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중국실용부과여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216
  • 国内刊号: 21-133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张淑兰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长期使用Norplant皮下埋植剂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帝开;余妙真;郭璇华;李海刚;吴金浪;杨冬梓;邝健全

    目的探讨Norplant皮下埋植剂长期使用对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989年10月至200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对299例使用Norplant埋植剂达5年以上的妇女,观察其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光镜与电镜)变化.结果长期使用组月经表现较为正常,妊娠率为0.33/100妇女年.宫腔镜直视下见子宫内膜变薄,77.08%子宫内膜覆盖良好;光镜下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减少,分布不均匀,部分呈萎缩型改变,间质蜕膜样改变,疏松,轻度水肿;电镜下腺上皮细胞呈低柱状,胞体变小,微绒毛脱落,稀疏,分泌颗粒减少,线粒体肿胀,外膜消失,基质变淡,甚至呈空泡状,粗面内质网扩张,此外,间质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结论长期使用Norplant皮下埋植剂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对子宫内膜是安全的.

  • 亚临床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

    作者:邓东锐;闻良珍;凌霞珍

    目的探讨亚临床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垂直传播途径.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1999年10月至2001年4月间应用共有引物多聚酶链反应(CP-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技术,对183例孕妇亚临床型HPV感染垂直传播进行研究.结果孕妇宫颈分泌物、外周血及羊水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35.51%、51.11%和25.00%;经产道、胎盘的垂直传播率分别为40.74%和52.17%.结论亚临床型HPV感染的垂直传播途径除经产道、羊水外,尚有血行性经胎盘传播的可能.

  • 羊水乳酸水平及胎心监护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

    作者:张海鹰;郭晓辉;苏放明;徐宏里

    目的探讨羊水乳酸水平及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方法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测定90例第一产程活跃期出现不良胎儿监护图形(观察组)和100例正常胎儿监护图形(对照组)的羊水及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其中对照组30例同时进行母血、脐血及羊水乳酸水平检测.结果脐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母血乳酸水平,但较羊水为低(P<0.01).羊水与脐血乳酸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923,P<0.01),而母血与脐血乳酸水平无相关关系(r=-0.157,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监护异常减速羊水乳酸水平为(10.60±1.6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0.91)mmol/L(P<0.01),轻度变异减速及心动过速羊水乳酸水平分别为(7.50±1.46)mmol/L,(7.36±1.14)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儿监护异常减速与胎儿窘迫密切相关.羊水乳酸水平可望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判断胎儿窘迫的生化指标.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秋波;王少为;张毅;赵晓东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9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前瞻性观察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并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相对比.结果 89例病例中,58例成功地经阴道剔除了子宫肌瘤,其余31例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肌瘤大小、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体温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日等均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短(或轻)(P<0.05);因盆腔痛手术者,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00.0%症状改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77.4%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

  • 实验性大鼠羊水栓塞后补体C3C4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周学武;尚涛;田石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在羊水栓塞中的变化及病理生理作用.方法 2004年1~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精选雌性Wistar大鼠30只于妊娠20d制作羊水栓塞模型.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羊水组(10只)、胎粪液组(10只).对照组除注入生理盐水外,皆与另2组条件相同.实验后取大鼠左肺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比浊法测各组注入前后的补体C3、C4水平.结果实验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对照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羊水组和胎粪液组注入前后补体C3、C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体系统在羊水栓塞中被大量激活、消耗,其活化裂解产生的片段引起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一系列病理变化,由此引起肺损伤及临床症状.

  • 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及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基因WAF1/CIP1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楠;闻良珍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细胞及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基因WAF1/CIP1蛋白丰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体外对HCMV感染的阻断和治疗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4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MV感染后24h、48h、72h、96h细胞中p21WAF1/CIP1丰度,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p21WAF1/CIP1丰度的变化.结果病毒感染后24h、48h、72h、96h细胞中p21WAF1/CIP1丰度呈下降趋势,而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可部分阻止这种趋势.结论中药金叶败毒制剂部分上调HCMV感染引起的p21WAF1/CIP1丰度下降,可能是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HCMV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mRNA的定量分析

