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중국로년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老年学学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
  • 影响因子: 1.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9202
  • 国内刊号: 22-124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12-74
  • 曾用名: 老年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编辑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陈可冀 赵吉光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丹参酮通过抑制miR-376 b-5 p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

    作者:陈强;陈丽珠;郭晓华

    目的:探讨miR-376b-5p在丹参酮逆转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17月龄的SHR随机分为对照组、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n=20),其中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接受5 ml· kg-1· d-1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灌胃处理,连续12 w;此外,丹参酮+miR-376b-5p组尾静脉注射过表达 miR-376b-5p 的慢病毒载体,对照组接受5 ml· kg-1· d-1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12 w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分析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和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max)〕,称量体质量及左心室质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取左心室中部冠状切面石蜡切片行 HE 染色、Masson染色以评估左室重构情况(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和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LVSP和LVEDP均降低,±dp/dt max均升高(P<0.05);丹参酮组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及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miR-376b-5p过表达后可消除丹参酮对SHR血压及左心室重构的保护效果,丹参酮+miR-376b-5p组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对老年 SHR 左室重构有保护作用,而过表达 miR-376b-5p可消除丹参酮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逆转作用,提示丹参酮可能通过降低miR-376 b-5 p水平发挥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保护作用。

  • 藜蒿黄酮对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丽丽;谢荣辉;邬亚华;张义平;曹俊;殷嫦嫦

    目的:探讨藜蒿黄酮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分组:阴性对照组、槲皮素组、藜蒿黄酮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 HIF-1α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藜蒿黄酮能明显抑制 SMMC772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IC50为345μg/ml;RT-PCR结果显示藜蒿黄酮组HIF-α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藜蒿黄酮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1α表达下调有关。

  •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7细胞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动态变化

    作者:王弥;封桂英;宋鸿儒;邢恩鸿;郭亚春;安高;赵晓菲

    目的:研究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 CIA )小鼠淋巴细胞 Th17及其转录激活因子 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的动态变化。方法取168只DBA1/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用制备的Ⅱ型胶原乳剂免疫模型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天及加强免疫后第7、14、35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组 Th17细胞及 STAT3、SOCS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Th17细胞在加强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模型组STAT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 时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5);加强免疫14、21 d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SOCS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开始上升并持续到加强免疫14 d,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的炎症进展,其主要在CIA小鼠病程进展中期起作用,Th17细胞在CIA小鼠病程中的变化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有关。

  • 表皮生长因子对牙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作者:万英明;张玉影;张璐妮;邵玉;宁明杰;唐英;姜畅;齐玲;于洪泉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牙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作用后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各浓度表皮生长因子均可以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6 h 20 ng/ml 组、72 h 10和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ELISA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的表达增加,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王玉祥;杨洁;杨超;王少青;张辛;宋玉芝

    目的:观察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形成满意肿瘤结节的乳腺癌大鼠随机分为乳腺癌组、紫杉醇组、小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小剂量联合组)和大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大剂量联合组),将同期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紫杉醇组尾静脉注射紫杉醇(剂量25μg/g),小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1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大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2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对照组尾静脉及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所有组别连续给药4 w。检测体重、微循环灌注量、血液黏稠度和乳房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乳腺癌组比较,紫杉醇组、小剂量和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 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改善乳房微循环、血流黏稠度和乳腺组织的VEGF和bFGF表达有关。

  •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模型

    作者:张培华;程琳

    目的:建立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 AD)中大鼠模型。方法120只大鼠平均分为观察组,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不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大鼠的记忆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定位航行试验中,潜伏期4 d及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学习记忆能力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空间探索学习记忆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穿过原平台的次数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 AD模型,与传统的模拟AD模型可以更好地AD的发病特征,可以将其作为AD治疗中的新模型。

  • 芍药苷对大鼠皮质酮损伤的海马神经元Trk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董海影;张春;弓箭;张晓杰;李春旭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 SD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皮质酮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皮质酮损伤模型。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进行预处理。采用 WST-1法检测芍药苷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应用 PCR 与Western印迹检测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的表达。结果与皮质酮组相比,中高剂量芍药苷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活力( P<0.05),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TrkB与BDNF的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 P<0.05)。结论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抑郁作用。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的肾保护机制

    作者:侯静;蔺艳;欧三桃;曹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 AKI)模型大鼠的肾保护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雄性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N)、造模组( IN)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 IG),各16只,IG组在夹闭肾蒂前10 min颈静脉注射200 m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IN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SN组仅进行假手术。术后6 h和12 h分别检测三组血肌酐( SCR)和血尿素氮( BUN)、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术后6 h和12 h分批处死大鼠后取肾脏组织,检测三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术后6 h IN组与IG组SCR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均P<0.05),术后12 h IG组SCR和BUN水平均显著低于IN组(均P<0.05)。术后6 h IN组与IG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术后12 h IG组IL-6水平显著低于IN组(均P<0.05);术后6 h和12 h IN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SN组(P>0.05),IG组TNF-α水平与S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h和12 h SN组与IG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IN组(P<0.05),而SN组与I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h和12 h IN组MDA活力均显著高于SN组与IG组,而SN组与 I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缺血再灌注AKI大鼠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改善炎症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

  • S100 B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的表达

    作者:张丽勇;曹红十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脑干组织中S100B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56只SD大鼠中随机取7只作对照组,其余49只采用机械撞击法建立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模型,7只大鼠击打30 min内死亡,记为击打后30 min组;存活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于击打后2、6、12、24、48、72 h断髓处死。采用Gless嗜银染色,SP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测定不同损伤时间大鼠脑干组织中 S100B 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100B蛋白表达量从脑干损伤后30 min开始增加,随时间延伸逐渐升高,损伤后24 h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损伤后72 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量从脑干损伤后30 min开始增加,损伤后48 h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但损伤后72 h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后S100B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具有明显规律性,在起病时间的推断和神经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白芷总挥发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

    作者:孙守坤;丛立新;郭环宇

    目的:探讨白芷总挥发油(EOAD)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5 mg/kg)、EOAD低剂量组(70 mg/kg)和高剂量组(140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足趾皮内注射CF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造模第15天起连续给药7 d,观察EOAD对大鼠体重、足肿胀及脏器指数的影响;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前列腺素( PG) E2、一氧化氮( 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足肿胀明显,关节炎评分增加,胸腺和脾指数明显增加,血清中NO、PGE2和TNF-α含量及NOS活力均明显升高( 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EOAD治疗可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右后足的足肿胀(P<0.05),降低关节炎评分,并使大鼠体重及脏器指数增加,同时明显降低血清中NOS活力和NO、TNF-α、PGE2的含量(P<0.01)。结论 EOAD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PGE2水平及NOS活力有关。

