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群体密度感应分子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菌毛集合系统的影响

    作者:乔霞;杨勇;刘晓明;魏军

    目的 探讨群体密度感应系统小分子N-3-oxo-oc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3-oxo-C8-AHL)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7978菌株菌毛集合系统基因表达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细菌运动性试验及生物被膜定量试验测定3-oxo-C8-AHL对ATCC1797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晶紫试验观察ATCC17978生物被膜形成的结构;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3-oxo C8-AHL对ATCC17978 CusABCDE、BfmS、Bfm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与3 oxo-C8-AHL组ATCC17978运动直径分别为(3.0±0.1)cm和(1.0±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2,F=0.313,P<0.05);生物膜形成试验测得3-oxo-C8-AHL组和对照组A值分别为0.07733和0.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1,F==2,P<0.05);结晶紫染色观察3-oxo-C8-AHL组细菌不易聚集形成生物被膜,而对照组易聚集、成膜;荧光定量PCR测定了3-oxo-C8-AHL组菌毛集合系统CusABCDE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34.1%以上(P<0.05),BfmS和BfmR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调44.1%和38.2% (P<0.05). 结论 菌毛集合系统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群体密度感应系统小分子3 oxo C8 AHL对菌毛集合系统等相关基凶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从而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运动,致使生物被膜结构形成缓慢.

  • HIV-1gp120三聚体蛋白的小量表达与纯化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张昊天;凌虹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HIV-gp120三聚体蛋白并进行纯化.以期建立一种适合中小型实验室获得HIV-1包膜糖蛋白(Env)的纯化方法. 方法 培养HEK 293T细胞,分别在2%和10%胎牛血清(10%FCS)两种浓度下表达pLH-06044 gp120T-His质粒(gp120T-His),获取表达上清液,以pcDNA3.1(+)空质粒转染上清作对照进行SDS-PAGE电泳,根据BSA系列浓度SDS-PAGE电泳后绘制的标准曲线比较10%FCS与2%FCS培养转染细胞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差异;利用Ni-IDA QTZ 6FF亲和层析以咪唑浓度梯度洗脱2%胎牛血清培养的上清液并以变性及非还原条件进行电泳验证,再降低上样量并以相同方法验证小量纯化的可行性;利用Native PAGE以已知浓度的gp120T为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计算产量与得率;采用酶联吸附免疫试验(ELISA)与多种广谱中和抗体进行反应,分析产物的活性.结果 通过小量表达与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06044-gp120三聚体(gp120T-His),纯化后每1 ml转染上清液至少得到约0.5 μg三聚体蛋白,得率约为20%. 结论 采用一步亲和层析法纯化少量gp120 三聚体操作简单,试验成本较低,蛋白得率高,纯度高,活性好.该方法可用于备选免疫原的纯化.

  • 金黄色葡萄球菌PGRP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孟圆;刘思雨;马秋虹;王运铎;杨光;孙文平;罗红

    目的 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PGRP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方法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金黄色葡萄自溶素(autolysin,AtlA)基因序列(AC:D17366),设计其中pgrp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NCBI Blast,在收录的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对相应的基因序列进行保守性分析.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全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pgrp基因序列,构建该基因的克隆载体pEASY-T1/pgrp及表达载体pET-32a(+)/pgrp,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PGRP.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4.1 server、Signal-3L、TMpred、DAS、NetPhos 2.0 Server)分析rPGRP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域及磷酸化位点等生物学信息.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ASY-T1/pgrp及表达载体pET-32a(+)/pgrp,构建的克隆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金黄色葡萄自溶素AtlA基因序列(AC:D17366)的相似性为95.7%.获得的rPGRP分子质量单位约为20×103.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PGRP片段由15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单位(Mr)为17.440 95×103,理论pI为5.45,是一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该蛋白无信号肽且为非跨膜蛋白,属于胞外蛋白. 结论 成功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溶素酰胺酶PGRP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约20×103肽聚糖识别蛋白片段为稳定的亲水性胞外蛋白.

