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중국만성병예방여공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1.0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6194
  • 国内刊号: 12-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7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撷秀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天津市社区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赵欢欢;孙跃民;姚薇;牛凯军;李永乐;高玉霞;万征

    目的 调查天津市社区40~70岁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为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然抽样方法,对天津市6个区年龄40~70岁的未明确患高血压的常住人口进行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并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120 mmHg≤收缩压≤139 mmHg和(或)80 mmHg≤舒张压≤89 mmHg]和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组合并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 共调查1 176人,正常高值血压组592人,正常血压组584人,40~70岁不同年龄段正常高值血压组的体质指数、腰围、甘油三酯、男性比例及饮酒比例方面均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段两组糖尿病史比例、吸烟比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正常高值血压组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有0项和1项危险因素(摘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知的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糖这5种高血压危险因素)者所占比例低于正常血压组,有3项、4项和5项危险因素者所占比例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0岁居民危险因素个数为1项、2项、3项、4项和5项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性是个数为0项者的1.76倍、2.32倍、3.55倍、3.52倍和22.18倍.结论 天津市社区40~70岁正常高值血压居民存在已知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现象,应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合理的控制.

  • 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

    作者:崔巧丽;郭强;王娟萍;王嘉林;江涛;马瑜瑾;李利平;刘婕;付留俊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性,为慢性代谢性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9 561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量体重、身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和血肌酐(SCr)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Spearma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SUA与MS及其组分的相互关系.结果 体检人群中HUA的总检出率为15.68%,男性为19.97%,女性为7.65%.高尿酸血症组(HUA组,1 499例)SBP、DBP、FPG、TC、TG、LDL-C、SCr水平及BMI均明显高于SUA正常组(NUA组,8062例),年龄、HDL-C及GFR水平明显低于NUA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N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SBP、DBP、BMI、FPG、TG、TC、LDL-C和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4、0.263、0.386、0.110、0.405、0.143、0.160和0.395),与HDL-C、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1和-0.1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及男性均可使HUA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961、2.484、2.184,P<0.01);HUA亦是MS的危险因素(OR=1.792,95%CI:1.541~2.085).结论 体检人群中HUA检出率高,且SUA水平与MS各组分关系密切,可能成为MS筛查及风险预测的有效指标.

  •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苏玉亭;杨勇;王志达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1年8月30日至2012年5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首次住院的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T2DM合并骨质疏松者469例为病例组,骨量正常的T2DM患者383例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女性、糖尿病病程≥7年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3.690(95%CI:2.451~5.556)、3.327(95%CI:2.259~4.900)、1.729(95%CI:1.169~2.555)],而体质指数≥24 kg/m2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低风险相关(OR=0.290,95%CI:0.184~0.457);未发现职业、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和血磷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有关联.结论 更应重视对年龄大、女性、糖尿病病程长的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体质指数高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低风险相关.

  • 吸烟量和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向心性肥胖的关联及交互作用

    作者:赵劭娟;吴晓瑛;李琴;周珊宇;刘涛;王辉;陈维清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DRD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量与向心性肥胖的关系,分析DRD1基因型对吸烟量和肥胖的关联是否存在修饰作用.方法 以多级随机抽样方法,选择519名现在吸烟男性为调查对象,其中向心性肥胖者240名为病例组,腰围正常者279名为正常对照组,并调查两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并采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DRD1上SNP位点rs4867798 、rs265981和rs4532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吸烟量和DRD1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主效应及相乘交互作用;基于相加模型进一步采用在线Excel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分析吸烟量和DRD1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职业、文化程度、喝茶、规律运动和体质指数(BMI)在腰围正常组和向心性肥胖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吸烟量>15支/d者与向心性肥胖呈显著正关联(OR=2.57,95%CI:1.25~5.26),未发现有相乘交互作用.用相加模型分析发现,与每天吸烟量1~15支者且携带3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型相比,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基因型为野生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显著正关联(OR=3.04,95%CI:1.01~9.17;OR=4.48,95%CI:1.27~15.83;OR=3.63,95%CI:1.13~11.74),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携带rs4867798突变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显著正关联(OR=2.40,95%CI:1.01~5.66).根据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指标交互作用指数(S)、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分析,未发现每日吸烟量与DRD1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有相加交互效应.结论 吸烟量和DRD1基因与向心性肥胖有一定的关联.

