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중국실험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23/R
  • 国内刊号: 陈潮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jexphema@263.net
  • 曾用名: 实验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CD56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汤永民;杨世隆;沈红强;钱柏芹;宋华;石淑文;徐卫群

    为了探讨CD56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FCM)对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表面CD56及其它白细胞分化抗原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0例中有16例(22.86%)表达CD56,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CD56阳性表达率(15/31,48.39%)明显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35,2.86%)(P<0.01).CD56在AML各亚型中表达也有差异,AML-M0,-M1和-M2中阳性率(11/15)明显高于AML-M3,-M4和-M5(4/16)(P=0.013).15例CD56+的AML病例中表达HLA-DR 13例(41.94%),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439,n=31,P=0.014).结论:CD56主要在AML中表达,对AML的诊断、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Fas配体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作者:李爱香;邹萍;王良利;胡中波;马艳萍

    为了解Fas配体(FasL)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诱导Fas+敏感细胞发生凋亡的功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白血病细胞在新鲜分离及IL-2和IFN-γ刺激后表面膜FasL的表达水平,将白血病细胞(1×106/ml)与Jurkat细胞(1×105/ml)混合培养24小时后,用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Jurkat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FasL表达量(3.59±1.05)%高于正常人(0.36±0.16)%,P<0.001,经IL-2和IFN-γ刺激后其表达量明显增加(7.78±3.40)%,P<0.01;白血病细胞刺激前后诱导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分别为(8.28±1.61)%,(10.73±2.16)%,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FasL在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高表达且对Fas+的敏感细胞具有杀伤功能,推测Fas/FasL途径可能在白血病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

  • 醛脱氢酶基因转导介导的K562细胞对环磷酰胺的耐受性

    作者:阳小卫;王玮;傅建新;岑建农;国风;夏学鸣;陈子兴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经醛脱氢酶基因(ALDH1)转导的造血细胞对环磷酰胺的耐受性.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ALDH1将醛脱氢酶基因导入人造血细胞系K562,应用PCR证实原病毒的整合,用RT-PCR检测ALDH1基因表达和用MTT法分析ALDH1过表达导致的4-氢过氧环磷酰胺的耐药表型.结果发现,逆转录病毒成功地介导了醛脱氢酶基因转移,全长ALDH1 cDNA以原病毒形式整合入受体K562细胞基因组,RT-PCR检测到ALDH1基因转录表达.ALDH1过表达的基因转移细胞对环磷酰胺的耐受性明显提高(4倍),IC50≈10 μmol/L.结论提示,体外ALDHl过表达足以引起对环磷酰胺耐受,为体内ALDH1基因转移以保护骨髓细胞免受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作者:李金兰;刘艳荣;常艳;付家瑜;陈珊珊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2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CD45/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CD45阴性或弱阳性;CD38强阳性;CD19均为阴性;多数标本CD56阳性;少数标本胞浆k(ck)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6-外,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CD19阳性,CD56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对MM患者骨髓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MM的准确诊断及治疗的监测.

  • 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定量分析

    作者:马丽萍;潘秀英;闫钟钰;张彦;江滨;王申五

    为建立一种简便、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应用于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端粒酶活性分析,在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后在扩增产物内加入荧光染料PicoGreen,并在激发光480 nm和发射光520 nm下检测荧光强度.对2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icoGreen能特异结合双链DNA,荧光强度随双链DNA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定量,可用于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并提示急性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

  • 细胞因子联合激活人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文荣;张伯龙;靳海杰;高春记;达万明;汪月增

    在本研究中比较了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外联合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后二者免疫细胞数量、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和细胞毒变化的差异.在体外加入IFN-γ,rIL-1,rIL-2和McAb-CD3分别激活培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过程中观察两组免疫细胞增殖数量及形态的变化,培养前后两组取样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检测,用MTT法检测培养后两组的细胞毒情况.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的细胞数量在激活培养后均较培养前明显增加,但外周血组增加倍数更多(P<0.05);细胞化学染色可见两组培养以后髓过氧化物酶积分均较培养前减少,过碘酸雪夫染色见两组含较多粗颗粒的淋巴样细胞明显较培养前多;两组CD3+,CD56+和CD38+细胞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5),但两组增殖无明显差别;骨髓组培养后CD3+CD56+细胞无明显增加,而外周血组培养后则增加显著(P<0.05);两组激活培养后细胞的细胞毒无明显差异.结论:IFN-γ,rIL-1,rIL-2和CD3单抗联合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使二者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可利用激活的不同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治疗.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可诱导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凋亡

