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4种常见储藏物螨类ITS2基因片段序列以及系统发育分析

    作者:杨志俊;易忠权;胡学锋;王静;陈琳;崔玉宝

    目的 以核糖体第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2) 作为分子标记, 对粉尘螨、屋尘螨、腐食酪螨和热带无爪螨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方法 PCR扩增种常见储藏物螨种的ITS2基因并测序, 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从GenBank下载8条螨虫的ITS2序列, 用MEGA 2.1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 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分析4种螨的ITS2序列长度为316~487bp, 种内基因遗传距离为0.003 823~0.052 599, 种间遗传距离为0.187 440~0.534 699.以长食酪螨 (Tyrophagus longior) 为外类群构建系统发育树, 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屋尘螨与粉尘螨亲缘关系较近, 腐食酪螨及热带无爪螨分别位于发育树的基部和中部, 系统发育树结果与根据形态分类对应.结论 依据ITS2基因片段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可对常见螨种鉴定, ITS2基因片段可作为螨种鉴定的分子标记.

  • 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抗细粒棘球蚴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亚芬;赵军;吕国栋;郑海亚;卢帅;郑璇;木扎拜尔·木合塔尔;文丽梅;王建华

    目的 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 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 DMSO组, Veliparib (10μmol/L) 组, 硝唑尼特 (nitazoxanide, NTZ) 组, H2O2组, 青蒿琥酯低 (65μmol/L) 、中 (130μmol/L) 、高 (325μmol/L) 剂量组, H2O2+Veliparib组, 青蒿琥酯低剂量+Veliparib组, 青蒿琥酯中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 共12组.采用1%伊红染色法检测药物干预2、3、4d细粒棘球蚴的活性, 计算虫体死亡率.给药组干预细粒棘球蚴4d后, 观察虫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彗星试验评价DNA损伤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虫体内DNA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 (8-oxo-dG) 的变化.结果 与DMSO组和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相比, 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 (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虫体损坏情况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严重且明显固缩, 着色加深, 并有空泡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的细粒棘球蚴合胞体带混沌, 细胞结构破坏, 异染色质边际化, 出现脂滴、空泡样结构, 微绒毛明显破坏或减少;彗星试验显示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彗星拖尾较低、中、高青蒿琥酯组明显加长, Olive尾矩 (OTM)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58, 2.482和4.224, P<0.05) .免疫荧光显示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8-oxo-dG的阳性核数较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增多.结论 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增强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使虫体的DNA损伤更严重, 从而导致棘球蚴死亡, 为开发新的抗包虫病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 荧光蛋白标记逆转录病毒整合酶及Brd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汪速飞;杨梓艺;魏巍;余冰;李雨蔓;倪明

    目的 构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 (ML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整合酶及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rd2的真核表达质粒, 为研究整合酶与Brd2相互作用打下基础.方法以Prr88-MLV、HIV质粒pNL4-3及含有Brd2的质粒为模板, 采用PCR技术扩增MLV-IN、HIV-IN、Brd2片段;利用酶切反应体系构建psectag2A-GFP-mIN、psectag2A-GFP-hIN、pDsred2-N1-Brd2质粒, 0.8%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测序分析;用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 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表达情况, 并进行WB鉴定.结果 构建psectag2A-GFP-hIN、psectag2AGFP-mIN、pDsred2-N1-Brd2的真核表达质粒, 酶切以及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将上述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 WB及荧光显微镜均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标记的HIV、MLV整合酶真核表达质粒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rd2真核表达质粒, 尽管Brd2真核表达质粒荧光相对较弱, 但这对整合酶与Brd2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 含内参基因的高灵敏度生殖支原体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晶;冉梦龙;龚杰;刘立雍;何利华;孟凡亮;张建中;赵飞

