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Parasitic Biology 중국병원생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7/R
  • 国内刊号: 王利磊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d@vip.163.com
  • 曾用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徐明生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方法 将5 098名接触疫水者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安慰剂组,剂量均为6 mg/kg顿服,在接触疫水后7~10 d开始服药,每2 wk服1次,脱离疫水后1 wk内再服1次,末次服药后4 wk,用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考核。 结果 青蒿琥酯组粪检阳性9例,阳性率0.37%(9/2438),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对照组粪检阳性189例,阳性率7.11%(189/2660),有5例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 弓形虫抗原的保护性研究

    作者:张洪花;韩广东;王昌源;刘湘萍;闫歌;刘玉冰;刘凤梅;傅斌;贾凤菊;辛福敏;岳继娥

    目的 研究弓形虫抗原对免疫宿主的保护性。 方法 用SDS-PAGE大胶板电泳对弓形虫抗原进行分离,选择4组份特异抗原带(P22~26、P30、P35、P67)洗脱获得抗原后,分别与福氏完全佐剂混匀免疫小鼠(每组10只),发现P30诱导的小鼠抗弓形虫IgG抗体出现早,滴度高,其次为P35。以毒力减弱的RH株弓形虫对免疫后的各组小鼠进行攻击。 结果 对照组、P22~26、P30、P35和P67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1、7.8、8.3、8.0和7.3 d。 结论P30对小鼠具有较强的保护力(P<0.05),次为P35。二者可能成为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

  •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CD4+和CD8+T细胞中Fas及FasL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文实;李雍龙

    目的 探讨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宿主CD4+和CD8+T细胞 中死亡受体(Fas)及死亡配体(Fas ligand, Fas L)的表达情况。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Fas和FasL在CD4+和CD8+T 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Fas和FasL在CD4+ 和CD8+T细胞的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感染10 wk后,FasL在CD4+T细胞 的表达接近并超过Fas的表达。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CD4 +T细胞凋亡比率超过CD8+ T细胞和CD4+/CD8+ T细胞比值下降与相关蛋 白Fas、FasL的表达有关。

  • 非特异性酯酶在淡色库蚊对不同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士根;张昕;甄天民;郭永和;刘永春;刘凤梅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在淡色库蚊对不同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 方法 以β-乙酸萘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测定室内5个品系淡色库蚊的NSE活力。 结果 5个品系淡色库蚊中以抗DDVP品系NSE活力水平高,其次为抗DDVP降解品系和抗残杀威品系。抗氯氰菊酯品系较低,与敏感品系相近。 结论 NSE在淡色库蚊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之一,与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关系不大。

  • B002对氯硝柳胺杀螺增效机理的研究

    作者:戴建荣;梁幼生;王锐;熊希凯;张燕萍;王浦海;张艳;杭盘宇;黄轶昕;朱荫昌

    目的 探讨氯硝柳胺和o,o'-二乙基-o''-(邻氯苯乙腈肟)硫代磷酸 酯(代号B002)合用的灭螺增效机理。 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组织学、 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方法对经氯硝柳胺和B002分别处理后的钉螺软体进行了观察。  结果 氯硝柳胺对钉螺肝、睾丸、卵巢等各组织、器官都有损伤作用。B00 2使钉螺软体肿胀、外伸,失去附着能力,对外界反应能力降低,呈麻痹状态;头足部呈现 明显病理性改变,糖元含量减少,神经节和足肌中的胆碱酯酶(CHE)、一氧化氮合成酶(N OS)活性降低。 结论 B002干扰钉螺神经介质的传递,使得头足部肌肉 失去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消失,增加与氯硝柳胺接触介面,导致钉螺对氯硝柳胺的吸收增 加,加剧了钉螺的损伤和死亡。

