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骨科手术床牵引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邓长禧;李景欣;李立新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在骨科手术床牵引闭合复位下行髓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01-2013-11诊治的127例外伤性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其中股骨颈基底关节外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2例.均在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下行髓内固定(PFNA或改进型Gamma钉).结果 本组127例手术过程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术后X线片示髓内钉及固定钉位置满意.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70 ml;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8 min.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明显髋痛,下地行走正常.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和骨折端再移位现象.结论 骨科牵引床牵引闭合复位下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复位可靠,固定良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王鹏飞;张堃;付亚辉;魏星;李忠;庄岩

    目的 探讨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08-2012-09采用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2例,塌陷骨块复位后造成的骨缺损区以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充填,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L形钢板塑形后置于后外侧与腓骨小头之间,软骨下排钉技术支撑塌陷骨折块.结果 本组获得12~38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3.5周.Rasmussen放射评分14~17分,平均16分,根据标准均达到解剖复位.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运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2~30分,平均25.3分.结论 后内侧及腓骨截骨双切口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显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 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作者:高博;杨灵;陈曦;汪红;覃炜;刘树平;刘跃洪

    目的 探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1-2012-12在取漂浮体位下采用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结果 16例均获得平均16.5(8~30)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所有患肢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并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物外露,经伤口换药并二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后治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后侧倒L形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或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有利于骨折充分显露并解剖复位关节面,可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

    作者:梁文清;翁东;徐国健;谢明华;周国芳;钱宇

    目的 探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11-2012-09采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29例,术后6个月依据Amer-Lindholm评分和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52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1.3(7~19)个月随访,无跟腱再次断裂、跟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按照Am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0例,良9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9例,良10例,平均92.3分.结论 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7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勇;陈敬煌;卢光辉;杨文宇;曹武层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3-01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7例(30膝),采用单纯后内侧、后外侧或联合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25例(28膝)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7 (14~28)个月;另外2例(2膝)随访6个月后失去联系.所有患者随访12周后骨折基本愈合,骨折愈合后X线片显示胫腓骨无成角及旋转.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1~94(87.65±4.53)分,优19例,良6例,可2例.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无切口感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改良后内与后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侯德泰;张正;靳睿芳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取后外侧入路,在腓骨肌与拇长屈肌之间显露后踝,复位后用2枚空心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后、外踝固定完毕后改平卧位常规固定内踝.后踝骨折块偏内侧者,取内踝后内侧切口.结果 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1(8~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根据踝关节功能Baid-Tackson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 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切口显露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显露充分,容易复位固定的优点.

  • 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久灶;潘凡武;柯铭锋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ACL重建术治疗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24例老年急性ACL损伤均采用自体单束半腱肌、骨薄肌肌腱重建ACL.采用HSS膝关节评分、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2000测量评估关节稳定性,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主观症状.结果 本组24例获得随访9~72个月,平均40.5个月.均无移植物失败,所有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活动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均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KT-2000测量由术前(2.20±0.42)mm改善为术后(0.61±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老年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行ACL重建,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永栋;赵辉;张虓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采用PFNA内固定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30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情况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与锬定钢板组相比,PFN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例均获随访10~18个月,平均12.6个月,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PFNA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锁定钢板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颈干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负重时间旱,在治疗不稳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更有优势.

  • InterTan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体会

    作者:李杨;王树森;郑静;杨宁;陈龙;王彦鹏;程鹏

    目的 探讨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9-09-2013-09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例,其中骨折累及外侧壁12例,骨质疏松20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80±15)min,术中失血量(150±5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46例均获得平均24(8~36)个月随访,骨折于术后平均8(6~10)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0例,良9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4.8%.结论 InterTan内固定治疗累及外侧壁及股骨小粗隆的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抗旋转能力强,骨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作者:邹平洲;杨发民;付士平

    目的 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0-03-2013-05诊治股骨、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不连13例,采用原骨断端病灶清除并打毛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髂骨移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14~42个月,平均26.6个月.术后6个月2例因肥胖扶拐杖复查,10例可步行.股骨骨不连2例因多次手术导致跛行.1例胫骨骨不连因外固定架及石膏固定导致膝伸屈功能受限.1例术后伴疼痛,复查内固定稳定,但植骨吸收,目前仍卧床.末次随访时疗效按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固定稳固,骨折愈合好.

