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脊柱矫形稳固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矫形复位的应用

    作者:张松;何正兵;邓祖国;陈世雄

    目的 探讨脊柱矫形稳固器对腰椎退行性病变(DLD)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DLD行后路减压结合单节段Dynesys内固定治疗,术后佩带脊柱矫形稳固器(观察组);回顾性分析30例DLD行后路减压结合单节段Dynesys内固定,术后仅佩带普通腰围(对照组).结果 2组获得6~18个月的随访.术后1周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问隙高度、椎体滑脱距离较术前及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对DLD患者行非融合术后给予脊柱矫形稳固器佩带,可促进脊椎矫形复位,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一期单切口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荣树;孙嵘;刘涛;武绍刚

    目的 观察一期单切口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自2007-01-2013-05诊治27例胸椎、腰椎和腰骶段脊柱结核,手术采用单切口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60(140~2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80(460~1 600)ml.27例获得24~84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4例马尾神经损伤全部恢复,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治愈.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18°,术后平均5.8°,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结论 在严格药物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椎体稳定程度、病变的部位选择一期单切口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利伐沙班结合下肢血液循环泵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作者:项力源;卢占斌;刘志旺;宋海明;王立功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下肢血液循环泵对脊髓损伤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1-2013-01诊治98例脊髓损伤,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51例)和利伐沙班组(47例).2组自住院起开始采用下肢血液循环泵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伤后(术后)次日晚低分子肝素钠2 500 IU皮下注射,第3天开始低分子肝素钠2 500 IU皮下注射2次/d.利伐沙班组在术后次日晚口服5 mg,第3日10 mg,1次/d.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下肢DVT 5例,利伐沙班组发生下肢DVT 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咯血、牙龈出血、便血、伤口肿胀、脊髓损伤加重及死亡.2组预防前及预防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同样对脊髓损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很好的疗效,且是安全的.

  • 手术治疗漂浮锁骨(附5例报道)

    作者:喻都;肖海军;石伟哲

    目的 探讨漂浮锁骨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04-2014-04对5例漂浮锁骨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4例行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克氏针固定胸锁关节;1例行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T形钢板固定胸锁关节.结果 术后X线片示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复位满意.4例获得平均12(10~18)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疗效判定根据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2例;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分,优2例,良1例,可1例.无感染、血气胸、内固定失效、再脱位发生.结论 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克氏针或者T形钢板固定胸锁关节是治疗漂浮锁骨的有效方法,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腕舟骨骨折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惠双;陈山林;刘波;高顺红

    目的 总结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自2012-04-2013-05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1例新鲜舟骨骨折.结果 本组26例获得5~20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除B4型1例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健侧的77%,其余所有患者均获得健侧85%及以上的活动度,握力为健侧的79%~108%,所有患者均无静息痛.根据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8.5%.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18例,满意6例,感觉尚可2例,满意率为92.3%.结论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舟骨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相对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FARES法与Hippocrates法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的比较

    作者:邓永;程加峰

    目的 比较FARES法与Hippocrates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肩关节前脱位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23例)采用Hippocrates法复位,试验组(25例)采用FARES法复位.结果 2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复位时间短、VAS评分低及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高的优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年内3例再脱位,对照组1年内2例再脱位,术后1年再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FARES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与Hippocrates法一样具有复位成功率高的特点,但其复位时间短、疼痛小、术后功能好,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胶原酶溶解术与胶原酶加臭氧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明;念其进;陈斌;谭婕

    目的 对比胶原酶溶解术与胶原酶加臭氧(O3)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胶原酶加O3联合注射治疗6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采用单纯胶原酶溶解术(共611例)进行对比.结果 近期疗效比较,单纯胶原酶疗法的有效率为61.5%,而联合注射疗法的有效率为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疗效比较,单纯胶原酶疗法的优良率为78.4%,联合注射疗法的优良率为82.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P>0.01).结论 胶原酶加O3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溶解术更彻底、更完全,对疼痛的控制及近、远期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 微创技术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国林;陈红卫;季向荣;黄洪斌;张根福;陈欣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06诊治的32例长管状骨骨折术后患者,均采用微创方式取出钢板螺钉内固定装置.结果 本组32例,首次成功取出29例,1例螺钉滑丝改行传统开放手术取出,2例螺帽被骨痂深埋行有限切开后顺利取出.术后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微创技术行长管状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与VSD技术结合在筋膜高压症切开减压后对皮肤牵张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安宝泉;江海廷;杨玉平;魏华;吴鹏