  • 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研究

    作者:梁幼生;朱荫昌;宁安;戴建荣;何伟;杨小红;徐明;熊玉霞;高祖禄;胡启龙

    目的 进一步评价胶体染料试纸条免疫诊断试剂盒(DDIA)诊断血吸虫病 的现场应用价值。 方法 在非传播季节,用Kato-Katz 3片法现场筛选 粪 阳病人,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2和4个月分别用DDIA,DGS-COPT和SEA-ELISA试剂盒做 血检,Kata-Katz法做粪检;比较3种试剂盒治前阳性检出率和治后阳性率的变化。  结果 治前DDIA、DGS-COPT和SEA-ELISA阳性率分别为96.69%、90.08%和98.36 %,DDIA与SEA-ELIS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6,P>0.05),与DGS-COPT比较差 异明显(χ2=4.28,P<0.05);治愈后2和4个月3种试剂盒阴转率均较低;30例健康人 DDIA均为阴性。 结论 DDIA诊断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 法快速、简便,适于血吸虫病现场大规模筛查。

  • 盾叶薯蓣制剂杀灭湖北钉螺卵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汉成;冯冬初;曹慕民;蔡顺祥;CAI Xun-xiang

    目的 评价盾叶薯蓣制剂杀钉螺卵的效果。 方法  采用药液浸泡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螺卵细胞进行孵化阻滞实验,用点斜法和直线回归法作统 计分析。 结果 10 mg/L浓度浸泡48 h杀灭1 d卵龄螺卵的效果可达到80% ,其LD50为10.28 mg/L(斜率b=1.9767),杀灭20 d卵龄螺卵的效果<5%;测定的生 物效应与螺卵的卵龄呈负相关。 结论 盾叶薯蓣制剂对1 d和5 d卵龄螺 卵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而对20 d卵龄螺卵的杀灭作用不明显。

  •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在脑囊虫病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贾克东;吴晓燕;杨淑芳;张敬举;于振华;葛凌云;高凤林;辛福敏;朱宇英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所致后遗症的疗法。 方法 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对脑囊虫病后遗症者进行治疗。 结果 多数病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头痛、头晕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7.24%和64.71%;头痛、头晕和记忆力减退总有效率达100%;在癫痫发作控制方面,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达76.19%;ILIB治疗后81.82%的病人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出现明显改善。 结论 ILIB在治疗脑囊虫病后遗症方面疗效明显。

  • 三峡建坝后对湖北枝城市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唐超;何昌浩;朱红刚;李德义

    目的 研究长江三峡建坝后对枝城市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现场观测方法,对枝城市建坝前后水位泥沙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以灰色GM模型揭示水位控制决策供水库调度参改。结果 大坝建成后30年,河床将被冲深3.75 m,河岸被冲宽244 m,常年水位将下降至44.15~35.12 m。 结论 如果水库调控得当,将使枝城市残存钉螺被彻底消灭。

  • 抗白纹伊蚊组织抗体在蚊体内的动态分布

    作者:石磊

    目的 研究抗白纹伊蚊组织抗体在蚊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直接法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吸食免疫小鼠血后不同时间的白纹伊蚊组织切片染色,在镜下观察并摄片。 结果 白纹伊蚊吸食免疫小鼠血后,0 h肠腔内呈阳性染色,肠壁及其它组织无着色反应;12 h肠壁细胞、马氏管和卵巢均出现阳性反应,蚊围食膜开始出现,但不完整;24 h围食膜发达,膜壁很厚。卵巢反应较强,马氏管和肠壁细胞反应较弱;36 h围食膜消失,血液完全被消化。卵巢呈阳性染色,肠壁及马氏管无明显反应;48 h除卵巢小管壁呈阳性反应外,仅少量卵巢管内部出现着色反应。马氏管和肠壁无反应。 结论 (1)白纹伊蚊吸血后12 h围食膜开始出现,到24 h时发达,36 h后消失;(2)抗白纹伊蚊小鼠抗体可穿过蚊肠壁进入到蚊体腔,并与相应的靶组织结合;(3)抗蚊抗体在蚊吸血后12 h进入蚊体腔的量多,抗体与蚊卵巢组织的作用时间长。

