清定型不符,1例是由细菌感染产生类B抗原所致的假相合.凝胶柱法可正确定型27例,正确率84.4%.PCR-SSP法可对所有标本做出正确定型.凝胶柱法与PCR-SSP法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进行ABO血型鉴定,推荐采用凝胶柱技术.凝胶柱法红细胞定型与血清定型相符的婴儿输血采用同型输注,但若婴儿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考虑到类B抗原引起的假相合.凝胶柱法红细胞定型与血清定型不符的婴儿输血时使用O型洗涤红细胞等成分血,待PCR-SSP法分型结果做出后,改为同型输血.

  • 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动员与采集时动态快速监测造血祖细胞的意义

    作者:杨申淼;刘开彦;陆道培

    为了获得高效的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探索一种简便、快速的外周血干/祖细胞监测方法,采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幼稚细胞信号(IMI)检测通道识剐和计数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对25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的供者和1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患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于动员过程中取外周血进行HPC,CD34+细胞和CFU-GM的检测,对采集物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表明:在外周血标本中HPC与CD34+细胞和CFU-GM二者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所有检测病例外周血CD34+细胞与HPC同时上升,同时达高峰.供者的峰值出现在动员的第5天,快速升高晚于白细胞.而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的快速升高早于白细胞.采集物中HPC与CD34+细胞和CFU-GM呈正相关性.采集当日外周血中HPC和CD34+细胞计数与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量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结论:造血祖细胞的监测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的监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和预测成功采集的可靠指标.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

    作者:吴秉毅;宋朝阳;郭坤元;严定安;杨玉莲;肖露露;吴光兴

    为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用中剂量阿糖胞苷(1.g/m2×5天)或环磷酰胺(60 mg/kg×2天)联合G-CSF方案动员干细胞,并经程序降温仪冷冻,-196℃保存.用Bu/Cy或TBI/Cy方案对患者预处理后,回输未净化的自体干细胞.当患者白细胞恢复至1.0×109/L时,输注经7.5 Gy照射的单倍体淋巴细胞(平均5.0×107/kg),观察患者造血恢复、疾病转归和长期生存率.结果表明,12例接受该方案治疗的患者中,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呈持续缓解状态,其中2例无病生存超过50个月;3例Ⅳ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1例长期缓解,2例分别于治疗后4和6个月复发而死亡;1例淋巴瘤-白血病患者持续缓解18个月,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也呈持续缓解状态,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持续缓解36个月后复发,但经反应停治疗目前仍处完全缓解状态.平均随访25个月,10例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83%.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后在部分患者中除血小板恢复延迟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STR-PCR示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后72小时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消失.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可减少急性白血病的复发,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但单倍体淋巴细胞输注可延迟血小板恢复.

  • 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

    作者:张怡堃;王冬梅;袁红丰;李海民;白慈贤;张锐;陈琳;唐锁勤;裴雪涛

    本实验旨在通过输注脐血Lin-细胞,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将脐血来源的Lin-细胞移植到正常一级新生SD大鼠的肝脏内,移植后的新生大鼠与同窝未接种的正常新生大鼠共同饲养和观察,于输注Lin细胞后2,4和8周时取嵌合鼠的外周血、脾脏等组织,检测人源细胞的比例及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果发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嵌合鼠外周血中存在有一定比例的人源细胞,PCR证明了嵌合鼠脾脏基因组DNA中存在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论:利用新生大鼠可以建立人造血嵌合体,它为今后利用此实验模型进行人造血干细胞体内生物学特性的检测及其它实验奠定了基础,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γ-线照射对人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孟德;肖保国

    为了了解γ-线照射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利用含rhGM-CSF(800 U/ml)和rhIL-4(500U/ml)的RPMI 1640培养基从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诱生树突状细胞(DC).在培养的第6天加入5 μg/ml的脂多糖继续培养24小时促使DC完全成熟.于第7天收获DC并等分成几部分,一部分未经γ-线照射的DC用作对照组,其他部分的DC分别用25 Gy和30 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流式细胞术分析DC的表面分子并测定DC细胞刺激同源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表明,γ-线照射减少树突状细胞CD86,CD80和HLA-DR表达,尤其是CD86分子的表达(P=0.0072).人DC能有效地刺激同源T细胞的增殖,但是同未经照射的DC相比,照射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降低.结论:γ-线照射不仅影响DC的表型,而且影响它的功能.

