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河南省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病原学特征与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赵嘉咏;张白帆;穆玉姣;苏佳;夏胜利;黄学勇;许汴利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河南省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病原学与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为相应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测预警、暴发溯源调查提供基线数据. 方法 对河南省2012-2015年采自腹泻病人及动物粪便和食品标本进行mEC肉汤增菌,经免疫磁珠富集后采用ChromagarO157平板分离培养;采用系统生化鉴定大肠埃希菌,并进行EHEC∶O157单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采用多重PCR鉴定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及携带的毒力基因.根据“PulseNet China”公布的EHEC O157 PFGE分型技术标准,对阳性菌株进行PFGE指纹图谱分析. 结果 47株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中1株产志贺毒素1(STX1),2株产志贺毒素2(STX2);21株携带粘附素(eaeA)和溶血素(hlyA)毒力基因,其余23株为不产毒型;经Xba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共分为40种不同带型,相似度区间为64.20%-100%,各带型包含菌株数为1~2株不等,人源与食品动物源菌株带型未发现聚集关联性. 结论 河南省检出的EHEC∶O157中既有携带不同毒力基因的菌株,也有非产毒型菌株,其PFGE指纹图谱呈现高度分散性与多态性,体现了食源性细菌病原体所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淮安地区流感病毒流行特征及分子进化研究

    作者:杨鹏飞;燕清丽;张丽萍;马雪征;唐丽;金晶;刘纯成;邢亚东;高强

    目的 了解淮安地区流感病毒流行及变异特点. 方法 选择一个流感监测年度(2014-2015年)分离的流感病毒,进行HA1基因的扩增、测序,采用PHYLIP 3.6软件及popart1.7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Network进化网络图,利用DnaSP5.1软件进行病毒多态性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进行氨基酸推导及相关特征分析. 结果 2014-2015年淮安地区流行的流感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及多样度分别为98.2%~99.9%和0.009(新甲型H1N1),97.3%~99.9%和0.010(H3N2),98.7%~99.8%和0.009(B型Yamagata系),其中B型流感Yamgata系为淮安地区优势株.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淮安株在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亚枝,由A/Beijing-Xingcheng-Nan-Pian/SWL11619分化形成;H3N2流感病毒淮安株形成3个进化亚枝,由A/HK/7409/2014辐射进化形成;B型Yamgata系流感病毒淮安株形成2个进化亚枝,由B/Zhejiang-Liandou/11000/2014或B/Jiangsu-Hailing/11443/2014分化形成.与疫苗株相比,淮安地区各型流感病毒均发生的变异:K180Q、S220T(新甲型H1N1),N294K (H3N2),H137Q、N144K(B型Yamagata系). 结论 淮安地区一个流行年度有两次流感病毒流行高峰,与南方流行趋势一致.

  •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张德峰;付玉荣;伊正君

    目的 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噬菌体抗结核菌的潜力.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以分枝杆菌噬菌体D2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holin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olin,进行双酶切鉴定、测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PCR扩增得到序列正确的holin基因产物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olin.进化分析显示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基因与已知有尾分枝杆菌噬菌体Chy1、Chy4、Chy5 holin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Holin蛋白为稳定、疏水性蛋白,具有2个跨膜区域和亲水性C-端;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有信号肽,蛋白序列中存在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 结论 分枝杆菌噬菌体D29 Holin蛋白的两个跨膜区及亲水性C-端构象发生变化,有助于阐明Holin“定时”打孔及启动噬菌体裂解细菌的机制,为研发抗结核Holin多肽药物奠定了基础.

  • 噬菌体PF23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小鼠肺炎克雷伯菌全身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王书伟;黄德海;靳静;王山梅;陈松建;李振江;张改;李亚辉;王小亭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PF23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其对小鼠全身感染的疗效. 方法 电镜观察噬菌体PF23的形态,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对温度和pH的敏感性;提取噬菌体基因组,酶切法鉴定其核酸类型,并初步估算其基因组大小;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观察PF23的治疗效果. 结果 PF23的噬菌斑为有晕清晰透明圆斑,直径约2 mm;电镜观察PF23具有尾噬菌体目,长尾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其在<50℃的温度下及pH 4~9范围内稳定性好.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其潜伏期约为11 min,裂解量约为41 PFU/细胞.其基因组核酸不能被双链DNA限制性内切酶KpnI、EcoRI和HindⅢ切开,但能被BamHI切开,且酶片段大小合计>27 kb.用PF23治疗由其宿主菌所致全身感染小鼠,小鼠的生存期均>2 d,7d存活率为37.5%;未治疗对照组小鼠1d内均死亡.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PF23潜伏期短,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治疗小鼠肺炎克雷伯菌全身感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 群体感应分子Farnesol联合CSA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商安全;魏军;潘红超;张玉洁;刘晓明;吴健;王微微;陆文英

