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scyxzz@126.com
  • 曾用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的效果

    作者:余斌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2012年7月~2014年10月6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并且将这些患者依据时间分配法分为2组,即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应用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小切口闭合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发挥重要效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复位MI-PO技术植入钢板治疗,可以减少骨折端血运损伤,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发挥积极效果。

  • PKP治疗老年新鲜与陈旧性脊柱骨折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光;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

    目的:对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老年新鲜与陈旧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A组(新鲜骨折65例)和B组(陈旧性骨折21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和B组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恢复优于B组(p<0.05)。结论:应用PKP治疗老年新鲜骨折和陈旧性脊柱骨折,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但和新鲜骨折相比,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后凸角恢复不明显。

  • 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马燕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7例,以患者入院后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将指标无明显变化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指标出现明显变化者47例作为研究组,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段的5个凝血功能指标,分析指标检测结果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分析2组的抗凝血酶Ⅲ(AT-Ⅲ)、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等凝血功能指标,2组入院时AT-Ⅲ明显下降,对照组48小时时低,研究组继续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明显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差,脑出血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作者:王旭良;呼新华

    目的:重症监护室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月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结果: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出血,3例小脑出血,21例脑出血(高血压自发脑出血14例,其中3例第2次出血,外伤性脑出血7例),10例死亡。结论:重症监护室对脑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都起到重要作用。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8例

    作者:申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有文献统计,其约占肩关节周围骨折的26%,全身骨折的4%~5%[1],以老年人群多见,且在老年人群中致伤原因以轻微间接暴力为主。大多数学者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但老年人群有其特殊性,多数伴有骨质疏松,所以能够提供足够稳定性的内固定物成为治疗的关键。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且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PHILOS)治疗的3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振

    目的:观察分析川芎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名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患者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并在治疗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自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过程中加用川芎清脑颗粒可帮助回升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 早期手术治疗多发伤伴四肢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郑义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多发伤伴四肢骨折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54例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急诊先行腹部等探查手术治疗,后早期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存活50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中2例因重度脑挫裂伤和严重胸腹部伤后13小时死亡,2例在手术后4小时因脂肪栓塞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在并发症上以功能障碍为主,占12%,余骨不连等均发生率较低。治疗前ISS评分低于15分18.52%,16~30分占38.89%,31~60分占22.22%,61分以上占20.37%;治疗后ISS评分低于15分72%,16~30分占16%,31~60分占12%,61分以上占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早期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低。

  • 微型T型钛板治疗跖骨颈骨折

    作者:赵晓明

    目的:探讨微型T型钛板在跖骨颈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9月采用微型T形钛板治疗跖骨颈骨折21例。结果:本组21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 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12~18周)。没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发生。内固定装置取出时间平均6个月(4~10个月),没有再骨折情况出现。本组病例足部外形满意,无疼痛症状,无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结论:采用微型T形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可行、有效,有利于足部形态和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

  • 老年髌骨骨折术后玻璃酸钠注射液的疗效

    作者:冀晓明;张志国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液在老年性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疗效。方法:40例老年性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20例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对照组20例膝关节内不注射任何药物,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以及无痛大活动度( ROM)测定,并做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取得无痛大ROM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髌骨骨折术后应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对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作用明显。

  •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买尔旦·阿布都苏甫尔;阿布都艾尼·米吉提;阿布都喀迪·阿布都克热木;艾克白尔·米吉提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以来收治的27例长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法进行治疗,7例做小切口复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摄片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经过4~16个月的随访,27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切口均在6~18周内愈合,术后发现1例轻度前殿旋转受限患者、皮肤刺激2例,2例患者属于轻度下肢不等长。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比较适合4~14岁的小儿患者,不仅创伤小、康复快,而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张艳许;黄聚恩;韩更银

    伤椎短节段钉棒内固定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增加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这的有效方法。

  • 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作者:王贵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42例患者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颅内动脉瘤结果予以比较。结果:42例患者中,无动脉瘤1例,有动脉瘤41例(共49个),其中34例患者为单个动脉瘤,6例患者为2个动脉瘤,1例患者为3个动脉瘤。通过CTA检查之后,可以在图像上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载瘤动脉、瘤颈以及和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动脉瘤的灵敏性、特异性和DSA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CTA检查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的重要手段,具有简便、快捷、安全的特点,可以重建图像,并且质量较高,能够为急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可作为急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作者:毕展建;解洁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效果,以分析总结重症颅脑损伤临床应用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先行抢救,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施以治疗,观察组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施以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50.0%,植物状态或死亡率为1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4.0%,植物状态或死亡率为34.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良好率显然高于后者,而植物状态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两者上述2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临床,有效率高,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推广意义。

  • 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宫振超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PFN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DHS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髋关节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可以提高髋关节功能,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

    作者:于静伟;王仁和;范立军

    显著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P<0.05),Majeed评分显著较高,骨折复位优良率91.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68.8%(33/48)(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1%(13/48)显著低于对照组41.7%(20/48)(P<0.05)。结论:耻骨联合浮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曲伟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琦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集的血常规检验标本201例,经全自动细胞仪检测显示无警报提示标本75例,有警报提示标本126例,对所有血液标本均行血涂片镜检,比较分析2种检查方式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血涂片镜检在RBC、WBC、PLT和MCV的阳性检出率较高;75例无警报提示标本中,淋巴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符合率较高,嗜碱性的符合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联合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验效果更佳,即可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 丹鹿通督片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仲谋