  • 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体外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

    作者:主鸿鹄;徐开林;潘秀英;刘军权;陈复兴;黄一虹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冻融抗原(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K562细胞和Raiji细胞的杀伤活性(CIK+CLA-DC组),与未致敏的DC+CIK(CIK+DC组),CIK组及CIK+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效靶比为25:1时细胞杀伤活性强,在该效靶比下,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68.8±14.2)%,(52.5±9.4)%,(20.7±7.5)%和(24.2±8.7)%.CIK+CLA-DC组杀伤活性强,与其余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IK+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P<0.01);CIK组与CIK+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IK+CLA-DC组在效靶比为25:1时对自身CML细胞,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68.8±14.2)%,(14.6±6.2)%和(12.7±10.2)%,与K56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CIK与CML-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CIK与CLA抗原致敏CML-DC共培养组具有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致敏DC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 Fas,FasL及Bcl-2的表达和凋亡

    作者:张哲;谢珏

    为了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FasL和Bcl-2的表达和凋亡情况并探讨这些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26例MDS和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及6例非血液病患者(对照)骨髓CD34+细胞的Fas,FasL和Bcl-2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各型MDS患者CD34+细胞Fas和FasL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Bcl-2的表达率除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A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型MDS间CD34+细胞Fas的表达率相近,而Bcl-2的表达率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即RA/RAS<RAEB<RAEB-t;RA/RAS和RAEB患者CD34+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AEB-t患者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AML患者则明显低于对照组;CD34+细胞Fas或FasL的表达率与凋亡率间无相关关系,而Bcl-2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结论:MDS患者CD34+细胞的凋亡受多因素的调节;Bcl-2是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MDS向AML进展过程中CD34+细胞存在从凋亡过度到凋亡减少的改变.

  • NF-κB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P21,MMP-2和MMP-9表达的关系

    作者:胡海燕;孙慧;邹典斌;孙玲;张琳;贾英岚

    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中NF-κB,Ras基因编码的P21蛋白及MMP-2和MMP-9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以明确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急性白血病细胞高表达的意义,及其与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治组NF-κB,P21及MMP-2和MMP-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NF-κB与P21蛋白,MMP-2和MMP-9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7,0.729和0.803,P<0.05),说明白血病细胞中NF-κB及P21蛋白异常高表达.结论:NF-κB经Ras启动活化后可上调MMP-2和MMP-9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使其分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明显升高而释放入血.

  • 急性白血病膜结合L-选择蛋白与可溶性L-选择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常建华;齐振华;陈方平;解勤之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可溶性L-选择蛋白(sL-selectin)水平和细胞膜结合L-选择蛋白(L-selectin)及其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及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RT-PCR及免疫组化法,测定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浆sL-selectin水平,L-selectin基因(lyam-1)及细胞膜结合L-selectin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sL-selectin水平较缓解者及对照者均显著增高(P<0.01),而其mRNA及膜结合L-selectin表达和L-selectin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完全缓解组(P<0.05);伴有肝、脾肿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较无此体征者血浆sL-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sL-se-lectin水平与临床过程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L-selectin mRNA与膜结合L-selectin之间显示显著相关性(γ=0.782,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L-selectin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均较对照减少,两者有显著相关性;监测患者血浆sL-selectin水平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髓外浸润有一定意义.

  • STI571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

    作者:澹台林芳;易正山;冯茹

    为了探讨STI571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不同浓度STI571处理前后骨髓细胞c-kit mRNA及CD117的表达.结果表明:c-kitmRNA及CD117的表达于STI571作用后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培养后各药物浓度组与培养前及对照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0.1xmol/L组的表达明显高于10μmol/L组,而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前差异不显著.结论:STI571在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 mRNA及CD117抗原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药物浓度依赖性.

  • 干扰素-α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分析

    作者:洪虹;丘镜滢;赖悦云;师岩;何琦;党辉;陆道培

    为了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应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后细胞遗传学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我院10年来128例CML慢性期患者单用IFN-α或联用化疗药物后细胞遗传学变化、核型演变及与临床有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核型分析全部应用G-显带,部分联合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表明:①所有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②118例Ph染色体标准易位患者中36例(30.8%)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20例(17.1%)Ph染色体仍>35%,13例(11.1%)Ph染色体<35%,3例(2.5%)Ph染色体为0,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细胞遗传学有效应者共16例(13.6%).③7例复杂变异易位患者中4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2例(14.3%)Ph染色体>35%,2例(14.3%)Ph染色体<35%,无1例Ph染色体为0;3例简单变异易位患者无1例获细胞遗传学疗效.④IFN-α治疗后影响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因素有:性别、初诊病情、IFN-α是否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及是否持续治疗.⑤IFN-α治疗并不能防止CML疾病进展.结论:①每周IFN-α 600-900万U单用或联合Bu/Hu可使11.1%的标准易位和少数复杂变异易位Ph+CML患者获主要细胞遗传学效应,但不能防止疾病进展;②Ph变异易位并不预示IFN-α疗效不佳;③细胞遗传学监测有益于反映疗效与疾病进展,应定期监测.