    目的 建立一种含有人源性内参基因的高灵敏度双重荧光PCR方法, 以期用于生殖支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生殖支原体MgPar重复序列中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 添加人β-globin基因检测引物探针作为体系检测内参, 建立并优化荧光PCR方法, 使用标准浓度核酸进行扩增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评价;用该方法检测62份临床标本, 并与Mg-Pa荧光PCR结果相比较.结果 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的荧光PCR方法对生殖支原体的检测限为0.5拷贝, Mg-Pa荧光PCR的检测限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该方法扩增16种其他支原体和常见生殖道致病菌均为阴性, 特异度为100%.62份临床标本β-globin基因扩增均阳性, 生殖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2% (2/62) .结论建立的带内参检测生殖支原体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 并通过对标本进行质控, 减少了假阴性结果的产生, 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小鼠β防御素4体外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张科;林勇平;刘兴德;胡志伟;牟荣;吴家红;罗语思

    目的 观察小鼠β防御素4体外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小鼠β防御素4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并导入大肠埃希菌表达, 获得的小鼠β防御素4融合蛋白, 通过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复性, 分别以半数组织感染剂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小鼠β防御素4和阳性对照利巴韦林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 以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小鼠β防御素4和利巴韦林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 依据半数毒性浓度与半数抑制浓度的比值计算小鼠β防御素4和利巴韦林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治疗指数 (TI) .同时检测不同浓度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程度.结果 成功构建pET32a-Trx-His-β-D-4重组质粒, 转化BL21后诱导表达融合小鼠β防御素4蛋白.以半数组织感染剂量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纯化的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TI值分别为189和152, 而利巴韦林的TI值分别为87和85, 且小鼠β防御素4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 融合小鼠β防御素4能高效抑制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其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肝细胞HBV受体蛋白的表达

    作者:田景惠;林少为;唐丽华;李冬;陈强;李宝华;徐希柱;田兆菊;焦凤萍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受体蛋白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与肝细胞的表达情况, 探讨HBV进入PBMC的可能途径, 以期了解HBV感染PBMC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PBMC.用RIPA提取人PBMC和肝细胞 (肝脏肿瘤癌旁组织) 总蛋白, 采用Western blot以检测HBV受体蛋白在两种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HBV受体蛋白阳性, 与hNTCP抗体反应条带位于 (35~40) ×103之间, 与预期一致;人PBMC蛋白无此反应条带, 即hNTCP检测阴性.结论 PBMC不表达肝细胞表面的HBV受体蛋白, 病毒可能循非受体途径进入PBMC, 或PBMC表面的HBV受体与肝细胞表面的HBV蛋白受体蛋白不同.关于HBV感染PBMC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下调Mcl-1表达对H37Rv感染小鼠模型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王新敏;王小芳;卢洋;杨菩;韩玲;王英姿;张万江;章乐

    目的 用不同阻断剂下调调控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信号通路, 探讨下调Mcl-1表达对结核杆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H37Rv菌株菌悬液, 感染BALB/c小鼠, 再分别腹腔注射Mcl-1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PD98059、LY294002, 同时设立对应的对照组.应用ELISA筛选不同阻断剂处理小鼠的佳剂量, 采用TUNEL试剂盒检测阻断剂应用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率, 透射电镜观察阻断剂应用后宿主巨噬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HE染色分析应用阻断剂后小鼠肝、肺、脾、肾脏器的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阻断剂处理H37Rv感染组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PD98059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0.05);阻断剂PD98059处理组小鼠巨噬细胞感染H37Rv数量明显减少, 且出现核固缩和凋亡.H37Rv感染小鼠肝、肺、脾、肾脏器出现严重病理损伤, 而阻断剂应用后的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 (P<0.05) .结论 应用阻断剂下调Mcl-1的表达可促进结核杆菌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 减少巨噬细胞内潜伏H37Rv数量, 减轻结核感染对小鼠脏器的病理损伤.作用效果以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强于JAK/STAT和PI3K信号通路阻断剂AG490和PD98059.

