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云南南部边境地区居民易患疟疾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莹;王兴荣;吕时生;郭晓芳;李春富;刘慧;李丽;李菊升;胡继成;王正友;吴显华;李春林;周玉斌;唐永泉;李开洪;李万有

    目的 了解云南南部边境居民易患疟疾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疟疾常识知晓情况,疟史、蚊帐使用情况等.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在SPSS13.0软件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云南南部4县114个自然村11 414人、16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少数民族、未婚状态、户外露宿是居民患疟疾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95、12.212、1.430和3.085).结论 应加强云南南部边境地区男性居民和少数民族居民的疟疾预防.

  • 多因素分析对肺吸虫囊蚴脱囊优化条件的探讨

    作者:曲桂玉;陈景武;杜国防

    目的 对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肺吸虫囊蚴脱囊影响因素,选出脱囊条件的优水平搭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作用性质和大小及影响趋势.方法 1)根据专业知识,选定影响肺吸虫囊蚴脱囊的4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选用L16(45)正交表安排试验;2)对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3)对正交设计试验资料进行回归诊断,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作用性质和大小及影响趋势.结果 试验结果分析得知,影响肺吸虫囊蚴脱囊的显著因素是pH值为2的胃酶浓度、胃酶作用时间和胆盐浓度,胰酶影响作用不显著.对正交设计试验资料回归诊断,发现第一组试验资料所对应的点为异常点,删去异常点,建立多元线性回归一般方程((y)=22.89536-99.19433x1-0.23107x2-2.49086x3-69.48004x4).随着胃酶、胰酶及胆盐浓度升高,胃酶作用时间延长,囊蚴脱囊数量减少.肺吸虫囊蚴脱囊条件优搭配为:胃酶浓度为0.025%(pH=2),作用时间为10mia,胆盐、胰酶液分别为0.025%和0.25%.胆盐浓度为0.025%并且pH值为2的条件下胃酶浓度对肺吸虫囊蚴脱囊影响作用大,其次为胆盐浓度、胃酶作用时间,而胰酶浓度对肺吸虫囊蚴脱囊影响作用小.结论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相结合,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利用效率,扩大了试验结果的分析范围,在相同的投入下得出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试验效率.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同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差异的鉴定

    作者:公茂庆;顾燕;胡小邦;孙艳;李秀兰;马磊;孙立新;孙静;钱瑾;朱昌亮

    目的 克隆淡色库蚊细胞色素P450(CYP6F1)基因并进行表达差异的鉴定.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策略,从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4龄幼虫中克隆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F1),用相应的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和RT-PCR分析敏感、抗性品系蚊的CYP6F1表达水平及对蚊各期CYP6F1进行表达鉴定.结果 成功克隆出CYP6F1基因,基因全长1 639 bp,开放阅读框为1 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AY662654).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已克隆的日本致倦库蚊细胞色素P450基因(AB001324)有99%的同源性,并具有所有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保守性特征,1个膜锚定信号、2个还原酶结合位点、1个典型的血红素蛋白结合位点和ETLR基序等.实时定量PCR和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CYP6F1在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表达水平高于敏感品系,且CYP6F1基因在淡色库蚊各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达.结论 CYP6F1基因可能与杀虫剂抗药性相关,并且在淡色库蚊各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达.

  • 旋毛虫Ts4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作者:张景芝;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宫鹏涛

    目的 构建旋毛虫Ts4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方法 将构建的pMD-Ts43克隆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载体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28a-Ts43,酶切鉴定正确后,导入菌株Rosetta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s43,IPTG诱导表达分子质量单位约为43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值相符.以0.9 mmol/LIPTG诱导4.5h后表达量高,薄层扫描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可被抗旋毛虫的多克隆血清识别.结论 原核细胞融合表达旋毛虫Ts43基因获得成功,为旋毛虫重组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MPT53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作者:唐宇龙;杨华;刘湘新;秦莲花;柳彬;胡忠义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分泌蛋白MPT53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和纯化.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MPT53基因,产物经纯化回收后与载体pMD-T连接转化,酶切鉴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测序鉴定插入序列完全正确者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诱导表达MPT53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ET32a-MPT53重组质粒,转化BL21后经IPGT诱导成功表达分子质量单位为36 ku的MPT53蛋白,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PT53蛋白,为其应用打下了基础.

