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与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长发;汪少春;姚亮;张世东;章全;常保磊

    目的 比较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与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12诊治的32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固定17例(外固定架组),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掌侧钢板组)15例.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与掌侧钢板组相比,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X线片上测得掌倾角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12个月X线片上测得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以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固定或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老年患者,应优先考虑外固定;对于年轻患者,建议采用内固定,尽量恢复桡骨远端正常形态及关节面平整度.

  • 3.5mm螺钉系统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辉;许亚军;陈政;包岳丰;殷渠东

    目的 探讨导致3.5 mm螺钉系统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完成3.5 mm螺钉系统取出的1 325例临床资料.记录取出困难的螺钉数,分为取出困难组和无困难组,分析2组年龄、性别、螺钉固定时间、螺钉置入骨骼的部位、螺钉类型.结果 本组1 325例共72例(167枚螺钉)取出困难,取出困难发生率为5.43%.取出困难组与无困难组性别、螺钉固定时间及是否进口螺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取出困难在年轻患者、锁定螺钉、骨干部位置入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5 mm螺钉系统取出困难与患者年龄、螺钉置入骨骼部位、螺钉类型有关,提示年轻患者、骨干部位的3.5 mm锁定螺钉取出时应预防取出困难的发生.

  • 前腹入路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

    作者:肖全平;牛焕章;吴春根

    目的 探讨经前腹入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06经前腹入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的12例腰椎间盘脱出,先取前部髓核组织,再取椎间盘后缘,完毕后,将等离子刀经工作套管进行加热消融.结果 12例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36±1.50)、(3.36±2.24)、(2.77±0.31)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术后1个月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术后3个月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l例;术后6个月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 经前腹入路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治疗椎间盘髓核脱出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够明显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缓解患者症状.

  •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和治疗体会

    作者:郭鹏年;董乐乐;刘瑞;于泽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9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5例.对于3例硬脊膜破损面积<0.5 cm2者,硬脊膜破口处平铺明胶海绵,将卷实的柱状明胶海绵填塞在植入的髂骨或钛笼两侧.对于2例破损面积≥0.5 cm2者,可先用腰背筋膜或人工硬脊膜补片覆盖于破损处,再用明胶海绵填塞压实.结果 5例在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用明胶海绵填塞封堵.3例术后无明显脑脊液漏,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仍有少量脑脊液漏(100 ml/d),术后处理5d后拔出引流管,缝合引流口,切口愈合.1例经积极处理后脑脊液每日引流量持续不减少(>300 ml/d),予以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持续引流,12d后愈合.本组经平均15(5~28)个月随访,术后无神经压迫症状,功能恢复良好,无脑脊液囊肿形成,未发现明显后遗症.结论 经术前预防、术中明胶海绵封堵和术后引流等积极处理,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的脑脊液漏多能被控制,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结构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55例疗效观察

    作者:彭冲;王运涛;秦为;黄大社

    目的 探讨结构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4-01诊治的5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3部分骨折24例,Neer 4部分骨折31例.采用自体髂骨结构植骨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7.1±6.8)d.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优23例,良2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1.8%;Neer 3部分骨折优13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7%;Neer 4部分骨折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74.2%.术后未发生断钉、断板、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6例出现关节疼痛,4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取自体髂骨结构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

  • 桡骨远端低切迹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张率功;林峰;刘玉平;张峰;沈冰;王树方

    目的 探讨掌侧切口桡骨远端低切迹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7-2015-03对34例骨折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行掌侧切口复位低切迹锁定钛板内固定,采用钛板置入新技术,依靠钛板与掌侧骨皮质形成角度(此角度即为背倾成角加上正常掌倾角),复位时先固定远端锁钉再通过按压钛板远端使其与骨皮质接触,间接撬拨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结果 30例获得12~18(10.03±16.3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愈合,关节面均平整无明显塌陷,且桡骨远端高度无明显短缩(<1 mm);腕关节掌倾角为(9.8±6.7)°,尺偏角为(19.8±2.7)°.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6.7%.结论 经掌侧切口桡骨远端低切迹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有效,并发症少,可早期康复锻炼.