  • 青海省藏族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包虫病患者免疫应答研究

    作者:王永顺;韩秀敏;范雯;雷雯;王威;刘佳;吴海莲;詹培珍;孙媛萍;范海宁;张雪飞

    目的 建立青海藏族人群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阐明棘球蚴感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集确诊的青海省藏族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各50份,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42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以及表达IL-4、IFN-γ的CD19+和CD56+、CD25+和HLA-DR+以及CD4+、CD8+细胞百分率,分析藏族人群感染细粒棘球蚴和泡球蚴后机体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青海省藏族16~60岁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值范嗣分别为:①总T细胞(61.33±7.78)%;②CD3+/CD4+细胞(35.47±6.22)%;③CD++/CD8+细胞(31.12±6.44)%;④CD4+ /CD8+比值1.21±0.40.⑤B细胞CD3/CD19+ (12.19±4.77)%;⑥NK细胞CD3-/CD56+(19.89±7.45)%;⑦CD25+细胞(7.43±5.58)%;⑧HLA DR+细胞(34.42±12.86)%.两型包虫病患者总T细胞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P<0.05),CE患者CD25+细胞和AE患者CD3/CD19+低于健康人群(P<0.05),CE患者的CD25+细胞、IL-4/CD4+水平低于AE患者(P<0.05);CE患者CD3+/CD4+细胞水平男性低于女性(P<0.05),IL-4/CD8+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AE患者总T细胞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 结论 建立了青海省藏族人群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嗣,并证实包虫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体抵抗包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俞娟;戴璐

    目的 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SCCmec基因型别及耐药性,为不同感染型别菌株的有效治疗及耐药性控制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12月患者各类送检临床标本,分离MRSA,对菌株进行SCCmec基因的多重PCR扩增,K-B法分析SCCmec基因型菌株耐药情况,根据标准判定结果. 结果 本院2016年1-12月患者各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MRSA 282株,携带SCCmec基因151株,占53.55%,其中143株携带SCCmecⅢ型基因,8株携带SCCmecⅡ型基因.携带SCCmecⅢ型基因MRSA病区分布:ICU病房81株(占56.64%),外科病房39株(占27.27%),内科病房16株(占11.19%),门诊病房7株(占4.90%).携带SCCmecⅡ型基因MRSA病区分布:ICU病房5株(占62.50%),外科病房2株(占25.00%),内科病房1株(占12.50%),门诊病房分离的MRSA菌株未检出SCCmecⅡ型.携带SCCmecⅢ型基因的MRSA标本来源:痰液93株(占65.03%),血液37株(占25.87%),腹水9株(占6.29%),尿液3株(占2.10%),伤口分泌物1株(占0.70%).携带SCCmecⅡ型基因MRSA标本来源:痰液5株(占62.50%),血液3株(占37.50%),患者腹水、尿液标本以及伤口分泌物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未检出SCCmecⅡ型.携带SCCmecⅢ型MRSA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拉啶、头孢吡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7.83%、53.85%、60.13%、26.57%和8.39%,对万古霉素敏感;携带SCCmecⅡ型MRSA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拉啶、头孢吡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75.00%、37.50%、25.00%、12.50%和12.50%,对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 MRSA临床分离株基因型以SCCmecⅢ型为主,主要分离自医院的ICU病房及患者的痰液和血液标本.临床治疗MRSA感染时应首选万古霉素,但应合理选用,避免耐药性发展.

  • 不同毒力Mtb感染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作者:郝贤斌;吴利先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巨噬细胞Ana 1株模型,探讨不同毒力Mtb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为阐明结核病(TB)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减毒株(H37Ra株)和大理临床分离株(D11)分别感染巨噬细胞Ana-1株感染后1、3、6、12及24 h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变化.实验设空白对照.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37Ra组和D11组巨噬细胞Ana-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H37Ra组在感染1h后Ana-1细胞凋亡率为(14.45±2.45)%、3h后(6.79±1.84)%、6h后(4.00±1.67)%均明显高于D11组(P<0.05);H37Ra组和D11组Ana-1细胞凋亡率在感染后1、3、6、12 h呈下降趋势(P<0.05),在24 h略有升高;空白对照组Ana 1细胞凋亡率在1h为(3.50±0.87)%,而在3、6、12、24 h时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毒力的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诱导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凋亡率与菌株毒力呈负相关.