    目的 探讨利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结合在筋膜高压切开减压后对皮肤牵张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利用VSD的封闭负压吸引的特性对减张切口两侧皮肤进行牵拉、周期性修剪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调整对皮肤的牵张拉力使减张切口两侧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避免二次植皮.结果 本组获1~6个月,平均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感染,减张切口均二期直接缝合,均未植皮或行皮瓣修复.结论 VSD技术中的含有引流管的VSD辅料可作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对皮肤牵拉的良好的载体,有效防止皮肤挛缩.

  • 肱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丹;刘波;李冀

    目的 研究应用肱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3-06应用肱骨远端外侧锁定板治疗6例肩峰基底部骨折.结果 本组获12~15个月,平均12.5个月的随访,肩峰骨折均在术后4~5个月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移位等并发症,无疼痛及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等.结论 采用肱骨远端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特点,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 吻合静脉联合改良动静脉转流术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

    作者:王泉;牛洪峰;肖春来;鲍根强

    目的 探讨吻合静脉联合改良动静脉转流术治疗末节离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5-2013-12采用吻合静脉联合改良动静脉转流术治疗22例(24指)末节离断伤.结果 22例(24指)末节断指再植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静脉回流障碍.17例(17指)获得6~18(14.41±2.96)个月的随访.再植指外形美观、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为30°~70°(61.18±10.24)°;两点分辨觉为4~8 (4.94±1.14)mm;感觉测定为S3+~S4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分:79~97(92.59±4.85)分,其中优16例,良1例.结论 吻合静脉联合改良动静脉转流术可有效解决静脉回流问题,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是治疗末节离断伤的理想方法.

  • 肌电图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亚薇;耿文静;陈欣;刘津贤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糖尿病50例(试验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肌电图仪器测定所有受试者神经传导速度(SCV)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尺神经指5-腕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DML及波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潜伏期(Lat)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腕管综合征,更好地对患者实施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王刚;禤天航;曹正霖;关宏刚;霍智铭;肖隆艺;陈超;付忠泉;梁亮科

    目的 评价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32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32例获平均20(6-40)个月随访.术后颈痛均得到明显缓解,6例术前合并神经损伤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所有椎间植骨得到融合.末次随访VAS评分、枢椎成角及枢椎移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未经特殊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无其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经标准颈椎前入路C2、3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满足绝大多数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治疗要求.

  •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的治疗(附2例报道)

    作者:许辉;罗洁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0-12-2013-06对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局部切口多次清创+闭式灌洗引流术,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选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结果 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MRSA感染患者切口均三期愈合,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首次清创去除“单开门”后的患者清创手术次数3次,疗程为60d.另1例第2次清创时才去除“单开门”的患者清创次数达4次,疗程为90 d.2例后期均取出内置物.结论“单开门”尽早去除有利于感染控制;早期行切口闭式灌洗引流,后期行负压闭式灌洗引流可加速切口愈合.

  • PTED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史航;朱裕成;马军;李涛;吴小涛;王杨;杨春;朱爱祥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TED)下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青壮年组(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年龄≥45岁).结果 青壮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青壮年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改善均优于中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组术后MacNab评定优良率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青少年组复发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结构破坏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临床应用应侧重于青壮年患者.

  • 可吸收张力带与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的比较

    作者:岳勇;赵东风;刘欣伟;王瑀;孙皓;江洪洋

    目的 比较生物可吸收张力带(Biofix可吸收螺钉和VICRYL可吸收薇乔缝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组)和钢丝张力带(钢丝组)2种张力带方式治疗76例尺骨鹰嘴骨折,比较2组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2个月及6个月肘关节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获得6~12个月,平均10.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2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2个月、12个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与钢丝张力带一样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其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研究.

