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两种片形吸虫成虫抗原组分分析及其免疫学鉴定

    作者:陈凤;艾琳;陈家旭;沈慧敏;赵银娇;刘榆华;陈绍荣;罗家军;罗天鹏;周晓农

    目的 应用SDS-PAGE对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成虫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蛋白分子. 方法 分别收集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成虫,冰上研磨匀浆,提取上清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差异蛋白组分;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特异蛋白组分. 结果 虫体蛋白经SDS-PAGE后采用Gel Doc XR+凝胶成像系统对电泳图像进行高灵敏度分析,巨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成虫均有37条带,低灵敏分析显示肝片形吸虫成虫蛋白主要7条带,巨片形吸虫成虫蛋白主要有6条带,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0×103~70×103.Western blot检测巨片形吸虫有6条反应带,分别在150×103、100×103、75×103、50×103、34×103、23×103等位置;肝片形吸虫5条反应带,分别在55×103、37×103、34×103、23×103、15×103等位置.与血吸虫、囊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的交叉反应蛋白为75×103、100×103、75×103组分(巨片形吸虫)和60.34×103组分(肝片形吸虫). 结论 肝片形吸虫成虫与巨片形吸虫成蛋白组成有差异不明显,抗原特异的蛋白在23×103、15×103等位置,且22×103~24×103组分占比较大(在在肝片形吸虫占48.4%,巨片形吸虫与77.3%).其特异的蛋白酶类有待经质谱分析后用于诊断抗原及疫苗研究,而15×103组分可能是肝片形吸虫特有的可区别于巨片形吸虫的蛋白.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水通道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范俊杰;吴宏烨;李锴;叶彬

    目的 应用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编码基因转录特征及其在细胞代谢通路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原头蚴样品中提取总RNA,纯化mRNA并制备链特异性文库,通过Illumina Hiseq X测序平台对RNA进行测序,然后对原头蚴的AQ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将过滤后序列(Clean Reads)与公共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将检测样品与NCBI的参考基因组的序列比对,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可变剪接预测分析及新基因的发掘,查找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基因型和转录本. 结果 测序获得6.73 Gb Clean Reads,Clean Reads与BLAST比对显示11 593条单基因簇得到功能注释;从检测样品中发掘新基因513个,其中286个得到功能注释;发现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共5个基因型、8个转录本. 结论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存在AQPs,该蛋白是定位在细胞膜上的主要内在膜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参与胆汁分泌代谢通路Ko04976、碳酸氢盐代谢通路Ko04964,可作为细粒棘球蚴病治疗的药物靶点.

  • 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诱发AECOPD大鼠血清PCT和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甜甜;王惠琴;薛佩妮;常永莉;田王斌;杨昕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分别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不同时间点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方法 SPF级SD大鼠5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单纯炯熏法建立COPD模型.在此模型上通过气管插管分别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混悬液建立AECOPD大鼠模型.所有实验大鼠分别于接种0、6、12、18、24 h时检测血清中PCT和IL-6浓度;24 h后处死大鼠,取右肺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左肺做肺组织匀浆进行培养细菌. 结果 COPD组,铜绿假单胞菌组和肺炎链球菌组SD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壁破坏及肺泡融合.铜绿假单胞菌组和肺炎链球菌组肺组织匀浆分别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接种0h时血清PCT,COPD组(572.9±13.6)pg/ml,铜绿假单胞杆菌组(592.4±27.5)pg/ml,肺炎链球菌组(595.6±31.9)pg/ml,健康对照组(462.4±46.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2 h时PCT浓度达峰值,铜绿假单胞杆菌组为(659.9±26.0)pg/ml,肺炎链球菌组为(605.1±34.5)pg/ml.铜绿假单胞杆菌组血清PCT在接种细菌后不同时间点质量浓度与肺炎链球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细菌0h时血清IL-6,COPD组(134.3±7.0) pg/ml,铜绿假单胞杆菌组(135.3±10.7)pg/ml,肺炎链球菌组(133.8±9.0)pg/ml,健康对照组(102.8±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6h时IL-6浓度达峰值,铜绿似单胞杆菌组为(192.1±12.6)pg/ml,肺炎链球菌组为(184.5±8.2)pg/ml.接种细菌后不同时间点铜绿假单胞杆菌组血清IL-6浓度与肺炎链球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铜绿假单胞杆菌及肺炎链球菌感染SD大鼠血清PCT和IL-6水平升高,检测血清PCT水平可为AECOPD细菌感染类型的判定提供可靠证据,检测血清IL-6水平有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