  • 显微镜技术下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

    作者:陈昱;徐杰;周仕国;敬培胜;郑武;林克凤;王钦奋;胡旭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在显微镜技术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58例,单间隙32例,双间隙18例,3间隙8例.均在显微镜下行颈前路精细减压,并选择钛网或cage植骨融合后钢板固定.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植骨块滑脱.单间隙组、双间隙组、3间隙组术后脊髓功能及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同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学习曲线短及手术安全性高.

  • 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与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比较

    作者:张晓光;李金亮

    目的 比较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与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1采用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与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21例(克氏针组),采用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17例(钢板组).结果 克氏针组手术时间平均20 min,钢板组平均50m in;克氏针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均获得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6周,钢板组平均7.9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简单第5掌骨颈骨折,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于粉碎性掌骨颈骨折,采用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更满意.

  • Halo-vest支具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拾坤;夏计划;姜效韦;戴维享;马超;王兆红

    目的 探讨Halo-vest支具外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8-2015-08采用Ha-lo-vest支具固定治疗的12例寰椎骨折,定期复查X线及CT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拆除支具随访评价患者颈椎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7~30周,平均20.4周.颅骨牵引时间为7~21 d,平均13.2 d;Halo-vest支具固定时间11~24周,平均14.4周.12例复查X线及CT片提示骨折椎体均获得骨性愈合.支具拆除后2、4、6周的颈椎活动度、VAS评分及NDI指数较支具拆除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具拆除后4周与拆除后6周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lo-vest支具固定治疗稳定寰椎骨折预后良好,支具拆除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对于部分不稳定寰椎骨折亦可尝试采用Halo-vest治疗.

  • 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杨林;赵新建;曾志超;廖绪强;谭健韶;邝满源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cage)与自体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4-2014-09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87例单间隙颈椎病,采用cage融合52例(cage组),采用自体髂骨融合35例(自体髂骨组).结果 87例术后均随访12~14个月,平均12.6个月.均无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发生.cage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P<0.001);自体髂骨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89,P<0.001).与自体髂骨组相比,cag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3、6个月融合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和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颈椎前路术中自体髂骨植骨相比,cage植骨也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但需要更长的融合时间.

  • 单侧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翔;赵则雪;张媛媛;杨惠林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3-04-2015-06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骨质疏松症伴胸腰椎新鲜骨折19例(观察组),同期仅接受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手术治疗的23例纳入对照组.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4~18个月,平均8个月.2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椎体压缩改善程度、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个月时2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PVP结合小关节囊封闭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术后短期止痛效果更好,可更快恢复患者行走能力.

  •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建军;戴娟;王顺军;石军;钟声;邹志强

    目的 分析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1-2014-11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在桡骨远端掌侧置入合适的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9.2±1.8)周.术后1年掌倾角(12.68±3.80)°,尺偏角(20.58±4.31)°,桡骨高度(11.71±2.02)mm.术后1年掌倾角(t=17.298,P<0.05)、尺偏角(=10.056,P<0.05)、桡骨高度(t=16.084,P<0.0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衡立松;朱养均;张军;张堃;段虹昊

    目的 评估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3-2015-07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术中X线透视复位满意后,确定骨缺损位置及范围,调配磷酸钙骨水泥为可注射状态,注射至骨缺损处,等待10~15 min,在磷酸钙骨水泥完全凝固前给予压实.后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于干骺端.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5~14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6.6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并肩关节外展<90°.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59~100分,平均87.3分.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Hardegger评价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1%.结论 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联合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Genex液态人工骨与高粘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玉江;林均馨;刘桂东;陈德喜;李巍;王玉霞;张福恒;张洛;张金虎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4-01采用高粘度骨水泥(骨水泥组)和Genex液态人工骨(Genex组)行PVP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1d、6个月、1年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摄X线片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及伤椎Cobb角.结果 84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2组术后1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6个月、1年的AVH、伤椎Cobb角较术前有所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与Genex组术前及术后1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AVH、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渗漏率明显低于Gen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P<0.01).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Genex液态人工骨渗漏率较高.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高化;赵亮;李亚东;刘振宇;白晓冬;刘长贵;王宝军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5-03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4例锁骨骨折.统计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钢板断裂、再骨折等并发症.结果 154例均获得随访3~17个月,平均6.3个月.141例骨折正常愈合(正常愈合组),1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组).并发症组男9例,女4例;1例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切口液化;8例骨折延迟愈合,其中1例切口液化;2例钢板周围骨折;2例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正常愈合组和并发症组切口长度、螺钉个数、末次随访时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愈合组相比,并发症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锁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密切相关.对于复杂锁骨骨折,控制创伤程度、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效方式.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

    作者:李国胜;许营民;边朝辉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自2006-06-2013-08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30例.观察术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15~178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660~1 240 ml,平均810ml.30例均获得随访7~48个月,平均21.5个月.植骨骨性愈合,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固定相邻节段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胸腰段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既增强了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又矫正了脊柱后凸畸形.

