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郭健童;梁健升;吕少霞;欧国昌;吴志强;张庆峰

    目的:探究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疝气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出血量为2.84±0.41ml,少于对照组的8.78±0.52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6.19%,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疝气应用腹腔镜手术,患儿的创伤较小,出血量少,身体恢复快,发生并发症少,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对照分析

    作者:黄炳成;杨岭斌;肖康明;吴永亮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与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4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开放式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87例,开放式组患者采取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并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疼痛VAS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开放式组,2组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式组,2组的数据具有很大差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有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值得推广借鉴.

  • 关节镜监视下骨折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全守尧;林浙龙

    目的:研究关节镜监视下的骨折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出1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9.29%,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关节镜监视下的骨折撬拨复位联合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大程度减轻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 急诊经前臂背侧S型切口入路治疗GustiloⅠ,Ⅱ型尺桡骨干骨折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郭文;于情;刘宇;张鸣;姜文娟;顾彬

    目的:探讨急诊经前臂单一背侧S切口入路治疗尺桡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收入院的22例GustiloⅠ,Ⅱ型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2例患者行S切口入路治疗,10例行双切口入路治疗.根据手术时间、失血总量、伤口大小,术后第3天长海痛尺评分等比较2组手术创伤情况,根据Grace-Eversman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随访时间15~18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S切口组手术时间、失血总量、伤口大小、术后第3天长海痛尺评分均低于双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S切口组17%,双切口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年Grace-Eversman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经前臂单一背侧S切口入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术后痛苦相对较少,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入路.

  •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的护理措施

    作者:康美群;肖建文;胡玉梅

    目的: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所接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为对象,在手术期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针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6.64±1.09天,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整体治疗效率为93.33%(28/30),涉及到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13例,无效2例.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运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实现对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提升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 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

    作者:高雅杰

    目的:探讨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患者46例,对46例患者采取临床急诊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干预给予分析研究.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外,除了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以外,其他病人全部转入到普通病房.结论:对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采取临床急诊护理干预,可以使临床救治率明显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优质护理应用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春辉

    目的:探究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并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比对照组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4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7.3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11%,对照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4.91%,观察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系统性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静

    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按照手术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在病人手术前、中、后及康复出院后均进行系统的延续性的全面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未按照系统的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分别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价2组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6个月评分无差异(P>0.05),手术后第3个月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提高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 综合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慧姝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寻求更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比较2组病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变化;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及满意度问卷,评价2组病人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GQOLI-74评分、满意度问卷(优良率)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指导性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康复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芳;周广美;房立丽;王丽玲;彭绍清

    目的:评价指导性干预在胸腰椎骨折康复期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康复期患者4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指导性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康复指导,分别在出院4周、3个月、6个月进行康复门诊程控仪检测实施进行监测,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20例(100%)患者功能恢复良好,2组患者在干预不同效果恢复也有差别.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性干预,让患者参与治疗当中,使患者对康复目标、了解并发症、配合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朱小卡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8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对照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62.34±5.18分、66.78±4.46分,均分别低于观察组的分71.29±2.45分、77.83±4.62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马越群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42%,并发症发生率为11.42%,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42%,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护理满意度为80%,统计学对比分析后,P<0.05,有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患者能够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活动,临床实践可广泛推广和使用.

  • 时间护理对于缓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痛的效果研究

    作者:杜晓红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时间护理干预对缓解骨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时间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骨痛缓解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痛缓解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时间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而且可更好地缓解骨痛,值得借鉴.

  • 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作者:高晖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多发性骨折患者64例,对64例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64例病人,其中62例病人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骨折愈合良好,病人骨折部位后期功能恢复良好,占总体的96.88%;截肢1例,占总体的15.63%;死亡1例,占总体的15.63%.结论:对多发性骨折病人采取相对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可以使其病情恶化得到明显延缓,对其病情恢复进一步加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优质护理干预

    作者:李俐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对症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2组患者均采取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68±2.26周、11.39±2.14周;经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76%(48/5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10%(54/58),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

  •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护理研究

    作者:马艳艳

    目的:研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60例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30例配合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余下30例配合护理干预设作观察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实施综合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康复.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

    作者:郇义超;赵佳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病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后将单双号分作2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于术后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天时患膝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7天时患膝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4周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有效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红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研究

    作者:崔茹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其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并发骨病),分析他们并发骨病情况及不同人口学资料上骨病发生率差异,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处理,比较护理前后血钙与尿酸水平.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病类型主要为骨质疏松与溶骨性改变,而人口学资料上显示≥50岁与<50岁者在骨病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本组患者血钙与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容易并发骨质疏松与溶骨性改变等骨病,且年龄越大骨病发生率越高,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血钙与尿酸,值得重视.

