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在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效果比较

    作者:赵香元

    目的:观察和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且对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情况、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达94.87%、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83.20±5.00分钟、负重时间54.00±3.00天、住院时间12.00±1.40天、骨折愈合时间11.60±1.30周,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髋关节置换术相对内固定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急性踝内翻扭伤的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价值探究

    作者:刘何利;尚琴琴;于水昌;王红利;曹爱青;方志欣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踝内翻扭伤的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被确诊为急性踝内翻扭伤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对这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使用高频超声探头对患者的双侧踝关节进行超声扫描,观察并分析患者的超声影像图,观察其是否合并有微小骨折或外踝撕脱骨折、韧带是否出现撕裂。同时,对这58例患者进行X线拍片检查,并将X线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53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踝内翻扭伤,诊断符合率为91.38%;X线检查结果显示,有42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踝内翻扭伤,其诊断符合率为72.41%。与X线相比,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有25例患者被超声诊断为合并有微小骨折或外踝撕脱骨折,X线检查显示,其中23例患者为阳性。结论:在急性踝内翻扭伤的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对急性踝内翻扭伤合并的微小骨折或外踝撕脱骨折进行准确的鉴别,能够为急性踝内翻扭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王鑫众;赵振刚;魏慧明;李贵斌;戴彬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62例,其中包括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分为2组,A组为镇痛泵组,B组为镇痛泵+氟比洛芬酯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术后疼痛强度评价。动态监测血常规和生化。并记录镇痛时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6小时和24小时A组(2.76±0.25,2.81±0.29)与B组(2.59±0.29,2.17±0.36)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给药后12小时B组(2.32±0.25)明显低于A组(3.17±0.33)( P<0.05),48小时则B组(1.76±0.35)镇痛效果再次优于A组(2.69±0.27)( P<0.05)。 B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68%)明显低于A组(32.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氟比洛芬酯后对血常规及生化无明显影响。结论:联合应用氟比洛芬酯可降低芬太尼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

  • 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米热姑丽·肉孜

    目的:分析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到我院实施诊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抽取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1年的随访,有37例患者颞肌筋膜完全成活,2例复发流脓,4例出现再穿孔,术腔上皮化同时干耳。有15例患者听力提升10dB,12例患者听力提升15~20dB,11例患者听力提升25~30dB,剩余5例患者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予以治疗,只要彻底把中耳病变以及乳突病变清除,有利于患者中耳通气功能的恢复,消除炎症,避免病症复发,使患者听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探析

    作者:任红伟

    目的:整理我院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方法在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康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方法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而对照组患者则通过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固定效果以及预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5.58±2.65周,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0.73±4.58周,2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为79.53±5.62分,对照组患者的HSS评分为89.72±5.86分,2组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OM结果为153.45±5.47°,对照组的ROM结果为120.52±5.86°,2组患者的ROM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突出,预后良好,且微创锁定钢板治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探讨

    作者:汪海洋

    目的:探讨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髋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且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史立军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彩超确诊胰腺损伤的患者7例,通过CT确诊胃胰腺损伤的患者10例。其余2例患者行胰胆管造影( MRCP)检查,确诊1例,并提示主胰管损伤。上述方法未确诊的1例患者通过急诊手术探查确诊。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腹腔内感染1例,胆漏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此3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有2例患者临床死亡,死亡原因1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外1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行2次手术后21天后腹腔严重感染导致器官衰竭死亡。结论:血尿淀粉酶,全腹彩超,CT,MRCP可做为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但要注意联合检测。对于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准确识别并定位主胰管损伤,且术后要加强引流,这样可明显提高闭合性胰腺损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术适应证选择及其治疗效果

    作者:杨勇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适应证选择及1期翻修术治疗。方法:以回顾研究选择我院2002年5月~2012年5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期翻修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中发现假体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和肉眼可见的脓苔,术中取脓苔再次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9例1期翻修手术均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用双氧水,碘伏水及大量生理盐水脉压枪冲洗,更换器械及手套,以含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骨水泥固定新假体。术后静脉输入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4~6周,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在1期翻修治疗后,伤口均1期愈合,翻修术后随访平均23.8个月,1例感染复发,再次行1期翻修感染控制,其余28例未出现感染复发征象。 HSS膝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3.6分,提高到后随访时的平均81.2分(P<O.01)。结论:(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为单一细菌感染,有敏感抗生素治疗,骨组织及软组织条件良好,病人无高危感染因素存在,可选择1期翻修术。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娜;董凯

    目的:根据中医基本理论、辩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研究内服加外敷中药、前期急性期加用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就诊序号分为3组:即内服加外敷中药、前期急性期加用西药组20例,西药组20例,中成药组20例。结果:3组均对照观察治疗3个疗程(21天)后,内服加外敷中药、前期急性期加用西药组20例中临床治愈率55%,显效率25%,有效率16.7%,无效率3.3%,总有效率96.7%。结论:内服加外敷中药、前期急性期加用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 不同种类前列腺素类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

    作者:苗壮

    目的:研究分析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比较患者的青光眼降眼压情况。方法:2012~2013年我院共选取了8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患者150只,将这些患者分成3组,均有27例患者,I组使用拉坦前列素治疗,共有患眼50只,II组使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共有50只患眼,III组使用贝美前列素治疗,共有患眼50只,3组患者都接受4周治疗,每天1次,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之前,3组患者的眼压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组内患者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眼压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治疗能够有很好的降眼压作用,3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白永斌