  • 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分析

    作者:周祖忠;赵伟明;赵萌;陈帅

    目的 观察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09-2013-08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分别距离跟腱远、近断端约1 cm处,将跖肌腱在冠状面从跟腱穿出拉紧,再于矢状面将跖肌腱穿出固定于跟腱,用3-0无损伤线分别固定,使跖肌腱与跟腱断端呈十字交叉编织固定,再用Lindholm法加强固定.结果 本组12例均获随访8~3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跟腱再次断裂.术后疗效采用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 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恢复短缩跟腱的长度及强度,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证.

  • 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党跃修;赵海燕;陈宝;王栓科;王秉义

    目的 探讨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自2006-06-2010-06采用Jungbluth钳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并后壁移位骨折28例.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程度.术前、术后1年、术后4年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80~180)min,术中出血平均210(150~500)ml.28例均达到解剖复位.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经神经营养等治疗后2个月内痊愈.28例均获得随访2~5年,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术后1、4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4.9、81.7分,术后4年Harris评分较术后1年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1,P<0.001).结论 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移位的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复位效果良好,进而保证内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王瑞雄;刘志强;李铭雄;余福钦;郭伟煌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自2012-01-2013-09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15例Lisfranc损伤,Lisfranc关节内侧柱和中间柱用空心钉刚性固定,外侧柱行克氏针弹性固定.术后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术后X线片显示14例获得解剖复位.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19个月,平均11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6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Lisfranc关节骨性关节炎,其中1例久行后出现跖跗关节处疼痛.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疗效满意,术中解剖复位、稳定固定,以及确保后期复位不丢失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疗效分析

    作者:祝思强;徐刚;沈敏捷;严峻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02-2013-08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50(95.3±50.2)min,术中透视时间(109.2±39.5)s,术中出血量150 ~700(306.4±125.3) ml,术后引流量100~350 (159.1±83.3)ml,住院时间(14.9±2.5)d.78例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3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5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94.9%.结论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减少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

  • 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防治及疗效分析

    作者:袁举;贾玉俊;缪力;连坡;王哲锋;伦保国;陈长青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自2007-01-2012-10诊治的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32例分别采用敞开换药、病灶清除一期闭合伤口,结合灌洗引流、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18例取出内固定装置,14例保留原内固定物.结果 本组均获得平均18(12~48)个月随访.所有伤口均愈合,骨折愈合27例,骨折部分愈合1例,4例髋臼粉碎性骨折断端部分骨质吸收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8例髂骨翼骨折术后感染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其中5例经清创及负压吸引后治愈,2例经清创及内固定装置取出后伤口愈合;1例因髂骨翼缺血导致骨坏死,经内固定取出及去除部分坏死骨后伤口愈合.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置入位置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减少骨盆骨折术后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术中改换体位应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宋国全;汪洪波;徐世尧

    目的 探讨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踩、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3-08对21例不稳定三踝骨折取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然后转侧卧位复位固定外踝、后踝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在15 d内愈合拆线,无切口感染发生.本组均获得平均17(12~35)个月的随访.3例外踝尖部因内固定物突出于皮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先平卧位复位固定内踝骨折后转换健侧卧位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易于操作,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

    作者:陆志剀;黄承;曾磊;王飞;苗帅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踝关节镜下软骨清理2枚空心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17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75(60~110)min,出血量150(100~300)ml.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神经损伤致足背麻木1例,距下关节疼痛1例.17例获得平均14(10~20)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提示踝关节骨性融合的时间为术后4~6个月,平均4.9个月,均达到完全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具有融合率高、无需额外植骨、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镜下操作技术.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纪京博;魏巍;赵忠全;王光忠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髋臼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3-01采用THA治疗的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42例(THA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治疗的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HA组术后Harris评分(88.8±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4±5.1)分;THA组疗效优良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并发症发生率(2.4%)显著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术中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髋臼重建和植骨处理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Gustilo 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分期手术治疗

