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分析

    作者:李彩霞;刘鸿凯

    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分析,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工作,而对于治疗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治疗,护理过程中对于2组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并进行Barti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同时对于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在进行护理工作以前,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以及Bartihel指数评分结果差较大(P>0.05),所以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工作以后,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以及Bartihel指数评分均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治疗组患者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以前,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结果差较大(P>0.05),所以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而在护理工作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结果均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于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调查,2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都非常满意,而治疗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为98.2%,而对照组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85.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应用舒适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和Bartihel指数评分,而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均明显的降低,说明舒适护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治疗恢复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Harris髋关节测试评分和Bartihel 指数评分,降低焦虑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SDS),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皮瓣转移在手指撕脱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郑华;周绍勇;唐林俊;崔太安

    目的:观察分析皮瓣转移在手指撕脱伤中治疗临床效果,评价皮瓣转移在手指撕脱伤中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就诊的手指撕脱伤患者36名,根据患者的意愿,采用皮瓣转移治疗和游离植皮术治疗,19名患者选择皮瓣转移术修复,命名为观察组,17名患者选择游离植皮术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为100%,对照组植皮成活率为70.58%,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手指功能良好率为89.47%,对照组的手指功能良好率为58.82%,观察组的手指功能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皮瓣转移治疗手指撕脱伤的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好,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 出院回访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

    作者:梁芳

    目的:探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观察组62例采用出院回访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6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康复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压及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运动耐受强度、胸闷发作频率、射血分数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出院回访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病人心脏康复功能,建议推广和应用。

  •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管理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幸华;陈晖;刘晓艳;陈燕颜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并手功能障碍患者可行的膀胱管理方案及其可能预后,为防治肾积水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3月~2015年12月,我科对48名颈段脊髓损伤并手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基于尿流动力学的膀胱管理方案制定并进行出院后随访,分析其可行的膀胱管理方案、预后及相应处理方案。结果:46例患者尿动力学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2例患者脊髓休克期过后仍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但1年后再入院复查显示逼尿肌过度活动伴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7名患者伤后采用非自主反射性排尿或不定时漏尿的排尿方式,其中10人入院或再入院中发现肾积水,采用留置导尿至肾积水缓解或消失后选择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或膀胱造瘘,随访除1例持续轻度肾积水外其余患者未再发现肾积水。其余患者伤后采用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或膀胱造瘘的排尿方式,1例随访发现尿路结石并肾积水,其余患者随访均未发现肾积水。结论:颈段脊髓损伤并手功能障碍患者膀胱管理方案的正确选择对预防肾积水有重要意义,留置导尿、膀胱造瘘及间歇导尿均能起到防治肾积水的作用。

  • 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白伟;靳丹;王斌;郭甲瑞;李博云

    目的:对四肢长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1年间所接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措施,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并发症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 单Endobutton联合羟基磷灰石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Beagle犬股骨的力学研究

    作者:王强;沈影超;陆苇;陈俊;缪逸鸣;唐晓东;蒋晓伟

    目的:探索单Endobuton联合羟基磷灰石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Beagle 犬股骨后植入物的力学性能。方法:以En-dobuton线缆穿过实验犬的股骨,以单纽扣悬吊配合羟基磷灰石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以拉力器测量力学强度,观察线缆性状变化、是否有骨组织长入等。结果:分别于植入物固定完成后即刻、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观察,在60 N的拉力下羟基磷灰石可吸收螺钉固定端固定稳固,线缆表面物理性状无变化,线缆中有少量骨组织长入。结论:单Endobuton 联合可吸收螺钉固定Beagle犬股骨,挤压螺钉端线缆可以承受至少60N的拉力,从植入即刻至6个月无性能丢失。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庞小芹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了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3年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CT、MRI表现及形成机制