    作者:许锬;王滨有;施霖;陈飞

    目的分析孕妇外周血中胎儿mRNA的含量及不同孕期不同性别胎儿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2000年9~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位提取孕妇全血mRNA,经体外逆转录后,应用ε/γ引物引导扩增胎儿特异血红蛋白基因片段,同时用不同剂量标准mRNA经逆转录及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用凝胶成像系统扫描成像,用Gel Works 1D软件分析凝胶图像,绘制定量标准曲线,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50例样品中44例扩增出了胎儿ε/γ基因片段(274bp),6例为阴性.定量标准曲线公式:Y= -2.83×10-5X2+0.06045X-2.265,R2=0.9401,胎儿mRNA在孕妇外周血中的质量浓度均值为20.79μg/L,大值59.72μg/L,小值0.24μg/L.不同孕期及不同性别胎儿mRNA含量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直接自孕妇外周血中扩增出胎儿ε/γ球蛋白基因片断,对孕妇全血中的胎儿mRNA进行定量分析,为探索胎儿mRNA含量变化与异常妊娠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时自体卵巢组织移植的应用

    作者:许培箴;王秋伟;高敏华;张蓉;喻康;陈莉

    目的评价保守手术后复发的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根治术时实施自体卵巢组织移植的价值.方法常州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对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出现复发的Ⅳ期内异症患者,施行根治术或剩余卵巢切除术,术时将自体卵巢组织片移植于大网膜之中.术后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E2水平上升后,测定基础体温,做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中,20例术后4~6个月E2水平上升,卵巢组织移植成活率为80.0%.卵巢功能维持时间长者已达4年以上.仅1例出现内异症复发,复发率为5.0%.结论对卵巢组织破坏严重的复发性重症内异症患者,根治术时实施卵巢组织移植是保留卵巢功能,减少内异症复发的有效方法.

  • B超与腹腔镜监护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的体会

    作者:靳琳;段开俊;成九梅;夏恩兰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是在直视下有针对性的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IUA),使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宫腔形态及正常月经周期,从而改善与提高妊娠及分娩结局.目前TCRA已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标准方法,它取代了过去采用的盲法如刮宫、探针和扩张棒等分离宫腔粘连的方法.但因其有子宫穿孔并伤及邻近器官的危险及体液超负荷等严重并发症,使TCRA难以普及和推广.为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现就120例TCRA术中B超或(和)腹腔镜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研究

    作者:王玢;王嗣丹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方法,以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方法 2000年7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解放军205医院将2032例早孕35~49d行药物流产的妇女随机分为4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0例,米非司酮每日50mg顿服连用3d,第3次服药后24h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1组300例,观察2组824例,观察3组608例,米非司酮常规服药24h后分别加服50、75和100mg,米索前列醇用法同对照组.结果按照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及对照组的顺序,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0.67%、99.88%、99.51%和80.67%.胎囊排出时间分别为(5.06±1.56)h、(2.74±1.21)h、(2.69±1.19)h和(6.45±1.36)h.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10.80±4.23)d、(7.81±3.22)d、(7.90±2.91)d和(13.90±5.42)d.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高,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1组分别与观察2组、观察3组比较,完全流产率较低,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较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2组与观察3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副反应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常规用药24h后加服50~100mg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不加重副反应,不影响月经复潮.常规用药24h后加服75mg是药物流产的适宜方法,值得推荐.

  • 第3代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的种类与应用

    作者:赵爽;郑建华

    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避孕药多为含有雌孕激素的复合型制剂[1].第1代口服避孕药含炔诺酮及甲地孕酮,如避孕1号及避孕2号,被称为第1代口服避孕药.第2代为复方炔诺酮,含有的孕激素为左炔诺酮.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陆续开发出去氧孕烯(又称为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及肟炔诺酮,其共同特点是孕激素活性较强,而雄激素活性极弱.因其比第2代孕激素(炔诺酮及甲地孕酮)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同时避免了雄激素活性引起的不利影响,又被称为第3代孕激素口服避孕药.1981年第3代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妈富隆问世[2].

  • 循证医学与避孕药物的发展和应用

    作者:程利南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概念的引入距今已有约20年的历史.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治都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医疗保健的决策都需要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而且这些证据是通过不断地科学总结大量临床经验而获得的.可以认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史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循证医学的兴起引起医学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大家纷纷响应,目前相继出现了循证医学实践、循证外科、循证护理、循证卫生管理、循证医学教育等分支学科.