    目的:观察与比较2种手术方式(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58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后者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且对2组患者的疗效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2%)低于对照组(37.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采取2种手术方式(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交锁髓内钉)治疗,均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但相对而言,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运用。

  • 双腔导管引流术治疗脑脓肿26例效果观察

    作者:冯才政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针对脑脓肿的传统外科治疗穿刺抽脓术和脓肿切除术的缺点,采用一种锥颅置双腔导管引流术的新方法。结果:全部病人治愈。结论:该种治疗方法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适应证广,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和应用。

  • 地佐辛用于老年患者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红莲;侯奕敏

    目的:观察地佐辛应用于老年患者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全切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B组和芬太尼组A组。 B组:地佐辛25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 A组:芬太尼1mg+氟哌利多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术后随访48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共6个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呼吸抑制、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地佐辛应用于老年患者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香菊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检查治疗中144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44例患者分成3组,糖化血红蛋白组,空腹血糖组,联合组,比较3组患者糖尿病的诊断率。结果:联合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组、空腹血糖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可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减少糖尿病误诊率,可作为糖尿病诊断治疗的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 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斌;陈静;王鹤鹏;陈晓光;李雪梅;范志丽

    目的:探讨髌骨环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髌骨环内固定治疗32例粉碎性髌骨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6.5岁。结果:所有32例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4.8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CT或X线提示均愈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骨不连等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胥少饤等疗效评估标准,优28例,良4例,优秀率100%。结论:该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高频电刀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黄华进;张兰艺

    目的:探究高频电刀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总结疝气采用高频电刀手术治疗后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疝气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高频电刀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手术刀治疗,观察比对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出现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出血和伤口不良愈合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气手术时,采用高频电刀对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具有严重影响。除非患者病情危急,否则不得使用高频电刀。

  • 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结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远军;苏永康;郑臣校

    目的:总结应用带旋髂浅动脉为蒂的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结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从2009年7月~2013年9月,以旋髂浅血管供血为解剖学基础,设计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软组织合并掌骨及伸肌腱缺损患者20例。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个月。20例患者均取得理想效果,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术后患肢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结合自体肌腱移植方法来修复手背复合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目前手背软组织合并掌骨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

  •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李海英;张耀东;赵明

    目的:分析应用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4),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雷尼替丁治疗,治疗组用替普瑞酮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5%,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4,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6%,高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46,P<0.05),在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7±2.8分,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3±1.9分,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3±2.5分,低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94.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5)。结论:应用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立普妥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陈晓晨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观察立普妥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92例患者平均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组患者立普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6%(P<0.05),术前2组患者的TG、TC、LDL-C、CRP水平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TG、TC、LDL-C、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立普妥联合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 微创经皮钢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苏时豪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钢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7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1.58%,高于对照组的60.53%,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

    作者:张浩;谢美兆;练伟东;郭诗晓;洪苏强

    目的:观察分析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统计本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骨损伤患者共计198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补法,在治疗经过相同的疗程之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在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比患者的血红蛋白与白蛋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两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t检验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与中医补法在骨科急性损伤急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丹阳;曹艳杰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接受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方法:根据9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和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是69.6%、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率47.8%、总有效率76.1%,2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性,P<0.05;不良反应情况为,对照组17.4%,观察组6.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非常重要,除了采取常规治疗,还需要使用纳洛酮,对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患者的预后比较理想。

  •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海权;柳浩然;辛续伟;徐利民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84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的病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2%(41/42),显效率为54.76%(23/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38.10%(16/42),显效率为23.81%(10/42)。结论: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患者的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便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志学

    目的:本文通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2)和观察组( n=42),予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接受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使住院的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郭成全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伤椎置钉治疗,称为伤椎置钉组,另一组接受跨伤椎内固定术治疗,称为跨伤椎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伤椎置钉组患者和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伤椎置钉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伤椎置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伤椎置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跨伤椎内固定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和跨伤椎内固定术比较,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更高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解金三;袁奇亮;李振威;陈锋;周捍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固定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的32例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完全采用关节镜下技术,23例应用空心钉固定,6例爱惜邦线固定,3例克氏针固定,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完全愈合, 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4.5分(85~99分)。结论:关节镜下根据骨折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提高了固定可靠性,临床疗效显著。

  •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冯玉花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手术成功,无转开腹治疗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6.7%,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2.1%,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观察组。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螺旋CT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徐菲

    目的:探讨螺旋CT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踝关节骨折病人20例,所选患者均行X线及螺旋CT检查,通过对比分析,评价螺旋CT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式选择中的优势。结果:X线平片确诊踝关节骨折11例,可疑骨折5例,漏诊4例;CT扫描及三维重建,20例患者均确诊。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踝关节骨折范围,对细微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尤其对有关节面创伤的骨折优势明显,能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螺旋CT 踝关节 骨折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髌骨爪联合克氏针治疗48例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洪辉;林涌然

    目的:观察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髌骨爪与克氏针联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克氏针与髌骨爪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3%,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氏针内固定与记忆合金髌骨爪均是当前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将二者联合应用后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多病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李启;白立伟;张宏艳;马秀江

    目的:研究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多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高龄多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对其进行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观察其手术、麻醉风险,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9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单臂外固定架治疗99例患者,优93例,尚好4例,差2例,临床效果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高龄多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科手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23例疗效观察