  •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叶景静;郑红芸;吴越;蒋莲秀;陈建宏;黄庶识;黄大林

    目的 研究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自茅尾海的红树林土壤样品8份,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并在数据库中搜索比对,分析放线菌抗菌活性的多样性;放线菌液发酵后离心,留取上清液,部分用乙酸乙酯萃取,菌丝经丙酮浸泡萃取.分别取发酵液水相、酯相、菌丝浸提液3类样品;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对4株活性菌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 结果 从8份红树林根际土壤标本中共分离到88株放线菌,分属于6个目8个科9个属,优势菌属为小单孢菌属和链霉菌属;桐花树根际土壤样品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的菌株较多;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低于98.65%的放线菌共6株;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4株放线菌中,有7株具良好抗菌活性,阳性率为50.00%,其中4株分别对粪肠球菌或表皮球菌有一定抑制效果.初步鉴定B44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a NBRC12842,相似率为99.43%;B534为小双孢菌属Micromonospora bryophytorumNEAU-TX2-2,相似率为99.86%;B593和B276为壤霉菌属Agromyces aurantiacusYIM21741,相似率分别为98.29%和98.32%,其相似率低于98.65%可能为潜在新物种. 结论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型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

  • 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和MLST的关系

    作者:胥志超;张波;钟婉莹;陈宪娣;李多云;王红燕;陈重;白冰;潘伟光;李桂秋;徐广健;廉婕;余治健;邓启文

    目的 分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和MLST的关系. 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3-2017年临床分离的136株无乳链球菌,采用BD细菌自动鉴定仪和质谱仪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氯霉素的MIC值;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fbsA、fbsB、scpB、lmb、cylE、cfb、hylB、rib、bac、bca、cspA及管家基因. 结果 136株无乳链球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血液,分别占29.41%和19.12%;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2.21%、46.32%和45.59%;136株无乳链球菌以ST17(25株,占18.38%)、ST19(25株,占18.38%)和ST10(21株,占15.44%)为主,未检出Bac阳性菌株,毒力基因fbsB、cfb、hylB、Imb、cylE、cpsA、bca、scpB、fbsA、rib、cpsⅢ携带率均>50%. 结论 医院分离株无乳链球菌携带fbsB、cfb、hylB、Imb、cylE、cpsA、bca、scpB、fbsA、rib、cpsⅢ多种毒力因子,MLST分型以ST17、ST19为主,携带毒力基因菌株在抗菌药物敏感区段具有聚集性,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

  • 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小鼠安全性评价

    作者:肖朋朋;刘昊;靖杰;温树波;韩继成;曹亮;李成辉;张金勇;南福龙;解长占;李一权;鲁会军;金宁一

    目的 对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rVTT-JEVE进行动物安全性评价. 方法 用重组痘苗病毒rVTT-JEVE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分别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上评价其免疫效果;并通过检测小鼠体内rVTT-JEVE病毒残留,分析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rVTT-JEVE的安全性. 结果 BALB/c小鼠经两次免疫接种后,重组痘苗病毒rVTT-JEVE组IgG抗体水平是商品疫苗SA-14-14-2组的1.4倍(t=3.704,P<0.05),中和抗体效价是SA-14-14-2组的1.6倍(t=4.418,P<0.05),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为SA-14-14-2组的1.7倍(t=3.092,P<0.05).rVTT-JEVE接种小鼠后第1d各脏器均有rVTT-JEVE病毒残留,第3d颌下淋巴结已无病毒残留,第7d仅脾脏和雄性小鼠心脏有少量病毒残留,之后均无病毒残留. 结论 重组痘苗病毒候选疫苗rVTT-JEVE免疫小鼠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及免疫安全性.

