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从粪便中分离隐孢子虫用于全基因组测序的研究

    作者:杨凤坤;赵宏丽;栾天蔚;舒晶

    目的 使用新的方法直接从少量粪便样品中分离和纯化隐孢子虫卵囊,并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从而获得符合全基因组测序要求的隐孢子虫DNA. 方法 10份新鲜牛源隐孢子虫粪便样品,用蔗糖和氯化铯离心法分离卵囊,然后使用免疫磁珠试剂盒纯化;用漂白水进行卵囊表面消毒,以除去细菌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采用QIAamp DAN Mini kit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采用REPLI-g MIDI kit试剂盒进行WGA,后,采用定量PCR对基因组DNA进行量和纯度检测. 结果 分离纯化后的卵囊计数为2.81×104个/g~2.90×107个/g.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WGA,所有扩增产物均为大分子片段,表明WGA成功.WGA产物的DNA浓度为55.3ng/μl~357.5 ng/μl.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的定量PCR扩增显示,10份样品纯化WGA产物的CT值范围为9.75~17.76,其中有7个样品CT<15,满足全基因组测序要求. 结论 直接从粪便中分离和纯化隐孢子虫卵囊再进行WGA,可使隐孢子虫的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能达到测序要求,该方法使隐孢子虫全基因测序常规化是可行的.

  • 解脲脲原体UP3_c0006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马良;宋佳欣;贾泽玮;孙浩月;李雪婷;贾天军

    目的 构建解脲脲原体UP3_c0006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 方法 根据NCBI上公布的解脲脲原体UP3_c0006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解脲脲原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经酚氯仿法回收、纯化.BamHI和NotI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进行双酶切,酶切片段在T4连接酶作用下连接,连接产物经热休克法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XL1-Blue.转化菌接种至含氨苄青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过夜培养,进行菌落PCR筛选及测序验证.重组质粒转化菌用IPTG诱导3h,超声裂解菌体经GST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GST-UP3_c0006并进行SDS-PAGE鉴定. 结果 PCR扩增UP3_c0006基因片段长327 bp,构建的UP3_c0006原核表达载体转化XL1-Blue后进行菌落PCR鉴.定,目的片段约为477 bp,与预期相符.对重组菌扩大培养并提取质粒进行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中UP3_c0006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纯化后进行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GST-UP3_c0006分子质量单位约为38×103,与预期相符. 结论 成功构建了pGEX-6P-2-UP3_c000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融合蛋白的表达,该蛋白主要存在于重组菌超声裂解上清中.

  • 部分发酵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耐碳青霉烯类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王祖华;田雨桐;景瑞婷;余春芳;金志雄

    目的 检测部分发酵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推荐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筛查耐碳青霉烯类基因. 方法 采集鄂西北地区2013年1-12月间住院病人的血、痰、中段尿、前列腺液、分泌物或引流液等,常规琼脂培养法分离发酵类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阴沟肠杆菌(Enterbacter cloacae)及沙雷氏菌(Serratia);利用Vitek-2分析系统鉴定菌株并检测其耐药性;PCR法扩增抗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耐药基因. 结果 共获得2 291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沙雷氏菌等分离株,产ESBLs率分别为47.4%、62.6%、9.1%、22.6%;临床推荐用抗生素耐药率:头孢唑啉(Ⅰ)分别为45.4%、73.7%、93.3%、100%,头孢西丁(Ⅱ)分别为17.3%、15.2%、84.9%、33.3%,头孢曲松(Ⅲ)分别为48.4%、65.0%、43.8%、44.4%;阿米卡星分别为17.4%、10.4%、28.1%、24.4%,氨曲南分别为35.4%、38.9%、49.1%、38.9%,亚胺培南(分别为1.8%、1.8%、17.6%、2.4%,美罗培南分别为1.1%、0.8%、6.7%、20%.其中分离出46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肺炎克雷伯菌P2964和肺炎克雷伯菌B195携带blaKPC-2基因,肺炎克雷伯菌P6558和产酸克雷伯菌B1645-1携带blaNDM-1基因. 结论 鄂西北地区部分发酵类肠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耐碳青霉稀类菌株,菌株间可能存在耐药基因的传递并有造成感染扩散的风险,尤其在住院病人之间,应予以高度重视.