  • UPASS Ⅱ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董志辉;董志凯;徐建杰;季伟;田振峰;武建忠;高雁冰

    目的 比较UPASSⅡ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3采用UPASSⅡ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56例(微创组),并与同期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6例(切开组)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与切开组相比,微创组切口长度明显较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ASSⅡ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参与手术人员和患者要承受更多的射线辐射,而且手术费用也更高.

  • 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

    作者:郝清海;宋将;孙建华;种衍学;鞠学壮;李明;刘涛;周猛

    目的 观察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应用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AS患者颈椎骨折13例,骨折伴有脱位患者在伤椎上下各3个节段行侧块钌板系统内固定,单纯骨折无脱位者行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术后3个月死予肺部感染,其余12例术后获得平均23(11~43)个月髓访.4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中2例恢复到E级,1例感觉较术前恢复明显;5例E级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2例并发肺炎,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因气管插管导致术后咽喉疼痛,对症处理3~5d后好转.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 颈椎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适用于AS患者颈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 3种方法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秦耀维;李树林;徐世稳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非手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自2008-06-2013-06诊治的90例老年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内固定组),采用PKP治疗30例(PKP组),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非手术组).比较3组治疗后1、3、6、12、18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 3组均获得随访18~26个月,平均21.6个月.3组治疗后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和非手术组.内固定组和PKP组治疗后1、3、6、12、18个月ODI指数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且PKP组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而言,PKP损伤更小,短期治疗效果更明显.

  •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观察

    作者:邱军;杨金华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01-2014-01诊治的5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30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对照组25例切除后柱韧带复合体.结果 55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虽然术后初期效果未能得到明显体现,但是对于患者后期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王怀云;郭虹;李秋举;陈雄;徐建平;陈祥;洪志群;林国兵

    目的 探讨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4-05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28例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完全复位脱位的肩锁关节后,从肩峰外侧骨质向锁骨近端方向平行置入2根预断式带孔克氏针,深度为进入肩锁关节内侧锁骨远端3 cm以上.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3年,平均1.4年.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均已复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Karlsson评分:优2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2例

    作者:金军伟;和桓德;陈朝伟;赵刚;胡付立;汪号广;秦雨

    目的 总结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08-2015-03诊治的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的症状、体征、体温波形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共性临床表现.结果 1例术后6周感染控制欠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8周出现L3、4椎间隙MRI信号异常,再次调整抗生素,经过12周抗生素控制,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正常后出院,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1例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取出内固定物,术中发现钉道松动明显,内固定物细菌培养结果同前,术后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患者体温多次反复升高,使用抗生素16周,患者感染控制,切口愈合,残余慢性腰背部疼痛.结论 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治疗过程较长,变证较多,体温易出现反复,容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积极扩创及对流冲洗有助于此类感染的控制.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作者:张劲松;林东泽;汪强

    目的 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1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埋头空心钉固定髁间骨折块,分别于肱骨外侧柱后外侧、内侧柱内侧放置合适长度的接骨板.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6.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1.47周.末次随访时HHS评分平均89.28分,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09%.1例术后发生异位骨化,肘关节屈伸活动明显受限,术后半年取出内固定进行肘关节松解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尺神经卡压症状,取出内固定后缓解.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埋头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显露充分、固定牢靠,且有利于术后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顾利华;何家文;顾龙殿;高黎黎;禹宝庆;周成欢;胡健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14例,其中75例术中进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植骨组),39例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未植骨组).结果 植骨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2.31±1.40)d,未植骨组(2.12±1.22)d,2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4).114例均获得随访(16.46±8.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9±0.56)个月.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45±-0.53)个月,未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67±0.69)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138).植骨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t=3.970,P=0.001)、尺偏角(t=4.230,P<0.001)、桡骨高度丢失(t=3.970,P=0.001)明显少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

  • PK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

    作者:王海峰;许传秀;赵怀志;侯中玉;吴照锋;邓秋奎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采用PKP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10例,通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0~40 min,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4.5~10 ml,平均6.5 ml.10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Beck值、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维持良好,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具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采用PKP治疗效果满意,结合过伸位体位及手法复位弥补了单纯球囊复位的不足.