  • 炭疽杆菌PA63蛋白原核表达及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东立;马琳;张恩民;石一;李文涓

    目的 原核表达炭疽杆菌PA63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间接ELSIA方法,用于炭疽血清免疫学诊断. 方法 选择炭疽杆菌PA63为目的基因,合成全长序列,构建pCzn1-PA63质粒,克隆至E.coli ArcticExpress表达菌株,优化IPTG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变性复性,Ni柱纯化获得可溶性PA63蛋白.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PA63蛋白的佳浓度及血清佳稀释度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炭疽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Cut-off值,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成功构建了pCzn1-PA63质粒,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纯化后获得PA63蛋白.用5 μg/ml PA63包被酶标板,血清稀释度为1∶50建立的ELISA方法;ROC 曲线下面积为0.969(P<0.01),Cut-off值为0.2865时的灵敏度为91.18%(95%可信区间为76.32%-98.14%),特异度为94.64%(95%可信区间为85.13%-98.88%). 结论 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炭疽杆菌PA63抗原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炭疽PA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炭疽的血清学诊断.

  • miRNA370靶向FOXO1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神经元细胞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文娟;聂尚丹;亚白柳;刘娜;王春梅

    目的 探讨miRNA 370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神经元细胞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方法 将SH-SY5Y细胞以MOI=1感染JEV,分别在感染后12、24、48 h收集细胞,通过计数空斑数量计算病毒滴度,采用2-△△Ct法测定miRNA 370相对表达水平;将SH-SY5Y细胞转染miRNA 370mimics后感染JEV,检测miRNA 370表达变化对病毒复制变化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NA 370对其预测靶基因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的直接靶向性;转染miRNA 370 mimics/inhibitors后检测FOXO1表达变化. 结果 SH-SY5Y细胞感染JEV后miRNA 370表达显著降低.miRNA 370 mimics/inhibators转染后检测显示,miRNA370能影响JEV的复制水平.FOXO1作为miRNA370潜在靶基因,在SH-SY5Y细胞感染JEV后表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NA370通过直接与FOXO1 3'-UTR区结合发挥作用.miRNA 370 mimics/inhibators转染后检测显示,miRNA 370能影响FOXO1的表达和JEV的复制. 结论 miRNA 370作为JEV感染的关键分子,在FOXO1相关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及囊液mi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付世强;樊海宁;王海久;周瀛;曹得萍;马洁;李衍飞;赵乾;毋德芳;王志鑫;杨宇;任利

    目的 通过对绵羊肝、肺来源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rotoscoleces,PSC)及囊液miRNA测序及表达谱分析,筛选差异表达miRNAs,并对其调控的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以期了解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生物学特征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细粒棘球蚴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TRIZOL法分别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及囊液总RNA,构建sRNA测序文库,采用Illumina HiSeq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分别比较肝、肺原头蚴组及肝、肺囊液组miRNAs的表达差异.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筛选与靶基因预测,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初步探讨差异表达miRNAs. 结果 原始测序数据一系列数字化过滤后,得到的sRNAs长度分布在18-26nt之间.本次测序筛选出 764个miRNAs,包括保守miRNAs 134个,新miRNAs 537个.筛选出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共计61个,其中肝、肺原头蚴组4上调表达,56个下调表达,囊液组仅有1个miRNA且上调表达.GO分析其在生物过程中多富集在转录及调控、蛋白磷酸化、氧化还原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上多集中于ATP、蛋白、核酸及离子的结合和转运等.KEGG显示,受显著差异miRNAs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2条信号通路,主要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代谢和抵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作用. 结论 肝、肺原头蚴组及其囊液存在特异miRNAs表达谱,包括数量和种类及其表达水平的不同,可为包虫病筛选新的药物靶点,评估包虫转移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 福建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MLVA分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劲松;陈爱平;郑恩惠;罗朝晨;徐海滨;黄梦颖