  • 生存素,Fas,bcl-2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凤茹;王颖;王荣琦;杜行严;郭晓楠;任金海;郭晓玲;姚丽;姚尔固

    为了研究抗凋亡基因生存素和bcl-2及促凋亡基因Fas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RT-PCR法分析生存素在68例初治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bcl-2和bax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研究结果显示:①68例初治AML病人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70.6%(48/68),明显高于对照(30%,6/20)(P<0.005);②治疗前,AML病人骨髓细胞表达Fas和bcl-2明显高于对照(P<0.001),但bax表达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生存素阳性AML病人表达Fas明显低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P<0.01),bcl-2明显高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P<0.001),bax表达无差异(P>0.01);④生存素阳性AML病人的CR率明显低于阴性组(31/48,64.6%vs18/20,90%,P<0.05);⑤生存素阳性AML病人CR组Fas和bcl-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bax变化无差异(P>0.05),而生存素阳性的NR组Fa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bcl-2则上升(P<0.001),bax变化无差异(P>0.05),bcl-2/bax比值NR组明显高于CR组(P<0.001).结论:①初治AML病人70.6%表达生存素,生存素阳性者CR低;②生存素阳性AML病人Fas低于生存素阴性组,而bcl-2和bcl-2/bax比值则高于生存素阴性组.

  • 南方汉族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与HLA-DPB1 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红;周淑芸;刘泽寰;付永贵;吕凤娟;林蒋海;徐安龙

    为了探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和分析其遗传易感性,采用测序分型技术(SBT)对86例主要为广东藉的南方汉族CML患者和8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PB1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PB1*1301和DPB1*20011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这些等位基因与CML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

  • 急性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胞苷脱氨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孙志强;江滨;赵晓甦;鲍立;吴彤;卢锡京;孔圆;王德炳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D)在正常骨髓细胞和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病人细胞内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该酶与临床的关系.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3例AL病人(初治31例、复发难治29例、缓解23例)和15例正常人的骨髓细胞CDD表达,以CDD/β-actin大于或等于0.5定为高表达.结果显示,CDD基因表达量在初治和难治复发病例中分别为0.4905±0.28511和0.4969±0.31802,高表达率分剐为48.3%和51.7%;在完全缓解病例和正常人中分剐为0.3338±0.23838和0.3193±0.15390,高表达率分别为13.3%和15.4%;初治和难治复发病例的CDD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病例和正常人(P<0.05),但初治与难治复发病例之间、完全缓解病例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难治复发病例中ALL的CDD表达量显著高于AML(0.7504±0.10939vs0.4336±0.33725;P<0.05);初治3例高表达中2例缓解,1例未缓解,5例低表达全部缓解;难治复发8例高表达中3例缓解,5例未缓解,10例低表达中4例缓解,6例未缓解,但未发现缓解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D在AL的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但CDD高表达可能不是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因素.

  • 三氧化二砷下调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

    作者:李丽;张日;朱子玲

    为了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各期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和CML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20例慢性期、8例加速期和7例急变期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分别为649.16±382.20 pg/ml,560.27±409.14 pg/ml和587.18±41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16±150.09 pg/ml(P<0.01),但不同病程阶段的CML患者间VEGF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CML患者骨髓细胞经浓度为5×10-6mol/L的As2O3处理72小时后,VEGF表达水平均出现明显下调,分别为396.66±257.47 pg/ml,363.42±239.85 pg/ml和407.47±219.38 pg/ml,与未加As2O3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结论:VEGF异常增高可能在CML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发挥一定作用,As2O3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表达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人Delta-like-1胞外区在CHO细胞的表达纯化及对造血祖细胞的扩增作用

    作者:鲁茁壮;吴祖泽;刘红军;张群伟;贾向旭;王立生

    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表达人Notch配体Delta-like-1(Dll-1)的胞外区(hDll-1ext),并观察其对脐带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作用.从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的方法扩增Delta-like-1基因胞外区,克隆到T载体.测序正确后,亚克隆到pcDNA3.1/Myc-His(+)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CHO细胞,G418筛选单克隆,Western印迹检测hDll-1ext的分泌表达情况.选择表达量高的细胞克隆,扩增并收集上清.用金属亲和层析柱从上清中纯化融合蛋白hDlll-1ext.利用免疫磁性分离方法分离脐带血CD34+细胞.结果表明,RT-PCR方法检测到脐带血CD34+细胞表达Notch-1受体.在含rhIL-3,rhSCF及rhVEGF的脐带血CD34+细胞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加入纯化的hDll-1ext,通过集落培养检测hDl-1ext对造血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含hDll-1ext组中CFU-Mix和HPP-CFC数量是对照组的1.5倍,结论:重组的hDll-1ext对原始的造血祖细胞具有扩增作用.