    作者:赵旭;张磊;商利明

    目的:探讨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在CT、MRI上的表现及其形成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58例胫骨疲劳性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CT、MRI影响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MRI的表现进行观察并分析比较。结果:MRI对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 CT(P<0.05),同时CT与MRI在对骨膜反应、骨折线及骨痂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MRI显著强于CT(P<0.05)。此外,患者对MRI的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CT (P<0.05)。结论:MRI对胫骨上段疲劳性骨折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T,而且其对软组织肿块的检出率也显著优于CT,其患者满意度也显著高于CT,因此在临床上可将MRI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优质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周雪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表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86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无痛有0例,轻度疼痛有0例,中度疼痛有17例,重度疼痛有26例;术后第2天无痛有4例,轻度疼痛有16例,中度疼痛有18例,重度疼痛有5例;术后第3天无痛有12例,轻度疼痛有24例,中度疼痛有7例,重度疼痛有0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无痛有0例,轻度疼痛有0例,中度疼痛有11例,重度疼痛有32例;术后第2天无痛有1例,轻度疼痛有9例,中度疼痛有14例,重度疼痛有19例;术后第3天无痛有7例,轻度疼痛有16例,中度疼痛有18例,重度疼痛有2例;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1天镇痛药物用量为25±7mg,第2天镇痛药物用量为10±5mg,第3天镇痛药物用量为0mg;对照组术后第1天镇痛药物用量为42±9mg,第2天镇痛药物用量为18±9mg,第3天镇痛药物用量为6±3mg;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 护理干预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对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分析

    作者:朱文川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对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前瞻性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采取护理干预联合曲马多缓释片,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3.15±0.27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6.32±0.69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下肢骨折患者中采取护理干预联合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 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姜涛

    目的:探究不同的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法进行镇痛,对照组则通过常规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患者康复计划的完成度对患者早期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判别,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24、15、1例,对照组的圆满完成例数,基本完成、未完成例数分别为:15例、16例、9例,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为97.5%,对照组的康复计划完成情况为77.5%,观察组的康复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的24小时、术后48小时以及术后96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0.79、3.86±0.86以及3.13±0.82(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 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领群;王东挺;陈明津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5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颈椎病的认知能力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是94.44%,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72.22%,组间护理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能力以及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降低抑郁率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倩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术后疼痛及降低抑郁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7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前瞻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5.24±0.72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8.26±0.65分,2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率为8.11%,对照组的抑郁率为27.78%,2组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抑郁的发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严颖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中心随机系统将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形式;舒适护理组采取舒适护理。评价:(1)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2)环境、心理、生理3方面的舒适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舒适护理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比传统护理组高,P<0.05;(2)舒适护理组环境、心理、生理3方面的舒适评分显著比传统护理组高,P<0.05;(3)舒适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传统护理组低,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环境、心理、生理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患者康复和提升患者满意度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护理措施分析

    作者:张娜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抽取77例作研究对象,在遵照随机抽签原则下予以分组,治疗组( n=39)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n=38)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87%,其并发症发生率是7.69%;对照组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3.68%,其并发症发生率是31.58%;2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均较明显(P<0.01)。结论: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其骨折愈合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意义。

  • 基于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临床康复护理

    作者:王丽荣

    目的:探究基于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临床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患者30例,在患者术后进行临床康复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膝功能恢复良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膝关节评分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无需再次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退化情况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较好,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0%(27/30)。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康复情况,患者满意度较高,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 空心钉内固定联合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护理

    作者:边红丽

    目的:研究总结我院运用空心钉内固定结合带血运的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从2010年3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共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该30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固定,同时联合带血运的骨瓣移植。术前常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入院后立即给予患侧下肢皮牵引,稳定骨折,防止骨折再移位,避免骨折部位血供进一步受损。牵引的同时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并进一步配合医生完善各项理化检查。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各种卧床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研究的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时间均为1年以上,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积极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能明显的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术后的体位护理和患者的功能锻炼也要特别的重视。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兰玲

