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联合钛网椎管成形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马志国;任胜;陈恩智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同时行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12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联合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的12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3~24)个月.复查CT显示钛网椎管结构重建良好,无钛网断裂,椎管后部植骨均融合,无瘢痕组织长入椎管内形成医源性狭窄.脊柱动力位X线片显示无椎体失稳或滑脱.12例肿瘤无复发.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为(16.18±2.03)%,较术前(45.25±5.1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改善率: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显微镜下切除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可明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合钛网椎管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颈椎稳定性,并且有效避免了医源性椎管狭窄与硬脊膜粘连.

  • 腰椎退变虚拟现实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

    作者:郑潮顺;李春海;曾钢;叶伟;孙建超;洪俊民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虚拟现实(VR)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M Visioner软件绘制腰椎退变VR模型,包括骨性结构、椎间盘、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局部结构,并通过软件功能实现不同结构的显示及隐藏,置入椎弓根钉、椎间孔镜穿刺通道.结果 构建的模型能清晰展示骨性结构、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脊柱旁肌、韧带、邻近动静脉等结构.戴上平片眼镜即可实现模型3D立体化展示,并可模拟置入椎弓根钉、椎间孔镜工作通道等器械,为手术教学、术前规划的信息传递提供依据,并有望在此基础上实现生物力学等研究.结论 利用绘制方法构建腰椎退变VR模型,可立体化展示腰椎的不同结构及病变,使诊断更加直观;在虚拟环境中置入椎弓根钉、孔镜通道等器械,用于术前规划;利用旋转、切割等功能可对手术效果进行判断;用于住院医师的训练及新技术的开展.

  • 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谢瑞卿;闫宏林;吝鹏波

    目的 探讨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08采用小切口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6例桡骨远端骨折.在桡骨茎突近端20 mm处作长15~20 mm切口,将锁定钢板近端置入旋前方肌下,向近端推进并置入远端,在近端作长10 mm切口辅助钢板置入.结果 本组36例获得平均13(6~18)个月随访.术后12周骨折均愈合,桡骨掌倾角平均13°,尺偏角平均20°.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Jakim等的标准评定:优29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 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切口小,术后遗留的瘢痕不明显;保留旋前方肌使内固定物能获得良好的保护,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有利于前臂旋转功能恢复.

  • 动态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Coony 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夏建军;彭树进;董长红;周立国;张恒军;郑天龙;舒衍辰

    目的 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Coony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12采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50例CoonyⅣ型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23例,接近解剖复位15例,功能复位12例.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0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0~4.5个月,平均3.0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Dienst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0%.结论 动态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CoonyⅣ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允许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 尺骨茎突骨折类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曾卡斌;潘俊晖;吴天旺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不同类型尺骨茎突骨折对终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7-2014-07诊治的47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掌侧接骨板内固定.28例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中,19例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或1枚空心钉内固定(A1组),9例长臂石膏托旋后位固定2~3周(A2组).19例尺骨茎突体部骨折中,7例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B1组),12例长臂石膏托旋后位固定2~3周(B2组).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4(12~21)个月.末次随访时A1组与A2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明显优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1组与B2组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尽可能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在满意复位并妥善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基础上,对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应做常规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检查,若存在不稳定,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并合理固定.

  • 空间交叉螺钉固定技术在桡骨头骨折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川;张作君;昌中孝;赵明;杨林平;王国杰;李星星;段小波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间交叉螺钉或辅助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2-2016-0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头骨折.7例MasonⅡ型和2例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单纯空间交叉螺钉固定.7例MasonⅢ型和3例MasonⅣ型骨折采用空间交叉螺钉联合微型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19例术后获得12~29(20.45±7.9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2.5~5.0(3.82±1.56)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0°~140°(121.36±23.12)°,前臂旋转活动度为-90°~85°(128.37±14.41)°.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70~100(87.83±18.54)分,优14例,良4例,可1例.结论 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间交叉螺钉或辅助微型钢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固定稳定性,满足患者肘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一期清创皮瓣移植联合VSD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金林;田晓瑜;马金赛;马创

