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民;张述义;何艳燕;潘彩娥;魏梅雄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的隐孢子虫感染模型. 方法饮水中加地塞米松(DEX)抑制4周龄小鼠免疫功能,人工灌喂隐孢子虫卵囊(CSO)感染小鼠.通过观察小鼠粪便中CSO排出情况和小鼠生存情况,比较5个品系小鼠(BALB/c、C57 、ICR、NIH、KM)的易感性,比较不同DEX剂量(1 mg/L、2.5 mg/L、5 mg/L、10 mg/L)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不同CSO接种剂量(105、106)对小鼠感染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模型小鼠、DEX剂量和CSO接种剂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 结果 (1)5个品系小鼠中KM鼠的CSO排出量多,而且持续整个实验期,小鼠死亡数较少(NIH鼠全部死亡);(2)10 mg/L、5 mg/L DEX组小鼠CSO排出量较多,2.5 mg/L、1 mg/L组小鼠死亡数少,但卵囊排出量明显低于前两组,且不能持续整个实验期;(3)105与106个CSO接种量的小鼠CSO排出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前者的小鼠死亡数较少. 结论 KM鼠饮水中加DEX 5 mg/L,每只小鼠接种105个CSO,可以建立稳定的感染模型.

  • 苏云金杆菌cryIV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刘相萍;张昕;闫歌;甄天民;孙传红;王新国

    目的克隆苏云金杆菌(B.t.i)cryIVD基因并测定其序列. 方法根据B.t.i cryIVD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cryIVD基因,克隆入pUC18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2.0 kb基因片段.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证明目的基因被完整且正向克隆. 结论 B.t.i cryIVD基因被成功克隆.

  • 两种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在原核细胞的融合表达

    作者:祖莹;李德发;沈继龙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SjGST和Sj14-3-3的融合蛋白. 方法 RT-PCR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中扩增出Sj14-3-3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转化E. 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扩增产物约为765 bp,重组质粒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可得到一与PCR产物大小相同的DNA片段,经IPTG诱导后在55 ku附近出现一新增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被兔抗鼠14-3-3ε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在原核细胞融合表达SjGST和Sj14-3-3成功.

  • 第五期国际计划生育合作项目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李文英;郑英杰;武俊青;高尔生;陈锡宽;汝小美;宋冰;赵白鸽

    目的评价1996~1998年第五期国际计划生育合作项目寄生虫病防治的效果. 方法采用以定性为主,同时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寄生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项目实施后,通过宣传教育、粪检和集体驱虫,学生寄生虫感染的总阳性率下降了33%~55%;蛔虫卵的阳性率下降了32%~52%.人们的卫生观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结论宣传教育及有效的检测和治疗手段相结合是农村贫困地区人群寄生虫防治的有效方法.

  •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病理研究

    作者:陈盛铎;郭华兰;杨培明;梅家俊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肝脏胶原病理特征. 方法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肝组织标本,对肝组织采用HE染色,对肝胶原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并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分析系统对各型胶原定量. 结果在汇管区和纤维隔Ⅰ型胶原分布多,在肝窦壁Ⅰ型、Ⅲ型和Ⅳ型胶原均有明显增加,各型胶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坏死,肝组织无明显炎症,但可见粗大纤维隔形成和肝细胞水样变. 结论Ⅰ型、Ⅲ型和Ⅳ型胶原均参与了肝窦壁毛细血管化,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 1993~2000年广西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效果观察

    作者:杨兰;吴钦华;黎学铭;许洪波;农彩云;农亮红;甘耀成

    目的了解连续8年以药物为主对中小学生肠道蠕虫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掌握流行情况,为制定或调整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采用Kato-katz法查肠道蠕虫卵;2)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连查2 d);3)采用"驱虫康"(甲苯达唑)或"驱虫宁"(阿苯达唑)药物进行驱虫治疗;4)以宣传栏,广播电视,问卷式调查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13个监测市、县的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3.78%(6814/15565)降至13.80%(1452/1052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的感染率由防治前的27.63%、20.64%、5.96%,分别下降至8.90%、7.55%、0.28%;蛲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0.82%降至19.49%,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广西开展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 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局部疫情回升的特点分析