    作者:岑溪南;朱平;石永进;任雅丽;马明信;虞积仁

    表达bcr-abl的K562细胞能抵抗不同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为了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能否诱导表达bcr-abl的K562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术DNA亚G1期分析法比较了CIK和化疗药物(喜树碱和VP-16)诱导K562及CEM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RT-PCR检测显示K562细胞表达bcr-abl融合基因mRNA,单独K562细胞对照组、K562/喜树碱组及K562/VP-16组均未见亚G1期峰,K562/CIK组亚G1期峰值为38.1%;单独CEM细胞对照组未见亚G1期峰,CEM/喜树碱组亚G1期峰值为23.5%,CEM/VP-16组亚G1期峰值为32.3%,CEM/CIK组亚G1期峰值为45.4%.结论:喜树碱和VP-16不能诱导表达bcr-abI的K562细胞凋亡,而CIK细胞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提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可能在CML病人异基因骨髓移植及移植后淋巴细胞输注中起重要作用.

  • 山东脐血库保存4000人份脐血资料的统计分析

    作者:潘杰;周胜利;沈柏均;阎文瑛;旭日;宋道刚

    对山东脐血库保存的4000人份脐血的部分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每份脐血的平均有核细胞数超过1.2×109,每份脐血CD34+细胞总量平均为3.9×106,有768人份脐血有核细胞数超过1.5×l09,一般可满足体重40kg以上的患者使用.对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常见基因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统计结果相近,有40%的患者可以在山东脐血库找到1个位点不合的脐血.

  • 人脐血清代替胎牛血清培养树突状细胞

    作者:王立茹;史斌;崔建英;韩淑霞;王申五;陈金莉

    为探讨脐血清(umbilical cord serum,UCS)取代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对体外培养体系中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用脐血清代替FCS培养树突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和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表明,脐血清培养的DC(UCS-DC)表面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明显高于FCS组DC;而CD1a表达率低于FCS-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能力UCS-DC与FCS-DC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UCS-DC与FCS-DC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脐血清代替FCS可以产生完全不含异种蛋白、表型比含FCS体系培养的DC更成熟,且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DC.

  •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作者:达万明;张苗;张伯龙;靳海杰;于力;韩晓萍;靖彧;赵瑜;吴晓雄;黄文荣;王全顺

    探讨化疗联合G-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4+和CD34+CD4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 亚硒酸钠和三氧化二砷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机制的比较

    作者:左路;李剑;沈悌;张之南

    为比较亚硒酸钠(Na2SeO3)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MTT实验、DNA琼脂糖电泳、细胞内DNA含量检测研究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用化学发光法、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5μmol/L亚硒酸钠和1μmol/L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后均能诱导NB4细胞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亚硒酸钠和三氧化二砷组均伴有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提高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在亚硒酸钠组还伴有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下降.用N乙酰半胱氨酸提高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增强了硒诱导NB4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但是抑制了砷诱导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亚硒酸钠和三氧化二砷同样可以诱导NB4细胞的凋亡,但是二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 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过程中血小板CD62p表达

    作者:刘景汉;欧阳锡林;石群;骆群;李锡金;王海宝;陈民才;韩玮;Dayong Gao

    为了探索大批量制备冰冻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Cryo-PRP)全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质量变化的因素,以优化Cryo-PRP制作过程,提高Cryo-PRP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ryo-PRP全过程中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冰冻保存血小板全过程包括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80℃冰箱保存和38℃水浴解冻.结果表明,在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过程中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逐步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血小板CD62p阳性率约为5.25%,而降温、解冻过程中血小板CD62p阳性率有一个突然的升高,其幅度约占整个过程的82%,对血小板的损害较大.结论:在Cryo-PRP的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离心制备和DMSO的添加方式均可以得到良好的优化,而对冰冻富含血小板血浆的质量影响也易于控制,但冰冻保存对血小板的损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冰冻保护液和改进冰冻保存方法,以减轻冰冻损害,进一步提高冰冻血小板质量.

