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중국감염공제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2.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9638
  • 国内刊号: 43-13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2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吴安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2015年云南省116所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作者:方旭;杨滢;卯升嫚;杨晋红;王志荣;熊辉;宋小舟

    目的 了解云南省2015年医院感染现状,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云南省116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64 386例,发生医院感染1 357例,1 47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1%,例次现患率为2.29%.不同床位数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感染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20.99%)、烧伤科(8.00%)及血液科(7.3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2.6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2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62%,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9.56%.结论 本次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有助于了解全省医院感染现况,计算出各指标的百分位数分布,便于各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自我评价.

  •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隔离预防轮状病毒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黄璜;单旭征;龙云淑;许春琼

    目的 构建轮状病毒(RV)医院内传播及防控策略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方法 应用传染病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不同隔离措施下的RV SEIR模型,评价隔离措施效果.结果 假设对所有患者进行隔离,在传播第3天采取隔离措施,则感染者在传播第5天为4.3例,在第7天达高峰(6.4例),直至传播第14天,感染者人数降至3.4例.在传播第2天采取隔离措施,则感染者在传播第6天达4.0例,第8天感染者即降至3.2例.在传播第1天采取隔离措施,则感染者多为2.4例,即不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早期隔离能有效阻止RV感染暴发,隔离时间越晚,感染人数越多,暴发持续时间越长.结论 RV医院感染暴发较易发生,早期发现,及时隔离RV患儿是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

  • 武汉地区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患者年龄分布及感染类型特征

    作者:肖晗;孙红;向飞艳;夏倩;刘秀珍;向贇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年龄分布、HPV感染亚型,为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产科送检的9 915份宫颈刷取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21种亚型),对1 732例HPV阳性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6~、36~、46~和≥56岁年龄组HPV阳性率分别为22.15%、15.90%、17.04%、19.97%和17.57%,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87,P<0.01),≤25和4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不同年龄组患者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9、36.51,均P<0.05),单一感染以46~和≤25组高,分别为15.41%、15.24%;多重感染以≤25和≥56年龄组高,感染率分别为6.90%和5.86%.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所占比率分别为 75.58%、24.42%,单一感染以HPV高危亚型为主(84.34%),多重感染以高危-高危复合型和高危-低危复合型为主,分别占60.52%、38.77%.以单一感染为主导的有HPV高危亚型33、68、31、16型和HPV低危亚型11型,其所致单一感染/多重感染的比值分别为3.13、2.03、1.71、1.67和2.00.结论 武汉地区宫颈 HPV感染率以≤25和46~岁年龄组较高,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HPV各亚型分布具有差异.

  • 北京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

    作者:蒋艳;郭丽萍;曹彬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肺结核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部分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以《2006年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为主,同时增加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和疑似肺结核症状相关问题.结果 共收集居民调查问卷520份,其中合格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6.73%.调查对象中,5条肺结核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40.87%,78.93%知道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48.51%知道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仅19.68%知道在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可以识别4种及以上肺结核疑似症状的居民占53.48%,能全部识别出8种症状的居民仅占7.36%.结论 北京市居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水平相对较低.患者在罹患肺结核的早期若不能够识别症状,不仅延误治疗,增加开放性肺结核传播概率,甚至诱导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产生,给肺结核防治工作带来更多挑战.

  • 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

    作者:赵玲华;韩乔;李红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MDRO医院感染情况,应用WHONET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恶性肿瘤患者54 056例,发生医院感染3 54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55%;其中MDRO医院感染847例(占23.91%).MDRO医院感染患者以>60岁为主(54.55%).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细菌2 606株,其中MDRO菌株847株,占32.50%,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459株,占54.19%).MDRO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7.34%).MDRO检出科室居前3位的依次为胸外科(17.12%)、结直肠肛门外科(9.92%)及普外科(8.2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控及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 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率

    作者:吴鹏;周凯;徐飞;王晓卫;姚开虎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痰培养确诊为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10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2.62%的患儿发病年龄为6个月内,64.49%的患儿为秋冬季节发病.临床均有咳嗽,39例伴有发热,主要并发症为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其中两个系统并发症者39例(36.45%),三个系统并发症者5例(4.67%),47例(43.9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43例(40.19%)有原发基础性疾病,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体重儿、营养不良.亚胺培南耐药菌感染患儿较非耐药菌感染患儿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9.35%)耐药率低.临床痊愈和显效90例,有效11例,4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2例.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年龄6个月内、合并有原发基础性疾病婴儿发病率高,且并发症多.

