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半交叉钢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彦;邓丽琼;盛志忠;苏驰

    目的:总结半交叉钢针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并评价其预防后肘内翻的疗效.方法:对1180例病例行闭合复位半交叉钢针内固定治疗,术中注意纠正断端尺偏、尺倾、尺嵌移位及旋转移位.术后患者卧位时伤肢置于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外翻、前臂旋后位,站位时上臂置于胸壁外侧,肘屈曲外翻、前臂旋后位.结果: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为24个月,优良率达98%.结论: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发生,应强调手法整复的技能,术中应矫正骨折远端的尺偏、尺倾及旋转,术后应重视肢体位置的摆放.

  •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

    作者:刘建文;张杰;郑兴武;叶枢

    目的:系统探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有无按照骨科损伤控制理论(DCO)治疗分成研究组(45例)和常规组(38例);研究组均基于DCO原则进行治疗,常规组未基于DCO原则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死亡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1.1%、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0.4%、远期COle效果评分为35.7±1.8分;常规组的死亡率为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8.5%、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8.6%、远期COle效果评分为30.2±2.4分,2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应基于DOC理论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工作,把DCO相关技术尽早应用到患者救治中,有助于规范救治,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远期疗效.

  •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宋军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康复组患者在术后3~5天,患者病情稳定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2周给予康复训练干预.结果:康复组患者护理后,其FAM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患者术后1周时,其Barther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患者术后5周时,其Barther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眼眶爆裂性骨折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连洁;谢璇红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眼眶爆裂性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36眼)眼眶爆裂性骨折住院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27例保守治疗患者23(85.19%)例治愈,4例(14.81%)好转.9例手术适应证患者术后8例治愈(88.89%),1例(11.11%)好转.结论: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探讨磁共振各序列成像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

    作者:蔡成君;刘哲;华玉琦;曹岚;沈枕

    目的:对磁共振各序列成像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扫描,采用不同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横断面扫描.全部影像学资料由2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综合评价.一些微小病灶,由2名医师共同研讨确诊骨挫伤是否存在.结果:50例患者接受X线、CT检查后均未发现异常,经过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结合自旋回波序列对骨挫伤的检查,发现膝关节骨挫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7例,占54.0% (27/50),膝关节骨挫伤合并韧带损伤23例,占46.0% (23/50).结论:对骨挫伤进行脂肪抑制序列T2WI检查明显优于单纯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梯度回波序列T2WI,结合自旋回波序列T1WI对骨挫伤敏感性更高.

  • 经皮锁定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Ⅲ、Ⅳ型张-侯氏骨折

    作者:计国旗;舒衡生;张克刚;石博文;郭峰;刘亚斌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Ⅲ、Ⅳ型张-侯氏骨折疗效.方法:自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们应用经皮锁定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张-侯氏骨折33例,其中Ⅲ型骨折19例,Ⅳ型骨折14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7 ~ 22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功能恢复满意.按照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优28例,良3例,及格2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3.94%.结论:经皮锁定钢板结合空心钉治疗Ⅲ、Ⅳ型张-侯氏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降低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肢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聚髌器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李卫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聚髌器和传统克氏针张力带2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我院的髌骨骨折病人56例,分别采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对照组)和聚髌器(观察组)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种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膝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 ~18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相比,聚膑器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王鑫渊;阿布都吾甫尔.太来提;白合提叶尔.吐尔干;赵国斌

    目的: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前、后路减压治疗方法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减压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前路减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稍差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干预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前路减压治疗的术中情况稍显不足,但是患者接受前路减压后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值得应用.

  •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作者:宋林琳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运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传统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腕关节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运用.