    作者:智良;左灿辉;石晶;李彤

    目的 对合并内侧伤口的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分期手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01-2012-12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4例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一期急诊手术清理创面,挽救损伤软组织,闭合复位恢复跟骨外形,简单临时固定.二期行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14例中5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均为内侧伤口,通过换药或者清创处理,终均顺利愈合.均未发生骨髓炎或截肢.14例均获得平均12.4(6~1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疼痛23~42(28.7±6.3)分,功能32~50(38.1±7.4)分,后足力线6~10(8.0±2.6)分,总分57~89(78.3±9.7)分.结论 针对GustiloⅡ、ⅢA型开放性跟骨骨折,采用分阶段有重点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为骨折二期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 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

    作者:王磊;刘欣;吴志新;范文进;李建军

    目的 分析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10-2012-08采用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18例.结果 本组无腓浅神经损伤,术后Burwell-Charley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2例,可接受复位4例,复位差2例.本组均获得平均15.5(12~24)个月的随访.深部感染1例(5.6%),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皮肤坏死1例(5.6%),使用VSD吸引生长肉芽植皮治疗后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9(2~5)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 前外侧入路能够提供恢复关节面的必要操作空间,同时有丰厚的软组织覆盖,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手术效果可靠.

  • 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孔祥颖;刘怀莹

    目的 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08-2014-04采用国产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予以胫骨结节骨牵引或皮肤牵引,术中行闭合复位内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85(50~115)min,术中出血平均170(120-400)ml,住院平均145(7~26)d.3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6(6~20)个月,均未出现髋内翻畸形、医源性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出等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0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髌前软组织缺损

    作者:寿建国;王诗波;李忠

    目的 探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髌前潜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03-2013-03采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潜行髌前软组织缺损5例.结果 术后5例皮瓣完全成活.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愈合好,皮瓣外形美观,皮瓣供区无并发症,髌骨滑动及膝关节活动性好,对膝关节内侧组织损伤小.结论 采用带选择性观察皮岛的膝降动脉皮瓣转位修复膝部髌前软组织缺损,易于切取,填充后外观饱满,髌骨滑动及膝关节活动性好,对膝关节内侧组织损伤小.

  • 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跟骨骨折的初步报告

    作者:梁卫东;陈杰;曹立海;李力更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7-2012-03,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跟骨骨折13例(14足),术前空腹血糖维持在6.0~8.0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0~11.0 mmol/L.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未出现低血糖反应.术后1例腓肠神经损伤经过口服甲钴胺于术后6周症状消失,1例切口延迟愈合经过换药于术后3周愈合.13例术后均未发生皮肤坏死、血肿、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合并糖尿病的跟骨骨折,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解剖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 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关节软骨代谢物变化

    作者:孙国静;李桂军;吴俊;王励芹;郭国栋;孟嘉;周利武;赵建宁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TX-Ⅱ)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自2006-05-2012-05由MRI确诊单纯骨挫伤69例(骨挫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1例(关节炎组)、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45例(正常组)的膝关节液,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膝关节液中CTX-Ⅱ含量进行检测,评估骨挫伤后膝关节软骨代谢变化.结果 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9 492.67±101.87)ng/ml,关节炎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1 484.00±301.60)ng/ml,正常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45 169.42±105.32)ng/ml.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6,P<0.001);但和关节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8,P=0.315).结论 骨挫伤后膝关节液CTX-Ⅱ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软骨急性损伤后出现降解有关,需要及时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 血清降钙素检测在诊断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意义

    作者:梁其彬;黄枫;刘华桢

    目的 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PCT)水平与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比较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28例(感染组)和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未感染28例(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比较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结果 感染组血清PCT在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术后3、7d血清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Gustilo Ⅲ型骨折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GustiloⅡ型骨折患者,Gustilo Ⅳ型骨折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Gustilo Ⅱ型及Gustilo Ⅲ型骨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的检测较CRP、ESR更能反映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临床上在术后第3天即可较为明确地判断出感染,并可作为开放性骨折分型系统的参考指标.

