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중국실용내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194
  • 国内刊号: 21-13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2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前沿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实用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康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罗林杰;董少红;麦爱欢;刘华东;陈科奇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11~2004-11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7例AMI患者,均在起病12 h内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按介入治疗时使用的支架不同分为两组: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38例)和普通支架组(39例).结果所有77例病人PCI均获得成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38支梗死相关血管的38处病变置入了38个支架;普通支架组39支梗死相关血管的39处病变置入了39个支架.两组病人的PCI后造影情况、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ypherTM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病变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朴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通过观察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浙江省乐清市2003-09~2004-02重症脓毒症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与对照组(C组),在相同的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基础上,U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静脉注射,每日2次,持续5 d.C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120 h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治疗后U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较C组显著降低(P<0.05).U组病人住院28 d病死率为28.57%,低于C组的57.14%(P<0.05).U组患者TNF-α和IL-6的浓度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IL-1β和IL-4浓度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而U组患者IL-10浓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的水平,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来实现的.

  • 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肠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黎明;刘玉兰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肠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有上腹症状的病人168例,填写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耐信量表),以Sc≥12为症状性胃食管反流标准,将病人分为两组,Sc≥12组及Sc<12组,记录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史、用药史,按照功能性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筛选功能性肠病病人,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功能性腹泻等病人.结果按照罗马Ⅱ标准,两组患IBS及患功能性便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发生功能性腹泻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与发生和胃食管反流病程相伴的下消化道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结论胃食管反流可以合并不同程度下消化道功能异常,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作者:庞文跃;孙英贤;胡大一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三导联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1998~2000年,对北京朝阳医院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住院期间有无心室颤动分为室颤组(12例)和非室颤组(60例).均于发病6 h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动态心电分析仪,计算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HF、LF/HF)及QT离散度指标(QTd、QTpd).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室颤组和室颤组的SDNN、HF、LF/H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QTd和QTpd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28和0.817).SDNN和LF/HF预测室颤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结论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及频域指标LF/HF能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而QT离散度、QTp离散度对住院期间室颤未发现有预测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 肠系膜血管病15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丰;王颖;宋军民;李岩

    肠系膜血管病发生率较低,早期诊断困难,现将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科2002-01~2004-03收治的15例肠系膜血管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 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心电触发因素及其部位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荣;张丽琴;洪美满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的心电触发因素并了解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在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2002-02~2004-06对48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病人,共513次阵发性房颤发作进行研究,分析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并根据房性早搏P波的方向确定房早的起源部位进而推测房颤的起源部位.结果阵发性房颤的心电触发因素以房性早搏多见,占89.08%.短阵房速占0.97%,突然发作占5.45%,心动过缓占4.47%.触发阵发性房颤房早的起源部位以左房上多见占62.90%,左房下占10.41%,右房上占10.41%,右房下占0.62%,不能定位占22.91%.结论 12导联DCG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有助于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可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观察疗效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 微型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姝;杨玉龙;刘文天

    目的研究微型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型探头内镜超声观察2003-02~2004-0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诊治的91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明确其来源的层次、病变位置,并分析结果.结果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以平滑肌瘤为多见,共57例,病变部位以食管多;其它依次是囊肿14例、血管病变9例、脂肪瘤5例、异位胰腺4例和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微型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是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菁菁;龙洁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2000-03~2001-03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原发帕金森病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得到本组病人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发生率,通过显著性检验及Loge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观察组发生率为47.2%(60/127),其中轻度抑郁14.2%,中度抑郁28.3%,重度抑郁4.7%.PDD发生的相关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性别、疾病严重程度、运动障碍严重程度、文化程度、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5项.结论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上述相关因素的检查可以预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状态的出现,并为其防治提供多个位点.

  • 常见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作者:童照威;王伟洪;施柏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常见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特点.方法将2003-01~2003-12湖州市中心医院采集的360株葡萄球菌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05株,表皮葡萄球菌95株,溶血性葡萄球菌6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共247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1株(36.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72株(20.0%),耐甲氧西林溶血性葡萄球菌44株(1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均呈多重耐药特征,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葡萄球菌.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万古霉素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耐药性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颖慧;李红;范慧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2003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4.98%(193/297)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24 h尿白蛋白(UAE)、血尿酸(UA)、血肌酐(Cr)、收缩压增高比例、周围神经病变(DPN)比例、冠心病(CHD)比例在有下肢血管病变者中均显著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总胆固醇(Tch)、DPN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1.353,2.2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与年龄、血脂、血压、血糖以及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多种因素相关.

