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logy 중국신경면역학화신경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2963
  • 国内刊号: 11-35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zsm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海波,胡学强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鼠脑缺血神经元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俞英欣;万琪;张瑞国

    目的研究类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神经元DNA单链和双链断裂的损伤情况.判断早期DNA损伤形式并讨论其意义.方法以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和Klenow法对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培养的神经元进行检测,并应用图像分析仪对Klenow法检测结果进行平均灰度检测.结果 TUNEL法检测发现,未经缺血处理的对照组神经元阳性细胞比率为(10.5±1.29)%,随缺血时间延长,其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在6 h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86.5±4.72)%];Klenow法检测发现,未经缺血处理的对照组神经元平均灰度为72.4±1.00,在2 h达高峰为135.5±1.3l,之后又逐渐降低.结论在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发现,DNA早期损伤以DNA单链断裂为主,大约在再灌注2 h达高峰,再灌注6 h则为DNA双链断裂的高峰.

  • 脑囊虫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细胞因子与血-脑脊液屏障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晓波;俞春江;王维治

    目的研究脑囊虫患者是否存在血-脑脊液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与细胞因子产生是否相关,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帮助.方法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41例脑囊虫患者BBB功能;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BBB功能与IFN-γ、TNF-α产生的关系.结果 (1)脑囊虫患者中有82.9%出现BBB损害.(2)脑囊虫患者组血清和CSF中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3)BBB损害组CSF中IFN-γ水平较BBB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而血清中IFN-γ无变化.(4)BBB损害组CSF中TNF-α水平较BBB正常组无明显增高(P>0.05),而血清中TNF-α水平较BBB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脑囊虫患者多出现BBB损害且与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增高和细胞免疫减低.

  • 自身抗体对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徐东;王春霞;焦玉莲;王春英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8例疑诊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进行抗Yo抗体、抗Hu抗体、抗Ri抗体测定和临床随访,并与正常人和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结果 48例中,1例病前有肺癌史,2例检查中发现肿瘤,4例随访3~18个月后发现肿瘤.正常对照组和神经系统其他疾病组自身抗体均为阴性,患者组中有1例呈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其抗Hu抗体阳性,相对分子质量为38 000,病理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结论自身抗体测定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阳性率不高,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随访证实.

  • 胶质瘤性脑水肿发生与胶质细胞水通道4的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陈祎招;徐如祥;杨志林;徐中俊;姜晓丹;蔡颖谦

    目的探索胶质瘤性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研究胶质瘤细胞对血-脑脊液屏障水转运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胶质瘤细胞作用后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胶质细胞水通道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胶质瘤细胞可明显增强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对水由内皮细胞腔面向基底面的扩散,这一过程不依赖于清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变化.同时,胶质瘤细胞明显降低了胶质细胞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胶质瘤细胞可明显增强体外血-脑脊液屏障模型对水由内皮细胞腔面向基底面的扩散.胶质瘤性脑水肿不一定是血浆等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胶质瘤细胞对胶质细胞AQP4的影响是胶质瘤性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NO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调节

    作者:杨伊姝;王化冰;王维治

    一氧化氮(NO)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过去-度认为NO以剂量、时间和部位依赖方式发挥细胞毒性效应,新研究表明NO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进而使疾病表达下调.NO作用于免疫应答Th1/Th2平衡系统,诱导Th2相关分子IL-4和IL-12(p40)2表达,且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NO对白细胞黏附过程的干预先影响Th1细胞迁移.NO促发凋亡的活动首先作用于Th1细胞.总之,NO可在同一时间不同水平限制Th1应答.

  • 儿童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报告

    作者:梁庆成;肖兴军;王维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临床少见且表现复杂多样,而儿童发病更为少见.此文报道1例由血管炎引起的7岁儿童TOB.

  • 亚低温治疗对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其梅;李耀彩;秦觅;虞春宜;王定强

    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MHT)特别是长程MHT(持续低温24 h以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此文通过观察MHT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ency score,NDS)的影响,初步探讨MH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CD62L)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唐方;张峻梅;徐朝义;李玲;高励

    近年来,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白细胞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激活及与内皮细胞黏附是脑卒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而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白细胞总数,L-选择素(CD62L)作为黏附过程中循环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重要黏附分子,其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滚动是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形成牢固黏附的前提条件.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葛根素注射液配合平眩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元兴;秦林;陶喆

    此文采用静脉点滴葛根素(苏中药业集团生产)配合口服自拟平眩汤治疗52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获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 52例患者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38~72岁,平均54.5岁.患者自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突出特征为体位性眩晕且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有猝倒发作.所有病例均经颈椎X线片检查显示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疾病.

  •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第11卷文题索引

    作者:

  •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抑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国祥;王瑜;叶龙彬;孙苏文

    目的建立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病理模型,研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对EAE的作用.方法将牛脊髓匀浆与等量完全福(氏)佐剂充分混合,注射于豚鼠后肢足底诱发EAE.发病豚鼠分别注射calpain抑制剂与地塞米松,观察其对EAE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豚鼠免疫致敏后相继出现明显的EAE症状,表现为行动困难,摄食减少,体重进行性下降,肢体瘫痪,发病率为87.5%(28/32).豚鼠注射calpain抑制剂后可观察到脱髓鞘病变明显减轻,神经元丢失减少,但炎性细胞浸润仍然存在.结论 calpain参与了EAE的神经病理损伤过程,calpain抑制剂对EAE有一定保护作用.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豚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和MRI的观察

    作者:邱建敏;吴钢;许国英;高凌云;方哲明;万景雯

    目的探索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豚鼠动物模型,了解其病理及磁共振(MRI)的变化特点,为多发性硬化(MS)实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注射完全福(氏)佐剂-豚鼠全脊髓匀浆(CFA-GPSCH),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BPV),诱导豚鼠EAE模型.分别利用光镜和MRI观察EAE豚鼠中枢神经组织(CNS)的病理与影像改变.结果豚鼠在注射抗原16 d后出现MS症状,发病率达90%以上.脑、脊髓组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呈袖套样浸润并有白质脱髓鞘.MRI检查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异常信号.结论采用CFA-GPSCH并辅以注射BPV诱导的EAE模型简单、经济、可靠,并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其病理特点是血管周围炎性浸润,白质脱髓鞘.MRI可用于评价EAE豚鼠CNS病变.