  • 深圳市罗湖区居民糖尿病及其前期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瑞;刘小立;卓志鹏;周卫;谢奎;付莹;徐健

    目的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成年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深圳市罗湖区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中抽取786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 按WHO(1999年)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深圳市罗湖区18岁以上成年居民中IGR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87%和5.09%,IGR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增加呈现上升趋势.高龄、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及高血压病史是IGR的危险因素;而高龄、超重及饮酒史则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今后不仅要加强糖尿病的诊治,还应该采取高效的筛检方法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或运动等干预手段以达到预防糖尿病的目的.

  • 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膳食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怡欣;张美琳;李紫薇;刘淑敏;黄国伟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的膳食危险因素,为T2DM的膳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T2D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各426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膳食问卷调查.比较两组间各变量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膳食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日摄入能量[(1 941.96:843.14)kcal]、蛋白质[(84.36 ±51.37)g]、维生素A[(1 155.91±332.52) μg RE]、铁[(40.43±28.91) mg]、锌[(12.77±10.86) mg]、硒[(64.12±35.87) μg]均高于对照组[每日摄入能量(1 806.86±581.48) kcal、蛋白质(76.67±26.02)g、维生素A(745.53±121.52) μg RE、铁(34.23±11.63)mg、锌(11.11±7.97) mg、硒(55.73±21.54) 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膳食纤维[(21.76±7.38)g]、硫胺素[(1.66±0.14) mg]、钙[(870.84±226.21) mg]均低于对照组[膳食纤维(24.07±10.16)g、硫胺素(2.23±0.51)mg、钙(961.67±297.31) 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63.67%±6.66%)低于对照组(63.92%±6.65%),蛋白质供能比(15.32%±2.59%)高于对照组(15.17%±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白质(OR=1.015,95%CI:1.003~1.025)、铁(OR=1.003,95%CI:1.001~1.010)和维生素A(OR=1.004,95%CI:1.001~1.012)是T2DM的膳食危险因素,膳食纤维(OR =0.896,95%CI:0.884~0.918)、钙(OR=0.988,95%CI:0.972~0.998)和硫胺素(OR =0.406,95%CI:0.395~0.429)是T2DM的膳食保护因素.结论 适当控制能量、蛋白质的摄入,适量增加蔬菜、水果等含食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以及富含硫胺素的食物可以预防和减少T2DM的发生.

  • 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栓弹力图各指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

    作者:曹娟;徐加勤;毛礼萍;俞文娴

    目的 研究血小板相关参数(PRP)和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是否有血管并发症进行分组,分成A组23例(HbA1C≤6.5%,同时无血管并发症)、B组27例(HbA1C>6.5%且HbA1c<8.0%,同时无血管并发症)以及C组22例(HbA1c≥8.0%,同时有血管并发症).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5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PRP检测情况、TEG情况,分析PRP和TEG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L-P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和C组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R值及K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ngl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B组MA值明显大于对照组,C组M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PLT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849,P<0.01):MPM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呈负相关(r=-0.802,P<0.01).其余各指标与之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RP、TEG与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临床诊治时可将其作为监测指标.

  •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郭蕾;潘利伟;范录平;叶华

    目的 探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效果,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肌酐(SCr)水平以及简化临床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14d两组患者的ALT以及SC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肠内营养组下降程度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肠内营养组改善程度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机体的各项指标,有利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口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网织红细胞(RET)均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RBC、WBC、Hb、PLT和R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84.6%)明显高于对照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均有增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造血细胞百分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中西医结合组下降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 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无明显变化;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TNF-α和IL-2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西药相比,联合黄芪注射液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金玉女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量(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及肺功能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mMRC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MWT治疗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联合治疗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口腔溃疡、感染、炎症和排尿困难,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肺功能有所提高,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水平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作者:潘建新;杨帆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T2DM)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4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44~85岁,平均(64.4±12.5)岁,糖尿病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3.6±6.7)年.根据研究对象入院24 h的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CR<30 μg/mg)、微量蛋白尿组(ACR 30~300 μg/mg)及大量蛋白尿组(ACR>300μg/mg),比较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离子(SI)等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尿酸(SUA)的关系.结果 大量蛋白尿组SF水平[(399.44±70.57) μg/L]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分别为(220.21±30.06)、(315.86±50.61) μg/L],而SI [(4.26±1.34)μmol/L]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分别为(10.76±3.58)、(7.46±2.01) μmol/L],微量蛋白尿组SF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而SI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SUA、HbA1C、FP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41和0.42,P<0.01),SI与SUA呈负相关(r=-0.39,P<0.01).结论 SF、SI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而改变,SF可以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子之一.

