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 중국분자심장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72
  • 国内刊号: 11-472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0003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惠汝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快速凝血分析仪监测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鸿;郭颖;鲁洁;张炜;黄晓红

    目的 检测CoaguChek XS快速凝血分析仪测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准确性、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在40例患者服用华法林前1天、服药后第5天、第7天,同时使用标准实验室及快速凝血分析仪检测INR.结果 标准实验室及快速凝血分析仪检测的INR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的INR呈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强(r=0.876,P<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老年患者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人群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CoaguChek XS快速凝血分析仪测定的INR准确性高,与标准实验室检测的INR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快速凝血分析仪可以用于口服华法林患者,包括老年患者.

  •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例特征

    作者:楚军民;卫金花;张海涛;常谦

    目的 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性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SCI)的病例资料,探讨围手术期发生SCI的病例特征,为SCI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30例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脊髓缺血损伤1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分为两组,13例单纯SCI患者(单纯组)和6例合并两种或多种并发症患者(复合组).分析比较每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术中情况、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SCI发生率为5.79%.单纯组中5例患者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夹层累及,而复合组全部6例均存在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P<0.05).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发生率在两组中均较高,其中单纯组中11例患者受累,发生率为86.7%;复合组中6例均受累(P>0.05).两组患者胸段肋间动脉均严重受累,发自假腔肋间动脉平均为15.77±2.51支和15.5±4.82支,两组间比较无差异.单纯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低于复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组患者ICU治疗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复合组(P<0.05).单纯组中11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引流治疗,12例缺血症状明显缓解;复合组中3例患者行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2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SCI患者,术前多伴有严重的左锁骨下动脉和胸段肋间动脉受累.复合组患者较单纯SCI患者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受累更严重.复合组SCI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偏长,其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单纯SCI患者脊髓缺血症状大多可有效缓解,预后较好.

  • 非糖尿病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T的变化比较及预后分析

    作者:赫静;彭春霞;何京丽;王坤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预后分析.方法 2013年8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院时血清cTnT及术后30d血清cTnT的含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访术后30天冠脉不良事件.结果 糖尿病ACS和非糖尿病ACS患者各94例入组进行分析.非糖尿病ACS组患者的血清cTnT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AC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血清cTnT含量都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同时非糖尿病ACS组患者的术后30d血清cTnT含量低于糖尿病ACS组(P<0.05).随访3个月,非糖尿病ACS组患者的主要冠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糖尿病ACS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主要冠脉不良事件都与入院时cTnT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伴随有cTnT表达的上升,介入治疗能降低cTnT的表达,且预后主要冠脉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入院时cTnT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非糖尿病ACS患者介入术前cTnT含量和术后主要冠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糖尿病ACS患者.

  •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国希云;李芳;邓娴;阳蒙蒙;路秀文;李丽娜;王曙霞;陈德友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ial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研究,入选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门诊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08例,平均年龄67.4±9.3岁.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可正常饮食,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停用其它降脂药物2周,以减少其它降脂药物对疗效判断的干扰,治疗组54例患者在辛伐他汀10 mg/d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5 mg/d,对照组54例患者使用辛伐他汀10mg/d治疗4个月.均每日服药1次,于每晚入睡前或晚餐后3小时服用,4个月后以超声观察CIMT的变化,并采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下降更明显,从1.83±0.36mm下降至1.41±0.29mm,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所有患者对依折麦布均能很好地耐受而且依从性较好,研究期间未发现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IMT改善优于单用辛伐他汀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中国农村高血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不容乐观

    作者:吴存瑾;张耀华;陈志国;赵辉;陈敬洲;樊晓寒;张禅那;俞莉萍;宋雷

    目的 研究中国农村高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状和探索国产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2003年10月-2005年5月之间,在河南信阳7个社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总计调查40-75岁之间共15,830个成年人,对所有患者问卷调查及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心电图等检查.同时给予部分高血压患者国产降压药物干预治疗4周,观察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信阳农村高血压患病率40.3%,知晓率44.2%,治疗率37.6%,治疗血压达标率非常低为6.2%.50%的患者携带1-2个危险因素,40%的患者携带3个或3个以上心脑血管危险因素.4种国产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其中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单药治疗组血压达标率佳.结论 农村高血压负担沉重,4种国产降压药副作用比较小,降压效果可靠,能够担当农村地区降低血压的重任.