  • 寨卡病毒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作者:张涵;曹亮;鲁会军;田明尧;孙文超;郭丹丹;汪伟;金宁一;李太元

    目的 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表达ZIKV主要结构蛋白E蛋白,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为ZIK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GenBank检索ZIKV基因组, 合成E基因并进行密码子优化, 以提高原核表达效率.设计引物, 以合成的E基因为模板PCR扩增ZIKV E基因, 用BamHI和HindIII进行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ET-28a, 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ZIKV E, 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 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 并对适IPTG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结果 pET28a-ZIKV E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均构建正确.用重组质粒转化DE3, 当加入IPTG终浓度为2mmol/L, 成功表达出分子质量单位 (Mr) 为56×103重组ZIKV E蛋白, 与理论分子质量相符合.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可被His标签抗体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重组载体pET-28a-ZIKV E, 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为ZIKV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幽门螺杆菌胶原蛋白酶HpPrtC的表达、纯化及结晶尝试

    作者:田新利;刘东;郭玲;崔丽伟;刘威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并筛选幽门螺旋菌胶原蛋白酶的结晶条件.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重组表达质粒, 在大肠埃希菌进行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经Ni 2+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通过Hampton Research结晶试剂盒筛选蛋白结晶条件.结果 扩增的幽门螺杆菌hp0169基因片段略大于1 000bp, 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p0169, 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 (DE3) 菌株后以IPTG诱导表达该U32家族蛋白酶HpPrtC;亲和层析, 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的目标蛋白经SDS-PAGE鉴定为HpPrtC蛋白单体和二体, 分子质量单位 (Mr) 为50×103和100×103, 但以单体形式为主.使用结晶机器人筛选HpPrtC蛋白的初始结晶条件为0.2mol/L MgCl2, 0.1mol/L Tris, pH 8.5, 3.4mol/L己二醇.结论 HpPrtC可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 并具有较好的可结晶性, 为其结构与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分析

    作者:蒋天琪;翁锐强;刘苏东;谢孟泽;杨松涛;王化磊;夏咸柱;赵平森

    目的 通过RNA测序的方法研究狂犬病病毒(RABV)小鼠脑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和功能. 方法 用 RABV CVS11株感染小鼠脑组织并提取总RNA,构建文库,上机测序分析获得CVS11毒株感染小鼠脑组织mRNA和 lncRNA表达谱,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通过GO和KEGG分析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的功能. 结果与未感染组相比,CVS11感染组有88个lncRNA差异表达,2648个mRNA差异表达(FC≥2,P<0.05).采用实时定量 PCR验证差异表达,结果与RNA-seq结果相一致.GO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共定位基因高度富集在如氮化合物的解毒,氮化合物的细胞解毒和硝基苯的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中;KEGG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靶点参与Toll样受体, NF-κB,MAPK,趋化因子,单纯疱疹和流感A感染等重要信号通路. 结论 lncRNA在RABV感染期间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因此可作为狂犬病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靶点.通过高通量RNA测序研究感染小鼠脑组织中lncRNA和mRNA概况.

  • 结核分枝杆菌Mce4A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吴姝;伊正君;付玉荣

    目的 采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分析预测结核分枝杆菌Mce4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登录NCBI数据库, 获取Mce4A蛋白基因信息;运用ProParam工具和ProScale工具分析Mce4A蛋白预测基本理化性质和疏水性;利用SignaIP 4.1Server和TMHMM Server v.2.0工具预测Mce4A蛋白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应用SOMPA工具分析Mce4A蛋白的二级结构, 并采用SWISS MODEL工具对该蛋白进行三级结构同源建模;运用ABCpred软件和SYFPEITHI预测Mce4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和T细胞抗原表位;运用STRING数据库预测Mce4A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Mce4A蛋白基因全长1 203bp, 编码400个氨基酸.该蛋白理论分子质量单位 (Mr) 为42.418 33×103, 理论等电点为7.69, 分子式为C1900H3022N510O576S6, 半衰期为4.4h, 脂肪系数为93.70, 不稳定系数为27.89, 总平均亲水性为0.023, 为稳定性亲水蛋白.预测该蛋白在13-35位氨基酸之间形成一个典型的跨膜螺旋区, 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分别占37%、21%、6.5%和35.5%.预测该蛋白共有18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23个CTL表位.相互作用蛋白预测显示该蛋白可与5个蛋白协同发挥作用.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Mce4A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 具有跨膜区, 是典型的跨膜蛋白, 在MTB入侵宿主巨噬细胞及存活起重要的作用.该蛋白含有潜在的B、T细胞抗原表位, 为药物作用靶位的选定和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 内蒙古地区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作者:吴金花;王丹丹;布日额;锡林高娃;孙立杰;朝洛蒙