  • 重型肝炎126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宁;刘沛;张跃新

    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进行科学的预测.方法将2001-10~2004-06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染科收治的重型肝炎住院患者126例,分为死亡组(82例)与生存组(44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亚型、生化指标、合并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在性别、亚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40岁与>40岁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生化指标上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值(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胆碱脂酶、甲胎蛋白、钠离子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死亡组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结论年龄、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胆碱脂酶、甲胎蛋白、钠离子及合并症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 原发性延髓出血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浩强;陈松深;金钦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延髓出血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1996~2004年对广东省普宁华侨医院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例原发性延髓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例中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女性3例,男性2例;均以动态及突发起病,2例病情呈进展型;以后组颅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可有运动及感觉系统障碍;5例均由MRI确诊;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原发性延髓出血并非罕见,因出血量、出血速度及出血累及结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本病头部CT、MRI均可确诊,但MRI更具敏感性.一般采用内科治疗预后尚可.

  • 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作者:孔武明;龚均;董蕾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00~2003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仅给予保肝药;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及维生素E,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及血清前胶原Ⅲ(PⅢP)、胶原Ⅳ(Ⅳ-C)、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病理炎症积分,分析疗程结束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PⅢP、Ⅳ-C、HA、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N、MMP1、MMP2 、TIMP2无明显的变化.对照组PⅢP、Ⅳ-C、HA、LN、MMP1、MMP2、TIMP1、TIMP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TIMP1与MMP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各期病理逆转率及总逆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此疗法具有价格便宜、较好疗效、无明显副反应的特点.

  • 甲状腺偶发结节的筛查及随访

    作者:武晓泓;陆晓婕;刘超;狄福松;何戎华;蒋须勤

    目的观察体检人群中甲状腺偶发结节的临床特点及演变.方法选自1999-01~06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0位体检者,甲状腺B超发现而触诊阴性者诊断为偶发结节,4年随访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g)和结节大小.结果 (1)体检人群甲状腺偶发结节的发生率为33.9%,其中单发结节53.5%,多发结节46.5%,实质性68.4%,混合性19.3%,囊性12.3%.(2)检出者无不适主诉,60岁以上占44.7%,甲状腺功能正常,16例Tg轻度升高,但4年无显著变化.(3)4年后,结节消失者10.0%,缩小者36.0%,维持不变者40.0%,增大者14.0%,单发演变为多发者25%.结论体检人群中甲状腺偶发结节的发生率较高,起病隐袭,性质多样,46.0%的结节4年后可自行缩小或消失.

  • 胆石症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与血细菌培养比较及药敏分析

    作者:叶国良;陈会松;盛红;程德希

    目的探讨胆石症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与血中细菌分布、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二者关系,并探讨菌群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2003-01~2004-05胆总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120例通过ERCP胆管深插管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同时取40例进行血培养.结果 120例胆汁培养67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55.8%.40例血培养10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25.0%.均主要由G-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属、克雷伯杆菌属和肠杆菌属构成.10种抗生素敏感谱中,亚胺培南、美洛匹宁、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抗菌效果优于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等(P<0.05).结论胆石症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及血中细菌分布均以G-菌为主,且在菌属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但胆汁中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中细菌阳性率(P<0.01).治疗上宜据药敏试验主要针对G-杆菌应用敏感抗生素.

  • HLA半相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例

    作者:王丹红;艾辉胜;余长林;郭梅;乔建辉;孙万军;孙琪云;张石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在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2-06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的NAST治疗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1例.预处理方案主要由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和环磷酰胺(CTX)等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双酯(MMF)、甲氨蝶呤(MTX)和CD25单抗.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于移植后第100 d转为完全供者型植入.患者于移植后出现皮肤Ⅰ度GVHD,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HLA半相合NAST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简便安全,疗效好,为无HLA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手段.

  •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诊治进展

    作者:华瑞;王峰;牛俊奇

    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给丙肝防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下面结合该指南对我国丙型肝炎诊治进展予以介绍.

  • 肝衰竭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刘沛

    自1946年Lucké首次提出暴发性肝炎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对肝衰竭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尽管在70年间的研究中,肝衰竭的治疗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注重支持疗法抢救肝衰竭阶段、70年代后期的血浆置换疗法、80年代的人工肝装置治疗和90年代以后的生物人工肝治疗的阶段,以及目前进行的肝移植治疗肝衰竭,但其病死率仍然在50%以上.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们对肝衰竭发生机制认识有限,没有建立阻止肝炎加重恶化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目前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介绍.

  •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

    作者:侯金林;黄月华;孙剑

    乙肝病毒是小的人类D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仅为3 200个碱基,以部分环状双链存在.其中负链为完整的环链,包括4个相互重叠的读框:前C/C基因、P基因、S基因和X基因.依据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可将HBV毒株分成8种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可能有不同的病毒变异特点.通过近15年的研究,对HBV基因变异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研究发现,病毒变异可能会导致病毒本身的复制、转录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从而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目前已经研究较为明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的病毒变异进行阐述.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作者:王贵强

    病毒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疾病的进展和远期预后直接相关,没有肝脏的炎症和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抑制HBV复制或清除HBV感染,即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

  • 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段钟平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与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肝炎病毒急性和慢性感染、大量或长期饮酒、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一些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肿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均可引起或加重肝脏损害,严重时则导致肝脏功能不全及肝脏衰竭.除去由晚期肝硬化导致的慢性肝衰竭,由重型肝炎导致的肝衰竭,西方以药物等中毒所致的急性(暴发性肝衰竭)为主,肝移植为主要治疗手段,国内多由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约占70%左右),且以慢性重型肝炎(相当于急性或慢性肝衰竭)为多,病情进展相对较缓,这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相对多的时机.