  •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二维数据测量

    作者:PENG Shan-you;彭善友;黎辉;王则胜

    目的 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 方法 采用图像分析仪测量虫卵的周长、面积、长径、短径、等效直径、圆球度。依据长径、短径数据算出虫卵的体积和均值。 结果 长径大值84.55 μm,小值39.19 μm;短径大值57.22 μm,小值23.2 μm。体积大值131 039 μm3,小值14 423 μm3。 结论 长径99%范围内的小值45.49 μm,短径99%范围内的小值27.43 μm,体积99%范围内的小值17 817.59 μm3。本研究结果为设计人门静脉内日本血吸虫虫卵过滤器孔眼的大小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赤桉提取物与氯硝柳胺联合杀螺作用的研究

    作者:洪青标;周晓农;孙乐平;吴锋;杨国静

    目的 研究赤桉提取物(EcM2)与氯硝柳胺及其可湿性粉剂的联合杀螺作用。 方法 采用浸杀法,将不同浓度的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分别同不同浓度的EcM2溶液复配;并将氯硝柳胺与EcM2、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与EcM2按不同比例混合,在(25±1)℃恒温条件下浸泡钉螺48 h和72 h,观察钉螺死亡情况。 结果 氯硝柳胺与10 mg/L EcM2配伍后,其对钉螺72 h的LC50由单用时的0.11 mg/L降低为0.0236 mg/L,增效比为4.7倍;而同EcM2按1∶100和1∶200的比例混合后,两药的共毒系数(CTC)为162.9和157.2。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与10 mg/L EcM2配伍后,其对钉螺48 h的LC50由单用的0.19 mg/L降低为0.074 mg/L,增效比为2.56倍;而同EcM2按1∶25和1∶50的比例混合后,两药的共毒系数(CTC)为120.8和132.3。共毒系数均超过了100。 结论 EcM2同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配伍混合后,对钉螺具有较强的联合杀螺作用。

  • 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的纯化与鉴定

    作者:李永华;张洪花;陈秀春;甄天民;刘锦华;杨春贵

    目的 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技术提纯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SDS-PAGE进行鉴定。 方法 用已建立的能分泌抗弓形虫P30抗原的E3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入BALB/c小鼠自腹水中收集单克隆抗体(McAb),经饱和硫酸胺沉淀后DEAE-纤维柱层析纯化,偶联至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4B载体上装柱,将大量的低频超声粉碎速殖子抗原反复过柱洗脱以收集纯化的P30蛋白质并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 结果 经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合层析约获得了8.1 mg较纯的P30蛋白质,在SDS-PAGE上呈现单一条带。 结论 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合层析技术为一较好的提纯P30抗原的方法。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隐孢子虫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蒋就喜;肖福英;何莉珠;刘陶文;黄健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简便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人体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C.p.)的模板制备方法。 方法 根据Laxer MA等克隆的C.p.核酸序列片段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将含有C.p.卵囊的粪便经浓集、裂解后,直接取上清液作为模板与引物进行PCR反应。 结果 取自于桂林、福州和徐州三地含有C.p.的粪便标本均能扩增出418 bp的C.p.目的DNA条带,阴性对照无扩增。 结论 应用该引物对人粪便中的C.p.进行PCR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该模板制备方法能缩短PCR检测C.p.时间,较适于临床实际应用。

  • 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病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巍;梁瑞文;王尊哲

    目的 观察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病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ABC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对隐孢子虫病儿童苦参合剂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测定。 结果 患儿T cell、Th值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IgG升高。苦参合剂治疗后,临床腹泻症状消失,排虫转阴。T cell、Th淋巴细胞转化值显著升高。 结论 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的感染有较好的驱虫与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力的作用。

  • 溴氰菊酯和倍硫磷混用、轮用对淡色库蚊抗性发展的影响

    作者:周华云;孙俊;李菊林;沈宝祥;马磊;高琪;朱昌亮

    目的 观察杀虫剂不同用药方式对淡色库蚊抗性发展的影响。 方法 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试虫,用溴氰菊酯和倍硫磷混剂和单剂隔代轮用进行抗性选育,以溴氰菊酯和倍硫磷单剂作为对照。 结果 淡色库蚊经16代处理,其抗性系数在溴氰菊酯和倍硫磷混用为14.65;两者轮用为17.74(溴氰菊酯)和2.77(倍硫磷);单剂连用则分别为729.08和24.73。 结论 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混用或轮用均能延缓害虫对杀虫剂抗性的发展。