  • 住院患者多糖肽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分析与评价

    作者:陈萍;刘丁

    目的 探讨多糖肽类抗生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12月使用多糖肽类抗生素的住院患者,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病例727例,其中感染患者471例(占64.79%).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均以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9.17 %、45.98%).多糖肽类抗生素用药天数平均6.06 d(4 403/727).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例数多,分别为148例(20.36%)、88例(12.10%)、81例(11.14%).单用糖肽类患者338例(46.49%),联用种类平均达4.43种,三联及以上达99例(13.62%),联用频率高的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20.48%).多糖肽类抗生素中使用万古霉素450例(61.90%),使用替考拉宁260例(35.76%),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同用17例(2.34%).共分离病原体847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1株,13.10%)、肺炎克雷伯菌(80株,9.45%)、铜绿假单胞菌(68株,8.03%)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6.3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经多糖肽类抗生素治疗后有效490例,有效率为67.40%.72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86例(11.83%),基本合理315例(43.33%),不合理326例(44.84%).结论 该院多糖肽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适应证的把握有待加强.

  • 联合检测炎症指标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天川;袁育妙;龙军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3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球菌、 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经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高于G+球菌、真菌感染组(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Z=-2.68,P<0.01;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Z=-2.46,P<0.05).若以PCT≥0.5 ng/mL、CRP≥5.0 mg/L、NEU%≥70%及WBC≥10×109/L作为阳性的截点,统计分析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阳性率较G+球菌、真菌感染组高(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χ2=5.94,P<0.05;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χ2=7.721,P<0.01);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CRP阳性率较G+球菌感染组高(χ2=5.03,P<0.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四项指标在鉴别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的作用大小比较分析,仅PCT对鉴别G-杆菌、G+球菌和真菌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CT在区分血培养G-杆菌、G+球菌和真菌时有较高的准确度,若能动态监测PCT,同时结合CRP、WBC、NEU%的结果综合判断,可以在血流感染早期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药物浓度

    作者:武元星;康建磊;王强;李太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再0.4 g泵入11 h,后以0.4 g持续泵入12 h,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测定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 常规给药组与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分别为(55.52±26.04)、(59.22±41.88) mg/L,给药24 h血清浓度分别为(8.21±6.04)、(9.11±5.09)mg/L;脑脊液峰浓度分别为(16.31±11.15)、(8.82±8.91)mg/L,给药24 h脑脊液浓度分别为(6.12±2.34)、(5.71±4.72)mg/L.常规给药组药物脑脊液穿透率以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比计算(AUC脑脊液/AUC血清)0~12 h为63.3%,12~24 h为59.0%;持续给药组0~12 h为25.4%,0~24 h为47.4%.以目标细菌MRSA 95%的低抑菌浓度(MIC90)为2 mg/L计算,常规给药组AUC0-24/MIC90为192,持续给药组AUC0-24/MIC90为184.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标准剂量去甲万古霉素,常规及持续给药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均可达目标细菌的MIC90.