  • T7 cDNA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结合蛋白

    作者:刘霞;林森;魏红山;陈京龙

    目的 以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HBV Pre-S2)为靶蛋白,寻找该蛋白相应的结合蛋白.方法 应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以纯化的HBV前S2蛋白为固相筛选蛋白,用正常人肝细胞的噬菌体T7 cDNA文库进行5轮生物筛选,经噬斑PCR,对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在蛋白质库中进行搜索,自GenBank中获得与HBV Pre-S2有结合作用蛋白的cDNA和基因组的全长序列,并用ELISA验证筛选的结合蛋白.结果 噬菌体经过5轮生物富集后,将随机筛选的200个噬斑裂解液做PCR,得到120个插入片段长短不一的克隆,ELISA证实获得43个阳性克隆.将其PCR产物序列测定后进行同源搜索,初步确定30个人体肝脏中固有的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结合的蛋白,其中含细胞色素P450Ⅰ类A型亚基克隆2个、3个PI-3激酶相关激酶SMG-1同类蛋白、2个细胞生长抑制蛋白42,1个膜联蛋白A11转录变异体、3个转录激活因子5、2个α酸性糖蛋白、5个未知功能蛋白等.结论 应用T7 cDNA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验证了HBV Pre-S2蛋白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re-S2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新了思路.

  • 河南省小动物宿主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蔺西萌;许汴利;赵旭东;李辉;黄倩;邓艳;郝宗宇;张爱梅

    目的 调查分析河南省小动物宿主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根据地理方位和地理特征选择7个县为调查点,在户外捕捉鼠类等动物,鉴定种类,解剖取鼠肝用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捕获各种鼠类和其他动物15种1 188只,其中啮齿目动物11种,1 169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大仓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6种鼠157只检出肝毛细线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13.62%.感染率高的为家栖鼠类,其中褐家鼠25.83%,黄胸鼠12.90%,小家鼠10.00%.地区分布以汝南县鼠感染率高,为23.83%;郑州市惠济区1.76%.环境分布以村周鼠感染率高,为30.34%;村内19.49%,田地17.24%.结论 河南省鼠肝毛细线虫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鼠类感染较为严重.开展人肝毛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十分必要.

  •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姚昆;江佳富;张文义;赵秋敏;蒋西宁;左曙青;吴晓明;詹琳;褚宸一;张泮河;杨红;曹务春

    目的 了解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状况及其型别.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针对不同型别汉坦病毒M片段设计引物,应用RT-PCR检测带毒状况,阳性标本测序,对M片段变异大的标本再进行S片段的扩增测序,获得序列用clustalX(1.83)和Phylip3.63进行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类宿主220只,平均阳性率为3.64%,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从棕背(鼬)鼠Jilin-54、Jilin-59检测到汉滩型汉坦病毒,从褐家鼠Jilin-99、Jilin-106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汉坦病毒.而从大林姬鼠HLJ-32、Jilin-AP10和HLJ-47中得到的汉坦病毒M片段均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高(96.36%~97.42%);来源吉林(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Jilin-AP06的汉坦病毒M片段与我国病人分离株B78、H5同源性高(97.25%~95.33%),与来源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Amur类汉坦病毒AP111株同源性为93.48%,与来自吉林大林姬鼠的Jilin93同源性为80.80%,与76-118同源性为80.80%,与朝鲜大林姬鼠分离株Soochong-1同源性为88.24%.Jilin-AP06 S片段同其他株的同源性与M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型别多样,我国大林姬鼠中存在Amur类病毒感染.