    目的: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骨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进行研究,其中36例的护理仍延用常规护理,设为本文的对照组,另外36例的护理则为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设为本文的干预组,对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HSS膝关节评分、心理状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无痛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无痛率(33.3%),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63.9%),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组入院时的焦虑标准分为54±5分、抑郁标准分为55±9分,干预4周后的焦虑标准分为46±6分、抑郁标准分为46±4分;对照组入院时的焦虑标准分为54±7分、抑郁标准分为55±4分,干预4周后的焦虑标准分为49±5分、抑郁标准分为50±7分;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很高,十分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作者:逄玉霞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120例老年股骨头骨折伴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参与临床研究,随机对其进行分组护理干预,以帮助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对照组60例予以美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而研究组60例在其基础上再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评价2组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研究组60例中目标心室率≤100次/min有42例(70%),目标心室率≤110次/min有18例(30%),对照组60例中目标心室率≤100次/min有33例(55%),目标心室率≤110次/min有27例(45%),研究组心室率≤100次/min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5分、4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分、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身体功能、物质功能及心理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心律失常状况,帮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尝试。

  • 基于28例距骨颈骨折的急诊微创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回顾

    作者:张文广

    目的:探究距骨颈骨折的急诊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应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时6个月~1年的随访,28例患者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21/28),患者出现跟、踝部存在外翻或内翻畸形1例,距骨缺血性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急诊微创手术治疗距骨颈骨折临床治疗疗效确切,能够保证患者骨折复位和固定,同时能够大限度减少对患者骨折周围血液循环的破坏,患者临床康复效果较好,可临床广泛应用。

  • 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初步评定

    作者:刘笑开

    目的:研究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自2014年5月~2016年1月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根据编号单双数方法,随机分为2组,后路固定组(50例)和外侧植骨组(50例)。外侧植骨组行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后路固定组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改善值和手术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1)后路固定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侧植骨组,其中,外侧植骨组优有20例,良有19例,可有7例,差有4例,优良率为78.00%;后路固定组优有26例,良有20例,可有3例,差有1例,优良率为92.00%;经x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后路固定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改善值均优于外侧植骨组,其中,外侧植骨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改善值分别为(53.74±4.85)%、(42.02±1.53)%、(5.52±2.92)°,后路固定组分别为(92.14±6.91)%、(92.98±2.72)%、(8.26±3.57)°,经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伤椎前后缘高度的恢复,改善Cobb角,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对比探析

    作者:任义

    目的:分析探讨转子间骨折应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90髋参与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将90例患者平均分成3组,DHS组采用动力螺旋钉内固定治疗,PFN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置换组选择关节置换治疗,治疗后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 DHS组和PFN组,3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置换组、DHS组和PFN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33%、76.67%、80%;置换组、DHS组和PFN组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3.33%、20%、23.33%;置换组、PFN组和DHS组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16.67%、30%。结论:相较于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探讨

    作者:王钦存;季平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根据2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Merchant 膝关节的评分来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愈率,同时加快了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优质护理干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霞

    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的88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44)与观察组(n=44),分别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的拔管时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等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为7±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8±6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5天、49±4天,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P<0.05);2组的疼痛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减小,但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以及焦虑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疼痛程度以及焦虑症状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2%,患者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分别为75%、77.3%,2组比较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环节,需积极加强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完整、方法正确、护理质量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开展。

  • 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应用地佐辛镇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明

    目的:分析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应用地佐辛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并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共70例,在麻醉体位前15分钟左右对照组35例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研究组35例肌肉注射地佐辛10mg,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5分钟、给药后30分钟以及苏醒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以及使用数字镇静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测评患者安静平卧位、体位摆放时及麻醉成功后的镇静镇痛程度,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呼吸参数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 P>0.05)。2组安静平卧位、体位摆放时及麻醉成功后的镇静评分组内、组间比较均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2组体位摆放时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安静平卧位及麻醉成功后的疼痛评分,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应用地佐辛可维持满意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明显,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麻醉术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作者:陈慧君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88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44例行全身麻醉为对照组,另44例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为研究组,对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毕后出现吞咽反射时间为13±2分钟,拔管时间为15±4分钟,完全清醒时间为20±3分钟,各指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3分钟、27±1分钟、34±5分钟,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第1天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评分为23±4分,第2天为25±2分,第3天为26±2分,对照组分别为20±2分、24±4分、26±5分,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第1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91%,第2天为9.09%,第3天为4.55%,对照组分别为31.82%、18.18%、6.82%,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建议临床大力推广。