  •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春莲;石慧;王锁红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FMA评分、BI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FMA评分、BI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丹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例)和观察组(n=66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施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中医骨科康复方法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勇

    目的:针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医骨科康复方法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内所接收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中任意抽选100例,盲选组内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依照常规模式治疗.而另50例患者,则按照中医骨科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视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性进行比对.结果:在本次对比治疗中,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远高于对照组80.00%(40/50);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以及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中医骨科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在保障总体治疗效率的同时,可对患者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功能进行改善,有助于患者恢复.

  • 现代康复疗法配合针灸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胡晓勇

    目的:研究现代康复疗法配合针灸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接收治疗的脑瘫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模式将其平均分作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普通针灸治疗,对比2组脑瘫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2组患儿的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AEMG等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86.67%,2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现代康复疗法与针灸配合应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与肌肉张力水平,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运用.

  • 多发性骨折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干预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晓红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折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干预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3年9月~2016年9期间.将所有患者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患者均占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急诊救治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院前、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为7.26±1.23分钟、院内急救时间为33.67±5.47分钟,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24.24%,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系统化急诊救治护理干预之后,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骨科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毕玉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有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髋关节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康复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骨科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卓春梅;张钰欣;赵晓娇;曲凯红;胥长玲;王莹莹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早期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 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作者:倪龙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分别为20例,采用常规T型钢板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对照组高,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应推广采纳.

  • 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杨秀泽

    目的:分析并比较全髋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序列生成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间、期间出血量、期间血压、术后引流量和远期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间、期间出血量、期间血压、术后引流量和远期治疗效果等基本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股骨头优良率对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全髋置换术手术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所需时间,改善治疗期间出血量、血压、手术后引流量和远期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大小后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治疗作用探讨

    作者:姜军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后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治疗作用.方法:收取我院100例后踝骨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2日~2016年11月30日,所有后踝骨骨折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患者按照胫骨关节范围以及后踝骨折进行分组,范围>25%作为对照组(50例),范围<25%作为观察组(50例),将2组后踝骨骨折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后踝骨骨折患者术后解剖复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后踝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胫骨关节范围以及后踝骨折范围<25%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能在临床中应用和进一步实践.

  • 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的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李芳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采取地佐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麻醉前采取氯化钠注射液处理,观察组则采取地佐辛处理,比较2组患者安静平卧位(t0)、体位摆放时(t1)、麻醉成功后(t2)时镇静效果、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t1时VAS评分显著高于t0(P<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不同时点NS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患者中有不错的镇痛与镇静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信阳

    目的:探究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钉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予以锁钉钢板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予以人工肱骨骨头置换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肩关节活动度与Constant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91.1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70.5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的对比(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在外展、外旋以及梳头方面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的对比(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锁钉钢板相比,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 对7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实施MRI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研究

    作者:莫惠芬;姚亮平;苟昱钦

    目的:研究MRI检查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磁共振检查,观察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所选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肩袖撕裂症状,并且所选患者均存在肌腱炎症状.在关节冈上肌腱撕裂症状检查中,对照组敏感性为77.14%,观察组为82.86%;在冈下肌腱撕裂的检查中,对照组敏感性为68.57%,观察组为71.43%;而在肩胛下肌腱撕裂检查中,对照组敏感性为5.71%,观察组为48.57%.结论:对肩关节损伤患者采取MRI检查,其临床诊断效果非常优秀,准确性极高,建议推广至临床应用.

  • 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朱利威

    目的:研究和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测,对比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组不同部位ADC值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同部位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可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提高客观的诊断数据,FA值是判断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对后续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冯叶梓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11年7月20日~2016年7月20日期间.经过患者同意后,使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平均每组患者占15例.其中一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保守治疗(胫骨结节牵引)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的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负重时间为4.23±1.46周、住院时间为14.26±3.4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2.36±2.75周,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可观,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手法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钉治疗成人尺桡骨双骨折

    作者:卢国良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8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配合钛制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评价患者前臂功能,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5.3士3.6周,患者前臂功能优良率为95.6%,术后2例患者出现桡骨神经刺激症状,取出钛制弹性髓内钉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钛制弹性髓内钉尾部刺激产生滑囊炎,经及时取打和临床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5例患者均无相关感染及筋膜间室综合征.结论:手法复位配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疗效确切,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希磊

    目的: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抽取的方式,从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并行动力髋螺钉(DHS)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同期接收并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的5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等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骨折愈合率是82.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0%,2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3)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0%,高于观察组的4.0%,2组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颇高,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周阳升;李保林;何健东;曾湘骏;梁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治疗的6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34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半年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内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更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近期内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骨科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杨松梅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接收在我院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1200例,对12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结果:24例病人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有手术类型、时间、部位以及参观人员等.结论: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同时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使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显著减少.