    目的 评价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对福建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分型能力,为了解宋内志贺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暴发时病原的溯源提供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 方法 选择8个VNTR(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位点对68株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MST),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分型结果. 结果 68株宋内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在20.647%~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66个MLVA型,呈遗传多态性,分辨系数为0.9986;有6个优势基因群(G1~G6),表现出时间地区聚集性.在小生成树中,芗城分离株显示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形成本土流行的优势克隆群;新罗分离株来源分散,存在少数优势基因簇. 结论 福建临床分离株宋内志贺菌具有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对该菌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可用于研究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 51株临床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分型与噬菌体分型比较研究

    作者:陈松建;李亚辉;王书伟;张改;李振江;靳静;王中全

    目的 探讨噬菌体分型技术和ERIC-PCR技术对51株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性. 方法 临床铜绿假单胞菌51株使用PL39、PL15、PL16、PL18、PL49和PL62(滴斑法)进行噬菌体分型,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进行ERIC-PCR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方法的差异. 结果 5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ERIC-PCR指纹图谱使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分为1型、2型和3型,使用噬菌体分型可分为Ⅰ、Ⅱ、Ⅲ、Ⅳ、Ⅴ和Ⅵ群6个群.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分型与6种噬菌体分型无显著相关性(r=-0.055,P>0.05). 结论 细菌ERIC-PCR分型较噬菌体分型分辨率低,因此在细菌同源性分析时应结合多种分型技术分析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

  • 腺病毒41型感染致儿童腹泻一例临床表现及病毒基因组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媛媛;裴广倩;赵飞扬;范航;张湘莉兰;何鮦鮦;王云飞;米志强;安小平;黄勇;陈名武;童贻刚

    目的 针对消化道疑似感染病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病原体,并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阐明其基因组及进化特征. 方法 通过对原因不明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然后拼接其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大似然法(选择bootstrap为1000)绘制主要抗原蛋白六邻体(hexon)、五邻体(penton)和纤维突蛋白(fiber)的进化树,分析进化特征;运用Recombination Detection Program version 4 (RDP4)软件进行序列重组分析;使用软件CLC Genomics Workbench 9.0分析突变位点. 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呕吐、腹泻伴抽搐,通过对腹泻患儿的粪便样品高通量测序,使用本实验室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程序检出41型腺病毒(HAdV-41).进一步测序和拼接获得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全长34 138 bp.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序列的高同源性为99%(Human adenovirus 41 isolate NIVD103),属于腺病毒F亚属.对该病毒六邻体、五邻体和纤维突蛋白进行进化分析,其六邻体与HAdV-41 isolate NIVD103,HAdV-41 isolate SH/2015/D16亲缘关系较近,五邻体与HAdV-41 isolate NIVD103,HAdV-41 isolate SH/2015/D16,HAdV41 isolate SH/2015/D240,HAdV-41 isolate SH/2015/D381亲缘关系较近,纤维突蛋白与五邻体相似;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重组分析,未发现明显的重组迹象,但突变分析显示引起此例腹泻的病毒株基因组有多处突变. 结论 从一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的病原体为新的41型腺病毒,该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发现的41型腺病毒有较大差异,其流行态势、致病性及免疫原性值得关注.