    关键词: 白芷 佐剂性关节炎
  • 祛风清热通络法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作者:吴远华;司凯隆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递机制及以祛风清热通络法为核心治疗本病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祛风清热通络法,运用慢性缩窄环法制作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动物模型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采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三叉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肱(CGRP)mRNA,探讨该法对动物模型三叉神经痛觉信号传递机制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三叉神经节CGRP mRNA 表达量依次为空白组<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中剂量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GRP mRNA 表达下调明显( P<0.05);高剂量苗药对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卡马西平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苗药能下调CGRP mRNA表达,可能是通过影响CGRP的合成和释放使CGRP含量减少,从而使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导途径受阻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在脂肪变性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孔怡琳;张玉佩;杨钦河;邓远军;陈妍凝;梁曙;梁菊玲

    目的:观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α磷酸化在HepG2细胞脂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HepG2细胞予油酸和棕榈酸组成的0.3 mmol/L游离脂肪酸( FFA)诱导24 h后,建立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诱导成功后,采用油红 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状态;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细胞上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和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 AMPKα和磷酸化 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橘红色脂滴大量形成,且细胞内 TG 和 MDA 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pAMPK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FFA诱导的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可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状态,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pAMPKα蛋白的激活减少有关。

  • 低剂量辐射通过诱导局部SDF1/CXCR4高表达促进大鼠糖尿病皮肤损伤愈合

    作者:张海峰;程艳丽;王洪莎;雷嫚嫚;魏祺;郭蔚莹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促进糖尿病( DM)皮肤损伤愈合的分子机制,明确SDF1、CXCR4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DM皮肤损伤大鼠模型,分为2组,其中照射组( RDM组)给予75 mGy的X射线照射,6 min·次-1· d-1,照射5 d,间隔2 d,总共照射15 d。另一组为DM大鼠非照射组( DM)组;同时以正常大鼠皮肤损伤自然愈合为对照组( NDM组)。分别在创面愈合的7、14、21 d,通过创面愈合面积、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记方法观察低剂量辐射对DM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确定辐照对皮肤创面组织表达SDF1/CXCR4的调节作用。结果 DM大鼠创面存在难以愈合及愈合延迟的现象。 R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组创面边缘的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RDM组SDF1和CXCR4蛋白与DM组相比增加(P<0.01);采用蛋白印记方法分析创面愈合过程SDF1/CXCR4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RDM组7 d SDF1表达与DM组相比增加2.8倍。关联分析发现,SDF1表达强度与创面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低剂量辐射参与创面修复整个过程,通过诱导DM皮肤创面局部组织分泌大量的SDF1,招募外周血中EPCs,促进局部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创面愈合。

  • 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汪雁归;杨天伦;毛萧萧;邹燕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对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AlCl3溶液背部皮下注射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并进行人参皂甙灌胃治疗,分析大鼠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心肌氧化酶类、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表达。结果老年痴呆性大鼠模型记忆过程明显受到影响,且心肌组织中MDA、LVEDP、内质网功能调控蛋白和 MMP2/9、TIMP1/2表达明显增强而 SOD、CAT、LVSP水平明显降低( P<0.05);人参皂甙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老年痴呆性大鼠心功能存在异常,人参皂甙可以通过调控内质网功能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心功能异常。

  • 地塞米松致小鼠肌肉衰减综合征模型建立

    作者:鲁飞翔;李军;周仙杰;朱德生;刘庆春

    目的:通过研究地塞米松(DXM)对C57BL/6小鼠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探究理想的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的建模方法。方法将23只6~7个月龄C57BL/6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实验组(5 mg/kg DXM),连续皮下注射6 w。前2 w每3 d及后4 w每7 d测量小鼠摄食量、体重和体成分。后一次给药24 h后,利用水迷宫测量游泳速度和轮式跑台测量掉落次数。结果实验组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摄食量与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OXM能够建立理想且可靠的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模型。

  • 透明质酸-齐墩果酸靶向给药系统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侯正平;徐辉;宋琳琳;侯玥;刘安康;吕东鹤;张丽;于莲;张鹏霞

    目的:制备透明质酸(HA)-齐墩果酸(OA)靶向给药系统,探讨其对 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 cav-1、PI3K和 AKT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HA-OA靶向给药系统,将其作用于HL-60细胞,CCK-8检测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cav-1、PI3K、AKT mRNA表达。结果经核磁、红外检测,成功构建HA-OA靶向给药系统。将HA-OA靶向给药系统作用于HL-60细胞,HA-OA靶向给药系统对HL-60细胞有抑制作用。 RT-PCR检测发现,HA-OA靶向给药系统组增加cav-1 mRNA的表达量;降低PI3K和AKT mRNA的表达量。结论 HA-OA靶向给药系统作用于HL-60细胞表面CD44,靶向给药进入HL-60细胞,可以通过cav-1/PI3K/AKT途径诱导HL-60细胞凋亡。

  • 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糖尿病伴抑郁效果

    作者:李斐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糖尿病伴抑郁、焦虑患者进行抗抑郁、焦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1〕。文拉法辛是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抑制剂,为抗焦虑、抑郁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糖尿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

  •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作者: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

    本文高龄患者主要特指80岁及以上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高龄患者多数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围术期心肺功能也面临巨大挑战〔1〕,如何成功地开展手术治疗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本院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 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敏;刘德山;梁尔顺;李晓东;成伟;隗希花

    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晚期胃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1〕。本文根据晚期胃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以及中医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并结合临床防治该病症的经验,提出了“正气亏虚,痰凝毒聚”的病机假说,确立了益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消瘕之治则,筛选出黄芪、土鳖虫、徐长卿三味中药,组成扶正消瘕方,防治晚期胃癌,具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延长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还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观察扶正消瘕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

  •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丽芹;张丽华;陈霞;范建明;陈平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因素关系极为密切,不健康饮食是2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健康维护通常都必须长期在社区和家里执行,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饮食管理水平对病情控制的作用就非常重要〔2〕。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薛社亮;杨丽萍;彭飞;李丽;李峰

    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晕厥原因中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 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骨性关节炎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

    作者:张敏;孙永;沈梅红;郭海英

    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疾病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主要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无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目前仍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虽缓解症状起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短期对症治疗;手术治疗风险高,价格较贵,且术后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近些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OA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疗效也较满意,且安全、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来与OA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将目前治疗该病的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雷;杨馥宁;邰建东

