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중국매탄공업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主办单位: 河北联合大学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564
  • 国内刊号: 13-122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2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栾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胸腹联合伤78例诊治体会

    作者:解建;刘纪改;李志强;邱洁;王丽丽

    自1972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胸腹联合伤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73例,女5例。年龄8~83岁,18~50岁68例(87.2%)。致伤原因:车祸55例(70.5%),坠落伤12例(15.4%),刀刺伤6例(7.7%),挤压伤5例(6.4%)。受伤至就诊时间:<1h 10例,1h~22例,6h~20例,12h~12例,24h以上4例。l.2 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68例,开放性损伤10例。其中肺损伤48例,心脏损伤3例,肝损伤32例,脾损伤34例,胃损伤12例,肠损伤8例,胰腺损伤4例,腹膜后血肿7例,肋骨折49例,两种以上复合伤22例(28.2%),包括:颅脑损伤9例,泌尿系损伤5例,骨关节损伤16例,就诊时休克30例,昏迷11例。1.3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69例(88.5%),计128例次。①腹部手术66例;②胸部手术46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术);③颅脑手术6例;④骨关节手术10例;62例实施了两种以上手术,占手术治疗的89.9%。非手术治疗9例。

  • 外科术后感染切口二期缝合与单纯换药的比较(附30例分析)

    作者:后强;张艳

    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患者全身和局部组织抵抗力的强弱和细菌的数量和毒力,也与手术操作有关。1994年3月-1999年8月,我们对30例外科手术后感染切口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本文就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切口二期缝合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0~60岁,平均50.2岁,单纯换药组14例,男5例,女9例,平均48.9岁。切口感染疾病类型:切口二期缝合组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结肠肿瘤并发梗阻。单纯换药组有急性阑尾炎、胆道感染、小肠肿瘤并发梗阻、结肠肿瘤并发肠梗阻。30例患者均随机进行治疗,其中二期缝合组平均年龄50.2岁,单纯换药组平均年龄48.9岁,均为急诊手术,无糖尿病史及恶液质表现。详见表1及表2。

  • 复发性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作者:祝立勇

    临床上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均单独或同时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本文对163例脑梗死患者及31 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脑梗死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63例脑梗死患者均为1992 1999年本院内科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既往史均有完整病历可查。诊断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63例脑梗死患者中男99例,女64例,其中发病2次25例,3次5例,4次1例。复发性脑梗死31例,男18例,女13例,其中1年内复发11例;1~年内复发3例;2~年内复发12例;5~10年内复发5例。163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颈椎病5种并发症。其中无并发症组23例,2例复发脑梗死;1种并发症组66例,8例复发;2种并发症组35例,7例复发;3种并发症组28例,8例复发;4种并发症组11例,6例复发。1 63例脑梗死患者中单独或同时并发高血压者101例,19例复发脑梗死;并发糖尿病26例,11例复发;并发心脏病51例,15例复发;并发高脂血症者54例,15例复发;并发颈椎病者25例,10例复发。1.2 方法与结果 对5组并发症数目不同的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与并发症数目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对5组并发症不同的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与总复发率进行u检验;对5组并发症不同的脑梗死患者的复发时间与平均复发时间进行t检验。1.2.1 并发症的数目与脑梗死复发率呈正相关,而与脑梗死的复发时间无相关性。结果见表1。

  • 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纵隔、胸腔瘘8例

    作者:朱洪连;杜伟;徐由锁;李健;戴云龙

    食管-纵隔、胸腔瘘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该病较少见,易误诊误治。我院于1996年2月-1999年10月内镜下治疗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6~81岁,平均62.5岁。主要临床资料见表1。1.2 方法1.2.1 器械 Olympus GIF-P20型胃镜,头端带有保险弹簧式引导钢丝一根,带膜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及食管内支架置入器一套。入院后禁食、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及必要的术前准备,查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片。食管以76%的泛影葡胺或碘化油造影摄片,同时结合胃镜检查确定食管破裂的位置及大小,有胸腔积液者,应尽量抽出积液,也可用生理盐水冲冼,积液减少后尽早内支架置放堵塞瘘口。1.2.2 支架置入方法插入胃镜观察,如有食管狭窄行内镜下气囊扩张。能通过内支架推送器为宜。确定瘘口位置及距门齿的距离。通过胃镜活检孔插入导丝至胃腔。留置导丝退出胃镜。根据病灶及瘘口的大小选择合适带膜内支架。沿导丝将安放好带膜内支架的推送器推入食管腔,再插入胃镜使推送器进入合适位置将内支架释放出来。内支架膨胀开,膜部分封闭瘘口处。如病灶侧支架与食管壁之间有间隙,在有间隙处套放第2个支架,食管扩张较粗者,内支架全周不能封闭者食管腔内留置负压吸引管保持食管负压1周。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诊断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强;王伟;王玉红;高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多部位关节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临床上早期误诊率较高,疾病中、晚期致残率高。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及了解患者免疫状况,我们对165例AS患者进行了12项免疫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996年2月-1999年12月,对可疑AS患者常规做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或]CT和[或]ECT检查,化验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抗链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对依诊断标准[1,2]确诊的患者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1检查,资料完整者共165例,其中男144例,女21例,年龄6~51岁,平均25岁;病程3个月~21年,另以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35岁。1.2 实验方法 取患者静脉血约8ml分装于2个试管中,1试管用肝素抗凝,常规方法分离淋巴细胞,洗涤备用,用微量法做HLA-B27检查,剩余淋巴细胞按APAAP方法进行洗涤、制片、冷冻保存,批量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试剂来源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另一份全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做ASO、RF、CRP,将剩余血清低温冻存,批量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实验采用美国Beckman Array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进口试剂,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处理,用t检验统计,结果以x±s表示。

  • 小儿重症肺炎的呼吸管理

    作者:高建生;刘夫红;陆芬

    我院于1 997年12月-1998年3月共收治重症肺炎7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强了呼吸道管理,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年龄 <29d 10例,29d~46例,3个月~17例,6个月~2例,13个月~3岁1例。1.2 肺外症状与并发症肝大75例,腹胀2例,惊厥3例,凝视3例,四肢肌张力增高9例,前囟张力增高2例,呼吸不整3例,呼吸暂停2例,四肢皮肤发花6例,毛细血管充血时间延长4例,先心病8例。1.3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肺炎防治方案 [1]及儿科急救会议制定标准[2]。心力衰竭75例,呼吸衰竭18例,脑病14例,微循环障碍3例;其中单纯心衰50例,心衰+呼衰10例,心衰+脑病7例,心衰+呼衰+脑病5例,心衰+呼衰+脑病 +微循环障碍2例,心衰+呼衰+微循环障碍1例。1.4 病原学调查送检痰液48例,由市医院细菌室用APAAP桥联法进行常见6种呼吸道病毒检查,包括流感病毒A(FA),流感病毒B(FB),副流感病毒1.3(Piv1.3),副流感病毒2(Piv2),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毒(RSV),结果20例病毒阳性。FA 12例,ADV 6例,piv 1.3 6例,RSV 1例。其中单纯FA 9例,单纯ADV 4例,单纯Piv。4例,FA +Piv。1.3,FA+ADV,FA+Piv1.3+ADV混合感染各1例。1.5 治疗方法1.5.1 综合治疗常规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氧疗以及对症治疗。1.5.2 呼吸道管理①超声雾化吸入:肝素4 000~6 000U加入生理盐水20ml,部分患儿用双黄连400mg,6~8h 1次;②叩击胸部,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大小不同的叩胸器,从胸部边缘叩向中央,使痰液流向大气管易于咳出。叩胸器要均匀接触胸壁以免漏气,叩击速度100~120/min,每次提起2.5~5cm,一般在吸痰前30min或雾化吸入同时进行;③鼻、口咽部吸引:根据不同年龄选择F8~F10吸痰管,调节电动吸引器的压力8~10.6kPa,粘稠分泌物时10.6~13.3kPa,患儿侧卧或头转向一侧,先吸口腔,再吸鼻腔,以免喘息或哭叫把分泌物吸入气管。吸痰管从放入、吸引到退出口、鼻腔总过程不得超过10s[3。连续吸痰在分泌物清除、呼吸困难减轻后停止操作,间隔时间根据痰液聚积的快慢,可每6~8h1次,重症时需每2~4h1次,如大量痰液聚积,梗阻气道应立即吸引,雾化后痰液膨胀,呼吸困难加重,则应再立即吸引。吸痰持续天数以痰液粘稠度聚积快慢以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而定,一般4~5d不等。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清洗双手,每个患儿专用吸痰管,每d更换1次,好每次更换。哺乳后应避免吸引,以免乳汁反流吸入。常规鼻腔滴入呋麻液等,可减轻鼻塞所致的呼吸困难,又便于吸痰管插入鼻腔。2 结果

  • 全头皮撕脱伤创面修复探讨

    作者:卜振富;陶志宇;李建华;王晓;肖龙波;秦时强;李江汉

    大面积头皮撕脱伤的治疗,目前有许多方法,但仍有许多难点尚待解决,如何行急症手术一期修复创面,避免感染;如何处理大面积颅骨裸露;怎样尽可能保持头皮厚度及保留生发功能等。针对上述问题,我院把198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头皮撕脱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中找到更合理的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全部为青年女性,年龄7~33岁,平均20.4岁。其中工人1 7例,农民7例,儿童1例。2例为刀割伤,23例为机器绞住头发致头皮完全脱落,其中全头皮撕脱17例,其余为次全头皮撕脱(占头皮面积的1/2以上)。9cm×8cm撕脱3例,面积大者52cm×50cm。全部为帽状腱膜下撕脱。13例伴有部分骨膜撕脱,颅骨裸露面积大者6cm×4cm。1例撕脱头皮分为3块。来院时间为伤后1~9h,平均5h。并发休克4例,耳廓撕脱6例8只。颈椎骨折、肱骨折及臂丛神经损伤各1例。致伤的机器有脱粒机、面粉机、织网机、电风扇等。平均住院时间59d。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周建耀;刘佳;林暖;林金娥

    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UAE)增加作为糖尿病患者肾脏受累的特异指标[1]。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浆内皮细胞的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进行测定,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UAE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在Ⅱ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65例为我院住院患者(按1980年 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观察组,排除高血压、心衰、感染等影响UAE的疾病;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32~69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4.2年,血肌酐、尿素氮正常;其中21例并发视网膜病变。另随机选择20例(男11例,女9例)正常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1.2 检测方法1.2.1 血标本采集6:00~7:00静卧空腹肘前静脉取血,抗凝、离心、分离,-20C冰箱保存待测。1.2.2 vWF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药盒为上海太阳生物制剂公司生产,Bio-Red450型酶标仪在492mm波长下测吸光度A值,结果以%表示。1.2.3 尿白蛋白测定搜集24h尿液,用放免法,山东潍坊3V诊断技术公司生产药盒。由本院核医学科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3 统计方法结果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x2检验,并对vWF、UAE进行直线相关分析。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润英;刘宁;彭淑贞;石震娟;高丽华