  •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庞海统;罗义伟;王宏力

    目的:探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不同植入物内固定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通过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骨痂评价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经带锁髓内钉治疗,临床疗效较佳,同时能够加强患者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关节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复位内固定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胡远明

    目的:评价关节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复位内固定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者均已经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关节镜结合微创技术辅助膝关节骨创伤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复位内固定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 B型超声在战区对战伤软组织内异物应用的体会

    作者:陈静;周静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战区对战伤软组织内异物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参加军事演习,并在演习中因炮弹爆炸导致受伤、软组织内异物存留的伤员28名,所有伤员均为男性.所有病例均使用Voluson一730Pro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对28例战伤患者(共36枚异物)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软组织异物进行探查定位,同时引导外科医生手术摘除异物.结果:在B超引导下摘除因战伤导致的软组织异物成功率为100%.且定位准确,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无异常情况发生.结论:战时使用B型超声设备诊断、指导因战伤导致的软组织内异物存留,具有定位准确的优势,其诊断效果确切,应用于手术中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半月板后角损伤29例

    作者:刘洋;袁大伟;罗旭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军事训练致半月板后角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治疗半月板后角损伤29例,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半月板愈合情况,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绞锁,达到临床愈合标准27例,愈合率92.4%;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87.7±11.3分,明显高于术前的35.3±9.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中,优良率89.7%.结论:膝关节镜下FasT-Fix全内缝合治疗半月板后角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的优点,是修复半月板后角损伤的有效方法.

  • 创伤性骨折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芹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康复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相比,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内固定及小腿内侧或外侧深筋膜切开减张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宿红星

    目的: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很多,但疗效欠满意、易存留诸多并发症;行内固定及加小腿内侧或外侧深筋膜切开减张治疗,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01年3月~2014年10月共收治92例此类创伤病人,采用内固定及加小腿内侧或外侧深筋膜切开减张治疗.结果:经16 ~21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X线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均获得愈合及良好塑形,无主钉,锁钉或钢板内固定物断裂;创口与减张口皮肤无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局部愈合良好,下肢功能恢复优良.结论:内固定及加小腿内侧或外侧深筋膜切开减张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较好、有效的方法.

  •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探讨

    作者:勾杰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围术期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显著.

  • 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芳权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6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次序,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肢体运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骨科处理后,上肢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不同方式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活动功能均有一定进步,但是,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文魁;魏树超;刘伟

    目的:探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878,P<0.01);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11.5756,P<0.01;t=6.2629,P<0.01;t=6.0728,P<0.01).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从而减少了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分合按提手法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临床观察

    作者:薛贵君;陆文娇;王振宇;杨文欣

    目的:观察分合按提手法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根据辨证分析将60例符合要求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的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合按提手法配合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侧卧位定点斜扳法治疗,每组30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合按提手法配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有较好的疗效,且成本低,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作者:刘娜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腰椎压缩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杨明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6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上肢骨折患者时,应尽量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金菊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按妇女产后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康复治疗模式,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2组妇女治疗后疗效.结果:2组妇女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妇女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1.43%和8.5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利于妇女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的相关探讨

    作者:崔敏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并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急救护理,并从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急救护理、休克抢救等方面进行分析,严密观察2组患者的病情,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早期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5%、96.67%;对照组为23.3%、83.33%,对比可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实行早期及时、合理、高效地救治,能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综合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孙艳红;于洪利;王莹莹;王珊珊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脑损伤致中重度单侧空间忽略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倒.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制定综合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治疗6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治疗效果,对USN的临床康复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探讨护理干预对促进骨肿瘤保肢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

    作者:孙宏伟

    目的:探讨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30例骨肿瘤保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2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经过护理后,比较2组骨肿瘤保肢术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33%、6.67%、86.67%和100.00%,其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运用于骨肿瘤保肢术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康复的意义

    作者:亓阳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康复的意义.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手术室专科护士,对活动实施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手术室专科护士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临床护理质量、康复质量均显著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手术室专科护士,能让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王丽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7天及出院前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的77.5%,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对术后疼痛程度的缓解及满意度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应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分析

    作者:宋威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康复护理前后2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从而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更利于疾病的康复.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 健康教育在骨折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胡泊

    目的:进一步探讨健康教育在骨科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所选取的212名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医护人员评价中优秀及良好等级明显高于对照(P<0.05),在一般及差等级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病人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骨折 康复
  •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刘耕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应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对策.结果:应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樊宏杰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1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选用的固定方法分成A组(DHS,46例)、B组(LPFP,52例)、C组(PFNA,47例),就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且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3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选用固定方法时应合理选择,PFNA固定方法具有术中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邹建荣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保守疗法,而研究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研究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2组均有并发症发生,但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可改善髋关节功能,而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拥军;杨卫兵;高雁卿;张浩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62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远高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较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学和力学原理,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CT和X射线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蒋蕾