    作者:邓安平;向启均;鲜于文涛;万里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23例,通过外科手术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并分段点状剥脱,溃疡面清创后喷洒表皮生长因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术后1例出现腹股沟切口淋巴漏,经清创缝扎后淋巴漏消失。本组患者均根除了患肢的大隐静脉曲张,所有溃疡面得以愈合。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春生;苏伟民;黄宁;孙宁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住院情况、后凸Cobb 角及Worter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认为其近期疗效基本相似。但后期随访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后凸Cobb角与Worter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优于单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王帅

    目的:对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60例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接受腘部“S”形切口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接受手术治疗前2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分( IKDC)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手术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后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中,关节镜下经双后内侧入路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临床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作者:方向阳;刘乙静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均应用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及术后处理后,优者38例,良者13例,中者6例,差者3例,优良率约为85.%。结论:临床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十分满意,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术后康复,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 可吸收线双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方法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王彬;房海艳

    髌骨是膝关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人体里大的籽骨。在人体伸膝活动中,通过髌骨的杠杆作用来使股四头肌力量得到提升,提升幅度约为30%。髌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如果髌骨骨折后没有得到正当的处理,则会对膝关节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会导致终身残疾。在髌骨骨折后,要尽量保证恢复关节面平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发生创伤性髌骨关节炎的发生概率。经过4年临床研究,采用可吸收线双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方法治疗髌骨骨折52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效果满意。本文对该术式的手术方法、疗效结果以及讨论结果就个人临床经验进一步阐述。

  • LCP在多发性骨折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贾明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 LCP)在治疗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4年4月间,在16例多发性骨折中运用LCP治疗26处骨折。结果:经7~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26处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2周),术后患者均无再发骨折以及内固定物断裂,采用手术治疗部位骨折愈合率为100%。参照Ovadia标准:本组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2.3%。结论:LCP对多发性骨折早期治疗稳定性较好,脂肪栓塞率低,患者发生褥疮、呼吸窘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炎的并发症较少。

  •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东兴

    目的:探讨与研究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并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的疗效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有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姜洪北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治疗)及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强痛定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切口感染、出血、胆漏、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切口疼痛,并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也具有优势。

  • 循证护理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蒋继华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90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核素治疗的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水平分析

    作者:王丹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核素治疗心电图以及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根据我院的186例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比较分析患者131I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在治疗之前,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表现出ST-T病理性降低以及T波变化,II、III导联会有不典型肺型P波,P-Q、Q-T间期延长,FT3和FT4上升,TSH下降。在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都不同程度的恢复,临床中治疗前后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甲状腺毒症性心脏131I治疗需要使用心电图检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MSCT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金鑫;高巍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利用MSCT对40例踝关节损伤、可疑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利用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 MPR)、容积显示技术( VR)显示踝关节损伤程度,与常规的CT平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中,发现骨折28例34处,其中外踝骨折6处,内踝骨折8处,后踝骨折7处,胫骨下端骨折5处,跟骨4处,舟骨2处,跖骨4处,趾骨6处,楔骨骨折1处,跟骨粉碎性骨折1处。 MS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的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情况、关节面损伤及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MPR技术对骨折、脱位及骨折碎片能更准确显示。结论:MSCT利用薄层重建、MPR、VR技术克服了传统检查方法的限制,能直观立体的对骨折部位进行清晰显示,为踝关节的损伤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早期股骨头坏死中西医结合治疗及MRI疗效评价

    作者:欧阳永均;丁卫华;蔡雪峰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更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54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金天格胶囊、三七血伤灵胶囊和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给予阿伦膦酸钠和塞来昔布治疗,2组各治疗6个月。以Harris评分及磁共振成像变化作疗效评价。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2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Harris评分显著增加,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磁共振成像改善与Harris评分具有明显关联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而且具有安全,疗效佳,胃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周瑞卿;卢慧娜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出院诊断分患者为2组:ACS组和NICP组;根据胸痛发作时间将ACS、NICP组分为两个亚组:≤3小时亚组、3~6小时亚组。计算IMA对AC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与ECG、CK-MB、cTnI联合应用对ACS进行诊断,其诊断效能明显提高,且在胸痛发作在6小时和3小时内相差不显著。结论:IMA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以及ACS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指标。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家运

    目的:分析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44例)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9.55%,组间对比,x2=5.2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LVEF、LVEFDD、LVEFSD指标的对比上,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应用推广。

  • 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罗汝华;刘春燕;莫沛仪

    目的:探究采用护理干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格拉斯哥评分( GC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GCS评分为12.1±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2±3.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病死率为1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给予有效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快速减轻患者昏迷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狂躁发作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岩琳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治疗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三关节融合应用跟骨异型钢板固定结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足畸形