    风湿性心脏病在我国成人各种病因心脏手术中占首位,其特点是病史长、心功能差,术后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紊乱、电解质失调等并发症。我科1998年8月-2000年6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31例,现就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1例中男10例,女21例。年龄29~55岁,平均41.5岁。病史3~35年,平均19年。术前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9例。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瓣膜替换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10~26h,平均18h。其中1例术后5h突发室颤,经电击除颤等治疗恢复。术后早期出血及慢性心包填塞各1例,均经二次开胸清除血块后治愈。有4例术后出现低钾、低钠等严重电解质失调,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2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使用瓣膜全部为机械瓣,二尖瓣替换均采用连续缝合,其中5例部分保留二尖瓣结构。主动脉瓣替换采用连续或间断缝合。三尖瓣成形采用DeVega法。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怀江;申秀玲;高峰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FQNS)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自1962年首次人工合成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药物奈啶酸以来[1,2],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FQNS类药物已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验证者已有50个[3],并且一批新的FQNS类药物正在研制中。由于FQNS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在体内药物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血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及价格便宜等特点[4],已成为10余年来发展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目前FQNS类在国内临床迅速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愈率的提高、危重感染病死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1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2,3,5,6] 对G菌、G-菌及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G+菌的抗菌活性优于氧氟沙星(Ofloxacin)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结核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血半衰期15~24h,为同类药中长者。单次口服200mg、400mg后血药峰浓度(Cmax)可达(0.705±0.158)mg/L和(1.178±0.282)mg/L,高于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及低杀菌浓度。对各种感染成人剂量200~400mg,1/d可达疗效。不良反应较轻,以胃肠道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美国报道光敏反应发生率高达7.9%,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5d内应严格避光和暴晒,若发生光敏反应,必须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治疗。目前国内未见有发生光敏反应的报道。

  •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进展

    作者:周琪;郭乐凌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Framingham研究的资料表明[1]AF的现患率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人群中总发病率为0.4%,随年龄增长高可达10%左右。其严重并发症栓塞性卒中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严重影响AF患者的预后,半数以上患者致死或严重残疾[2]。降低AF者卒中危险性的二个基本措施为复律和抗血栓形成,复律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栓塞,资料表明大约1%~4%AF者复律前无血栓,复律后出现血栓[3],故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将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AF者预后。1 房颤时心房内血栓形成 AF时心房内血液淤滞容易形成血栓,以往认为血栓多在房颤出现后2~3d形成,其机制十分复杂,随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诸多研究证实,AF时左心耳扩大,收缩功能下降,血流相对静止,红细胞聚集,纤维蛋白原增加,促使血栓形成[4];凝血状态的研究亦表明,AF者存在造血系统异常,致血栓形成5。Manning等[6]发现临床AF转复后的左房机械功能出现“顿抑”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复律后栓塞事件的发生,基于对栓塞机制的深入了解,已有国外学者完成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获得明确结果,即对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为改善AF者预后,减少栓塞发生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哌拉西林联合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春意;斯徐伟;徐绍琴

    下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能产生耐药性的细菌逐年增多,给抗菌治疗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为用哌拉西林联合他唑巴坦(PIPC/TZ)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并与头孢曲松作组比较观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史、体检和胸部X线均符合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诊断标准。随机分成PIPC/TZ组33例,男 20例,女13例,年龄(72.5±9.3)岁。头孢曲松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71.5±10.1)岁。所有患者均有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6.67kPa。1.2 方法 两组患者除给予必要的低流量吸氧,沙丁胺醇、必嗽平等平喘祛痰及其他对症处理外,PIPC/TZ组用PIPC/TZ(海南三洋德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25g稀释于0.9%盐水250ml中静滴,2/d;头孢曲松组用头孢曲松(上海罗氏公司生产)2.0g稀释于0.9%盐水200ml中静滴,1/d,连用列。1.3 病原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当天及治疗结束后采集气管深部咳出的痰液并立即送痰培养。1.4 观察项目治疗期每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痰细菌学等检查。1.5 疗效标准评定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痰培养细菌转阴,血气分析2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有效: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血气分析有1项以上显著改善,X线胸片肺部炎症部分吸收。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减轻,X线胸片肺部炎症、血气分析无改善。1.6 不良反应的评价 记录用药期间所发生的反应,包括主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肯定与药物有关或可能有关者被视为不良反应。

  • 非洛地平缓释剂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扬;陈亚丽

    非洛地平缓释剂(Extended Release Felodipine)是新-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马来酸依那普利是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者均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有良好疗效[1]。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51.6±4.8)岁。其中I级12例,Ⅱ级21例,Ⅲ级7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2 治疗方法停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改用非洛地平缓释剂。每d晨起餐前一次服用,开始剂量2.5mg,以后每周调整剂量1次,同时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5mg/次,2/d,疗程4周。1.3 观测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采用汞柱血压计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2min,取其均值做为偶测血压(CBP);采用自动血压监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ABP)。7:00~22:00为日间,22:00~7:00为夜间,日间每30min,夜间每60min测量1次,有效数据>85%为有效,否则重做。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生化、肾功能、血脂等指标。1.4 疗效判断 ABP 疗效判断采用White标准[2]。显效:昼夜血压超标次数降至正常或次数下降>90%;有效:次数下降50%~90%;无效:次数下降<50%。1.5 统计方法 数据以x±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用于稽留流产21例临床观察

    作者:徐彩英

    米非司酮(Ru486)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共41例,年龄21~41岁,孕周10~20周,诊断标准:胚胎死亡2周以上[1],妇科检查:子宫明显小于妊娠月分,B超证实无胎心及胎动,患者均无心、肝、肾疾病,无青光眼、哮喘、癫痫及过敏史,28例因停经后出血、腹痛或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13例无主诉而因行孕期检查时发现,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观察)组21例,苯甲酸雌二醇(对照)组20 例。1.2 方法 观察组:米非司酮50mg,2/d,分别于9:00、21:00服药,共3d,第4d 8:00口服米索600μg,4h胚胎未排出者再服米索400μg,再观察4h仍未排出胚胎,行钳刮术。对照组:苯甲酸雌二醇4mg,肌注,2/d,连续3d后行钳刮术。1.3 观察指标1.3.1 用药前观察全身检查、产科检查、B超、血、尿及肝肾功能、凝血酶原等实验室检查。1.3.2 用药后观察胚胎排出时间、出血量、清宫次数、B超复查情况1.3.3 副作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寒颤。

  • 复方丹参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

    作者:陈泓明;李志民

    我院1 998年1月-1999年12月治疗5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其中资料较完整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5例,采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静滴,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10岁的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参照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1]。凡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标准者,随机分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年龄、性别和治疗前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差异(P>0.05)。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休息,青霉素20万U/(kg·d)防治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8~16ml(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黄芪注射液10~16ml(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用10%葡萄糖液100ml稀释后联合静滴,每周为1个疗程,未愈时继续下一个疗程。1.3 观察项目观察患者水肿、尿量变化,血压等。实验室检查,每周查尿常规,外周血常规,每2周查肝功能、肾功能。1.4 疗效标准判断显效<4周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有效:4~6周以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无效:治疗6周仍未达到上述标准。

  • 270例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用药分析

    作者:王宗霞;王宗春;杨秀芝

    1998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外科共行I类切口手术270例,兹将我们预防性抗生素临床用药情况做一总结,并分析其用药状况。1 临床资料 270例中,男163例、女107例,年龄:1~80岁,平均35.4岁。手术种类及例数见表1,并发有其他慢性疾病32例(糖尿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心脑血管病8例、其他2例)。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种类及例数见表2

  • 病毒唑联合强力宁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疗效观察

    作者:杨建华;刘李;刘采球

    采用病毒唑与强力宁联合应用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8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38例为我院1995年8月-1998年10月收治的出血热患者,全部符合1985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分型和治愈标准,并经ELISA法检测出血热抗体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11~78岁,平均38.2岁。临床分型:轻型33例(41.2%),中型26例(32.5%),重型8例(10%),危重型13例(16.2%)。发病后5d内人院63例(78.7%)。对照组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8~75岁,平均36.8岁。临床分型:轻型25例(43.1%),中型18例(31%),重型7例(12%),危重型8例(13.7%)。发病后5d内入院44例(75.8%)。以上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方面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输液(以平衡盐液为主)、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利尿护肾、保肝、止血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加病毒唑1 000mg静滴,1/d,连用5d;观察组再加用10%葡萄糖液250~500ml加强力宁120mg静滴,1/d,连用5d。1.3 观察项目 平均退热时间、皮肤粘膜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血异常淋巴细胞消失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肾脏积水消失时间、血尿素氮恢复正常时间、越期时间、越期率、至恢复期时间、并发症、治愈率、病死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23例临床观察

    作者:莫樱;蒋小云;陈述枚;魏仁桂

    1995-1999年,我院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治疗23例小儿狼疮性肾炎(L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中女性19例,男性4例,年龄6~14岁均符合中华风湿学会198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有明显的肾脏受损表现。病程20d~3年,平均9.6个月,其中4例表现为肾炎,19例为肾病综合征(NS)。7例BUN及Cr升高。6例应用激素治疗,5例应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无效6例,复发5例。初治12例。5例并发感染(肺炎3例,肠炎1例,隐球菌败血症1例),4例血白细胞重度减少。1.2 治疗方法①IVIG 200~400mg/(kg·d)连续3~5d,以后每1~3个月注射IVIG 1次,每次2.5~5g。②CTX 8~12mg/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连续2d,1/2周。总量达150mg/kg,以后每3个月1次。③常规激素疗法。

  • 丙种球蛋白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高大汉;李继红;吕德祥

    1993年6月2000年3月,我院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并口服氨甲喋呤(MTX)治疗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6例,初步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5~13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曾用糖皮质激素(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正规治疗后反复发作2次以上。全部病例符合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6例均具有典型的弛张热,类风湿皮疹,多关节炎改变3例,并发心肌炎及心包炎1例,肝脏肿大2例,血沉40~60mm/h,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1.2 治疗方法6例按常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1mg/kg)和萘普生治疗,同时使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静滴,隔d 1次,共用3次,以后1/d,疗程6个月。加服氨甲喋呤10mg/m2,每周1次。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和关节肿痛消失后泼尼松逐渐减量,6个月~1年内减完停药,同时停用萘普生,继续口服氨甲喋呤3~6个月。