  • CTXM-15型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布特征及质粒传播规律研究

    作者:徐亚珂;龙金照;段广才;梁文娟;刘慧莹;陈帅印;郗园林

    目的 探讨CTX-M-15型大肠埃希菌的分子分布特征及质粒传播规律. 方法 232株CTX-M-15型大肠埃希菌鸟枪法测序序列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利用CGE在线工具获得菌株的MLST分型、耐药基因及质粒类型信息,应用eBURST软件绘制MLST分型结果聚类图. 结果 232株CTX-M-15型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出 37个MLST型别,其中以ST131菌株检出率较高,为35.34%(82/232).菌株中耐药基因数目为1~22个不等,出现耐药基因数目较多菌株的ST型别为ST131和ST617,其中blaOXA-1、aac(6') Ib-cr、aac(3)-Ⅱ、aadA、mph(A)等7种耐药基因在ST131菌株和非ST131菌株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ST131菌株检出率高于非ST131菌株(P<0.05或P<0.01).菌株巾检测到blaOXA48、blaKPC2、HaNDM1、blaCMy、blaVIM等其他类型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主要的β内酰胺基因组合形式是blaTEM1+blaCTXM15,而在ST131中主要的组合形式是blaOXA1+blaCTX-M-14(32/82).检测到的不相容性质粒的类型有9种,其中IncF型质粒的检出率较高,为95.26%(221/232),该质粒在ST131菌株中的检出率为98.78%(81/82).菌株中IncF型复制子类型出现频率较高的是IncFIA+IncFIB+IncFII(83/232),在ST131菌株中上述复制子中检出率较高的是IncFIA+IncFII,为51.22%(42/82).IncF型质粒经pMLST分型可获得59种型别,F36:A4:B1、F31:A4:B1、F48:A1:B49型质粒主要存在于ST131菌株和CC10克隆复合体巾,而ST131菌株中主要的质粒类型是F2:A1:B-(38/82). 结论 CTX-M-15型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ST131型别的大肠埃希菌株中,ST131菌株比其他菌株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同种型别的质粒可以在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之间传播.

  • 家蝇AMP17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和表达模式研究

    作者:陶如玉;李妍;马慧玲;付萍;吴建伟;国果

    目的 克隆家蝇AMP17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从微生物诱导的家蝇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差异高表达唾液腺蛋白AMP17基因.以该基因的cDNA文库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取家蝇不同生活史时期标本(卵,各龄幼虫,蛹,雄雌成虫)及3龄幼虫不同组织部位(体壁、气管、唾液腺、脂肪体、马氏管及中肠)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17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PCR扩增得到约495 bp的特异性AMP17基因片段.AMP17基因ORF全长495 bp,编码16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单位17.4×103,等电点为6.09,整个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该蛋白属于分泌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包括细胞壁).磷酸化位点分析该蛋白,有5个丝氨酸、3个苏氨酸、1个色氨酸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以α-螺旋,不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蛋白大量的结构元件.时空表达谱显示,家蝇不同发育时期中,以卵期作为参照,AMP17基因在3龄及雄成虫时期表达量高,表达水平排列顺序为3龄幼虫>雄成虫>1龄幼虫>雌成虫>蛹期>2龄幼虫>卵,3龄幼虫时期表达量比卵期上调了20 320.98倍(P<0.01);雄成虫上调了10 936.37倍(P<0.01).以体壁作为参照,AMP17基因在家蝇3龄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以马氏管表达高,比体壁上调了2.40倍(P<0.05);其次为唾液腺,比体壁上调了1.31倍(P<0.01). 结论 成功克隆了家蝇AMP17基因并初步探索了其时空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过继转移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抑制OVA诱导过敏性哮喘的研究