    目的 对从内蒙古通辽市地区患乳腺炎奶牛乳中分离到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鉴定, 并建立一种能直接从牛奶中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方法 采集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炎奶牛乳液标本, 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生化特征鉴定, 溶血及药敏试验, 并进行16SrDNA序列扩增、测序分析、分子鉴定, 采取扩增序列NCBI Blast比对方法建立进化树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该分离株菌为革兰染色阳性, 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培养特性与分子特征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符.PCR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SrDNA序列, 长度为611bp, 该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葡萄球菌 (KY784112.1) 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 进化树分析该分离株与KY784112.1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近缘发育分枝.结论 分离菌株为乳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采用PCR法可作出快速检测.

  • 美洲钩虫纤溶酶抑制剂NaKuI10的表达与活性鉴定

    作者:李海舰;赵曰霞;邓莉;梁旭玲;何庆丰;邵正;彭礼飞

    目的 从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cDNA中扩增编码NaKuI10基因片段, 构建原核表达系统, 重组表达并纯化rNaKuI10, 采用化学发色法和平板溶解试验等检测其对有关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纤溶活性.方法 根据GenBank MH218867序列, 从美洲钩虫cDNA中扩增出编码成熟肽NaKuI10基因片段并连接入表达载体, 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umo/NaKuI10, 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中, 用IPTG诱导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后用镍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 在纯化柱上用SUMO蛋白酶切割融合标签获得rNaKuI10, 用发色底物法检测rNaKuI10对各丝氨酸蛋白酶的抑制活性, 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和纤维蛋白原降解试验观察rNaKuI10对纤溶酶纤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sumo/NaKuI10, 表达产物纯化后获得可溶性rNaKuI10.2倍及等摩尔比的rNaKuI10分别能抑制100%及90.4%的人纤溶酶活性, 22.4%及10.3%的人胰蛋白酶活性.但1、2、5倍摩尔比的rNaKuI10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G, 蛋白酶3, 胰糜蛋白酶, 胰弹性蛋白酶, 凝血酶, 凝血因子Xa (FXa) 、FXIa、FXIIa、FIXa, 活化蛋白C, 血浆激肽释放酶及FVIIa/TF均无明显抑制作用.rNaKuI10对人纤溶酶的抑制常数 (ki) 为 (0.83±0.10) nmol/L.2 000nmol/L的rNaKuI10接近完全抑制1 000nmol/L的人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平板中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 等摩尔比的rNaKuI10可完全抑制人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结论 NaKuI10是一种抑制活性强且特异性较好的纤溶酶抑制剂, 其生物学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 纳米金标记技术在常见食源性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廉晓丽;杨毅梅

    纳米金标记技术是一种高效, 灵敏, 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 能够及时检测病原体, 检测种类也比较多, 在食源性传染病的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简单, 快速的优点使得该类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1].本文就纳米金的理化性质、纳米金标记技术的优点及纳米金标记技术在常见食源性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松瑞;牛子文;张素梅;张龙现;王荣军

    微小隐孢子虫是近年来导致人和动物水样腹泻的重要寄生原虫之一, 并且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控药物和疫苗, 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对研究其致病机理、免疫机制、药物防控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国内外感染动物模型及其应用, 以期为防控人畜共患隐孢子虫病提供重要参考.

  • 自噬在巨噬细胞抗结核感染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西燕;付玉荣;伊正君

    结核分枝杆菌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结核的结局, 自噬是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策略之一;结核分枝杆菌也进化出了一套自噬逃逸机制, 利于其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自噬通路调控是细胞自噬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局, 本文主要讲述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体后巨噬细胞相关自噬通路调控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自噬抑制机制, 为寻找防止结核病的新靶点奠定基础.