    结直肠癌( CR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50%的患者死于转移相关并发症〔1〕。在我国,CRC是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7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人数约为7.82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8.08%;75岁以上老年人的CRC病例占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的28.86%,占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44.68%;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CR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胃癌等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后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探索新型生物标记物以利于CRC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 Dynesys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海挺;蒋国强;卢斌;罗科锋;岳兵;陆继业

    动态固定系统( Dynesys )是由法国学者Dubois及其同事在Graf韧带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于199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后路非融合系统之一〔1〕。 Dyne-sys组成组件包括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碳酸酯聚氨酯( PCU)弹性套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绳索。 Dynesys 通过绳索与套管组成的“推拉装置”长期与螺钉之间产生微动,使脊柱后部结构恢复到近似正常生理解剖位置,限制了脊柱的异常活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节段间活动能力。本文将有关国内外Dynesys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作者:黎娇;况九龙

    难治性高血压( 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常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是RH的危险因素。但OSAHS引起R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可能与高醛固酮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氧化应激、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关。本文就OSAHS与RH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及持续正压通气( CPAP )治疗对血压的影响做一综述。

  •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闯振蕾;王玉君;余红波;曲昌发;崔亚利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已经成为增长快的癌症,在北美,每年被诊断甲状腺癌新发病例约37000例,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1〕。按照其恶性程度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低分化型甲状腺癌( PDTC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 DTC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 FTC)通过手术切除和131 I的辅助治疗,预后良好,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ATC由于迅速扩展到颈部,会引起呼吸窘迫和食管梗阻〔2〕,极易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期少于6个月,甚至1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3〕。然而,目前人们对ATC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迫切的需要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 BRAF、RAS、ALK、PIK3CA、TP53、CT-NMB1、PTEN等,本文根据其遗传特性、作用、致癌机制以及其近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性

    作者:马彦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1〕。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国家规划将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十余年的建设,一些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养老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 英国Hospital to Home项目及其对中国养老照护服务的启示

    作者:周萍;陈三妹;陈小萍;徐凤娇

    Hospital to Home(H2H)项目〔1~3〕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多机构合作政策,该项目旨在通过对老年出院患者居住环境进行针对性评估、合理修整及给予信息支持等措施,使其符合老年出院患者的康复和照护需求,确保患者出院后居住环境安全,从而避免出院延迟,保证出院后康复和减少再入院,终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分析

    作者:孔建华;张洁;滑莹莹;崔云婧;樊晓曦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老年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价老年 CK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126例老年CKD住院患者应用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测定身高、体重、上臂肌围( AMC)、小腿围( C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6例老年CKD患者中, 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29例(23.0%),CKD V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53.3%(8/29),与CKD Ⅱ期(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RS-2002评分与肾小球滤过率(GFR)、Hb、BUN、Cr、TP、ALB、PA 明显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AMC、CC 相关性差( P>0.05)。结论 NRS-2002评分可以作为老年CKD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指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

  • 2011~205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状况

    作者:李俊;安立波

    目的: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问题。方法构建人口和精算模型来预测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及财政支持能力。结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占财政收入比重不算太高;2050年前缴费支出、弥补统筹收不抵支支出先后成为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弥补个人账户缺口支出增长速度很快。收入替代率呈现出“老人”、“中人”、“新人”逐级递减。结论从整体上而言,财政能够承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财政支出的压力;需要职业年金的补充才能保证“中人”、“新人”待遇水平不下降。

  • 孤独感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作者:赵娜;周明洁;张建新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及孤独感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费城老年中心总体SWB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69例平均年龄73.2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总体上偏低,但是孤独感水平偏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SWB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心理健康与SWB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减少个体的孤独感可以增加前二者的正性关系。

  • 南昌市部分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

    作者:杨晨辉;陈静华;吴明洋;潘友根;王乃博;吴磊;黄国梅

    目的:了解南昌市部分城市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病率。方法对南昌市洪都街道所辖的10个社区9733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AD筛查随访,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两阶段调查法确定病例,并利用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 AD 发病率为13.13/1000人年,其中女性发病率为15.25/1000人年,男性为10.94/1000人年,女性高于男性(χ2=10.19,P<0.05);A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15.13,P<0.01)。结论南昌市社区老年人AD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干预措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应对体验

    作者:梁敏余;陈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应对体验。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例 COPD患者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结果 COPD患者应对体验的主题有:寻求支持与释放压力、减轻负担与平衡心态、释怀现状与体验价值、舍弃生命与安排日后。结论探讨合适的认知干预模式,充分发挥患者自主性,体现尊严护理,加强沟通支持及扩大社会支持网有利于减轻患者SPB。

  • 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

    作者:何萍;石国锋;毛旭强;张剑平;王辉;倪健强;董万利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在4.5 h内经过rtPA静脉溶栓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例临床资料。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分作为疗效指标,比较预后良好( mRS<4分)与预后不良( mRS≥4分)患者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8例,单因素分析得到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等4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得到年龄(OR=0.861,95%CI 0.755~0.981,P=0.024)、溶栓时间窗(OR=0.991,95%CI 0.983~0.999,P=0.026)为影响老年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溶栓时间窗、年龄有关。患者年龄过大,或者溶栓时间窗过长,需要临床医生更加谨慎地对待和评估。

  •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俊燕;沈光宇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 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但 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 血清hs-CRP及IL-6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

    作者:张靖;王琪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其中<20 ml为小量出血33例,20~40 ml 为中量出血42例,>40 ml为大量出血47例,依据1995年脑血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损伤33例、中度损伤41例、重度损伤48例。对照组在入院1 d,观察组患者在入院1、3、7、14、30 d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6水平,发病30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价观察组患者预后。结果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个时间点随着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加重,其血清 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Spearman秩和检验显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越低,其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与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对脑出血的诊断、评估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杨雪捷;于海波;黄杏贤;罗晓舟;黄昭志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 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 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 组治疗后5-HT 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 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 水平,降低 NE水平。

  • 雄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作者:王煜;胡阳;翟燕芳;邓洁;刘军平;李轶炜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 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 CHF 组 T 水平均下降( 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 T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 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 P<0.05),且 CHF 组 HRV 各时域指标均与其 LVEF 呈正相关。 CHF 组 T 与 HRV 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作者:闫雪梅;李文刚;洪星禹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共1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被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108例,颈动脉支架植入74例。术后分析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71±4.51)个月。两组再狭窄率、并发症及重大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同样安全、有效。

  • 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高频超声联合SSR、NCV水平对比

    作者:马彩虹;包小燕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 CSA显著降低( 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 及 Guyon 管处 CSA 显著降低( 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 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

