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浅谈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被诊断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24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对2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后的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的生存质量,即优、良、可、差、以及优良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52.04±5.41 ml、血肿消除率为40~90%、基底核出血量13 ml、术后生存质量优患者为4例、良患者为6例、可患者为1例、差患者为1例,优良率为94%;对照组患者出血量为63.61±3.81ml、血肿消除率为20~75%、基底核出血量为20 ml、术后生存质量优患者为2例、良患者为4例、可患者为4例、差患者为2例,优良率为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方法与单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翟向前

    目的:探讨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28例,均接受单踝置换术治疗,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其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观察其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影像学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所有病例均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HSS评分、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本组病例的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假体位置及力线矫正均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外侧与髌股间室也未出现进行性病变。结论: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疗效令人满意,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创伤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高频彩超在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连心;晋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54例患者中65个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部位均经高频彩超诊断,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对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合并滑膜增生、合并血管翳、合并腘窝滑膜囊肿、肌肉血肿、内侧半月板囊肿、膝关节内外侧腱鞘囊肿、并膝内侧半月板囊肿的检测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高频彩超对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诊断率高达98.11%;且患者对高频彩超的满意率高达96.30%。结论:高频彩超对膝关节周围囊性病变的诊断及时准确,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可与好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 闭合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干预效果

    作者:潘琦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104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n=52,共56患锥)和观察组( n=52,共57患椎),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闭合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后ODI及VAS评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5.3±5.7分钟,显著少于对照组90.2±17.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ODI5.4±0.6分、VAS1.6±0.8分,显著少于对照组27.7±6.4分、2.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优良率83.9%,显著高于对照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迅速改善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术后恢复快、椎体高度恢复度理想。

  • 浅谈64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优势

    作者:金鑫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膝关节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中的优势,评价其在手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X线平片及MSCT扫描,并通过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重建等进行图像重组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用以膝关节损伤中对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判断。结果:42例患者中, X线平片显示髌骨骨折5例,股骨下端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伴关节腔积液12例,17例为阴性。经MSCT检查,17例假阴性患者中,3例为胫骨平台边缘不伴移位的轻微骨折,6例为髌骨边缘撕脱骨折,2例为髌下韧带断裂。18例患者经石膏外固定和金属丝钉内固定后复查 MSCT,图像无伪影,金属丝钉亦清晰显示。结论:相对于普通X线平片,螺旋CT在准确膝关节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及严重程度的同时,对周围软组织损伤亦能清晰显示,对膝关节骨折术式的选择及观察愈后有重要的影像学价值。

  •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王营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0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3%,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5.7%。2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1%。2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为显著,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

    作者:樊磊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3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19例患者采取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设置为观察组,余下18例患者因不符合手术指征而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2年,对比2种治疗方式疗效。结果:手术方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的对照组(x2=8.2668,P=0.00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达到86.4±2.7分,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3.4±3.6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 t=30.9371,P=0.00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在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条件下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部分不能耐受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注意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防范。

  • LISS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磊

    目的:探讨LISS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例采用LISS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折愈合效果:优6例,良5例;患者手术时间100~160分钟,平均132.5±26.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00~400ml,平均300ml,住院时间10~30天,平均22.4±3.7天,伤口尺寸10.5±1.2cm。术后对11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6±3.6个月,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经过X线复查,患者骨折对位线均恢复良好,且在术后早6个月晚1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LISS钢板加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磊;侯金永;段来宝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率为100%,且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骨关节愈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单侧外固定支架用于胫骨上端、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兰宇斌

    目的:观察单侧外固定用于胫骨上端、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胫骨上端、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3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上述观察指标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上端、远端骨折可获得理想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

  • 分析组合式外固定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曹家敏;张志荣;杨广涛;齐涵;刘成磊

    目的:探讨对复杂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四肢骨折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治疗的同时并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1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7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率高达100%;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2例为针道感染,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剩下1例为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在复杂四肢骨折后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利于骨折尽快愈合,且并发症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于海锋;韩树铭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应用微创经皮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2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132例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优良率72.7%,低于研究组88.6%,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多于研究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27.3%,高于研究组10.6%,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VSD负压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雪峰;贺小敏

    目的:研究使用VSD负压引流术对四肢创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四肢创伤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均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治疗组患者中使用VSD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中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和相关花费情况。结果:使用VSD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以及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四肢创伤患者中,使用VSD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 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26例桡骨下端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王永成