  • 白色念珠菌CaTIP41基因高表达菌株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刘伟;陶敏敏;管赟;刘志超;张晋鸣;冯金荣

    目的 构建白色念珠菌CaTIP41基因高表达菌株,并观察其高表达对细胞耐受遗传毒性试剂MMS的影响.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CaTIP41基因的ORF置于高表达质粒载体pCaEXP的MET3启动子后,构建pCaEXP-CaTIP41高表达质粒,线性化后整合到基因组的RP10位点,利用半定量PCR和RT-PCR方法检测CaTIP41基因转录水平,利用平板表型试验结合菌株存活率试验检测CaTIP41基因高表达对细胞耐受遗传毒性试剂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了高表达载体pCaEXP-CaTIP41;线性化后的载体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上RP10位点,其中4号转化子中CaTIP41基因转录水平较高,为野生型菌株的4.23倍;在MMS胁迫条件下,CaTIP41基因高表达菌株存活率明显下降. 结论 利用pCaEXP载体成功构建了CaTIP41基因高表达菌株,且CaTIP41基因高表达会抑制细胞对遗传毒性试剂MMS的耐受.

  • 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刘荣荣;张进顺;张晓磊;刘楠;贾晓晖;王璐瑶

    目的 对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0(TgROP10)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其免疫原性. 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ProtParam、SOSUI、ProtScale、TMHMM、SignalP-4.1、TargetP1.1Server、SOPMA、Motif Scan、SWISS-MODEL、SYFPEITHI和Bcepred等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和DNAMAN分析预测TgROP10的理化性质、可溶性、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信号肽、胞内定位、二级结构、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三级结构、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等. 结果 TgROP10蛋白由58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2562H4045N739O964S9,分子质量单位(Mr)为60.912 21×103,理论等电点为4.19,吸光度值为0.476,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55.56,脂溶性指数为56.25,总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699,属于亲水性蛋白;该蛋白无跨膜结构区域,信号肽切割位点在22-23位氨基酸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可能是分泌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分别占26.79%和13.31%,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6.48%和53.41%,有6种翻译后修饰位点,15个B细胞抗原表位,3个CTL细胞抗原表位,12个Th细胞抗原表位,28个亲水性参数得分1.9的区域,15个柔韧性参数得分2.0的区域,27个表面可及性参数得分1.9的区域,3个暴露表面参数得分2.3的区域. 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TgROP10含多个抗原表位,具有免疫原性,可作为弓形虫疫苗备选蛋白.

  • 医院医师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监控与防护对策分析

    作者:张红岩;仲曙光

    目的 探讨医师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医师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医师职业暴露的发生. 方法 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81名医师进行调查,对其科室分布、暴露地点、职称、工作年限、性别、暴露源、暴露原因、致伤器具、处理及随访结果等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外科系统的医师易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为67.90%;工龄≤5年的住院医师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60.49%,其次是主治医师,占25.93%;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是手术室和病房,分别占61.73%和17.28%;暴露源前3位是乙型肝炎病毒、不明原因、梅毒螺旋体,分别占77.78%、9.88%和7.41%;主要涉及到的污染源为血液,占95.06%;医师职业暴露的类型主要是锐器伤,占79.01%;手术中进行缝合时易发生职业暴露,占34.57%;致伤器具主要是手术缝合针、血液体液接触受损皮肤或黏膜、注射器针头和手术刀片,所占比例分别为35.80%、20.99%、13.58%和11.11%;在73名乙肝及暴露源不明暴露者中,接种过3次疫苗的医师多,占41.09%,暴露时,有82.19%的医师自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经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必要的预防用药、随访半年,81名医师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 落实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科室合理配置人力、配备必要的防护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对低年资医师进行专项职业安全教育、执行标准预防、职能部门跟进督导是减少医师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K的原核重组表达与纯化

    作者:郭三君;任珊;谢勇恩

    目的 通过分子克隆方法制备重组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K(OmpK)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免疫活性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外膜蛋白K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I,构建重组质粒pColdI/OmpK.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镍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 结果 PCR扩增获得大小约726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I后进行酶切和DNA测序分析,pColdI/OmpK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化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0×103),经镍亲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重组OmpK. 结论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使鲍曼不动杆菌OmpK蛋白在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OmpK的免疫活性奠定了基础.