    作者:徐伏牛;沈毓祖;贾尚春;邹铮

    目的分析安徽省疟疾局部疫情回升的特点及原因,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有局部疫情回升的7个县、区所有行政村摸底调查,了解1998年以来的疫情动态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对2001年1~7月份的报告病例作个案调查,分析发病特点. 结果新发疫点数由1998年的34个增加到2001年的249个,其中重疫点数由2个增加到60个,发病率≥5‰的疫点由0个增加到3个;2001年1~7月份的727例病人中,20岁以下者占54.2%,无疟史新感染者占89.3%(628/703). 结论新疫点、重疫点数逐年增多,年青的新病例占多数,疫情回升明显.

    关键词: 间日疟 疫点 疫情 回升
  • 脂质预防血吸虫尾蚴钻肤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莉莉;叶临湘;易元川;李洁;许燕群;涂传敏;熊青;彭佩芬

    目的探讨脂质(Castor oil,C.O)抗血吸虫尾蚴钻肤的效果,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 方法分别应用脂质0.3 ml/只*d给小鼠灌胃和皮肤表面0.15 ml/cm2·d外涂两种不同方法后,所有实验小鼠再用日本血吸虫尾蚴(60±2)条/只经皮感染,40 d后解剖,进行成虫计数,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两组成虫数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脂质无论内服或外涂均能明显降低尾蚴钻肤的能力.

  • 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蛲虫感染的关系

    作者:许隆祺;肖华东;郑秀香;周长海;张雪强;叶波;张文玲;付洁平;兰水根;党辉;诸宪祖;黄世兰

    目的探讨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蛲虫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实验组开展洗手活动,对照组不开展洗手活动.1年中每2个月用透明胶纸肛周拭擦法,连检3 d,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前蛲虫感染阴性者,每次复查的新感染率;试验前蛲虫感染阳性驱虫半月后复查转阴者,每次复查的再感染率. 结果每2个月复查1次,按每次复查累计计算的新感染率、再感染率和合计感染率,都是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其中再感染率和合计感染率从第4个月起,新感染率从第8个月起,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01).1年后复查,蛲虫感染率实验组为14.51%,比项目前的33.50%下降了56.69%;对照组为34.93%,比项目前的21.74%上升了60.67%. 结论每日用香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显著降低蛲虫感染率.

  •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作者:赖秀球;朱家勇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FCC1/HN)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融合HBsAg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方法 (1)采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FCC1/HN株MSP2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MSP2的MSP2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Ⅰ酶切;质粒pVXORF1-PvMSP1.19-HBS用相同的酶酶切,经纯化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酶切后纯化的MSP2基因连接;(2)分别用BamHⅠ+XhoⅠ双酶切PET28α-MSP2质粒DNA和pVXORF1质粒DNA,纯化后将目的基因片断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将(1)、(2)连接产物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5α.于氨苄青霉素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电泳鉴定. 结果筛选出的重组子为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断的重组质粒pVXORF1-PfMSP2-HBS及pVXORF1-PfMSP2. 结论编码FCC1/HN MSP2基因片断真核表达质粒pVXORF1-PfMSP2-HBS和pVXORF1-PfMSP2的构建为疟疾核酸疫苗及蛋白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张玲敏;吴明玮

    目的从白纹伊蚊基因组DNA中获得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片段及其DNA序列. 方法根据已知的果蝇和斯氏按蚊AchE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利用简并引物对白纹伊蚊AchE基因片段进行扩增.PCR产物经T/A克隆,α互补筛选法筛选,碱裂解法提取出重组质粒DNA, 并对之进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对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利用互联网和PCGENE软件与部分已知物种的AchE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进化系统树. 结果从白纹伊蚊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chE基因片段,其核酸序列共394 bp,根据内含子特性确定内含子位置后,所得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共107个氨基酸残基,并含有AchE的特征性保守序列FGESAG.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埃及伊蚊相应片段的同源性高(96%),其次为斯氏按蚊(87%),与黑腹果蝇则较低(69%). 结论从白纹伊蚊敏感株中获得了AchE基因片段、DNA序列及其特征.该片段与埃及伊蚊相应片段同源性高.

