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双膝关节同时表面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其与引流管的关系

    作者:高文香;郝军;叶晔;毕军花

    目的 观察双膝关节同时表面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引流管关闭与否对其影响,探讨减少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20例双膝关节同时表面置换术者的失血情况作统计观察.根据Sehat提供的方法计算失血相关数值,按引流管关闭(11例)与不关闭(9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实际失血总量约为2013ml,显性失血量约为1022ml,隐性失血量约为991ml,均较报道稍偏低.引流管关闭4h后再开放者显性失血量及实际失血总量较引流管持续开放引流者明显减少,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关闭组与开放组比较元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可边做边止血,剥离创伤尽可能小,引流管适时开关,待活跃渗血凝结后再开放引流管,能够减少出血.正确估计隐性失血量,并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有利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得到确切的血液补充,尽快恢复体能,减少并发症.

  •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问隆突骨折

    作者:孙鲁宁;沈计荣;杜斌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问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行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Lysholm及Tegner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获6~18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3.6±5.8)分,Tegner评分(6.3±1.O)分.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问隆突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康复快,可同时诊治合并的膝关节损伤.

  • 全髋关节置换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邹士平;宋树春;魏轩;王爱国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晚期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178例(204髋),假体均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手术前后均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随访6~90个月.通过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对于年纪相对年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较好选择.

  •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根福;吕建元;陈吉;陈勇

    目的 比较可膨胀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收治胫骨骨折40例,其中20例采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Fixion IM)治疗(A组),20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的减少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1),但两组发生并发症并无差异(P>0.O5).结论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可以缩短手术时问,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创伤,是治疗胫骨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段.

  • 46例高能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颖;江立红;吴继明;傅庭斌;杨俊生

    目的 对高能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做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 46例高能损伤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处理,随访时间均达1年以上,用改良的Rassmussen标准做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结果 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优24例,良12例,可10例,优良率78%;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8例,良14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69%.结论 双钢板支撑后的胫骨平台能够获得稳定的力学结构,同时也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和早期无疼痛的功能锻炼.损伤后2周左右是佳的手术时机.建议采用内外双切口人路,可以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手术中对于复位和植入钢板的显露要求均能达到满意.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择髋关节置换的若干认识

    作者:车彪;邵增务;杨述华;刘勇;王凯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选择.方法 分析股骨颈骨折81例,行髋关节置换(全髋51例和半髋30例),术后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2~96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生活自理.Harris评分平均85分(81~88分),无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于医疗治疗水平,麻醉技术和内置物技术的进步,选择髋关节置换能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及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前应注意患者选择及合并症治疗.

    关键词: 股骨颈 骨折 置换
  • 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阴建华;李忠强;刘灿祥;张红娜;冷重光

    目的 探讨髋膝四关节同时置换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全身麻醉下-期双侧髋膝四关节行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术后监控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指导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患者完全站立行走.结论 髋膝四关节-期置换是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屈曲强直的有效方法.

  •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断层显像仪与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路宇;杨志杰;马铎;夏云升;衣斌;刘伟东;韩鹏飞

    目的 探讨比较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前SPECT、MRI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镜术前正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的SPECT为14例,MRI为15例.结论 SPECT及MRI检查均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好方法.SPECT可在缺乏MRI或患者不能接受MRI检查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 SPECT MRI 半月板损伤
  • 体表标记法动力髋加压滑动螺钉内固定手术

    作者:叶桂峰;马军;赵慧毅;华强;林振宗;黄鹭强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力髋加压滑动螺钉的植入方法.方法 股骨粗隆问骨折先在C型臂X线机下确认复位满意后,做体表加压滑动螺钉导针在冠状面投影的位置及偏斜角度(主要为颈干角),并在髋部前面体表作一斜形标志线,作为术中参考.在矢状面的作-大腿外侧纵形线标志(主要为股骨上部轴线).在水平面作-大腿外侧横线,为股骨大粗隆下1.5~2cm处导针进针点水平位置,术中以大腿外侧纵形线与横形线交点为导针进针点参考,冠状面体表标志线作为导针进针方向与偏斜角度的参考,C型臂X线机下确认导钉位置满意,进行动力髋固定.结果 采用此方法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8)min,一次性置钉率达94.1%.结论 体表标记法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强;谢洪峰;周迅;田立国;岳联军;陈同林;鲁大陆;雍宜民

    目的 比较可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Fixioa PF(22例)和B组应用PFN(20例)内固定.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PFN比较,Fixion PF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一定优势.