    目的 探讨群体感应分子法尼醇(Farnesol)联合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形态转换、生长及活性、耐药性、凋亡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构建生物膜状态白色念珠菌,分别经CSA、Farnesol、Farnesol联合CSA处理后,用qRT-PCR法检测生物膜状态白色念珠菌中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CDR1、CEK1、CPH1、EFG1、ERG11、GPR1、HAT1、MDR1、HWP1、ALS3、TUP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产膜能力,且单用CSA、Farnesol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很低,而联合使用时,受试菌生物膜生长状态受到明显抑制.从临床血流感染中分离获得1株强产生物被膜白色念珠菌,命名为CA NX05;经不同药物组处理后生物膜状态白色念珠菌中的生物膜菌丝形成相关基因CEK1、CPH1、EFG1、ERG11、GPR1、HAT1、HWP1、ALS3、TUP1与其耐药性相关基因CDR1、MDR1的mRNA表达量与空白处理组相比均显著降低(FCEK1=15.725,FCPH1=6.230,FEFG.1=87.817,FERG11=17.527,FGPR1=21.793,FHAT1=65.318,FHWP1 =550.531,FALS3=10.514,FTUP1=16.580,FCDR1=8.089,FMDR1 =7.228;F>P,P<0.05). 结论 群体感应分子Farnesol联合CSA处理较CSA及Farnesol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使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了科学导向.

  • 去氢骆驼蓬碱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丽华;赵军;马运芳;陈蓓;吕国栋;王建华

    目的 观察对去氢骆驼蓬碱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用药对小鼠腹腔成熟包虫囊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制备包虫病动物模型并运用B超检测其成模性.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去氢骆驼蓬碱组、阿苯达唑组和联合用药组及空白对照组,药物腹腔治疗14 d后,检测各小鼠细粒棘球蚴湿重、抑囊率;观察小鼠肝、脑、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细粒棘球蚴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和阿苯达唑单用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细粒棘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囊率分别为67.32%、70.50%、8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用药组均能起到改善肝脏血管周围的炎细胞浸润情况;用药组的脑组织结构均正常,无明显病理改变;囊泡染色显示,用药组囊泡的生发层结构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以联合用药组较为显著;透射电镜观察囊泡超微结构,用药组的囊泡生发层细胞核破坏,核仁消失,以联合用药组较为显著. 结论 去氢骆驼蓬碱对小鼠棘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表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 营养状况和人口统计学因素与肺结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许礼发;刘凯;方柯红;刘晨晨;薛松;穆敏

    目的 了解安徽省淮南地区肺结核发生的现况,探讨肺结核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安徽省淮南市东方集团附属肿瘤医院选取15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从淮南市体检中心选取2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结核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年龄及性别构成、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是否饮酒者占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点和文化程度构成、营养状况、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者占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72、6.921、99.464、21.841、6.368、41.478,P均<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居住在城市和城镇是肺结核发生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0.703 (0.317~0.856)和0.564 (0.259~0.724),患高血压也是肺结核发生的保护因素,其OR值(95%CI)为0.626 (0.271~0.784);重、中、轻度营养不良、糖尿病、吸烟(包括被动吸烟)是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976(0.887~9.989)、2.143(1.069~4.298)、1.703(0.884~4.690)、5.185 (1.990~13.511)和1.477 (1.087~2.006)].重、中、轻度营养不良合并患糖尿病增加肺结核发生的危险性,其OR值(95%CI)分别为8.07(4.26~15.29)、3.25(1.51~6.98)、3.07(1.08~8.68).营养状况正常和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可降低肺结核发生的危险性,其OR值(95%CI)分别为0.64(0.52~0.78)、0.79(0.67~0.92).重度营养不良伴吸烟增加肺结核发生的危险性,其OR值(95%CI)为3.19(2.05~4.96). 结论 居住在农村、营养不良、患糖尿病和吸烟是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营养不良伴糖尿病或吸烟可使患结核病的危险性增大.

