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중국감염공제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2.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9638
  • 国内刊号: 43-13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2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吴安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子分型

    作者:庞杏林;张颖;胡玉山;李孝权;陈守义

    目的 了解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鲍曼不动杆菌(Ab)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的7株Ab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7株Ab的PFGE电泳条带相似度为57%~100%,分为A、B、C、D4个PFGE型别,其中A、B、D型各2株(28.57%),C型1株(14.29%).Ab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妥布霉素等13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均为泛耐药菌株,其中C型Ab为全耐药菌株.结论 PFGE分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Ab引起的医院感染溯源、分型.

  • 4起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调查

    作者:李海兰;张亚莉;王茵茵;姚翠军;凌玲;于芳;周浩;孙树梅

    目的 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DRAb)引起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NICC)的原因.方法 对4起DRAb NICC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学描述.结果 4起14例DRAb NICC均发生在气候炎热季节,分布于重症监护室(ICU);其中危重患者10例(71.43%),老年患者(>65岁)6例(42.86%);入住ICU时间的中位数为8d;发生DRAb感染前局部生理屏障均受到破坏.12例(85.71%)为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64.29%);11例(78.57%)为泛耐药Ab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前,9例(64.29%)患者有长期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史;感染源2起是输入性的医院感染.结论 DRAb NICC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隔离与消毒、病区医院感染监控、抗菌药物使用以及Ab的生物学特性等有关.

  • 8株医院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PFGE分型

    作者:罗璐;宋诗铎;吴晓妹;王俊;胡志东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某医院同一外科病房临床分离的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此8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以PFGE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除菌株Kp1外,菌株Kp2等其他7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具有相同的药敏谱,且为多重耐药菌;PFGE分析亦显示此7株菌为同一谱型.结论此外科病房临床分离的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7株来源于同一克隆株,提示可能是一次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剂实验室初步研究

    作者:聂大平;马荣;刘永娥;李飞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72株Ab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肉汤法测定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Ab的低抑菌浓度(MIC);黏附半定量法测定不同耐药性Ab生物膜生成率及不同浓度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生物膜形成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Ab 的 MIC90 分别为200 mg/L、4 mg/L和600 mg/L.Ab敏感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分别为22.22%、83.33%和76.67%.250 mg/L和500 mg/L EDTA、4 mg/L和8 mg/L米诺环素以及1000 mg/L水杨酸可抑制成熟生物膜.结论 生物膜在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Ab中生成较高,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均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机制探讨

    作者:蒋明彦;刘国平;曾建平;赵子文;付杰伟;刘康;袁光雄

    目的 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某院收治的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外周血细胞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单克隆抗体动态观察危重症甲流患者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与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 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治疗前白细胞数为(2.55±0.87)×109/L,淋巴细胞数为(1.02±0.54)×109/L,与治疗后白细胞数(6.95±4.36)×109/L及淋巴细胞数(2.13±0.78)×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28,P=0.01;t=9.52,P=0.00);而治疗前红细胞数(4.10±0.45)×1012/L与治疗后红细胞数(4.14±0.39)×1012/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随着病情的好转,危重症甲流患者淋巴细胞数逐渐增多,同时其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表达降低,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信号CD95也逐渐减低.结论 甲流病毒诱导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障碍及过度启动T淋巴细胞凋亡可能与淋巴细胞数及白细胞数量下降有关,这可能在重症及危重症甲流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的作用.

  • 中国“不明原因肺炎”预警病例现状及其临床研究

    作者:原源;张宏英;高占成

    目的 了解我国“不明原因肺炎(PUO)”预警病例的现状和临床特征,为其病例定义等的改进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在2个项目省选择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医院各1所,对其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期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及分析.结果 共调查1 506份“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历,其中442例(29.35%)患者符合现有“PUO”的病例定义.此442例患者发病多在冬季(32.35%);男性占60.63%,≤14岁患者占57.24%;临床主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咳嗽、咳痰,预后良好(治愈率>95%);未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中符合现有“PUO”定义的预警病例占相当比例,但临床经过良好.建议对临床症状、体征或影像学支持肺炎诊断的患者积极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以及时且较为特异地发现“PUO”预警病例.