  • PFNA和PF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优劣差异

    作者:何金洪;陈浩雄;陈明晖;龚少峰;林迪美惠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PFLCP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PFNA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Parker-Palmer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8.26%,与对照组73.9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后Parker-Palmer评分7.89±1.3分,与对照组7.78±1.16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和PFLCP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病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 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中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敏;陈建文;王勇

    目的:观察中重度骨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本院近期2014年1月~2017年1月时期就诊,收治且要求治疗的70例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以玻璃酸钠+封闭疗法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行腓骨上段截骨术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将2组的术后3个月、半年、1年的术后疗效及满意度调查对照解析.结果:中重度骨关节炎2组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后的治疗效果对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回访调查满意度,观察组满意率为91.43%,对照组满意度为71.4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28880,P=0.031438).结论:对于中重度骨关节炎的患者,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术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膝关节软组织张力,术中操作简单,创口小,疼痛轻,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

    作者:曲忠臻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本研究所选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全部60例患者分成2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钢板治疗,30例观察组患者则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在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翻角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在膝关节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而且固定比较牢固,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经皮椎间孔穿刺封闭治疗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及经济价值评估

    作者:丁勇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穿刺封闭治疗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其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滴注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穿刺封闭治疗,2组患者各20例,并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3天、6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3天的VAS评分为2.15±0.14分,6个月的VAS评分为2.31±0.12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3天的JOA评分为25.91±0.41分,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为25.97±0.7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费用为58.51±6.11元,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穿刺封闭治疗初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其肢体功能,且价格实惠,患者均可承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孔繁荣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实验结束后,对2组患者麻药使用剂量、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治疗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药使用剂量、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实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取得显著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较快,药物使用剂量较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和通路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成刚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和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单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仙鹿芪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颈椎病症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P-P38MAPK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1、IL-6水平及P-P38MAPK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病症量表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病症评分均有上升,其中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炎性介质及通路蛋白水平,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中山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2次骨折的现况研究

    作者:邓志成;朱小华;欧钜伦;桂景雄;康国锋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2次骨折的一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科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6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次骨折的骨折部位以髋部骨折多,占52.38%,其次为脊柱(26.19%)和肱骨(11.90%),冬季为2次骨折的好发季节,占38.10%,其次为春季(26.19%)、秋季(19.05%)、夏季(16.67%).影响因素中,性别、糖尿病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与骨质疏松2次骨折的发生有关.结论:骨质疏松性2次骨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冬季、髋部、女性、患有糖尿病史、未进行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2次骨折.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疗效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葛新然;于新社;曲碧霄;闫世新;耿长辉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55例,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对骨折类型(Miller分型)的准确率.术后3个月记录X线、多层螺旋CT对骨痂形成的评估.分析骨痂形成与否对术后6个月Hardegger功能评定的影响.结果:根据终诊断,55例患者中miller分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16例,Ⅳ型骨折30例.多层螺旋CT对Miller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8.2%(54/55),高于X线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骨痂明显组(44例)Hardegger评分2.2±0.9分,高于骨痂不明显组(11例)1.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肩胛骨骨折的分型诊断准确性更高,其术后3个月对骨痂的评价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徐长征

    目的:研究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患者麻醉方式分组研究,全麻组40例,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腰硬联合组40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估患者麻醉效果.结果:2组麻醉前血压、心率指标无明显差异性,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期内血压及心率波动范围略小于全麻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5%(38/40),全麻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0%(36/40),腰硬联合组在麻醉质量方面略优于全麻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在用药剂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率均明显小于全麻组,2组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处理,均有良好效果,不过全麻用药剂量较大,易增加机体负荷,引起呼吸系统刺激反应,因此在实际手术治疗中若患者符合腰硬联合麻醉适应证,可首选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处理,确保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提高手术安全.