  • 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任民;李慎松;皇甫小桥;刘闻欣;厉孟;陶明亮;李旭升

    目的 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 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章晓云;陈跃平;龙飞攀;康杰;董盼锋;饶毅;袁振中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7-2013-01诊治23例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均一期彻底清创及清除病灶、自制抗生素骨水泥置入病灶区、根据创面情况行一期闭合或VSD技术封闭创面,使用VSD者7~10 d后再次清创,视创面情况更换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VSD,或行创面游离植皮、组织瓣转移附加钢板内固定,同期行骨移植术.结果 本组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植皮成活,皮肤弹性可,无复发.5例一期缝合伤口者,4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缘变黑坏死,经换药、康复新局部外用后愈合.13例采用皮瓣移植,5例行创面邮票植皮,创面均愈合良好,创面愈合时间平均31.6(14~167)d.2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8.6(18~60)个月随访,骨折端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2个月.结论 一期病灶彻底清除、髓腔或者局部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二期结合皮瓣移植或邮票植皮技术闭合创面结合使用全身敏感抗生素,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方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作者:郑萍;翁绳健;吴立忠;詹洋;吴星;康荣彬;李炜明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8进行的88例初次单侧TKA,其中实验组44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止血,未使用氨甲环酸的4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4、72 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观察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VT)等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4例术后予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例出现局部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急性假体周围感染,且未出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发生.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及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2 h Hb、Hct较术前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次单侧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从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输血率,提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的风险.

  • 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 Ⅱ、Ⅲ型距骨颈骨折

    作者:刘诚;赵宏谋;李毅;梁晓军

    目的 通过对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3-05,采用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6例.骨折根据Hawkins-Canale分型:Ⅱ型21例,Ⅲ型15例.14例在伤后12h内行急诊手术,22例在伤后4~12 d择期手术.术后6周不负重功能锻炼,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方可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32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出现距骨穹窿部分坏死,2例出现距下关节骨关节炎,但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83.5(71~94)分,优7例,良21例,可4例,优良率87.5%.结论 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Canale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良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 髋臼有限加深法THA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汤长华;王黎明;张晓慧;周晓宇;赵曙;张杰;纪兆亮;冯国新;李志胜

    目的 探讨髋臼有限加深法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3-06采用髋臼有限加深、非骨水泥假体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20例股骨颈骨折、6例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中出血量50~30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平均120m in.2例术后1个月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等治疗痊愈.术后38例均获得平均2.5(0.5~5)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并发症发生.双下肢基本等长,患髋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15.16±1.12)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92.42±1.08)分.结论 髋臼有限加深法THA结合软组织松解、骨创治疗仪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可预防髋臼包容不佳导致髋臼假体不稳,近期疗效优良.

  • 踝关节力线异常的Pilon骨折中外侧柱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哲;朱养均;魏巍;李忠;庄岩;王谦;马腾;杨娜;张堃