    作者:郭盼;章婧;孙越;朱晓龙;冯晓月;黄俊凯;姚晔;纪伟华;任继玲;朱云娟;刘佩梅;胡立志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鼠CD8α树突状细胞(DCs)在抑制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腹腔注射SEA(PBS为对照组)致敏后,分离脾细胞,磁珠分选获得CD8α+ CD1 1c+-DCs和CD8α CD11c+-DCs.尾静脉注射法过继转移DCs,再用OVA诱发小鼠哮喘.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算其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及BALF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L-5、IL-10、TGF-β水平. 结果 SEA-CD8α DCs/OVA组较SEA-CD8α+-DCs/OVA、对照过继转移CD8a+-DCs、CD8α DCs组以及单纯OVA诱导组以及小鼠肺组织炎症显著减轻,病理评分更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分别为6.80±1.03,11.00±0.00,13.00±0.82,12.75±0.50,14.00±1.0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0±0.79,10.17±1.61,11.84±2.31,12.60±1.60,20.00±1.70.血清OVA特异性IgE水平下降,BALF和脾细胞上清IL-4、IL-5表达量下降,IL-10、TGF-β表达量升高(均P<0.05). 结论 SEA致敏鼠CD8α-DCs可抑制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其有效成份有待进一步研究.

  • 华支睾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CsFABP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华慧;张波;李向阳;颜超;刘瀛;于倩;汤仁仙;郑葵阳

    目的 的观察华支睾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Clonorchis sinensis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CsFABP)作用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面分子表达、细胞吞噬活性及NO、TNF-a分泌情况,探讨CsFABP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LPS为阳性对照,分别用CsFABP和LPS+ CsFABP处理RAW264.7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采用中性红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采用4-氨基安替吡啉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酸性磷酸酶含量,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分泌水平,采用ELISA检测TNF-α分泌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FABP处理24 h后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增强(P<0.05),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增加(P<0.01),NO和TNF-α分泌增加(P<0.05),但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当CsFABP与LPS联合作用时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细胞表面抗原CD80和MHCII的升高(P<0.05),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P<0.05). 结论 CsFABP可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增加巨噬细胞NO、TNF-α的分泌,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

  • H7N9人禽流感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张华美

    2017年2月5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1例(咽拭子标本H7N9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流行病学调查该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可能为其所在村禽类批发点.

  • 病毒感染与不育不孕相关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裴杰;崔子宸;李运清;薛庆节;陈廷

    病毒可能经过垂直传播使病毒遗传物质进入胚胎使胚胎在子宫内不易着床或精子卵子不易结合形成正常受精卵,病毒也可经子宫、胎盘、产道等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流产、死胎或发生严重的出生缺陷;男性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影响精子数量、活性、活动能力等使精子质量下降而导致不育.本文对可能与男女不育不孕有关的病毒就病毒种类、致病机制、临床检测作一综述.

  • 氧化应激反应对肝纤维化形成研究的进展

    作者:张忠佩;秦元华;任一鑫;戴晓冬;郑莉莉;崔昱

    肝纤维化是宿主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脏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结果.由于肝星状细胞活化后产生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整个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有研究表明,氧化自由基的持续性产生,驱动了慢性肝脏疾病纤维化形成的反应过程.活性氧物质不仅参与生理信号的传导,同时也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目前对重要的氧化还原酶在肝脏中的作用靶点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其在氧化应激过程的多方面作用机制的描述.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参与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以及肝纤维化过程巾氧化物作用与宿主抗氧化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肝纤维化 HSC NOX ROS 综述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人体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宋章永;王光西