  • 淡色库蚊嗅觉受体基因orco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作者:刘宏美;王利磊;程鹏;黄晓丹;刘丽娟;张崇星;王海防;郭秀霞;王怀位;公茂庆

    目的 Orco是嗅觉功能的重要组成元件.本研究旨在克隆淡色库蚊的orco基因,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orco基因组织表达谱. 方法 利用RT-PCR技术克隆Cpporco基因,对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软件MEGA 5.0对获得的Cpporco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HMMTOP version 2.0和TMHMM server version 2.0软件预测CppOrco的跨膜结构域;利用RT-PCR检测雌、雄淡色库蚊的触角、下颚须、喙、头、体中的orco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从淡色库蚊中克隆出一个嗅觉受体共表达基因Cpporco,编码区全长1 443 bp,编码481个氨基酸,Cpporco与其他蚊种的orco的氨基酸一致性为83.63%,与同属于库蚊属的致倦库蚊Cqorco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CppOrco与CqOrco的亲缘关系较近.CppOrco属于TM7的GPCR,其N末端在胞内,C末端在胞外.Cpporco基因在雌、雄蚊的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其中在雌蚊触角和喙高表达. 结论 成功克隆了淡色库蚊orco基因序列全长,其编码蛋白主要在雌、雄蚊触角和喙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蚊虫的嗅觉系统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结核分枝杆菌AccD5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车纾慧;付玉荣;伊正君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AccD5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方法 从NCBI数据库获取AccD5基本的基因信息;应用ProtParam软件预测AccD5蛋白的理化性质;利用SignaIP 4.1和TMHMM分析其信号肽和跨膜区;利用在线分析Expasy工具分析蛋白二级结构,建立蛋白三级结构模型;利用BepiPred l.0 Server和SYFPEITHI分析蛋白的B细胞及T细胞抗原表位. 结果 AccD5蛋白共548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621 H4153 N727 O810 S17,分子质量单位(Mr)为59.354 2×103,理论等电点为5.19,脂溶性系数为91.15,不稳定性指数为31.21,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16,预测该蛋白为稳定性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无规则卷曲分别占37.23%、10.58%、22.81%和29.38%,预测的B细胞、CTL细胞抗原表位分别为14个和25个. 结论 生物信息学分析AccD5为稳定蛋白,含有潜在的B、T细胞抗原表位,为研发治疗结核新药提供了潜在靶标.

  • 不同培养条件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感染活力的影响

    作者:李雅洁;周建奖;赵艳;袁航;龙妮娅;王琴容;谢渊

    目的 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癌细胞株AGS感染的能力. 方法 按不同培养条件分为微需氧培养组和10% CO2培养组.每组再分为未加抗生素组、加Hp选择剂组及Hp选择剂+杆菌肽+萘啶酸组;液体培养组和培养7d组.37℃培养3d或7d后收集细菌,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分别感染胃癌细胞株AGS细胞,6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分别采用ELISA和BC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和总蛋白含量,计算上清液中每mg蛋白IL-8含量. 结果 微需氧培养组和10% CO2培养组中未加抗生素组IL-8含量分别为2.30±0.16和2.91士0.74,加Hp选择剂组分别为0.95±0.01和1.11±0.28,Hp选择剂+杆菌肽+萘啶酸组分别为1.01±0.15和1.37±0.23,10% CO2培养组IL_8含量均高于微需氧培养组(P<0.05);微需氧培养及10% CO2培养条件下,未加抗生素组IL-8含量均高于加抗生素组(P<0.05);液体培养组(3.25±0.57) IL-8含量高于固体培养组(0.95±0.01),培养3d组(1.11±0.28)高于培养7d组(0.6±0.17) (P<0.05). 结论 在37℃、10%CO2条件下用无抗生素液体培养基培养3d,Hp体外感染胃癌细胞的活力较强.