  • VLA-4整联蛋白和造血细胞迁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陈彤;谢毅

    为了阐明VLA-4(CD49d)和造血细胞迁移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将重组人G-CSF稀释后注射于小鼠皮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后Sca-1+细胞表面CD49d的表达,并分析Sca-1+细胞计数与CD49d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注射G-CSF后骨髓和外周血的CD49d的表达都明显下降,同时在第7-9天外周血Sca-1+细胞数达到高峰,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而随着CD49d的表达回升,外周血Sca-1+细胞数下降,骨髓细胞数却又有增多趋势.结论:VLA-4介导造血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粘附,调节CD49d的表达可能会导致造血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之间相互迁移.

  •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作者:彭程;黎纬民;马艳萍;胡中波;程范军;刘凌波;邹萍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悬浮培养体系中的AngⅡ可同时刺激BFU-E和CFU-GM的扩增,BFU-E和CFU-GM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0.01-0.1μmol/L)的升高而增多;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AngⅡ则仅刺激CFU-GM的形成,却不影响BFU-E;悬浮培养体系中AngⅡ与细胞因子SCF+GCSF+GM-CSF+IL-3联合可使CFU-GM的扩增倍数由2.3±0.8升高到7.8±1.9倍,与SCF+EPO+TPO+IL-3联合,BFU-E的扩增倍数由3.1±1.8提高到9.2±2.3倍.结论:AngⅡ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可刺激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

  • EGFP标记的hVEGF165重组腺病毒构建新方法及其相关特性的体外研究

    作者:仲照东;邹萍;黄士昂;胡中波;刘凌波;卢运萍

    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快速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体外研究.首先将hVEGF165cDNA亚克隆到含EGFP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电击转化大肠杆菌BJ5183,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GFP/hVEGF165,鉴定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产生重组腺病毒Ad-EGFP/hVEGF165.通过体外试验观察病毒的形态、均一性和安全性,靶细胞的感染效率及hVEGF165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内质粒间同源重组法在短期内成功地构建了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EGFP/hVEGF165;借助于EGFP的表达,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靶细胞的感染效率和外源基因的表达.经纯化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成分均一,滴度可达2×1012pfu/ml.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经多次传代未见细胞病变.以感染复数(MOI)=100感染hUVEC可获得大增殖刺激作用.同样浓度感染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效率达27.3%,培养上清中hVEGF165蛋白含量达1385±332pg/106cells.结论: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腺病毒载体具有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辅以EGFP为标记基因可以直观检测靶细胞感染和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该法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GFP/hVEGF165能够有效感染靶细胞,并高效表达活性产物hVEGF165,为今后深入研究VEGF在造血细胞增殖和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转染反义VEGF121 cDNA恢复K562细胞β1整合素的活化功能

    作者:阮国瑞;刘艳荣;陈珊珊;于弘;常艳;白任奎;付家瑜

    为了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K562细胞β1整合素活化功能中的作用,利用转染正义(S)、反义(As)VEGF121 cDNA及空载体(V,pcDNa3)的不同K562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粘附分子VLA-4(CD49d/CD29)和VLA-5(CD49e/CD29)表达及β1整合素的可活化性.结果显示:K562/V,K562/S和K562/As细胞β1整合素VLA-4(CD49d/CD29)与VLA-5(CD49e/CD29)的表达率均在92%以上,但经β1整合素活化剂8A2抗体激活后,K562/As细胞可活化表9E9EG7表达率较K562/V细胞明显提高(75.6±10.5vs41.2±2.1%,P<0.01).结论:转染反义VEGF121cDNA能增加K562细胞β1整合素的可活化性.

  • SARS冠状病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作者:杨默;韩锦伦;李桂霞;霍泰辉;李志光

    2002年11月在广东发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俗称"非典型性肺炎")病例.2003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越南河内正式确认此疾病为新的人类传染病,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2003年3月在香港发现其病原体为新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称之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SARS患者常常出现异常的血液学改变,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在成人为68%-90%;在儿童为100%,n=10),血小板减少(成人20%-45%,儿童50%),和白细胞减少(成人20%-34%,儿童70%).同时在部份患者D-二聚体水平可见升高.初步的研究表明SARS冠状病毒可侵犯造血细胞,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推测其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包括:(1)通过CD13或CD66a受体,SARS病毒直接侵入造血细胞或感染骨髓基质细胞等,加重细胞凋亡,引致造血抑制;(2)通过生成自身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等免疫介导造成细胞损害.肺部损害也可部分解释血小板减少.肺部可能是成熟巨核细胞释出血小板的器官之一.SARS病人有广泛肺泡损害,包括充血、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纤维化,使肺部有效毛细血管床减少,从而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炎症损伤使肺部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也引致血小板消耗及破坏增加.由于SARS病人常有淋巴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受损,我们认为造血生长因子如G-CSF,通过动员自身造血干细胞和内源性生长因子,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对抗病毒.造血生长因子和造血干细胞在SARS的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