    目的 探讨一期清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5-04-2017-04诊治的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38例行一期清创皮瓣移植联合VSD治疗(观察组),20例行传统分期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植皮成活率、创面感染发生率、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植皮成活率更高,创面感染发生率、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清创植皮联合VSD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0例疗效分析

    作者:赵吉鹏;孙传;向学强;吴海安;方苏亭

    目的 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5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本组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0~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1(8~15)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内固定无松动,关节面骨折移位<2mm,桡骨远端高度缩短<1 cm,掌倾角平均10.5°(8°~16°),尺偏角平均21°(18°~26°).末次随访时均无腕关节及前臂活动受限、疼痛,采用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1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桡腕关节显露充分、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疗效满意.

  • 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侯长举;李茂强;姚旺祥

    目的 探讨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6-06采用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4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松动、肌腱激惹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7.5%.术后6个月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截骨矫形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 经皮脊柱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期失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大星;张顺聪;袁凯;郭丹青;梁德;李永贤;莫国业;郭惠智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6-12行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145例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纳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内科疾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为围手术期失血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37.43±58.30)min,血红蛋白丢失量(5.42土7.63)g/L,围手术期失血量(181.32±135.46)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内科疾病、手术节段与围手术期失血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局部麻醉下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更多.

  • 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余斌;齐亮;王敏;童兴

    目的 探讨采用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03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的13例MasonⅡ、Ⅲ桡骨头骨折.术后1、2、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固定及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12例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进行末次随访.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未出现桡骨头关节面再次塌陷、分离,无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可吸收骨棒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孙淑建;刘效志;王金华;张健;孙旭东;邢麟子;王清华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5~3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5个月.2例螺钉切出,1例肱骨头坏死,3例肩峰下撞击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5(60~85)分.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复位及骨折稳定性,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 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谢求恩;谢心军;徐永贵;张雄

    目的 探讨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0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27例肘关节内骨折,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6例,桡骨头骨折11例.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2个月内,肱骨远端骨折愈合9例,桡骨头骨折愈合6例;术后3个月内,肱骨远端骨折愈合15例,桡骨头骨折愈合10例;术后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6%.结论 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肘关节内骨折符合关节部位骨折的特点,患者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痛苦,也减少了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反应蛋白与多发骨折二次手术时机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严朝华;张钰;周欢斌;喻巍;李强;阿嘉承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值评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多发骨折患者二次手术时机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自2013-02-2017-02诊治的7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多发骨折,测量患者术后3d的CRP低值,以20 mg/L为临界点分为2组,A组CRP<20 mg/L,B组CRP>20 mg/L.比较2组术前CRP值、手术间隔时间、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术前CRP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 A组手术间隔时间为(13.5±4.9)d,B组为(15.4±5.4)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80,P=0.143).A组术前CRP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值与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存在相关性(r=0.692).结论 CRP可以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发骨折患者二次手术时机选择及愈后参考的有效指标.

  • 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的止血压力研究

    作者:祖罡;胡秀良;毕大卫;王震

    目的 设计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并与传统直型气囊止血带进行比较,评价新型止血带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4-01-2016-12征集40名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健康志愿者,按年龄段分成4组(每组10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按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偏瘦组(BMI<20)、正常组(20≤BMI<25)、偏胖组(25≤BMI<30);偏瘦组9人,正常组19人,偏胖组12人.将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和传统直型充气止血带环绕绑缚于志愿者的上臂及大腿,比较2种止血带阻断血流所需压力.结果 各组上臂使用解剖型止血带时阻断血流压力均低于直型止血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使用解剖型止血带时阻断血流压力均明显低于直型止血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可有效降低止血压力,减少止血带相关并发症.