  • 降纤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裴玉梅;林立青

    肾脏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降纤酶具有溶栓、抗凝、去纤等作用,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1998年12月1999年12月住院患者。按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39~51岁,病程1个月~12年。所有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所有糖尿病患者维持其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凡有高血压者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2 方法随机收集某时尿,测定白蛋白(A)和肌酐(C)的比率(A/C)。所用设备为德国产DCA2000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仪。按A/C将受试者分成二组:微量白蛋白尿组(A/C>3.0mg/mmo1)和正常白蛋白尿组(A/C<3.0mg/mmo1)。每组又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的性别、年龄、病情、血压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加降纤酶(中美合资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U/支),首次10U,以后根据凝血生化检查情况而定,第2、3次各5U,隔日1次。将降纤酶加入生理盐水100m1中,1h内静滴。用药期间不使用其他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尿A/C、空腹血糖(FBG)、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用药间隔日(D1、D2)及用药结束后次日(D3)测定PT、TT、APTT、Fg。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x±s表示,自身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 丘脑性失语83例CT与临床分析

    作者:刘诗;谷菲;胡金花

    为观察丘脑性失语的CT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81999年收治的脑血管病例中出现丘脑性失语的资料完整的8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3例中,男56例,女27例,平均年龄6l.2岁,丘脑出血38例(左25例,右13例),丘脑梗死45例(左22例,右23例);病灶位于左侧47例、右侧36例;右利手78例,左利手5例。2 方法 83例均于发病72h内行颅脑CT扫描1~2次,证实为丘脑出血或梗死;根据SKihqi Olsen评分法进行语言功能评定;采用多田公式计算病灶容积;常规治疗脑血管病及语言重复锻炼。3 结果 重度失语13例,中度失语18例,轻度失语52例;其中38例语言恢复正常,14例较入院时言语流畅;中、重度失语恢复至轻度15例,重度失语4例恢复至中度失语。病灶容积越小,失语程度越轻,恢复早且完全。4 讨论 丘脑性失语为皮层下失语,与皮层性失语不同,并无明显左右优势倾向,多为不完全性轻、中度失语,恢复较慢,但一般先于偏瘫的恢复;病灶越小,失语程度越轻,愈后越好;考虑与丘脑腹外侧核及腹前核受累有关。

  •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虹;林琳;范力文

    本文旨在观察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副作用。 随机选取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门诊高血压病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2.5)岁。I期12例,Ⅱ期28例,平均病程(14.6±4.2)年,并发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全部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然后服用依那普利10mg/d,持续4周。 依那普利治疗4周后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血压平均下降2.80/1.20kPa。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h血压均值SBP由(20.3±l.87)kPa下降到(17.6±2.00)kPa,DBP由(12.3±l.07)kPa下降到(10.9±2.00)kPa.负荷值SEP由35.2%下降到19.3%,DSP由36.7%下降到18.5%,白昼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等,降压T/P:SBP 69.3%,DBP 56.2%。副反应发生率为15%,其中咳嗽4例,胃肠不适2例,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脂等无异常改变。 本研究发现依那普利降压总有效率为87.5%。因此,我们认为依那普利是一种作用持久平稳,服用方便,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 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多路小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作者:秦向翃;闫忠萍;赵秀敏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的过程较长,对于抢救和治疗者起着重要作用。以往采用静脉切开插管术以达到输液的目的,但静脉切开插管术易引起并发症,因此,我们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总结了-套利用小静脉多路穿刺的方法替代静脉切开插管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穿刺方法 穿刺的部位一般采用大小静脉配合应用或身体不同部位多路小静脉法来保障液体的输入。对于不同部位的静脉,应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操作时必须轻、稳、准、快。穿刺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负压抽吸法及低高轮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加强静脉穿刺后的护理。2 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男89例,女37例,儿童9例。烧伤面积 70%以上76例。一针穿刺成功率92%,患者输液短12d,长58d,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出现,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3 体会 此方法解决了静脉输液中的一个护理难题,保证了大面积烧伤患者有效输液通路的建立,合理地应用和保护了血管,预防了血管静脉切开插管术所引起并发症,现已在我们病房广泛应用。

  • 混合液咽部喷雾防止留置胃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殿银;刘玉文;权月;汤天军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促进肠蠕动恢复,利于吻合口愈合。因此,许多疾病和手术患者均需胃肠减压。由于禁食,唾液分泌减少,胃管机械性刺激,而并发口腔炎、腮腺炎、咽喉炎等并发症,利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可预防口腔炎。但患者仍感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拒绝治疗,甚至拔管。重新安放除增加患者痛苦外,手术后患者还可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对60例行胃肠减压,无急慢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2%甲硝唑15ml,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液,加入喷雾器内,嘱患者张口,向咽部用力喷雾4次,约2~3ml,3/d。对两组患者置管前和置管后72h,于置管侧咽侧壁进行细胞学涂片。监测脱落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利用马克盖尔疼痛评估法,对患者咽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咽部脱落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咽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该混合液喷雾后使咽部湿润,舒适,预防咽炎,减轻疼痛,患者易于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混合液咽部喷雾护理方法是用于胃肠减压患者预防咽炎的良好方法。

  • 复发性心肌梗死1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继平

    本文旨在探讨复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再梗死)的临床特征。再梗死是指既往有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史,出院后再次发生AMI,其不同于梗死延展,后者是指AMI后24h~4周内又有新的心肌坏死,梗死组织增加,也称为早期再梗死。再梗死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 临床资料 14例再梗死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52~72岁。发现再梗死发生于新部位9例,占64.3%;原部位5例,占35.7%。再梗死者两次间隙时间短只有1个半月,长的13年,但大多数在半年左右。2 结果 本组再梗死的发生率为10.2%,其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3 讨论 再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为其特征。分析原因,可能为再梗死随着坏死心肌数量的增加、心功能不全等表现成为基要矛盾显现出来,或为首次AMI后,患者对疼痛等症状的耐受程度增加有关。由于再梗死的心肌坏死面积大、预后差,及时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

  • 微波热凝在慢性肥厚性咽炎中的应用

    作者:刘煜;姜杰;张伟;许生聚

    本文探讨微波热凝在慢性肥厚性咽炎中的疗效,并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相比较。1 方法 对经确诊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283例,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微波热凝87例,雾化吸入69例,药物127例。2 结果 三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微波组100%,雾化吸入组60.01%,药物组52.84%,有明显统计学差别。3 讨论 微波热凝通过内生热和外热效应的作用机制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与雾化吸入组和药物组相比,具有病原治疗操作方便,治疗病变范围明确,无不良反应,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用益气扶阳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过早搏动

    作者:王海波;刘国良;韩德强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真心痛、胸庳等范畴。过早搏动是气血失和、运行不畅,阴盛气结所致。我们应用益气扶阳法治疗20例频发室性早搏,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系1998-1999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男16例,女4例,50岁以上17例,占85%。20例均选阳虚的患者。2 辨证施治 阳虚气虚型:面色少华或晦暗、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夜尿频数,腰膝酸软、语言无力,短气懒言,脉结而沉缓。基本方剂:人参15g,灸甘草25g,麦冬15g,五味子15g,鹿角胶15g,附子10g,干姜10g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煮,取汁200ml。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3 治疗结果 巩固6例,占30%。早搏消除,余证好转90%以上,心电图基本正常,恢复工作。显效12例,占lO%。早搏减少,5~10/min,T波轻度改变,余证好转50%。4 讨论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改天运当以月光明。张景岳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鬼真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死生之本,全在阳气。由此可见,阳气是生命之本,阳虚则百病从生。过早搏动是由于心阳不振所放,故采用益气扶阳法治之,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

  • 315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检测分析

    作者:宫运华

    为了了解公共场所空气卫生情况,分别在冬夏两季抽查检测商业、服务业(不含饮食业)、影视业等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按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规程,共检测315份,其中夏季检测165份,冬季检测标本150份。按照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样本合格率为42.8%,商业场所空气好于服务业及影视业(P<0.05),小型录像厅空气质量差。冬季空气质量略好于夏季(P<0.05)。总体看来公共场所中的细菌总数大部分超过国家标准,空气卫生质量不合格。

  • 应用微板核酸杂交一ELISA技术对苏南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献血员TTV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周剑波;王珂;程朝晖;马荣熙

    应用微板核酸杂交一ELISA技术,按照Okamoto等发表的基因序列,选取TTV ORF1的保守序列作为内引物;包被探针选择一段I型、Ⅲ型同源的序列nt2350-nt2495,而显色探针I和显色探针Ⅱ则选择异源性大于50%的序列,并在显色探针的5'端标上生物素。首先对患者及献血员标本进行套式PCR法扩增,然后将扩增产物与两条特异性探针夹心杂交,后加底物酶联显色,用该法对苏南地区3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29名献血员进行TTV检测及分型分析。 结果发现3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TTV感染率为10.4%(34/328),其中急性甲型肝炎阳性率为5.7%(2/35),急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为8.7%(8/92),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为11.1%(15/135),慢性丙型肝炎阳性率为3.2%(1/31,慢性非甲-戊型肝炎阳性率为22.9%(8/35)。研究发现,TTV阳性的上述患者输过血或血液制品者占67.6%(23/34),表明TTV感染与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有一定关系。229名献血员TTV感染率为5.7%(13/229)。 对47例TTV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把TTV分为两个型:I型和Ⅱ型,还有部分混合感染型,其比例为34:3:10;慢性肝炎与急性肝炎TTV感染者比例为32:15。表明苏南地区TTV感染者中,慢性肝炎感染TTV的机会多于急性肝炎,I型明显多于Ⅱ型。在献血员中,ALT升高与ALT正常人群TTV感染率分别为9.3%及4.8%,提示TTV存在无症状携带状态,有必要将TTV的检测列为献血员的筛查项目。

  • 肝炎后肝硬化死因分析(附36例临床报告)

    作者:王来艳;李少君;刘敬东;王月卉

    1 临床资料 为了探讨肝炎后硬化死因,加强肝硬化的早期防治。我们依据1990年上海肝病会议标准,临床诊断肝炎后肝硬化169例,其中死亡36例,病死率21.3%。36例死于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肝昏迷20例,肝肾综合征10例,严重感染、中毒性休克、败血症、DIC形成5例,严重呼吸循环衰竭4例,心跳骤停2例。2 讨论 肝硬化在我国大多数为乙肝病毒感染而致,约70%肝硬化HBsAg阳性,全世界人群发病率17.1/10万。患者病程长,机体一般状态差,多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尚有其他系统损害。其主要并发症多见于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肾综合征、DIC形成、呼吸循环衰竭等。对肝硬化要从防治乙型肝炎人手,调整全身代谢和其他脏器功能,防止多种代谢紊乱。治疗中,大量放腹水,利尿剂,损肝抗生素应用,甚至精神损伤、劳累等都可成为病情加重的诱因,应尽量避免之。