  • 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对小鼠CD4+T细胞T-bet、STAT4及STAT6表达的影响

    作者:向瑛;范学工;李沙陵;李宁;章保新

    目的 探讨体外实验中,抑制性寡脱氧核苷酸(Sup ODN)对小鼠脾脏CD4+T细胞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et)、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动子(STAT)4及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磁珠阳选法纯化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纯度,在抗-CD3ε抗体、抗-CD28抗体、白细胞介素(IL)-12作用下,加入Sup ODN或对照寡脱氧核苷酸(Con ODN)培养72 h后,常规提取核蛋白.Western-blot测定核蛋白中磷酸化的STAT(pSTAT)4、pSTAT6和T-bet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 ODN组和PBS组比较,Sup ODN 组中T-bet和pSTAT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pSTAT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Sup ODN可能通过下调pSTAT4和T-bet的表达,体外抑制小鼠CD4+T细胞向Th1细胞的功能性分化,上调pSTAT6的表达,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 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

    作者:张嗣兴;寇建琼;李惠琴;李佳佳;冯菊;劳云飞;楼金成

    目的 探讨医院住院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特性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治疗选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120血培养仪进行真菌培养和检测.根据菌落生长特征,用YBC鉴定卡进行菌种的鉴定与分析;ATBFUNGUS3试条进行真菌临床敏感性测定.结果 从2868份不同标本中培养分离出208株深部真菌,不同阳性标本分离菌株构成比依次为:痰34.13%(71株),脑脊液27.40%(57株),血12.50%(26株),粪10.10%(21株),骨髓7.21%(15株),尿4.81%(10株),其他部位标本3.85%(8株).14例危重患者在多部位分离出2~3种不同种类真菌.208株真菌中,构成比居前5位者分别为:新生隐球菌34.13%(71株),白假丝酵母菌33.65%(70株),马内菲青霉菌14.90%(3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77%(1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85%(8株).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非常敏感(敏感率90.63%~100.00%);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显示45.45%~57.82%的耐药.马内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80%、84.10%.结论 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病原菌较正常人群分布特殊,加强艾滋病患者不间部位病原标本的送检及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耐药真菌的产生有特别意义.

  • 110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余秋华;王作艳;张小红;陈峰英

    目的 了解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寻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内科1 106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 调查期间,神经内科1 106例住院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4例(7.59%),90例次(8.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77.78%)、泌尿道(17.78%)为主;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7.14%(6/84).共分离病原菌3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5株,69.4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6株,16.67%)、真菌(5株,13.89%).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高度易感人群,应重点监控.

  • 149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

    作者:储从家;孔繁林;王树坤;吴惠玲

    目的 探讨需氧和厌氧配对血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mini VITAL或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临床送检血液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并分离菌株,用VITEK 32分析系统及配套的鉴定与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共分离14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需氧和厌氧培养均生长115株(77.18%),仅需氧培养生长14株(9.40%),仅厌氧培养生长20株(13.42%);产ESBLs阳性率为36.91% (55/149).14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奈替米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4.63%、88.60%和75.84%;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萘啶酸、培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包括中介)均>40%.结论采用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可提高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该院血源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需高度重视.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作者:郑琼英;吴江滨;向东;吴立群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表格,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15%的出院病历共1 583份,逐一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后进行汇总.结果 1 583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8.33%(1 240例).其中预防性用药占46.29%,治疗性用药占53.71%;使用一种抗菌药物者占66.53%,二联用药占31.69%,三联及以上用药占1.78%;病原学送检率29.73%;存在无指征用药及联合用药、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选用品种和给药方案欠合理等较多问题.结论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较为突出,管理薄弱,应加大管理、培训和监控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5种岗位护士工作前和工作中手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作者:苏芝军;陈凤