  • 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孙强;靳志强;于海波;郑加法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3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42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 42例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6~25 ml,平均16ml;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7d.42例均获得随访6~3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5周.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0.5%.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避免术中过度牵引,允许腕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 微创通道辅助下减压椎间融合及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唐建华;赵丽丽;黄春明;钟诚凡;邓桂彬;赖剑强;李先民;陈嘉华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目标减压椎间融合及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5-08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开窗、目标神经减压、椎间盘摘除、单枚椎间融合器自体颗粒松质骨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82例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1 min;术中出血量90~150ml,平均97 ml;术后切口引流量15~40ml,平均25 ml.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 ~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查MRI未见腰背肌萎缩.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31,P<0.05).结论 微创通道辅助下行目标减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操作视野清晰,损伤较小.

  • 不稳定Hangman骨折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王强;吴寅良;周波;李法年;陈亮;江龙

    目的 评估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矢状面形态.方法 对自2011-03-2015-02在本院接受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资料的1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C2、3局部后凸角(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Co~2)、下颈椎角(C2.)、颈椎矢状面平衡(C2~7 SVA).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0(6~24)个月.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仅1例ASIA C级,脊髓及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下颈椎角、C2~7 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矫正不稳定Hangman骨折后C2成角及前移,恢复颈椎局部及整体矢状面平衡,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 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曾金才;朱立帆;朱晓东;鞠文;钱学锋

    目的 探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01-2014-12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取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楔形角(AWA)及区域后凸角(LKA),末次随访时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背痛评分.结果 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平均11.9个月,总随访时间平均13.5个月.术后AVH、AWA及LK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VH、AWA及LKA较取内固定前出现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取钉术中发现一侧连接棒断裂,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时根据汉化ODI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1.2%.在校正末次随访时的AWA因素后,Spearman分析显示末次随访时LKA与汉化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P=0.89).结论 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作为一种临时内固定方法,建议常规取出内固定物.

  • PKP术后新发有症状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曲道奎;焦守国;杨明;许仁国;王海奎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新发有症状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6行PKP手术的1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将患者分为无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组和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组,出现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再分为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比较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T值、术前椎体前后径比值、骨水泥注入量、椎间盘内渗漏率、术前后凸Cobb角、后凸矫正角度.结果 157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19个月.29例(18.5%)出现新发椎体压缩骨折,再骨折时间为术后0.3~23.5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22例(75.8%)骨折发生在术后1年内.1例连续出现3次新发椎体压缩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新发椎体压缩骨折中19例(65.5%)出现在邻近椎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间盘渗漏率(P=0.01)是PKP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如果PKP术后患者出现严重或中等程度的背痛,应对其进行详细放射学检查确认有无椎体再骨折,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程度严重、术前后凸角度较大的患者.另外,PKP术中应尽量避免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

  •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胡建伟;尹承慧;张帅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ASD)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自2002-01-2008-05行腰椎后路手术的4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中远期随访,分析性别、年龄、融合术式、融合节段、椎板切除、悬浮固定对ASD再手术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492例均获得随访48~136个月,平均84.2个月.24例出现ASD,需再次手术,ASD发生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融合术式对ASD再手术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2)、融合术式(P =0.021)是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及PLIF术后患者更易发生ASD,临床医师在选择首次融合术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 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佩明;杜开利;张春强;陈淼;郭培宇;赵学凌;王兵

    目的 分析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优化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自2002-12-2012-12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程、营养状况、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试验(PPD)、药物治疗方式、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病变节段、神经功能JOA评分、脓肿形成、手术入路并进行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101例术后获得随访24~108个月,平均36.5个月.10例(9.9%)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神经功能JOA评分是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SGA>5%组、术前药物治疗时间<4周、神经功能JOA评分0~24分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进行≥4周的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预防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于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或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术以获得满意疗效.