    单细胞测序技术已经应用在多个医学领域,在揭示细胞的异质性、环境中无法培养的微生物遗传信息和微生物的变异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更深入层次的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本文概括了当前单细胞分离技术、单细胞测序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中涉及方法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 我国主要鼠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渊;张莉;吕艳;李海龙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对人类危害大的是鼠源性疾病,鼠类为多种寄生虫的保虫宿主、病原体的储库,可导致多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鼠类数量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能力极高,活动能力强,和人类生产生活接触密切,可控性差,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本文就我国主要鼠源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鼠源人兽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 共生菌Wolbachia在蚊媒传染病防控方面的研究

    作者:刘同凯;张忠;张瑞玲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革兰阴性共生菌.Wolbachia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还可以抑制或阻断宿主对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的感染,因此被广泛用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但Wolbachia对不同虫媒病毒的作用又受到蚊虫种类和所选用Wobachia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总起来说,wMel对各种虫媒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好.本文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2010-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宋广德;邹建芳;赵玉军;张文文;杜忠君

    目的 了解山东省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6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汇总山东省鲁氏菌病病例数据,运用excel、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以菏泽、济宁等鲁西南地市多发,病例数分别占13.81%和7.67%.患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86.89%(11 536/13 277),且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77.16%(10 245/13 277)和22.84%(3 032/13 277).其中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病例108例,占0.81%. 结论 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患者以男性农民占多数,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病例较少,可为全省的布病防治提供参考.

  • 新疆南疆绵羊泰勒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齐萌;赵爱云;王海国;宋显明;张宽宽;郑毛亮;井波;陶大勇

    目的 了解新疆南疆绵羊的泰勒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分布特征. 方法 基于泰勒虫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检测该区域绵羊血液标本中的泰勒虫,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637份血液标本PCR检测泰勒虫阳性400份,总感染率为62.79%.其中,莎车县、英吉沙县和泽普县绵羊的泰勒虫感染率均为100%,不同采样点绵羊的泰勒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87,P<0.01);散养和圈养绵羊的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72.62% (358/493)和29.17%(4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6,P<0.01);夏季和冬季绵羊的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44.01%(125/284)和77.90%(27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6,P<0.01).经种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序列比对,400个泰勒虫阳性样品中,399个为绵羊泰勒虫,1个为环形泰勒虫,未检出尤氏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 结论 新疆南疆绵羊的泰勒虫病流行严重,感染虫种主要为绵羊泰勒虫,应加强对该地区泰勒病的防控.

  • 116株儿童感染致病性A组链球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韩德兰;王永清;韩媛媛;王娜

    目的 研究儿童感染致病性A组链球菌的流行特征,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患儿咽拭子和皮肤化脓性感染伤口分泌物标本1921份,从中分离和鉴定致病性A组链球菌,检测emm基因分型. 结果 从1921份标本中分离出116株致病性A组链球菌,其中<3岁的学龄前儿童、3~岁的学龄儿童、≥7岁的学龄儿童分别分离出26、39和51株,分离率分别为5.32%、6.18%和6.37%,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207,P<0.05).从男性和女性患儿中分别分离出69和47株菌株,分离率分别为6.74%和5.23%,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8,P<0.05).分别从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风湿、皮肤化脓感染、呼吸道感染、猩红热、银屑病以及其他疾病患儿中分离出42、32、15、13、9、2、1和2株.致病性A组链球菌emm基因型1型、12型、18型、110型、65型、11型、101型、75型以及其他型别分别为49、31、10、8、7、5、1、1和4株,分别占42.24%%、26.72%、8.62%、6.90%、6.03%、4.31%、0.86%、0.86%和3.45%. 结论 致病性A组链球菌主要感染人群为>7岁的男性学龄儿童,菌株感染主要诱发急性咽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emm1型为流行菌株.积极监测致病性A组链球菌菌株特征有利于感染的防控.