    目的:手法整复夹板骨折治疗26例桡骨下端骨折。方法:根据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判定治疗结果。结果:优:22例,良:4例,差:1例。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下端骨折疗效满意,伤肢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 小切口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陈志坚;周瀛梁;潘峥;葛旻;王安硈;叶晓健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腰椎骨折病例30例,使用小切口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伤椎高度恢复及Cobb角的矫正度及矫正缺失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降低后期椎体高度丢失,改善临床症状,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 应用微型钢板治疗多发掌指骨骨折

    作者:陈晓阳;何灿庭;张聪林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10月共收治19例多发掌指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4~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功能评价,优24指、良15指、中3指、差2指,优良率达88.6%。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多发掌指骨骨折是一种固定牢靠,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 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作者:任致良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取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显示,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20±23.5ml,手术时间为66.5±11.2分钟,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7.1±2.9周;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50±25.5ml,手术时间为115±10.2分钟,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20.1±3.9周。因此术中情况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neer评分82.5±5.5分,对照组81.5±5.8分,2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优良率方面对比,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90.0%,2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更值得临床推广。

  • 交锁钉治疗难愈性股骨干骨折

    作者:张凌飞;周继辉;何晓峰;赵丛然;李强;田飞鹏;戴政

    目的:对股骨干骨折术前进行分析,对于损伤较重,愈合可能出现问题的病例采用有效的措施,应用交锁钉治疗,探讨疗效。方法:根据骨折损伤的程度,判断愈合的情况,总结以往病例,制定判断标准,通过分析发现难愈性病倒,治疗中采用有效的措施,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此方法疗效满意,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结论:对于难愈合的股骨干骨折,通过预先判断及采用有效措施,可提高疗效,防止骨折愈合不佳的发生。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沈向东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自拟中药化瘀接骨饮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科门诊收治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自拟中药化瘀接骨饮治疗,比较2组术后2周、4周骨痂评分及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水平,并比较2组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骨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63、3.449,P=0.020、0.001),血清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5.468、5.963,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6.601、9.677,P=0.000、0.000),术后6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x2=4.441,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自拟中药化瘀接骨饮内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刘锋

    目的:探讨人工半髋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诊治的5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行人工半髋置换术(置换组),33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固定组)。结果:置换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地时间明显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在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与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57,P=0.075),但术后3年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7,P=0.002)。结论: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下地早,术后中期并发症少的优点。

  • 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月帆;黄俊文;黄安劲;胡曙荣;谢建鸿

    目的:总结分析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8月~2015年9月,我们采用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19例,按AO分型,A型3例,C型16例,术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并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9例患者获得6~15个月随访,髌骨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平均3.3±0.7个月,无感染、切口愈合迟缓、内固定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对皮肤软组织激惹比较轻,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评分,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推荐临床根据病情选择应用。

  • 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连华;张卢;朱兴元;刘晓冬;王俊义;倪晓辉

    目的:探讨采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临床分析研究,随机分2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DHS手术方法,对比2组病人术后病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4%,相对对照组优势明显。结论:采用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提高疗效,缩短卧床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拥军;杨卫兵;高雁卿;张浩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82例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案,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切复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缺点,但人工关节置换术整体优势更突出,建议优先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

  • 胫骨Pilon骨折30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蔡学海;黄楚浩;彭庆

    目的:分析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接诊的Pilon骨折患者30例。术后对该30例患者进行回访,根据Mazui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优、良、可、差4个等级的患者分别为18、9、2、1,患者的有效率高达90.00%。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式,患者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唐文成;程喜红;郑泽娟;孙基锴

    目的:对比传统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上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为临床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9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固定前后的处理方法相同。于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为84.85%,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测量2组患者的TPA角及PA角发现,2组患者在2个时间节点上的TPA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AP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钢板相比,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后倾角,有利于患肢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 MSCT重建技术在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巍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寰枢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本病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来我院就诊的48例疑似颈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利用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技术对颈椎情况进行判断。结果:48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4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其中矢状位重建显示寰齿间隙增宽>4 mm者26例。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左右侧块不等距者14例,其中冠状位重建寰椎侧块两侧下角连线中点垂直线与齿状突轴线不垂直者8例。 CT检查阴性者8例。结论:MSCT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的对颈椎进行多角度清晰显示,能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做出准确判断,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