  • 去氢骆驼蓬碱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凋亡过程中caspase-3及抗氧化酶活性检测分析

    作者:巩月红;高惠静;卢帅;郑璇;文丽梅;陈蓓;赵军;王建华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去氢骆驼蓬碱体外诱导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凋亡过程中虫体活力、Caspase-3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组、阿苯达唑(ABZ)阳性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去氢骆驼蓬碱(25、50 μmol/L)处理组进行体外干预试验,于48、96、144、192、240、288 h后取样,经0.1%伊红染色后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活力.试验重复验证3次,绘制活力曲线图.用ELISA试剂盒检测作用48 h、96h后各浓度组原头节caspase-3及抗氧化酶HO-1和NQO-1的活性变化. 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处理组从作用第48 h开始原头节活力开始下降,培养至第240 h时25 μmol/L组原头节死亡率为97.9%,50 μmol/L组原头节均死亡.ELISA法测定25、50 μmol/L去氢骆驼蓬碱作用原头节48 h后caspase-3活性分别为(32.776±8.437) ng/ml和(52.129±5.949)ng/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测定25、50 μmol/L去氢骆驼蓬碱作用48、96 h后原头节抗氧化酶HO-1和NQO-1活性分别为(0.563±0.031)ng/ml、(1.832±0.10)ng/ml和(0.425±0.011)ng/ml、(1.288±0.0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 结论 去氢骆驼蓬碱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生长,并能降低caspase-3及抗氧化酶活性,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登革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作者:郎欣月;何晓恩;刘旭玲;谢茜;陈佩;戴程谷秋;赵卫

    登革热是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登革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对登革热的预防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对登革病毒的起源、生物学特性、动物模型、致病机理、以及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

  • HBV受体研究新进展

    作者:林少唯;李冬;唐丽华;李宝华;徐希柱;陈强;田兆菊;田景惠

    HBV流行久远、传播广泛.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一直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HBV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启动感染.HBV被发现后的四十余年中,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其受体,虽有诸多报导但均未被认可,直到Na+-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被鉴定为HBV的功能性受体并得到了公认.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对HBV的感染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为HBV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P2X7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荣兰;彭效祥;伊正君

    结核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病,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P2X7R)是嘌呤受体的一个亚型,近年来较多研究显示P2X7R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P2X7R的结构、P2X7R在宿主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以及P2X7R基因多态性位点对结核病易感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 白纹伊蚊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勇;宋璋瑶;郑学礼

    白纹伊蚊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具威胁的入侵物种之一,同时作为登革热、基孔肯尼亚热等蚊媒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它的大量扩散为疾病的暴发流行提供了条件,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白纹伊蚊的种群遗传特征能够反映其入侵过程及传播病毒能力,所以白纹伊蚊种群遗传研究在疾病防控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微卫星标记因其具有共显性遗传和多态性信息含量高等特点,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用于种群遗传研究的DNA分子标记物.本文根据微卫星标记应用于白纹伊蚊种群研究中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 2016-2017年青海省诺如病毒Ⅱ型基因型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田登;刘桂香;徐琼;赵生仓;张华一;丰艳丽;肖敬玉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青海省诺如病毒Ⅱ型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全省诺如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 用G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用GⅡ型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COG2F/G2-SKR进行RT-PCR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用Clustal和MEGA4.0生物软件对诺如病毒GⅡ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不同地区来源的粪便标本238份,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GⅡ阳性标本47份,占19.74%.从47份阳性标本中分离到17株诺如病毒Ⅱ型核酸序列,包括诺如病毒Ⅱ型基因型GⅡ.1(4株)、GⅡ.2(8株)、GⅡ.3(2株)、GⅡ.4(2株)和GⅡ.14(1株),分别占23.53%、47.05%、11.76%、11.76%和5.88%. 结论 青海省流行的诺如病毒GⅡ型存在多种基因型,其中以诺如病毒GⅡ.2型为主,可为诺如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

  • 2013-2017年天津市柯萨奇病毒A6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谭昭麟;吕莉琨;李力;庄志超;李佳萌;苏旭

    目的 分析天津市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 VP1区基因特征. 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分离自天津市HFMD患者的CV-A6毒株,采用RT-PCR扩增VP1区基因全长序列并测序,使用DNAStar 5.01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 5.05软件进行基于VP1完整编码区的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38株CV-A6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4%~100.0%和93.3%~10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8株CV-A6均为D基因型,其中2013年2株为D2基因亚型,其余36株均为D3基因亚型.D3亚型又可分为D3a和D3b 2个进化分支,其中32株属于D3a分支,4株属于D3b分支. 结论 2013-2017年天津市致手足口病CV-A6流行株主要为D2和D3基因亚型,D3基因亚型又包括D3a和D3b两个进化分支,并以D3a进化分支为主,且呈隔年高发态势.