    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5/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59/7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丹鹿通督片对由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疼痛、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立明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6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板治疗,研究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对2组患者的效果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膝关节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杨学方;郭静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关节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双下肢直立位全长X片在下肢矫畸中的应用

    作者:陈育锋;陈晴;郑大伟;董长虹

    目的:探讨双下肢直立位全长X片摄影方法及在下肢矫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1月~2015年2月对49例行下肢畸形矫正的患者,采用改良前或改良摄影方法行术前、术后双下肢立位全长X线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对下肢畸形的对线异常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双下肢立位全长X片能显示下肢矫畸患者下肢力线,对对线异常原因做出准确判断,帮助骨科医生掌握并量化下肢的具体畸形。结论:双下肢立位全长X片能全面反映下肢畸形矫正患者下肢整体对线异常情况,能真实地指导医生量化下肢畸形及判定畸形矫正的效果。

  • 超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行性及价值研究

    作者:张玉玺

    目的:分析超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随机分为对照组(45)与观察组(45),对照组采取限期手术,观察组采取显微手术治疗,采用GO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良好率为77.78%,对照组为5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0.00%,对照组为8.8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检查,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与限期手术相比,超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效果更为明显。

  • 掌侧入路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仓挺松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应用LCP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4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达94.12%。结论:掌侧入路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复位后桡骨的长度,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恢复腕关节功能。

  • 观察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方法以及效果

    作者:魏培翰;张玉婷;王娟

    目的:探析面部不同部位和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整形美容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整形美容科收治的154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面部损伤部位、创伤类型等临床资料,分析整形美容修复的效果。结果:15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优良率为75.97%。不同损伤部位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036,P>0.05),不同损伤类型效果各异(Hc=29.269,P<0.01)。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在整形美容修复时要根据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针对性处理,可获得良好的美容修复效果。

  • 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治疗PILON骨折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彭懿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锁定钢板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解剖钢板常规切口内固定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有限固定治疗Pilon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压氧治疗对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粘度的影响

    作者:齐莫寒;崔红艳;殷石;封波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粘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粘度异常患者160例,分成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2组可比病人分别用高压氧联合药物和单纯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血液粘度指标测定。对2组病人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而单纯药物治疗对血液粘度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改善血液粘度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降低血液粘度的有效方法。

  • 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敬广霞

    目的:对比Supreme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全麻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70~90岁,随机分为喉罩通气麻醉组(L组,n=30)和气管插管组(T组,n=30)。对比分析2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喉罩)后1分钟(T1),插管(喉罩)后3分钟(T2),拔管(喉罩)后即刻( T3),拔管(喉罩)后3分钟( T4)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的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麻醉合并症。结果:L组的MAP在T1、T2、T3、T4时明显低于T组(P<0.05),T组的HR明显快于L组(P<0.05);L组患者体动、呛咳、术后咽痛的发生明显少于T组,2组其他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reme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且操作容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婴幼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比较

    作者:隋明月

    目的:分析与比较婴幼儿麻醉过程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2组患儿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比较2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并对患儿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喉部痉挛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在T4、T5时间段的心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麻醉比使用气管插管麻醉更安全,且婴幼儿在麻醉结束后能更快清醒,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脑血流及脑代谢的效果

    作者:段国庆;高明

    目的:探究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及脑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CP低于对照组,CPP高于对照组,≤50岁患者脑摄氧率高于对照组,>50岁患者低于对照组,≤50岁患者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低于对照组,>50岁患者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及脑代谢具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探讨超声显像在发育性髋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王庆雷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发育性髋脱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超声检查的婴儿1582例,按Graf方法进行了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参照Graf分类方法,其中Ⅱ型髋关节98例(6.19%),Ⅲ型髋关节2例(0.13%),Ⅳ型髋关节1例(0.06%);Ⅱ型髋关节98例中双侧髋关节脱位6例(6.12%);各月龄段髋脱位发生率:1~2个月龄45例(2.84%),3~4个月龄23例(1.45%),5~6个月龄33例(2.08%);各月龄段髋脱位总发生率6.38%。结论:超声检查能获得高质量的检测影像,可早期发现和诊断DHH,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小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实验B组自肘前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实验A组患者自肘后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A组患者与实验B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分级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和愈合时间两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肘前侧入路与肘后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相比,自肘前侧入路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PFNA及DHS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对比研究分析

    作者:朱亚峰;肖延河;陈峰

    目的:研究对股骨粗隆下骨折采取股骨近端锁定板、PFNA、DHS3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6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LCP(股骨近端锁定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组、动力髋螺钉( DHS)组,对比以上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以及患者Sander‘s评分。结果:LCP组、DH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上述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and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FNA组患者骨痂出现所用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所用时间都明显比LCP组和DHS组要短,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方式更加适宜应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忠民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加压滑动鹅头钉( DHS)治疗,研究组行PFNa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1年研究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相关治疗时间和透视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骨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理想等优势。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的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