  • 微型钢板在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志民;练克俭;丁真奇;林斌;周亮;庄泽民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3年2月~2006年9月,治疗的2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和Morrey骨折分型分类:Ⅱ型15例,Ⅲ型12例,均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26例获随访6~29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8周,平均7.1周.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0例,良13例,中3例,优良率为88.5%,2例合并有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张之智;胡金明;赵鹏;李晓东;卢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62例,其中股骨内髁软骨缺损34例,外髁软骨缺损28例,均为病状孤立、全层软骨损伤、关节稳定且有相应症状的患者.结果 随访6个月~7年,按HSS评分评级:优良42例,可16例,差4例,术前和术后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增加(t=52.43,p<0.01).结论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在低年龄(45岁以下),低体重(体重指数低)患者中疗放显著,而对高龄肥胖患者疗效不佳.

  •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玉华;茹江英;胡传亮;徐长明;王长峰;杜广军;姜景辉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83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行血管断端直接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和人工血管修复术;神经损伤分别行神经松解术、直接修复缝合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 19例截肢;2例术后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其中1例虽保住肢体,但遗留严重功能障碍.2例行人工血管修复术后因血栓广泛形成并发感染而失败.3例腓总神经损伤术后足背伸较差,其中1例遗留固定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结论 及早诊断和处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周骨折对改善预后固然重要,但同时需重视诸如骨折固定物的选择、修复顺序、血管吻合质量等影响修复成功的相关因素.

  • 跟骨骨折后距下后关节面应力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振虎;彭阿钦;宋朝晖;孙辉生;刘大朋

    目的 研究载荷条件下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所受应力的改变对距下关节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6具包括完整足和胫腓骨远端15~20cm的新鲜标本.剔除皮肤、肌肉和跟腱,保留除外距下关节后方的关节囊部分,保持韧带和关节囊的完整.将压敏片插入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间隙,中立位状态下分别在500 N载荷下,对6具标本的距下关节进行加载,完成完整足的测试.然后模拟原始骨折线用微型摆动锯将跟骨后关节面分为前内和后外2块,接着按解剖复位、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5、10mm等条件重复上述实验,记录距下后关节面所受应力的改变.结果 完整的距下后关节面承载的平均应力为(1.83±0.56)MPa.跟骨后外侧骨折块向跖侧移位2mm时,后关节面所承载的应力为(2.41±0.84)MPa,较完整跟骨承载应力显著增加(P<0.O1).结论 跟骨距下关节后关节面骨折跖侧移位≥2mm即应手术复位.

  • 拇外翻微创术跖骨远端位移内侧纵弓顶角与胼胝痛的关系

    作者:戴鹤玲;温建民;胡海威;徐颖鹏;孙永生;孙卫东

    目的 通过X线的二维测定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跖骨远端位移(跖屈或跖移)、足内侧纵弓顶角与胼胝痛(VAS)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于手术治疗拇外翻(均采用同一术式: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42例79足.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内侧纵弓顶角;并进行症状体征检查,记录胼胝及胼胝痛(VAS).根据VAS量表将研究对象分为疼痛加重组、疼痛减轻组.各组研究对象又根据远端跖骨块的位置改变情况分为两组:跖屈或跖移(向背侧成角)组;非跖屈或跖移组.比较各组间内侧纵弓顶角差的差异.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结果 胼胝及胼胝痛术后加重5足,其余均减轻.术后胼胝及胼胝痛的变化与术后远端跖骨块位置情况比较,P<0.05;术后胼胝及胼胝痛的变化与手术前后内侧纵弓顶角差比较,P<0.05;术后远端跖骨块位置情况与手术前后内侧纵弓顶角差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通过截骨远端跖骨块足够的跖移、跖屈可以减小足内侧纵弓顶角,弥补因短缩引起的内侧纵弓高度的丢失,减少术后胼胝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X线 拇外翻 微创
  • 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全切和部分切除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朱越;赵金忠;何耀华;王建华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 210例(210膝)外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行外侧半月板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全切组120膝,平均年龄46.2岁(16~69岁);部分切除组90膝,平均年龄47.1岁(14~78岁).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并作手术前后的组间比较.结果 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32.3个月)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从术前的(56.2±16.6)分和(58.5±17.8)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2.9±10.3)分和(93.2±8.9)分,手术前后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6.67%和98.89%.两组患者间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外侧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外侧半月板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术的短期治疗效果没有差异.