    作者:孔庆芳;李玲

    目的:探究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因脑卒中昏迷入院接受治疗的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6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86例,感染率为14.09%,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56.67%)、革兰阳性菌23株(25.56%)及真菌16株(17.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因素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起搏器植入对病窦综合征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作者:吴金涛;董建增;桑才华;汤日波;杨朝宽;马长生

    目的:探讨因病窦综合征( SSS)植入起搏器( PM)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是否因SSS植入了PM分为SSS+PM组(41例)和非SSS+PM组(1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观察房颤复发率,分析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SSS+PM 组患者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及左房直径显著高于非SSS+PM组(均P<0.05);两组患者消融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随访过程中,SSS+PM组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SSS+PM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SSS联合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后PM植入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95%可信区间=1.10~3.69,P=0.023)。结论因 SSS植入 PM 的患者阵发性房颤行环肺静脉导管消融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这类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基质消融。

  • 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邵伟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5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47例(97.92%)和对照组48例(100.00%)完成研究(χ2=0.981,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MO)明显下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BSAP)和25(OH)D3下降,甲状旁腺素(PTH)上升(P<0.05)。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 BMD、血钙、血磷、BSAP和25(OH)D3高于对照组, PT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出现BMD减低和血钙下降,而胰岛素可以改善骨代谢。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震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相关性

    作者:毛洪涛;黄亮;曹春水;占钻;李修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震颤( NF)与急性期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水平。方法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VF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期1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V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MMP-9与TIMP-1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第1天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73倍(1.03~2.96),第3天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54倍(1.09~2.92),第5天MMP-9基因表达比对照组高1.61倍(1.07~3.09)(均P<0.05);实验组TIMP-1水平显著高于同时相点对照组TIMP-1水平( P均<0.05)。同时相点,实验组血清MMP-9与TIMP-1均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5)。急性心肌梗死合并 VF与hs-CRP ( OR:1.742,95%CI:1.896~3.467)、收缩压(OR:2.835,95%CI:1.896~3.467)、空腹血糖(OR:1.801,95%CI:1.436~2.347)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VF与血清MMP-9、TIMP-1水平升高存在关联性,即高水平的MMP-9和TIMP-1预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VF的可能性更高。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影响

    作者:周进;王霞;王静娥;高卓;李莉;徐冰;蒋颖;王素艳;罗雪丹;赵丹阳;王阳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 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mRS 评分、NIHS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 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陈娟;刘玥;赵丹丹;田第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LI并行头部CT血管造影( CTA)的110例患者,依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钙化评分与 LI数量的关系。结果110例LI患者中,无钙化患者19例(17.27%)、轻度钙化64例(58.18%)、重度钙化27例(24.55%)。钙化发生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71例(64.55%)、椎动脉29例(26.36%)、基底动脉5例(4.55%)、大脑中动脉3例(2.73%)、大脑前动脉1例(0.91%)和大脑后动脉1例(0.91%)。三组L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钙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轻度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房颤在不同程度钙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MRI检查的57例LI患者中,LI少量组患者22例,LI多量组患者35例。 LI多量组钙化评分值高于少量组( P<0.05)。结论 LI患者颅内动脉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颅内动脉钙化发病的影响因素,钙化程度与LI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与血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孟祥凤;刘海霞;王学慧;李庆美;张奕;刘长山

    目的:通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5例和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8-iso-PGF2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TC、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低T3综合征组8-iso-PGF2α、HBA1c、TG、HDL-C、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FT3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iso-PGF2α是影响2型糖尿病发生低T3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B=-0.023、-0.005;P=0.028、0.000)。结论氧化应激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T3综合征有关。

  • 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

    作者:刘敏;孙波

    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 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

    作者:杨红伟;高文根;夏云龙;朱晓敏;赵莹;潘虹;张殿宝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 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吸烟情况、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记录患者术后1 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3天(T4)四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值,计算氧合指数,分析患者低氧血症发生规律。结果吸烟和 BMI 是 CABG 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相对危险度 OR 分别为2.676和0.848。CABG后患者氧合指数下降,术后第2天低。结论吸烟和肥胖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CABG后第2天氧合指数低。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作者: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罗起胜;罗琨祥;李传玉;邓元央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CT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同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再出血41例,再出血率为18.81%。再出血率在性别、年龄、患高血压年限、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术前原发出血部位、术前是否脑疝、是否彻底清除血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凝血功能、发病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过高(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发病后超早期手术(<6 h)、凝血功能障碍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舒张压和收缩压过高、发病后超早期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血糖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复极活动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毕传华;杨涛;许美霞;张晓霞;代小娟;许涛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心脏复极活动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急性期(1~3 d)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入选无糖尿病的AMI患者186例,分为对照组(5.6~7.8 mmol/L)和高糖组(>7.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 QT间期( QT)、校正后QT间期( QTc)、T波顶点到终点的时程( TpTe)、QT间期TpTe/QT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运用相关性分析观察血糖和心脏复极的关系,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再发心梗、因心力衰竭入院和死亡)的差异,并用Cox回归分析观察血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患者的QTc〔(434.7±22.5)ms vs (412.9±21.3)ms〕、TpTe〔(86.2±5.6)ms vs (75.2±4.1)ms〕、TpTe/QT〔(0.22±0.05)ms vs (0.19±0.04)ms〕显著延长(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室速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室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水平与复极时程呈中度相关(P<0.05);平均随访(12.4±3.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高糖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3% vs 20.2%,P=0.02),高血糖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75,95%CI:2.87~5.25,P<0.01)。结论高血糖严重影响非糖尿病AMI患者的心电活动和预后,降糖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 高尿酸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作者:李慧;申黎艳;万胜平;丁钧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 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 UA血症患者 UA水平与 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 UA与 CIMT 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安全性

    作者:孙小强;何峰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抑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老年 UA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10、20 mg组,每组5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5、10、20 mg,1次/d,睡前口服,3组均治疗8 w。分别于治疗前、4、8 w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3组治疗后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20 mg 组治疗后 TC、TG、LDL-C、hs-CRP 较5、10 mg 组显著下降(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降低 hs-CRP及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薇薇;董宏伟;张文泉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 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水平分别为(53.16±4.29)ng/L、(93.41±8.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8±5.22)ng/L、(112.52±9.76)%;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分别为(68.36±5.35)μmol/L、(6.16±1.08)%,高于对照组的(59.41±4.68)μmol/L、(5.06±0.95)%(P<0.05);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61.42±5.19)ng/L、(359.32±65.06)μg/L、(7.05±3.3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83±6.82)ng/L、(467.25±86.09)μg/L、(11.54±3.65)mg/L(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 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颜玮茹;廖春梅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 IL)-18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重症脑梗死患者按照 IL-18水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继发院内感染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的差异。根据30 d后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继发院内感染、IL-18水平、APACHE-Ⅱ评分和脑梗死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继发院内感染率、脑梗死再发率和30 d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死亡组年龄、IL-18水平、脑梗死再发率、继发院内感染率及 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 IL-18水平升高是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检测IL-18水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高压氧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作者:陆磊;陈泽响;赵玉武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老年 DPN 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14 d;对照组48例,使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连续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 d测定症状总评分( TSS)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 MNSI)评分。结果治疗7 d后,高压氧组的症状、TSS和MN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 P<0.01),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1);治疗14 d后,高压氧组的症状、TSS和 MNSI评分较治疗7 d时好转( P<0.01),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老年DPN有效而且安全。