  • 广西北流市1996~1999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

    作者:宁杰生;李劲

      北流市地处桂东南的山丘地区,东邻广东信宜,南与广东高州、化州接壤。耕地面积38 173 km2,主产水稻,全市辖23个镇110万人口,境内河沟众多,年平均气温21.7℃。疟疾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连续10年无内源和继发性疟疾病例发生。1994年经上级考核达到消灭疟疾标准后,工作的重点转为开展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上,以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和流行。1 监测和管理措施1.1 疟原虫检测 血检中心为市防疫站寄防科,各镇设监测站28个,镜检站25个,镜检人员31人,开展居民发热病人血检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查找疟疾传染源。1.2 流动人口管理 健全三级灭疟网,各镇防保组和村医负责辖区外出人员的登记管理及采血镜检,发现阳性病人及时上报市站寄防科,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3 病人处理和监测措施 对现症病人进行三疗程系统治疗和抗复发根治,病家周围人群进行居民血检和预防服药。对疟疾疫点、边远山区、流动人口频繁的村屯居民和周围学校15岁以下儿童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 1996~1999年发热病人血检5 150人,疟原虫阳性6人,阳性率0.12%,全部为间日疟。其中,外出回归人员血检5 063人,疟原虫阳性5人,阳性率0.10%;外来人口血检87人,疟原虫阳性1人,阳性率1.15%。2.2 流动人口健康人群血检 1996~1999年共血检该人群7 783人,镜检全部阴性。2.3 病人治疗和病灶点处理 4年来查出的6例外源病人采用氯喹2.5 g加伯喹112.5 mg采用5 d 3疗程根治。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4 546人次。1998年5月对外来发病人员工作住地30人进行血检,未发现阳性病人,全部人员给予预防服药。2.4 血清学监测 1996~1999年采滤纸血膜分别为:16 360人、13 098人、13 650人、645人,进行荧光抗体测定全部阴性。1996~1999年居民血检分别为:1 831人、1 965人、1 320人、573人,镜检全部阴性。

  • 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人体感染肾膨结线虫

    作者:刘德祥

      肾膨结线虫[Dioctophyma renale(Goeze,1782)Stiles,1901]是一种大型的寄生线虫,通常寄生于犬、貂的肾脏及腹腔内,人体感染的病例报道很少,至1994年国内仅报道4例,国外16[1]。国内4例主要分布在湖北2例、广东1例、江苏1例[2]。本文报道了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首次发现的人体感染肾膨结线虫者1例,并对本病的病原鉴定、临床表现及防治作了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黑龙江鸡西人,朝鲜族,工人。病人入院前4个月来感到周身无力、食欲差、厌油腻、伴大便干燥,黑便,剧烈腰痛,尿频,反复血尿,在4个月前排尿过程中尿出虫体1条,长约10 cm,2000年2月25日病情加重,再次自尿中排出虫体1条,为求进一步治疗,3月1日到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以“肾性贫血”入院。  体检:T36.3℃,P100次/min,BP14.7/9.3 kPa,神志清楚,皮肤粘膜苍白,重度贫血外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侧肾区叩击痛(+),肢体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WBC 4.8×109/L,Hb 40 g/L,PLT 14×109/L。尿检查,隐血(+),蛋白(),WBC 0~1/高倍视野,RBC满视野/高倍视野,大圆上皮0~5/高倍视野,未见虫卵。  B超检查:右肾下极肾实质内可见两个,右肾中上极肾实质内可见1个索条状中等偏高回声,后带不典型声影,大小分别为1.1 cm×0.6 cm、0.6 cm×0.4 cm和1.5 cm×0.5 cm,实质厚度1.4~4.7 cm。

  • CT脑室造影对囊虫型脑积水的诊断价值(附51例报告)