  • 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业成;张巍;刘守正;朱宝林;张成亮;王洪俊;陈刚;张立栋;陈跃跃;吴新铖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骨水泥渗漏方向与相邻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自2012-01-2015-01行PVP治疗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按骨水泥渗漏方向分为5组,椎体上缘渗漏组25例,椎体下缘渗漏组5例,椎体前缘渗漏组15例,椎体后缘渗漏组2例,椎体侧方渗漏组3例.观察各组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与骨水泥渗漏方向的关系.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2~3年,平均2.5年.50例PVP术后出现相邻椎体骨折12例,发生率为24.0%.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0例,椎体下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椎体前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1例.统计学分析显示椎体上缘渗漏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的渗漏方向是PV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椎体上缘骨水泥渗漏为主,而且相邻椎体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

  • 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张思胜;赵红卫;刘文俊;刘扬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管下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2-2015-03诊治的55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均在Quadrant通道下行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非症状侧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60~310 min,平均195 min;术中出血量80~350 ml,平均160 ml.55例均获得平均14.5(12~17)个月随访,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腰椎滑脱

    作者:唐国华;罗德民;雷高;张丁城;潘亚伟;沈晓涛;徐响阳

    目的 探讨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的41例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平均21(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术后1周、1年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年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单侧关节突入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侧峡部裂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合并轻度腰椎滑脱能够提拉复位滑脱椎体,增加椎管容积,解除硬膜及神经根压力,椎间及峡部裂骨性融合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

  • 胸腰椎骨折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原因分析

    作者:刘杰;高学明;曹蕾;张汉国;郭士方;陈向辉;何宗儒;钱耀文

    目的 总结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2-2014-02诊治的27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21例既往有手术史,6例采取卧床非手术治疗.病程平均58(28~86)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58°(45°~106°).结果 胸腰椎骨折后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原因:①6例采取了不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②8例脊柱三柱严重受损的骨折只采用伤椎上下2个椎体4钉固定,导致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法维持脊柱稳定性.③3例B3型钳夹样骨折未进行有效植骨,导致椎间盘嵌入骨折断端间隙,影响骨折的愈合.④4例术后骨折未完全愈合就取出内固定.⑤6例具有手术适应证但采用非手术治疗.结论 只有对脊柱生物力学有清晰的认识,对脊柱骨折的分型及预后有明确的判断,才能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脊柱损伤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进而避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

  • 铰链式外固定架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沛;吴强;明立功;王自方;明朝戈

    目的 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12例术后石膏外固定(石膏组),10例安装铰链式外固定架(外固定架组).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6)个月.末次随访时,石膏组肘关节屈伸(68.5±16.5)°,前臂旋转(85.6±16.1)°,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71.4±4.2)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118.5±22.7)°,前臂旋转(151.3±18.4)°,Mayo评分(92.8±3.6)分.外固定架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优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可靠,其牵开作用可维持关节高度,患者可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邓雄伟;华水生;胡和军;徐南云;陈德旺

    目的 观察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6-01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的14例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如果骨折块较大,前后位置入2枚可吸收螺钉或2枚可吸收棒固定肱骨小头骨折块;如果骨块较小,采用1枚可吸收螺钉和1根可吸收棒固定.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屈肘活动度平均132°,伸肘活动度平均12°,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170°.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Bryan-Morrey Ⅰ型肱骨小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无腐蚀及刺激作用,允许骨折断端局部产生微动,有利于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 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在合并脊柱畸形椎体压缩骨折PKP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意强;韦国平;王成日;黄锐;谢福;吴启泽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在合并脊柱畸形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PKP)术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自2012-05-2015-12诊治合并脊柱畸形的单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46例,均行单侧穿刺入路PKP,其中21例采用偏位透视法辅助椎体穿刺(对照组),25例采用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辅助椎体穿刺(观察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3d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穿刺时间、X线辐射剂量明显更少,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水泥渗漏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位联合斜向透视法PKP治疗合并脊柱畸形的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可有效减少X线辐射剂量.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杜明奎;管大伟;匡正达;张新宇;王冠军;娄宏达;匡敬勇;叶启彬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0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6例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0例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8.6(52~93)min,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发生.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4~53)个月.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其中2例未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通过镜下精准减压、椎间孔扩大成形确保了手术效果.