  •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物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作者:孟凤珍;郭铭;周立;高建峰;霍文哲

    目的 以结核分枝杆菌的IS6110基因为特异性分子扩增靶标,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动物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以期作为科研或临床组织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 方法 从155份小鼠、豚鼠和恒河猴的肺和脾组织中提取DNA,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计算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低检出限为1CFU/ml组织研磨液,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95%CI:89.5%-98.4%)和100%(95%CI:89.6%-100%);相比而言,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95%CI:73.7%-88.6%)和100%(95%CI:89.6%-100%).两种方法的kappa系数为0.762(95%CI:0.79-0.965). 结论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快速检测感染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科研和临床实验室对组织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 细粒棘球蚴胰岛素受体(EgInsR)与人胰岛素(Huins)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鉴定

    作者:文丽梅;王建华;卢帅;郑海亚;吕国栋;赵军

    目的 构建细粒棘球蚴(Eg)胰岛素受体(InsR)与人胰岛素(Huins)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表达蛋白对报告基因的自激活活性及对酵母菌的毒性. 方法 从Eg cDNA中扩增EgInsR基因和Huins编码序列,分别将EgInsR基因和Huins编码序列克隆人酵母双杂交载体pGADT7和pGBKT7中并进行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采用PEG/LiAc法转化酵母菌,检测诱饵蛋白对酵母菌生长的自激活活性和毒性. 结果 扩增的EgInsR和Huins基因编码区全长分别为1 122 bp和261 bp.构建的pGADT7-EgInsR及pGBKT7-Huins两组重组质粒转化Y2HGold酵母菌表达的蛋白对Y2HGold无毒性及自激活作用. 结论 构建的EgInsR基因和Huins基因重组载体表达蛋白对Y2HGold酵母菌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为研究Eg与中间宿主的交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CT81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程永婷;贾天军;李萍;贾晓晖;马良

    目的 构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CT813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其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克隆CT813基因,分别对CT813与pcDNA3.1/Myc-HisA空质粒进行双酶切,T4连接酶进行连接,然后进行菌落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Myc-HisA CT813转染Hela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结果 PCR显示,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约795 bp,与预期相符;经Not Ⅰ与kpn Ⅰ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正确,测定其序列与NCBI数据库完全一致;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质粒转化Hela表达的CT813融合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29.4 kd左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该蛋白位于细胞胞浆中,是衣原体分泌性蛋白. 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His A-CT813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了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CT813,对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与宿主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H3亚型流感重组腺病毒的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张萍;郭海宁;解长占;韩继成;孙文超;崔卓栋;南福龙;马海彬;温树波

    目的 为了探索经济、高效的腺病毒的纯化工艺,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两步法对H3亚型流感重组腺病毒pacAd-H3-EHA-H1HA1 new进行纯化,并评价纯化效果. 方法 利用7L生物反应器培养HEK-293细胞,用于对H3型流感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增;利用冻融的方法使病毒从细胞中释放,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法纯化病毒,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纯化样品的纯度,并测定病毒的滴度和回收率. 结果 纯化后的样品经PCR鉴定正确,纯化前后的病毒滴度分别为5.6×109 TCID50/ml和1.1×1010 TCID50/ml,纯化后样品纯度(A260/A280值)分别为2.01和1.26,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的回收率为31.5%,分子筛层析纯化的回收率为81.4%,总回收率为25.6%. 结论 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两步法纯化H3亚型流感重组腺病毒的回收率和滴度高,该方法可用于重组腺病毒的纯化.

  • 高通量测序用于发现严重感染病原体研究进展

    作者:任翊;宋营改;张湘莉兰;童贻刚

    如何能在海量的高通量测序数据中去除噪音、发现致病微生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临床信息指导下的高通量测序能减少对于高通量测序海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量,高通量测序指导下的病原体致病性判断又减少了临床撒网式筛查病原体的工作量.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可能使得严重感染的临床治疗更为精准并有效降低死亡率.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旭然;陈庭金;余新炳

    一氧化氮(NO)是体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其参与血管、气道平滑肌的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溶解及内分泌激素的释放等众多过程,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在细胞因子等的刺激下催化生成NO,进而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iNOS及其催化生成的NO对多种寄生虫具有杀伤作用,表明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iNOS和NO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影响iNOS表达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抗寄生虫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细菌生物膜与表面活性剂抗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珏玲;杨伟峰;王毅

    细菌生物膜是区别于游离细菌的另一种常见生存模式,其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外层有胞外多聚物包裹.胞外多聚物是造成细菌生物膜难以清除的重要原因,它是包裹在细菌菌体外的大分子多聚物,构成了细菌生物膜的三维结构.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带电荷并具有两亲性质的化合物,可能与带负电荷的细菌生物膜相互作用产生灭菌效果.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抗菌能力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将从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对5种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效果进行概述.