    目的 探讨在踝关节力线异常的Pilon骨折中外侧柱的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方法 自2008-01-2012-01诊治37例伴踝关节力线异常的Pilon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注重恢复外侧柱结构.通过X线片及CT观察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踝关节力线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牢固程度,并定期按Kofoed评分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37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4.6(12~24)个月随访.37例中25例获得解剖复位(67.6%),9例良好复位(24.3%),3例复位不佳(8.1%).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8周.术后12~16周经影像学资料证实骨折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2°~28°,平均23°;跖屈26°~48°,平均42°.踝关节功能按Kofoed评分标准评定:B型骨折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3%;C型骨折优12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6.2%.结论 恢复外侧柱的解剖关系在伴踝关节力线异常的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徐云钦;李强;申屠刚;苏佩华;王刚;姚有榕;邓盼;罗正理;魏强强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01-2013-01诊治的190例Schatzker 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其中40例(21.1%)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术中、术后共22个临床评估因素,对上述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结果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相关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损伤、高能量损伤、肥胖、关节面复位质量、石膏制动时间、伤口感染、软组织缺损、关节异位骨化、规范康复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膝关节周围多处损伤、关节面恢复质量差、术后长时间石膏制动、术后缺乏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膝关节周围异常骨化、皮肤软组织广泛缺损.结论 关节面恢复质量欠佳、长时间石膏制动、膝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及缺乏积极主动功能锻炼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质量,并可能导致膝关节僵硬.

  • UKA与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初期疗效比较

    作者:蒋忠;沈伟中;骆园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5-2011-12采用TKA治疗及2012-01-20013-05采用UKA治疗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42例(42膝),UKA组12例,TKA组30例.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定.结果 42例均获得平均15(12~25)个月随访.UKA组2例膝关节残余疼痛但可耐受.TKA组1例因术后感染行膝关节清创+更换树垫翻修术,4例膝关节活动时疼痛但可耐受.UK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dVAS疼痛评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1年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只重建病变的间室,保留正常的间室和功能正常的韧带结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UKA对病例选择要求较高,且存在特定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儿童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魏立友;王国强;张宏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重建儿童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9-12-2012-12,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重建儿童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所有患儿均急诊伤口清创,创面内损伤的血管、神经、跟腱首先给予修复.其中6例一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5例创面封闭负压吸引后二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结果 本组术后获得平均12(6~24)个月随访,11例皮瓣全部成活,质地与色泽较好,术后所有皮瓣均未出现青紫、肿胀、发硬等情况.皮瓣移植术后10~12 d伤口拆线,无继发性感染.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外观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满意,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3-S4,肢体外形与功能满意;AOFAS踝关节评分均为优,足踝部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儿童足跟部组织缺损大部分合并跟腱断裂或跟骨骨折,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重建软组织可以避免儿童患肢功能障碍.

  • 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选择

    作者:宁仁德;姚涛;孔令超;吕飞飞;周业金

    目的 以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设计波及后髁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 自2011-01-2013-09以三柱分型理论为指导对17例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设计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单纯后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内侧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外侧柱+后拄骨折以及外侧柱+内侧柱+后柱骨折设计膝关节后方倒L形入路+前外侧入路.术后定期摄膝关节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以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7例术后均获平均13.7(12~1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6.27±0.35)°,术后1年为(86.3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P=0.376);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5±0.34)°,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为(9.1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P=0.585).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9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 胫骨平台三柱分型理论对设计波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有指导意义,但该理论在设计胫骨平台后髁合并外侧髁骨折手术入路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骨折亚型.

  • 带筋膜髂骨块移植修复外踝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大为;关鹏飞;陈杰;王丙刚;刘英;杨佐明;魏亚恒

    目的 观察采用带筋膜髂骨块移植修复下胫腓联合平面及其下方外踝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6-2013-08采用带筋膜髂骨块移植修复下胫腓联合平面外踝缺损12例,其中合并下胫腓联合平面下方缺损2例.结果 术后12例切口愈合好,随访时间11~26个月,平均17.5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4.3个月,平均3.5个月;骨块无旋转、移位情况,踝穴间隙基本正常,无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表现.踝关节活动度正常7例,轻度受限3例,中度受限2例.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Kaikkonen评分:4例100分,3例95分,3例90分,2例85分,平均93.7分.结论 带筋膜髂骨块移植修复下胫腓联合平面及其下方外踝缺损是一种有效方法.