  • 速效口服避孕药及其应用

    作者:刘福阳;张慧

    速效口服避孕药又称探亲甾体避孕药,是我国研制并应用于临床的避孕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不断改进、完善,现共有6~8个品种.按其概念,这是一类适用于夫妇分居两地在探亲时女性使用的口服避孕药.其特点是随时可以服用,简便、安全、避孕效果好(避孕率达99.5%以上).

  • 甾体避孕药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韩向阳

    口服避孕药问世40多年来,临床科技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与研究.这些研究证明,口服避孕药除具有确切的避孕效果外,还具有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这与避孕药抑制排卵和调整周期有关.事实上,口服避孕药已经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痛经、高雄激素血症性相关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进行了治疗,对某些妇科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在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也有应用,并有适当补充雌激素的作用.

  • 常用女用避孕药的种类与选择

    作者:范光升

    常用女用避孕药为甾体类,由人工合成的复方口服避孕药.甾体类激素的基本骨架为一甾环,亦称环戊烷多氢菲,是一个由17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结构,由3个6碳环及1个5碳环相互连接构成.甾体激素来源于胆固醇裂解,胆固醇为产生所有性甾体激素的母体物质,有27个碳原子.人工合成的性激素比内源性激素有较强或较长时间的作用,因此,使用小剂量就能发挥效应.临床常用的是人工合成的甾体激素避孕药.

  • 阴道药环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作者:庄留琪

    阴道药环是缓释系统中的一种,将甾体(类固醇)避孕药放在无活性的载体中,通过载体的物理性能,药物经其微孔向体内弥散,通过恒定释放小有效剂量的避孕药物,经阴道吸收,达到长效避孕的目的.

  • 女用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作者:孙敬霞;韩燕燕

    避孕药的发展代表了过去一个世纪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进步.只要使用正确,99%的生育期女性可以通过避孕药达到预防妊娠的目的.但正如其他任何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一样,避孕药同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些需要相应的临床处理以保证避孕药使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随着避孕药尤其是短效口服避孕药中雌孕激素剂量的减少,雌、孕激素配伍比例的变化及由于合成雌孕激素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得合成口服避孕药中相应成分和作用的选择性更高,多数老一代高剂量的复合口服避孕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已罕见,大多数服用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现将各种避孕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临床实践时参考.

  • 避孕药长期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乌毓明

    落实计划生育措施是保障妇女健康基本的保健服务.目前,我国逐渐增加了依据妇女个体不同生育时期需要而研究设计的不同避孕方案,以适应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和易于推广,也便于妇女计划她们的妊娠时间和安排她们的生育计划.所有主要的计划生育方法(绝育、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工具避孕、安全期)所致的死亡率,均低于未采用避孕措施所导致的分娩和异位妊娠带来的死亡率.在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药是高效和安全的,也是能有效地减少非意愿妊娠的方法.但在推荐使用避孕药时需要关注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关避孕药的安全性己有不少报道.现概括如下.

  • 皮下埋植避孕剂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作者:顾素娟

    皮下埋植避孕剂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继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避孕药.皮下埋植剂是应用药物缓释系统,即一次给药后药物缓慢释放,使药物在体内维持在相对恒定的低有效水平,既可维持长效,避免了用药初期过高血药峰值引起的不良反应,又可避免通过肝脏代谢的首过效应.

  • 女用避孕药不良反应分型监测与预防

    作者:李瑛

    避孕药品是指用于预防妊娠或进行妊娠控制的药品,其原理是改变正常的生殖生理功能(干扰受孕或阻断妊娠过程).避孕药必须具备安全、高效、简便和价格适宜的特点,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研究,其中包括药物化学与药物剂型研究,临床前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严密的临床试验研究,同时,需经药政部门的审批才能上市.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一个被批准上市的避孕药,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绝对安全的,罕见和远期的不良反应常常在上市后经人群广泛应用时才反映出来.自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上市以来即出现了与避孕药有关的患脑卒中、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栓塞等病症危险性增加的报道[1~3],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美国随后停用了1960~1982年上市的17个不同雌孕激素配方的COC中的7个高雌孕激素剂量COC[4].为了减少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近40年来,国内外从降低雌激素剂量到降低孕激素剂量及改变剂型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 紧急避孕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尚纯;邹燕