    作者:王奕鹏;王燕冰;贾玉昌;张钧;张太意;李楠;张玉玺

      CT的应用,在颅内病变的诊断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脑积水、脑室内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原因不明的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诊断仍有困难[1]。应用CT脑室造影诊断脑室囊虫病,迄今,国内报道尚少,史锡文等[2]报道过19例。作者自1996年10月~1999年6月对51例脑积水病人, 应用CT脑室造影检查,均获得了正确的病因诊断,指导了手术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本组51例中男43例,女8例,年龄10~59岁,平均34.5岁。1.2 临床表现 头痛38例,头晕34例,意识障碍10例,癫痫8例,视乳头水肿20例,布朗氏征阳性23例。1.3 辅助检查 经头部CT检查,显示全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41例,四脑室以上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10例。另外,双侧大脑半球有多发性圆形或椭圆形点状钙化8例,低密度囊性病灶10例,侧裂池内显示低密度囊性病灶8例。2 材料和方法  使用西门子DR3全身扫描CT机。  扫描参数:120 kV,200 mA;扫描时间5 s;层厚8 mm;层距10 mm;中等视野直径250 mm;矩阵256×256。  造影剂:均用非离子造影剂,其中优维显(Ultravist)16例,伊索显(Isovist)4例,奥乃派克(Ominipaque)31例,用量2~2.5 ml。  引流管选择:选用国产输液管,剪掉前端针头,前端烧灼封口,侧面剪1~2个侧孔,取腰穿针芯引导置入脑室。

  • 90例脑囊尾蚴病临床分析

    作者:丰宏林;李鹤;王鹏;孙伟;张忠玲;盛莉

      脑囊尾蚴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病,东北地区为此病的高发区之一,本文拟对我院 1998年4月~2000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囊虫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提高本病诊断治疗 水平提供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按1986年全国脑囊虫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1]。90例病人 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6~63岁,平均32.6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1.2年,临床表现: 癫痫型69例(76.7%),高颅压型15例(16.7%),混合型6例(6.7%)。2 诊断及治疗  病人入院后做血、尿常规、生化检查、头部CT/MRI及血或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治疗上所有 病例除消除脑水肿,抗癫痫治疗外,71例进行了药物抗囊尾蚴治疗,囊尾蚴数量多、病情重 者用吡喹酮小剂量法,日剂量30 mg/kg,分3次服,总剂量120~200 mg/k g;数量少、病情轻者用大剂量法,日剂量50~60 mg/kg,分3~4次服,总剂量300~600 mg /kg,第1疗程剂量不宜过大,按日总量的1/4剂量治疗1~3 d,再采用正规剂量,间隔2~3 个月再进行第2疗程。

  • 呼吸道患者痰液螨虫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于建国

      肺螨病是某些螨类寄生于人体肺部所致的一种疾病,已证实在国内有一定的感染率[1]。由于该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故临床报道尚少,作者自1993年起应用NaOH消化离心沉淀法对来本站门诊部就诊的部分呼吸道患者的痰液进行了螨虫检测并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共检测呼吸道患者126例,其中男89例,女37例,年龄6~54岁,平均年龄为41.5岁;病程0.5~21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抗菌素治疗无明显好转。  收集患者24 h痰液和清晨第一口痰液,加入痰液等量的5% NaOH于痰液中,随即搅拌混匀,消化时间为3 h~4 h,以痰液消化成无痰块和粘液为适宜,将消化后的痰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沉淀,离心速度为2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倒出上清液,取沉渣涂片镜检螨虫,每例标本涂片3张。2 结果2.1 病患组螨虫的感染率、临床表现及治疗 126例患者的痰液中,检出痰螨阳性者48例,感染率为38.1%。阳性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有异常征象、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均确定为肺螨病,用甲硝达唑治疗,每日剂量0.8 g,给药3个疗程,每疗程7 d,痰液复查45例转阴,转阴率为93.75%。