  • 老年食道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中利用不同呼吸时相勾画定位CT靶区

    作者:王伟锋;王国平;林志仁;羊华高;程钢;梁颖;袁峰

    目的:探讨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高龄食道癌患者适形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不同呼吸时相 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对57例70岁以上食道癌患者全程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Ⅱa期17例、Ⅱb期21例、Ⅲb期19例。平静吸气末和平静呼气末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 GTV),两者融合形成的GTV近似为肿瘤在平静呼吸全程运动的范围,CTV-PTV过程不必再外扩呼吸动度。与经典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评价近远期疗效、预后相关因素和不良反应。结果与传统的CTV外扩至PTV方法比较,不同呼吸时相 CT模拟定位法 PTV平均缩小16.2%(中位值15.8%)。所有患者有效率( OR+PR)为:94.7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2%、44.9%、28.1%;KPS评分和 N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年龄并不独立影响预后。结论多呼吸时相CT模拟定位法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显著降低PTV、改善生存质量,高龄食道癌患者放疗耐受良好。

  • 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对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72-4水平的影响

    作者:袁明;王琼;吴丹;顾菊凤;陈业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胃癌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肾功能、肝功能以及血清 CEA、CA12-5、CA72-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及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肾功、肝功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可有效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及CA72-4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损伤肝脏及肾脏功能。

  •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丽萍;王烈亮;梁璟慧;吴毓东;孙正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160例,依据化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新疗组,每组8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85 mg/m2表柔比星),新疗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TEC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随访3年,分析所有患者疗效、生存预后及化疗前、手术后Ki-67表达情况。结果新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手术后 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Ki-67阳性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远、近期疗效,降低患者体内Ki-67表达,且化疗后 Ki-67表达可能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密切关联,对化疗结局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贾小婷;彭聪;贺智敏;郑国沛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年7月以前收录在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国内外8篇文献进行后续研究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Nrf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OR=0.50,95% CI(0.26,0.95),P=0.04〕;同时TNMⅠ+Ⅱ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与Ⅲ+Ⅳ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OR=0.45,95% CI(0.25,0.80),P=0.006〕;此外还发现Nrf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rf2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耕;腾河;李芳;呼和;张国威;吕广

    目的:探讨连接黏附分子A(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2例原发于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及20例头颈部健康的上皮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JAM-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均有一定水平JAM-A的表达。但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JAM-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JAM-A在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度表达。JAM-A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头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的细胞增殖及转移。

  • 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沈明华;柴晓明;罗竹人;吴小强;王小平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9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离子型造影剂,实验组予以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造影后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扫描效果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造影后2、7 d的肾功能影响较低(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扫描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 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患者环氧酶-2、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建涛;陈辉;周俊峰;张琳

    目的:探讨环氧酶( Cox)-2、p53的表达对直肠绒毛状腺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后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的老年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标本于病理科制作石蜡包块,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是否复发分组,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1例,另选取直肠癌及正常直肠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p5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对于腺瘤复发的意义。结果各组Cox-2、p53表达存在差异。 Cox-2表达水平在瘤体直径大小、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p53表达水平在是否复发分组中存在差异( P<0.05)。 Cox-2与p53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且为直肠绒毛状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x-2与p53蛋白高表达与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其表达水平的监测可能对预测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P53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新宇;徐景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研究P53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5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TAX)175 mg· m-2· d-1,表阿霉素(EPI)60 mg· m-2· d-1〕:21 d/周期,治疗3个周期。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收集穿刺样本,免疫组化染色标记P53阳性细胞表达;观察并记录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等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Ⅱ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7.74%,显著高于Ⅲ期患者的50.00%( P<0.05);在PR +CR化疗有效的病例中P53阳性表达占47.37%,P53阴性占73.08%,化疗有效患者中P53阴性患者显著高于P53阳性患者( P<0.05);Ⅱ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9.68%、25.81%、45.16%及32.26%,Ⅲ期患者化疗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分别为14.29%、42.86%、42.86%及50.00%。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提高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P53可作为独立的疗效判断因子,能够一定程度反映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同时,P53也可作为乳腺癌新药研究的靶点。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甲基化及蛋白表达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红云;李超;褚茜茜;段志英;韩双双;于卫芳

    目的:探讨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GPX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方法检测胃癌组和胃炎组血标本中的GPX3甲基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GPX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GPX3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胃炎组( P<0.01);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 GPX3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05);胃癌组GPX3甲基化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情况、TNM 分期无关( P>0.05);②胃癌组GPX3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GPX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胃癌组GPX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情况、TNM分期无关( P>0.05);③胃炎组GPX3蛋白表达与癌旁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GPX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通过下调GPX3蛋白表达,参与胃癌发生和促进淋巴结转移,有潜力成为诊断胃癌、判断预后的预警分子指标和临床治疗中的基因调控靶点。

  • 胃腺癌中CD44 v6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刘爱华;王罡;陆航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中CD44v6和细胞核因子( NF)-κB 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经病理医师确诊的69例胃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1,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2,未见明显异常的胃黏膜组织16例作为对照组3,均留取术后或钳检后的组织,经石蜡包埋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和NF-κ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CD44v6和NF-κ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和3。观察组中CD44v6和NF-κB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累犯相关,NF-κB的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二者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CD44v6和 NF-κB 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CD44v6和NF-κB表达升高,其可能有利于肿瘤的播散,二者高表达可能预示着不良的生物学行为。

  • 结肠腺癌中叉头框蛋白M1表达及其与上皮型黏附蛋白的关系

    作者:李晓峰;杨生虎;韩云;杨立平;秦伟

    目的:检测叉头框蛋白(FOX)M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关系。方法结肠腺癌组(观察组)和正常结肠黏膜组(对照组)术后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FOXM1和 E-cadherin的表达,观察 FOXM1和 E-cadherin 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分析FOXM1和E-cadherin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FOXM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FOXM1过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浸润密切相关。 FOXM1过表达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FOXM1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FOXM1过表达可以促进结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FOXM1过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对细胞间的黏附进行调节,促进肿瘤的进展。