    目的:对CT与X射线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脊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与X射线2种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并对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患者的前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93.33%)与X射线的诊断率(91.11%)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中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55.56%)与X射线的诊断率(28.89%)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后柱骨折诊断中,CT的诊断率(15.56%)与X射线的诊断率(2.22%)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射线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诊断,必要时应与CT进行结合诊断,以促进诊断率的根本提升.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费中成

    目的:深入探讨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然后就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韩华丽;阎红;孙峰华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同期50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帮助正确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还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 常用乳腺癌筛查方法诊断价值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作伟

    目的:分析在目前常见的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筛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所有的患者均使用乳腺临床检查的形式实施相应的检查,同时对于所有患者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实施钼靶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以及假阴性率.结果:对于患者在使用钼靶X线的检查完成后,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临床检测方法,患者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常规检查方法,在此过程中的所有差异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在临床对于乳腺癌患者在实施筛查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患者使用钼靶X线的检查形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在临床检查过程中的检出率,并降低患者临床假阴性率,在临床对于患者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探讨

    作者:周晓忠;李超;孙鸿涛;罗狄鑫;徐汪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非手术治疗组)各84例,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践.结果: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治愈率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林江;马伟;王晓丽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为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锁定钢板结合植骨的方法实施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锁定钢板的方法实施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P <0.05,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运用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该方法应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中推广以及应用.

  • 超声诊断在膝关节滑膜病变中运用分析

    作者:连心;晋娟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接受高频超声和磁共振成像2种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观察组应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分别将2组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诊断准确率为65.7%,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82.9%,2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厚的有效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但还应该对不同类型滑膜病变的超声声像图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水中分娩缸水细菌污染与母婴感染相关性探讨

    作者:党丽英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时缸水细菌污染情况,并对其同母婴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水中分娩产妇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分娩产妇33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产妇的母婴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母婴感染发生情况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分娩缸水细菌情况严重,但并不会造成母婴感染的风险上升.

  • 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防治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姜丹;蒋伟光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防治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 2015年5月140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进行分组治疗,其中70例采取的是钙尔奇D600mg/d口服进行治疗,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70例采取的是钙尔奇D 600mg/d口服、唑来磷酸5 mg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作为本研究的研究组,2组的总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以及L2 ~ L4与股骨颈的骨密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2组治疗前的各项观察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且L2~L4与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研究中出现4例发热、头痛症状,均作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防治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促使骨密度得到显著增强,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优质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

    作者:于凤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25.51±24.55mL、术中输血量121.72±14.3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26.84±32.68mL、204.27±25.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132.43±31.59分钟与对照组131.57±32.87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1.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8例(11.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40,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及术中输血量,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并发膝关节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潘琦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后并发膝关节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抽选2009年6月~2010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5例,均在我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5《年,按照是否并发膝关节炎分为关节炎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解剖复位效果,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25例患者确诊为膝关节炎者47例(37.6%);经统计分析关节炎组在年龄、损伤方式、分型、半月板损伤、术后解剖复位效果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不稳定型骨折、解剖复位不良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铜板内固定术后并发膝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 DHSA与DHS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任致良

    目的:对比分析DHSA(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与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DHSA治疗,对照组给予DHS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旋刀片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 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对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广兴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对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6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60~70岁的3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71~80岁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WOMAC、MMSE、SF-12及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患者4项指标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WOMAC、mMMSE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肺水肿、肺栓塞、贫血、周围神经病变、深部组织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41±20.42分钟、257.51±129.35ml,对照组分别为147.20±21.78分钟、242.57±133.29ml,2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 ~70岁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术恢复效果显著,对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等影响较小,因此对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应及早给予关节置换术治疗.