  •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杨丹丹;赵建荣;高丽;张红燕;彭干成;张恩俊;王舒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情况. 方法 选取2014-2017年1 900例住院患者,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以及AIDS感染情况. 结果 1 900例住院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172例,携带率9.05%.2014-2017年各年度携带率分别为9.20%(46/500)、8.25%(33/400)、9.00%(36/400)和9.50%(57/600).2014-2017年感染一科、感染二科、内科、外科、精神科片区患者携带率分别为12.75%、13.5%、8.13%、5.53%和2.92%.男性94例,女性78例,构成比分别为54.65%和45.35%.城市患者6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56例,携带率8.85%,农村患者1 267例,阳性116例,携带率9.15%.公务员、教师、服务人员、农民及其他职业携带人数分别为37、19、53、56和7例,携带率分别为11.31%、6.21%、16.72.%、6.67%和6.31%.服务人员与公务员等其他职业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628,P<0.05).感染一科、感染二科、内科、外科、精神科片区住院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同时感染艾滋病患者数分别为54、17、21、51和1例,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2.75%、13.5%、3.54%、5.53%和0.42%. 结论 住院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以感染科和服务人员为主,感染二科、感染一科、外科的艾滋病合并乙肝感染的居多,应引起重视.

  • 肺炎支原体及流感病毒致患者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许东风;赵登峰;杨东明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及流感病毒致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医院就诊患者722例,收集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 结果 722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229例,感染率31.72%.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感染149、58和22例,感染率分别为20.64%、8.03%和3.05%.<16、16~、30~、>50岁患者感染数分别为93、56、51和29例,感染率分别为40.26%、43.08%、30.91%和14.80%,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1.21%、29.23%、24.85%和10.71%,流感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4.29%、9.23%、5.45%和2.04%,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率分别为4.76%、4.62%、0.61%和2.04%;男性患者感染101例,感染率为26.04%,其中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合并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17.71%、7.03%和1.56%;女性患者感染128例,感染率为35.50%,感染率分别为23.96%、9.17%和4.73%.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呼吸道感染患并分别为49、82、29和69例,感染率分别为33.33%、33.47%、23.77%和33.17%;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3.13%、18.37%、15.57%和24.52%,流感病毒感染率分别为8.84%、10.61%、5.74%和5.77%,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36%、4.49%、2.46%和2.88%. 结论 16~30岁的女性患者病原体感染率较高,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冬季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

  • 河北地区健康人群携带幽门螺杆菌的VacA和CagE毒力基因型分析

    作者:刘维华;赵紫煜;樊建平;王苋;徐保红;单保恩;赵川

    目的 探讨河北地区健康人群携带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VacA和CagE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当地Hp流行病学研究和胃病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从84名健康体检者胃黏膜组织分离培养Hp,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VacA的s基因、m基因、i基因以及CagE基因片段,分析健康人群中Hp流行株的基因型,以及Hp菌株VacA和CagE基因型与健康人群血型、年龄、性别的相关性. 结果 共分离58株Hp,PCR检测VacA基因均阳性,其中VacA基因的s1型阳性率为98.28%,且以s1a亚型为主,占 91.38%;m 区以m1b和m2亚型为主,与62.08%;i区阳性率为75.86%,以i1为主,占58.62%.毒力基因组合分型以s1m2i1和s1m1i1为主,占46.55%.CagE基因阳性率为89.7%,其中以CagE2亚型为主,占87.93%,CagE1亚型占1.72%.不同年龄、性别人群VacA基因亚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地区健康人群感染的Hp大多含VacA和CagE基因,其致病性均较高.VacA基因以s1a、m2/m1b、i1为主,cagE以cagE2为主,这可能是当地消化道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对健康人群的胃部检查,预防Hp感染.