  • 张家口市儿童蛲虫感染调查

    作者:卢致民;赵建玲;刘金花;唐宏伟;刘向东

    为了解当前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蛲虫的感染情况,作者于1998年11月采用透明胶纸法对本市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调查,其结果如下。  共检查学龄前儿童421名,蛲虫阳性者32人,平均感染率为7.6%。受检儿童分3个年龄组:4~岁组,入园半年,蛲虫感染率8.2%(10/121);5~岁组,入园一年半,感染率为9.8%(16/108);6~7岁组,入园两年半,感染率为4.4%(6/137)。在3个年龄组中,前两组感染率相近,6~7岁组感染率低。  崔俊改[1]、高风年[2]曾对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做过此项调查,当时感染率分别为33.4%和28.4%。与本次结果相比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的蛲虫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现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之间的相互感染已较少见,加之其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均较前几年大为改善,人们的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幼儿园每年两次定期集体驱虫,对降低幼儿蛲虫感染率起明显作用,应大力推广。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儿童的健康教育,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蛲虫感染率。C

  • 青海省土族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吴献洪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之东北部,总面积72.12万km2,总人口488.3万人(1996年)。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土族是其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数(18.4万人)仅次于藏族和回族,主要分布在互助、民和、大通、乐都、同仁等地。该民族具有悠久和特有的风俗习惯,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青稞、小麦和薯类。1 调查方法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1]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计数蛔虫卵,按WHO分类标准[2]划分感染强度,轻度:EPG≤5 000,中度:5 000

  • 对长江流域抗洪转退官兵血吸虫感染的调查

    作者:刘庆文;闫素梅;张纪霖;付永春;张永建;康希平

    1998年夏,我国长江、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山东临沂籍320名转退官兵参加了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于1999年5~7月对上述官兵进行了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的转退官兵。1.2 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皮内实验和免疫学诊断。1.3 调查方法 对目标人群筛检性普查,筛检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诊断性调查,所有被调查者均进行皮内实验,对皮内实验阳性者做间接血凝试验。2 结果  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临沂籍转退官兵共320人,本次实查226人,调查率为70%,其中皮试阳性19人,阳性率为8.05%,间接血凝试验19人全部阴性。3 小结  本次调查实查率仅为70%,原因在于退役官兵离开部队时间较长,很多人已外出打工。本次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者,因为该人群大多在接触疫水前进行过预防服药,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原部队进行过血吸虫感染调查和预防性治疗。另外,本次调查目标人群标本较小,实查率不高,也可能是未发现感染者的原因之一。  建议对调查的部分目标人群继续有计划地进行追踪观察,以保证抗洪转退官兵不因感染血吸虫病而对身体造成危害。

  • 福建省德化县丝虫病的防治

    作者:徐宝山;林国城;郑忠民;林福明;林明亮;苏贻渊;叶尚明;赵辉生;陈文志;周全才;蒋圪长;黄添祥;黄承木酉

      德化县原是丝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20多年的不懈查治,人群微丝蚴感染率从1956年的8.78%降至1977年的0.02%,1977年7月经省、地专家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此后,转入净化监测期,1998年12月经福建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审评确认通过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具体防治工作回顾如下。1 概况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属闽南金三角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山区县,界于北纬25°56′,东经118°32′间,总面积2 232 km2。1997年末总人口数299 716人, 辖18个乡镇,199个行政村。水利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9.5℃,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约2 000 mm左右,年均无霜期260 d左右,上述地理气候因素都有利于病媒孳生繁殖,蚊虫种群分布复杂,密度较高,适于蚊体内幼丝虫发育。  德化县属马来丝虫、班氏丝虫混合流行区;以流行马来丝虫病为主,仅有少数村为两种丝虫病混合感染。