  • 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NO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刘成伟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NO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60 mg/kg双氢青蒿素治疗实验大鼠,杀鼠取肺,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肺泡巨噬细胞,用LPS刺激培养72 h,同时设有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用NO试剂盒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NO活性. 结果感染组大鼠血清、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原液以及经LPS刺激后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NO浓度分别为(167.3±23.1)、(141.6±18.0)和(129.5±28.4) μmol/L,治疗组分别为(111.8±40.6)、(136.3±35.1)和(129.9±14.2) μmol/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7.2±32.1)、(109.8±18.0)和(136.2±30.5) μmol/L,可见感染组和治疗组大鼠NO水平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治疗组NO水平低于相应的感染组. 结论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能引起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高水平NO,经双氢青蒿素治疗后,PC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降低.

  • 食蟹猴疟原虫实验感染恒河猴后原虫密度消长的观察

    作者:陈昌源;张华勋;裴速建;左胜利;陈伟

    目的探讨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恒河猴后原虫密度消长和抗体滴度变化及相互关系. 方法食蟹猴疟原虫实验感染恒河猴后,在7年多的时间内,定期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疟疾荧光抗体检测,记录分析原虫密度消长和抗体滴度变化等数据. 结果实验恒河猴接种食蟹猴疟原虫后,早3 d可检出原虫,12~19 d可达到原虫血症高峰期,2 483 d(时间长者)时还可检出原虫;荧光抗体试验显示感染第8 d时可检出阳性(1∶20),158~181 d达到高峰滴度(1∶640~1∶2 560),持续60~85 d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到实验结束时各猴抗体滴度还保持在1∶40~1∶160. 结论食蟹猴疟原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虫种,用它在疟疾研究和抗疟工作中适时的替代间日疟原虫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疗效观察

    作者:袁方曙;郭淑玲;韩玉敏;邓树海;黄桂华

    目的观察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分别选择螨性痤疮、酒渣鼻、脱发患者各100、60、45例,随机分成试验与对照两组,分别涂抹花椒挥发油乳霜剂和新肤螨灵霜,早晚各1次,连续6周. 结果试验组治疗痤疮、酒渣鼻、脱发的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100%(30/30)和78.3%(18/23),对照组分别为96%(48/50)、100%(30/30)和72.7%(16/2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54%(27/50)、40%(12/30)、8.7%(2/23)和36%(18/50)、40%(12/30)、0(0/2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1).试验和对照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0和2.86%. 结论花椒挥发油乳霜剂治疗蠕形螨病无毒高效.

  •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报告

    作者:盛次星;张再兴;周升;汪丽波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1991~200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IFAT监测结果,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6 193 853例,检出阳性170 578例,年平均血检率为3.52%,阳性率为 2.75%,恶性疟占21.48%.重点人群的IFAT抗体阳性率为5.80%,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22.14~60.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13.05%;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 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12.45%.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2.29、2.46和2.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1∶3.29、1∶3.19和1∶1.04. 结论云南省经过10年疟疾监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从1991年的3.30%下降至2000年的1.93%,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1年的8.49下降至2000年的3.79.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 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

    作者:王昌源;陈雅棠;黄爱龙;唐霓;余登高

    目的构建中国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多房棘球绦虫续绦期幼虫RNA获得elp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于pGEM-11zf(+).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ELP鉴定后,纯化无内毒素的重组质粒,电穿孔方法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7.RT-PCR、dot-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目的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及序列分析证实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编码区已成功地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T-PCR、dot-ELISA和免疫组化证实,重组质粒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能够表达多房棘球绦虫ELP抗原. 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中国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在COS7哺乳动物细胞中能表达ELP抗原,为多房棘球绦虫elp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1990~2000年金坛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陈跃平

    近年来随着农村多余劳力的外流,人员流动日趋频繁,输入性疟疾不断增加,为消除人口流动给疟疾防治带来的隐患,控制输入性传染源,现对金坛市近10年流动人口中疟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 手术治疗小儿重症蛔虫性肠梗阻32例分析

    作者:孙卫国;张学东;史振玉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是蛔虫团块堵塞肠腔,肠管受虫体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而痉挛,造成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急腹症.