  • 肺鳞癌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作者:肖永红;阎子海;张文杰

    肺鳞癌是我国男性肺癌的主要类型[1],有关肺鳞癌预后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多采用单因素分析,不能综合考虑各因素的作用。肺鳞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鳞癌预后的因素,以综合评价各因素对肺鳞癌预后的作用,为判断肺鳞癌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唐山市四所医院1987-1993年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住院病例共1 157例,采用信访和家访的方法,随访到1 091例。626例有病理分型的病例中,鳞癌230例,其中男182例,女48例,男女之比3.8:1;年龄小22岁,大78岁,中位年龄58.0岁;I、Ⅱ期94例,Ⅲ、Ⅳ期136例;周围型78例,中心型152例;手术127例,其中肺叶切除73例,一侧全肺切除41例,探查术13例。肺鳞癌COX模型分析的变量代号及赋值方法见表1。1.2 统计分析方法用STATA(3.0)软件,进行COX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依据COX模型偏回归系数建立预后指数方程(Prognostic hdex,简称PI),用乘积限法计算不同PI下的生存率。生存时间为确诊时间至死亡时间或随访终止时间(1994年4月30日)。

  • 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

    作者:朱兆红;胡宗宇;陈学明;汪忠镐

    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1]临床上较为少见,1999年3月20日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 患者,男,10岁。因腹胀逐渐加重并发现脾大1年,外院诊为布加综合征于1999年3月20日转入我院。否认有肝炎病史及血吸虫疫区生活史,无呕血黑便史。查体:发育中等,营养欠佳,无肝掌及蜘蛛痣,胸腹壁有浅静脉轻度曲张,腹略胀,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脾肋缘下4cm,腹水征阳性,双下肢不肿。食管钡餐X线示: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粘膜皱壁轻度不均匀增粗。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无狭窄及阻塞。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示肝静脉通畅。脾穿刺门静脉造影示脾门静脉主干通畅,肝内门静脉粗细不均,数量减少,末梢支消失,代之门静脉小支上有短毛刺状分支。诊断: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术中腹腔有腹水1 000m1,肝脾增大,肝脏表面呈多发性滤泡状改变,水肿明显。测门静脉压力为3.92kPa,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很快肝脾缩小,张力降低,再测门静脉压力降为3.04kPa。住院23d痊愈出院,9个月后随访营养状况明显好转,肝脾趋于正常大小,无腹水。

  • 残株胆囊误诊误治1例

    作者:阴建兵;王世昌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0岁,4年前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一年再次发生腹痛并伴黄疸,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2个月后腹痛、黄疸再次出现,复查B超后诊断为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拟行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中探查肝脏表面光滑,未扪及肝内结石,分离肝门部粘连,显露胆总管,见其直径约1.2 cm,其内扪及直径约0.5cm的结石1枚,横断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取出几何形状的胆固醇结石1枚,沿胆总管向肝门部解剖,在肝门右侧肝脏脏面,有一约1.5cm×2.0cm×4.0cm大小的残株胆囊,内充满直径0.2~0.5cm的结石。此时考虑胆总管结石为残株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由于这时胆总管已横断,切除残株胆囊后,行肝胆管空肠端侧侧ROUX Y吻合,T形管支撑,3个月后造影检查无结石及胆管狭窄,拔管。随访2年无不适症状。2 讨论 残株胆囊系由于胆囊管残留过长所致,残株胆囊及其并发症危害性众所周知,特别是近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有增多之趋势,比较多见的是残株胆囊炎、残株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甚至残株胆囊癌。残株胆囊常常是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时才发现,及时确切地处理后,一般不必进行第3次手术,以免延误治疗。 本例第1次手术由于是急诊,解剖关系欠清楚,在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未暴露清楚情况下切除胆囊,实为颈部断离,造成胆囊残株,并残余结石。这是后2次发病的根本原因,而且在诊断上起了误导的作用。第2次手术时,仅满足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取出结石后,未仔细解剖肝门部,也未对结石的性质和成因作分析,致残株胆囊仍然存在,导致再次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第3次手术时,未对既往病史作进一步的分析,也未作必要的检查,先横断胆总管,当诊断明确时,过失已无法挽回,被迫行了胆肠吻合术。 该患者3次误治的共同特点是在未探查、解剖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3次手术是分别由3位医生完成的,后2次均对前次的病史、病例资料未作详尽的研究分析,主观臆断,教训深刻,令人发省。

  • 低分子右旋糖酐诱发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1例

    作者:方菊花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53岁,因发作性气喘、胸闷10年,加重3d入院。人院查体:BP 16/10kPa,一般情况尚好,口唇无发绀,胸廓对称,轻度桶状胸,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明显哮喘音,心界不大,HR 88/ 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提示:轻度肺气肿。EKG:右房负荷重,心肌缺血。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给予抗感染、平喘、激素等治疗,3d后气喘、胸闷症状基本消失。因EKG提示心肌缺血,故行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试阴性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1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滴。约5min患者感喉头发痒、胸闷、喘息症状逐渐加重,端坐位,极度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大汗。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满布哮鸣音。考虑系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立即停药,给予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滴,仙特敏10mg口服,氨茶碱0.25g,静注。约30 min后以上症状减轻,2h后消失。后改用5%葡萄糖液250ml加复方丹参12ml,静注。未发生不良反应。故证实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系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2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过程,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气管、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因子表现出一种异常敏感和强烈反应。低分子右旋糖酐是常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本例虽然皮试阴性,但不能排除过敏可能。也可能是药物直接刺激气管、支气管所致。故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此药时应注意观察,防止发生意外。

  • 眼部汞异物X线、CT表现1例

    作者:王建民;孔祥端;黄灵欣;张毅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3岁。因左眼被断裂的体温表扎伤6h入院。体检及术中所见:左眼角膜创口有虹膜嵌置,虹膜表面及眼内可见汞颗粒。左眼下睑皮肤面近外眦部探及垂直向下的外伤深约l.5cm,创口位于睑缘下5mm处,创口内取出汞颗粒。眼内及创口内均未发现玻璃异物。眼眶X线正位平片示:左侧眼眶外下方可见多个纵行排列的点状高密度影,每个直径约1~2mm。眼眶CT示:在多个层面上,眼球前部、眼球内侧、眼眶前外侧皮下可见多个圆形高密度影,直径约2~4mm,后者略大。其CT值在+332.1~+550.4Hu。2 讨论 汞又称水银,临床可见汞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致病,作为异物伴随外伤进入体内罕见。汞系重金属,在X线和CT检查中均呈现高密度影。汞的表面张力较大,单个汞颗粒呈珠状。较大的汞颗粒可以分散成许多较小的颗粒,较小的汞颗粒又可互相融合为较大的颗粒。同时,汞为液态金属,具有流动性,可随所在腔隙的形态不同而表现不同,或在较大的腔隙内流动。汞的以上特性可使多次摄片时汞异物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对于临床考虑汞异物,需要与其他异物鉴别时,可行多体位摄片,且诊断时注意异物的形态,汞异物多为圆形。另外,本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CT扫描发现的眼球前部和内侧的细小汞颗粒,仅能显示眼眶前外侧皮下的较大汞颗粒。因此,汞异物患者应进行CT检查。

  • 脐部粘膜息肉恶变1例

    作者:陈静敏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年龄3个月。发现脐部息肉样肿物2个月,近1个月来逐渐增大,于1996年1月25日来院门诊诊治。查体:发育良好,精神状态尚可,脐部可见0.3cm×0.4cm无痛性息肉状物,质地中等,灰白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病理检查:送检组织为灰白色0.3cm×0.4cm×0.1cm肿物一个,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等。镜检:肿物由腺体及间质构成,腺体大小不等,有背靠背现象,腺上皮增生复层,极向紊乱,核大小较一致,深染呈圆形或椭圆形,纤维性间质内有少量异型细胞。病理会诊诊断:卵黄管残余部所致脐部粘膜息肉恶变。2 讨论 卵黄管残余部所致脐部粘膜息肉很少见,恶变更属罕见。系先天发育所致。在胎儿发育的初数周内,原始卵黄囊分为两部,较大的一部分成为原肠,较小的一部分为卵黄囊与胎盘临近,这两部分借脐带内的一个管道彼此相连,此管称卵黄管。有学者认为,卵黄管是卵管与中肠相连的狭窄部,一般在胚胎第6周闭锁并逐渐消失。如卵黄管各部残留就可以形成各种畸形,当卵黄管近肠段封闭,近脐部仍畅通时,则生后切断脐带后,在脐部可见残留的肠粘膜增生呈息肉状,即脐部粘膜息肉。本病多见于新生儿,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良性病理组织特点同正常结肠息肉。本病治疗可手术切除或电灼切除。

  • 以硬脊膜外血肿为首发症状白血病2例报告

    作者:张波;张培英;荆明远

    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或瘀斑,甚至颅内出血。表现为硬脊膜外血肿者十分罕见。1998年9月-1999年1月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男,15岁,因突发背部疼痛,随即出现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6h后入院。入院时查体:双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MRI示:T9~11硬脊膜外血肿。实验室检查:WBC 34×109/L,L 0.54,Hb 66g/L,RBC 3.9×1012/L,BPC 34×109/L,血小板明显减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液科会诊,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输注血小板后行椎板切除减压,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约10m1,术后转入血液科治疗,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 例2,男,9岁,因肩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4d入院。入院时查体: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MRI示:T8~10硬脊膜外血肿。入院后实验室检查:WBC 25×109/I,L 0.56,BPC 32×109/L,Hb 100g/L,RBC 3.69×1012/L,请血液科会诊,行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考虑患者病史4d,无进行性加重,MRI示出血量不大,转血液内科综合治疗,随诊4个月。肩背部疼痛缓解,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2 讨论 白血病多发于青少年,多以乏力、贫血、发热、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约有半数以上患者有出血倾向,出血量多少不一,且可表现为全身各部位。但表现为硬脊膜外血肿者较罕见。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质量异常,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凝血机制异常。本组2例表现为硬脊膜外血肿,是否存在硬脊膜外隐匿性血管畸形,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纳洛酮全麻催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