  • 肩锁关节脱位术后X线改变与肩关节功能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华庆;陈昌红;周荣魁;焦亚军

    目的 应用钩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分析术后X线片,探讨不同X线征象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运用肩锁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扈锁关节脱位33例,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钩钢板位置、肩锁关节复位及相关异常X线征象发生情况.结果 33例获得8~12个月,平均11.3个月的随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肩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无再脱位发生.男性患者钩钢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0例并发症肩关节内固定取出前与内固定取出后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3),13例无并发症内固定取出前与内固定取出后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05,P=0.005).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复位效果良好,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骨溶解与肩锁关节增生改变是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常见术后X线异常,且与肩关节功能受限有一定相关性.钩钢板取出后肩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 Herbert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英;关鹏飞;袁大为;陈杰

    目的 探讨Herbert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桡骨头骨折58例,其中Mason Ⅱ型33例,Ⅲ型25例,均行切开复位Herbert加压螺钉内固定,对比2型骨折的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53例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度:MasonⅡ型102°~125°、102°~141°,MasonⅢ型77°~122°、84°~135°.Broberg-Morrey标准评定:Mason Ⅱ型优15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1%;Ⅲ型优7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6.7%.Ⅱ型骨折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及治疗效果均优于Ⅲ型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桡骨头骨折的效果满意,肘关节功能恢复好,该方法治疗Ⅲ型骨折仍需谨慎.

  • 闭合复位改良外侧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于铁强;左玉明;王月光;王国强;周宏艳;易凡;张磊;邢爱春

    目的 探讨利用闭合复位改良外侧克氏针固定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均采用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21例,术后石膏固定4周.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肘关节受限,无并发症.Flynn功能评分:优119例,良2例.结论 闭合复位改良外侧克氏针固定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稳定固定骨折的同时有效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发生.

  • 关节内麻醉在初次肩关节前脱位手法整复中的应用

    作者:李洪涛;王世轩;赵双利

    目的 探讨在初次肩关节前脱位手法整复前行关节内麻醉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4-12采用单人手牵足蹬法整复成功的初次发病的肩关节前脱位57例.按操作前是否应用关节腔内注射麻药分为IAL组及非麻醉组.结果 2组间术中疼痛表情评分(FRS)和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L组手法整复时间少于非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内麻醉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滞关节囊内机械性感受器,肩关节前脱位行手法整复前应常规应用关节腔内麻醉.

  • 应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振林;黄培培;焦海斌;胡学昱;王哲

    目的 探讨棘突间非融合系统(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2-04采用棘突间Coflex系统治疗44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对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和手术节段的屈伸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指数(IVS)和Cobb角进行评价.结果 38例获得平均41.7 (24~6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VAS、JOA、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末次随访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椎板开窗减压伴髓核摘除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指数IVS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椎板开窗减压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Cobb角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oflex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利用CT测量指导退变颈椎长节段前路钢板的设计构思

    作者:张帆;侯藏龙;唐沂星;李凤宁;宋庆鑫;王毅峰;沈洪兴

    目的 利用CT测量退变颈椎矢状径、横径、椎体高度及螺钉间距,探讨适用于长节段退变颈椎的钢板要求及设计思路.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06-2014-06诊治的颈椎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PACS系统上测量颈椎CT参数.横断面上,分别测量矢状径、横径,在椎间隙水平测量钩椎关节内径;矢状面上,测量颈椎各椎体和稚间隙高度,测量预期螺钉间距和实际螺钉间距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颈椎各椎体的矢状径从上缘到正中到下缘逐渐增加,C2-7各椎体相同水平矢状径逐渐增加,C2下缘水平为(16.75±1.16)mm,C6下缘达到(19.28±2.08)mm.颈椎各椎体的横径从上缘到正中变化不大,从中分到下缘逐渐增加,从C2~7各椎体相同水平横径逐渐增加,C7水平横径为(31.01±2.28)mm.钩椎关节内径从C3~7逐渐增加,C3水平为(16.07±1.07)mm,C4水平为(17.42±1.58)mm,C5水平为(18.44±1.37)mm,C6水平为(20.79±1.40)mm,C7水平为(23.22±2.68)mm.颈椎前缘椎间隙和椎体高度无显著的从头段向尾端递增趋势.按照现有钢板设计,头尾两侧的螺钉间距在(16.96±1.95)mm到(17.51±1.59)mm之间,均显著高于实际需要的间距(12.84±1.53)mm到(14.50±1.69)mm.结论退变颈椎虽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其横径和矢状径均向尾端逐渐递增,尤其是颈椎横径头尾两端的差异较大.现有的宽度均一、螺钉间距相等的钢板不完全适用于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根据CT测量结果,可考虑设计螺钉间距不等的梯形钢板以满足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

  •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亚芳;孙肖阳;胡勇;袁振山;董伟鑫;张蛟

    目的 探讨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8-01-2012-06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予以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或单纯PLIF术(对照组)各40例,并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3~19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组术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及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融合率、融合器沉降率、螺钉松动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有骨量减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IF术后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患者术后长期临床疗效,减少术后的螺钉松动率、融合器沉降率、不融合率等.