  • 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骨密度及结构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张磊;赵旭;商利明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腰椎骨密度及结构的多层螺旋CT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30例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取2个年龄段,实验组女性15例,年龄61 ~75岁,对照组女性15例,年龄76 ~85岁,使用TOSHIB生产的多层螺旋CT对实验组、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量,使用软件自动测量骨密度值,L1~L5椎体密度测量并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多层螺旋CT测量的骨密度比较,年龄组大的对照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年龄小的实验组,2组相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骨质疏松老年妇女的腰椎进行椎体定量CT检查,发现骨密度测量有能力评价骨质疏松的骨量变化,有利于骨质疏松的监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L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薛楠

    目的:对比研究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使用LCP以及DHS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将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患者使用LCP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DHS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Harris评分,同时还有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比B组患者少,同时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除此之外A组24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经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LCP方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具有广泛使用的意义和价值.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

    作者:高航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29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和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在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磁共振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与CT是2种不同的检查方法,CT检查骨质结构较为理想,有助于分期;而磁共振能任意选择扫描切面,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准确率显著高于CT.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研究

    作者:康久杰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佳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胫骨角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翻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髁置换术均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单髁置换术的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缺点在于翻修率较高;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在于翻修率较低,缺点在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临床中应明确手术指征,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 合并骨质疏松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评估

    作者:赵文彬

    目的:探讨合并骨质疏松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并骨质疏松的SLE 17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和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17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6.47±6.29分提高至随访时的88.71±5.12分(P<0.05),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由术前的50.82±3.71降低到随访时的22±3.2(P <0.05).末次随访时关节屈曲及外展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未见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病例,17例患者均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提高合并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 多排螺旋CT在髋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金鑫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髋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70例髋关节损伤的患者行普通X线平片及MSCT扫描,并通过二维及及三维图像重组获得感兴趣区的图像,用来判断髋关节骨骼和软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70例患者中,前柱骨折15例,前壁前柱骨折12例,后柱骨折9例,后壁后柱骨折10例,双柱骨折5例;髋关节前脱位11例,髋关节后脱位8例.其中X线诊断骨折及关节脱位52例,诊断符合率为74.3% (52/70),漏诊18例,漏诊率为25.7% (18/70),MSCT诊断骨折及脱位70例,诊断符合率为100%(70/70).结论: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相对于传统X线平片,MSCT在髋关节损伤的检出及评估其损伤程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 甲床甲沟部分切除加残留甲床部分剥离甲沟重建术治疗第1足趾嵌甲

    作者:仝瑞兵;董乐乐;王刚

    目的:总结甲床甲沟部分切除加残留甲床部分剥离甲沟重建术治疗第1足趾嵌甲的经验.方法:采用甲床甲沟部分切除加残留甲床部分剥离甲沟重建术治疗60例第1趾嵌甲患者,“V”形切除病变甲体和甲床后,再将甲床边缘沿趾骨表面游离,掀起2~3mm,将甲侧襞延展后垫于甲床下,间断缝合,重建甲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的术后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59例第1趾嵌甲均取得满意效果,1例复发,总体优良率达98.3%.结论:本手术去除了第1趾嵌甲的病因,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杨楠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发现,78例患者有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1.54%;以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高.结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手术室感染,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骨科伤口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探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

    作者:颜晓恒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100.00%,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康复进程顺利,整体治疗效果均达到预期.结论:针对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治疗的患者,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其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均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 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春峰

    目的:研究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PVP法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过程中应用不同类型骨水泥的对比

    作者:郑军

    目的:对比不同强度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术的影响.判断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OVFC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指数(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骨水泥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全部患者的VAS得分、ODI指数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骨折情况均大幅缓解;另外不同治疗方案相比,2组的疗效对比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PVP治疗OVFC的过程中,高粘度骨水泥及低粘度骨水泥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别.但高粘度骨水泥发生渗漏的概率显著性低于低粘度骨水泥.因此,临床以高粘度骨水泥进行PVP术可显著性降低渗漏的发生,保证治疗的效果.

  • SPECT/CT骨显像在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蕊

    目的: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腰背部疼痛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SPECT、CT、SPECT/CT融合检查,观察3种方法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SPECT显像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52.78%、43.59%,CT显像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75.68%、87.18%,SPECT/CT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94.87%、88.46%,SPECT/CT融合检查在准确性、灵敏度方面均高于SPECT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PECT/CT融合检查与CT检查在准确性、灵敏度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PECT/CT融合检查腰椎峡部裂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治疗腰椎峡部裂提供可靠依据.