  •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文潇;吴翔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发作、反复发作且具有非特异性的的炎症性疾病,以粘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对于这样一种国内报道发病数不断攀升而且难治的疾病,其明确的发病原因或者发病机制都没有能得到彻底地有说服力的阐明,缺乏良好的动物模型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为了研究UC的发展规律,确定相应的诊治手段,研究和开发新型的药物,尽快地找出能够模拟人类患者UC症状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完善的动物模型亟不可待.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一系列方法进行评述.

  • 2014年江西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葛军;高晓晖;杭春琴;谢曙英;姜唯声;李召军;刘红云;张晶;黄成坚

    目的 了解和掌握江西省2014年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江西省第3次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方案开展调查,以生态区为基础,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方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开展病原学检查,问卷法调查相关流行因素. 结果 在全省32个县92个抽样点调查了23 606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 488人,感染率为6.30%,女性感染率为7.21%,男性为5.3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x2=34.92,P<0.01).土源性线虫中,钩虫的感染率高为4.66%,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0.95%和0.87%.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以7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为14.07%,10~岁年龄组感染率低,为2.15%.全省4个生态区中浙闽生态区感染率高,为7.49%,南岭生态区低,为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52,P<0.01),湘赣生态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感染率分别为7.23%和6.57%. 结论 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农村女性和老年人是重点防治人群,钩虫是重点防治虫种.

  •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长期实施效果

    作者:王小莉;王鹏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10年后的防治效果. 方法 收集2005-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分析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实施10年来人畜血吸虫病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对血吸虫病疫情的长期控制效果. 结果 2005年全国共有105个县(市、区)尚未控制血吸虫病传播,而2014年仅有5个,较2005年下降了95.24%.2005年全国共有血吸虫病患者798 762例,2014年为115 614例,较2005年下降了85.53%;2014年仅发生2例急性血吸虫感染,较2005年的564例下降了99.65%.2014年全国共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其中血吸虫感染耕牛666头,分别较2005年的1 764 472头和33 736头下降了47.88%和98.03%.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的10年间,全国有螺面积波动不大,2014年较2005年仅下降5.68%.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长期实施极大降低了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推动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迈进;但该策略对压缩有螺面积见效甚微.

  • 肝胆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作者:孙瑞杰;任慧青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提出预防及护理防施. 方法 对2010-2012年肝胆外科出现多重耐药菌的62例住院患者进行全程追踪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标本类型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的胆汁、腹腔引流液、血液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针对患者实施消毒隔离、手卫生培训、卫生环境管理、医疗废物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62例患者中61例康复出院,仅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 结论 强化感染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感染控制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及其宫颈组织CD4+ 、CD8+的表达研究

    作者:周琦;龙玲;曾莉

    目的 调查宫颈癌患者HPV感染情况,检测宫颈组织及分泌物中CD4+和CD8+的表达情况,为宫颈癌的治疗及控制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及其脱落细胞,采用PCR进行HPV DNA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组织及分泌物中C D4+和CD8+的表达. 结果 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型、HPV52型、HPV58型扩增片段分别为152 bp、438 bp和445 bp,HPV16、HPV52、HPV58、HPV33、HPV18、HPV6以及其他型HPV阳性率分别为42.63%、21.31%、16.94%、8.74%、4.92%、2.73%和8.74%,且单一类型HPV感染多于多重类型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CD4+和CD8-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0.60%和62.84%,CD4+/CD8+值<1的宫颈癌患者阳性率(70.49%)高于比值≥1的患者(29.51%). 结论 宫颈癌患者感染的HPV以16型为主,单一感染高危型HPV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发生,及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CD4+和CD8+对于疾病监控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琨;李遵清;马现文;刘军波;高鹏