  • 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滕玉刚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3小时,平均手术时间2.21±0.22小时,术中出血量390~510ml,平均出血量466.25±40.87ml,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73±2.04个月;术后3天患者股胫角、内翻角、后倾角与术后1年并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感染、1例切口边缘皮肤坏死,4例小腿内下方麻木,无神经及血管损伤、螺钉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治疗效果:1例差,6例中,6例良,13例优,优良率为73.08%。结论:膝关节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相小刚

    目的:研究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14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骨折后脑脊液鼻漏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毕丽丽

    目的:分析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骨折后脑脊液鼻漏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骨折后脑脊液鼻漏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并予以不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17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每隔12个小时1次;研究组17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进行治疗,每隔8个小时1次,2组的治疗时间均为1周,在此期间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定时测定其血清与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的水平,对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为1天、平均颅高压消失时间为2天,平均惊厥消失时间为2天,平均意识恢复时间为4天,平均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为1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3天,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与脑脊液中平均肿瘤坏死因子-α、平均C 反应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中平均肿瘤坏死因子-α、平均C 反应蛋白的水平分别为18 ng/L、27 mg/L,脑脊液中分别为17 ng/L、1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显效10例(59%)、有效4例(24%)、无效3例(17%),总有效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骨折后脑脊液鼻漏引发化脓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血清与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的水平,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 七氟烷麻醉骨折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博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麻醉骨折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行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烷麻醉,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纳入患者32例,对试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分钟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实施干预,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1小时疼痛评分、躁动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自然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导管脱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HR、R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麻醉骨折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应用右美托咪定干预效果显著,并且不会造成苏醒期的延长。

  • 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于志永

    目的: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伤椎置钉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2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应用伤椎置钉治疗。通过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伤椎椎体高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 P<0.05);此外,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伤椎椎体高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固定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基本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医治的胸部外伤所致的肋软骨骨折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机进行患处常规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对立体的、仿真的、动态的、接近解剖、多彩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进行观察。并结合对照X线胸片( 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重建后检查出的28例30处肋软骨骨折中,通过X线平片检查出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检查出肋软骨骨折7/30处(23.33%)。结论:对肋软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处的情况观察更加清晰、准确,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相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肋软骨骨折患者的首选诊断。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白煜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笔者医院经临床确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2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6例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另46例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对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及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以及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术前的VAS疼痛评分、Barthel指数、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比较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的VAS疼痛评分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无较大的差异(P>0.05),但Barthel指数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组间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组高,组间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更胜一筹,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有效性及安全性均值得信赖,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吉超;刘贺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下,2014年4月~2015年6月期间对3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措施缓解心力衰竭病情,包括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控制肺部感染等,将其设置为本研究的对照组;而同期另30例该病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0.125~0.25 mg/d,将其设置为本研究的研究组,2组均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监测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以及心功能指标情况,并按《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NT-proBNP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显效者16例(48.5%),有效者15例(45.5%),无效者2例(6.1%),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可使用地高辛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情况,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36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新;丁洪忠;李志宏;王立民;刘浩然

    目的:分析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8例,骨折内固定术组18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3项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骨折内固定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骨折内固定术组,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虽耗时更长,术中出血量更高,但更利于患者股骨颈功能恢复,可有效缩短股骨颈骨折功能恢复时间,提高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颅骨骨折患者术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洪亮

    目的:观察探讨颅骨骨折患者术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3月因颅骨骨折引起的急性脑水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治疗组(n=25),分别予以甘露醇、高渗盐水,通过格拉斯哥评分了解患者的意识状况变化,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电解质、尿量、72小时死亡率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对2种的疗效作出评价。结果:2组给药前、给药后0.5小时及术毕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钠离子、血钾离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给药后0.5小时的红细胞压积为(25±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2±8)%(P<0.05),治疗组给药后0.5小时的尿量为189±14ml、术毕的尿量为311±4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4±33ml、656±84ml。2组给药前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给药后0.5小时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开始出不同程度的减少,2组给药后0.5小时、术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24小时与术后48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使用脱水剂治疗后均出现了明显的缓解,缓解率均为100%,但治疗组在24小时内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72小时内死亡1例,死亡率为4%,对照组72小时内死亡6例,死亡率为24%,治疗组的72小时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颅骨骨折引起的急性脑水肿患者应用高渗盐水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疗效较甘露醇更胜一筹,特别是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充分的手术抢救时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疗法用于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李世清