  • 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刘进;刘浩;李涛;龚全;曾建成;宋跃明

    目的 探讨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9-2010-09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并在前路减压完成后进行椎间非结构性植骨的3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骨折脱位节段:C3、4 2例,C4、5 4例,C5、6 8例,C6、715例,C7T17例,其中合并单侧关节突交锁11例、双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及关节突骨折12例,AO分型B型17例,C型19例.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11例,D级9例,E级7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306.4(190~4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4.3(250~1 200)ml.36例获得平均34.2(6~60)个月的随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颈椎序列恢复.除1例A级患者病故外,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按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9例,E级16例.术后并发声音嘶哑1例,脑脊液漏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塌陷、植骨颗粒进入椎管、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椎间非结构性植骨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中既便于后路复位,又能同时重建前中柱稳定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ILIF与T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崔旭;马远征;陈兴;罗展鹏;李力韬;罗小波

    目的 比较横突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LIF)与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行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 自2010-08-2013-08共采用I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38例,与之前采用TLIF手术治疗此类患者39例进行比较,分析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适应证较TLIF有限,仅适合于腰痛为主、无根性和马尾神经压迫症状、病变局限于椎间隙和相邻椎体终板者.其优点是可保留椎管的结构和生物力学完整性,避免病灶与椎管相通,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 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不同数量骨折碎片的桡骨头骨折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邢顺民;来津;杨雷;何翔;陈翰林;常维东;谭俊铭

    目的 研究比较假体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不同数量骨折碎片的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6-02-2013-04诊治桡骨头骨折42例,根据骨折碎片的数量分为2组.Ⅰ组22例(骨折碎片>3个):12例行假体置换(ⅠA组),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ⅠB组).Ⅱ组20例(骨折碎片≤3个):12例行假体置换(ⅡA组),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B组).结果 2组术后平均随访28.5(15~35)个月.Ⅰ组:22例均获骨性愈合,ⅠA组和Ⅰ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A组在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提携角和尺侧位移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ⅠB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20例均获骨性愈合,ⅡB组和ⅡA组在VAS评分、尺侧位移、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提携角、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桡骨头骨折碎片>3个时假体置换的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碎片≤3个时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新型导向器辅助下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王雨辰;刘百伟;俞伟忠;刘延辉;李云峰;王晖

    目的 评估新型导向器辅助下带袢钢板(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05对17例新鲜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术,9例术中使用新型导向器(导向器组),8例术中不使用导向器(非导向器组),比较分析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7例获得7~19(12.45±3.71)个月随访,导向器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非导向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新型导向器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简便手术步骤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改进及推广.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梁文清;钱宇;郦仕杰;赵晓峰;王磊

    目的 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联合和不联合唑来膦酸(ZOL)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1-06-2013-03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3例,比较应用与不应用唑来膦酸的2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骨密度值、再骨折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 试验组随访12~17个月,平均14.9个月;对照组随访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试验组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与术后1年腰椎、髋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年腰椎、髋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腰椎、髋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再骨折4例,对照组再骨折1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明显增加了骨密度,减少了再次骨折发生率,有效减轻了腰背部疼痛症状,可作为PKP术后一种全身系统治疗的措施.

  • 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策略

    作者:付青松;王安全;周宇;于海洋;李超

    目的 探讨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3-06诊治的32例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临床资料.测量矢状位X线片上椎体水平位移(HD)及椎体间角度变化(AD),术前32例交锁节段HD 2.1~6.2 mm,平均4.3 mm,AD-4.2°~-17.4°,平均-8.6°.术前均行颅骨牵引试行复位.新鲜单侧交锁脱位14例,前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例,后路手术3例;新鲜双侧关节突交锁脱位15例,前路手术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后路手术3例;陈旧性双侧交锁脱位3例分期前后路手术.结果 32例获18~36个月,平均22.4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c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优14例,良4例,可4例,差10例,优良率56.3%;影像学评价:术后32例HD 0~1.2 mm,平均0.06 mm,AD0°~12.4°,平均7.4°.稳定31例,轻度不稳定1例.结论 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术前应全面评估损伤情况,根据损伤特点选择佳的治疗方案,以促进神经功能大程度的恢复.