  • HIV/AIDS合并NTM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景辉;吴利先

    近年来, 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 NTM) 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且随着HIV/AIDS患者的出现, 由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的发生率升高, 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重要性.HIV/AIDS患者免疫力低下, 死亡率高, 更容易被NTM感染, 从而加速HIV/AIDS患者死亡.因此, 尽快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诊断, 不仅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而且对降低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关于HIV/AIDS合并NTM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IL-17与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若兰;宝玲;戴熙廷;简苗苗;计震华;陶律延;麻明彪;彭芸;柳爱华;宝福凯

    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 IL-17) 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cytokine, CK), 其在慢性炎症疾病和抵御细胞内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 (tuberculosis, TB) 仍然是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有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相关, 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深入探究IL-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学的关系, 对于结核病的疫苗改善设计、有效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常见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马微;史艳霞;赵瑞芬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见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 为此病今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住院12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观察组) 的临床资料, 纳入同期COPD稳定期患者129例为对照组, 病毒感染检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分析两组患者病毒感染情况,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2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有17例患者检出病毒感染, 感染率为13.18%, 对照组3例患者病毒感染, 感染率为2.3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118, P=0.002 5);观察组感染病毒以FLU-B为常见, 但FLU-A、FLU-B和PIV合并感染的多, 观察组FLU-A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75, P=0.001 7);夏秋季节病毒感染率要高于春、秋季节,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922, P=0.588) .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毒感染率高于COPD稳定期, 感染的病毒以FLU-B、FLU-A和PIV多见, 2种或多种病毒感染现象很常见?夏秋季更易发生病毒感染, 提示需重视COPD患者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昆明市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及气候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研究

    作者:符宗敏;何玲;施丽斌;李艳红;杨佳;赵琳

    目的 监测昆明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并分析气候对病情的影响, 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昆明市年平均气温及降雨量变化情况, 监测手足口病病原, 分析气候变化与手足口病发病间关系.结果2010-2017年昆明市手足口病病例数 (发病率) 分别为17 717例 (294.173 8/10万), 12 243例 (190.339 1/10万), 18 260例 (282.539 6/10万), 15 416例 (237.048 2/10万), 24 142例 (369.487 8/10万), 19 912例 (302.988 3/10万), 20 235例 (303.055 3/10万), 14 347例 (213.243/10万) .手足口病周发病数与气候条件相关因素分析中周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P<0.01), 与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未见相关性.EV71和CA16是昆明市手足口病发病患者感染常见病原体.结论 温度变化会引起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变化, 积极控制肠道病毒EV71和CA16传播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

  • 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类型肠道病毒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赵倩;张景丽;蒋秀芳;程思思;万丽;王立娜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 指导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集45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情况.观察患儿临床特征, 口腔疱疹分布情况, 以及手部、足部皮疹分布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V71感染患者数262例, CoxA16感染患者数194例.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咳嗽、嗜睡、惊厥、肌肉痉挛的比例显著高于EV71型, 而EV71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呕吐的比例显著高于CoxA16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在上腭、咽峡部、颊粘膜发生口腔疱疹的比例显著高于EV71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但两组手足口病患者间手部和足部皮疹分布情况并差异不显著.结论 EV71和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仍然是常见类型, CoxA16型患者易发生咳嗽、嗜睡、惊厥、肌肉痉挛, EV71型患者易发生呕吐.CoxA16型患者口腔疱疹易发生在上腭、咽峡部、颊粘膜.积极监测肠道病毒类型对控制患儿病情有重要意义.