    作者:尚晓敏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F)妊娠胎儿肢体畸形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0月行超声检查的IVF-EF妊娠孕妇9862例,观察胎儿肢体发育情况,有无姿势异常或其它系统畸形,总结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胎儿各种畸形98例,畸形的发生率为1.0%(98/9862),其中肢体畸形29例,发生率为0.29%(29/9862),肢体畸形29例中手足畸形16例,并指畸形1例,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左手呈握拳状,右手1~2指粗大畸形,形态无明显改变,裂手畸形1例,超声检查不能正常显示手掌声像,手掌呈纵向分裂,裂足畸形1例,胎儿足部仅显示两个粗大的畸形趾指,呈蟹足样改变,钩状手1例,超声显示胎儿双手呈钩状改变,足内翻12例,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足内翻6例,单足内翻6例,6例单足内翻胎儿胫腓骨和足底平面在同一切面持续显示,显示足内收、内翻姿势。短肢畸形8例,超声显示双侧上肢尺骨及桡骨短小,下肢胫腓骨明显短小,前臂缺失2例,超声显示胎儿右前臂尺、扰骨缺如合并手屈曲连接于上臂,桡骨缺失3例,超声显示胎儿桡骨缺失,尺骨短小,手腕向桡侧弯曲成角畸形。结论:IVF-EF妊娠胎儿手足畸形的发生率与自然妊娠胎儿相比较偏高, IVF-EF妊娠胎儿与自然妊娠胎儿肢体畸形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相同,其中以足内翻多见,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全面系统评价IVF-EF妊娠胎儿肢体异常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

    作者:范喜顺

    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60名志愿者的血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凝剂的配置比例对WBC、PLT、HGB、RBC造成的影响的相关数据之间的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放置的温度对WBC、PLT、HGB、RBC的影响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抗凝剂的配比、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细胞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准确,必须对检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保证准确度。

  • 手术治疗胸外科急症病人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志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外科急诊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胸外科急诊患者50例,在急诊科要对开放的胸部创口进行及时的缝合关闭,在床边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以给予超声和胸片检查,对患者失血性休克进行有效纠正,并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在边诊断边抢救和及时输血的情况下,给予及时有效的急诊手术治疗,全部50例患者中,成功救治40例患者,死亡10例。结论:胸外科急诊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和凶险,在对急诊手术进行决断时应该要果断。

  •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46例脑出血后脑积水

    作者:高红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脑积水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辅助治疗,记录2组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治疗前后Huckman值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2组Huckman值、NIHSS评分均较治疗明显减少,并且研究组降低的幅度更加显著,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改善其脑水肿程度及神经功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辉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6例神经外科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 S组)和对照组( C组),S组术前先经静脉给予舒芬太尼(浓度为2.5μg/ml)按0.3μg/kg注入,C组输注相同容量的0.9%生理盐水。2组均在局麻下完成气管切开手术。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气管操作(T1)及术毕(T2)SBP、DBP、RR、HR和SpO2。记录2组术中挣扎躁动患者的病例数。结果:2组患者术前T0血流动力学指标SpO2、DBP、SBP、HR、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时间点比较,C组T1,T2时点DBP、SBP、HR、R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组患者DBP、SBP、HR,R在T1、T2低于T0(P<0.05);在T1,T2各个时点,S组HR、SBP、SBP、RR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个时点SpO2均维持在93%以上。 S组患者术中挣扎躁动的例数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以减轻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术中应激反应,使患者具有更高舒适度,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躁动,而且0.3μg/kg剂量舒芬太尼对呼吸无抑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媛;赵清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划分为肾损害组与无肾损害组,并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年龄、尿酸和收缩压是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尿酸、收缩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是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组血管功能损害较无肾损害组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肾脏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尿酸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血管功能损害。

  • 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非峡部段骨不连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乔广奎

    目的:探究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股骨干非峡部段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干非峡部段骨不连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对照组行更换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悬浮红细胞数量、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计算总优良率。结果:2组住院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悬浮红细胞数量、骨愈合时间以及总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更换髓内钉治疗相比,保留髓内钉附加侧板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骨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更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37例效果观察

    作者:杨捷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我院行动力螺旋钉( DHS)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达89.2%,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首选。

  • 顺行岛状瓣与逆行岛状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作者:张希宝

    目的:比较2种指动脉供血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共收治36例指端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其中18例采用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18例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有6例直接缝合,30例采用全厚皮片植皮,观察2种岛状瓣的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患指功能、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结论:指动脉顺行岛状瓣和逆行岛状瓣均可用于修复指端软组织损伤,2种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满意,选择哪一种皮瓣取决于患者自身情况及患指损伤情况而定。

  • 自体筋膜硬膜成形术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彪

    目的:研究分析自体筋膜硬膜成形术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采取额颞去骨瓣减压术联合自体筋硬膜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根据格拉斯哥的预后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恢复良好9例(32.1%),轻度残疾11例(39.3%),重度残疾6例(21.5%),死亡2例(7.1%)。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减压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在去骨瓣减压术中应用自体筋膜硬膜成形术,完全不影响减压效果,并且在骨瓣开颅后并发症较少,但自体筋膜硬膜成形术的操作时间相当较长,显微缝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 镰状小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分析

    作者:赵文彬

    目的:观察镰状小刀疗法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行镰状小刀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102例,术后6~3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对102例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镰状小刀疗法治疗的102例患者,痊愈96(94.1%)例,好转6(5.9%)例,无效0例,并且患者均对疗效满意,无症状复发,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镰状小刀疗法能够有效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手术成功率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在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健

    目的:观察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肱骨干复杂骨折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普通加压钢板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形成时间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患者患肢负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干复杂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鼻内镜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白仁堂