  • JWA rs7038功能性变异与鳞状细胞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施东辉;刘国锋;黄利荣;王林毛;宋曙

    目的:探讨环境应答基因JWA基因多态性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JWA 基因rs7038功能性变异对食管鳞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三种不同遗传模型下JWA基因SNP位rs7038与食管鳞癌发生均无关联。未发现rs7038与吸烟饮酒间未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虽然未发现JWA基因rs7038功能性遗传变异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但是不排除该单核苷酸多肽性( SNP)位点可能与其他SNP位点或环境因素联合作用共同影响肿瘤发生的可能。

  • 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刘碧翠;余新华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技术(TBNA)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部 CT或增强检查显示肺部肿块或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为研究对象,均行TBNA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BUS-TBNA),以病理诊断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TBNA、EBUS-TBNA的诊断价值。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及临床诊断恶性肿瘤50例,良性患者18例。 TBNA诊断阳性51例(75%),其中恶性肿瘤38例,良性病变13例。 EBUS-TBNA诊断阳性57例(83.82%),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16例;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诊断阳性39例(78%),EBUS-TBNA诊断阳性45例(90%)。 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BNA;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 TBNA。结论 TBNA能够明确肿瘤手术分期,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定位的方法下,配合经纤维EBUS-TBNA,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联合限制性输液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文;赵壮;潘树;麻海春;杨希革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 NE)静脉持续泵入对维持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限制术中输液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ASA分级Ⅰ~Ⅲ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补足禁食禁水、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液体,晶体与胶体按2:1给予,晶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胶体为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80~110 mmHg。实验组术中只补充生理需要量,液体以羟乙基淀粉为主,麻醉诱导即刻泵注 NE(患者公斤体重×0.03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50 ml)3 ml/h~10 ml/h,维持MAP 80~110 mmHg,必要时单次静脉注射NE 4μg,手术结束前停止NE泵注。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后5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1 h、手术结束时、回到ICU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的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NE的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后输液量、术后尿量及术后24 h肾功能。记录心肺并发症发生的数量及程度。结果实验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O2与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尿量未见明显差异;术前、术后肾功能均没有明显改变;两组均未出现心肺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持续泵注小剂量NE能够明显减少术中输液量,可有效维持术中循环系统的稳定,对老年患者是一种较安全的管理方案。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后T细胞受体变化

    作者:冯燕;吕晓鹏;黄京子;冯刚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自体T细胞过继在治疗后T细胞受体( TCR)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结合细胞治疗的患者,免疫细胞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检测TCR表达的变化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的12例在 CD4+TCR基因家族中产生克隆化改变,而这种改变发生在CD8+TCR基因家族有16例。结论外周血TCR克隆化分析可能成为自体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肺大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蔡友鹏;许慎

    目的:探讨晚期肺大细胞癌( LCLC)采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LCLC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22.6%、54.8%、22.6%,对照组为19.4%、50.0%、19.4%,两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但在Ⅰ~Ⅱ级贫血、脱发,Ⅲ~Ⅳ级粒细胞减少、Ⅰ~Ⅱ级周围神经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LCLC二线采取培美曲塞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优势。

  • 肺鳞癌中磷脂酶Cε和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吕红琼;谢玲;倪明立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磷脂酶Cε1(PLCE1)、核因子(NF)-κB p65的表达,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3例行肺鳞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研究组,无肿瘤的支气管断端2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 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结果研究组PLCE1和NF-κB p65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 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肿瘤大径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标记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研究组NF-κB p6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性,而 PLCE1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PLCE1和NF-κB p65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PLCE1和NF-κB p65高表达,二者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PLCE1和NF-κB p65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 鼻咽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娜;翁闪凡;张晓林;陈姝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 HK-Ⅱ)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25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慢性鼻咽部炎症患者活检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 HK-Ⅱ mRNA 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 HK-Ⅱ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HK-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组织中HK-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且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 HK-Ⅱ的高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鼻咽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 CYP2 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陈建平;林裕龙

    目的:评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老年精神科患者70例,检测 CYP2C19基因型,同时监测患者口服的主要精神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口服相同剂量精神类药物时,比较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结果在口服0.5 g/d丙戊酸钠(德巴金)或20 mg/d的艾司西酞普兰患者中,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及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南方老年精神科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精神类药物代谢未见明显影响。

  • 灸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敏;朱丹烨

    目的:探讨灸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艾灸配合中药口服,对照组仅予中药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T值为-0.19±0.86,对照组为-0.52±1.08,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候积分为18.94±5.46,对照组为23.47±7.08,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 P<0.05)。结论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较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 艾灸 中药 骨质疏松
  •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张艳;夏颖;王琳

    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 EP)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环氧化酶( COX)-2表达及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绝经前、后EP患者、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绝经前后 EP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MP-9、COX-2在绝经前EP组织中表达分别为83.33%(25/30)、57.67%(17/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8/30)、20.00%(6/30)(χ2=19.461、8.531,P<0.05);在绝经后EP中表达分别为73.33%(22/30)、47.67%(13/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9/30)、16.67%(5/30)(χ2=11.279、5.079,P<0.05);MMP-2与 COX-2在绝经前后 EP组织中呈正相关(r=0.383,P=0.037)。结论 MMP-9和COX-2在绝经期EP组织高表达,且呈正相关,这两种蛋白酶可能参与绝经期EP的形成。

    关键词: 绝经期 MMP-9 COX-2 EP
  •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何勇;刘德慧;吴荣艳;任称发;许仁聪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狼疮性肾炎老年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莫司组和酰胺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即空腹口服1.5 mg· kg-1· d-1泼尼松。莫司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0.1 mg· kg-1· d-1他克莫司空腹口服,酰胺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 mg· kg-1· d-1环磷酰胺间断性空腹口服冲击治疗,采用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评估病情。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6、9、12个月的 SLEDAI得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莫司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酰胺组,前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后者( P<0.05);莫司组患者治疗后6、9、12个月的SLEDAI得分明显低于酰胺组( P<0.05);莫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酰胺组( P<0.05)。结论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对比,前者可有效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狼疮疾病活动度,且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止颤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