  •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早期有效防治

    作者:张军军;张艳;周钱宏;赵冰;程潭;范宁建;陈先;黄玉国

    目的 探讨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自2013-01-2015-05诊治的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81例,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根据体重(以kg为单位)每日需钠量立即给予1/3~1/2量口服补钠,发现低钠血症后给予静脉补钠,以30 ml/h的速度静脉滴注,并根据尿量限制液体入量.B组41例入院后不口服补钠,在发现低钠血症后再行静脉补钠.结果 42例(51.9%)发生低钠血症,其中A组15例(37.5%),B组27例(65.9%);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0,P=0.011).发生低钠血症时间距伤后3~15 d,平均9 d;低钠血症持续时间11~25 d,平均18 d.A组意识障碍发生率(x2=4.419,P=0.036)、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x2=4.125,P=0.042)、非心源性肺水肿水泡痰发生率(x2=5.239,P=0.022)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可并发严重低钠血症,在颈髓损伤后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对于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置管并负压引流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

    作者:马良;朱松青;邓强;孟祥玉;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刘云涛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并观察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03-2014-10诊治的18例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的食管瘘.3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放置引流管引流.4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部分缝合,伤口畅开呋喃西林纱条填塞.11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放置冲洗管和负压引流管.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2~36个月,平均12个月.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负压引流11例中1例因瘘道口未愈合,反复感染,经长期换药20周窦道形成,随访36个月后窦道未完全愈合.将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单纯引流和呋南西林纱条填塞治愈的7例定为换药组,将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负压引流治愈的10例定为冲洗组.换药组食管瘘停止时间为(11.2±6.8)周,冲洗组为(4.2±4.9)周,冲洗组食管瘘停止时间明显早于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48,P<0.05).结论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管瘘治疗较棘手,在结合手术修补、全身支持治疗的同时,采用置管冲洗并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锁骨钩钢板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的Meta分析

    作者:齐双;夏茂盛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锁骨钩钢板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对所有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对参考文献进行查阅,无语种限制检索文献.采用Cochrane 5.1.1手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观察术后3、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外展受限、骨折延迟愈合、肩峰撞击).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9篇文献,共计37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6个月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锁骨钩钢板组.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组术后肩关节疼痛例数、肩关节外展受限例数少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出现肩峰撞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相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术后较少出现疼痛及肩关节外展受限等并发症.

  • 双插片自稳式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国;严力生

    目的 评价颈前路减压双插片自稳式融合器(ROI-C)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4-09采用颈前路减压ROI-C植骨融合治疗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并以植骨融合率、NDI指数、JOA评分、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4~31个月,平均21.6个月.单节段手术时间75~100m in,平均88 min.双节段手术时间105~125m in,平均113 min.术中出血量70~310ml,平均195ml.术后l例出现声音嘶哑,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无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NDI指数(=14.530,P<0.001)、JOA评分(t=7.100,P=0.000 1)、椎间隙高度(t =3.620,P=0.000 4)及颈椎曲度(t=7.690,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 颈前路减压ROC-I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 颈前路椎间融合术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生杰;陆耀刚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中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维持颈椎前凸和椎间高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8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限制型钢板组),34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半限制型钢板组),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JOA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2组植骨材料(钛网)均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半限制型钢板组术后1年Cobb角较术后3d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94,P<0.001).2组术后1年与术后3d的D值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t =0.801,P=0.426)与术后1年(t=0.437,P=0.663)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均可提供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直至植骨材料(钛网)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钛网植骨和半限制型钢板共同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融合节段曲度的丢失.