  • 蚊寨卡病毒核酸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作者:谢甜;罗陆婷;尹庆庆;丁琳;潘怡承;滕萍英;谢郁;刘转转;陈晓光;周晓红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主要适用于蚊媒携带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核酸检测体系,构建新型质粒标准分子,并初步应用于广州地区白纹伊蚊野生种群ZIKV感染检测. 方法 从GenBank获取ZIKV全长序列,以MAGE6.0分析比对锚定保守区域作为靶标片段,结合Beacon Designer 7.5、Primer premier 6等设计引物及探针,采用逆转录PCR(RT-PCR)扩增ZIKV RNA,获得检测靶标片段RZ-1,运用Overlapping PCR在RZ-1中间插入50 bp内含子(mRZ-1),克隆获得ZIKV新型质粒标准分子pBmRZ-1.构建并优化ZIKV巢式逆转录PCR(Nested RT-PCR)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体系,用pBmRZ-1及不同来源的ZIKV标本对检测体系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测试,并用于广州白纹伊蚊野生种群ZIKV检测. 结果 成功构建ZIKV新型质粒标准分子pBmRZ-1及Nested RT-PCR和qRT-PCR检测体系.以pBmRZ-1测试低检测极限(Limit of detection,LOD) Nested RT-PCR为5copies,qRT-PCR为1copy,qRT-PCR标准曲线拟合线性方程为Y=-3.387LOG(x)+41.43,相关系数R2=0.996,扩增效率为97.4%.该检测体系特异、敏感,能检出蚊虫和细胞感染的ZIKV,411份广州地区白纹伊蚊野生种群标本ZIKV检测阴性. 结论 成功构建了特异、敏感的ZIKV核酸检测体系,可用于蚊ZIKV检测,亦可用于细胞、血清标本的ZIKV检测.新型质粒标准分子pBmRZ-1能甄别标本中可能存在的来源于阳性参照的核酸污染.广州市白纹伊蚊野生种群未检出ZIKV.

  • TLR2变异型C57BL/6J小鼠对华支睾吸虫的易感性研究

    作者:申继清;杨庆利;蒋智华;石云良;万孝玲;杨益超

    目的 研究TLR2信号对华支睾吸虫易感性和成虫发育的影响. 方法 TLR2野生型和变异型C57BL/6J小鼠灌胃感染6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同时设立未感染对照组.小鼠感染后第10 d开始连续收集粪便;于感染后30、60、90和120 d解剖小鼠,观察肝胆管病变,同时收集血清并制作肝脏组织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相对水平;用Kato-Katz法检查小鼠粪便中的华支睾吸虫虫卵;肝脏组织经固定、切片后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TLR2野生型和变异型C57BL/6J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血清特异IgG水平升高,且感染30 d时的A450值后者高于前者(t=3.543,P<0.05);感染小鼠粪便内均未检出虫卵;感染小鼠的胆总管扩张,以TLR2变异型小鼠尤其明显;TLR2变异型小鼠感染60 d时肝内胆管见有华支睾吸虫幼虫,TLR2野生型小鼠肝内胆管未检出华支睾吸虫;TLR2变异型小鼠感染120 d时镜检肝细胞片状坏死,胆管组织恶性增生,TLR2野生型小鼠未发生上述病变. 结论 TLR2变异型C57BL/6J小鼠对华支睾吸虫的易感性增高.TLR2信号是C57BL/6J小鼠抵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重要因素,并对虫体发育和肝胆管组织恶性转化发挥抑制作用.

  • 莱姆关节炎昆明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麻明彪;陶律延;彭芸;韩欣霖;杨佳儒;白若兰;戴熙廷;赵华;沈龙强;柳爱华;宝福凯

    目的 使用伯氏疏螺旋体菌悬液对昆明小鼠进行胫跗关节皮下注射,建立昆明小鼠莱姆关节炎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BS组、BSK组、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每组10只,分别经双后肢胫跗关节皮下注射相应菌悬液或对照液,每周观察小鼠健康变化,测量小鼠双后肢胫跗关节左右径,并进行足及胫跗关节X光检查,记录相关数据.饲养6周后,将小鼠脱颈处死,取双后肢胫跗关节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IL-1p和TNF-a相关检测,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昆明小鼠莱姆关节炎模型进行评价.培养基中培养,每种抗生素分别设立20 ug/ml(高浓度),2 ug/ml(中浓度)和0.2 ug/ml(低浓度)三种浓度.提取细菌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MRSA ccrA、ccrB、ccrC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PBS组及BSK组小鼠在实验期间未出现关节红肿现象,小鼠活动自如.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注射1周后小鼠胫跗关节出现肿胀,肿胀持续1周后逐渐减轻,但实验组Ⅱ小鼠减轻程度低于实验组Ⅰ小鼠.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注射后6周时胫跗关节组织研磨液中TNF-a和IL-1β水平升高,分别为(44.07±12.07)pg/ml、(18.59±4.514)pg/ml和(47.17±8.387)pg/ml、(20.37±5.381)pg/ml.病理学检查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滑膜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层数增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增厚.影像学检查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胫跗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毛糙变窄,呈高密度影,骨质破坏严重. 结论 1×105/ml PBS伯氏疏螺旋体悬液和1×105/mlBSK伯氏疏螺旋体悬液均能诱导昆明小鼠莱姆关节炎的发生,以1×105/ml BSK伯氏疏螺旋体悬液诱发的关节炎更严重,更持久.