    作者:钱卓磊;李文涛

    目的:探讨止颤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止颤汤,观察组予止颤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帕金森病统评分量表(UPDR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近(80.6% vs 84.8%);治疗后,观察组HAMD、SDS量表评分,UPDRS量表中精神行为及情绪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止颤汤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Treg/Th17细胞失衡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作者:王莉华;侯晶晶;高永宁;王丽丽;申磊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 细胞17(Th17)水平失衡对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的影响。方法105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其中35例尿毒症合并心血管病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观察1组,33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无心血管病的患者为观察2组,37例尿毒症无心血管病未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对照1组,另选取同期的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以流式细胞技术对单个核细胞中Treg、Th17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IL)-10、IL-6、IL-17等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进行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叉头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信使RNA(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1组与对照2组相比,存在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BMP-2异常分泌,主要表现为IL-6、IL-17水平和 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升高,而IL-10水平、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1);同时,这一失衡在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1组中均存在( P<0.01)。结论 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将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导致血管钙化加剧。

  •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徐荣敏;陈国军;洪明飞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chober实验、胸廓扩展度、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 CRP)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Schober实验、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扩张度、血沉和 CRP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14.39±8.48)vs(25.38±14.81)min,P=0.000〕;Schober实验显著增加〔(4.92±0.82) vs (4.13±0.67)cm,P=0.015〕;胸廓扩张度显著增加〔(4.82±1.28) vs (4.03±0.98)cm,P=0.000〕;血沉显著降低〔(13.41±9.38) vs (21.95±13.29)mm/h,P=0.000〕;CRP 显著降低〔(9.83±4.39) vs (17.48±6.40) mg/L,P=0.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杜艳雪;李佳;朱保月;苏晓阳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OPP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解毒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34例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AS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CHE 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χ2=8.168,P=0.004);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 CRP水平与 AST正相关(r=0.337,P=0.019),与CHE呈负相关(r=-0.547,P<0.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OPP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不同应用时机下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效果比较

    作者:吉家聪

    目的:探究不同应用时机下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的效果。方法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20分的标准选取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8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给予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和 CBP 治疗,其中实验组接受早期CBP 治疗;观察两组APACHE Ⅱ评分、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MODS)评分、MODS 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48 h实验组氧合指数(PaO2/FiO2)〔(276.2±56.2)mmHg〕高于对照组〔(205.3±58.5)mmHg,P<0.05〕。治疗2 w后实验组 MODS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32.6%, P<0.05)。治疗2 w后实验组病死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14.0%,P<0.05)。结论早期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显著。

  • 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

    作者:陈后旺;贾冬冬;姚志军;王润娣;吴华初;张媛媛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老年重症监护室( ICU)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 ICU脓毒症患者治疗和随访资料,并按照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用组(56例)和未服用组(42例)。对比 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天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时间,并统计治疗前、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变化,并统计治疗28 d内存活率。结果服用组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天数、CRRT时间均明显少于未服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CRP、IL-6、TNF-α、SO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7 d后两组SO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其他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7 d后服用组CRP、IL-6、TNF-α、SOD与未服用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服用组28 d存活率为85.71%,远高于未服用组(66.67%,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ICU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28 d存活率,与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白细胞介素-6、-1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琳业;侯明;吴海涛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白细胞介素( IL)-6、IL-18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21例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两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 IL-18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NT-proBNP、IL-6和IL-18高表达,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作者:吕品;胡茂荣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90例,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诊断并分为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卒中抑郁组,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抑郁情况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组,应用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S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1、2、3 w后各组患者HAMD和S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AMD 与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90例脑卒中患者中抑郁78例,其中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33例,重度抑郁26例;治疗1、2、3 w后轻、中、重度抑郁组HAMD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1、2、3 w 后单纯脑卒中组、轻度抑郁组患者 S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中、重度抑郁组患者显著降低(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呈正相关(r=0.834,0.875;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中、重度抑郁患者。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 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

    作者:巢娟芬;陆洁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 LMWH)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LMWH 组( A 组)和常规治疗组( B 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 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 d,同时给予LMWH 0.3~0.6 ml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7 d。 B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量的0.9% NaCl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一氧化氮(NO)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后 A 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B 组FIB、D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组APTT、FIB、DD凝血指标均较B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A组 ICAM-1和 NO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B组VCAM-1和ICAM-1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 A 组 VCAM-1、ICAM-1和 NO均较 B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LMWH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减轻严重炎性反应。

  • 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

    作者:代丹娇;李艳红;夏洪

    目的:观察采用半永久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71例,其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内瘘组),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导管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内瘘组、导管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透析期间血清 C 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阻力指数( RI)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内瘘组、导管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5)。内瘘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管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显著升高( P<0.05)。随访期间导管组7例患者静脉插管局部感染,8例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4例血流不.。内瘘组、导管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完成随访。根据随访前和12个月后的颈动脉血管彩超记录,内瘘组大 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大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半永久导管较自体动静脉内瘘更易加重微炎症状态,且导管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管功能降低,引起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阳性率增加。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俊;赵银必;张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收治的35例非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日、术后第3、7天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科疾病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 D-二聚体(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日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 DD和 FIB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日两组FUB和DD水平显著上升,ATⅢ水平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术后第3天两组PT和TT较术前和术日显著延长(P<0.05),此时对照组FIB和DD水平较术日显著降低,且 ATⅢ和 PLT水平显著上升( P<0.05);术后第7天时除观察组FIB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提示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何利方;毛晨俊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 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法行鞘内注射,D 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2μg,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头向硬膜外腔置管3.5 ml,平卧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后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2 ml,记录麻醉前(T0)、注入罗哌卡因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脉搏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 BIS);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高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2)、7 d(D3)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D组达到高阻滞平面高且所需时间短(P<0.05)。与 T0及C 组相比,D组HR、BIS在 T1~T5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D0时及D组比较,C组在D1,D2时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缩短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磊;李林东;崔雅楠;周玉娟;张芸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S组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P组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组,SP组为七氟烷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另随机选择30例同期住院非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前24 h及术后1、12、24、48、72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在各个时间点分别测定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手术结束时记录患者恢复呼吸、苏醒及拔管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组、P组、SP组术后1、12、24 h MMSE评分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手术患者术后1、12、24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降低(P<0.05),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三组间认知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48、72 h MMSE评分与术前24 h相比无差异(P>0.05);三组手术患者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12 h三组患者较术前24 h S100β蛋白水平升高( P<0.05),术后12、24、72 h与术后1 h相比,三组患者S100β水平均下降(P<0.05),但S组S100β水平高于SP组和P组(P<0.05),而SP组高于P组(P<0.05),并且S组术后48 h恢复术前水平比SP组、P组术后24 h恢复术前水平所用时间长( P<0.05)。结论三种全麻方式均能引起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S100β水平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且七氟烷比异丙酚对认知功能影响更大、作用时间更长。