    作者:郑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骨骨折闭合复位+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2组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和76.7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腔通气及鼻腔外形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骨骨折闭合复位+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具有术野清晰,复位准确,创伤小,利于鼻外形和鼻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世杰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35例,手术组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给予治疗,非手术组给予手法整复外固定法给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疗效显著者18例,有效者12例,总有效率为85.71%,手术组疗效显著者28例,有效者7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均以恢复腕关节面平整,恢复正常的桡骨长度和掌倾角、尺偏角为目的,尽早做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功能锻炼,恢复腕关节功能。

  •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161例报告

    作者:王旭菁;王永坤;陈波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息肉)患者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0~115分钟,平均70.3±15.8分钟;术中出血量5~50ml,平均15.5±5.7ml;术后住院时间2~6天,平均3.4±0.7天。术后6例出现恶性呕吐不适,1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尿潴留1例,腹泻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后出院。随访3~36个月,131例获得随访,失访率18.6%。复发3例,复发率1.9%,2次手术治愈。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结石(息肉)安全可行,同时兼备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康复快等优点,可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 解压牵引装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军凡;陈昕;陈述荣;宋林

    目的:观察Chattanooga解压牵引装置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Chattanooga解压牵引装置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颈椎牵引,2组牵引后均给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2组均治疗3周。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VAS法)、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评分(20分法),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hattanooga解压牵引装置治疗较常规颈椎牵引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赵小强;吴雅莉;杨海平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MDS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TD、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R率、PR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大多数患者对TD、三氧化二砷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未有因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者。结论:TD、三氧化二砷及骨化三醇胶囊联合治疗可提高 MDS的整体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 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涛;许锦富;刘龙魂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患儿智力发育水平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药物、高压氧、水疗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联合早期运动强化训练( Bobath法),比较2组患儿智力水平、运动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x2=4.376, P<0.05);智力发育水平: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明显高于对照组(t=5.920-10.249, P<0.05);运动功能: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20-6.394, P<0.05)。结论:早期Bobath法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智力发育水平与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经皮穿针自研外固定装置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肖翊南;张旭光;黄晓海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自研外固定装置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经皮穿针自研外锁固装置治疗髌骨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65岁,平均43岁。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经皮穿针外固定装置无松动失效,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无移位,针道反应3例,经对症治疗好转。根据陆裕朴等的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经皮穿针自研外固定装置治疗髌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符合坚强固定原则,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手术方法简单。外固定装置由颈椎后路钉棒系统(钛合金)横联器改制而来,轻便小巧,可重复利用,既可节约医疗经费,又为微创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器材。

  • 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O'Brien II、III型桡骨颈骨折

    作者:夏玉礼;马长生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方法,并对其效果及并发症进行临床研究。方法:2009年6月~2015年3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O’ Brien分型为Ⅱ、Ⅲ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7~13岁,平均8.6岁;其中II型12例,III型19例。结果: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11个月。参照Métaizeau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1例,良4例,中6例。总优良率80.6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是一种微创、并发症少、效果优良的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O’ Brien分型为Ⅱ、Ⅲ型骨折。

  • 断指再植适应证有关问题探讨

    作者:王换新;李锦永;胡洪良;程学锋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适应证的相关问题。方法:1988年6月~2013年6月再植2078例2615指断指,男1517例1819指,女561例646指。年龄大57岁,小11个月。断指缺血时间短3.5小时,长42小时。单个手指再植1620例,其中含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21例;手指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30例;手指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29例;单侧多指再植455例980指;双侧多指再植3例19指。完全离断再植1534例2001指,不完全离断再植544例614指。从患者状况、年龄、断指缺血时间及断指条件等几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2432指,失败183指,总再植成功率93%。其中断指移位再植41例48指,成功44指,再植成功率为91.66%;经液体浸泡的断指再植51例64指,成功51指,再植成功率为79.68%;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21例,成功19例,再植成功率为90.47%;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31例,成功28例,再植成功率为90.32%;背侧皮肤及血管同时缺损的断指再植27例,成功24例,再植成功率88.89%;一般常规性断指再植1907例2266指,成功2125指,再植成功率为93.78%。结论:倡导结合断指伤情及术者的技术能力灵活掌握再植适应证。