  • 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研究进展

    作者:孙俊超;周必英

    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益生菌,具有提供营养、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抗菌等作用,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选择乳酸菌作为载体传递系统,在细菌、病毒、肿瘤、寄生虫等领域构建了一系列重组乳酸菌.本文就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的制备及防治效果作一综述.

  • 巨噬细胞内microRNA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秋露;付玉荣;伊正君

    结核分枝杆菌(MTB)为结核病的病原菌,感染机体后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转录水平上负向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在MTB感染机体后部分可稳定存在于巨噬细胞内,miR-125a,miR-144,miR-146a,miR-155等表现出明显的上调或下调的变化.本文就巨噬细胞内miRNA与MTB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一鑫;隋春兴;余钢银;秦元华;崔昱

    肝吸虫病是我国目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肝吸虫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定为Ⅰ类致癌因素,胆管癌是肝吸虫感染的严重后果且预后较差.本文对肝吸虫感染致胆管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腐食酪螨过敏原研究进展

    作者:易忠权;杨李;夏伟;赵盼雯;崔玉宝

    尘螨是引起过敏性呼吸疾病的常见过敏原来源物质之一.腐食酪螨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是继屋尘螨、粉尘螨之后又一重要致敏螨种.本文对已经报道的腐食酪螨过敏原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综述,为尘螨过敏性疾病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帮助.

  • HIV-1感染导致CD4+T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古俊;霍文哲

    CD4+T细胞是HIV-1感染的主要靶细胞.HIV-1感染导致CD4+T细胞数量减少,宿主免疫功能缺陷,是艾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大量的研究发现,HIV-1感染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CD4+T细胞的死亡.本文讨论有关HIV-1感染导致CD4+T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新进展,重点描述HIV-1基因整合诱导CD4+T细胞凋亡和顿挫型HIV-1感染导致CD4+T细胞焦亡及其相关机制.认识和了解CD4+T细胞死亡机制,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

  • 2014-201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分析

    作者:方丽丽;陈辉;许德超;张敬艳;邬志锋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和血清学特征,为临床疾病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4-2016年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就诊的8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培养按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WS295-2008),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耐药性. 结果 2014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7例;2015年21例;2016年39例.患者的年龄<1个月龄~54岁;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发病时间主要分布于1、6、10和11月.8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检出10株脑膜炎奈瑟菌,其中包括B群6株(60.00%),C群4株(40.00%).其中,2014年检出2株脑膜炎奈瑟菌,包括B群1株,C群1株;2015年检出2株脑膜炎奈瑟菌,包括B群1株,C群1株;2016年检出6株脑膜炎奈瑟菌,包括B群4株,C群2株.10株脑膜炎奈瑟菌中3株分离自脑脊液标本,4株分离自双份血清,3株分离自抗凝全血标本.2014年检出的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自双份血清标本,1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自抗凝全血标本;2015年检出的1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自抗凝全血标本,1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自脑脊液标本;2016年检出的4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中,2株分离自脑脊液标本,1株分离自双份血清标本,1株分离自抗凝全血标本,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来自双份血清标本.6株脑膜炎奈瑟菌B群对利福平、氯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16.67%、33.33%和0.00%,4株脑膜炎奈瑟菌C群对利福平、氯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00%、25.00%、50.00%和0.00%. 结论 2014-2016年齐齐哈尔市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主要为男性年轻患者,春冬季节属于高发期;脑膜炎奈瑟菌优势流行株为B群和C群,治疗B群菌感染可选用利福平和阿奇霉素,治疗C群菌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积极监测病原学和血清学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锦;汪萍;何祥英;毛淑琼