    目的:探究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因胫骨Pilon骨折而入院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疗法进行治疗,并根据Burwell-charnley的Pilon骨折的放射学评价标准以及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Burwell-charnley的Pilon骨折的放射学评价标准可知,24例患者中术后有20例患者达到解剖复位的标准,4例患者复位一般,0例患者复位差。另外,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可知,术后24例患者中12例患者治疗效果优秀,8例良好,3例一般,1例较差,综合治疗优良率为83.3%。结论:临床治疗胫骨Pilon骨折采用“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疗法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松峰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2015年间收治的92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该92例骨折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46例。研究组患者选择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选择一般解剖钢板固定。结果:分析2组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研究组内45例患者为优,1例患者为差;对照组内39例患者为优,6例患者为差。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创伤小、牢固性高、适用广、骨折愈合速度快的特征,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柱骨折患者手术麻醉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维龙

    目的:分析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柱骨折患者手术麻醉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的用药不同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的是单纯咪达唑仑麻醉,而研究组35例则采用的是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麻醉苏醒时间,评价麻醉的效果,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给药前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2组给药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研究组给药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手术麻醉采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可获得十分满意的麻醉效果,患者能够更快苏醒,临床应用价值高。

  • 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作者:罗冬

    目的:观测骨化三醇在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利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药物和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入骨化三醇,通过数据比较得出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77.5%。结论:骨化三醇对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有着明显的效果。

  • 清热化痰方治疗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宫照文

    目的:探究观察清热化痰方治疗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0例运用单纯的西医治疗(2.5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注射,1天2次),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另外30例再运用清热化痰方(川贝、炙杷叶、玄参、牛蒡子、芦根、黄芩、百合、栝楼、沙参、桑白皮、生石膏、丹皮、川朴)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细菌株数共2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株(29.6%),清除株数7株(87.5%),铜绿假单胞菌7株(25.9%),清除株数5株(71.4%),大肠埃希菌6株(22.2%),清除株数5株(83.3%),鲍氏不动杆菌4株(14.8%),清除株数3株(75%),流感嗜血菌2株(7.4%),清除株数2株(100%);对照组的细菌株数共2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7株(82.96%),清除株数4株(57.1%),铜绿假单胞菌5株(25%),清除株数4株(80%),大肠埃希菌5株(25%),清除株数4株(80%),鲍氏不动杆菌4株(16%),清除株数3株(75%),流感嗜血菌4株(16%),清除株数3株(75%);2组的细菌学疗效比较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结论:对老年骨折并吸入性肺炎患者在运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清热化痰方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

    作者:叶剑锋;简盛生

    目的:探究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7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47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的 X线片检查,并对手术导致骨折复位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骨折都愈合,疗效都满意以及评估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也总结出造成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有:(1)骨折端有过多的填塞植骨导致骨折分离移位;(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手术复位过程中没有将压缩部分充分抬起;(3)复杂性和粉碎性的骨折,对胫骨平台骨折间的碎骨块清除不干净;(4)同时在胫骨棘相连的关节面有旋转以及塌陷,复位之后在关节面中心有中央型塌陷出现;(5)在手术之中,X线片投照检查角度不佳所造成的复位良好假象;(6)植骨不完全,关节面在螺钉加压后再次移位。结论:在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手术之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6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那么将有利于手术复位水平的提高。