  •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预后价值

    作者:张月琴;林玎;谢晓林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且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0例(心衰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门诊排除心力衰竭的40例就诊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GDF-15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心衰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并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因心力衰竭加重急诊或住院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衰组血清GDF-15水平与心血管死亡和临床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心衰组血清GDF-15水平(1 629.22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842.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血清NT-proBNP水平(r=0.670,P<0.01)、纽约心功能分级(r=0.315,P<0.01)呈独立正相关;心衰组2年内临床不良事件随GDF-15水平升高而增加;GDF-15水平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和临床不良事件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4(95%CI:0.718~0.888,P<0.01)和0.821(95%CI:0.726~0.894,P<0.01),预测价值均不劣于NT-proBNP;联合GDF-15和NT-proBNP2项指标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个指标(P<0.0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年内临床预后具有独立于NT-proBNP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新的心力衰竭标志物.

  • 60例帕金森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小矿;贾艳萍;张杰

    目的 分析帕金森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确诊的帕金森患者60例为帕金森病组(PD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统一的PD评分量表(UPD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PD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SCOPA-AUT评分结果显示,PD组患者的消化系统评分、排尿症状评分、性功能障碍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血管功能障碍评分及瞳孔调节功能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H-Y分期、UPDRS评分进入回归方程,与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关系密切(P<0.01).结论 帕金森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发病早期就会出现,且随病程增加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利格列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健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29例初发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53岁,平均(35.1±12.4)岁,在饮食控制及中等强度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24周.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等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治疗24周后,患者的胰岛素及C肽释放水平、HOMA-β[分别为(8.4±3.7) μIU/ml、(3.3±0.7) ng/ml和54.02±18.01]与治疗前[分别为(5.8±2.2) μIU/ml、(2.4±1.2) ng/ml和41.23±14.52]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重、FPG、2 hPG、HbA1C和HOMA-IR [分别为(69.2±9.1) kg、(6.6±1.3) mmol/L、(8.6±3.5)mmol/L、6.60%±1.57%和0.92±0.12]均较治疗前[分别为(72.7±10.2) kg、(9.2±1.4)mmol/L、(15.3±4.6) mmol/L和7.80%±2.68%、1.52±0.1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体质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初发T2DM患者服用利格列汀可改善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并明显降低血糖水平.

  • 180例不同年龄慢性咳嗽患儿的发病原因分析

    作者:刘春香

    目的 对不同年龄慢性咳嗽患儿的发病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慢性咳嗽患儿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或病房住院的慢性咳嗽患儿180例,应用慢性咳嗽患儿调查表对患儿进行调查,并进行逐步观察、评估和随访,明确慢性咳嗽病因,并分析不同年龄患儿慢性咳嗽病因.结果 18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明确诊断者170例(94.5%),其中单一病因者113例,2种病因者55例,3种病因者2例;疑似诊断者6例(3.3%),病因未明者4例(2.2%).病因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和迁延性支气管炎居前4位,构成比分别为30.0%、27.2%、17.2%和14.4%;2个月~1岁患儿及1~3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为主要病因,分别占47%和31.0%;3 ~6岁患儿及6~14岁患儿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要病因,分别占40.8%和32.1%.结论 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构成比各不相同,可为快速诊断病因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社区糖尿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研究

    作者:张良;陈晓荣;左慧娟;徐建伟;厚磊;葛增;蔡小宁;张普洪;马吉祥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省和江苏省部分县(市、区)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调查糖尿病患者1 508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诊治情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53.3%的糖尿病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现或诊断糖尿病;75.6%的患者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糖尿病;在1年内曾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城市和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5.3%和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P<0.01);在1年内曾参加社区举办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城市和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1);城市和农村患者近1年内获得门诊随访、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4次以上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93.1、113.6,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就医观念和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对社区医疗机构的需求增加,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加大社区健康教育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 石家庄市12320卫生热线服务人群吸烟状况调查