  • 头颈部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钟红;董朝;杜江

    目的 了解测头颈部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病原学特征, 指导临床真菌感染防控.方法 收集2013-2017年1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对分离鉴定的真菌类型、感染率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分离58株真菌, 分离率38.67%.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马尔尼非青霉菌、克柔假丝酵母菌、黑曲霉菌、其他真菌分别为23、14、10、6、2、2、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13.04%、52.17%、26.09%、4.35%、4.35%, 21.43%、50.00%、57.14%、7.14%、0.00%和60.00%、50.00%、20.00%、0.00%、0.00%.70例男性和80例女性患者分别分离真菌25和33株, 分离率分别为35.71%和41.25%.春、夏、秋、冬四季患者真菌分离率分别为35.14% (13/37) 、50.98% (26/51) 、33.33% (11/33) 和27.59% (8/29), 夏季分离率高于其他季节 (χ2=4.940 5, P=0.026 2) .住院时间<10d、≥10d、≥20d、≥30d和≥40d患者真菌分离率分别为16.67% (8/48) 、25.00% (7/28) 、44.00% (11/25) 、53.57% (15/28) 和80.95% (17/21), 住院天数≥40d患者真菌分离率高于其他患者 (χ2=18.4109, P=0.0000) .头颈部肿瘤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真菌分离率分别为25.45% (14/55) 、39.53% (17/43) 、42.86% (15/35) 和70.59% (12/17), Ⅳ期患者真菌分离率高于其他患者 (χ2=14.129 4, P=0.000 2) .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感染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常见, 临床治疗中可优先选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夏季、住院时间长、晚期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几率高.

  • A组链球菌致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原学研究

    作者:李艳阳;王文英;娄春艳;高杰

    目的 研究致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A组链球菌 (GAS) 致病基因及耐药.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抑菌浓度 (MIC) 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和万古霉素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设计emm基因、SpeB基因、NudA基因和NudB基因, 并进行PCR扩增.采用BLAST将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 并对结果判读.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成功分离出GAS菌株113株, 其中2~6岁71例, 6~11岁42例.GAS分离株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99.12% (112株) 、90.27% (102株) 、84.96% (96株) 和2.65% (3株) .对单一抗生素耐药为7株 (6.19%), 对两种抗生素耐药13株 (11.50%), 对三种以上抗生素耐药93株 (82.30%) .GAS分型:emm2型6株, emm4型10株, emm12型72株, emm25型3株, emm49型6株, emm57型4株, emm61型12株.113株GAS中, 56株携带Aph3基因 (49.56%), 71株携带Aac6-I基因 (62.83%), 96株携带tetM基因 (84.96%), 113株携带链球菌外毒素B (100%), NudA和NudB各检出61株, 携带率为53.98%.结论 随着广谱类抗生素的应用, A组链球菌感染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日益减少, 但耐药程度越来越高.

  • 末梢血全量程CRP检测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

    作者:郑文枝

    目的 探讨末梢血全量程C反应蛋白 (CRP) 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2-2018年2月住院CAP患儿100例, 采集末梢血20ul (抗凝), 采用胶体金法进行全量程CRP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3ml, 分离血清,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根据血清CRP检测数据将患者分为I-V组进行对比分析, 并比较不同病原学诊断组末梢血全量程CRP和血清CRP检测结果.结果 末梢血全量程CRP检测灵敏度较低, I组无具体数值;与血清CRP比较II、I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V、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按病原学诊断分组, 病毒性肺炎组35例患儿血清CRP为 (1.543±1.225) mg/L, 末梢血全量程检测bCRP<0.5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性肺炎组、其他肺炎组患儿末梢血全量程检测CRP检测结果和血清CRP检测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末梢血全量程CRP检测结果与血清CRP检测法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 可用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血清CRP检测结果稳定, 准确度较末梢血全量程CRP检测法高, 但对于幼儿, 特别是新生儿以及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采血困难时, 末梢血全量程CRP检测更方便、快捷.