    目的 研究医院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为疾病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781例2014-2016年新生儿腹泻患者病例标本,采用清洁灭菌的青霉素小瓶,收集各新生儿新鲜大便2~4 g,-20℃保存待检.粪便样品HRV PAGE阳性者即为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 结果 781例新生儿患者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246例,检出率31.50%,其中2014年检出率为23.35%(39/167),2015年33.46%(87/260),2016年33.90%(120/354).2014-2016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8.78%(59/205)、34.22%(64/187)、36.50%(73/200)和26.46%(50/189);2014年四季的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7.39%、28.00%、27.78%和20.00%,2015年分别为32.84%、36.23%、35.29%和28.57%,2016年分别为31.52%、36.76%、40.63%和27.55%.2014-2016年男性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1.49%(142/451),女性为31.52%(104/330);2014年男、女性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23.08%和23.68%,2015年分别为32.03%和35.51%,2016年分别为34.78%和32.65%.2014-2016年医院早期新生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5.93%(143/398),晚期新生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26.89%(103/383);2014年分别为26.39%和21.05%,2015年分别为35.61%和31.25%,2016年分别为39.69%和26.88%. 结论 2014-2016年新生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秋季检出率高,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感染率较接近,早期新生儿感染率较低.临床应高效预防感染发生并及时开发有效疫苗,为疾病治疗提供指导.

  • 2016年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感染人博卡病毒流行特征及分子进化研究

    作者:吉彦莉;王永全;杨青俊;崔海洋;靳博

    目的 了解2016年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感染人博卡病毒(HBoV)流行及遗传进化特征. 方法 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用巢式PCR检测HBoV,通过测序和Blast比对确定病毒型别,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混合感染情况. 结果 354份粪便标本中,HBoV阳性26份,阳性率为7.34%,其感染无明显季节分布,<2岁患儿占84.62%.HBoV与其他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率为38.46%,以混合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进化分析表明,HBoV1、2、3型感染分别为15、10、1例,未检出HBoV4型.HBoV2序列均独立于HBoV2A和HBoV2B亚型分支,位于一个新的HBoV2亚型分支上. 结论 2016年北京地区腹泻患儿感染HBoV包括3种型别(1-3型),2岁以内患儿是高发人群.HBoV2在进化树上位于一个新的亚型分支.

  • 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王礼贤;龙溪;杨漪

    目的 研究阴道毛滴虫患者感染情况,为临床患者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某医院妇科和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8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阴道毛滴虫.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方法 收集2016年某医院妇科和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8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阴道毛滴虫.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59例就诊者中阴道毛滴虫感染77例,感染率8.96%.<45岁和≥45岁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1.79%和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59,P=0.0266).春、夏、秋和冬季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3.14%(31/236)、6.37%(13/204)、7.98%(17/213)和7.77% (16/206);春季感染率高,与其他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9,P=0.0084).农民、工人、教师、服务业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分别为12.45%(33/265)、8.53%(18/211)、5.95%(11/185)和7.58%(15/198);农民感染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64,P=0.0168).未婚患者和已婚者感染率分别为5.19%(11/212)和10.20%(66/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59,P=0.0266).经常清洁外阴者和不经常清洁外阴者感染率分别为6.32%(23/364)和10.91%(5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63,P=0.0199).采用避孕套患者和口服避孕药或无避孕患者感染率分别为5.47%(18/329)和11.13%(59/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6,P=0.0048).结论阴道毛滴虫感染率青年高于中老年,且春季是感染高峰期.农民、已婚及不经常清清外阴者感染率均较高,且口服避孕药或无避孕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避孕套者,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习惯有利于降低阴道毛滴虫的感染.

  • 20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朱冉;胡泊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几所医院就诊的疑似乙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A值/阴性对照≥2.1为阳性,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结合临床症状予以确诊207例乙脑病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92例,男女比例为1.25∶1,不同性别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9,P=0.1692).<10岁71例(34.30%),10~岁22例(10.63%),20~岁11例(5.31%),30~岁13例(6.28%),40~岁14例(6.76%),50~岁28例(13.53%),≥60岁48例(23.19%);乙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及≥60岁年龄人群,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7,5.008,P均<0.05).农民75例(36.23%)、散居儿童45例(21.74%)、学生29例(14.01%)、托幼儿童11例(5.31%)及其他47例(22.71%),不同职业人群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8,P<0.05).农村病例169例,城市病例38例.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6~10月,8月达到峰值.乙脑病例均有发热,大部分伴有抽搐、头痛、意识障碍及呕吐等症状,少数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 结论 乙脑夏秋季高发,儿童及老年人易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加强儿童乙脑疫苗接种.