    作者:胡健;李洪鹏;吴冰;孙培峰;徐朋;陈君;冯承臣;宋展昭

    目的:评价应用跟骨异型钢板三关节融合术,结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足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3月,对18例(单足19)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足患者应用跟骨异型钢板三关节融合术,结合跟腱延长、跖腱膜松解、肌腱转位、肌腱紧缩等软组织手术治疗,骨性融合后允许负重(约术后3个月),术后12~18个月行钢板取出。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20个月。术后3个月得到骨性融合的14例。结论:三关节融合应用跟骨异型钢根固定结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对成人小腿缺血性肌挛缩后遗马蹄足畸形是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尿酸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辉;陈志恒;刘迎新;朱小玲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 HU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共502例,测量血压、腰围,现场询问病史和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检测空腹血尿酸、TG、TC、LDL-C、HDL-C、空腹血糖等,超声测量及计算前列腺体积。按血尿酸是否>420μmol/L将受检者分为HUA 组和血尿酸正常组( NUA)。比较2组的代谢指标及前列腺相关指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UA与腹型肥胖、高TG血症、代谢综合征(CDS2007)、BPH及下尿路症状评级(LUTS)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可能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脊髓性截瘫临床观察

    作者:彭怡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脊髓性截瘫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髓性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0例,有效14例,显效6例,基本治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3例,有效16例,显效7例,基本治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脊髓性截瘫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研究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安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心内科住院病房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67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给予硝普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进行治疗,并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给予硝普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常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F、BNP、NYHA等分析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N端B型脑钠肽降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6%;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天;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参附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比起常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 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药物治疗观察

    作者:张跃华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录的患有肝硬化患者共40例,并于同期选择非器质性病变体检者40例,对以上肝硬化患者及体检者粪便内细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2组菌株的临床特征及其药物应用效果。结果:肝硬化患者奥菌群PCR检查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均为检测阳性,有扩增现象。细菌显微培养所培养出肠道菌群与PCR检测所得结果相同。2组患者粪便中,经临床细菌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肝硬化患者粪便中有大量细菌潜生体和繁殖体,其细菌集群率为55%,相比较非肝硬化组患者粪便中仅有少量细菌潜生体和繁殖体,其细菌集群率为10%。经临床观察发现,显微培养中的细菌菌群8小时后均出现细菌潜生体和繁殖体,细菌运动方式有定向运动及灵活运动。未应用治疗药物细菌群集率为100%,其中潜生体检出率为96%;应用蜡样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细菌群集率为61%,其潜生体检出率为53%;应用培菲康双奇三联活菌制剂细菌群集率为51.5%,其潜生体检出率为30.3%;两者同时应用,其细菌群集率为8.6%,其潜生体检出率为5.1%。结论:蜡样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及培菲康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在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联合应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的价值。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失败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顺;李保良;王虎;孙景福;魏思奇;陈国天;舒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失败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54~72岁,平均63.5岁。所有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跛行等髋部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生活。使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患者由术前Harris评分43.65±6.16分提升至术后第12个月88.27±5.8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3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87.0%。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加,但术中手术操作难度增加。

  • 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IL-Iβ、NO水平的影响

    作者:吕亮明;唐述森;刘欢;周文龙;武德旺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清理前后关节液中IL-Iβ、NO含量的变化,探讨可否将此作为评价膝关节镜干预效果的指标,并进一步探讨关节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清理术,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3、6、12个月时膝骨关节炎WOMAC评分及关节液中IL-Iβ、NO含量。结果:手术后3、6、12个月患者膝骨关节炎严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关节液中IL-Iβ、NO含量也均低于术前(P<0.05),关节液中IL-Iβ、NO含量与膝骨关节炎WOAMC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腔清理术能够减少关节液中IL-Iβ、NO含量,同时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早中期KOA的理想方法。

  • 呼吸功能训练在高龄食管癌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郭艳丽;李雪芹;郭永刚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65岁以上的食管癌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全面呼吸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可锻炼和增强呼吸肌群的力量和耐力,促进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积极情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白晶;高存友;张夏莲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慢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8周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的心理行为训练(研究组, n=38),另一组进行药物常规治疗(对照组,n=34)。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训练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训练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计算不依从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训练后PANSS量表的总分及阴性、反应缺乏、抑郁等因子分低于训练前(t=2.258,P=0.027;t=2.831,P=0.006;t=2.931,P=0.004;t=3.054,P=0.003),且低于对照组训练后评分(t=2.105,P=0.039;t=2.176,P=0.033;t=2.118,P=0.038;t=2.42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第12个月的不依从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8,P=0.005;x2=4.498,P=0.034)。结论:积极情绪体验有助于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反应缺乏、抑郁等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PICC管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军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应用PICC管安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制定导管维护操作规程,专人统计记录患者管道情况,对患者实施科学、切实可行PICC的护理方案。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应用PICC治疗的患者58例,置管时间长182天,短20天,平均92±2.2天,除1例脱管外,余患者按计划完成全程治疗,顺利出院。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使用PICC管,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升护理人员素养及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尿道下裂成形术效果对照分析

    作者:关飞;许胜利;李耀峰

    目的:对尿道下裂成形术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我院100例尿道下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Snodgrass术,观察组50例患者行膀胱黏膜术,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后段尿道下裂治疗成功率为89.29%,对照组患者后段尿道下裂治疗成功率为75%,观察组后段尿道下裂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中段尿道下裂治疗成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道下裂患者行膀胱黏膜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KA、anti-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陈红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3例患者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医专一附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分为90例RA患者组,83例非RA组,37名健康人群组来自同期体检人群。用ELISA方法检测anti-CCP;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 RF),观察各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anti-CCP与AKA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RF差异不显著(P=0.139)。 anti-CCP敏感性与RF无差别(P=0.12),特异性高于AKA(P<0.05),高于RF(P<0.05)。结论:与RF相比,anti-CCP和AKA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anti-CCP。3种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确诊率。