  •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张阳;冯柳芳;宋莉;孙海霞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2001-2016年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国内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合并OR值.结果 总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累计研究对象3 250例.排除发表偏倚的可能,共有8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OR=1.68,95%CI:1.16~2.11)、气管插管或切开(OR=11.31,95%CI:9.14~13.63)、意识障碍(OR=12.74,95%CI:10.63~15.91)、住院日数(OR=2.36,95%CI:1.42~4.81)、基础疾病(OR=3.17,95%CI:2.18~5.24)、使用呼吸机(OR=2.38,95%CI:1.56~4.32)、营养状况(OR=4.92,95%CI:2.69~6.47)、侵入性操作(OR=2.13,95%CI:1.34~3.86). 结论 年龄、气管插管或切开、意识障碍、住院日数、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营养状况、侵入性操作神经外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吸烟、性别、手术类型尚不能确定为神经外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 乳酸/清蛋白比值与脓毒症患者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标;王泽宇;徐蓉;玉章锋;彭誉;苏维雪;陈刚;李殿发

    目的 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入住ICU第1天 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 、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2/FiO2、APACHE Ⅱ评分是严重脓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 Ⅱ评分、PaO2/FiO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 Ⅱ评分越高、PaO2/FiO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 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作者:孙恒彪;陈佑明;尤旭;潘祖汉;肖刚;明月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对碳青霉烯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CRE感染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5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分离的细菌,使用Microscan Walkaway 40 plus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CRE进行常见碳青霉烯酶的编码基因(blaNDM-1及blaKPC-2)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1-like、blaCTX-M-2-like、blaCTX-M-8-like及blaCTX-M-9-like)的检测,同时检测细菌多重耐药相关的I类整合子编码基因blainT-1.结果 2014-2015年共分离7株CRE,检出率为0.30%,1~6号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7号菌株为弗劳地柠檬酸杆菌,7株菌株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3株菌对阿米卡星及四环素敏感,2株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3株菌检出blaNDM-1,2株检出blaKPC-2,5株检出blaTEM,7株均可检出blaSHV,1株检出blaCTX-M-1-like,4株检出blaCTX-M-9-like,5株检出blainT-1,未检出基因blaCTX-M-2-like及blaCTX-M-8-like.结论 blaNDM-1及blaKPC-2是导致7株CR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blaTEM、blaSHV及blaCTX-M-9-like是导致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blainT-1在CRE多重耐药及耐药基因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一例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致隐匿性肾炎的调查

    作者:魏晓光;张辉;贾丽君;刘继锋;龚建仁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是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感染的病例多与食用被污染的奶制品或肉制品有关,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容易误诊.2014年 6月西安市某幼儿园暴发一起食源性(酸奶)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情.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时发现,首发病例发展为隐匿性肾炎,未及时明确诊断并治疗是首发病例发展为隐匿性肾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该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认识,加强防治能力,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发生,对该病例的调查和疫情的应对情况进行报告.

  • 10例奴卡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夏玉朝;杨萱;班立芳;宋留存;冉冬梅

    目的 分析奴卡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5月-2016年6月送检标本中培养出奴卡菌的患者,对其机体状况、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0例奴卡菌感染病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9.90±13.75)岁.多发生于免疫状况受损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为首选药物,或视病情联合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 依据微生物检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奴卡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 重庆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周春碚;姚宁;杜江;何亚明;杨雪帆;蔡同建;朱兵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I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 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III和IV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监测

    作者:王欣;栾阳;陈晨;庞松涛;王增国;王飞;刘如如;付晗;雷晓岗;陈保忠

    目的 了解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对西安市市管所有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随机现场采样监测.结果 2015年共采集西安市80所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标本240份,合格127份,合格率为52.9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市立直属医院为62.67%,职工医院为55.95%,私立医院为40.74%;综合医疗机构为67.68%,专科医疗机构为42.55%;三级医疗机构为79.63%(43份),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45.16%(84份),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卫生不同项目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83%、8.33%.各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03,P<0.05),≥50岁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71.43%),其次为<30岁年龄组(67.82%),40~岁组合格率低(39.66%).结论 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整体水平偏低,应提高检验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加强手卫生质量监控,严格掌握并执行标准洗手操作规程,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黄铄;蒋宏

    目的 通过在门诊输液室开展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活动,获取手卫生的真实数据,为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感控工作间手机APP,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四个阶段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第一阶段无任何干预,第二阶段进行手卫生知识宣教,第三阶段模拟患者参与,第四阶段患者真实参与.并自制《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意愿调查表》对患者和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输液室护士四阶段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1.43%、44.27%、61.48%、82.88%,四阶段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5,P<0.01);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44.44%、74.14%、81.33%、81.82%,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结论 患者参与手卫生模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作者:王婧;陈小琤;胡鹰鹰;高玉荣;张钰