  • 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移植后受体鼠混合嵌合体形成

    作者:沈柏均;刘星霞;鞠秀丽;张丽萍;侯怀水;马秀峰;时庆

    本室已经建立了MHC不相合单份鼠胎血同种移植的小鼠模型.基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脐血移植成功的关键除了选择尽可能相合的供者外,保证移植细胞的数量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提高移植干细胞的数量,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讨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混合移植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移植组40只受鼠中有26只在60天的观察期内存活下来;应用PCR及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到受鼠体内有混合嵌合体的形成;此外,皮肤移植试验也发现受鼠已被诱导形成对供鼠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小肠组织的病理切片显示受鼠仅表现出轻度GVHD.结论:MHC不相合的双份鼠胎血能够同时植入,重建受鼠的免疫与造血系统,这为拓宽脐血的临床应用,使更多患者能够有机会接受脐血移植做了有益的尝试.

  • 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保存的胎盘脐血的冷冻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颉;周淑芸;黄国栋;黄毅;王游声;陈德忠;黄志;陈丽娜

    为了解在特定降温和复温过程中于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保存的胎盘脐血(PCB)的冷冻生物学特征,采用Procount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CD34+细胞含量,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检测CD34+细胞的增殖能力,台盼蓝拒染法和白细胞分类测定有核细胞活存率和白细胞分类变化.结果显示,冻存复温后PCB有核细胞平均活存率为(73.3±12.5)%;PCB CD34+细胞的含量在冻存前为(0.3±0.21)%,冻存复温后为(0.45±0.36)%.冻存复温后PCB CFU-GM/-G/-GEMM形成能力为冻存前的(97.9±39.9)%.比较大、小冷冻袋冻存复温后PCB细胞活存率和CFU-GM/-G/-GEMM的形成能力无显著差异.另外,冻存复温后PCB的白细胞分类明显改变,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结论: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降温与复温程序不适于保存粒细胞,但是能够很好地保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尤其是CD34+的幼稚造血细胞.

  • 中国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Ⅸ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毕作木;华宝来;杨仁池;王鸿艳;武文杰;钱林生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Sal I,Nru Ⅰ和Mse 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对其FⅨ基因内含子1第192位以及5'端-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和5'端-6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进行了分析,其中对FⅨ-192共分析了214条X染色体,对FⅨ-793共分析了210条X染色体,对FⅨ-698共分析了206条X染色体.结果表明:FⅨ基因内含子1第192位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78和0.122,杂合体频率为0.213;-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分别为0.552和0.448,杂合体频率为0.494;FⅨ-6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分别为0.311和0.689,杂合体频率为0.429.结论提示:FⅨ基因Sal I、Nru 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RFLP有利于我国血友病B的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

  • 重组变异体二氢叶酸还原酶和绿色荧光蛋白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表达

    作者:李黎波;冯茹;周淑芸

    构建携带变异体二氢叶酸还原酶(mDHF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使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观察NIH3T3细胞的耐药性变化.先分别扩增mDHFR和GFP基因片段,并用甘氨酸接头以PCR的方法将其连接在一起,插入T载体,酶切后插入AAV载体,包装成病毒后感染NIH3T3细胞,通过PCR、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融合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PCR检测到NIH3T3细胞DNA基因组中mDHFR和GFP cDN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比率约为25%,MTT法检测转基因组对MTX的耐药性增强.结论:AAV载体可以将mDHFR和GFP融合基因导入NIH3T3细胞并成功表达,使其对MTX的耐药性增强,为mDHFR基因和AAV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长期培养后小鼠造血基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作者:张咏;崔春萍;鱼咏涛;李玉珍;魏汉东;任爱辉;赵士富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培养体系(long-term culture,LTC)中造血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并发现新型造血调控因子,以LTC体系培养后小鼠骨髓造血基质细胞(LTC-St)为被扣除杂交组,以未经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BMC)为扣除杂交组,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法(SSH)进行杂交,将杂交产物克隆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了131个差异表达EST克隆,这些克隆代表了26种已知或部分已知的不同基因和7条无任何线索的全新基因,5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无功能线索的新基因中3条有信号肽.结论:通过本实验得到了LTC体系中特异性表达的一个消减文库,获得了几条可能与造血调控相关的新型基因或EST,为揭示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 白血病细胞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及其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罗云萍;李用国;蔡大川;任红

    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大多数白血病病人有DC功能缺陷.在体外扩增DC并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及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对白血病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了探讨由不同的髓性白血病细胞系诱生DC的条件及其抗白血病反应,选用HL60,K562和THP-1细胞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生DC,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形态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培养的血清中IL-12及IFN-γ的量.结果表明,由K562,HL-60和THP-1细胞诱生的DC具有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其中GM-CsF+IL-4+TNF-γ刺激HL-60-DC和THP-1-DC和GM-CsF+IL-4+IL-12刺激的K562-DC中有抗原表达.3种细胞诱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CTL反应有强刺激作用.诱生DC的培养上清和DC与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中分别测出不同量的IL12和IFN-γ.结论提示,细胞因子能诱导髓性白血病细胞产生DC,不同细胞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和培养条件.这些DC表达抗原呈递细胞的表型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CTL反应以及分泌IL-12和促进T细胞分泌IFN-γ的作用.