  • 江滩型流行区夏、秋人群血吸虫新感染和再感染的研究

    作者:何家昶;姚振琦;王恩木;俞宗国;朱承兵;夏长根;但新民

    目的 了解江滩型地区夏、秋感染季节后人群血吸虫新感染和再感染情况,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一江滩型流行区,分别在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随机抽取≥5周岁常住沿江居民500人,采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阳性者计算克粪虫卵数(EPG).每次粪检后对阳性及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者均给予病原治疗.以连续2次均接受检查者为分析对象.结果 人群血吸虫新感染率夏季为14.9%(55/370),秋季为2.0%(6/293),夏季显著高于秋季(χ2=32.154,P<0.001);人群再感染率夏季为4.0%(1/25),秋季为8.8%(6/68),差异无显著性(χ2=0.115,P=0.735).结论 在江滩型地区经过一个春季感染后,夏季是人群年度血吸虫新感染的主要季节,秋季再感染率较高.

  •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体外表达

    作者:李首庆;古钦民;张加勤;张华楠;丛华;周怀瑜;李瑛;赵群力

    目的 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2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设计合成GRA2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其基因片段,经克隆至pMD18-T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FF细胞,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GRA2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GRA2基因序列正确,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经PCR、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转染GRA2基因的细胞,RT-PCR可见目的条带.结论 成功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RA2,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奠定基础.

  • 以18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微小隐孢子虫系统发育研究

    作者:温少芳;丁慧萍;卢思奇;王凤云

    目的 以18S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对分离自我国人和牛,以及澳大利亚和美国不同宿主来源微小隐孢子虫的系统发育进行探讨.方法 用PCR扩增我国两个虫株的18S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与登录于GenBank的澳、美两国虫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用M法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分离自我国的小牛虫株(JLC)与GenBank中3个牛源虫株(澳大利亚的C1,美国的UCP和AUCP-1)亲缘关系近,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枝;分离自我国的人源虫株(JSH)与澳大利亚鼠源虫株(M24)同源,共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另一枝.结论 本研究中微小隐孢子虫株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似主要由宿主因素决定,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小.

  • 淮南地区矿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汪雪峰;王克霞;李朝品

    目的 探讨淮南地区矿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矿工基本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796名矿工血清抗Hp-IgG,对其中抗Hp-IgG阳性的368名矿工行胃镜检查,进行病理分型,并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Hp感染.结果 1)796例受检者,血清抗Hp-IgG阳性689例,阳性率为86.6%;Hp感染与年龄、日体力劳动时数、同胞数量、喜吃辛辣食物与吸烟等显著相关,与饮水、居住环境、文化程度无关;2)368例Hp-IgG阳性者经胃镜病理诊断患慢性胃炎112例,萎缩性胃炎78例,胃溃疡96例,十二指肠溃疡63例,其他19例,其Hp感染率分别为76.8%(86/112)、83.3%(65/78)、91.7%(88/96)、93.7%(59/63),差异有显著性(χ2=19.38,P<0.01);轻度浅表性炎症49例,中、重度浅表性炎症63例,萎缩性炎症78例,炎性坏死124例,腺体不典型增生35例,其Hp感染率分别为77.6%(38/49)、88.9%(56/63)、89.7%(70/78)、93.5%(116/124)、51.4%(18/35),差异亦有显著性(χ2=43.26,P<0.01).结论 淮南地区矿工中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和相关胃肠疾病发生率,且Hp感染率及疾病发生率与年龄、日体力劳动时数、同胞数量、喜吃辛辣食物及吸烟等显著相关,Hp感染的的严重度与胃粘膜炎症的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鸦胆子与补骨脂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研究

    作者:任一鑫;秦元华;郑莉莉;戴晓冬;陈玉凤;陶琳;崔昱

    目的 研究中药鸦胆子和补骨脂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地塞米松皮下注射SD大鼠6周,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中药鸦胆子与补骨脂合剂治疗大鼠,设立1周治疗组、2周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阳性对照组2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大鼠体重、肺组织病理、肺印片中每视野虫体包囊均数及血液CD4+和CD8+T细胞、IFN-γ的动态变化.结果 鸦胆子和补骨脂合剂治疗组大鼠体重回升,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体重回升率分别达到26.85%和31.77%;肺组织虫体包囊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两个治疗组包囊减少率分别为94.44%和98.15%;血液CD4+、CD8+T细胞和IFN-γ水平较阳性对照组升高,其中CD4+T细胞和IFN-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中药鸦胆子和补骨脂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人体蠕形螨显微操作分离技术的探讨