  •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海源;唐鹏宇;罗勇骏;殷建;凡进;殷国勇;张宁;蔡卫华

    目的 分析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4-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年龄、病变节段数、是否存在椎前高信号、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椎管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大受压缩程度(MSCC)、入院ASI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手术入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25.6±13.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52例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恢复,ASIA运动功能评分为(89.4±11.7)分,其中上肢(42.4±7.6)分,下肢(47.0±4.7)分.年龄(P =0.019)及入院时ASIA评分(P <0.00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受伤至手术时间(P =0.162)、手术入路(P=0.773)、髓内有无高信号(P =0.647)、椎前有无高信号(P=0.106)、MCC(P =0.254)、MSCC(P =0.397)、病变节段数(P =0.806)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及入院时ASIA评分较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MRI T2像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提示受伤越严重.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建顺;张军;王新虎;左春光;刘夏君;张国华;杜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7-2014-03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5~160 min,平均95 min;其中建立通道时间35~70m in,平均50m in;镜下操作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本组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无复发患者.术后1例(L3神经根损伤)出现股四头肌无力,术后6周完全恢复.术后3个月(t =39.574,P<0.001)、6个月(t =53.358,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40.998,P<0.001)、6个月(t =54.578,P<0.001)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10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93.8%.结论 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微创、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恢复快的优点.

  • 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嵌入胸腔1例

    作者:高新民;文坤树;蔡勇平

    笔者于2012-07诊治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头嵌入胸腔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女,63岁,因“右肩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h”入院.入院前2 h,患者不慎从大约高3 m处坠落,右肩着地,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右肩关节活动受限,伴右胸部疼痛,呼、吸气累,伤后无昏迷史,无头晕、头疼,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右肩部肿胀,局部压痛,可扪及骨擦感,右上臂可触及皮下气肿,右肩关节盂空虚,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感觉、运动及血运正常,双肺呼吸动度不均等,右侧减弱,左肺叩诊呈清音,右上肺叩诊呈鼓音,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清晰,右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湿罗音,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右侧胸壁皮下气肿.

    关键词:
  • 跟骨骨折内固定断裂1例

    作者:王志军;李婷

    笔者于2014-09诊治左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但钢板断裂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61岁,职业矿工,于工作时受伤导致左跟骨骨折,在本院行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后复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稳定,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无异常.准备取出内固定时复查X线片显示1枚螺钉松动,钢板明显断裂,骨折端愈合.查体:切口愈合良好,左踝关节活动良好,背伸30°,跖屈40°,踝关节无肿胀,行走、下蹲正常,无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内固定取出术中见部分钢板被骨痂所包裹,钢板明显断裂,骨折端愈合良好.

    关键词:
  • 腰椎手术发生硬膜囊撕裂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进展

    作者:柳万国;张静哲;赵贺

    腰椎硬膜囊撕裂(DT)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手术并发症,通常在术中表现为硬膜囊破裂,清亮脑脊液溢出,可伴马尾被冲至硬膜外,但偶有一些仅表现为术后出现大量清亮或淡红色液体引出或经切口渗出[1-6].DT不仅可影响术者的手术进程及延长手术时间,而且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头痛、恶心、脑脊液漏、切口水肿、假性脊膜囊肿或神经症状等,甚至有时给患者带来不良的远期疗效或引发医疗纠纷[1-6].因此正确认识DT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重视其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腰椎手术发生DT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多孔支架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成宇;郑欣;芮敏

    高能创伤、骨肿瘤切除后常导致骨缺损,采用骨移植方法治疗效果良好.但传统骨移植有诸多并发症,如自体骨移植取骨量有限、增加痛苦,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反应等[1].因此,骨组织工程应运而生,通过将种子细胞复合生物调控因子种植于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的支架上,再将其植入骨缺损部位,种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同时支架材料降解,从而修复骨缺损.笔者就多孔支架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复合骨折血肿人工骨成骨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春生;熊执政;张子琦;杨佩;王坤正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复合骨折血肿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选取骨骼成熟的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共48只,完全随机(随机数法)分为A、B、C、D组,每组12只.手术造成髂骨骨折,形成骨折块.A组将β-TCP支架置于骨折块外侧,于术后第4天取出附有血肿的支架材料植入对侧背阔肌下;B组造成骨折后缝合伤口,并直接将β-TCP支架植入背阔肌下;C组在骨折后缝合切口,4d后再次切开,将骨折块植入背阔肌下;D组在造成骨折后直接取下骨折块植入背阔肌下.4周和8周后分批处死动物进行病理观察,定量分析新骨形成量.结果 第4周,A组新生骨组织面积分数高于B、D组,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A组新生骨组织面积分数仍高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新生骨的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组术后第4、8周新生骨组织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骨复合骨折血肿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其成骨能力,可以形成成骨能力优于自体髂骨的移植材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