  • 经皮与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顾勇杰;孙韶华;李国庆;马维虎;赵刘军;徐荣明

    目的 探讨新型经皮椎弓根钉(Zin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采用Zina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经皮组)与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经肌间隙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经肌间隙组相比,经皮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减轻,但手术时间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经皮椎弓根钉(Zina)内固定具有和经肌间隙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

  • 前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海永;宋利群;张斌;王文瑞;李明明;杨寿涛

    目的 对比分析前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在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自2011-10-2014-05采用前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144例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按前后路不同固定方式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对患者的脊柱矫形效果,椎管减压程度,治疗后坐立、行走持续时间及脊柱融合率等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率,固定准确率及心肺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后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在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率、患者恢复中坐立和行走时间以及椎管的减压程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后路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的脊柱矫形、椎管减压、运动恢复、脊柱融合等效果理想,在维持脊柱正常功能、提高骨骼运动能力、改善脊柱脊髓质量、提高愈合和康复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爆裂与脱位型腰椎骨折手术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诗强;熊文华;张松生;张李芳;林宏生

    目的 评价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爆裂型、脱位型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本院自2009-01-2012-04诊治42例爆裂型、脱位型腰椎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应用后路经伤稚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单纯行跨骨折椎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内固定松动4例,断裂1例,发生率为23.8%,观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爆裂型和脱位型腰椎骨折,能够较好地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 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

    作者:宁仁德;姚涛;孔令超;吕飞飞;周业金

    目的 观察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自2011-06-2014-01诊治的12例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先行掌侧入路显露复位掌侧移位骨折块,再行背侧入路对移位关节内及背侧骨折块进行显露复位,直视下以掌侧锁定钢板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掌、背侧骨折块或再辅以克氏针和(或)微型钢板加强固定背侧骨折块,术后测量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采用腕关节功能Gartland与Werley评分对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18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无切口感染及肌腱刺激和断裂情况.末次随访与术后早期桡骨远端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tland与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掌背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术后疗效满意.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策略

    作者:殷渠东;孙振中;顾三军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策略.方法 本院自2004-01-2013-12行PKP治疗312例脊柱疾患.凡符合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5项要点手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02例),未完全符合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5项要点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10例).2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VAS评分、病变部位和骨水泥注入剂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试验组14例并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73%),1例为较明显渗漏(≥0.5 cm2)且有腰痛(发生率7.14%),其余13例为轻微渗漏(<0.5 cm2),均无临床症状;对照组54例并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71%),10例为明显渗漏,44例为轻微渗漏;8例有临床症状(发生率14.81%),其中,4例合并下肢神经损伤,另4例合并腰部或胸部酸痛.2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明显骨水泥渗漏均与未严格规范操作有关,往往有多项不规范操作因素同时存在;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可以显著减少骨水泥渗漏.

  • 大鱼际皮瓣联合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脱套伤

    作者:郭孝军;曾广军;熊文;余爱军

    本院自2009-01-2014-07采用大鱼际皮瓣联合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脱套伤19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患指外观及功能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19~45(31.1±7.6)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15例,压砸伤3例,电锯伤1例;创面缺损面积20 mm×50 mm~30 mm×60 mm,拇指末节皮肤脱套合并甲床缺如13例,皮肤脱套伴甲床残留6例;

  • 手指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李成明;李芳伟;张水诚

    笔者于2014-08诊治手指表皮样囊肿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男,43岁.半年前右中指挤压伤,近3个月发现右中指末节逐渐呈球形增粗,压痛明显,遂来本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脉搏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80 mm Hg.神志清楚,精神好,正常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侧弯;右手中指末节球形增粗畸形,皮肤无破损,指甲呈半圆形凸起生长;指腹膨隆张力稍高,局部有压痛,未触及明显异常活动,末梢血运好,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手中指末节增粗,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完整,如蛋壳样,指间关节间隙无异常.