    作者:赵岩;郭淑玲;刘莹;袁方曙

    目的 建立一种清洗分离人体蠕形螨的方法,为人体蠕形螨超微结构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自制取螨器从成人面部刮取皮脂,放于载玻片上,用2%餐洗净溶解皮脂,显微镜下分离人体蠕形螨并清洗干净,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另将纯化螨放入经过改造的冰预冷水晶微型研钵中,冰浴研磨,螨体破碎后进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电镜观察螨体表面清洁,无皮脂杂质.螨体粉碎后,DNA提取成功.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长度约23kb.结论 使用该分离技术能得到洁净鲜活不变形的蠕形螨,可满足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和分析

    作者:方悦怡;吴军;柳青;黄少玉;林荣幸;张启明;阮彩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 在全省原63个流行县(市)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并计数.结果 全省调查9个县(市)27个点13 876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6.42%,平均克粪虫卵数(EPG)为359.有8个县市查出感染者,其中3个县感染率超过20%.平均感染率男性18.92%,女性13.89%,差异有显著性(χ2=616.7,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感染率19.38%~27.42%).职业分布以渔民和商人感染重(感染率32.69%).结论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 人禽流感死亡病例不同组织器官中H5N1病毒的检测分析

    作者:陈秋霞;李晖;邹丽容;倪汉忠;黄平;方苓;柯昌文;罗会明

    目的 了解H5N1病毒在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 在BSL-3实验室,测定H5N1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制作标准曲线;将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尸解标本,包括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标本研磨处理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根据标准曲线推算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载量.结果 心、肝、肾、脑组织标本中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为阴性,在肺、脾组织标本中检测到H5N1病毒,病毒载量分别为1063TCID50/ml和104.55TCID50/ml.结论 除呼吸系统外,在脾组织中也存在H5N1禽流感病毒.

  • 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gD抗原的原核表达及免疫效果测定

    作者:赵英会;张念华;于爱莲;杨娜娜;王玉;张忠;于广福;侯盼飞

    目的 制备预防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疫苗.方法 扩增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gD基因,克隆入载体,导入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分离、纯化抗原蛋白,然后进行小鼠动物免疫实验,测定小鼠的抗体水平;后攻毒实验,观察小鼠的病理变化和死亡率.结果 免疫后,gD抗原和IFN-γ联合免疫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高,其次gD抗原免疫组.生理盐水组小鼠病理变化出现早也重,且死亡多;gD抗原免疫组小鼠病理变化出现较晚,症状也轻,死亡也少;gD抗原和IFN-γ联合免疫组小鼠无死亡.结论 制备小鼠抗人单纯疱疹病毒的疫苗是可行的.此疫苗是否能刺激人体产生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是否对人有免疫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左旋咪唑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不同时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于飞;康金凤;李巍

    目的 探讨左旋咪唑(LMS)对细粒棘球蚴感染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腹腔接种细粒棘球蚴,建立感染动物模型.在感染后2、4、8、12、16、20周,未治疗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咪唑(25 mg/kg),连续7 d,测定各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及囊重,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另设8只未接种小鼠为健康对照.结果 生理盐水组小鼠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后CD4+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CD8+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增高,至感染后16周和20周,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1).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左旋咪唑组小鼠在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与健康组小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感染16周和20周时脾指数升高,CD4+T细胞百分率上升,CD8+T细胞的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平均囊重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左旋咪唑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感染后期可升高小鼠脾指数,使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减缓细粒棘球蚴的增殖.

  • 一起食源性群体旋毛虫感染调查报告

    作者:王庆新;李育民

    2004年2月,云南大理市发生一起食源性群体旋毛虫感染,累计发病132人,发病者年龄2.5~75岁.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均有集体食用生猪肉史,用餐12 d后陆续发病.经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病人均痊愈.