    目的:探讨鼻内镜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颅内修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镜修补术进行治疗。2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脑脊液鼻漏患者的过程中,使用鼻内镜修补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CT、X线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

    作者:贾玉昌

    目的:探究CT、X线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胸部创伤性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伤后24小时内接受X线平片及CT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对肺损伤性肺出血及骨折性肺出血的检出情况。结果:CT对肺挫伤、创伤性湿肺、气胸、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肺萎缩、肺撕裂伤的检出率(%:100.00 vs 89.17,33.33 vs 21.67,53.33 vs 33.33,76.67vs 63.33,35.83 vs 18.33,43.33 vs 30.00)均高于X线,且诊断胸部创伤性肺出血的敏感度(%:94.55 vs 79.09)优于X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X线平片操作简便,经济,可对胸廓全貌进行观察,骨折性肺出血诊断效果良好,但CT在肺损伤性肺出血诊断上更具优势,须引起足够重视。

  •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晓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9月接诊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处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并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值得借鉴。

  • 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邱成天

    目的:针对我院所收治的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进行跟踪走访5~12个月。其中发现术后复发的患者4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复发情况。患者在术前与康复后进行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100例患者中有95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无效。结论: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的佳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同时患者应当注意在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 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永涛

    目的:本文主要对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发病诱因、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患者,19例患者治疗痊愈后出院,5例患者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中断治疗,6例患者由于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结论:对于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而言,早发现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有助于降低脑出血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病死率。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隆下骨折45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刘玉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在X线透视下牵引患肢,尽量使骨折处复位。在股骨大粗隆外侧开直切口,骨膜外置入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术后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统计4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优3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达88.9%。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型患者与B型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C型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隆下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克氏针临时桥接及可吸收线、锁定板联合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

    作者:罗新

    目的:克氏针临时桥接及可吸收线、锁定板联合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3年11月采取克氏针临时桥接及可吸收线、锁定板联合方法治疗115例锁骨粉碎型骨折患者。按锁骨骨折部位分类:Ⅰ型为锁骨中1/3骨折90例,Ⅱ型为锁骨外1/3骨折20例,III型为锁骨内侧1/3骨折5例。结果:115例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根据骨折愈合的时间、对位情况、肩关节活动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标准:优104例,良9例,可2例。优良98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结论:克氏针临时桥接及可吸收线、锁定板联合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牢靠,术中复位简快,基本能达到解剖复位,愈合率高,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粉粹性骨折的好方法。

  • 定位抢救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刘亚杰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在配合急症重症患者进行急救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急诊的急症重症患者150例,实施定位抢救配合法进行急救护理;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在实施普通抢救护理方法的150例急症重症患者资料;将2组抢救的成功率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定位抢救配合法护理后,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程明显高于普通抢救护理,2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实施定位抢救配合法对急症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地规范急救护理工作,提高医院的信誉。

  • X线、CT对家兔腰椎融合术后骨愈合水平观察研究

    作者:齐荣

    目的:通过对家兔腰椎融合术后行X线、CT影像学检查,来探究其对术后骨愈合程度的情况。方法:选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分为人工骨组15只,自体骨组15只。于每只家兔腰椎行腰椎融合术,并填充相应骨组织,术后2、4、6周分别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测定骨密度、CT信号差值百分比、T2信号值水平变化,来监测腰椎术后骨质愈合进展情况。结果:(1)术后2组骨密度均不同程度增高,自体骨组术后2周、4周、6周较人工骨组术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组CT信号均不同程度恢复,自体骨组术后2周、4周、6周较人工骨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联合应用可很好的监测腰椎融合术后骨质愈合情况,且自身骨组织填充术的愈合水平与速度明显高于人工骨组织,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早期采用开放式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莉;张胜男

    目的:观察早期即采用开放式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对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30例非流畅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开放式(治疗师、经治疗师简单培训后的家属和同室非语言障碍的患者、其他康复治疗人员)语言训练;对照组采用封闭式一对一(语言治疗师和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训练方法和每周1次小组训练(与其他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的口语表达、听理解,尤其在实际语言交流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在口语表达、听理解,尤其在实际语言交流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早期即采用开放式语言康复训练方式对患者语言恢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 高校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实践与思考

    作者:曹秀英

    目的:分析高校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高校医院2012年9月~2014年6月期间就诊的600例学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组(300例)与常规护理组(30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人性化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发现,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有221例表示很满意,70例表示满意,仅有9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0%,常规护理组患者有165例表示很满意,99例表示满意,仅有36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8.0%,人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高校医院开展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早期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作者:文露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为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共37例患者;2013年3月~2014年2月为早期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共38例患者,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出现疼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药量使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疗效。

  • 经皮加压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荣;杨柳;陈劲;肖刚;钟华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 PCCP)和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CCP组和DHS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48小时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CC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48小时疼痛VAS评分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CP和DHS内固定均可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PCCP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 分析探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翟向前

    目的:对应用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11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97.03±9.01分、IKDC评分96.89±10.31分、膝关节的活动度142.01±7.8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的Lysholm评分21.36±2.08分、IKDC评分27.13±3.01分、膝关节的活动度42.91±12.81°。结论: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复位缝合锚钉固定治疗,较为便捷、可靠,其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期望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较好,骨折部位愈合较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腕尺管综合征36例治疗体会