  • 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将;郝清海;刘涛;袁崇明;李庆超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0诊治的7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ACCF ACDF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12~24)个月.2组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恢复和维持颈椎正常曲度,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小,短期疗效满意.

  • 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作者:王宏鑫;谢书强;杨超凡;高鹏

    目的 总结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6-06诊治15例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采用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复位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后微型钢板内固定,修复撕裂的前方关节囊,术后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早期有效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18)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 改良肘关节前方入路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晰、内固定操作方便的优点,固定牢固,术后积极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骨折块原位回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

    作者:苏驰;马长生

    目的 探讨骨折块原位回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6-09骨折块原位回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24例陈旧性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评估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5(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6~8周,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后取出克氏针.2例出现肱骨外侧髁轻度膨大,1例X线片显示肱骨外髁鱼尾状改变.疗效评价结果:优1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 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应根据不同患儿积极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恢复肘关节外观、功能,采用骨折块原位回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兵乾;盛晓文;彭育沁;房小文

    目的 探论AO 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采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1例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40~120ml,平均90 ml.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个月.未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退出、螺钉切割、肩峰撞击、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优21例,良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0.6%.结论 PHILOS钢板具有锁定成角稳定性,固定可靠,而且能够有效固定肩袖,其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 经三角肌MIPPO技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张海波;孙永强;周中华;马献忠;樊立波;刘骏逸

    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5-11采用经三角肌MIPPO技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5例肱骨近端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70~165 min,平均112.0min;术中失血量40~110ml,平均69.5 ml.25例获得平均16.8(12~29)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3周.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12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8.0%.结论 采用经三角肌MIPPO技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选择正确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取得良好疗效.

  • 指背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袁风;田俊;黄兴力;刘雪松;王海

    目的 观察指背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采用指背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的1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指端缺软组织损面积为1.0 cm×1.2 cm~2.0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1.6 cm~2.5 cm×2.8 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但筋膜层存活并覆盖创面,经换药后愈合.2例出现静脉回流血管危象,经积极处理后静脉回流障碍消除,皮瓣一期愈合.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40)个月.患者对手指的长度、外形及灵活性均满意,无指端慢性溃疡发生,均恢复保护性感觉,外观良好.3例两点辩别觉为5~8 mm,其中1例近侧指间关节活动欠佳,2例良好.结论 指背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存活率高,术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较好,符合皮瓣修复原则,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ACDF术中螺钉位置与邻近节段退变关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李浩曦;巴兆玉;刘涛;雍之瑶;黄宇峰;吴德升

    目的 建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ACDF)术中不同置钉位置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收集1名30岁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CT数据建立C2-7三维有限元模型.在C4-6椎体加入螺钉,根据螺钉远端的位置分为4组.Ⅰ组为椎体前上方,Ⅱ组为椎体前下方,Ⅲ组为椎体后上方,Ⅳ组为椎体后下方.予C2齿突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前屈、后伸6个方向1 Nm的扭矩,测量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时C2、3、C3、4、C4、5、C5、6、C6、7活动度,以及前屈、后伸、旋转、侧屈时C2、3、C3、4、C4、5、C5、6、C6、7椎间盘内压力,并与正常颈椎模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相同扭矩下与对照组相比,C2、3节段旋转活动度变大,C2、3、C3、4侧屈活动度变大.在相同扭矩下与对照组相比,C3、4椎间盘内压力在前屈时减小,旋转和侧屈时增大,而C6、7椎间盘内压力在前屈、侧屈时增大.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在活动度和椎间盘内压力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螺钉的上下位置较前后位置对活动度和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更大一些,通过应力云图可以发现螺钉前后位置更多地影响螺钉与钢板的受力情况.结论 ACDF术中螺钉置入椎体前下方能提供更接近正常颈椎的活动度和椎间盘内压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精确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在PVP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伶俐;徐文弟;耿春辉;朱勋兵;乔少林