  • 仪征市学生血防健康教育效果调查

    作者:田斌;陈前;张正球;李定新;高扬

    仪征市在试点学校连续3年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学生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从项目实施前的56.65%和51.07%提高到91.17%和93.77%,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 三峡库区兴山县革螨及恙螨名录

    作者:王大军;王承全;李枝金;周相朝

    在三峡库区的兴山县采集中小型动物体表螨,经整理鉴定,革螨隶属于4科10属17种,恙螨隶属于1科2亚科10种,其中革螨有6种、恙螨有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 慈溪市2001~2005年疟疾监测分析

    作者:范飞能;孙绍生

    慈溪市2001~2005年发生60例输入性疟疾(间日疟),均为外来流动人口外地感染,无本地居民感染.

  • 大连地区首例恶性疟死亡个案调查报告

    作者:庞为;陈凤义;袁秀妹;崔昱;郑莉莉

    本文报道了大连地区首例恶性疟死亡病例的调查情况.

  •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张富南;李国茹;雷杨;陈漪澜

    1984~2005年全省共报告黑热病836例,每年均有发病.近年来随着流行区饲养犬数量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趋势,非流行区各年发病数与流行区基本一致.流行区发病以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幼儿为主,非流行区以中青年为主.连续3~5年全县范围内灭犬和禁养家犬的流行区,远期效果巩固;未灭犬或灭犬不彻底的流行区出现回升趋势.各流行县应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使流行区扩大.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 四川省
  • 丘陵地区沟渠钉螺自然死亡观察

    作者: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付正银;董娟;袁梅枝

    本实验观察了丘陵地区沟渠钉螺自然死亡的规律.

  • 华支睾吸虫第2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变化与生态环境分析

    作者:许正敏;周振座;武小樱;陶永平;李明华;靳情;花晔;陈琪;王波

    1985~2006年襄樊地区鱼体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变化是主要原因.

  • 无偿献血者血清梅毒抗体的检测

    作者:孙敬红;齐福生

    使用TRUST及ELISA方法检测济宁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清60 012份,结果梅毒抗体阳性22份,阳性率0.037%.有不洁性生活史者、旅游、餐饮服务业者、无业者及企事业员工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 人体蠕形螨感染的中药治疗

    作者:刘继鑫;王克霞;李朝品

    人体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专性寄生螨,可引起人体蠕形螨病.目前西医治疗药物较多,疗效确切,但因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差,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药治疗具有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就蠕形螨感染的中药治疗予以综述,以求对蠕形螨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 基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早期发现的关键

    作者:柯昌文;邓峰

    病毒进化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新病毒出现的原因.社会现代化导致了新发病毒疾病的传播并选择了病毒变异株.由于病毒可以经航空运输和城市化迅速传播,建立一个基于临床和实验室的病原学监测系统是早期发现新发病毒性疾病的关键.

  • 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张建文;张玉华;董兆举

    目的 了解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抽样村60岁以下已婚妇女为调查对象,进行阴道毛滴虫感染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同时采取阴道后穹窿阴道分泌物,悬滴法镜检阴道毛滴虫.结果 在5 781名被调查者中,共检出阴道毛滴虫感染者212例,总感染率3.67%.影响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洁阴用具是否专用、每周清洗会阴次数、性病知识知晓水平.结论 农村已婚妇女阴道毛滴虫感染与性病知识和洁阴习惯有关.

  • 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九红;廉辰

    目的 观察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实质型囊尾蚴病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吡喹酮,囊虫散胶囊及囊虫散胶囊+吡喹酮治疗,对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囊尾蚴钙化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观察囊虫散胶囊杀灭囊尾蚴作用.结果 囊虫散胶囊组治愈率82.1%,吡喹酮组治愈率67.4%,中西药结合组87.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囊虫散胶囊组低.囊虫散注射皮肌囊尾蚴结节,杀虫总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 囊虫散胶囊治疗脑实质型脑囊尾蚴病效果显著,不仅具有杀虫作用,同时促进死虫吸收,而且不良作用小,安全可靠.

  • 小儿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1例

    作者:余兰;李小平;马志强;白春海;刘平华

    本文报告小儿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1例.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