  • 内外侧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向朝栋

    目的:探究采用内外侧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髓内钉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膝关节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活动能力、稳定性、疼痛和自我评价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髓内钉治疗,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压疮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杨列霞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压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将88例高龄骨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4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而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终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但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龄骨折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压疮发生率,提升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护理干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影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7月80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先后采取常规护理(40例,对照组)与系统化的护理干预(40例,干预组),评价2种护理方法对护理前后患者心理活动、行为管理、状态管理改善情况的影响,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心理活动、行为管理、状态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心理活动评分18.63±8.04分,行为管理评分为11.47±4.39分,状态管理评分为16.83±5.15分,对照组分别为16.77±6.04分、10.04±3.71分、14.28±7.0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辅助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提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 颈椎损伤致高位截瘫病人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黄雪;周建梅

    目的:探究因颈椎损伤而发生高位截瘫的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4年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椎损伤致高位截瘫患者共40例,为这些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34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有1例患者气管切开避免呼吸道梗阻,2例肺感染,2例压疮,1例尿道感染,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和后续全面系统的精心护理,病情均已经得到控制,均好转出院。结论:针对因颈椎损伤而导致的高位截瘫,为患者实施全面的、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

  • 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尚艳玲

    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予以探讨研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骨外伤急诊患者,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8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病痛程度和治疗效果比较,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精神状态和情绪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治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推广。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效果评定

    作者:敢志惠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于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3.25±11.23分钟、住院时间17.52±3.54小时及治疗费用21368.52±1652.34元,均优于对照组( 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7%低,护理总满意度97.1%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5.3%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

  •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尉煜

    目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治疗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前路手术患者共4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围手术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颈部切口血肿造成呼吸困难的患者1例,经拆除伤口缝线,清除积血后症状改善,术中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牵拉后声音嘶哑者3例,经适当休息后,症状改善,未出现植骨块移位造成四肢暂时性瘫痪的患者。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时,术前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能够充分暴露手术区域,术后应该注意颈部制动,密切观察切口、四肢运动及感觉的观察,早期开始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

  •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护理探讨

    作者:米亚玲

    目的: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70例患者,患者均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Cobb , s角、伤椎前缘、后缘高度以及椎管截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后,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小患者Cobb , s角改善神经功能等,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后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 创伤性骨折患者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付春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5天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作者:张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9)和研究组( n=39)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低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平均均低于研究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高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予以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探析

    作者:范立辉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降低患者复发率,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的;钟颖;黄利红

    目的:观察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terrible triad of the elbow )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早期予上肢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关节活动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术后常规石膏托固定4~6周,再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并随访6个月~1年。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部均骨折愈合,关节无僵硬,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伸屈及旋转幅度基本正常,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避免或减轻了关节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金祥;蒋波;黄宗文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干预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对2组患者进行Mcbride 评价。结果: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Mcbride 评价,观察组优良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掌倾角比较数据和尺偏角数据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恢复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临床价值意义。

  • 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

    作者:郑哲

    目的:评估肱骨小头骨折采取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骨折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89%),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取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速度,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7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郜水菊;安红军;刘克歌

    目的:观察70例妇女于产后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本院收治产后女性7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产后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的女性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34/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的盆底肌力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评价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冯本鑫

    目的:实行中医中针灸疗法的方式在颈椎错位的患者中,利用针灸对治疗患有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探讨其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3年12月入院的120例发生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据表方式随机分为2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2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日常药物护理,针对观察组来说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实施中医针灸疗法的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手术的方式治疗,对2组患者共同进行持续的跟踪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颈椎恢复以及疼痛的控制情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以及身体恢复情况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也都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的方式比西医手术方式的治愈率要高,并且治疗效果也很明显,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探讨。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

    作者:姚宁

    目的:评估综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筛选标准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不仅给予常规护理,而且还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结果: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很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从统计学角度看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恢复,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提高生活能力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香菊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效果观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临床护理及康复路径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影响

    作者:李三华;韩书环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前后临床护理及康复路径,预防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患儿手术前后采取相应心理疏导及护理措施,系统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的进行手指、腕关节、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和功能锻炼,无肘关节僵直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3个月均骨性愈合。结论:采用临床护理及康复路径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大程度恢复患肢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兰芳

    目的:观察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70名,再随机将这70名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运动功能评分标准( FMA)和独立性评测( FIM)评价患者运动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独立性评测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对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 钩针结合舒筋活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宋振华;罗丹;王培辉;郭永昌;曹玉举;胡建庚

    目的:探讨钩针结合舒筋活络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钩针结合舒筋活络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牵引治疗,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大小,观察2组临床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降差值为6.09±0.14,而对照组的下降差值为4.72±0.10,VA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钩针结合舒筋活络丸较牵引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臭氧联合射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郑瑾