  • 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短期临床效果的评价

    作者:王骥;徐子涵;汤宇;邹魁;冯曼玲;戴鹤玲

    目的 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 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 持续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刚;吴永涛;苗武胜;闫宏伟

    目的 评价持续股骨髁上骨牵引结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3-2011-02诊治的18例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采用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其中急性发作16例,慢性急性发作2例;中度移位11例,重度移位7例.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骺板闭合时间,观察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软骨溶解及髋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2.6(1.5~3.0)年,18例骺板闭合后均取出内固定材料.所有患儿均未行对侧预防性原位固定,3例术后对侧发作,行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髋关节X线片显示2例术后股骨头坏死,均为重度滑脱患儿,均未发生软骨溶解;其余16例髋关节功能大致正常,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0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 不稳定股骨头骺滑脱行早期Russell牵引结合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

  •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解剖影像学研究

    作者:甘志勇;黄长明;范华强;张少战

    目的 测量并研究标准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相关骨性标志数据,为临床ACL重建提供参考.方法 对1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标记ACL股骨止点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摄标准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两束止点中心(前内侧束为A点,后外侧束为B点)与股骨后髁弧形中心(i点)的距离,测量A点与过顶点、B点与过顶点的距离.结果 解剖观察表明,ACL在中段根据其纤维走行及屈伸过程中的松紧变化,较易分为2束.A点与i点的距离为3.08~7.33 (5.40± 1.56) mm,B点与i点的距离为3.42~7.15 (5.40±1.31)mm,A、B点与i点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98,P=0.848).A点与过顶点的距离为7.60~12.40(9.90±1.60)mm,B点与过顶点的距离为13.50~18.60(15.70±1.70)mm.结论 股骨外髁弧形中心(单束重建等长点)与ACL前内侧束、后外侧束中心等距,支持单隧道双束重建ACL的理论要求.

  • 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

    作者:朱旭日;杜斌;孙光权;刘锌;陈国庆

    目的 比较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09-11-2013-11诊治的30例(40髋)ARCOⅡB~ⅢA期股骨头坏死,随机分成A、B组,A组采用微创髓芯减压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B组采用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比较2组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A组(2.40±1.20)分,B组(4.30±1.50)分,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1,P<0.05).30例(40髋)均获得随访8~4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RCO分期中ⅡB期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C、ⅢA期患者由于样本数量较少,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髓芯减压死骨清理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股骨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好,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 自制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刘小涛;王绍俊;陈文;边境

    目的 探讨自制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5-2013-12应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器治疗93例(109足)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应用自制外固定器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如果术前CT提示距下关节面塌陷,术中附加跟骨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植骨并用克氏针固定塌陷骨块.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结果 本组均获平均36(4~76)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术后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显示跟骨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CT平扫后距下关节面解剖复位或不平整≤2 mm.至末次随访时未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Maryland足部评分:优65足,良35足,可8足,差1足,优良率91.74%.结论 自制外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 短管状骨骨折微创复位固定钳的研制

    作者:牛永民;魏朋建;卫广;毛琪;刘庆余

    手、足部短管状骨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足部的功能[1].尤其是掌、跖骨粉碎性骨折,对复位、固定要求高.非手术治疗不易达到解剖复位,易出现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或跖跗关节、跖趾关节僵硬,影响手、足部功能.传统克氏针纵向内固定有穿过关节等局限性,易发生断针、退针及针道感染等.因此,本院设计出了一种短管状骨骨折微创复位、夹持钳,术中只需有限显露及微创复位及临时固定,配合应用微型解剖钢板,使骨折局部的重要神经、血管和软组织大限度免于损伤,手术时间缩短,利于骨折愈合,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同时,微创手术操作有利于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球头、股骨假体分离致后脱位1例

    作者:周喜钧;张功礼;李宝庆;余炳超;杨棣

    笔者于2012-04诊治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球头、股骨假体分离导致后脱位1例.1 病例报道患者,男,72岁,因左下肢疼痛及活动受限2个月、加重1周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左侧Ⅲ期,右侧Ⅱ期[1]),行左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右侧卧位,选择左臀部后外侧切口,行常规手术操作,术中行适度牵引、屈髋、外展、内收、后伸等检查左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下肢长度等正常,透视假体位置及髋关节无异常.术后卧床休息,左下肢着防旋鞋,进行轴向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5 d出院前复查左髋关节X线片显示左侧金属股骨球头、股骨假体分离导致后脱位(图1),再次麻醉行切开复位术,术中见双极人工股骨头自球头、股骨假体分离,复位后检查左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下肢长度等正常,术中透视见假体位置及髋关节无异常.