    作者:李少坤;徐国强;朱东;李锦永

    目的:探讨腕尺管综合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006年6月~2013年5月,治疗腕尺管综合征36例。保守治愈21例,糖皮质激素加神经营养剂,局部封闭,每5~7天1次;手术治疗15例,Guyon管切开减压及尺神经松解。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33例,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19例症状消失,感觉及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手指灵活,握持有力,萎缩肌肉亦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了病前工作。13例治疗症状改善,感觉功能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大部分恢复,手内肌萎缩未见恢复。1例效果差,病程5年,症状部分改善,感觉大部分恢复,运动及萎缩肌未见恢复。结论:Guyon管是尺神经在腕部的易嵌压部位,早期用非手术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治愈,晚期则应手术治疗。

  • 数字化医学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为公;杨益民;王莹

    目的:讨论数字化医学技术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为日后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骨科实习的临床医学实习生1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学生80人。观察组实习生应用数字化医学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实习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对比2组实习生的教学成绩。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科对2组实习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绩优良学生41人(51.25%),成绩一般学生35人(43.75%),成绩较差学生4人(5.0%),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成绩优良学生32人(40.0%),成绩一般学生29人(36.25%),成绩较差学生19人(23.75%),优良率为76.25%,2组实习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教学方面,数字化医学教育在骨科教学应用,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医学图像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和提供三维可视化图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诊断骨科疾病和指导手术。同时,应用数字化医学技术教学后,便于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体系,可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日后该技术可进一步在骨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 第三代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王斌;陈明国;孟伟正;郭永杰

    目的:比较第三代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03例,其中接受第三代钉治疗的有62例,DHS治疗有41例。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相对于第三代Gamma钉组,DHS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也较多,并且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DHS和Gamma 钉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优良率分别为90%和92%,但是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并且术后2组的术后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第三代Gamma钉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于DHS,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 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

    作者:张强;吴佳琦

    目的:观察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0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RA患者30例,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3.3分(4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0.6分(61~89分)。术后无疼痛28例,轻度疼痛2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融合率100%。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未见不良影响,是一种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有效术式。

  •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交锁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贺延雷;丁文元;李强

    目的:探讨1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难复性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3月采用1期后前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的2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神经功能评级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手术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级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1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难复性关节交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克华

    目的:评价甲状旁腺损伤预防措施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者82例,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41例,后者给予强化保护措施,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暂时性声音嘶哑、暂时性低钙血症、有症状低钙血症、服用钙剂比重分别为0.00%、2.44%、0.00%、63.41%,低于对照组14.63%、19.51%、9.76%、80.49%,观察组术后1小时TT3水平、FT4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0天、3个月FT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实施甲状旁腺保护措施非常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3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的比较

    作者:裴依菲;尹娟

    目的: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免疫比浊法,VIDAS D-二聚体定量分析3种方法测定D-二聚体进行比较。方法: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免疫比浊法,VIDAS D-二聚体定量分析3种方法对待测样本分别进行测定。结果:3组特异性较一致,但VIDAS D-二聚体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度和线性范围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且不受溶血、脂血、胆血及类风湿因子( RF)的影响。结论:VIDAS D-二聚体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度高和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且不受溶血、脂血、胆血及类风湿因子( RF)的影响,WHO建议D-二聚体国际检测标准方法为ELISA( VIDAS D-Dimer),是检测D-二聚体的首选方法。

  • 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型固定选择比较

    作者:韩旭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假体固定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3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上述2种手术方式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2种手术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高龄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应用激素,可用骨水泥方式固定。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髋关节结核等疾病选用生物学固定方式。

  •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的临床力学研究

    作者:周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后对临床力学及功能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肘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无内侧副韧带前束损伤)、B组30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前束不完全断裂手术组)、C组30例(合并内侧副韧带前束完全断裂手术组)。对各组患者进行治疗后1年肘关节HSS评分、下尺桡关节活动度、关节各屈曲角度与偏离角度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HSS评分及下尺桡关节活动度比较(t=6.21、4.23、3.9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各组患者治疗1年后肘关节各屈曲角度与偏离角度水平比较(t=3.86、3.95、4.98、4.1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CL前束损伤可影响下尺桡关节活动功能,产生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完整的MCL前束对维持肘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分析麻醉手术时肌体应激反应中的血糖变化

    作者:蒿岁雪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时肌体应激反应中的血糖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麻醉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糖检测仪检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变化。结果:患者麻醉后、麻醉手术中以及麻醉手术后血糖波动的变化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对麻醉药物和手术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因此要避免使用葡萄糖液体,可以使用适量的胰岛素,还要密切地监测麻醉术中患者血糖的变化。

  •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S100B水平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合;丁继岩;徐祥辉

    目的:观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 B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点,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进展组和急性非进展组,分别检测其血清S100B水平和进行NIHSS评分。结果: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急性非进展组(p<0.05),S100B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血清S100B水平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 MIPPO微创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体会

    作者:杨晓荣

    目的:探讨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微创锁定钢板MIPPO ( min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应用微创锁定钢板MIPPO治疗的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骨折类型分为12例属2部分骨折的A组,11例属3部分骨折的B组及5例属4部分骨折的C组,分析微创锁定钢板MIPPO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随访12个月后,3组间Ne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3组间Neer评分差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3组间于治疗后所达到的优良率比较同样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3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锁定钢板MIPPO在各类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推广。