  • 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治疗疗效比较

    作者:张世杰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治疗疗效.方法:收取我院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3月,并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将2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190.18±8.03ml、术中出血量309.51±10.24ml、手术持续时间60.25±5.61分钟、住院时间8.77±2.11天、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较为显著效果,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还能有效缩短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果.

  • 集束化护理对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晶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压疮高危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2例骨折压疮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例)和观察组(n=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压疮预防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评分(Braden评分).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Braden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中施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DHS联合拉力螺钉、PFN、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荆吉峰

    目的:对比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采取空心拉力螺钉、PFN、DHS联合拉力螺钉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我院骨科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8例,将采取动力髋螺(DHS)联合拉力螺钉固定的患者作为A组,将采取股骨近端髓钉(PFN)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将采取空心拉力螺钉治疗的患者作为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B组患者对比C组、B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显著更短,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C组患者对比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显著更低,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空心拉力螺钉、PFN、DHS联合拉力螺钉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以实际需求来选择应用不同技术.

  •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阿美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9例脊柱骨折的老年女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与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的护理与治疗上结合预防性护理干预,然后对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率、住院时长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疾病知晓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脊柱骨折的老年女性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

  • 18指断指再植术失败的护理经验教训

    作者:冯艳文;周彩菊;谢连英;黄丽娜

    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失败的护理经验,吸取教训,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应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7例(18指)断指再植患者失败后行残端修整理或手指骨死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手术失败的护理原因进行全面查找,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断指再植的成活.结论: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到位的护理措施、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能有效保证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科学为断指再植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指再植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

  •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斌峰

    目的:本文就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法,对比不同植入物治疗下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围术期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对照组更快更短,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更低,均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四肢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 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云洪;俞振华;周奇

    目的:研究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手部皮肤缺损患者20例,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皮瓣修复治疗,采用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分析患者皮瓣质地情况、弹性情况和皮瓣外观状况评分和皮瓣成活率、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手功能恢复良好率.结果:20例患者皮瓣质地情况、弹性情况和皮瓣外观状况评分分别为99.23±5.14分、98.53±7.41分和92.71±8.13分.20例皮瓣成活率为95.00%,有1例皮瓣凋亡.20例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中,有15例满意,4例比较满意和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5.00%.20例患者手功能恢复良好率中,有17例优,有2例良,有1例差,优良率为95.00%.结论: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确切,皮瓣质地、弹性和外观均分析好,成活率高,可提高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80例脊柱骨折的X线与螺旋CT诊断对比研究

    作者:王玉丽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采取X线与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自愿接受本研究,均接受常规X线检查与螺旋CT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标准,采取统计学分析X线检查与螺旋CT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脊柱骨折类型包括压缩性骨折30例、爆裂性骨折50例,X线诊断符合率均明显低于螺旋CT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取螺旋CT诊断结果显著优于X线诊断,同时有自身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醒脑静对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荟萃分析

    作者:贺泉安;胡量子

    目的:评价中药制剂醒脑静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7年5月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等数据库关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文献,提取符合入选标准文献中的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用醒脑静组预后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RR=0.61,95%CI,0.52~0.72),合并效应量的结果为:Z=6.01(P<0.00001).醒脑静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方面作用肯定.结论:醒脑静作为纯中药制剂,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可以考虑选用.

  • 黑龙江省专业学位硕士学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流程的探索和经验分享

    作者:李玉茹;肖立峰;姜丽;胡琪;郭琪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疗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医学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初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医疗体系的架构. 我国开始施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历了20年,取得了很好成效,黑龙江省自2015年起开始施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7年第一批专业学位硕士学历住院医师培训完成,在此作为我省的规培基地我们希望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工作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 近年来根据国内外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我国提出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需要包含8种要素:临床基本能力、医师执业精神与素质、医患沟通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基本公告卫生服务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学术研究能力.

    关键词:
  • 塞来昔布用于前交叉韧带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永学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前交叉韧带损失后恢复膝关节稳定的重要手术治疗措施. 尽管目前不断进步的关节镜下重建手术已经将手术的创伤控制在很小范围之内,但是很多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膝关节的肿胀、炎症、疼痛等反应,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膝关节术后康复锻炼,进而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 因此,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等膝关节镜术后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止痛措施来促使患者早期康复,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塞来昔布( Celecoxib,西乐葆)作为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 -2 ( COX-2 )抑制剂的非甾体类止痛药,因其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来改善、缓解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一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症状. 本文对塞来昔布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