  • 跟骨解剖支持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孙永强;和艳红;魏景梅;罗小鹏;李晓峰;刘汝银;李志强

    目的 设计跟骨解剖支持板并研究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跟骨生物力学和骨折机理的探讨,设计了一种用于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型跟骨解剖支持板,并应用该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8例(46足).其中39足经过6个月以上随访(6~46个月,平均14.6个月).均行跟骨侧、轴位X线片和印横轴位、冠状位检查,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骨折10足,Ⅲ型骨折17足,Ⅳ型骨折12足.手术前后对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水平全长、丘部总高、轴长和体宽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后4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腓肠皮神经损伤,1例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后功能评价显示:优21足,良15足,可3足,优良率达92.3%.结论 跟骨解剖支持板设计合理,结构性能良好,对其进行的多项生物力学测定表明该板可达到跟骨骨折固定的要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季滢瑶;黄忠胜;郑钜晗;李科伦;吴纪奎;金建华;徐刚

    目的 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 回顾研究1996年5月~2006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685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1次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结果 共有165例术后发生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4.5%,髌韧带内侧入路组为1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髌韧带旁入路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人路,髓内钉固定后膝关节痛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 小切口与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

    作者:郑得志;于建华;卜延民;赵秀祥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12月,进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资料.小切口组53例,切口长度≤10cm;对照组(标准切口)63例,切口长度11~17cm.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股骨柄假体角度,分别测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资料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及HH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体重指数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切口组小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输血量及术后HH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技术熟练的手术者,应用小切口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安全、有效.与传统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比较,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外,单纯小切口在术后早期未能表现出明显优点.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凡;方煌;勘武生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112例伴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行腓骨内固定或不固定,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8个月.结果 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8例,良14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对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时,除了固定内、外踝,还要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恢复了内、外侧所有结构的完整性后才能真正恢复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三角韧带的损伤不修复,虽然下胫腓韧带可以获得愈合,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终仍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 导丝紧丝钳剪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端木群立;黄东辉;赵琦辉;倪凌之

    在创伤骨科的手术治疗中,尤其是对股骨转子间及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钢丝环扎固定的手术时,还缺少穿引钢丝的手术工具.

    关键词: 骨折 导丝 紧丝钳剪
  •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晚期病变

    作者:李杨;刘文和;曹锡文;胡伟文;陈鹏;郭志文;王福剑

    有很多晚期关节病,特别是髋关节疾患是双侧发病的,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的双侧髋关节等,对此类疾患惟一有效的治疗是进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青少年肘内翻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述玲;林治建;曹志洪

    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为儿童常见肘部损伤,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7岁为发病高峰.根据近年国内文献报道,无论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肘内翻发生率仍较高.

  • 解剖型加长钢板治疗股骨上中段复杂骨折

    作者:左伟;张希彦;蔺攀

    股骨上中段复杂骨折是指股骨近端粗隆部粉碎同时波及股骨上中段的骨折.临床多见于高速高能量损伤,多发于青壮年人,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一直没有理想的方法.

  • 记忆环抱接骨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1型假体周围骨折

    作者:邱桂斌;温进杰;王兆伟;崔玉蓬;孙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少见的特殊骨折.笔者自2000年10月~2004年8月对8例THR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记忆合金环抱接骨器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经皮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作者:牛连生;王东;孙彤;徐鸿;刘朋;郑文彬

    自2005年8月~2007年6月,笔者利用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选用解剖型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9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谢庆华;吴昭克;徐福东;朱勇;张前进;龚志兵;庄至坤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空心钉的取出较困难.自2002年6月~2007年3月,笔者共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取出术37例,术中取出困难者13例.现将术中遇见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 踝关节旋前-外旋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永清;顾宣歆;凌巍

    踝关节是全身负载大的关节,且处于肢体远端,因此易引起骨折损伤.在踝关节损伤中,旋前-外旋型Ⅳ度骨折为不稳定骨折,目前绝大部分临床医师主张积极手术复位内固定,但是内固定的方法上仍存在很大分歧.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作者:应江炜;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黄雷;蒋伟宇;孙韶华

    创伤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常伴骨、肌腱外露,修复难度较大.自2002年9月,笔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7例,效果良好.