  • IRES序列连接的D-氨基酸氧化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K562e细胞的表达

    作者:翟勇平;王健民;张雨生;周虹;吕书晴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来源于脑心肌炎病毒,它可翻译一条mRNA上的两个开放读框,由其连接的两个基因的表达率相同.本实验应用以IRES序列连接D-氨基酸氧化酶(DAAO)和绿色荧光(GFP)基因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e细胞获得稳定表达GFP的单克隆细胞KDIGC和KDfGd,测定转基因细胞的荧光阳性率以及荧光强度,用D-丙氨酸(D-Ala)作用DAAO+细胞,并用酚红氧化法测定培养上清H2O2.结果表明,KDfGC和KDfaGD细胞的荧光阳性率分别为94.64%,96.31%;2×104细胞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02 U和174 U.GFP荧光强度与H2O2的产量间呈指数相关.结论:IRES序列调控的双基因可同时表达,GFP的荧光强度可以间接地反映DAAO基因的表达水平,为了解目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低提供了新的方法.

  • 小剂量肝素治疗12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王敏芳;李民英;武国胜

    为了观察小剂量肝素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对12例经强的松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CITP患者,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钠治疗.结果表明,经小剂量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后8例有效,4例无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出血加重情况.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CITP安全有效.

  •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半相合型小鼠体内的生物特性

    作者:段连宁;郭坤元;褚建新;丁顺利

    把可移植性EL9611H-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接种给(BALB/c×C57BL/6)F1H-2d/b代(CB6F1)小鼠并连续在CB6F1传代,观察红白血病细胞在半相合型小鼠体内的生物特性,为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研究和观察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提供实验对象.把EL9611H-2d小鼠脾细胞经尾静脉接种给CB6F1H-2/b小鼠,再把红白血病细胞在CB6F1传代接种,建立F1代红白血病模型.结果表明:每只鼠在静脉接种103-108个白血病细胞的情况下,发病率100%;所接种的白血病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接种106细胞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9.6±0.8)天.在CB6F1体内连续传4代,发病率100%.白血病细胞主要侵及肝、脾和骨髓组织,血红蛋白染色呈阳性,过氧化物酶反应阴性,对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敏感.结论:利用实验室常用的C57BL/6×BALB/c小鼠建立F1代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可作为对半相合骨髓移植后GVL研究的理想模型.

  • 猪红细胞血型抗原修饰异种输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捷熙;章扬培

    异种器官移植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异种输血的研究带来了曙光.人与猪的红细胞的血清学和生物化学特性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猪就成为实现异种输血具可能性的红细胞供体.猪红细胞上存在异种抗原,包括aGal抗原和non-aGal抗原.a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aGal抗体结合后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在抗体介导的凝集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是non-a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non-αGal抗体结合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作用也不能低估.经特定修饰、改造以后的猪红细胞,是来源丰富的异种血源.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LA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郝桂琴;肖露露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遗传体系,在免疫反应和造血干细胞与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器官移植配型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分子生物学与HLA分型的结合,提高了分型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本文综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单链构象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引物、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以碱基序列为基础的HLA分型在HLA分型中的应用及虚拟DNA分析的进展.

  • CD28/B7共刺激信号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曲梅花

    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一个是抗原特异的,由T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MHC-抗原肽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是由T细胞上的CD28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B7分子的结合而提供的.只有两个信号都存在时,T细胞开始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CTLA4是B7的另一个受体,它在T细胞活化时上调表达,其功能为抑制T细胞增殖.阻断或给予第二信号,可以人为调节免疫应答使之增强或抑制,对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阻断CD28/B7途径导致免疫耐受,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激活CD28/B7途径可应用于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侵犯免疫系统的肿瘤.

    关键词: CD28 B7 CTLA4 共刺激信号
中国实验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