    作者:胡宝生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性,66岁,因食管中段癌于1999年12月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及冠心病史。于12月12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入手术室测BP 20/13kPa,HR 88/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部分T波改变。术中行血压、心率、心电及SpO 2监测。麻醉诱导用安定、硫喷妥钠、芬太尼、琥珀胆碱静注,气管插管后静滴1%普鲁卡因复合液(1%普鲁卡因500ml+哌替啶100mg+琥珀胆碱400mg)维持麻醉,间断静注氟哌啶、芬太尼,术中行控制呼吸,手术历时5h,共用安定30mg、氟哌啶5mg、芬太尼0.6mg、琥珀胆碱800mg、1%普鲁卡因液800ml。关胸后停止麻醉至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未恢复。术终BP19/13kPa。静注纳洛酮0.4mg,5min后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并逐渐增多,呈多源性二联律或三联律,此时血压由19/13kPa上升至22.5/15kPa,心率由90/in升至122/min,患者开始清醒,自主呼吸恢复。继续辅助呼吸,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mg,并给予0.1%利多卡因静滴维持,5min后室早逐渐减少,25min后室早完全消失,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后拔去气管导管,安送病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2 讨论 本例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手术历时较长,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应用较多,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未恢复。静注纳洛酮后患者迅速清醒,自主呼吸恢复,但纳洛酮同时拮抗了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由于创口剧痛及兴奋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致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应激性增强,以致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纳洛酮作为全麻后催醒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关应用纳洛酮后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心室颤动。故全麻催醒应用纳洛酮应掌握适应证,从本例中吸取的教训有:①高龄和高血压或心脏病患者麻醉后应用纳洛酮易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故慎用;②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控制血压,术中避免血压剧烈波动;③应用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控制麻醉深度,以防用药过量;④在临床必须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好在心电监护下用药方为安全。

  • 肝脏并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刀刺伤1例

    作者:任化云;张耀亮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性,34岁,被刀刺伤腹部致肝左叶及肝门部、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损伤。入院时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四肢冷凉,脉细弱。BP 10/6kPa。主诉腹痛剧烈,右上腹部可见一3cm×0.5cm创口,有少许血液流出,腹膜刺激征明显。在积极快速输血输液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进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较多,吸出血量3 000ml。肝左叶近肝园韧带处一界面创口,有血液溢出,肝十二指肠韧带处一巨大血肿,创口处有血液外溢,近创口探入有一较大凝血块溢出,随之出血汹涌。立即捏压肝门部止血,同时自小网膜孔近肝十二指肠韧带放置无损伤血管钳上下各一把夹住创口处。出血明显减少。吸净出血,探查受伤器官,发现胆总管内侧半损伤,肝动脉完全断裂两端回缩,门静脉离断。仔细解剖游离出肝动脉和门静脉两断端,更换无损伤血管钳同时继续夹闭门静脉。肝动脉两断端内放置输液器带针头部分的胶管,并用丝线扎紧,预防滑脱和出血。放松夹闭肝动脉的无损伤钳,保持肝动脉的供血,用3~0无损伤缝合线吻合门静脉,因门静脉离断后张力较大,故自左大隐静脉切除2cm,移植于门静脉断端之间。门静脉吻合用时约40min。放开两端无损伤血管钳门静脉通畅,观察无漏血等其他情况。拔除肝动脉内置入的胶管。结扎肝动脉两断端,胆总管损伤处放置T管行外引流。术后继续抗休克,抗感染保肝治疗,26d痊愈出院。2 讨论2.1 肝脏并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损伤少见,因出血量较大往往短时间内因出血性休克而死亡。及时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得以救活患者的关键。2.2 患者术后第2d、第1周、第2周分别检查肝功能,除第一次转氨酶单项略有增高外,其余各项均正常。后两次检查肝功能均为正常。肝功能无明显损害。考虑与手术中及时采取恢复肝动脉的血液供应有关,使肝脏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明显的损害。故认为在门静脉阻断的情况下,保持肝动脉的供血对减轻肝脏的损害是十分有益的。

  • 儿童全身型结节性脂膜炎1例

    作者:彭艳霞;王战强;李永申

    1 病历报告 女婴,4岁3个月,主因反复间断发热、多发性皮下结节3年9个月,腹部膨隆1个月于1998年7月21日入院。患儿自生后6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断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短时1周,长3个月,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呈弛张热型。同时于颈部、胸腹壁及四肢分批出现多发性皮下结节,有的可自行消退。局部皮下脂肪萎缩,伴有明显的色素沉着,首先累及的是头面部,其次是四肢。生后11个月时颈部一结节破溃,流出多量黄色米汤样液体。4岁2个月时患儿腹部逐渐膨隆。曾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而未明确诊断,给予感冒冲剂、中药等治疗,病情一度缓解,然后反复发作。智力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有一姐身体健康。查体:T 38.7 C,HR 120/min,体重14kg,营养差,皮下脂肪减少,局部消失,面颊部、颈部、上下肢可见多处皮下脂肪萎缩,伴有色素沉着。胸、腹壁静脉怒张。颈部、胸腹壁、四肢可触及多发性皮下结节,大小不等,直径0.5~4c m,有轻度触痛。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广泛淋巴结肿大,直径0.5~3cm,无触痛及粘连。腹部膨隆,肝脏右锁骨中线肋下9.0cm,剑突下10cm,质中等,表面光滑,轻度触痛。脾肋下2.0cm,质中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14.9×109/L,N 0.48,L 0.52,Hb 105g/L。抗O(-),类风湿因子(-),血培养(-),自身抗体(-),肝肾功能及蛋白电泳正常,多次查血未见狼疮细胞。病理活检:结节性脂膜炎。经治疗好转出院。2 讨论 结节性脂膜炎,又名复发性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病,有皮肤型和全身型两种。目前多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人认为属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少见的脂肪病变。病因不明,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脂肪代谢障碍。年长儿及成年女性为多,本例自6个月开始发病,临床上少见,且有肝、脾内脏受累,提示预后不良。反复发热及皮下结节是本病的临床特点,常因临床表现多样化而易误诊。确诊靠组织病理活检。因而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皮下出现触痛的结节应高度警惕本病,须早期行组织病理活检。急性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氯喹、消炎痛等治疗,多数可获缓解。

  • 闭锁肺综合征救治成功2例报告

    作者:郭丽萍;张鲁涛;左竹林

    闭锁肺综合征(Locked Lung Syndrome LLS)是内科危重急症,文献报道不多,现将我院1995 1997年救治成功2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40岁。反复发作哮喘10余年,加重2d而入院。本次发作频繁使用舒喘灵气雾剂,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体检: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张口呼吸,大汗,周身紫绀。颈静脉怒张(+),回流征(一),有奇脉。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哮鸣音,呈沉默肺。HR115/min,WBC11.0×109/L,血气:pH6.98,PaO2 6.3kPa PaCO2 13.3kPa。ECG: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早。入院诊断:支气管哮喘发作,诊断:闭锁肺综合征,肺性脑病。入院即予: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PN-2000呼吸机)、高流量给氧、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基强地松龙1g/s)及氨茶硷(0.8~1.5g/d)解痉、舒普深(2.0g 2/d)抗感染,硷性药纠正酸中毒,并大量补液(2 800~4 000ml/d),后因出现人机对抗,间断使用肌松剂(潘龙2mg/h)间断吸痰,24h后患者神志逐渐清醒,停用潘龙,自主呼吸恢复。 例2,女,33岁。反复喘息3年,间断使用气雾剂,3d前因心率快(120/min),当地医院疑诊甲亢服心得安(10mg 3/d),1d后喘息发作喷舒喘灵气雾剂2瓶不见好转而入院。体检:神志清,呼吸困难,语不成句,大汗,口唇紫绀,奇脉,胸廓呈桶状,双肺呼吸音弱,可闻及细丝样高调哮鸣音。HR 135/min,律整。WBC 13.0×109/L,ECG:窦性心动过速。血气pH 7.29 PaO2 8.13kPa,PaCO2 9.79kPa。胸部X线检查:双肺透亮度增加两中下肺野可见斑片状阴影。入院后停用心得安及β受体兴奋剂,给于大量激素(氢化可的松300mg/d)喘定(1.5g/d),达诺欣(4.0/d)抗感染,高流量吸氧,纠正酸中毒,同时给予大量补液(3 500ml/d),第2d,患者喘息症状明显减轻。2 讨论 LLS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其和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有不少相似之处,故临床上易误诊。造成治疗延误或不当。该综合征的诊断要点:①有反复大量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类药物的病史,并出现哮喘持续状态;②对异丙肾上腺素、茶硷类及正压通气疗效差;③患者有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④ECG出现肺性P波;⑤肺部 X线检查双肺透亮度增加,且吸气像与呼气像透光度无变化。 LLS的治疗应注意:①停止使用拟交感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②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③足量的茶硷类药物对于不能耐受氨硷者可用喘定代替。④通畅气道,纠正缺氧。对于有肺心脑病者可人工通气,高流量给氧。⑤纠正酸中毒,充分补液。酸中毒时可给碳酸氢钠。大量补液,稀释痰液,利于排痰,纠正脱水。⑥积极控制感染,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本组2例经治疗转危为安。

  • 应用埋藏式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1例

    作者:蔡青;袁争百;刘殿强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68岁,因反复头晕10余年,夜尿增多1年,恶心、呕吐、面黄半年于1999年8月6日入我院。体检:T 36.5 C,P 85/min,R 20/min,BP 21/12kPa,神清,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双肺未见异常,HR 85/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ⅥSM,腹软,肝脾不大,双肾区叩痛(一),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50g/L,WBC7.3×109/L,N 0.66。尿常规:n(+),RBC(一),肾功能:血BUN 47mmol/L,SCr 1 173μmol/L,尿酸:481.3μmol/L,EKG:I度A-VB,X线胸片:未见异常,UCG:室间隔增厚。B超:右肾75mm×51mm×45mm,左肾88mm×56mm×41mm,双肾髓质回声界线不清,皮质回声增强。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拟予血液透析替代治疗,因外周血管硬化严重,造瘘困难,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故选用埋藏式深静脉置管(经颈内静脉插入法)行血透治疗。具体方法为:选用瑞典产GPDK1219带涤纶环双腔留置导管,该导管与普通双腔导管不同,在距导管皮肤出口30mm处有一绦纶环,扩张导管外有一软套管。常规将导丝留置予右颈内静脉,后根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遂道位置,用遂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将套管顺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内,顺套管将导管放入颈内静脉内,除去套管,试抽血流良好,术后即血透,血流量佳,可达250ml/mir,透析后用纯肝素封管,现导管使用4个月余,无感染、栓塞等不良并发症发生。2 讨论 终末期肾衰患者多采用血透替代治疗。建立有效血管通路,保证足够血流量是行血透治疗的必要条件。多数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血管硬化致使造瘘困难或失败。下肢深静脉置管虽简便易行,但置管后患者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且易并发感染、栓塞,不宜长期保留。而颈内静脉置管则避免了上述缺点,但通常所用普通双腔导管也易并发感染。本文介绍的经颈内静脉插入埋藏式双腔留置导管具有宜长期保留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内置绦纶套,能固定导管且能有效防止感染发生等优点。有推广价值,颈内静脉插入法技术较易掌握,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 甘露醇致变态反应1例报告