    目的 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在正常工作中手的污染情况,为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分别从某院5种岗位(手术室、病房治疗、病房配药、病房护理以及门诊注射室工作)护士中随机抽取20名,同一天分别做洗手前、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2h后手部采样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工作岗位间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前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均严重超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岗位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显著低于洗手(或手消毒)前(P<0.05);洗手(或手消毒)后,各工作岗位间护士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2h后,从事手术室和病房配药工作的护士与其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治疗、护理和门诊注射工作的护士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 无论采用何种手卫生方法,只严格按照规范求进行,基本都能达到各自岗位规范的求,能很好地预防因手传播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 “阳性反馈制”促进消毒灭菌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李玲

    目的 通过实施“阳性反馈制”,达到持续改进消毒灭菌质量的目的.方法 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汇总,将不合格项目以《阳性反馈单》形式,书面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并在院周会及护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进行跟踪监测、评价.结果 推行“阳性反馈制”一年,总监测合格率由84.80%上升至97.34% (P<0.005),其中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物品、消毒器械、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分别由87.10%、75.56%、92.54%、82.98%、84.17%升至100.00%、95.52%、99.07%、96.08%、96.15%(均P<0.05),呈平稳上升趋势.结论“阳性反馈制”的建立和落实,促进了消毒灭菌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某院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冯立新;李晋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8月18日0:00-24:00入住该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查6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4.77%),31例次(5.10%).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内分泌科(15.79%)、脑外科(13.95%)、骨一科(12.50%)、肾病科(12.00%)、儿科(8.33%)、中医内科(5.00%).下呼吸道(38.71%)、皮肤软组织(22.58%)、胃肠道(12.90%)为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共检出病原体8株,其中下呼吸道检出1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手术切口检出1株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47.20%(287/608),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5.10%(53/15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控;同时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SOP的制订与实践

    作者:常洪美;陈亚庆

    目的 规范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标准操作程序(SOP),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医院后勤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SOP;准备规范的清洁车,培训工作人员,实施该SOP.结果 通过该SOP的有效实施,规范了工作步骤,使工作人员掌握了消毒技术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环境安全;提升了医院形象.结论 提高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工作的效率,必须创新和实践新的管理方法.

  • 口腔专科门诊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作者:奚玫;倪佳;巫燕辉;钟昱文

    目的 调查广州某口腔专科门诊的消毒灭菌质量状况,探讨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措施并分析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该口腔专科门诊消毒灭菌监测数据及其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 4年共检测样本2 299份,合格2 238份,合格率97.35%.其中灭菌设备及物品合格率均为100.00%.2007年改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初期,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及各检测项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9.04%、95.40%、91.92%、92.28%,至2010年,上述项分别上升至98.72%、98.78%、98.18%、98.5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该口腔专科门诊的消毒质量经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持续实施改进措施后有显著提高,其改进措施方案有效.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适应范围与灭菌质量控制

    作者:杨立娜;龚瑞娥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不但可以作为辅助加工手段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研制新的化学物质和化学过程,而且还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对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消除环境中的生物污染等[1].

  • 2010年APIC消除医疗机构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的指南节译(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识别和控制

    作者:钱嫣蓉;糜琛蓉;节译;杨昆;万欢英

    要点1鲍曼不动杆菌(Ab)是一种能够在医疗护理机构长期生存的微生物.2多重耐药Ab(MDR-Ab)能够长期定植,且容易在患者间交叉传播.3已经有许多文献报道,发生了MDR-Ab感染的暴发流行,有些案例涉及许多患者,并且采取了较多的干预措施.4需及时与长期采取措施来确认定植源,清除MDR-Ab,以防范暴发的发生.