  • 1例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作者:林红;徐岁;邵雷;朱珊珊;胡文佳;朱绍汶;顾亚萍;杨蒙蒙;周华云;朱国鼎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认输血传播疟疾病例. 方法 搜集1例输血感染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和献血者采血,分别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RDT)、疟原虫镜检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扩增的疟原虫的18S rRNA,裂殖子表面蛋白1和2基因(PfMSP1和2)测序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进化树. 结果 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有输血史.外周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并经RDT、重新镜检和qPCR确认.经调查,该患者先后输入来自4位供血者的血液成分,4位供血者献血时留存血样经血涂片镜检和RDT均未查见疟原虫,仅1名献血者qPCR扩增恶性疟原虫18S rRNA阳性.随访献血者采集血样RDT检测阴性,血涂片疟原虫镜检阴性,qPCR检测恶性疟原虫18S rRNA阳性.献血者和患者血样均能扩增出18S rRNA,MSP1和MSP2基因序列同源性100%. 结论 该患者为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病例,因此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疟疾筛查,控制输血传播疟疾的发生.

  • 柯萨奇病毒A6型所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韦伟

    目的 对柯萨奇病毒A6型(CA6)所致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患儿肛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分析其结果. 结果 1 368例手足口病患者中检出EV71感染287例(占20.98%),CA16感染228例(占16.67%),CA6感染179(占13.08%%).CA6感染组男女比例为1.89∶1,CA16感染组男女比例为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0,P<0.05);CA6感染组平均年龄为(2.91±2.12)岁,EV71及CA16感染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49±2.19)岁和(3.38±2.1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6组皮疹易出现在躯干,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68,P<0.05);CV6组与EV71组相比皮疹较少出现在足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14,P<0.05);CA6组发热率75.61%,与EV71组(51.22%)和CA16(47.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23.339,P<0.05);EV71组和CA16组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4~8月份,CA6组主要发生在7~1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6为儿童手足口病新的流行病原之一,其发病的平均年龄较小,多数患儿有发热症状,皮疹呈多样性,且多出现在躯干,流行高峰期为7~11月份.

  • 口腔感染中假丝酵母菌的构成及耐药研究

    作者:赵少轶;陈会娟;马冬梅;张沛沛;朱惠芳

    目的 研究口腔感染假丝酵母菌构成以及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口腔感染假丝酵母菌患者462例,收集口腔患处样本并培养.采用显色培养基和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法检测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耐药情况,判读标准依据CLSI 2017.将CAP1-mRNA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扩增,并比较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株和敏感株的CAP1-mRNA表达水平.对耐药株ERG11基因PCR扩增,阳性产物双向测序. 结果 共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属17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为105、38、17、9和4株,分别占60.69%、21.97%、9.83%、5.20%和2.31%.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除两性霉素外其余四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仅2株对氟康唑产生耐药,其他假丝酵母菌未产生耐药.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6株是多重耐药菌,2株对四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株CAP1-mRNA表达水平为9.5±2.21,敏感株表达水平为7.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12株菌株ERG 11基因不同程度发生位点突变,共计发生同义突变11处,错义突变14处.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优势菌种.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与CAP1-mRNA表达水平和ERG11基因位点突变关系密切.

  • 甲真菌病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及机体免疫状况分析

    作者:娄方璐;王禹毅;郑文豪;王苏平;张印新

    目的 分析甲真菌病病原菌的菌种构成、分布特点及其与甲真菌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探讨机体免疫对甲真菌病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集332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类,分析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甲真菌病病原菌构成;以2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对甲真菌病患者和健康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分析甲真菌病患者的免疫水平. 结果 332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215例,阳性率64.8%.其中皮肤癣菌属占74.9%(161/215),酵母菌属占20.5%(44/215),霉菌属占4.7%(10/215).红色毛癣菌合并白念珠菌感染6例,占2.8%;红色毛癣菌合并青霉菌感染3例,占1.4%.215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占47.0%(101/215).与健康者比较,甲真菌病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百分率升高(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下降(P<0.05),以真菌培养阳性患者变化更显著(P<0.05). 结论 甲真菌病的优势病原菌为皮肤癣菌,该病的常见临床类型为DLSO.甲真菌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提示机体免疫状况对甲真菌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