    近30年来,尽管全世界不断推广各种避孕方法,但非意愿妊娠的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仍呈增加趋势[1].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尚无一种常规避孕方法绝对有效,加上避孕方法的失败和避孕方法的可获得性的影响,非意愿妊娠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则由于未采取任何避孕方法,据报道,我国城市地区人工流产中约有1/3至半数的非意愿妊娠发生于无防护的性交之后.为降低人工流产率,国际上于1995年开始探索有效的紧急避孕方法.紧急避孕指在无任何避孕措施的性交或避孕方法失败后的一种预防妊娠的补救措施,可行的途径是放置带铜IUD或服用药物.本文对常用紧急避孕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讨论.

  • 甾体激素避孕药的研制新进展

    作者:雷贞武;张凌亚

    自上世纪60年代口服甾体激素避孕药问世以来,现今不仅是药物的剂量和配方有改进,用药途径也由单纯口服变为多种方式,同时对药物的安全性也作了大量研究.现仅从避孕药物研制的角度将近年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子宫内-输卵管间质部同时妊娠诊治进展

    作者:张健;谢康云

    子宫内-输卵管间质部同时妊娠(interstitial heterotopic pregnancy,IHP),是多部位同时妊娠,即多个孕卵同时种植于两个或以上不同部位(heterotopic pregnancy,HP)的种类之一[1].HP的其他种类还有:子宫内-输卵管(除间质部外)、子宫内-腹腔、子宫内-宫颈、子宫内-卵巢、双侧输卵管和极罕见的子宫内-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瘢痕同时妊娠等[2].其中以子宫内-输卵管同时妊娠常见,于输卵管各部位的HP中,以间质部少见,尤以自然发生的更罕见.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发展及因输卵管病变而作输卵管切除术的病例增加,IHP的发生率已呈上升趋势.我们系统地检索了1960年至今有关IHP的43篇国外文献,已报道的病例总数达52例,显然,这已成为并不罕见的疾病.鉴于IHP之间质部妊娠破裂出血量及死亡率是其他异位妊娠的2.5~5.0倍,加之该病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延误治疗.为此,我们将该52例病例资料系统地加以分析总结,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症的认识,予以早期诊治,以改善母儿预后.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内外同时妊娠剖宫产获足月儿1例

    作者:刘文静;蒲雪松;张丽华;宋小燕

    患者26岁,住院号3903.婚后3年,于结婚当年妊娠1次,约50d行人工流产术,之后2年未再妊娠.在当地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诊为右侧输卵管缺如(婚前因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除了右侧输卵管),左侧输卵管未显示.于1999年1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为右侧输卵管未显示,左侧输卵管阻塞,伞端粘连(重度).给予中药、理疗综合治疗3个疗程,效果不明显.于2001年4月17日在外院开始行超促排卵(达菲林/HMG,FSH/HCG)用药8d,于4月29日经阴道取卵(右10枚,左3枚),5月1日行胚胎移植(3枚)术后黄体支持疗法.于5月20日开始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暗红色,1周后伴有下腹坠胀,同时发生恶心、呕吐、厌食、头晕等反应.6月3日来我院门诊经B超诊为:宫内妊娠、双胎,其中1个胎囊内可见胎芽、胎心反射,另1个胎囊内仅见胎芽,未见胎心搏动,此外见腹腔积液,右侧卵巢囊性变,左侧卵巢增大,左附件可见5.0cm×3.9cm×2.7cm包块.以可疑宫内、宫外同时妊娠收入院治疗.入院后腹穿抽出不凝血,以腹腔内出血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吸入腹腔内血液约2000mL,取出凝血块约500mL.探查盆腔,见子宫增大如孕2个半月大小,左侧输卵管增粗,表面充血,伞端如袖口状增粗,且有活动出血,右侧输卵管已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均增大,右侧卵巢有一鸡卵大小血肿,表面有2mm破口,有活动出血.行右侧卵巢血肿清创缝合术,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输血400mL,术后经过顺利,切口甲级愈合.病理诊断:左侧输卵管伞端妊娠(流产型).术后10d出院,保胎至足月.于2002年1月16日剖宫产分娩1男活婴,新生儿体重3800g,Apgar评分10分.随访至2003年6月,母婴均健康.