  • 邹城市防治学生肠道蠕虫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宋士祥;张文新;李兆爱;李明耀

    为了探索防治学生肠道蠕虫病的有效方法,降低并控制感染率,于1992年按照《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集体服药驱虫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致严重不良反应83例分析

    作者:陈柳燕

    吡喹酮(PQT)是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随着PQT的广泛应用,各地陆续出现PQT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 胫前粘液水肿误诊为丝虫病象皮肿的分析

    作者:段绩辉

    患者,女,60岁,农民,湖南省永兴县人.于1998年5月发现双下肢小腿小水疱,并逐渐增多,伴肢体肿大,于当地医院就诊未见好转.

  • 42例恶性疟凶险发作的临床救治

    作者:王正有

    恶性疟的凶险发作机理尚未定论,一般认为是由于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粘附于血管内壁,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激活内在凝血系统引起DIC,或由疟原虫产生某种可溶性细胞毒性物质,释放入血流使宿主细胞内线粒体呼吸作用和磷酸化途径发生障碍,并使内交感神经高度兴奋,造成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或是由于激肽、激肽原酶等游离,使小血管收缩或扩张及内膜通透性增加,水和蛋白质从血管内逸出,引起组织水肿,故此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细胞缺氧、功能丧失,从而引起临床上的凶险发作.

  • 大学入学新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作者:王国英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

  • 珠海市丝虫病防治远期效果的纵向和横向监测

    作者:黄利群;吕云芳;谭爱军;周红华;黄宏瑜

    20世纪70年代,珠海市区及所辖斗门县共有16个镇属班氏丝虫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3.26%,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 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纵向调查

    作者:柳坚;蒙锋;王善青;华德;蓝秀汉;陈雄;连青林;邢奇芬;郭仁能

    万宁市南桥和五指山市毛阳历史上均属超高疟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发病逐年下降,但随着流动人口来往频繁,输入疟疾的威胁越来越大.

  • 三峡库区住院病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肖国荣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库区移民呈增多趋势,人口的流动给疾病的防治监测带来一定困难.

  • 肝棘球蚴病17例穿刺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安美华;任兰虎;罗晓红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的内蒙、新疆、西藏、青海等地为该病流行区.近年来东北地区肝包虫病例也有增多的趋势.

  • 七叶皂甙钠对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患者的降颅压作用

    作者:聂传艳;刘伟;魏福民;高敏

    七叶皂甙钠为植物娑罗子干燥果实提取物,具有抗渗出,消除水肿,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恢复等功效,经临床观察,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

  • 国内流动人口疟疾流行及防治研究现状

    作者:陈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加剧了疟疾的传播和流行,人群的流动和聚散已成为导致我国许多地区疟疾扩散和暴发的主要原因.

  • 以持续发热、腰痛为表现的输入性疟疾1例

    作者:郑建红;王芳

    患者,男,28岁,已婚,汉族,原籍四川省泸州市.2002年6月19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6月27日因持续高热(高体温40.3℃)、头痛、腰痛收入院.

  • 癫痫型脑囊虫病患儿脑脊液中离子含量的变化

    作者:郝艳秋;李风琴;高阳

    脑囊虫病患者癫痫发作的比例很高,对机体的损伤很大,对儿童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损害.在脑组织中寄生的囊虫其代谢产物通过囊虫的皮层扩散到脑脊液中,并随脑脊液进行循环,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到脑组织细胞,从而引起了脑囊虫病患者的癫痫发作.

  • 寄生虫病防治档案的收集管理要实行"双轨制"

    作者:阮淑珍;孔庆安;江有海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和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将依赖于电子工作手段.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