  • 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肖敏

    目的:分析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洛地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以及治疗12周后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DBP、SBP、HBIAC、血纤维蛋白原、血肌酐以及TC、TG、FBG等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4周、12周后ACR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4周、12周后ACR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患者ACR,控制肾病继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不同临床分型创伤性胫骨管状骨缺损的手术选择分析

    作者:孟仕坤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分型创伤性胫骨管状骨缺损的手术选择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85例创伤性胫骨管状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胫骨管状骨缺损长度分为3个临床分型组:I型(4~6cm)39例,II型(6~9cm)25例,III型(>9cm)21例,分别采用Ilizarov技术单节段截骨传送术、Ilizarov技术双节段截骨传送术、同侧带血管蒂腓骨转移术结合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术手术疗法。观察3个临床分型患者组骨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指标,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手术治疗疗效。结果:3个不同临床分型组均取得重大疗效,I型骨痊愈长9.4个月,III型5.6个月短;II型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时间短10.5个月,III型长18.1个月;3组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均达到正常水平。因3个不同临床分型组在病情、病例数、手术选择方面均不同,无法做统计学对比。结论:不同临床分型创伤性胫骨管状骨缺损的3种手术选择疗效显著,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

    作者:王春生;焦守国;毕秋玲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诊治的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以传统内固定方法,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5/30),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掌握合适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和更为理想的方法。

  • 手术后脊柱结核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潘奇;杜东鹏;邢娟;姜文雄;马明;孟永智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术后复发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14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脊柱前路钢板或前路钉棒固定治疗,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经6~14年随访,1例患者3个月后因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死亡,13例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植骨部位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6个月。结论:病灶的残留、不合理的化疗、手术方式不佳、脊柱的不稳定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 探讨骨转移癌放疗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美玲

    目的:研究分析骨转移癌放射治疗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09~2011年我院选取了58例骨转移癌放疗患者,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9例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质量问卷调查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都有明显的改变, 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论:使用护理干预能够让骨转移癌放疗患者获得较好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临床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明显,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安敏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8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骨折及肌腱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马娅芳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骨折及肌腱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手部骨折及肌腱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手外科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分析2组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手外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57±2.16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10637.51±152.86元,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外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2.68%和97.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和80.49%( P<0.05)。结论:对手部骨折及肌腱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帮助患者掌握手外伤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满意度。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玉兰;曹志媛;夏继平;张男男;张德欣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采取常规化护理措施的是对照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是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后,在治疗效果和症状消失的时间2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得到了患者很大程度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中药保留灌肠在减轻小儿骨折术后发热症状中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余慧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护理在缓解骨折术后发热症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发热症状的98例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分成中药保留灌肠护理组(A组,n=49)和常规护理组(B组,n=49)2组。 B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患儿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护理干预措施。比对2组患儿干预前、干预后1小时、5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时段内体温变化差异,记录其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结果:(1)干预后2组患儿体温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患儿各时段体温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2)A组患儿护理满意率为93.9%,显著高于B组患儿的75.5%(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发热症状的骨折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发热症状,对控制患儿体温、提高护理满意度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术前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秋夏;彭玉兰;谢丽叶;陈丽燕;龙春梅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的术前的心理需求状况,以期为手术室开展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前访视时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方法进行调查。自拟问卷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患者的需求,其中患者的需求类分为:相关知识需求、心理与情感需求以及技术、环境方面的需求。需求程度的分为3个级别:需求、无所谓和无需求,采取3级评分:需求-2分、无所谓-1分,无需求-0分。结果:本组52例患者术前相关知识需求的得分1.752±0.596分与心理与情感需求得分1.755±0.603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55,P>0.05),而均高于技术、环境方面需求的得分(1.468±0.791,t值分别为2.0678与2.0808,均P<0.05)。本组52例患者术前对PFNA与DHS手术的优、缺点和手术安全性、希望与手术医师交流及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鼓励的需求率均为100%。结论:PFNA手术患者术前对手术相关知识及心理、情感方面的需求较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有必要对其进行干预。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要点分析

    作者:卢玉梅;刘平;潘冬青

    目的:探讨针对骨创伤患者,观察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骨创伤患者102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负压封闭引流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骨创伤患者的随机分组。 C2组(对照组51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C1组(观察组51例):临床选择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对比2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概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2组骨创伤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护理后,在创面愈合时间、临床住院时间、植皮手术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等方面, C1组明显优于C2组骨创伤患者(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患者,临床选择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此过程中配合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将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概率有效降低,将患者的疾病愈合时间有效缩短,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感,终显著提高骨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全程护理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治疗中应用

    作者:孙妍

    目的:分析研究全程护理在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肺结核并发咯血的病人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的SAS (焦虑自评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的咯血持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结核并发咯血病人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使咯血持续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梅毒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杨素萍;张美茹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梅毒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梅毒( RPR及TPHA均为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15例患者3个月后腰腿疼痛及麻木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同时梅毒也得到规范性治疗,未出现院内交叉感染。结论:通过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疾病康复,终达到控制梅毒蔓延的目的。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赵莉梅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患儿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护理对策