  • 重症监护室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连双庆;陈愉生;许能銮;许能锋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2009年所有发生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28例)进行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数、入住ICU天数、住ICU调整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翻身拍背、吸痰、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留置鼻胃管及中心静脉置管与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留置鼻胃管(OR=4.89)、使用呼吸机(OR=5.32)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而翻身拍背(OR=0.21)为保护因素.结论 合理有效翻身拍背,使用无创通气及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溶血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重症监护室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崔兰英;路娟;宋熙瑶;罗文涛;刘文博;赵金英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ICU病区2008-2010年分离的常见G-杆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551株G-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68.06%);常见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率大(25.40%,394株),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66%,336株)、大肠埃希菌(16.76%,260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5.86%,246株)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株数分别为198株(58.93%)和174株(66.92%).常见G-杆菌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主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9.23%~31.73%)、亚胺培南(耐药率9.23%~37.40%)、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4.88%~32.23%)、阿米卡星(耐药率22.92%~27.66%).结论 ICU 病区的常见G-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王继美;穆惠荣;王金英

    目的 探讨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对该院甲状腺、乳腺、腹外疝3种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未干预前(2008年4-6月,非干预组,90例)和干预后(2010年4-6月,干预组,90例)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经干预后,上述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46.67%降至42.22%、8.89%;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6.67%降至1.11%;术前用药不合理率和术后用药不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89%、68.89%降至7.78%、5.56%;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的220.13元降至94.24元;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院所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肠道病毒71型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8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庆会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 EV71)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外周血EV71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的81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儿均有发热,48例抖动,45例惊跳,42例呕吐.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53例;血糖升高10例,降低20例;肌钙蛋白无异常;脑脊液白细胞升高73例.81例患儿均采用甘露醇减轻神经系统水肿,其中32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控制炎症,27例采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除1例发生左上肢迟缓性瘫痪,其余80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均有发热、精神差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抖动、惊跳、呕吐;治疗上应积极降颅内压,酌情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 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伍军;张明宇;谭泽明;陈风华;霍雷;方加胜

    目的 探讨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7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者中,肺部感染12例,泌尿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4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血流感染1例;其中22例好转或治愈,病死1例,4例自动出院.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神志昏迷、广谱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各种有创性诊疗操作是感染的主诱因.结论 颅脑手术后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重环节.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于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且需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已并发真菌感染者应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宜早期、足量、足疗程.

  • 亲体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

    作者:杨慧宁;王鲜平;高敏;张娜;杨玉兰;吕岩

    目的 研究亲体肝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7-2008年行亲体肝移植术的55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25.45%),18例次(32.73%);检出病原菌48株,主为革兰阴性杆菌(32株,66.6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9株,18.75%)、真菌(7株,14.58%).感染部位: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胆道、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次,菌血症2例次,急性胃肠炎1例次.医院感染组住重症监护室(ICU)、术前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天数均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该院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包括长时间住ICU和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而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时间长是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侵人性因素.

  • 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

    作者:欧阳育琪;史文元;黄红卫;林应标;黄强;熊劲芝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鲍曼不动杆菌(Ab)在某院的分离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除血培养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120进行检测,其余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细菌;在Phoenix 1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配套试剂中,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金属酶.结果 检出154株耐IPM的Ab,主分离自痰及咽拭子标本,占74.03%;科室分布:主分布于重症监护室(98株,63.64%)、神经科(25株,16.23%)、烧伤科(13株,8.44%)、呼吸内科(8株,5.19%)、老年内科(4株,2.60%)、普通外科和血液科(各3株,1.95%).耐IPM的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42.2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5%.耐IPM的Ab产金属酶率为14.94%(23/154).结论 耐IPM的Ab主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标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加强监控和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控制耐IPM的Ab在医院内流行有重意义.

  •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方法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赵霞;马文晖;赵会杰

    目的 发现临床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误区,通过完善培训工作,使广大临床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并科学运用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先期制定预防管理规范,而后普遍宣传、贯彻与集中重点培训相结合,再通过比赛考核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 经宣教培训后,比赛考核的总正确率为95.50%,出现错误较多的集中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周围环境消毒采用的消毒剂种类及浓度”、“术前备皮”及“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个方面.结论 此次培训所采用的方法系统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成效.同时提示培训方案应细化,有针对性.

中国感染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