  • 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季称心;王占强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分析。方法:收集60例应用小儿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2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所需苏醒时间、拔管(罩)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罩)呛咳、呕吐或伴误吸、咽部不适、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实施小儿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方式能够较好的保证患儿得到相应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27例

    作者:徐鹏鑫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死原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2010年9月~2014年9月处理的27例颅脑损伤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案情、尸体解剖与组织学检查等资料,系统分析案例的一般情况、损伤类型、死亡原因、颅脑损伤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案例有男21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3.5:1,其中18~39岁18例,占66.67%。致伤方式主要有钝器打击(17例)、交通事故(6例)、高处坠落(3例)及其他(1例)。本组案例中主要原发性脑损伤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模下/外血肿。直接死因为原发性损伤(10例)、继发性脑干损伤(13例)和颅脑损伤并发症(4例)。结论:颅脑损伤的死亡机制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鉴定疾病相关颅脑损伤死亡案例时应准确区分颅脑损伤、疾病、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 微创经皮锁钉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一鹏;刘伟新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钉钢板内固定( MIPPO)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MIPPO技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普通钢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65±0.35小时、住院时间15.87±1.65天,短于对照组的2.91±0.15小时和18.13±1.25天,(t=3.500、8.169,P=0.001、0.000)。(2)研究组患者的优、良、差率分别为52.5%、42.5%和5.0%,对照组分别为35.0%、4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1,P=0.026)。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x2=5.000,P=0.025)。结论:MIPPO技术是符合生物学治疗原理的微创手术,能保护骨折端血运,具有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

  •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丽君;朱慧敏

    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观测指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治疗脑卒中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骨科术后防治血栓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韦智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并探讨骨科术后防治血栓及治疗的新进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4例行下肢骨科术且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凝与溶栓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9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手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飞;张弥;余永桂

    目的:探究应用显微外科治疗对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人,试验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显微外科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分布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0%)、肩关节功能良占(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5.00%)、肩关节功能良占(30.00%)。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56例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玉保

    目的:分析手牵足蹬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的56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结果:56例全部复位成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手牵足蹬法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且并发症少。

  • 踝足矫形器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罗斌;徐辉

    目的:观察应用踝足矫形器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穿戴踝足矫形器同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每天穿戴时间6小时以上;对照组30例,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康复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结果:治疗训练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训练1个月后2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应用踝足矫形器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王敏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7%,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探析

    作者:刘欣欣;姜丽丽;赵春晓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方式与价值。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方位和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综合性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下降,住院时间短,有着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股骨颈患者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

    作者:汤春睿;曹云云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按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患者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于洋;邱杰;李玲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随机从2010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创伤性休克急救的患者病例中选出130例。其中65例为我院未开展院前急诊护理时期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另65例则为我院开展院前急诊护理时期的患者,作为分析组,分析2组患者接受护理急救的效果。结果:对2
      组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分析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要高于对比组,同时其抢救时间、手术前准备时间等方面的数据也要优于对比组。结论: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利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

    作者:姚明

    目的: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12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 骨盆骨折的护理

    作者:丛广霞;于丽敏;赵艳丽;魏璐

    目的:通过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可能存在的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科5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50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护理,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护理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护理配合

    作者:赵春晓;刘欣欣;姜丽丽

    目的:研究后路手术内固定在治疗脊柱骨折上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6名脊柱骨折的患者并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配为A、B2组,对B组中的33名脊柱骨折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A组中的33名脊柱骨折的患者则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通过对比2组中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得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综合效果[1]。结果:A、B2组中的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中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B组中的患者,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A组中患者所采取的后路手术固定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相比较对B组患者所采用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要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临床上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且其具有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术后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于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 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练贵香;曲艳玲

    目的:探讨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根据急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2组患者存活情况及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费用,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紧急救治时,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缩短救治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宋炜炜

    目的: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的效果展开积极探讨。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2组各3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有显著改善,且乙组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同时,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显著高于乙组的6.25%(P<0.05)。结论:结合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具体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谭波;刘丽兰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68例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术前评估、饮食护理及血糖监测,做好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功能锻炼及运动指导。结果:68例患者均为1级愈合,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真正体现了现代护理的意义。

    关键词: 骨折 糖尿病 护理
  • 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分析

    作者:张洁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理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影响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5月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A、B),每组30例,给予B组患者常规护理,A组患者在B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A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知识掌握程度(90.0%)优于B组患者(76.7%),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率(10.0%)优于B组患者(23.3%),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6.7%)优于B组患者(83.3%),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动脉瘤破裂率,值得推广使用。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配合中西医特色护理

    作者:张慧

    目的:对股骨近端骨折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前后配合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样将我院骨科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分别按对照组25例给予传统护理模式(即PFNA组)与观察组25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即PFNA+护理组),进行比较对照。从围手术期护理到术后跟踪3个月,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中医特色护理与一般护理的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病人,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创伤小,固定牢,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首选。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作者:高净

    目的: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改观状况。方法:随机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90例老年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评价2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的康复效果。结果:相比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患者对RA疾病的知晓情况、心理平衡状况、坚持服药以及锻炼情况均明显升高(P<0.05);晨僵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轻度功能障碍率(68.9%)明显升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与控制有切实的疗效。