  • 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相关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刘海凤;刘屹;王静依;向睿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征及相关易感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564例妇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分析患者感染的易感因素. 结果 564份妇科肿瘤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 70株(30.14%);181份生殖道标本分离出93株,164份泌尿道标本分离出41株,117份呼吸道标本分离出25株,102份口腔标本分离出11株,分离率分别为51.38%、25.00%、21.37%和10.78%;17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05株,革兰阳性菌50株,真菌15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53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其他革兰阴性菌28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其他革兰阳性菌15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7.55%、52.83%、0.00%和0.00%;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8.57%、76.19%、52.38%、0.00%和23.81%.年龄≥60岁、接受化疗、合并慢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均为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以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生殖道是病原菌主要感染部位.大肠埃希菌感染可选用美罗培南,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检测分析

    作者:徐莉;王唯;李希辉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的感染分布特点,为ARTI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ARTI住院患儿545例,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P-IgM和CP-IgM,分析MP和CP感染情况. 结果 545例ARTI患儿中,MP-IgM、CP-IgM和MP+ CP-IgM阳性率分别为28.07%(153/545)、13.21%(72/545)和8.81%(4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抗体检测结果确定春、夏、秋、冬季ARTI患儿MP感染率分别为19.83%、19.55%、36,84%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季节,同性别、同年龄组以及相同疾病类型患儿均以MP感染率较高(P<0.05),男、女患儿间MP、CP、MP+C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4岁患儿MP、CP、MP+CP感染率分别为44.81%、23.38%和13.64%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MP感染率为52.17%,与其他疾病类型患儿感染率15.12%~34.6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CP均是引起儿童ARTI的重要病原体,其中以MP感染为主.MP感染呈现季节性和年龄差异.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文

    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点及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枣庄市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49例,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回归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资料,肺与颅脑CT影像学资料分析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重症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14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未明确病因74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感染2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73例.所有病例均为散发,无聚集倾向.轻症组布尼亚病毒感染47例,重症组布尼亚病毒感染26例.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56% (126/149).发病前半月内有野外作业史占72.48%(108/149).发病时间以每年的4 11月份多见,发病高峰在5、6、9和10月份.布尼亚病毒感染因素包括年龄(P<0.01),糖尿病(P<0.01),高血压病(P<0.05),冠心病(P<0.05),布尼亚病毒核酸(P<0.01)、血清降钙素原(P<0.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值(P<0.01)和血小板水平(P<0.05).重症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颅内多发低密度灶8例,病灶分布以多叶分布为主.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OR=1.654,P<0.01),糖尿病(OR=1.892,P<0.01),冠心病(OR=1.316,P<0.01),野外作业史(OR=2.464,P<0.01),蜱虫叮咬史(OR=2.905,P<0.01). 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呈季节性分布,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野外作业及蜱虫叮咬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基于认证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体会

    作者:时文艳;孔繁利;刘迪;马爱新;孙宏宇;冯宪敏

    根据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本校的办学定位,在临床本科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了包括课堂教学形式、职业素质与伦理教育内涵、网络资源整合和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将前沿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并引入循证医学理念.

  • 青蒿琥酯与奎宁治疗巴贝虫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蒯蓉蓉;朱爱玲;董艳;郑辰;陈家旭;郑葵阳;刘相叶

    目的 比较青蒿琥酯和奎宁治疗巴贝虫病的疗效. 方法 取感染田鼠巴贝虫的Nod-Scid种鼠血,经腹腔注射接种BALB/c小鼠.自接种后第4d开始,分别经口灌胃相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和奎宁.采用姬姆萨染色检查小鼠红细胞田鼠巴贝虫感染率,并检测小鼠的体温、体重、食量以及各项生理指标. 结果 在接种后第9d,各组小鼠红细胞田鼠巴贝虫感染率均达到高峰,但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的红细胞染虫率(25.5%)低于奎宁治疗组(43.0%)和对照组(45.5%);在接种后第18 d各组小鼠红细胞染虫率均达到低,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的红细胞染虫率(2.5%)低于奎宁治疗组(6.0%)和对照组(6.5%),但不能清除红细胞内寄生的田鼠巴贝虫. 结论 青蒿琥酯抗巴贝虫效果优于奎宁,可以作为治疗巴贝虫病的候选药物.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