    作者:冯素青;郭建花

    目的 为了解12320卫生热线服务人群吸烟、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对热线戒烟服务接受程度,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戒烟热线干预模式,降低人群吸烟率,减少吸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2320卫生热线电话调查的方法,调查受咨询居民的人口学资料、吸烟行为、戒烟史和戒烟意愿,对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的接受程度以及被动吸烟情况.结果 被调查居民总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0.82%(标化率为19.69%)和19.45%(标化率为17.76%),其中男性分别为47.31%(标化率为43.15%)和44.42%(标化率为39.57%);吸烟者中41.69%近期有戒烟意愿,52.63%曾经尝试过戒烟,戒烟成功率为6.58%(标化率为10.92%),尝试过戒烟的吸烟者戒烟意愿高于未尝试过的;30.99%的现在吸烟者对热线戒烟服务感兴趣,不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7.28%(标化率为41.69%).结论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戒烟热线干预模式,对降低吸烟者的数量,减少吸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 天津市农村60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下降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湛长青;陈雅静;宁宪嘉;涂军;张楠;程焱;王景华

    目的 了解天津市农村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检出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2年7-9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蓟县某镇60岁及以上的1 24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信息和病史)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血压),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测试.结果 调查对象MMSE量表平均得分为(20.74±5.25)分,男性为(22.42±4.48)分,女性为(19.29±5.43)分;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32.5%,女性检出率(38.2%)明显高于男性(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9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12,P<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检出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59,P<0.01).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肥胖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教育年限分层,文盲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53.6%,不同性别人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1~6年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23.2%,女性检出率(27.2%)明显高于男性(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1,P<0.05);受教育年限≥7年组的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为28.1%,男性检出率(33.3%)高于女性(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1,P<0.05).结论 农村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下降检出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逐渐下降,且与教育水平和性别相关.

  • 睡眠时间和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张盼;娄培安;陈培培;张雷;李婷;董宗美;乔程;赵晶

    目的 探讨睡眠时间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为降低和预防罹患T2DM行为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徐州市慢病基线调查时首次确诊的771例T2DM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现患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对照组为无T2DM者,排除标准同病例组.匹配条件按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性别、居住地、T2DM家族史4个方面,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匹配.一般人口学情况、生活行为、疾病史和体格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睡眠时间通过研究对象自报告的模式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x2检验和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睡眠时间<6 h比睡眠时间6~8 h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29倍(OR=4.29,95%CI:2.67~6.88),调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体质指数(BMI)、腰围和生活紧张度等混杂因素后,风险增加1.04倍(OR=2.04,95%CI:1.70~3.86).睡眠时间>8 h者与6~8 h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男性睡眠时间<6 h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97倍(OR=4.97.95%CI:1.81~13.63),女性睡眠时间<6 h者与T2DM无关联.结论 睡眠时间不足使T2DM发生的风险增加,长期睡眠不足者应使生活规律化,按时作息,对T2DM的预防起着积极作用.女性睡眠时间与T2DM的发生风险未发现存在关联.

  • 2型糖尿病社区干预项目卫生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谢瑾;徐健;杨慧

    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14个省市进行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达9 240万[1].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5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占全球总卫生预算的比例将达13%,在糖尿病高发国家中该比例将达到40%.近年来,专家们在慢性疾病的防治中逐渐达成共识,慢性疾病应该从临床治疗向综合防治转变,从三级预防向一级和二级预防转变.

  • 克拉玛依市2007-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作者:董月莲;许德民;买热也木尼沙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医疗卫生、人群健康水平等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掌握克拉玛依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和死亡变化趋势,我们对克拉玛依市2007-2013年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2009-2013年天津市西青区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窦斐;陈辉;姜广启;杨西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居民死亡原因分析反映一个地区在特定时期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1].为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揭示西青区人口全死因变化趋势,正确掌握居民死亡的原因及疾病的发展规律,为制订有效的疾病防治对策提供客观依据,现将2009-2013年西青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监测
  • 2002-2013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居民死因及减寿分析

    作者:姜海洋;历有为;崔晓曼

    居民死亡原因和死亡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为了解甘井子区居民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我们对2002-2013年甘井子区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认知行为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袁伟;张宇一;张正国;王介非;钱志平

    目的 调查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患者生活质量,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首次在本院就诊,并根据流行病史、病毒学及肝脏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并规律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及不良生活习惯可影响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7.91±1.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6.99±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社会关系领域[(15.45±1.14)分]和心理领域[(15.10±0.79)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4.58±1.43)、(14.69±0.967)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HCV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