    关键词:
  • 脆骨病致下肢畸形1例

    作者:郑文忠;林洪光;王鸿泰;黄钿峰

    笔者收治1例脆骨病,经手术内固定和唑来膦酸(诺华)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男,7岁时因跌倒致左股骨中上段骨折于2004-06-26入院,行复位钢板内固定,4个月后骨折端愈合.13岁时因左大腿和右小腿逐渐出现弓形畸形、肢短、跛行3年于2011-09-07入院;查体:明显跛行步态,左大腿中上段和右小腿中段向前呈弓形畸形,左小腿中段轻度呈弓形畸形,左下肢较右下肢短6 cm;X线片示左股骨中上段和右胫腓骨中段明显呈弓形,左胫腓骨中段呈轻度弓形(图1 a、b、c),股骨和胫骨骨皮质菲薄;行左股骨中上段和右胫骨中段截骨矫形钢板内固定术,因第一次股骨钢板固定后钢板远端出现股骨骨折,所以更换长钢板固定;因左胫腓骨中段骨质脆,骨皮质极薄,未行截骨矫形术.

    关键词:
  • 痛风性踝关节炎1例

    作者:陈睿;宋恒平

    笔者于2013-10诊治痛风性踝关节炎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道患者,男,38岁,因左踝关节进行性僵硬多年,要求手术,有多年痛风病史,5年前曾因右肘痛风性结节而于本院手术.查体:右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受限,左上肢、右下肢正常,左髋、膝关节活动正常,左踝关节明显僵硬,蹲位时左足跟需上抬,左足跖底不能贴伏地面,左跟腱紧张,踝关节保持在90°位时被动背伸仅10°左右活动范围,足背伸时出现明显的骨档,跟腱两侧饱满.X线片见踝穴前后缘呈牵引样增生,形成明显的“鸟嘴样”骨赘,踝穴前后缘有散在的骨性游离体.CT三维成像:踝穴前缘吴现“片状”、“铲车样”、“唇样”增生,踝穴后缘呈现“屋檐样”增生.

    关键词:
  • 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应用

    作者:袁景

    骨质缺损是临床常见创伤,也是临床骨科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往多采用骨移植的方法治疗.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人工合成生物材料被用来作为骨移植替代物,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长期以来,移植材料的研制一直是骨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热点[1].生物材料初被应用是由于其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和结构性修复特性,之后其被构建成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三维结构、生物活性、可吸收性,能提高或刺激组织生长.骨组织工程支架现在用于诱导骨形成和血管形成,其具有多孔结构,负载有生长因子、药物[2]、基因或干细胞等.

    关键词:
  • 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作者:俞磊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功能,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关节置换手术量在接下来的20年会大量增长[1].2011年,全世界有150万例膝关节置换术,100万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在英国,2005~2010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增长了16%;美国2005~2030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望增加174%,高达572 000例,每年翻修术增加60%,从100 000例中的9.5例增加至15.2例[3].一些患者没有达到优的效果,并发症可能导致难治性疼痛,对个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翻修术比初次手术费用更贵,随着关节置换术的增加,翻修术必然也会随之增加[4-5].假体不稳定、感染、疼痛和假体周围骨折均是关节置换术后前5年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但常见的原因是伴随骨溶解的假体无菌性松动[6].针对这类人群,目前少有判断预后和检测方法来早期诊断并评价关节置换的并发症[7].

    关键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