    目的 调查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方法 对某院2015年8月临床科室在岗的医生及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指征5 109次,执行手卫生3 745次,依从率73.30%.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2.24%(1 319/1 430),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65.94%(2 426/3 679),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72,P<0.001).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3个时刻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普通病房(χ2值分别为12.264、6.650、37.430,均P<0.05).结论 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 隔夜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改进

    作者:保建芳;何东平;吴美琴

    目的 提高隔夜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2014年11月10-14日某院隔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700件,常规组(直接使用全自动单舱清洗消毒器清洗)、试验A组和B组(分别将器械置于多酶、碱性含酶清洗液中超声5 min,再放入全自动单舱清洗消毒器清洗),比较3组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 常规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三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依次为74.14%、87.57%、9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P<0.05),试验B组合格率高于常规组和试验A组.结论 将隔夜手术器械置于碱性含酶清洗液超声清洗后再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是隔夜手术器械理想的清洗方法.

  • 不同清洁方法对儿童雾化器的清洁效果

    作者:陈修文;谢承峰;陈强;周治球;闵亮;周树平;李岚;龚清宇

    目的 评价不同清洁方法对儿童雾化器的清洁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门诊雾化中心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27例,以及同期入住该院呼吸内科且每日至少接受2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30例(分为对照组:雾化器由家属自行清洗和保存;干预A组:雾化器由指定医务人员统一清洗;干预B组:统一回收后浸泡于含少量清洗剂的温水中5 min,其余步骤同干预A组),比较不同部位、不同使用时间、不同分组雾化器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雾化吸入治疗的第1天、第2天,以及≥3 d门诊患儿雾化器不同部位均报告有大量的细菌菌落数,其中以雾化器面罩内壁污染重(中位数:1 250~1 775.00 CFU).对照组住院患儿不同时间(雾化第1、3、5、7天)雾化器面罩内壁和储药杯内壁平均细菌菌落数(中位数分别为:100.00~625.00、50.00~625.00 CFU)均高于干预A、B组(中位数:0.00~12.50 CFU);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患儿空气导管接口的平均细菌菌落数(中位数:0.00~25.00 CFU)比较,干预A组和B组间平均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规范的清洁保存可降低雾化器细菌污染程度,使用清水冲洗,不加用清洗剂,也可保证雾化器的清洁效果.

    关键词: 雾化器 污染 清洁 干预
  •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喻;曹先伟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用材料和侵入性操作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医院内真菌感染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在真菌感染中所占比例高,是临床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白假丝酵母菌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的浅表部位感染,侵袭性呼吸系统感染和血流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相对严重,如白假丝酵母菌血症.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Pfaller等[1]报道,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近十几年,假丝酵母菌在美国和欧洲引起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中分别占第四位和第六位[2].在亚洲假丝酵母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3].尽管有较多抗真菌药物可以用来治疗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但其病死率仍然在30%左右[2-3].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对假丝酵母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查找传播途径.从而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流行、传播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助产士职业暴露研究进展

    作者:卢明珠;周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针刺伤、锐器伤或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1].助产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之一[2],在有职业危害的相关科室中,分娩室位于第2位.这是由于助产士的服务对象均为分娩的孕产妇,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容易接触到产妇的血液、体液、羊水以及分泌物.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需规范化加大培养临床专科护士,而目前我国每1 000人口中仅0.04名专职助产士、0.05名专职和兼职助产士、0.09名助产技术人员[3],数量远低于其他国家.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助产士已成为产科的核心力量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国内外助产士职业暴露情况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提供依据.

  • 层流通风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作者:付陈超

    背景 手术室层流通风系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被广泛讨论,但当前指南未反映出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大量研究对比分析层流通风与常规通风方式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
  •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511-2016

    作者:

    前 言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立医院、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社、广东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感染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