    作者:韩萍梅

    目的:根据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记录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总结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提高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从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对该1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经过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后,均得以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患者的血压都明显下降,没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服用降压药物导致恶心、呕吐等,在经过专业护理后,症状都得以缓解,终消失。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上护理时要注意包括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注意控制患者饮食,关注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并发症情况,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临床护理,促进患者痊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韩馨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疗法,实验组58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门俊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肺部感染患者,对这些患者行一般护理、肺部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结合护理效果,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结果:通过科学的使用上述护理手段,80例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有36例被有效治愈(45%),25例有效(31.25%),19例无效(23.75%),总有效率76.25%。结论:对本院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行为护理在小儿疝气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庞亮

    目的:对小儿疝气在术中进行行为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小儿疝气的患儿一共80例,然后将这些患儿平均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对所有患有该疾病的患儿采取相同的手术方法,即经皮下环切口进行的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并且对所有患儿都进行常规的护理,在这些基础之上,对观察组的患儿实行行为护理,并且进行护理的时间为7天。结果:在患儿进行手术之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行为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儿在术后下地活动的时间,并且相应的住院时间也缩短了。而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明显要比观察组高,并且2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的患儿阴囊内的积气,以及切口感染,还包括戳孔血肿的情况都比对照组发生的概率低。结论:行为护理对于小儿疝气在术后的恢复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干预

    作者:王馨;王玥;邵帅;李丛聪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观察2组情况。结果:术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1.7%,对照组为72.9%,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关注。

  • 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凤辉;荣幸;李春香;王妍;曹艳喆;秦晓飞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3周后比较2组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角膜水肿的消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 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效果观察

    作者:邢震

    目的:探究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40例,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组,另一组为康复组,每组20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急性期外科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案为:骨折部位的回位、建立脊柱稳定性、对神经进行减压以及药物治疗,另外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实施的路径包括:饮食、躺姿、排尿控制训练以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而康复组患者除了进行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外,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后期针对脊髓进行一定康复治疗,具体实施的路径包括:心理调节、健康教育、恢复运动指导、生物反馈训练,维持14天。结果:2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的脊髓功能评分上都高于康复前,焦虑评分分数均低于康复前。而2组在脊髓功能评分的对比上,康复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焦虑评分的对比上,康复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治疗路径的有效实施对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以及脊柱损伤的治疗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综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运动能力的改善

    作者:张利娟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运动能力的改善。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所用方法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控制、运动能力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0.9±0.5次/w、硝酸甘油用量1.2±0.5片/w,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3.2±1.0次/w、硝酸甘油用量3.6±1.0片/w,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45.5%,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

  • 艺术行为疗法治疗慢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广翔

    目的:对艺术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将其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集体工娱辽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艺术行为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情感平淡、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评分显著偏低,差异显著(P<0.05),同时SSPI、ADLPI评分也明显偏低(P<0.05),但是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偏高,两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艺术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生活能力,值得加大推广。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探讨

    作者:姚红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康复组患者评估诊断制定计划进行早期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力重新评估,了解2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注重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有计划的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促进康复,缩短疗程。

  • 神经内科关于脑卒中康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金玲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接受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评价2种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7.8%,对照组为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 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精神症状和社交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静

    目的:探讨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接纳、精神症状以及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进行精神科的常规护理外,还对患者进行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采用自我接纳问卷( SAQ)、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 N-BPR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进行测量,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精神症状和社交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BPRS、SAQ、SSPI得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可以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使患者社交功能得到增强。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爽;曹艳杰;史好巍;刘晓军;孙萌;薛丽新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2010~2011年我院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小患者41岁,大患者73岁,全部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均满足脑出血手术指征,在患者入院24小时之内为其提供脑内微创清血肿手术治疗。患者病症情况如下:29例失语病例,34例偏瘫病例,21例吞咽障碍病例,17例大小便失禁病例。结果:完成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都有所改善,共有20例治愈,13例好转,2例死亡,有1例自动出院。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积极开展综合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丁玎;张丽莎;赵静;林海丽;赫玲玲;马艳辉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汁分泌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这次研究中选取了大庆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取产后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产后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观察组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2组的HAMD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子宫复原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增强产妇适应新角色的信心和能力。

  •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时机与康复措施

    作者:李政贵;宋杨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时机以及措施,探讨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根据254例急性脑血管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来探讨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共有66例瘫肢肌力增加Ⅲ级,132例增加Ⅱ级以上,56例增加Ⅰ级。109例患者失语,其中能说出整句子49例,能说正确单词或字的52例,无变化8例。全部患者都没有出现由于早期康复原因而促使病情严重化的情况,没有出现继发症和综合征。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是非常正确的选择,能够促进患者尽快的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因此临床中可以积极的使用。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作者:赵南;唐艳华;曲亚杰;曲辉;史佳伟;宋婷婷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大庆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比较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满意度相比,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吴东杰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到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之外还要实施康复护理,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为88%,对照组的康复有效率为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增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率,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 延伸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蔡卫红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遵医行为及Barther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对饮食控制、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6个月2组的Barther指数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Barth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延伸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并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李媛媛;赵松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将113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护理,对比2组肺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肺康复完全依从率54.39%与依从率89.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79%、64.29%,研究组呼吸道疾病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护理有助于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治疗

    作者:徐昆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痛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对照组单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药神经妥乐平予以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5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6.36%,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x2=7.314,P=0.00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予以康复训练联合西药神经妥乐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残余神经痛,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经济安全,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巍