    目的:比较臭氧治疗、射频治疗、臭氧联合射频治疗3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男女不限,采用配伍原则分为3组,每组30例,第1组为臭氧治疗组( A组),第2组为射频治疗组( B组),第3组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组( C组)。观察并比较术前腰腿痛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患者临床病程以及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VAS,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术后6个月手术优良率及术后腰椎间盘影像学改变及手术后并发症。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果,不同程度的缓解了腰腿痛等症状,均未发生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术后VAS疼痛分值C组低于其他2组(P<0.05),C组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缓减及影像学改变等优良率为80.0%,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与B组疼痛分值及术后6个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及影像学改变更优于单独射频治疗组或单独臭氧治疗组且不良反应更小。

  • 关节松动术与推拿治疗冻结肩的比较

    作者:蔡民;王丽娜;贾丽君;王强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与推拿疗法在冻结肩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差别,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度差异、治疗师付出体力差异,探寻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3组,松动组14例使用关节松动技术,推拿组15例使用推拿疗法,2组患者均配合使用针刺疗法与功能锻炼,对照组15例只使用针刺疗法与功能锻炼,1疗程12天,共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每疗程结束后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评定,在患者第1疗程的每天治疗结束时进行患者耐受度评定、治疗师付出体力评定,疗程结束后取其终平均值。结果:治疗后,松动组、推拿组、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组、推拿组2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动组、推拿组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松动组、推拿组2组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组、推拿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师体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和推拿疗法结合针刺功能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冻结肩的康复中具有更好疗效,关节松动术相比推拿疗法对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耐受度,以及治疗师更少的体力付出,但两者各有所长,如何将两者手法技术有机结合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机配合主动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姚用花

    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机(下肢关节康复器)配合主动锻炼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CPM机配合主动锻炼的方法锻炼膝关节屈曲,对照组单纯采用主动锻炼的方法。分别在术后5天、15天评价。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1.82%,对照组的舒适度为14.29%,2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表2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无痛发生率为81.82%,对照组的无痛发生率为14.29%,2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无痛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CPM机被动训练配合主动训练能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 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在骨科康复病区的应用效果

    作者:万来平

    目的:分析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骨科康复病区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骨科康复患者中随机抽取190例,按患者编号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式护理干预,护理3周后,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1.1%,显著低于对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延迟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康复患者阶段式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甲状腺常见手术并发症的诊治及术后康复预防

    作者:李晓冬

    目的:探讨甲状腺常见手术并发症的的诊治方法及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情况、病理学检查类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甲状腺瘤摘除21例,一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35例,一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加另一侧腺叶大部切除18例,两侧甲状腺大部切除5例。病理学检查类型:甲状腺肿48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乳头腺癌7例,桥本氏病3例。本组80例患者并发症总例数为7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75%。结论:出现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与术中操作、处理手段、术后护理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尽量精细手术操作积极进行术后预防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 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

    作者:杨楠

    目的:探究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平均膝关节活动度、及对疼痛管理结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为57.1%,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围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病人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崔雪梅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初产妇产后盆底恢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初产妇分娩后患者280例,对其使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记录产妇治疗经过,并评价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28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娩后完全依从产妇137例,占48.93%,盆底康复依从率为86.07%;从影响因素来看,初产妇对康复的认知程度和产后的心态、情绪对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大,其P值均<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认知程度,产妇良好的治疗心态及医护人员的督促均对提高产妇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影响。

  • 健康教育在骨科支具使用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徐艳萍

    在骨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整个过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治疗和护理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治疗,这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支具(braces)又称矫形器(orthotics),是现代运动创伤外科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骨关节治疗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支具的需求日益增加。支具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长期佩戴会使肌力减退,产生心理依赖,配戴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皮肤压伤、破溃和神经受损,因而应注意合理适时地应用支具并加以适当的护理[1],对使用支具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的因素非常多,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2]。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而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疗效、预后等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3]。关节外科康复要求损伤的关节或者手术修复重建部分相对制动固定,而关节正常结构保持功能活动,甚至加强康复训练以增加动、静力稳定结构,加强肌力,促进软骨代谢,防止并发症。关节外科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对支具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具治疗由改善临床症状的被动治疗模式发展为促进损伤愈合,改善功能、提高疗效的主动模式[4]。骨科患者往往年龄跨度大,治疗方法差异大,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更为缺乏,住院及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的康复训练难以坚持等实际困难,使得健康宣教在骨科患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5]。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