    目的 检测癫痫型与非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探讨生化指标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脑囊虫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的38例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和49例非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glutamate,GLU),天冬氨酸(aspartame acid,ASP),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甘氨酸(glycine,GLY)、亮氨酸脑啡肽(leu-enkephalin,L-ENK)、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评两组的认知功能,分析生化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结果 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GLU、L-ENK、GABA、NO含量分别为(404.62±21.38) pmol/ml、(498.53±216.42)ng/L、(134.59±12.46) pmol/ml、(25.16±3.82)μmol/L和(16.43±5.38) pmol/ml,非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分别为(383.53±23.16)pmol/ml、(243.62±104.37)ng/L、(248.38±16.37) pmol/ml、(20.25±2.57)μmol/L和(25.31±7.05) p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和非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sonal相关分析显示,脑脊液生化指标与认知功能呈高度相关性(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ABA、GIY、GLU、NO、L-ENK可共同解释癫痫35.61%的变异量. 结论 癫痫型与非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以及认知功能具有差异性,GABA、GIY、GLU、NO、L-ENK是癫痫的预测因子,并与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师可根据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对脑囊虫病进行诊治,以便更好地防治癫痫,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连鹏;李芙瑶

    目的 分析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泌尿系感染住院患者中段尿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PCR扩增耐药基因并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分布及基因突变情况,采用SPSS软件分析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相关性. 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176株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2.16%、12.50%和8.52%,对加替沙星未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检测显示53株大肠埃希菌发生gyrA基因突变,其碱基突变为T→G或T→C,氨基酸突变位点为83位Ser突变为Trp或Leu;27株大肠埃希菌发生parC基因突变,其碱基突变为G→T或G→A,相应氨基酸突变位点为80位Ser突变为Ile或84位Gly突变为Lys.在39株诺氟沙星耐药株中,25株发生gyrA基因突变,14株发生parC基因突变;在22株氧氟沙星耐药株中,16株发生gyrA基因突变,9株发生parC基因突变;在15株环丙沙星耐药株中,8株发生gyrA基因突变,7株发生parC基因突变,表明各耐药株中存在单独耐药基因突变的情况,也存在两种耐药基因均发生突变的情况.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突变或parC基因突变与耐药具有相关性(P<0.05),可能是耐药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耐药. 结论 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gyrA基因突变或parC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其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产生耐药.加替沙星可用于治疗泌尿系大肠埃希菌感染并能控制其耐药性发展.

  •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致病菌分布

    作者:李婷;喻凤

    目的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赘生物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医院心外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心脏瓣膜赘生物中分离病原菌,行纯化培养后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从患者赘生物中共分离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5株(79.71%),包括草绿色链球菌(30株,占43.48%)、血链球菌(12株,占17.39%)、粪肠球菌(8株,占11.59%)、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4.35%)以及表皮葡萄球菌(2株,占2.90%);革兰阴性菌3株,浅黄金色单胞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及杀鲑气单胞菌各1株,此外还有11株(15.94%)其他类型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73.33%、克林霉素56.67%、呋喃妥因23.33%、头孢唑林23.33%、青霉素13.33%、氯霉素13.33%、头孢他啶10.00%;血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66.67%、克林霉素33.33%、头孢唑林25.00%、氯霉素25.00%、青霉素16.67%、呋喃妥因16.67%、头孢他啶8.33%;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50.00%、头孢唑林50.00%、红霉素37.50%、呋喃妥因37.50%、氯霉素37.50%、头孢他啶25.00%、克林霉素25.00%;3种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未产生耐药性.浅黄金色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均敏感;缺陷短波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均耐药,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以及妥布霉素均敏感;除杀鲑气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未检测外,对各检测药物均敏感. 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性心内膜炎革兰阳性菌感染时,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可以作为首选药物;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有效药物较多,但临床治疗中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 2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新卫;刘新年;刘芳

    目的 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种类、耐药情况以及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预防感染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在湖北中山医院就诊的2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痰液标本的采集.采用API系统分离和鉴定菌株,明确病原菌菌谱;药敏试验的监测则采用K-B法,并观察病原菌耐药情况.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72例痰液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42株(88.97%),其中,革兰阴性菌160株(66.12%),检出率高,以鲍曼不动杆菌(53株,21.90%)和铜绿假单胞菌(37株,15.29%)较为常见.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8.68%,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则较低,均<2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59%、78.38%和78.38%,而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为16.22%.年龄≥70岁(P=0.03)、累计受损器官≥3个(P=0.01)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各菌株耐药性普遍较高,提示临床实践中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年龄≥70岁且伴随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对降低重症肺炎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多模式教学法提升病原生物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

    作者:杨小迪;王媛媛;陈兴智;王小莉;常雪莲;李楠;夏惠;方强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及学校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如案例式教学、PBL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期相应的提升病原生物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亦为基础医学的其他专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