  • 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陈慧芳;吕佩源;陈竞清;林嘉友

    目的比较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免疫器官中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建立EAE大鼠模型,于病程不同阶段取脊髓与外周免疫器官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脊髓中细胞凋亡现象具有明显的时程特异性,凋亡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脾和淋巴结中TUNEL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少,且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EAE外周免疫器官与CNS中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直接影响浸润细胞的凋亡状况.

  • 多发性硬化轴索和神经元变性(综述)

    作者:刘佩峰;赵永波

    通过磁共振和形态学研究发现,不断积累的轴索损伤是大多数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进行性功能丧失的病理基础,而炎症和慢性脱髓鞘病变可能是轴索横断的原因,故将MS看成一种炎性神经变性疾病的观点对其临床治疗、患者监护以及未来治疗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

    作者:孙庆利;谢汝萍;王荫华;钟延丰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分析方法,检测63例MS患者和95例对照者ER基因PvuⅡ和Xba Ⅰ酶切多态性.结果 MS组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2,OR=1.708,95%CI:1.078~2.705),且在女性MS患者P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8,OR=1.824,95%CI:1.003~3.318).MS组Ppxx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结论 ER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与MS存在相关性,可能是MS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携带P等位基因的女性更易患MS;Xba I酶切多态性与MS无相关性.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及动态变化

    作者:辛晋敏;马存根;梁丽云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血-脑脊液屏障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以求进一步揭示EAE发病机制.方法检测EAE大鼠免疫后第4、6、8、10、12、14、16、18、20天血清和脑脊液(CSF)中清蛋白(ALB)含量,其CSF与血清ALB比值(QA)作为评价血-脑脊液屏障损害的指标.结果 QA值免疫后第8天即出现显著性升高,早于临床症状出现;随免疫时间的延长QA值呈逐渐增高后缓慢下降趋势,并且QA值与EAE大鼠病情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1,P=0.001).结论血-脑脊液屏障的早期损害在EAE发病过程中具关键作用.

  • 磷脂酶A2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徐全刚;吴卫平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大量炎性因子释放、炎性细胞浸润以及髓鞘脱失是其病变的基础.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通过诱导CNS内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并促进CNS炎性反应、脱髓鞘及轴索损害,在MS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

  • 尿酸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意义(综述)

    作者:田林郁;周东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而且已证实氮类,特别是过氧化亚硝酸盐阴离子(ONOO-)在炎症、脱髓鞘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尿酸水平和MS、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呈负相关,对疾病既有预防也有治疗作用,此文就其进展做一综述.

  • T细胞疫苗接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

    作者:余奇文;沈帆霞;柏峻;马安伦;张继英;王利;沈佰华;陈生弟;张冬青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V)接种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及EAE大鼠腹股沟淋巴结细胞,经MBP抗原诱导,制备MBP特异的TCV用于接种,以HE染色观察髓鞘病变,MTT法检测细胞毒反应,FACS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接种TCV后,CD8+细胞百分率上升,T细胞对脑细胞的杀伤率下降,血清中IFN-γ与TNF-α含量下降以及脑髓质炎症反应减弱,EAE发病率下降.结论特异性TCV接种可降低自身免疫反应性.TCV通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细胞因子的调节,发挥对EAE的免疫预防和治疗效应.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吕佩源;陈慧芳;陈竞清;翟金萍;林嘉友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浸润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动态检测EAE病程不同阶段大鼠CNS中浸润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随病情进展呈单峰曲线,形态学观察支持TUNEL阳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结论细胞凋亡是EAE动物CNS中浸润细胞的重要清除方式.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变化

    作者:李勇;郑荣远;王小同;李剑敏;邵蓓;潘建春;杨学志

    目的观察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中的变化,探讨EAE大鼠发病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的Wistar 大鼠EAE过程中脊髓内表达MHC Ⅰ、MHC Ⅱ类抗原的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脊髓内未发现表达MHC抗原细胞,实验组脊髓内表达MHC Ⅰ抗原细胞与表达MHCⅡ抗原细胞的分布和形态一致,小胶质细胞变化与EAE大鼠的病程一致.动物临床症状评分2分和3分EAE大鼠脊髓表达MHC抗原的小胶质细胞比评分1分大鼠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EAE大鼠表达MHC抗原的小胶质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活化小胶质细胞与EAE大鼠的病情相关,提示其可能通过表达MHC抗原在EAE大鼠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作用.

  •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发病及耐受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武慧丽;马存根;林嘉友;梁丽云;高扬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lomyelitis,EAE)发病及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诱导EAE和口服耐受EAE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EAE不同阶段、不同疾病程度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中DCs数量的变化.结果免疫后第4、7、9天外周淋巴结DCs数量逐渐增多,第9天脑、脊髓中开始有DCs浸润,第15天DCs数量达高峰,第15、23天DCs数量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相一致.口服耐受组与EAE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外周淋巴结和CNS局部DCs在EAE的发生、发展、转归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DCs作为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其数量变化在口服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中具次要作用.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