    作者:邱焱;甄宇明

    1 病历报告 患儿女,10岁。因头痛,呕吐10余d于1999年7月5日入院。查体:T 365 C,R 24/min,HR 84 min,BP 13/7kPa。腰穿脑脊液无异常。脑电图:广泛弥漫型异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20%甘露醇150ml静推,约5min后,患儿皮肤出现广泛荨麻疹,伴烦躁、寒战、呼吸急促、四肢厥冷,神志模糊。BP 10/bkPa,心音低,HR 140/min,律齐。考虑为输液反应所致。急于吸氧、苯海拉明肌注,静注氟美松、东莨菪碱、鲁米那钠等抢救。20min后,患儿皮疹逐渐消退。睡眠状态,呼吸平稳,四肢渐暖,BP 12/8kPa,HR 96/min。因治疗需要,次日,在重点监护下,应用同样剂量甘露醇,发生同样过敏反应。确定为甘露醇过敏所致。追问患儿既往未用过甘露醇,同种药品未引起他人过敏。2 讨论 甘露醇为常脱水剂,一般认为较安全,临床应用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水,电解质紊乱。近几年国内儿科杂志对甘露醇过敏罕有报道。因此,我们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要密切观察,以防意外。有关甘露醇的致敏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1例报告

    作者:傅一军;陈根生;张永平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性,18岁,未婚。右上腹痛伴发热4d入院。1个月前右上腹胀,胃纳差,无反酸呕吐。近日来尿黄,呈浓茶样。月经17岁初潮,经期短,量少,闭经3个月。查体:T 37.8C,P80./min,R 36/min,BP 15/9kPa。发育差,身高155cm,体重40kg,全身多毛。右胸壁7~8肋间有局限性压痛。上腹部饱满,腹肌略紧张,右上腹触及巨大肿块,表面不平,边界不清,质硬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浊(一)。实验室检查:WBC10.7×109/L,N 0.84,L 0.12。AFP(一);T-BIL 25.2μmol/L,D-BIL14.8μmol/L,ALT 48U/L,AST 64U/L,HBsAg(一)。性激素:E261 3pmol/L,LH<1 8U/L,TSH 1.5U/L,P 0.89nmol/,T:<0.7nmol/L,fRL:17.9μg/L。超声所见:右上腹18cm×15cm不均质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包膜完整。肝脏受压左移,右肾被推向左内上方。提示腹膜后肿物。CT扫描:右上腹肝后方11cm×13.7cm×15cm肿块,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CT值17~179Hu,其中可见不规则斑片状钙化,及大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肝脾实质密度均匀,下腔静脉及肝脏明显受压向左移位,脾肿大约7个肋单元。提示:右腹膜后畸胎瘤首先考虑。 手术所见右上腹有一排球大小肿物,实性,血供丰富,边界清楚,与右肝、下腔静脉、门静脉、右肾有粘连,并受压移位变形,右膈抬高。病理报告:肿瘤大小为15cm×14cm×11cm,表面粘连粗糙。切面暗红色,部分区域淡黄色,创面呈蜂窝状囊性变,质脆软,局部有钙化。镜下肿瘤细胞呈网状,中央有透明细胞,细胞及其核异形性明显,并出血坏死。诊断:(右)肾上腺皮质腺癌。2 讨论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较少见,仅占恶性肿瘤的0.02%[1]。皮质癌为肾上腺巨大实质性肿块,直径可大于8cm,肿块中心液化坏死密度变低且不均匀,个别肿瘤边缘或中央有散在钙化斑。本例忽略了患者发育差,多毛,闭经等内分泌症状,单凭影像表现而误诊为畸胎瘤。肾上腺皮质癌约50%临床表现为无功能性[1],与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瘤等鉴别较困难。陈志让等[2]作电镜下超微结构研究,皮质癌与腺瘤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核常染色质丰富,核仁明显,高尔基体增多,细胞器分化幼稚;后者核大圆形,规则,以异染色质为主,其他细胞器形态和分布也较一致。

  • 暂时性全面性遗忘症1例

    作者:谭明贤;张书琼

    患者,女,59岁,以突发全面近事遗忘4h入院。入院前4h,患者同其家属一起步行到我院经一系列划价、交款等程序后行肠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即感头昏、眩晕不适。忘记自己是如何来到医院的,更不知自己因为什么原因来医院,对其家属也在医院感到很不理解。开始家属觉得好笑,以为在开玩笑,但发现她很快忘记每一件做过的事。以前曾有类似的但较短暂的遗忘症表现,常伴头昏、眩晕。查体:BP 18/12kPa,心肺无异常,神清语晰,对答切题,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计算力正常,神经系统未见其他异常。辅助检查:胆固醇3.65mmol/L,甘油三酯6.05mmol/L,全血粘度:高切6.883、中切8.236、低切15.897。经颅彩色多普勒示:左侧椎动脉痉挛。脑电图、心电图及颅脑CT扫描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暂时性全面性遗忘症(TGA)。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灯盏花素静滴、尼莫地平、肠溶阿斯匹林口服12h后,部分记忆恢复,16h全部恢复正常。2 讨论 暂时性全面性遗忘症(TGA)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1~24h,发作时不能记忆新事物,伴有远记忆不同程度的丧失及对时间、地点的定向障碍,但有自知力,谈话、书写及计算力保持良好,无神经系统其他异常,可自行好转,但可反复发作,紧张的体力活动可诱发。目前一般认为系大脑后动脉的颞支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累及边缘系统即海马、海马两侧、穹隆和乳头体等与近事记忆或短时记忆的组织有关。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脑梗死。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例临床征象及辅助检查均符合TGA的诊断。需与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及癔病鉴别。暗示治疗有效。

  • 中面部晚期癌瘤大块切除及修复1例

    作者:尚其元;宋美荣;樊杨诗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55岁,自1993年起鼻部皮肤增厚、粗糙、溃烂,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经放疗无明显好转,于1997年6月行鼻部肿瘤手术切除,1998年2月肿瘤原位复发而二次手术,术后局部皮肤又渐增厚,继之溃烂,于1998年10月6日入院。查体:右内眦、鼻侧、鼻前孔及双鼻前庭均为臭痂覆盖,痂下为粟粒状溃面。右上下睑内端及眶内侧硬结,上下睑紧闭,用手掰开,眼球和视力尚好,左鼻侧膨隆,质硬。双侧鼻腔通畅,粘膜光滑。肿瘤广泛侵犯以鼻为中心的面部,已达骨面,尚未进入鼻腔,但已侵犯到右眼睑内部、右眶内侧前部及右前筛房。本病例曾行放疗和二次手术,且病变范围扩大,再次手术,术式为中面部大块切除,额颞皮瓣修复。一周后在全麻下手术:①用电刀于肿瘤外1~1.5cm切至骨面,然后用骨凿,右侧面中部凿入上颌窦,凿断眶下缘,沟通眼眶及上颌窦,在额窦下方凿入鼻腔,左侧沿梨状孔外侧凿入鼻腔,上唇部切去上部1/3,并沿根尖凿开上颌骨牙槽区至鼻底,左眼上下睑距内眦1cm切至眶内壁,右眼部切除上下睑内2/3,连同眼球行眶内容切除,并联合右前组筛窦及上颌窦内侧壁切除,鼻中隔距前缘1cm纵形切开。至此,面中部、右眶内容、右前组筛窦及上颌窦内壁大块切下。修复:左眶下制作蒂于下方的长方形皮瓣,转位于上唇切缘和鼻底粘膜切缘缝合,以修复上唇,制作蒂于右颞的全额颞皮瓣,转位覆盖于面中部缺损区,皮瓣内侧面在相当于眶区、上颌窦区及鼻腔区植皮,四周与面部切缘缝合。额部供皮区创面由腹部取皮瓣覆盖,1个月后额颞皮瓣断蒂,蒂部返回额颞部完成治疗。结果:面中部及右眼区为皮瓣覆盖,面部无腔洞,中部无鼻梁(尚可放植入体成形,患者拒绝)。双鼻孔存在,呼吸通畅,唇部位置正常,发音进食如术前,左眼裂稍小,视力好,患者满意。2 讨论 中面部晚期癌瘤的外科治疗尚未见报道,该术式基本是大块切除概念,符合肿瘤外科治疗原则,术后的修复难度大。但疗效满意:①肿瘤为大块整体切除,符合肿瘤外科原则。②于左面部转移带蒂皮瓣修复上唇,使上唇术后功能正常。③右眼眶内容已切除,但借助皮瓣作了覆盖,使面部不留洞腔,减少了丑容程度。④皮瓣内侧通过植皮消除创面,可避免感染溢脓。⑤左眼内眦切除后予以成形,虽眼裂稍小,但不影响视物功能。 我们认为,对于中面部晚期肿瘤,若能解决呼吸、唇部和口腔功能,并保存一只眼的视力,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