  • 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调查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马犇;吴毅;王胜强;唐显军;廖开友;穆小松;任小川;莫绍江

    目的 调查结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亲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5例结肠癌患者为结肠癌组, 另选取35例结肠腺瘤患者和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 采用培养法检查粪便菌群分布, 并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前后采集结肠癌组患者静脉血,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内毒素水平, 并与两对照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术前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 (7.71±1.59) Log10、 (6.93±1.69) Log10、 (7.37±1.49) Log10、 (7.43±0.89) Log10、 (7.37±1.31) Log10]和术后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 (8.68±1.68) Log10、 (7.85±1.76) Log10、 (5.97±1.53) Log10、 (6.12±1.14) Log10、 (5.83±1.25) Log10]与结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肠癌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肠腺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弯曲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活菌集落数[ (6.85±0.97) Log10vs (6.01±0.62) Log10、 (6.61±0.92) Log10vs (5.59±0.68) Log10、 (7.95±1.52) Log10vs (8.71±1.28) Log10、 (8.41±1.08) Log10 vs (9.24±1.07) Log10、 (7.96±1.42) Log10vs (8.72±1.22) Log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结肠癌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且术后更为严重.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利于结肠癌的防治.

  • 泌尿科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及尿肠球菌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作者:于浩;李连友;毛颖佳;张大鹏;田野

    目的 分析泌尿系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及尿肠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 为临床治疗及耐药性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泌尿系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经琼脂平板法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24株, 尿肠球菌68株, 采用K-B法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扩增耐药基因并测序, 分析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24.20%、氧氟沙星14.52%、环丙沙星8.87%、阿米卡星16.94%、美罗培南0.81%、亚胺培南1.61%、庆大霉素61.29%、四环素32.26%;PCR扩增IMP (587bp) 基因、TEM (535bp) 基因、CTX-M-1 (891bp) 基因、SHV (305bp) 基因、NDM-1 (287bp) 基因、aac (3) -Ⅱ (237bp) 基因、ant (3″) -Ⅰ (284bp) 基因、aac (6′) -Ⅰ (394bp) 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68%、60.48%、40.32%、11.29%、4.03%、46.77%、29.03%和50.81%.尿肠球菌耐药率分别为:诺氟沙星64.70%, 氧氟沙星61.77%, 环丙沙星57.35%, 四环素58.82%, 、氯霉素47.06%, 庆大霉素75.00%, 红霉素66.18%, 利福平47.06%, 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敏感;PCR扩增ant (6) -Ⅰ (460) 基因、aac (6′) -Ⅰ (394bp) 基因、aph (3) -Ⅲ (370) 基因、efm (1090) 基因、efa (940) 基因、ermB (920) 基因、tetM (770) 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7.35%、73.53%、32.35%、60.29%、51.47%、36.76%和8.2%.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尿肠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敏感外, 对其它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也较高, 且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泌尿科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耐药基因检测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 慢阻肺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痰培养结果分析

    作者:王瑞玲;张继跃;刘慧君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痰培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 (研究组) 和60例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 比较研究组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检出324株真菌, 以白色念珠菌较常见 (占63.58%) .分离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低 (1.46%), 而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等其它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1.46%~3.88%.研究组患者的年龄, 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及机械通气的比例, 抗菌药物和激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 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及ICU住院时间长均是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 而血清白蛋白增高是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P<0.05) .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两性霉素B治疗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耐药率低.COPD患者发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涉及高龄, 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等多个方面.临床上应重视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 提高真菌性肺炎的防治效果.

  • 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检测在感染性肺炎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芳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和内毒素 (endotoxin, ET) 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 其中衣原体肺炎8例, 支原体肺炎14例, 病毒性肺炎23例, 细菌性肺炎55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和ET水平, 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和ET分别为 (10.93±3.07) ng/ml和 (0.26±0.07) EU/ml, 与健康对照组 (0.23±0.14) ng/ml和 (0.04±0.02EU/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衣原体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病毒性肺炎组PCT (0.24±0.12) ng/ml~0.29±0.18ng/ml和ET (0.04±0.02) EU/ml~0.05±0.03E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革兰阴性菌组血清E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 (P<0.05);衣原体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病毒性肺炎组血清PCT和E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73株病原菌, 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 占61.64%.革兰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0%以上, 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在30%以上.革兰阳性菌28株, 占38.36%, 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在77%以上, 对红霉素耐药率在58%以上.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和ET升高, 因此可通过血清PCT和ET检测鉴别儿童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种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时选用敏感性药物治疗, 以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