  • 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曾庆东;刘刚;李勇男;孙燕华;刘铭月;吉冰洋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 选取16例接受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闭式体外循环组(n=8,采用闭式体外循环)和常规体外循环组(n=8,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5min (T2)、术后4小时(T3)、术后24小时(T4)留取动脉血样本.于T1、T2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所有时间点血液标本均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并检测白介素-6,血浆凝血酶原片段-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和血小板因子-4.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体外循环事故,动脉血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游离血红蛋白数值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组间比较,F=1.513,P=0.23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构建一种安全有效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

  • A型主动脉夹层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住院死亡的影响

    作者:韩忠丽;刘思斯;陈昭然;牛宇婷;惠汝太;杨艳敏;杨晓敏;张澍;樊晓寒

    目的 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至2010年到阜外医院就诊经主动脉CT证实诊断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共595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时血压水平、治疗策略及其住院死亡情况.按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四组,比较住院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降低组(收缩压<90mmHg)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血压轻度增高(140mmHg≤收缩压<160mmHg)及显著增高组(收缩压≥160mmHg)(45% vs.8.5% vs.9.7% vs.14.5%,P<0.05).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血压降低组与其他组比较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0%vs.0.5%,P>0.05),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血压降低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81.8% vs.31%,P<0.05).经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入院时收缩压降低增加2.35倍的住院死亡危险(HR 2.35,95%CI 1.14-4.87,P=0.031),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还包括基线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是否接受外科治疗.结论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水平低于90mmHg时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风险较高,应尽早考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 先天性三尖瓣无挡畸形诊疗现状分析

    作者:李彬

    三尖瓣无挡畸形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死亡率较高的先天性疾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报道约43例,其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30例(69.8%),部分缺如13例(30.2%).部分缺如中前叶缺如5例(38.5%),后叶缺如3例(23.1%),隔叶缺如2例(15.4%),后、隔叶均发育不全2例(15.4%),前、后叶发育不全1例(7.6%).该病死亡率较高,其中死亡者13例(30.2%).该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改良Fontan术、三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文献报道中手术治疗20例,其中行改良Fontan术8例,三尖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2例;国内1例报道手术方式不明.术后早期死亡报道4例,除有1例报道术后机械瓣慢性血栓形成,其余均无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 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线粒体蛋白组学的研究概况

    作者:闫会晶;刘剑刚;张大武;王承龙

    目的 线粒体作为能量供应的核心细胞器,其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稳定对调控心肌细胞氧化应激、Ca2+稳态和细胞凋亡至关重要,文章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缺血心肌线粒体蛋白组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法 以近年来AMI后缺血心肌线粒体损伤涉及的心肌再灌注损伤、无复流等蛋白组学的研究文献,概括线粒体蛋白组学的研究近况.结果 AMI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和细胞内Ca2+的积聚使心肌线粒体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处于缺能状态,终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凋亡、坏死.随着AMI绿色通路的建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得到广泛应用,引起的心肌再灌注损伤、无复流等是临床面临的主要课题,缺血及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及结构明显受损,线粒体蛋白参与的三磷酸腺苷(ATP)合成和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过程发生障碍.结论 AMI后及再灌注处理对心肌线粒体蛋白组学的变化,可从亚细胞水平揭示AMI及缺血后处理条件下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变化和新的治疗靶点.

  • 胸腔镜心脏手术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原因及防治

    作者:靳紫彬

    低氧血症是胸腔镜心脏手术单肺通气时的主要并发症,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麻醉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为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我们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现就以上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作一综述.

  • 反式脂肪酸摄取加重糖尿病小鼠脂代谢异常及初步机制研究

    作者:赵小娜;王聪;申程;朱洪;韩莎莎;董震;孙爱军;葛均波

    目的 探究反式脂肪酸摄取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对脂代谢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方法 成年C57BL/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饮食组(ND),链脲霉素皮下注射后正常饮食组(STZ+ND),反式脂肪酸饮食组(TD),链脲霉素皮下注射后反式脂肪酸饮食组(STZ+TD),喂养16周后小动物超声检测心功能,安乐死后比较各组间脂肪含量,血浆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和心肌胶原含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中脂滴和线粒体数量和形态的差异;蛋白质印记检测心肌组织中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 (ACSL1)和脂肪甘油三脂酯酶(ATL)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四组小鼠心功能正常(P>0.05).与STZ+ND组相比,STZ+TD组血清TG升高,棕色脂肪体重比下降,心肌组织脂滴数增加(P<0.05).与ND组和TD组相比,STZ+TD心肌ACSL1表达增加(P<0.05).结论 反式脂肪酸加重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脂代谢异常,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ACSL1的表达来实现的.