  • 游走脾并蒂扭转1例报告

    作者:李小奎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17岁。因腹痛3d,伴下腹部包块2d入院。3d前,无诱因左上腹持续性胀痛,部位固定,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及腹泻史。在当地诊断为肠炎,对症治疗1d,症状无缓解。2d前,腹痛突然加剧,且发现脐下一包块,T 38℃。追问有性生活史,故疑诊宫外孕而转院妇产科诊治,排除宫外孕后即转回我院。病前无腹部外伤及手术史,既往体健,近二年来反复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均给解痉止痛治疗后症状多能缓解。查体:BP 10/6kPa,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半卧位。四肢发冷,双肺(一)心率100/min,律齐,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脐下至耻骨上可触及一6cm×5cm×4cm之包块,质中等硬度,边界清,活动度差,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弱,腹部超声提示脐周包块实质性低回声形似脾脏,但未显示脾门、脾动脉及脾静脉。诊断:游走脾并蒂扭转。处理:①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②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取左下腹探查切口,见腹腔内有陈旧性不凝血约600ml,脾脏约14cm×9cm×4cm,呈深褐色,脾蒂水肿增粗,长14cm,顺时针扭转360°,脾静脉扩张,腔内可见血栓,膈面有一约5cm裂口,顺利切除脾脏。术后给予预防感染等治疗,7d拆线,痊愈出院。2 讨论 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在腹腔其他部位,且不能复位称游走脾,多见于中年经产妇,约有20%并发蒂扭转,沿腹腔左侧向下移动而至盆腔,甚至到右下腹或进入腹外疝囊内。其形成原因多由于先天性脾蒂、韧带过长,或韧带缺如,也可因肿大脾脏的牵扯作用使韧带松弛、拉长,以及腹壁肌薄弱。本病较为罕见,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有时由于脾脏牵拉或压迫临近脏器而出现某些伴随症状,如压迫牵扯胃,可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及消化不良;压迫肠道,可引起腹胀及肠梗阻;压迫直肠、膀胱、子宫等可出现里急后重,排尿困难、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主要体征可扪及肿块、形似脾脏,边界清,活动度大,甚至可复位到正常脾脏的位置。 急性脾扭转后脾脏淤血肿大、渗液、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可伴休克,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游走肾蒂扭转及急性绞窄性肠梗阻。 治疗一般应采取手术疗法。但扭转缺血后纤维化者可不用手术。脾固定术只适用于扭转在180°以内或某种血液病不能切脾者。韧带过长、缺如,或扭转在360°以上应行脾切除术。脾因扭转缺血发生坏死而无法切除时,可行单纯引流术。

  • 经蝶垂体瘤术后继发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作者:乔广宇;张新庆;段丽萍

    1 典型病例 例1,女性,37岁,因肢端肥大,手指发麻7年于1999年5月27日入院。生长激素55.0ng/ml(参考值0.1~7.02),MRI示鞍内、鞍上占位,T1、T2等信号,均匀强化。大小约3.0cm×2.0cm×2.0cm,术前诊断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10d后在全麻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刮除大部分肿瘤后,用取瘤钳将鞍隔向下牵拉,挤出残存之肿瘤。肿瘤全切后,鞍隔下陷,波动良好,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4h患者苏醒拔管,感剧烈头痛、畏光,对症处理。第2d早晨症状加剧,心率150/min,血压2l.5/14.0kPa,呼吸浅快,急性面容,大汗。经脱水、降压、镇痛治疗,效果不明显。傍晚时双眼于1m处仅能看清手动,颈抵抗明显,视乳头水肿,边界模糊。急诊CT示鞍内低密度信号,脑室系统对称性变小,脑质密度增高,脑沟消失。立即应用硝普钠控制血压在16.0/12.0kPa左右,加大甘露醇用量。腰穿压力为3.3kPa,红色,放出30ml脑脊液。以后每d腰穿放液治疗,病情逐步好转。第10d出院时头痛消失,颈软无抵抗,双眼视力恢复至0.7,双颞侧偏盲。腰穿压力为0.8kPa,外观基本正常。 例2,女性,32岁,因闭经、泌乳、不育3年于1999年12月2日入院,血清催乳素482.3μg/L(参考值2.8~29.2),MRI示鞍内占位,均匀强化,向鞍上膨胀生长,大小约4.5c m×3.5cm×3.0cm,术前诊断为泌乳素腺瘤。1周后在全麻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情况及术后处理同例1。该例因及时处理而避免了视力损害,痊愈出院。2 讨论 经鼻蝶切除垂体瘤因其并发症低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早期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垂体瘤在鞍内缓慢膨胀性生长,可将鞍隔上抬,使之与神视经视交叉等鞍上池内结构接触,通过蛛网膜形成富含小血管的纤维粘连。切除肿瘤时向下牵拉鞍隔,可使这些较脆的小血管断裂,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两例术中切除肿瘤后均未见脑脊液漏出,可排除鞍内渗血自鞍隔孔流入蛛网膜下腔之可能。较大之垂体瘤,经鼻蝶切除后早期出现剧烈头疼、颈抵抗或颅内高压改变,应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 勒-雪病1例误诊分析

    作者:刘光润

    1 病历报告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咳嗽、腹泻、双耳流脓、皮疹、面色苍白6个月,于1996年1~6月多次在我院治疗。患儿自1996年1月始,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诊断为上呼吸道炎,支气管肺炎,予青霉素、先锋霉素类、病毒唑等治疗,病情缓解,但反复发作,并且经常腹泻,每d 4~5次,为黄色稀便或水样便,无脓血,按肠炎给予强必林、小儿泻痢停、补液等治疗。4个月后,全身出现皮疹,以头额发际、胸背部为多,并见双耳流脓。上述症状经常反复发作,抗感染效果欠佳。5个月后,患儿日渐消瘦,面色苍白,出现贫血貌。体检:T 37.6C,P 120/ min,R 26/min,体重8kg妇。神志清,慢性病容,发育、营养差,贫血貌。五官端正,头颅大小正常,前囱已闭合,在头部发际、颈、躯干可见散在性皮疹,尤以胸背部为多,呈暗红色斑丘疹或皮脂溢出性皮疹,直径约2~3mm,部分有结痂,脱屑,双耳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全身浅表淋巴结如黄豆或花生米大小,能活动,无粘连。颈软、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腹部增大,无腹水征,肝大肋下约4cm,剑突下5cm,质中等,脾肋下7cm,质中等。四肢脊柱无畸形,无病理性神经反射引出。血常规:Hb 4.5g/L,WBC 15.6×109/L,BPC 90×109/L,N 0.7,L0.26,M 0.03,E 0.01。患儿在我院多次治疗长达6个月,抗炎治疗效果欠佳,上述症状日渐加重,转外院住院治疗。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中等量散在性小点片状阴影。头颅正、侧位片:枕骨正中部可见一巨大骨质缺损区,大小约6.7cm×6.8cm,边界清,无硬化缘,周围软组织稍肿胀。皮疹刮除物涂片和淋巴结活检:有大量病理性网状内皮细胞。骨髓象检查见: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确诊为勒-雪病。给予VCP方案化疗5周,同时输新鲜血,胸腺因子D免疫治疗;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全身皮疹消退,肝脾明显缩小,肝肋下仅触及,脾肋下1cm,枕后骨缺损缩小,无明显贫血貌。转回我院继续治疗,改用VP方案,胸腺因子D,并定期到省医院检查,现患儿生长发育良好。2 讨论 勒-雪病是组织细胞增生症X(勒-雪病、韩-薛柯综合征,骨嗜酸性肉芽肿)3种病中的一种类型,X是原因未明之意,1985年经国际专题会议决定命名为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本病的病因有不同的理论,如代谢、遗传、过敏、感染等学说,但均不能证实[2:2286]。本病多发在1岁以内婴儿,2岁以后发病极少,男女之比为1.2:1[2:2287]。主要表现为:①发热;②皮疹,黄棕色或红色斑丘疹,皮脂溢出样疹;③肝脾淋巴结肿大;④中耳炎;⑤进行性贫血;⑥肺部浸润,可出现咳嗽、气促;⑦骨骼侵犯,可出现骨质缺损。上述特点,本例基本具备,是1例较典型的勒-雪病。 本例起初以发热、腹泻、咳嗽、皮疹、双耳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院按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欠佳,直到出现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后转院才得以确诊治疗 8延误诊治6个月之久。通过本例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遇到长期发热而抗生素治疗不理想者,不仅要考虑常见病,而且要考虑少见疑难病。据文献报道,此病临床上有特征的症状是皮疹,为诊断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3]。并且皮疹刮除物涂片检查简便易行,适于基层医院应用,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严重低蛋白血症疗效观察

    作者:申淑珍;徐巨海;赵巧华

    1996年8月一1999年5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NS)严重低蛋白血症40例,并与单纯用西医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符合南京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血清白蛋白≤25g/L。24h尿蛋白定量4~26g。1.2 一般资料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2~52岁,平均22.5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4~58岁,平均24岁。两组中均有初发及复发病例,病程2d~8年不等。

  • 70岁以上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

    作者:徐从景

    70岁以上老年人心肺功能不仅有显著下降,而且多有心肺疾患,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是否安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我院近15年来2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就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复习我院1984年12月-2000年4月的1900例纤支镜检查资料,其中70岁以上者占220例,占检查总数的11.6%,男性190例,女性30例,>80岁者5例,平均年龄74.5岁。1.2 术前进行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检查,有心肌梗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动脉血氧分压<9.3kPa者暂缓检查。1.3 术前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不用镇静剂。1.4 检查前先给予2%利多卡因喷雾咽喉部,以后根据情况经纤支镜遂道追加2%利多卡因,但总量不超过15ml。1.5 经鼻插入,先检查健侧,后检查病侧,并根据情况进行钳夹及刷片,对于血管丰富的病灶,取材前给予1:1 000的肾上腺素盐水4~5ml冲洗。1.6 术中常规给氧(2I/min),每例检查不超过30min,术中进行动脉血氧监测。1.7 所用纤支镜为0lympus BF-P20型及其配件。

  • 颅脑转移瘤的CT表现与原发灶病理对照分析(附51例报告)

    作者:王宗会;孙东种

    颅脑转移瘤是较常见的颅脑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10%[1]。我院1991~2000年间共收治颅脑转移瘤51例,与其原发灶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增加认识,提高对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1~75岁,<60岁25例,60~岁20例,70~75岁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38例,肢体活动障碍16例,语言障碍10例,口角歪斜4例。病程3d~3个月,平均15.3d。原发癌中,肺癌40例,乳腺癌4例,左上颌旁黑色素瘤1例,肾癌1例,鼻咽癌1例,贲门癌2例,重复癌(胃、结肠)1例,成骨肉瘤1例。40例肺癌中,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其中腺癌18例,鳞癌6例,未分化癌7例,肺泡细胞癌1例。其余均经典型CT、临床表现及明确的原发肿瘤史确诊。1.2 仪器采用TOSHIBACT-300S型全身CT机,层厚和层距为10mm,距阵为512×512。平扫21例,平扫+强化30例,增强扫描为76%泛影葡胺60ml静推(Bolus法)。

  • 子宫肌瘤的MR 诊断

    作者:马宜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高的良性肿瘤,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发病率可达到20%,绝经后妇女发病率可增加到30%~50%[1],现将我院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子宫肌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MR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1995年3月-199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7例。年龄34~62岁,平均46岁。以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腹痛,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其中月经量增多32例,腹痛27例,盆腔肿块25例,同时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18例,出现压迫输尿管导致肾孟积水5例,肌瘤压迫直肠导致便秘,里急后重4例。有3例因不孕进行卵巢检查而发现。1.2 MR扫描方法MR扫描采用Vectra0.5T超导磁共振成像,应用SE序列分别进行T1WI(TRTE分别为50、0.15ms)T2WI(TRTE分别为2 500~3 000ms/100ms)全部病例均进行平扫。