    目的:探究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康复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使用了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OID分数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证明,有效率为98.11%。无特别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极少数患者出现四肢麻木,面色潮红。持续数天自行好转。和治疗前相比,患者OID平均分数为35分,在治疗结束1个月,6个月和1年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腰背疼痛与社会能力评分得到显著改善,结束治疗1个月患者ODI平均分数为15分,6个月后平均分数为4分,1年后平均分数为2分。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介入及康复一体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浅析中药封包应用腹部皮瓣断蒂术后对上肢关节功能康复安全性观察

    作者:杜启军;梁王班;洪杏高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封包对腹部皮瓣断蒂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中药封包对患者早期恢复上肢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就诊于本院的60例单侧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经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了腹部皮瓣手术,对对照组中的术后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加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中的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封包结合西药治疗加常规护理,并对比2组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优6例,治疗效果良13例,治疗效果差11例,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63.33%,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优14例,治疗效果良9例,治疗效果差7例,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6.67%,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肩关节体侧外展活动度以及腕关节活动度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要相对大些,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腹部皮瓣断蒂术后患者行中药封包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关节功能,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的价值。

  • 康复运动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探讨

    作者:王晶

    目的:探究康复运动护理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的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2年之后,观察患者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为期2年的健康运动之后,其SDS和S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进行康复运动前,患者SAS和SDS评分为58.4±8.15分,62.8±8.42分,康复运动后,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9.15±7.25分,56.84±6.89分,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 肠道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

    作者:高岩

    目的:研究探讨肠道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肠胃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80例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普通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小于对照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对肠道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刘素华;王玉龙;梁伟容;王栋;张捷洪

    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入的1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康复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为9.5±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6分,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17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5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徐丽;植秋婵;关素芳

    目的:研究并探讨5 E康复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65)和观察组(n=7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5E康复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使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采取5E康复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各项生活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新医正骨法对颈椎病患者焦虑抑郁的观察

    作者:李卓;曲红梅;谢云辉;胡艳波;张佳佳

    目的:单独应用新医正骨法治疗颈椎病和应用新医正骨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情绪的观察。方法:选取10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对照比较,对照组应用新医正骨法+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新医正骨法+常规护理,问卷式调查量表,调查工具包括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分析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病患者在实施新医正骨法治疗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得到正确的认知和建立良好的应对方式。

  • 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素梅

    目的:探讨尿失禁患者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妇科住院病房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67例尿失禁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等常规治疗尿失禁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并联合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等常规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阴道肌肉收缩持续时间等分析指标,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发症以及Matta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6%;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天;治疗之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比起常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 踝关节骨关节病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剑峰

    目的:探究踝关节腔注射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踝关节疼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对所有患者在病变关节部位注射相关药物和臭氧,1w/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踝关节康复训练,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VAS总分为48.65±4.671分,治疗组为43.58±6.954分,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着明显的提升(x2=14.587,P=0.038),对照组治疗后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存在,(x2=6.4781,P=0.0754)。结论:对于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使用注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更加有效的恢复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等速肌力训练促进上肢骨折术后肌力恢复的研究

    作者:刘欢;付海燕;张茜;吕亮明;高汉义;商莲香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上肢骨折术后肌力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上肢骨折术后应用石膏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后测试2组患者上肢肌力恢复的情况。结果:经过6周的训练后可发现,在角速度为60°时,肘屈伸的PT、PT/BW和在角速度为180°时的TW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有明显改进(P<0.05),并且TPT与F/E明显降低(P<0.05);而2组间比较,实验组改进更明显(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上肢骨折术后肌力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

    作者:张利姣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6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对其高危因素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年龄≥60岁的患者48例(77.4%),病程10~20年者36例(58.1%),空腹血糖>11.1mmol/L者48例(77.4%),血脂中TC、TG、LDC-C、HDL-C4项指标异常者38例(61.3%);经有效治疗及合理的康复护理,本组54例患者肢体运动、语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87.1%),5例合并梗死后出血(8.1%),2例合并肺部感染后转院(3.2%),1例患者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1.6%)。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及血糖、血脂关系密切;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本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 湿性敷料治疗压疮56例实践经验及体会

    作者:董翠芹

    目的:总结湿性敷料治疗压疮实践经验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112例压疮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传统换药,观察组湿性敷料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4.6%,高于对照组82.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度、Ⅲ度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换药次数也更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湿性敷料治疗压疮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具有较大借鉴与应用价值。

  • 浅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应用效果

    作者:史好巍;曹艳杰;王爽;薛丽欣;李鸣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便秘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接收的15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便秘26例,轻度便秘37例,中度10例,重度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发作期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之外增加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的便秘情况发生,对颅内压稳定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比较高,临床中的效果非常优秀。

  • 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章博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8.6%和88.0%,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2.0%和80.0%,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满意度3项指标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作者:应桂花

    目的:探讨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二区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的实施为分界点,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防跌倒护理,比较2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跌倒的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防跌倒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区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意义研究

    作者:张辉

    目的:讨论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意义,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临床正常输血检验者,共计3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并且对75份疑难血液标准开展相应的检测。结果:经过临床输血检验,360例受检者所表现出的情况有所不同。经过统计,在10秒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的人员,共计192人,占全体人数的53.3%;在20秒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的人员,共计168人,占全体人数的46.7%;另一方面,通过对受检者在输血检验中运用凝聚胺技术,所有受检者均在3分钟内消失了非特异性的凝聚。通过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效的运用凝聚胺技术,能够对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检验,包括配血不合格、反复输血血液标本等等。结论: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是一项可行性较高的技术,能够利用该项技术测定青霉素抗体的标准,并且利用肉眼就能够识别2+凝聚。输血检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工作,对受检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日后,应积极推广应用凝聚胺技术,促使输血检验更加快捷。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研究