    目的 探讨精确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自2015-05-2017-01行PVP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PVP术中精确穿刺至骨折区域并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对照组PVP术中注入常规剂量骨水泥.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X线透视次数,术后2d、3个月、6个月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3)个月.2组术后2d、3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3.3%)骨水泥渗漏,1例(3.3%)相邻椎体骨折;对照组出现5例(16.7%)骨水泥渗漏,3例(10.0%)邻近椎体骨折;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确穿刺注入小剂量骨水泥PVP可以减少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其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可靠.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作者:周欣;韦民;王伟;张超;董宇启

    目的 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6-05诊治的127例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4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肱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63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及ASES评分.结果 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13~1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A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髓内钉内固定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

    作者:刘宁;杨波;贺西京;王盛海;李维;陈建华;杨艳;雷海春;杨华

    目的 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1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的48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组24例,Wiltse组24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8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平均26.5个月.与Wiltse组比较,经皮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d的VAS评分、ODI指数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Wilt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肯定,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远期疼痛缓解更明显且功能恢复更满意.

  • 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杜文君;李辉南;耿梦龙;夏英鹏;申庆丰;于斌

    目的 探讨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6采用一期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32例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术后以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颈肩痛及四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各节段平均椎板开门角度为(59.6±15.5)°,均>30°.32例获得12~36(20.7±7.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MRI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充分后移,脊髓腹侧减压满意.术后2例出现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1例术后3d出现单侧C5神经根麻痹,术后40 d功能完全恢复.术前JOA评分为(7.0±1.6)分,术后10 d为(11.4±1.4)分,术后6个月为(15.3±1.5)分;术后10 d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后10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3.8±14.8)%,神经功能改善评价为优.结论 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脊髓腹侧受压颈椎病手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且术后并发症未明显增多.

  • 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并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

    作者:周海振;杜娟娟;白杰;田钊;许玉本

    目的 探讨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局限性融合腕舟头关节并掌长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5-10诊治的10例Lichtman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采用腕背侧入路摘除坏死的月骨,切除桡骨茎突植骨于舟头关节间隙,用Herbert钉固定舟头关节,取掌长肌腱团填塞月骨空隙.结果 术后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0~18)个月.所有患者腕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腕骨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未发现腕关节炎.X线片显示腕部舟头关节局部融合满意,融合时间平均9.2周.末次随访时患侧手握力35.6 kg,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47.0°,掌屈平均55.0°,尺偏平均28.0°,桡偏平均9.0°.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标准评定:优4例,良4例,可2例.结论 采用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局限性融合腕舟头关节并掌长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可有效缓解腕部疼痛,提高腕部握力,改善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 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与韧带损伤诊治要点

    作者:何凌峰;陈红卫

    目的 探讨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与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01诊治的48例桡骨头骨折.7例体格检查提示肘关节稳定性好,行非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3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单纯无头空心钉内固定30例,微型钢板内固定9例;2例行桡骨头置换术.肱骨小头软骨碎屑清除6例,软骨摘除3例,螺钉固定1例.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套索缝线固定3例,锚钉固定1例,螺钉固定1例,微型钢板固定1例;2例未固定.10例外侧副韧带损伤用锚钉修复,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用锚钉修复,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未修复.结果 48例获得平均28.3(15~5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6~8)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35.3°(110°~143°),肘关节伸直受限平均5°(0°~15°),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145°(115°~160°).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18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 复杂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与韧带损伤较为常见,术前应完善常规检查,全面评估桡骨头骨折合并损伤的程度,并根据合并损伤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祥乐;李传将;王小勇

