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중국감염공제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2.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9638
  • 国内刊号: 43-13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2-20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吴安华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和HBVcccDNA定量检测

    作者:钟艳丹;谭德明;李涛;刘国珍;徐旭雯;刘菲

    目的 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证实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s被HBV感染的事实.方法 提取PGM-HBV质粒,用双蒸水连续10倍梯度稀释,建立浓度为3×102~3×105拷贝/mLPGM-HBV标准系列;常规分离全血中的PBMCs,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HBV DNA和HBVcccDNA.结果 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HBVcccDNA阳性31例(39.74%).HBVcccDNA与血清和PBMCs中HBV DNA阳性率和滴度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PBMCs中HBVcccDNA的检出率无差别(P>0.05).结论 根据HBVcccDNA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实HBV能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PBMCs中HBVcccDNA阳性与疾病的炎症活动和疾病的严重性无关.

  • 国产核酸扩增(PCR)试剂在献血者血液HBV D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叶贤林;曾昭鉴;杨宝成;卢亮;商桂芳;李活

    目的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复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清汇集标本(8人份×150μL)进行HBVDNA检测,对初始反应阳性的汇集标本拆分后再进行单份检测,用国家标准质控品考评检测限量,用已知HBV DNA阳性血样评估检出情况.结果 应用国家HBV DNA标准品考评,本方法的95%检测限量为98.0 IU/mL,可信限范围为[55.8,548].对9 611份标本共1 208个汇集池进行检测,初始检测阳性池7个,阳性率为0.58%,进一步拆分检测,未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对检测阴性的汇集标本随机进行234份单份检测(1 400μL上样浓缩),亦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结论 同国际知名核酸检测试剂相比,国产核酸扩增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Caspase-9活性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中的意义

    作者:张浩晔;万克青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率在乙肝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机制中的意义及凋亡PBMC的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9(Caspase-9)活性在PBMC凋亡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慢性乙肝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PBMC的凋亡率,并用比色法检测凋亡PBMC内Caspase-9的活性.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阳性组PBMC凋亡率及PBMC内Caspase-9活性均高于HBVDNA阴性组(均P<0.01)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HBVDNA阴性组上述两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 P<0.01).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Caspase-9活性与其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PBMC存在凋亡现象,可能为乙肝慢性化机制之一;其中的Caspase-9活性增高,提示Caspase-9可能参与了慢性乙肝患者PBMC的凋亡过程.

  • 解脲脲原体感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黄云平;聂晓辉;陈华英;李艳;陈海洲;陈娟

    目的 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未能根治和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Uu感染的治愈率.方法 对Uu感染治疗无效或有残余支原体量的患者,分析其性别、给药途径、疗程、3类常用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选择、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等相关因素,并比较单一和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与Uu残余量的关系.结果 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体外药敏试验敏感率依次为92.35%、87.76%、86.74%;而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敏感率仅为12.25%、35.71%、37.76%.性别、给药途径、疗程均影响Uu感染疗效(P<0.01):Uu未能根除患者中,女性患者占83.87%;静脉用药者占62.90%;疗程≤7 d者占74.19%.克拉霉素治疗Uu感染所致Uu残留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Uu转阴率为98.75%,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 选择敏感性药物,除考虑性别差异外,足疗程及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对患者泌尿生殖系残余Uu的清除.

  • 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吴彬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77.07%下降至干预后62.67%(P<0.01);联合用药率由63.31%下降至45.67%(P<0.01);病原学送检率由27.97%上升至48.86%(P<0.01);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2 d,住院费用平均降低1 183.87元,抗菌药物费用平均减少588.43元.提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趋势,降低治疗费用.