  • 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李雪峰;贺小敏

    目的:探究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共48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给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方法,依据Frankel评分对其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统计该手术疗法的优良率.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48例患者中有24例为优,15例为良,6例为中,3例为差,手术疗法的优良率为81.25%(39/48).患者术后的生理弧度、椎体高度以及Frankel评分均得到良好恢复,畸形角矫正效果良好;无感染、神经功能进一步缺损等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E级24例,D级17例,B级5例,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可使脊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疗效观察

    作者:蒋本涛;蒋骏伟;张学亮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期间56例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患者56髋均在伤后3~ 14天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42个月,平均27个月,均无切口感染,术后3~6个月骨盆X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1例,良26例,可8例,差1例.优良率83.9%.未发现术后人工关节松动疼痛需翻修情况.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伤前虽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但机体功能多处在一个相对自身身体较好的状态,因此伤后抓住这段黄金时机,加强多学科协作,为各种检查、治疗开绿灯,共同诊治,在患者身体衰竭,并发症发生之前,为尽可能早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是后期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 超前镇痛在骨科病房中的运用及护理研究

    作者:隋丽娟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应用超前镇痛的效果,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选为研究对象,均行镇痛处理,依据镇痛模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n=43)行传统镇痛泵镇痛,观察组(n=43)行超前镇痛,同时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8小时~48小时各个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前镇痛联合疼痛护理在骨科病房中运用效果优良,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 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关节镜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中护理配合

    作者:王瑜

    目的:对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关节镜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从2013年8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关节镜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中筛选出40例,对其手术中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术后患者的康复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患者术后都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IKDC评分为A分36例,B分4例;Lysholm评分为96.7±1.2分,与手术前相比具有明显差距,P <0.05,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术中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6%.结论:前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关节镜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中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常明洁

    目的:研究分析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82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评分、X线评分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等均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相对于保守治疗方法,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有利于患者恢复,可推广应用.

  • 不同年龄科雷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血肿内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赵媛媛;高斌

    目的:针对不同年龄科雷骨折患者,讨论闭合复位血肿内的麻醉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科雷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50岁作为年龄分界线.经过统计,50岁以上患者共计56例,设定为观察组;50岁以下患者共计44例,设定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内部分别划分为麻醉组与非麻醉组.针对观察组患者,临床在手法整复前,对患者实施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5ml麻醉,主要是注射于患者的骨折端血肿内部.针对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血肿内麻醉处理.针对2组患者应用VAS评分,观察麻醉效果.结果:经过临床麻醉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等系列并发症.在对照组中,麻醉组与非麻醉组,在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临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麻醉组与非麻醉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科雷骨折患者,在闭合复位血肿内麻醉,可行性较高,安全性较高.针对50岁以上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显著;针对50岁以下患者,效果并不确定,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决定.

  •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巨风

    目的:针对脊椎骨折手术患者,讨论在麻醉处理中,选择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使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无误诊漏诊.120例脊椎骨折患者,均选择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应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为4.2±1.6分钟,睁眼时间为8.2±3.8分钟,拔管时间为13.0±4.4分钟,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2.2±1.3分钟,患者的术后10分钟OAAS评分为4.9±0.6分.对照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为8.5±2.7分钟,睁眼时间为13.7±5.2分钟,拔管时间为18.4±7.7分钟,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2.3±2.7分钟,患者的术后10分钟OAAS评分为3.1±0.1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脊椎骨折患者在临床手术过程中,麻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且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存在显著影响.针对脊椎骨折手术患者,临床选择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处理,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麻醉处理中,可将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推广应用.

  • 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比较

    作者:侯洪涛;刘立平;仝昭方

    目的:比较分析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根据术式将上述患者分为关节置换组46例和内固定组34例.关节置换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采用经皮空心内固定或DHS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DVT发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关节置换组的出血量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DVT发生风险较低,12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术.

  • 脑卒中后记忆力障碍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斐雯;郑国华;陶静;陈立典

    目的:对脑卒中后记忆力障碍(PSMD)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检索中文和外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了解各种非药物治疗对PSMD治疗情况.结果: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针刺、认知训练、针刺结合认知训练、体育运动、物理疗法、体感互动游戏、虚拟环境、康复护理等.结论:目前治疗PSMD的药物远期疗效尚不确定,且具有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其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针刺和认知训练研究多.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