  • 特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1例

    作者:刘晓燕

    患者25岁,住院号234895.第1胎妊娠37周起无诱因出现腹泻、排水样便,每次量约200mL,时轻时重,时有发冷发热伴恶心呕吐未治疗.近1周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可缓解.2000年1月8日晨出现腹部隐痛,以妊娠38周肠炎收入院.平素身体健康,4岁患黄疸性肝炎治愈.查体:体温37℃,脉搏84/min,血压130/90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淤斑及蜘蛛痣,双下肢轻度水肿,腹膨隆,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宫底剑下4cm,胎心140/min.入院后第2天因胎儿窘迫行会阴左侧切开分娩1女活婴,Apgar评9分.产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及自行排尿,并出现皮肤黄染,以腹部及下肢明显,子宫复旧良好,阴道流血少,随之出现嗜睡.黄疸逐渐加重伴腹水.实验室检查:WBC 34.8×109/L,Hb 86g/L,PT 119×109/L.尿相对密度1.030,尿蛋白(-),尿胆原(-).红细胞压积0.29,K+ 3.06mmol/L,Cr 146μmol/L,BUN 6.4μmol/L,UA 187μmol/L,CO2CP 18.20mmol/L,血清总胆红素114μmol/L,直接胆红素67μmol/L,TP 41g/L,A 21g/L,G 20g/L,ALT 58U/L,HBsAg(-).次日,Hb 67g/L,WBC 28.3×109/L,ALT 69U/L.B超提示脂肪肝、脾大、腹水,肝酶持续升高,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低蛋白血症,经去氨、止血、利尿、抗炎、输新鲜血及白蛋白等,症状逐渐好转,半个月后消化道症状、黄疸及腹水逐渐消失,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得以纠正,1个半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仍提示轻度脂肪肝,脾轻度增大,腹水消失.诊断:特发性妊娠急性脂肪肝.

  • 避孕药临床应用40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吴熙瑞

    激素类女用口服避孕药由孕激素和雌激素组成,早经美国Pincus教授和美藉华人张明觉教授多年研究后,从1956年开始临床试用并推广.国内1963年开始研发,次年(40年前)转入临床试用,1967年正式鉴定,并逐步推广.其后,相继有女用长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针剂、速效避孕药及缓释系统避孕药(皮下埋植剂为代表)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1~4].以孕激素和雄激素组成的男性避孕药研究也相应地获得了发展.近年来,第3代抗孕激素避孕药的推广应用,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更为确实有效的口服避孕药,使避孕药的临床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女性避孕药的作用机制

    作者:方爱华

    女性避孕药指甾体避孕药物,其作用是多环节的.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中枢性抑制作用,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系统抑制排卵;二是通过对生殖器官,特别是卵巢、子宫或子宫内膜及宫颈的直接作用.各种类型的制剂由于其配伍的雌、孕激素成分、剂量和剂型不同,其作用的主要环节也各异[1].

  • 宫腔镜在宫颈管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范秀华;陈素琴;杨素娟;殷杏珍

    取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在我院宫腔镜室对经过反复治疗后外观无糜烂,但仍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血带,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患者40例进行宫腔镜检查,发现慢性宫颈管炎性增生患者30例,并对该30例患者进行治疗.30例中合并宫颈息肉7例,合并宫颈肥大者23例.年龄25~58岁,均为已婚非妊娠者,置宫内节育器者,除带有尾丝的环外,其余者无需取出.本组病例均经过常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分泌物检查无滴虫及霉菌等感染.出凝血时间正常.

  • 亚高原地区低体重儿胎盘形态学的观察

    作者:张瑛;蔺小倩;柏新华;宿志弘;范晓琪;于志敏;郭新建;刘吾兴

    收集1998年4月至2002年10月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全部足月单胎活产分娩的胎盘,随机取低体重儿50例胎盘为观察组,正常体重儿50例胎盘为对照组,共100例.

  • 胎心监护对脐带缠绕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任雪梅;张秀云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6例有脐带缠绕的胎心监护图形,总结其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产前脐带缠绕的诊断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