  • 伊曲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体会

    作者:王素美;黄景仁;刘艳萍;吴志峰;顾海明

    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常死于多器官衰竭.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 医院护理人员手污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会琴;陶晓琴

    对普通外科、骨外科共50名护理人员分2日于晨间护理期间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第1日,做完规定的3张床位患者的晨间护理后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各50份,送细菌培养;洗手前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为0,洗手后为14.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日,每做完一个规定床位患者的晨间护理后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各50份,送细菌培养;洗手前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为4.00%,洗手后为80.00%,两者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第1日与第2日洗手后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之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细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9.45%),葡萄球菌属次之(27.36%).提示护理人员做护理或治疗等操作时,必须做到一人一洗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探视者对新生儿病房污染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周玉莲;董兆华;邢惠芝;梁静晶;田进军

    通过对探视前后新生儿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及洗手前后探视者与医务人员手的采样检测,发现探视后前二项细菌数超标率较探视前显著增高(P<0.01),经消毒后细菌超标率大幅降低(P<0.01);探视者与医务人员洗手后手合格率显著提高(均P<0.01).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消毒与管理)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由2002-2004年的平均13.41%下降至2006年的4.39%(P<0.01).

  • 女性生殖道衣原体与支原体检测及其药敏分析

    作者:向立新

    对18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金标法检测衣原体抗原,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共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120例,阳性率为66.67%.其中单一衣原体阳性率为0.56%(1/180);单一解脲脲原体(Uu)阳性率为36.67%(66/180);单一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为1.11%(2/180);Uu和Mh混合阳性率为21.67%(39/180);衣原体和Uu混合阳性率为5.56%(10/180);Uu、Mh、衣原体混合阳性率为1.11%(2/180).Uu对克拉霉素敏感率高,达92.42%,对阿奇霉素敏感率仅6.06%;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壮观霉素均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2.31%、97.44%、97.44%,对多西环素敏感,其敏感率为87.17%.

  • 艾滋病患者腹部B型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何云;王曦曦;陈琳;李智贤

    对130例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应用超声检查观察肝、胆、胰、脾、肾、腹主动脉旁等的超声表现.其腹部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肝、胆、脾、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部分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等,其中较为显著的是肝、脾大(32.31%),肝实质回声异常(20%,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及脂肪变性),腹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6.15%).超声的阳性发现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虽然以上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其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消毒供应室对复用器械实施集中式管理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黎平

    采取集中式管理模式将全院临床科室的医疗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操作程序.改变了以往临床科室处理医疗器械的无序状况,提高了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利于管理并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评价分析

    作者:郑文娟

    回顾性调查某院2005年7 522份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368例,医院感染率为4.89%,漏报率为12.17%;其中神经内科、脑外科医院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95%与8.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23.64%),其次为泌尿道(19.56%);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40%,真菌占33.49%,革兰阳性菌占26.11%.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38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聪智;李铁刚;甘晓明;刘征波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治疗与护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5年后,Child-Pugh分级计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92.11%和22.73%,对照组分别为11.43%及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5年的病死率为5.26%,而对照组为2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的复制,具有控制和部分逆转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的作用,使用安全性好.

  • 艾滋病100例临床分析与机会感染治疗转归

    作者:李瑛;郑煜煌

    目的 了解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住院的10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发热、贫血、咳嗽咳痰、腹痛腹泻、胸闷气促、肝大、淋巴结肿大;主要并发症为机会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居前6位的感染分别是口腔念珠菌病58例、结核46例、感染性腹泻31例、细菌性肺炎19例、肺孢子菌肺炎16例、颅内感染10例.经治疗后,机会性感染治愈或好转出院83例,死亡9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例,结核2例,肺孢子菌肺炎1例,败血症1例,全身衰竭1例),未愈8例.结论 艾滋病并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多见,大部分治疗效果好,但结核和颅内感染预后较差.

  • 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杨维;庄鹏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及其控制措施.方法 对某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73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颅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11%(45/736);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的长期联用等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8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57%),真菌(7.61%).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调查研究

    作者:梁波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制定预防对策.方法 对某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3例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3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9.61%,例次感染率为37.47%.医院感染率比较: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者较A级者高,血清蛋白值及白细胞计数低者较其正常者高,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高,住院时间≥2周者较<2周者高(均P<0.01).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者病死率为18.88%(27/143),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病死率6.18%(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发生医院感染者预后较差;其医院感染发生与肝功能情况、血清蛋白值、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作者:周玉林;胡懿郃;祝天经;王贤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二期翻修方法治疗:一期手术取出假体、清创,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术后关节置管持续冲洗,加强抗感染治疗;二期手术取出占位物,再次清创、翻修关节.结果 术后随访6~33个月,无一例感染复发;复查C反应蛋白、血沉,皆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抗菌药物骨水泥临时占位,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效果良好.