  • 动静脉裤在下肢血管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作者:初晓芳;王青;林琳

    目的:探讨动静脉裤在下肢血管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6例下肢血管手术患者按照动脉手术和静脉手术各随即抽取150、676例,分别分为观察组413例和对照组413例,对照组穿着常规病员裤,观察组根据术式选择动静脉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维护病人的自尊、保护患者的隐私、便于引流、便于医护观察创面进行处置、医护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静脉裤便于患者穿着,减轻护理工作量、医护患满意度高,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已在科室全面启用,可用于骨科或手足外科下肢手术的科室借鉴或推广。

  • 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郭兰;康栋华

    目的:总结VSD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科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外露及感染创面,采用VSD覆盖创面,通过精心治疗护理,待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结果:VSD覆盖创面使开放创面得到很好的修复,拆除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可见大量新鲜肉芽生长,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VSD封闭式负压引流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关键词: VSD负压引流 护理
  •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颅脑外伤后本体感觉障碍67例疗效观察

    作者:白金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颅脑外伤后本体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对67例颅脑外伤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行穴位注射治疗,根据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选取:上肢、手部、下肢、足部。以上每个部位的2组穴位,隔天交换注射神经节苷脂,10次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组观察期间不采取任何可能干扰感觉的药物和治疗措施。治疗组、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0天后进行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由于患者较多,所有评定均保证由同一康复师组完成。采用Fugl-Meyer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 MBI)。结果:观察组患者本体感觉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颅脑外伤后本体感觉障碍疗效显著。为颅脑外伤后脑神经修复及肢体功能障碍重建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

  • 家庭健康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林聘妹;吴春梅

    目的:观察家庭健康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人出院后3天评估,然后医护人员将病人和家属组织起来,讲解家庭健康护理技巧,后每10天跟进评价、阶段性指导。结果: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测定,干预后患者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上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P<0.05)。结论:采用家庭健康护理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国琴;王翔;徐道明;糜中平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予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作业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各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FMA、BI评分差值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 3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体会

    作者:苏振凤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加强推广。

  • 康复治疗背景下的静脉血栓栓塞病8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勇

    目的:通过对康复治疗背景下的静脉血栓栓塞病的临床分析,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例康复治疗背景下的静脉血栓栓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86例患者中,肺栓塞患者14例,经动脉导管下肺动脉血栓捣碎术治疗后痊愈;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共72例,经抗凝或溶栓治疗和康复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在静脉血栓栓塞病患者的预后中,早发现和早治疗是关键。

  • 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吴蕊娇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4例脑中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和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3%)优于对照组(73.80%),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32,P<0.05)。结论:通过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影响

    作者:陈进;李加斌;智娟;顾铭星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康复疗效。方法:将20例US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观察组10例,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虚拟现实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采用4种USN检查方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SN检查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可改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 麦肯基治疗技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向远;王静慧;翟梓淇

    目的:探讨麦肯基治疗技术治疗机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疗效。方法:总结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实践。普通针刺加麦肯基治疗技术,治疗组100例。普通针刺,对照组100例。2组对照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普通针刺加麦肯基治疗技术治疗组总有效率97%,普通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68%。结论:麦肯基治疗技术治疗效果好,具有安全、见效快、疗程短、容易预防复发的特点,深受欢迎。

  • 康复护理干预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影响

    作者:祝学莹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推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42.30±9.44 vs 42.30±9.44;43.03±9.45 vs 50.68±10.44)均低于对照组, FMA、MBI评分(43.31±16.37 vs 43.31±16.37;58.68±13.18 vs 52.57±11.9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帕提古丽·尼牙孜;古丽娜尔·阿布都克里木

    目的:分析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实施康复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理疗联合药物治疗的常规康复治疗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和1年复发率。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发现,试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中仅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4.65%,对照组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23.24%,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关于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梁现泽

    目的:分析与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手法对于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无规则患肢被动活动,比较2组患者的FMA评分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手法对于脑卒中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征时的病情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

  • 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的探讨

    作者:佟冬梅

    目的:探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154例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疗法),每组7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并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率为16.9%,低于对照组3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探讨

    作者:井渝;白茹杰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例COPD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5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则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于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与肺功能相关的指标进行详细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等肺活量指标都要比对照组高。结论:对于老年人的慢性阻塞性疾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

  • 功能锻炼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春雅;徐明珠;陈翠蓉;洪慧

    目的:实施规范的路径化功能锻炼指导,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康复水平。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实施功能锻炼路径管理。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掌握康复技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功能锻炼路径开展康复指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对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起到了引导及规范的作用,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及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 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文;毛进娜;丁晓洁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以常规剂量和大剂量冲击2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方法:以28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常规剂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大剂量冲击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1.42%,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高压氧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佳,预后更好。

  • 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效果

    作者:尹云霞;邵洪娟;左荣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例,在护理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抑郁情绪等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护理后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比护理前评分有明显的提高(P<0.05);综合康复护理后,患者抑郁情绪总评分为17.40±7.21分,而护理前高达24.84±7.66分,两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情绪,促进了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丽丹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vs 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下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8.53±8.33 vs 21.36±8.01,25.62±7.73 vs 16.78±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吞咽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 冰酸制剂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作者:刘永成;张丹;柏慧华;刘裕;张峰极;陈超;张一

    目的:探讨冰酸制剂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冰酸制剂刺激予以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临床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予以冰酸制剂刺激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吞咽痛苦,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情况,持续治疗患者,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作者:孙雪雁