    目的 比较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H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4-04-2016-04诊治的4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MIS-TLIF治疗26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21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结果 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对照组随访时间平均16.8个月,观察组随访时间平均17.2个月.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肯定,与传统TLIF相比,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明显,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 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全修;杨学军;陈晓东;梁鹏展;孙志刚;赵海博;尉辰强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4-05诊治的17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采用TLIF治疗89例(观察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89例(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观察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6(24.60±3.52)个月.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不但可以解除患者腰腿部疼痛、跛行等症状,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而且可以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和腰椎不稳发生.

  • 新辅助化疗联合关节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崇新;吕波;邓俊才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13-06-2016-10诊治的30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150例(观察组),采用单纯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150例(观察组).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30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7.58±4.02)个月.2组术后6个月的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125(CA125)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 男性与女性PVP骨水泥弥散系数的比较

    作者:孙海波;齐明;海涌;王心宽;李华;张国富;赵继阳;曹连续

    目的 通过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男性和女性的骨水泥弥散系数,以确定是否应该增加男性患者的骨水泥用量.方法 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手术,其中男性组15例,女性组46例.比较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及骨水泥弥散系数.结果 男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60(3.62,5.17)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2.42(9.13,14.70)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3.63(2.50,4.68).女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18(3.22,4.88)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0.39(8.28,12.47)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2.88(2.49,3.21).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2.000,P=0.291).男性组骨水泥弥散体积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4.500,P=0.039);但2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3.000,P=0.373).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中采用传统的骨水泥注入量(胸椎4 ml,腰椎6ml)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弥散效果,而且男性患者也没有必要刻意增加骨水泥用量.

  •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孙晨;孙志波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组织突出或脱出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以外,压迫同一节段神经后节与神经根,引起下肢相应神经分布区剧烈放射性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同时还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文献[1-2]报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6%~11.7%,好发于L4、5,其次为L3、4,L2、3及L5S1较少见.由于病变位置特殊,其临床表现容易与上位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易出现漏诊、误诊;同时其手术显露困难,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临床治疗棘手[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显著提高.笔者就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前臂骨间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水兵

    前臂骨间膜损伤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常伴随着Essex-Lopresti损伤出现,其发生率不足桡骨小头骨折的1%[1],这也可能与早期大部分患者被误诊和漏诊有关[2].前臂骨间膜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中,受伤机制主要为前臂过伸时受到纵向暴力引起,暴力由腕关节向近端传递过程中引起前臂骨间膜撕裂,同时导致远端尺桡关节损伤和桡骨小头骨折[3].前臂骨间膜、桡骨小头和远端尺桡关节共同参与维持前臂的纵向稳定,以上结构损伤后将导致前臂纵向稳定性减弱,进而导致桡骨向近端移位、肱桡关节损伤和尺腕撞击等并发症.前臂骨间膜损伤时,应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当其发展为慢性损伤出现肘关节和腕关节并发症后,治疗难度将增大并且疗效较差.

    关键词:
  • MP联合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凋亡机制的作用

    作者:王骅;王静成;王永祥;王大新;冯新民;陶玉平;杨建东

    目的 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联合腺病毒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凋亡发生中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m-dsc)建立脊髓损伤细胞模型,分析MP+BDNF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模型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和MTT法分析细胞的凋亡率和存活率,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Caspase 3及活化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细胞外液LDH漏出量、MDA含量及SOD活性分析证实MP联合BDNF转染能够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流式细胞仪、MTT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MP联合BDNF转染能够增强损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但是其抗氧化能力与凋亡率并不完全一致.结论 MP联合BDNF转染能够增强脊髓损伤细胞模型的抗氧化能力,并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模型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但是MP与BDNF抗凋亡作用还存在其他途径的参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