  • 249株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青;汪定成;张惠中;刘莹;戈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所有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lkaway40鉴定到种,药敏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配套的NC21药敏检测板,比较2000-2006年7年来上述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结果 分离的249株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6.1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属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3.66%、50.00%、81.82%和87.50%.249株非发酵菌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除头孢吡肟耐药率为49.4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离率(x2分别为108.59、47.46,均P<0.005)及耐药率(x2分别为63.53、15.50,P分别<0.005及<0.05)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且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发展.

  • 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蒋玉莲;李爱国;邓永超

    目的 探讨对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某院儿科4 700例输血和手术前患儿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TRUST)检测,并检测阳性患儿母亲的相应传染病指标.结果 4 700例患儿上述指标检出阳性96例(2.04%),其中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1.32%、0.45%、0.09%、0.19%;上述阳性患儿母亲的血液中相应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48.39%、71.43%、75.00%、100.00%.结论 儿科患者输血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对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提醒有关部门和广大育龄期妇女警惕并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其质粒分析

    作者:张振;鲍连生;杨劳荣;郑义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发生率、耐药情况及质粒型耐药基因.方法 从该地区3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获得38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E-test法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质粒接合和消除试验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71.05%(27/38);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3.16%(5/38);其中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26%(2/38).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高,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通过质粒接合和消除试验,40%(4/10)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20%(1/5)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传播耐药的质粒.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扩散与细菌质粒的水平传播有关,对这些产酶株的监测和阻止其传播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作者:陈固萍;胡又专

    目的 了解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该院2004-2006年住院的454例AECOPD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32株,其中医院感染菌181株,社区感染菌151株,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65.36%).医院感染菌中,G-菌占71.27%(129株),革兰阳性(G+)菌占16.57%(30株),真菌占12.16%(22株);社区感染菌中,G-菌占58.28%(88株),G+菌占39.73%(60株),真菌占1.99%(3株);上述菌种医院感染株与社区感染株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为0.000~0.013).医院感染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高于社区感染菌(P<0.05或P<0.01).结论 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医院感染者更加明显,医院真菌感染率亦高于社区感染;与社区感染菌相比,医院感染菌耐药性更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及二重感染的发生.

  •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段菊屏;李春辉;黄勋

    近20年,随着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增加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已日益普遍.IF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其诊断和治疗极具挑战性,本文就IFI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杨旭

    1 临床资料周某,男,15岁,湖南人,汉族,学生.2000年3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治疗后退热.检查发现血红蛋白(Hb)75 g/L,血清总胆红素(TBIL)54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7.8/μmoI/L;腹部B超示脾大(中度),为进一步诊治而转入我院儿科.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及其防治

    作者:刘映霞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首选治疗方法,已获FDA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乙肝病毒(HBV)聚合酶基因(P基因),直接抑制HBV DNA复制,进而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延缓乙肝病情进展,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长期治疗发生的病毒耐药是此类药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了解各种药物的耐药特性,怎样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早期发现、预防和处理耐药病毒,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感染控制 征订
  • 通过知识竞赛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教学

    作者:全俊;鲁猛厚;范学工;彭仕芳;谢建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老传染病已得到控制和被消灭,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传染病又被发现,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共发现了不下23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其中有众所周知的艾滋病、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埃博拉病毒感染、朊毒体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H5N1型禽流感等.因此,传染病学家预言,传染病中的某些疾病可以被控制甚至被消灭,但传染病作为一类疾病永远不会被消灭;预计将来还不断会有更多新传染病出现[1-2].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远远超过战争对人类的威胁.

  • 澳大利亚发现眼睛梅毒疫情

    作者:章祎

    澳大利亚的眼科专家发现梅毒感染眼睛的病例,这种疾病是性传播疾病,在同性恋群体发病率很高.眼科专家们说,他们现在正在对很多男性患者进行治疗中,他们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睛的红和痛或者由于梅毒感染而引起视力模糊.

中国感染控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