  • 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老年患者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华仁;陈少文;杨焱鑫;曾辉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 ACCF治疗19例( ACCF 组)和 ACDF 治疗23例( 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 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作者:李霏霰;吴齐英;李新志;韩庆斌;周游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老年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A组患者予髓心减压松质骨植入术,B组患者在髓心减压松质骨植入术的基础上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分别于治疗后6、12、18、24个月对患者的蛙位X线片、磁共振成像及Harris评分进行复查,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6例(18.2%)患者术后12个月Ⅲ期塌陷,B组1例(3.0%)术后18个月Ⅲ期塌陷(P<0.05);两组治疗前股骨头坏死面积和 Harri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股骨头坏死面积和Harris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心减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显著。

  • PNF技术在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龙杰;张磊;张为民;马世云;苏航;马成海;吴金红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 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 Lach-man、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 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 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 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及药敏试验指导个体化治疗

    作者:崔岩;段金雨;苏健坤;曲智威;关晓辉

    目的:通过对10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碳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加兰索拉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疗程10 d,停药1个月后通过13 C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根除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炎症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6.8%和6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治疗后根除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炎症程度较未根除患者改善明显。结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意义,个体化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症程度。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相挺;方程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将300例AECOPD老年住院患者完全随机单盲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A、治疗组B。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先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予吸氧、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注射液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根据痰培养+药敏检查结果调整)、溴己新注射液静滴、氨茶碱片口服等治疗;治疗组A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B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1 d。分别在第6、11天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复查1 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等。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双肺听诊干湿啰音等体征、肺功能等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均有好转。对照组第6天总有效率65%,第11天为81%;治疗组A第6天总有效率70%,第11天为84%;治疗组B第6天总有效率87%,第11天为95%。对照组与治疗组A之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与治疗组B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别;治疗组 A与治疗组B之间总有效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别。三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0的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 A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内均未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AECOPD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起效较快、肺功能改善较明显、疗效较显著,而且安全性亦高。

  • 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作者:王林梅;冯青青;刘剑波;邵润霞;齐景宪

    目的:探讨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SP)的疗效及费用。方法69例 SP患者按照行代胸腔镜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35)与延迟组(n=34),分别于发病第3天与第8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费用。结果(1)早期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延迟组(P<0.05);(2)延迟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早期组术后肺功能大于术前及延迟组术后(P<0.05);(3)两组患者术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pH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 PaCO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PaO2、PaCO2、SaO2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延迟组(26.47%)(P<0.05)。结论早期代胸腔镜治疗老年SP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费用。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作者:陈晔锋;沈巨信;余月芳;刘夏天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肺功能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20例,全球阻塞性肺病创议( GOLD)肺功能分级Ⅰ~Ⅳ级,评估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深吸气量/肺总量(IC/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腔大小、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右室收缩和舒张的整体功能( Tei指数)及舒张期肺动脉压进行评估。结果随着COPD患者GOLD肺功能分级的升高,所有心腔均缩小( P<0.05)。肺功能相关变量与心腔大小高度相关。与气道阻塞或DLCO相比,静态充气过度(IC/TLC)与心腔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好。对体表面积进行调整后,IC/TLC 是心腔大小的独立预测因素。相比于 IC/TLC>0.25的患者, IC/TLC≤0.25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0.05),右室 Tei 指数明显升高( P<0.05)。结论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心腔缩小,使左室舒张功能和右室整体功能受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作者:阚晓美;许红阳

    目的:探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患者开展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相较于布地奈德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 异丙托溴铵和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

    作者:路恩丽;于振香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和口服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78例COPD疾病且处于稳定期(肺功能Ⅱ级和Ⅲ级)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异丙托溴铵组、NAC组和联合用药组。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总观察时间为12 w,12 w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肺功能及气道重塑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 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含量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三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与用药前相比明显下降( P<0.05),与 NAC组、异丙托溴铵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各组诱导痰中 TGF-β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异丙托溴铵可以抑制稳定期 COPD患者的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 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刘冬;蒋雪龙;许西琳;黄卉

    目的: Meta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酶A( SAA)浓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关系。方法采用RevMan5.0软件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了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Meta 分析显示:稳定期 COPD(SCOPD)组 SAA 高于健康对照组〔SMD=0.94,95%CI(0.36,1.26)〕;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SAA高于SCOPD组〔SMD=5.40,95%CI(3.41,7.40)〕。结论 SAA可作为用于 COPD疾病进展及药物干预治疗后疗效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 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广周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老年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肥胖症患者5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64例和对照组26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肥胖指标、心血管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19%)(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腹围及股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未径(LVSEd)、左房内径(LA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可提高老年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肥胖指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超重男性老年人肥胖相关基因(FTO)rs9939609基因变异与运动减肥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刘艳环;韩盛祥;高春爱;髙静宜;李凤婷;李中军;赵永军;刘佳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相关基因( FTOrs)9939609基因变异与运动减肥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以超重204例男性老年人为受试对象,测定他们FTOrs9939609基因变异,从中选取20例基因型为TT型和20例TA+AA型(其中AA型4例,TA型16例)受试者参与18 w健步走训练,分别测定体重、体重指数( BMI)、腰围、臀围、腰臀比( WHR)、体脂百分比、脂肪重量和肌肉重量。结果无论是运动前还是运动后,TA+AA基因型受试者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受试者,而肌肉重量 TT基因型显著高于 TA+AA基因型,体重、BMI和臀围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同基因型中,有氧运动显著降低体重、BMI、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而臀围和肌肉重量未见显著差异( P>0.05);运动前后TA+AA基因型BMI、腰围、WHR、体脂百分比和脂肪重量之间的差值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运动前后的差值,而体重、臀围和肌肉重量前后差值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步走对TT和TA+AA两种基因型超重男性老年人在改善身体成分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但是对含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效果更加显著。

  • 体育休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作者:杭华彬;顾平

    目的:探讨休闲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沈阳市部分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调查,对长期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锻炼组)与不参与、偶尔参与体育锻炼老年人(非锻炼组)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了解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长期系统的休闲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及社会功能促进等三个方面。结论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休闲体育锻炼中来,加强对老年人休闲体育锻炼行为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

  • 背椅训练对轻型脑卒中患者运动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岚;苏翠红;倪健强;招少枫

    目的:探讨背椅训练( CSE项目)对轻型脑卒中患者运动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9例轻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CSE项目,对照组进行常规肢体牵拉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运动效能、CSE大耐受时间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4 w,干预组患者运动效能总分及部分条目、Barthel指数总分及日常功能级别分布、CSE大耐受时间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SE项目可提高轻型脑卒中患者运动信念,进而提高运动依从性,改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老年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