  • 高血压小鼠脑出血血管内弹性膜的病理结构变化

    作者:赵辉;席杰;田雪晴;陈敬洲;宋晓东

    目的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尽管其发病率较缺血性卒中低,但其发病凶险,预后较差,目前对高血压条件下脑血管病理改变并导致出血知之甚少,本研究拟通过高血压脑出血小鼠模型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病变机制.方法 将8个月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两组,一组高血压脑出血组,另一组是正常对照组.在小鼠出现脑卒中行为学现象时将小鼠处死将大脑组织保存.采用HE染色确定出血位点,采用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出血部位血管的结构.结果 经弹力纤维染色发现脑出血部位血管破裂,内弹性膜出现拉直、张力消失以及内弹性膜部分缺失的现象;同时,也发现了血管壁向内破裂,导致假腔存在的现象.结论 本研究发现弹性内膜的变化可能与高血压小鼠脑出血的发生相关.

  •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

    作者:席杰;张银辉;张禅那;宋莉;宋燕;惠汝太;陈敬洲

    目的 通过建立高血压脑出血小鼠模型,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作用,为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提供线索.方法 选用八月龄的C57BL/6雄性小鼠,利用血管紧张素Ⅱ和L-NAME(N-硝基-L-精氨酸甲酯)构建高血压脑出血小鼠模型,小鼠处死立即取大脑组织并用HE染色进行脑出血的鉴定,分别对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大脑进行TUNEL染色,计数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比.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大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高于正常组脑血管平滑肌(6.82% vs.2.70%,P=0.00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高血压脑出血中的重要要病理改变之一.

  • LncRNA TUG1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孟婷;李宏帆;杨彬;王来元;陈恕凤;顾东风

    目的 探讨lncRNA TUG1(taurine up-regulated 1)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TUG1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冠心病病例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UG1的表达.利用siRNA敲低HUVECs内TUG1表达水平,并检测对细胞凋亡及IL-8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并应用低氧和TNF-α刺激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探讨TUG1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中的作用.结果 冠心病患者PBMCs样本中TUG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敲低TUG1显著抑制正常培养及低氧或TNF-α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5).敲低TUG1并予以低氧或TNF-α刺激,IL-8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结论 LncRNA TUG1在冠心病患者中出现异常高表达.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UG1能抑制内皮细胞凋亡,降低IL-8的表达水平.提示TUG1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Neuregulin-1自分泌促进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蒋雷培;陈桂浩;李清;田夏秋;崔贺贺;金辰;杨跃进

    目的 探究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自分泌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通过转染NRG-1 shRNA慢病毒颗粒抑制NRG-1的表达,检测其对HCMECs增殖、迁移和抗损伤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当NRG-1的自分泌作用被抑制后,HCM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在缺氧/复氧损伤下,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外源性补充重组人NRG-1(rhNRG-1)能进一步加强该作用.结论 NRG-1自分泌能显著促进HCMECs增殖、迁移和抗损伤能力,外源性补充rhNRG-1可进一步加强该作用.

  • 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闫宇鹏;商现星;李旭琴;汪一波

    目的 研究三种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对肝细胞毒副作用情况.方法 HepG2细胞分别在药物处理组(luM,10uM,50uM,75uM,100uM)及对照组(单纯培养液)中体外培养24h.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用Muse细胞分析计数仪器计算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药物处理组HepG2细胞的增殖率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uM的药物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他浓度的药物处理组则能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并且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经吖啶橙染色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核浓缩等变化;在用Muse计数时加药组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细胞死亡或凋亡数量会增加.结论 苯并恶嗪酮类化合物对肝癌细胞生长有影响,推测该药物可能对肝细胞毒副作用大.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桥粒蛋白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王张生;刘琳;朱文青;葛均波

    目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经发现了与之相关的数个基因.大陆ARVC患者的致病基因筛查鲜有报道.方法 本研究纳入2例家族性ARVC患者及10例散发的ARVC患者,提取其外周血DNA,设计DSP、PKP2、DSG2、DSC2和JUP/PG基因各外显子的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直接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正常基因组进行比对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 去除单核苷酸多态(SNP)后,12例ARVC患者中有5例存在基因突变:DSG2基因第8号外显子、第14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位点;JUP基因第3号外显子存在同义突变位点、第5号外显子基因存在错义突变位点.结论 中国ARVC人群的DSG2基因和JUP基因存在致病突变.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