  • 144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分析

    作者:伊学军;张爱玲;翟建新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就诊结核病患者培养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剔除重复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2015年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分布及突变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结核分枝杆菌144株,2015年分离的39株菌株对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钠、氟喹诺酮的耐药率分别为17.95%、20.51%和25.64%,2016年分离的48株菌株耐药率分别为22.9%、12.50%和33.33%,2017年分离的57株菌株耐药率分别为36.84%、10.53%和40.35%.2015年分离株检出rpoB基因3株,thyA基因4株,gyrA基因5株,同时检出rpoB和gyrA基因2株,同时检出rpoB、thyA和gyrA基因1株;2016年分离株检出rpoB基因4株,thyA基因2株,gyrA基因8株,同时检出rpoB和gyrA基因3株,同时检出rpoB、thyA和gyrA基因2株;2017年分离株检出rpoB基因11株,thyA基因2株,gyrA基因12株,同时检出rpoB和gyrA基因5株,同时检出rpoB、thyA和gyrA基因2株.基因测序发现,rpoB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包括456位C→T、451位C→A以及441位G→T,rpoB基因突变33株,突变率22.92%;thyA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19位和168位的C碱基缺失,thyA基因突变13株,突变率9.03%;gyrA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包括94位A→C/G、90位C→T以及91位C→T,gyrA基因突变40株,突变率27.78%.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性与菌株基因突变情况直接相关,rpoB基因、gyrA基因以及thyA基因的突变情况是导致菌株对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对氨基水杨酸钠耐药的主要原因,但仍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 38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淑琴;杨卫萍;殷燕

    目的 检测和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并符合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387例,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分析其耐药性. 结果 38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共培养出4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304株,占70.53%;革兰阳性菌(G+)98株,占22.74%;真菌29株,占6.73%.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79.41%-86.76%;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85.71%-96.43%.G+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两细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为81.48%-100.00%;真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两真菌对酮康唑、制霉菌素、氟胞嘧啶较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26.67%-40.00%. 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普遍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应及时做病原菌培养和耐药性试验,以利于控制患者病情.

  • 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致脓毒症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作者:张红伟;杜辉;于占彪;徐放

    目的 比较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致脓毒症患者血常规指标及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200例,抽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检查,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74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26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做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6.49%和18.92%;革兰阳性菌组感染病原菌以屎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0.95%和43.65%.两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WBC、NEU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YM、PCT及TNF-α分别为(1.06±0.27)×109/L、(9.62±0.86) ng/ml、(1.02±0.29) ng/ml,革兰阳性菌组分别为(0.71±0.15)×109/L、(7.51±0.70) ng/ml、(0.68±0.1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脓毒症临床表现不同.革兰阴性菌可导致机体产生更加严重的免疫紊乱及炎症反应.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及菌株耐药性特征

    作者:李萍;龚正涛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学特征及菌株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形成,指导临床感染的防控. 方法 收集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取口腔脓液,鉴定病原菌类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取单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菌落和耐药株菌落,经结晶紫染色定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结果 17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因为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106、33、21和14例,构成比分别为60.92%、18.97%、12.07%和8.05%.感染部位为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咬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其他的患者数分别为56、45、24、19、14和16例;共分离223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分别为105、71、18、7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氨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29%、42.86%、31.43%、23.81%和28.57%;肺炎链球菌耐药率分别为61.97%、49.30%、35.21%、25.35%和5.63%;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55.56%、44.44%、44.44%、33.33%和5.56%.结晶紫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强黏附,部分重叠,大片团块形成了典型生物被膜结构. 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来源主要是牙源性感染,常累及眶下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形成强黏附的生物被膜,可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