  • 2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

    作者:孙海涛

    目的:评定髋臼成形术、salter 截骨术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30例(3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将其设作治疗组,于组内推行髋臼成形术;同期选取30例(33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对照,将其设作对照组,于组内推行salter截骨术,观察2组入选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系统性随访,并评估其疗效后,发现治疗组入选对象优良率是86.67%,同时对照组是83.33%(P>0.05)。此外,治疗组入选对象髋臼指数、髋臼CE角以及头臼指数的改善条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臼成形术以及salter截骨术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中时,都可取得显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但髋臼成形术方案在预后水平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 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钢

    目的:探讨不同疗法应用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钢板内固定法)和对照组(髓内钉法),每组各有150例。结果:观察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治疗有效率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 P<0.05)。结论:和髓内钉法相比,钢板内固定法应用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率,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作者:李思云

    目的:分析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20例。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实施Neer评分,在评价完成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所有差异均明显(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2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着很高应用价值。对患者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 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对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程婧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对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44例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25分,男:女=31:13,平均年龄39±6岁,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标本2 mL置入1:9柠檬酸钠的真空抗凝管,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 )、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并与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组44例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作处理。结果:观察组的D-D为(1.1±0.7)mg/L,Fbg为(4.7±0.4)g/L,PT为13.9±0.8秒,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而TT为17.5±4.0秒, aPTT为36.7±4.1秒,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多发骨折患者中,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较正常人异常升高,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对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临床治疗。

  • 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巩顺东

    目的:探讨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骨科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摄片检查确诊,且符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指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的73.47%更具有优势,2组患者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且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为60.23±2.24分钟、50.42±2.12ml、5.65±0.45天、5.34±2.13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较传统手术治疗更具有优势,其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探讨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钢板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焦健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钢板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性收集我院在1年之内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为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钢板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时间以及住院花费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使用钢板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但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明显降低离床时间,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钛合金弹性钉固定治疗小儿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居正;石展英

    目的:分析钛合金弹性钉固定作用于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钛合金弹性髓内钉固定,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钛合金弹性钉内固定方法作用于四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杨洋

    目的:观察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对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8例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6.7%,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4.2±1.3个月,对照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6.3±1.5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8.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舟骨骨折患者而言,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效果较好,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还可加快腕功能的恢复速度,应用价值较高。

  • 研究水合氯醛用于骨科患儿非睡眠剥夺情况下配合CT检查镇静护理的适合剂量

    作者:周群

    目的:研究水合氯醛用于骨科患儿非睡眠剥夺情况下配合 CT检查镇静护理的适合剂量。方法:选取需实施CT检查镇静的骨科疾病患儿120例,通过美国医师协会的病情分级判断患儿对镇静的耐受力为Ⅰ~Ⅱ级,参与研究患儿均为1个月~3岁。依据患儿口服水合氯醛的剂量进行分组,口服10%水合氯醛0.5ml/kg的为A组,口服10%水合氯醛1ml/kg的为B组。按照患儿年龄将A、B组再次各分为2组:年龄为1个月~满12个月的为婴儿组,>12个月~3岁之间的为幼儿组。服用药物后由1名专职的麻醉护士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的入睡时间、入睡后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镇静失败率。并严密观察患儿在实施镇静期间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A、B2组的婴儿组间比较,A组婴儿入睡时间为15.07±6.60秒,较B组婴儿9.50±3.70秒的时间延长(P<0.05),A组婴儿镇静失败率13.33%,B组婴儿为10%,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幼儿2组间比较,A组幼儿入睡时间及镇静失败率分别为23.9±5.4秒(26.67%),B组幼儿为16.6±7.8秒(13.33%),B组幼儿的入睡时间及镇静失败率均低于A组幼儿(P<0.05);各组间BIS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服用10%水合氯醛用于非睡眠剥夺情况下的CT检查配合,婴儿组的镇静适合剂量为0.5ml/kg,幼儿组的适合剂量为1.0ml/kg,且服用10%水合氯醛适合剂量后患儿均可配合完成CT检查,镇静深度满意且镇静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吴治宏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式回顾法分析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200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史、骨折部位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女性和老年人。有外伤史的患者更易于罹患该型骨折。大部分患者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骨折部位以外的疼痛。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如能针对这些特点来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个案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确认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将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水平。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