  • 腰椎管狭窄脊髓碘水造影及 CTM的分析

    作者:梁桂华;俞永亮

    我院1 997年开展CT扫描技术以来,对腰椎管狭窄的病例,在采用了碘水脊髓造影的同时,加做了脊髓造影后CT扫描(CTM),现将28例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以提高对影像诊断学认识。1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收集28例临床怀疑腰椎管狭窄的病变,有神经根压迫症状及体征者,均行腰椎脊髓造影和CTM的检查。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18年。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的腰腿痛,活动受限及坐骨神经痛症状,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障碍,站立、行走或长时间固定姿势加重。 脊髓造影所用设备为SHimadzu 800mA X线机,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经L4~5或L3~4硬膜囊穿刺成功后注入Omnipaque(300mgl/mL),分别摄正侧位、左右斜位及腹卧位片,以显示L3~S1硬膜囊及腰骶神经根。CT所用设备To-moscanEG全身CT扫描机,脊髓造影检查后30~50min行CT扫描,扫描包括L3~ 4,L4~5,L5~S1间盘层面,层厚5mm,扫描平面与椎间盘基本平行。

  • 以气胸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作者:王永宏

    肺癌并发气胸与单纯性气胸在临床症状上有相似之处,易造成误诊。我院1995-1999年收治肺癌并发气胸4例,初诊均为单纯性气胸。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44~72岁,平均60岁,病史短8h,长1个月,左侧气胸3例,右侧液气胸1例。1.2 临床表现均以胸闷、胸痛、气促、咳嗽等症状就诊,伴有气胸体征。其中2例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1例13年前有右侧肺大泡手术结扎史。X线胸片检查提示右侧气胸1例,肺压缩60%,伴胸腔内少许渗出,左侧气胸3例,肺压缩分别为95%、70%、50%。1.3 治疗经过 入院后3例行经左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闭式引流,1例行经右腋中线第5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肺压缩50%和60%的2周后肺复张,X线胸片复查示肺门阴影增宽,行CT检查示中央型肺癌,伴肺门纵隔淋巴转移,痰检找见癌细胞。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行放疗及化疗。1例肺压缩95%2周后左上肺复张,左下胸腔仍有肺压缩约30%,改行左下胸腔闭式引流,两周后床边X线胸片示左肺完全复张,但胸腔引流管内每d约有100ml淡黄色液体引出,持续1周,CT检查示左下肺占位。手术探查左下肺表面肺大泡,肿瘤位于内基底段胸膜下直径约4cm,行左肺下叶切除,病理为未分化癌,术后继续化疗。1例肺压缩70%治疗2周后仍肺不张,开胸探查见左肺表面散在肺大泡,表面有脓苔及纤维膜形成,左上肺部分实变,行肺大泡结扎术,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4周后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行CT及MIR检查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伴脊髓转移。

  • 有偏头痛史的早孕妇女脑血流检测分析

    作者:刘济英;孙秀花;王衍彬

    有偏头痛史的早孕妇女和正常早孕妇女及健康已婚未孕女性脑动脉血流速值有无变化尚未见报道。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以女性为主。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直接客观地反映脑动脉的血流速值。为此我们将近2年来所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确诊孕周为10~12周的孕妇,诊断和分类标准参见文献[1]。其中正常早孕妇女145例为(Ⅱ组),有偏头痛病史的早孕妇女136例为(Ⅲ组),符合典型偏头痛诊断标准[2],病程在5年以上,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每月发作2~3次。其中孕前有38例查头颅CT、18例查头颅MR1、56例查EEG均无异常。TCD检测均在间歇期进行。26例孕后仍经常出现头痛,但较孕前减轻,30例偶尔出现,其余未再发作。同期检测了健康已婚未孕女性200例为(I组)。年龄22~30岁,平均26岁。以上3组妇女既往均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肝、肾等病史。1.2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TC-2000S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2兆赫探头。所有受检者均在安静清醒仰卧状态下,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坐位头伏于床沿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调整探测角度获得音频视频佳信号后储存。常规取3~5个稳定波,计算收缩期大峰流速(Vs)、舒张末期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及脉动指数(PI)和阻尼指数(RI)的均值和标准差,统计学处理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之t检验。所有检查均由-人操作。

  • 尿液分析仪细胞检查假阴性的问题探讨

    作者:林桢;邓小燕

    尿液分析仪在临床的使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筛标准和质控措施,往往造成结果的误差,特别是目前国内仍有不少实验室对尿液的检查只做干化学检查,忽略了显微镜检查,易造成错误的诊断。为探索尿液分析仪检查尿红、白细胞的假阴性情况,我们按NCCLS(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GP-16-ALiteration要求[2],用尿液分析仪和DiasysR/S2003尿沉渣工作站检测尿红、白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1 仪器与试纸MIDITRONR尿10项分析仪(德国Boe-bringer Manuheim公司生产)及其配套生产的Combur10 Test M尿10项试纸带1.2 试剂 稀释清洁液(生理盐水)消毒漂洗液(5%次氯酸钠溶液)1.3 标本采集 按NCCLS Literation GP-16-A(ISBN1-56238-282-9)要求,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住院患者清晨中段尿共1 200例(其中:男750例,女450例,年龄1~76岁,采集后及时送检。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青青;王晓玲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然过程,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可延缓或阻断病情的发展,我们通过周期检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探讨两者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38例患者为1999年4-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04例,女34例,平均年龄(44±11)岁,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慢性肝炎104例,其中轻度34例,中度46例,重度24例;肝硬化34例。随机选2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1.2 方法1.2.1 血清标本采集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采血,4h内分离血清于-20C贮存备用。1.2.2 血清sICAM-1、TGF-β1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分别由宝灵曼公司及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1.2.3 血清HA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海军医药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1.2.4 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5 统计处理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

  • CP-Ⅱ在卵巢癌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初幸之

    CP-Ⅱ(卵巢癌抗原)在卵巢癌诊断和监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较少见。本文应用CP-Ⅱ对卵巢恶性肿瘤及妇科良性肿瘤进行血清学检查,并与CA -125进行了分析比较,以评价其在临床诊断及检测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所有良性肿瘤病例均为我科1996-1998年收治的患者。卵巢癌组21例,其中上皮性癌16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性索间质肿瘤1例。良性肿瘤组65例,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4例。另设子宫肌瘤41例作为对照组。1.2 方法 所有血液标本取自术前,术后及化疗后3周左右。离心后取血清备用。CP -Ⅱ试剂盒为美国Maxim公司提供,正常值<35U/ml。CA -125药盒为意大利Sorin公司提供,正常值<35U/ml。均按试剂盒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诊断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作者:洪华;陈为宪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胎蛋白(AFP)是对PHC诊断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但不是所有PHC均分泌AFP[1,2]。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可能成为诊断PHC的一项指标[3]。本研究目的在于初步探讨血清AFU活性在PH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5年7月-1997年2月我院行血清AFU活性检测的住院患者318例,分为7组。①PHC 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23~76岁,平均50岁。无并发肝硬化16例,并发肝硬化27例。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拟定标准[4];②转移性肝癌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2~83岁,平均59岁;③肝硬化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35~77岁,平均56岁;④慢性肝炎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7岁,平均45岁;⑤肝良性占位病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0~87岁,平均55岁;⑥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共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42~76岁,平均62岁。以上各组诊断根据病理检查或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⑦对照组143例,男94例,女49例,年龄12~87岁,平均56岁。均无肝功能受损表现;无肝炎史,影像学检查无脂肪肝、肝硬化、肝占位;无肿瘤病史及表现。女性患者检测期间无妊娠。1.2 方法1.2.1 血清AFU活性检测分光比色法,试剂选用福建三强公司AFU测定试剂盒。1.2.2 血清AFP检测定量-放射免疫法。1.2.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两组样本计量资料用 t检验,多组样本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析因方差分析,比较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两变量相关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的检测

    作者:陈明春;陈宜芳;李伯有;汤红峰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结果SLE患者和正常人的CEC数量分别是(7.8±4.2)×106/L、(3.7±1.1)×106/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活动期患者的CEC数量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SLE患者CEC数量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r=0.3817.P<0.05)。结论SLE患者的CEC数量升高,测定CEC数量对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有帮助。

  • 结核性和恶性胸水多指标检测的意义

    作者:李继红;高大汉;郝志洲

    结核性和恶性胸水鉴别常较困难,治疗和预后也截然不同。我们于1996年4月-1999年10月对64例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进行胸水pH值、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及脱落细胞检测,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34例结核性胸水患者,男26例,女8例,年龄(54±36)岁,经痰涂片、胸部X线片检查及临床抗结核治疗有效并随访2~3个月胸水明显吸收而确诊。30例恶性胸水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71±59)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8例,胸膜间皮瘤2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胸膜活检、胸部CT检查证实。1.2 检测方法每位患者治疗前均抽胸水进行pH值、ADA、CEA,脱落细胞检测。pH值测定采用pH试纸,ADA活性测定采用比色法,CEA测定采用放免法,胸水离心沉淀作Giemsa染色进行脱落细胞检查。

  • 350例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细菌谱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刘建;刘靳波;贺红焰;李友芸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为了解近期尿路感染病原菌及相应药敏试验情况,给临床选择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1997年11月-1999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尿路感染的尿培养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50例中,男性95例,女性225例,年龄2~89岁。1.2 尿培养与诊断 留取清洁中段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4h).1h内接种培养,尿菌定量培养结果评定标准为:菌落计数杆菌>105/ml,球菌>103~104/ml为有意义。尿路感染诊断参照国内1985年制定的标准[1]。1.3 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 药敏试纸购自北京天坛药品检定所,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40仪上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 NGF促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金忠;罗永湘;吴小峰

    目的 运用电生理、类霍乱毒-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时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切断两侧位于股骨中段的坐骨神经,硅胶管桥接形成神经再生小室,断端相距6mm。右侧再生小室内注入NGF,左侧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笼饲养3个月。结果NGF侧电生理数值:LAT:(2.08±0.42)ms,CV:(35.9±8.67)m/s,AMP:(6.18±2.90)my±0.48)mv,各项指标两组数值标本均数的 t检验P<0.01。CB-HRP逆行追踪,被CB-HRP标记的运动细胞数NFG侧:(4.2±0.974),NS侧:(2.3±0.483),两组数值样本均数的 t检验P<0.0l。结论通过电生理及CB-HRP逆行追踪证实,NGF有促进再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