    关键词:
  •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

    作者:张慧浩;林松庆;陈金水;王本海;郑明声;卢桥平

    笔者于2014-12诊治1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硬化闭塞症,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男,59岁,因右下肢麻痛伴间歇性跛行1周入院.既往有腰痛病史,有糖尿病史,有嗜烟史、饮酒史.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右髋部严重,伴间歇性跛行,步行约200 m后出现右下肢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劳累、活动后加重.查体:L4、5棘突压痛阳性,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臀试验阴性,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跟臀试验阴性,右髋部、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左下肢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搏动可,右下肢皮温较左下肢低.双侧跟膝腱反射减弱,右侧肌力3级,左侧5级.入院辅助检查,腰椎MRI示:L3、4、L4、5椎间盘膨隆,硬脊膜受压,继发L4、5椎管狭窄.

    关键词:
  • 桡骨头骨折研究进展

    作者:赵华国

    桡骨头骨折是临床上肘部损伤的常见骨折类型,占肘关节损伤的33%,成人骨折中占1.7%~5.4%.损伤机制是以手过伸、前臂旋前和肘关节轻度屈曲的体位跌倒所致.目前对于桡骨头简单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愈后良好,而复杂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通常是采用桡骨头切除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或者桡骨头假体置换术,但是由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对于复杂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具体治疗指征仍存在争议.本文就桡骨头骨折的解剖、相关损伤、临床分型、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
  •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柴旭斌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社会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骨质疏松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中国已是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患者多的国家,约有患者9 000万.在我国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84%.骨质疏松症患者遭受轻微的外力就有可能造成骨折,在发生的骨折中,又以脊柱压缩骨折发病率高,为髋部骨折的2倍,老年人骨折30%以上与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的高病死率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近年来脊柱的生物力学、固定材料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学术研究方面仍存在争议,笔者现就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 Sox9启动子构建及与其与Ⅱ型胶原蛋白基因调控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秦宏敏;殷光义;梁淑芳;周建平;邹拥军;周永文;刘典锋;刘汉涛

    目的 构建Sox9启动子观察其与软骨相关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调控与影响.方法 构建和鉴定Sox9启动子,观察其在人体软骨肉瘤细胞中对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ox9启动子转录模板序列完全相同,Sox9启动子转染的人体软骨肉瘤细胞中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的mRNA表达增加.结论 构建Sox9启动子具有转录功能,可以稳定转染人体软骨肉瘤细胞,转染后可以增加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 mRNA的表达.

  • 慢病毒介导生存素基因转染反分化早期和晚期椎间盘髓核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比较

    作者:赛佳明;马学晓;邱晨生;陈伯华;胡有谷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生存素基因(Lentivirus-Survivin)对早、晚期反分化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采用绿色荧光素标记法检测慢病毒载体对其转染效率.通过免疫荧光法、MTT法、Western-Blot法和Antonopulos法检测比较Lentivirus-Survivin对反分化早期和晚期椎间盘髓核细胞Survivin 表达、细胞活性、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 反分化早期髓核细胞中存在Survivin的表达,而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中则极少表达.Lentivirus-Survivin可高效转染反分化早期和晚期椎间盘髓核细胞,并促进细胞中Survivin表达.对于反分化早期椎间盘髓核细胞,Lentivirus-Survivin可增强髓核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对于反分化晚期髓核细胞,其反而抑制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结论 Lentivirus-Survivin适用于反分化早期椎间盘髓核细胞,而不适用于反分化晚期的髓核细胞.

  • 骨质疏松兔模型中肱骨头骨密度对肩袖撕裂的影响

    作者:陈晓斌;孙天胜;焦佼;张建政;李绍光;刘佳

    目的 探讨肱骨头骨密度对肩袖肌腱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OVX-Saline组、OVX-PTH组.8周后观察兔肱骨头骨密度(BMD),ISP肌腱止点强度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OVX-PTH组肱骨头BMD明显高于OVX-Saline组(对照组P=0.000 4,OVX-Saline组P=0.002 4).3组间断裂应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OVX-PTH组断裂强度较高,肱骨头BMD与断裂应力呈线性正相关(r2=0.54).组织学显示OVX-PTH组与OVX-Saline组相比,肌腱止点具有更完整、清晰的结构区域.结论 肱骨头骨量丢失降低冈下肌腱止点强度;PTH增加肱骨头BMD并提高冈下肌腱止点的强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