    目的:总结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Oxford phraseⅢ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5月~2013年5月应用Oxford phraseⅢ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病变骨关节炎患者40例共47膝,其中39例46膝获得良好随访,男18例22膝,女21例24膝,年龄46~70岁,平均61岁。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运用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的严重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对膝关节评分,分析OxfordⅢ单髁置换的术后康复疗效。结果:术后39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0°提高到术后平均125°,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HSS评分)由54分提高到88分,优良率达96.7%。结论:有效全面的康复计划配合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康复效果满意,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关键词: 单髁置换 康复护理
  •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作者:刘庆东

    目的:分析研究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临床应用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行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套管堵塞、局部静脉炎、液体渗漏、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等,留置针时间在5天内效果佳,如果延长留置时间会提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后,对预防留置针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胫腓骨骨折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方案的研究

    作者:梁贵山;杜家彬;夏大添

    目的:制定胫腓骨骨折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方案。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服用一盘珠汤联合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以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肢体硬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3、5天,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各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盘珠汤联合甘露醇静滴及功能锻炼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改善肢体硬度,从而有效降低内固定术后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因此治疗组方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床旁交班差错率中的应用

    作者:季世敏;王登林;杨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床旁交班差错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ICU床旁交班差错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床旁交班差错率由24.54%降低至13.6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明显降低ICU床旁交班差错率,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保证护理安全。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慧芳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心理素质评分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6例,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22.22%;观察组患者显效23例,无效21例,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8%,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为2.22%。2组患者生存治疗评分情况为:对照组患者80.64±6.78分,观察组患者92.47±7.03分;2组患者心理素质评分情况为:对照组患者70.98±5.67分,观察组患者79.74±10.45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的有效率,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素质,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髋关节置换术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彩红;胥泽红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80例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针对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术前认真的评估,健康宣教,术中麻醉、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时间的把握,术后气压泵的应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早期活动的指导,围绕血栓形成的机制即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将预防工作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结果:280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5天后患肢肿胀消退且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血栓性疾病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应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致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宇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影响因素,总结ONFN风险评估策略,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符合筛选条件患者175例,发生术后ONFN患者45例,占25.71%,将患者纳入ONFH组,未发生ONFN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ONFN组年龄≥70岁比重、术前移位比重高于对照组,骨折Garden分型Ⅰ、Ⅱ型比重、骨折复位时间≥3天、复位质量Ⅰ型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归因分析后获得因子为年龄≥70岁、骨折Garden分型Ⅰ/Ⅱ型、骨折复位时间≥3天。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ONFN发生风险与病理因素、患者损伤自我修复能力、病情延迟治疗时间等因素有关,应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于高风险者,做好护理干预、院外服务,从诱因控制、营养支持、康复锻炼等角度预防ONFN发生。

  • 老年患者手术室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毛进娜;陈文;顾晓静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手术室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5.3%(2/38);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为18.4%(7/38),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严格监视,做好术后的抗感染治疗,是避免老年患者发生手术室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对患者做好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使用。

  • 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分别评价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术后6个月内的遵医行为。结果:实施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实施健康教育前后2组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术后6个月内的遵医行为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采血患者晕血原因及护理干预

    作者:尹培颖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采血患者晕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采血时发生晕血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晕血的原因,并行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对32例患者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均在几分钟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患者症状减轻,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后果。结论:临床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和降低晕针晕血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 四肢骨干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失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董嵩

    目的:分析四肢骨干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失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来收治的8例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失效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钢板断裂,2例患者钢板未断但螺钉拔出,骨折均未得到愈合,对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给予综合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例患者钢板断裂时间为术后2~5个月,2例钢板未断但螺钉拔出为术后3~6个月,再次术后随访时间9~12个月,8例患者骨性均全部愈合,无失败患者。结论:四肢骨干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术的失效与钢板螺钉、固定方式、术中操作技术及其术后负重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应正确选用钢板螺钉、钢板固定方式、严格控制术中操作过程,并在术后给予康复锻炼,进而促进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 对合格康复医师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鑫

    康复医学正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康复医师的培养专业,导致康复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康复医学理念和思维差、道德理念有待加强和科研思维能力不强等特点,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规范化康复医师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康复医师的康复理念和思维的培养、加强康复医师的德育教育、加强康复医师的科研创新意识等建议,期望为培养出合格的康复医师人才做点贡献。

  •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

    作者:李海燕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很好地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便采取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接触了许多老年患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并与之交流中总结出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席音音

    偏瘫包括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全瘫。儿童偏瘫往往发生于脑损伤后,出现单侧手、臂功能障碍,特别是患侧上肢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视,故使患侧功能进一步恶化。近年来通过学者的不断研究,偏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已提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为了强化偏瘫儿童患侧肢体使用,改善功能障碍情况,本研究对目前MCIMT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

  • 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研究进展

    作者:路平

    小儿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对小儿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在颌面部所发生的血管瘤直接影响小儿的面部功能与美观,对患儿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现对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治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刊首语--浅谈伤残医学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伤残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和黑龙江省截瘫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以伤残医学为主的学术期刊。以从事伤(病)残预防、临床、康复、护理等工作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伤(病)残人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我国伤残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展伤残医学的学术交流,提高伤(病)残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为宗旨。

中国伤残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07 08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