  • 甲状腺疾病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琳;刘超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类内分泌疾病,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及手术治疗.上述3种疗法各有利弊,存在着疗程长、复发率高,或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或并发症多、患者不能耐受等缺点.因此,对于广大甲状腺疾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长期服药效果欠佳又不能耐受同位素或手术治疗的年轻女性及老年患者,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案.近10年来,甲状腺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的开展弥补了上述治疗中的不足,并以其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的优势,以及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的特点而获得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青睐[1].

  • 人类朊毒体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青和;张久聪

    朊毒体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由朊毒体(Prion)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类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性脑病[1].人类朊毒体病导致了进行性认知功能的损害和运动的共济失调,并且以脑组织海绵样的退变伴有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增生.这些改变伴有一种宿主起源的具有蛋白水解酶抗性的蛋白质即异常朊毒体蛋白(PrPSc)的聚集.细胞型的朊毒体蛋白(PrPc)是一种蛋白酶敏感的糖蛋白,通过一个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在细胞膜上[2].大量证据证明,异常朊毒体蛋白(PrPSc)正是作为一种内源性的传染因子导致了朊毒体病的发生.

  • 营养免疫

    作者:李鸣;张源潮

    营养免疫(immunonutrition)是研究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种类、数量、质量、配伍对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特别研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一门学科.营养免疫是一个生理学问题,和营养学一样它同时又是一个临床问题.患病个体的营养状态会影响免疫状态是一个公认的观点,包括:脏器衰竭的营养支持与免疫,严重感染的营养与免疫,创伤后的营养与免疫,恶性肿瘤的营养与免疫,恶液质的营养与免疫,免疫缺陷病的营养与免疫等.这些也是多年临床所重视的治疗要点,但真正建立营养免疫学是从1967年美国的Dudrick和Wibmore开始.

  • 肝移植后肝炎复发的防治

    作者:王凤水

    随着移植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肝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病患者超过3 000万,90%肝移植患者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尚有部分肝移植患者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感染相关.本文就国内外防治肝移植术后肝炎复发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 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治疗后复发及耐药的处理

    作者:张鸿飞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抗病毒治疗是活动性CHB治疗的关键逐步得到了公认.在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高达21%系围生期感染所致;48%在婴幼儿期(<5岁)感染;而在5岁以上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感染仅不足1/3(31%).在我国,生命早期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CHB多为难治型,比欧美地区更为突出.同时,给CHB抗病毒治疗带来许多差别及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对于CHB经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复发及耐药的处理也是棘手的问题之一.现就有关的认识初探如下.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治进展

    作者:陈焕永;张新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HV)并传播的一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较广泛,危害严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HFRS危害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年报告发病例数稳定在4万至6万例,占世界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来HFRS的特点及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的介绍.

  • 发热胸痛先心病

    作者:单笑梅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9岁.主诉间断发热5个月余,于2004-08-05收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风湿科住院治疗.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自服氟哌酸2片自觉症状好转,2 d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7~39℃,伴畏寒、乏力、纳差,无腰痛及膀胱刺激症状,就诊外院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5 d,热退.

  • 重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

    作者:斯崇文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人.我国HBV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 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5年后,约10%~20%慢性乙肝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约15%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20%肝硬化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而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性肝病约为30万~50万人.此外,HBV携带者的母亲可以通过垂直传播使新生儿感染HBV,其中90%以上受染儿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 急重症诊治第9讲传染病与休克

    作者:张琳;乔光彦

    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各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休克与许多传染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既可是某些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也可是某种传染病的并发症,既有休克共同特征,又有传染病本身的临床特点.由于发生机制不同,治疗上也不尽一致.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第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作者: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第9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

    作者:

  • 传染系统疾病试题及题解

    作者:聂青和

    1.传染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答案:B.对于传染病的诊断,除普通疾病诊断所需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外,流行病学资料也需具备,是其传染病诊断的特殊之处.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肝病患者观察

    作者: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

    作者:

  • 金刚烷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评价:一项Meta分析

    作者:

  • 第2讲从细菌耐药机制及其耐药现状来看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优势

    作者:王辉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种广谱、强效的抗菌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在过去的20年中,一些地区由于用药不当导致某些菌属,特别是革兰阳性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很快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些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及吉米沙星等相继问世,这些药物的分子结构较传统氟喹诺酮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显著增强抗菌活性的同时,还可以预防或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本文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耐药现状出发,对新氟喹诺酮的优势加以介绍,同时讨论了如何采取相应对策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或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

中国实用内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