  •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林蔚;吴大华;刘云建;吴凌峰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动力髋螺钉(DHS)是目前治疗此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2005年7月~2006年11月,笔者采用微创下限制接触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 后侧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和关节缝线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刘海波;曾祥嘉;王文礼;李小军

    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处理方法较多,包括开放或关节镜下缝合或螺钉固定等[1],螺钉对小骨块撕脱固定不牢固,缝线或钢丝固定骨块稳定性不好,早期功能锻炼均受限[2,3],且多需关节镜,条件要求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体会

    作者:魏海清;陆金荣;李晓东;申世源;金文孝;吴成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真正进入临床阶段,是在1970年以后[1],多年业,技术不断改进,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逐渐延长,TKA 10~15年的使用寿命为85%~90%[2].

  • 微创一期植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作者:明立阳;明新会;杨崇;王新德;张晓远

    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微创一期植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作者:谭振华;王华丽;王年芳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与关节损伤之一,锁定钢板治疗此类骨折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自2004~2006年,笔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损伤93例,其中得到随访的7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踝部异位骨化术后复发一例

    作者:罗柏清;撒柯狄;彭夺斌

    异位骨化多见于髋、肘、膝关节,踝关节异位骨化报道较少.笔者于2008年2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直及内固定物取出术一例

    作者:孙建华;张新虎;张庆胜;刘玉民

    笔者于2006年9月利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直及内固定物取出1例,术后效果良好.

  • 儿童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黄煊怀;廖瑛

    儿童股骨颈骨折在小儿骨科是一种少见的骨折类型,在儿童各种类型骨折中发病率仅占1%,还不足成人股骨颈骨折的1%[1].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有增加的趋势.

  • PTHrP基因靶向RNA干扰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鉴定以及在HTB-94细胞中的功能检测

    作者:秦宏敏;韩会峰;沙广钊

    目的 构建针对目的 基因PTHrp的pSileneer3.1-Hl neo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质粒,并在人体软骨肉瘤细胞HTB-94中观察其干扰效果.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PTHrP基因编码区的含有发卡结构的互补的寡核苷酸链,体外退火后克隆入经B amH I, HindⅢ双酶切线性化的干扰载体pSilencerTM 3.1H1 neo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DNA系列测定.结果 双酶切证实PTHrP siRNA表达质粒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同时干扰了PTHrP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的靶向RNA干扰重组表达质粒,可以通过小RNA序列干扰靶向基因的mRNA转录,降低靶向基因在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

  • 转壁反应器三维立体培养多样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研究

    作者:吕昌伟;胡蕴玉;白建萍;吕荣

    目的 探讨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方法.方法 制备明胶多孔微载体,反应器内培养多样本自体MSC,比较其与普通培养的差异,研究生长曲线、粘附曲线、活力变化、糖消耗情况、蛋白合成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影响.结果 相转化法制备直径180~300um/孔径40~70um微载体.在合适的培养参数下,三维培养显著优于普通培养,细胞增殖迅速,糖消耗较快,蛋白产量无显著差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抑制三维培养的细胞传代老化.结论 相转化法可有效制备多孔微载体,微载体三维立体培养自体MSC是获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方案.

  • 开书型骨盆骨折与男性尿道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进社;李亚洲;杜浩;郭锐;刘国彬

    目的 对骨盆骨折模型尿道行CT扫描,探讨耻骨联合分离和后尿道损伤的关系.方法 于男性骨盆标本尿道内置人造影剂,制成开书型骨折模型,CT扫描测定尿道和骨盆壁的关系.结果 耻骨联合分离6cm时,尿道前列腺、尖部与完整侧耻骨联合后缘的距离从.(2.03±0.27)cm分离到(2.95±O.31)cm,伴有尿道向完整侧半骨盆移位.结论 骨盆骨折尿道损伤多发生于前列腺尖部,骨折时尿道前列腺尖部、前列腺部及膜部均向尾侧和健侧移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