    作者:孙亚琴

    目的:探讨产后发生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生产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产妇38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38例发生产后尿潴留的产妇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不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医护人员应在产妇生产前做好宣教工作,积极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对于产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加速产妇身体康复。

    关键词: 产后 尿潴留 原因 护理
  • 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中毒患者氯氮平的浓度

    作者:李晓波

    目的:研究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中毒患者氯氮平的浓度。方法:将2013~2015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检测器为患者测定氯氮平浓度,观察组则采用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氯氮平的浓度,在不同的检测器后,对2组患者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优秀率为88.89%(16/18),高于对照组的58.82%(10/17),且观察组的检测优良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不同检测下氯氮平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的实测值较对照组更接近理论值,具有误差小的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中毒患者氯氮平浓度的准确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李霞

    目的:为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道德街预防接种门诊在接种实践中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此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来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共1186例,其中男孩615例,女孩571例,年龄1个月~6岁,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1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1325例,男孩710例,女孩615例,年龄1个月~6岁作为观察组。通过接种环境、沟通艺术、接种前后护理等多个方面提高护理水平,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2组儿童的接种及时率,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为84.5%,对照组为71.3%,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为91.5%,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减少儿童漏打忘打疫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保障儿童的健康,对临床有积极意义。

  •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杨勇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同时寻找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病患的临床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取并予以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病变病患,以检查结果为参考指标将病患分成3个组,A组(轻度狭窄)、B组(重度狭窄)、C组(重度狭窄);再以冠状动脉病变的实际支数将病患分成3个组,a组(单支病变)、b组(双支病变)、c组(3支病变)。给予所有病患监测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等指标,实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的客观评价。结果: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整体严重性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实际支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较之A组、a组病患,B组、C组、b组、c组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际形成例数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P<0.05)。结论:基于冠状动脉病变病患而言,给予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全面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病变实际状况进行客观反映,建议在冠心病病患普查工作中进行推广。

  • 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及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王娟

    目的:探讨分析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窒息患儿共120例,对发生窒息的患儿进行适当的助产护理措施,研究患儿的复苏情况,并统计生存率,分析助产护理对新生儿窒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探讨分析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有分娩、胎儿、孕母、脐带、胎盘等,以胎儿因素引起的窒息病例多。我们通过进行助产护理,患儿复苏的几率高达99%,生存率也很高。结论:进行助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复苏的几率大大提高,生存率也大大增加。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效果探讨

    作者:潘冬青;卢玉梅;刘平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2)和综合组(n=3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低于综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综合组,症状消失时间和出院时间长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ICU气管切口患者的肺部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凤君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此分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收治的100例肿瘤化疗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实施PICC置管处理。观察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其中穿刺点渗血患者5例、穿刺点感染患者2例、静脉炎患者1例、导管堵塞患者1例、血栓患者1例、导管脱出患者1例。结论: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而言,在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为了较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可以针对这些并发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卢秀芬

    目的:探究在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中予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肾内科收治的130例老年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5例。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予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20.12±2.31天,参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6.87±3.47天,实验组远远少于参照组,t=12.82,P=0.00<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4.62%,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38.46%,实验组远远低于参照组,x2=22.03,P<0.05。2组差异均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结论:全面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安全护理的水平与质量,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减少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 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岳明霞

    目的:研究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产妇,将所选产妇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产妇,对观察组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观察2组产妇产后3天、3个月、12个月的盆底肌力评分,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盆底肌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排尿状况评分以及实验言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3天的盆底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对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盆底肌肉功能训练用于临床上对产妇产后的压力性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脂肪肝的发生与肝功能及血脂关系观察

    作者:张桂芹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脂肪肝的发生和肝功能以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发现脂肪肝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TP水平、ALT、AST、以及TGL等均出现明显的上升,脂肪肝的发生与肝功能和血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患者同时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进而加重细胞的损伤。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生率正在不断上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及时进行肝功能指标以及血脂的检测能够帮助预防和尽早治疗脂肪肝,降低发病率。

  •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作者:方楚锟;马越群;魏少阳

    止血材料是很多手术过程中广泛运用的医用材料之一,在我国重大医疗手术以及术后恢复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科学化的脚步不断前进,医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对于医用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渐渐提高,特别是在可吸收止血材料被研发后,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其医用价值就是止血,所以止血效果也是判断其好与坏的主要标准,但是由于手术对于病人身体具有较大的损伤,而在术中完成止血时,很多止血用的材料都会留在患者的手术部位,待到伤口快愈合时,需要通过2次手术的方式取出,也同时对病人造成了更多的伤害。而可吸收止血材料是针对传统止血材料进行改进的一种先进材料,其大的特点是,完成止血后,可以在病人体内自动分解,不需要通过2次手术取出。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使用问题,并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1]。

  •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创新的探索

    作者:曲彦隆;薄红;马续彬;孙清泉;陈明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医疗行业就业需求和学位教育发展规律,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创新的探索。该探索是对现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设计方案1次积极地补充,促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熟练有效。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临床实际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