  • 浅谈寄生虫病患者发热特点及护理

    作者:孟宪娥

      发热是寄生虫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疟疾、急性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肝吸虫病重度感染早期、肺吸虫病急性期、蚴虫移行症等。1 发热和特点1.1 发热的高低、热型、期限与寄生的虫种、感染的轻重和机体的免疫力有关。无免疫力的机体在重度感染时,多为弛张型高热,发热期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急性血吸虫病、急性肺吸虫病及内脏蠕虫蚴虫移行症的轻度感染,表现为低热,发热仅数天。间日疟、三日疟一般为有规则的周期性发热,热度在40℃左右。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可出现超高热。1.2 热度与寄生虫在体内增殖和机体免疫状况有关。如疟疾在开始发作时,原虫密度低,发热则较轻。经过几个裂体增殖周期,血内原虫数猛增,热度明显增高。随着免疫力的产生,机体耐受力增强,发热将逐渐减轻。1.3 发热伴有常见症状有畏寒、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或关节痛等,退热时有盗汗或大汗,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蠕虫病的发热期还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4 某些寄生虫病发热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凶险的临床表现。如暴发型阿米巴痢疾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某些反复发作的恶性疟用药后可出现黑尿热,患者排黑褐色血红蛋白尿,严重者有尿闭,甚至发生尿毒症。恶性疟还可能出现脑型、超高热型等凶险症状,病情险恶,病死率高。

  • 两江镇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作者:覃权记;谭梅桥

      两江镇大部分居民有食鱼生的习俗,为了解本镇学生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1996年5月~1998年10月对该镇300名学生进行了粪便检查,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3~6岁学前班学生90名,6~14岁小学生210名。1.2 调查方法 取2~4 g待检粪便置烧杯内,加水调成混悬液,用60~80目/2.54 cm2的铜筛过滤到10 ml的离心管中,以1 500~2 000 r/min,离心1~2 min,倾去上层液后,加10%甲醛8 ml,混匀后固定5 min,加入乙醚1.5 ml,塞紧管口,用力摇晃约30 s,小心地取下管塞,低速离心1 min,取出离心管,可见管内自上而下明显分为4层,即乙醚层、粪渣层、甲醛层,微细粪渣层(内含虫卵),用竹签沿着管壁与粪渣层之间轻轻转动,使粪渣层游离,倾斜离心管将上3层倒出,用棉签擦去粘于管壁的粪渣,轻摇离心管使余留液体与沉渣混合,取1~2滴沉淀物于载玻片上镜检。1.3 统计学处理 卡方检验。2 结果2.1 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 调查的300名学生中,44例粪检阳性,总感染率为14.67%。3~6岁组90人中,4例粪检阳性,感染率占该年龄组的4.4%;6~14岁组210人中,40例粪检阳性,感染率占该年龄组的19.1%。经统计学处理,两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

  • 广西西南灭疟联防区疟疾疫情分析

    作者:疟疾疫情分析疟疾疫情分析陆元江

      随着疟疾联防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地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1]。但由于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暴露的问题也日趋复杂。为探讨有所侧重的防治策略,现将广西西南灭疟联防区1983~1998年疟疾疫情情况分析如下。1 联防区概况  广西西南灭疟联防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由南宁地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5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组成,介于东经106°36′~109°27′、北纬21°49′~24°02′之间,西靠越南,南临北部湾,多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局部属海洋性气候区。1998年底联防区共有300个乡镇、27 392个自然屯,总人口为9 960 725人,有汉、壮、瑶、苗、黎、水、土家、毛南、仫佬等十多个民族;辖区内有779个行政卫生机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 537人,防疫人员2 268名,村级卫生所3 195个,村医生8 911名,设立镜检站333个,镜检人员602名。2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联防区1983~1998年的月报表、工作总结和联防简报。统计联防区1983~1998年疟疾发病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以年为单位统计,用等级相关公式[2]计算相关指数,分析联防区1990~1998年疟疾发病与内外源性病例的关系。

  • 青海省人体肠道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分布调查

    作者:曾诚;何多龙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是重要的人类肠道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全世界,危害甚大,在我国其疫情较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1]认为是亚洲受影响大的国家之一。但对其在青海省的分布流行和危害状况,尚未作过专题分析和报道。青海省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采用全国统一的方法和检测标准,其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本病在青海省分布流行的基本特征。1 对象与方法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2]的要求、方法进行抽样选点和寄生虫学调查。全省按经济、文化水平、自然环境特征分为城市片区、海东农区、青南牧区、环湖牧区、柴达木盆地5个片区,共选23个县(市),32个调查点,各点调查常住人口500人以上。2 结果2.1 性别分布 共查16 079人,感染者78人,感染率0.49%;其中男性受检者7 976人,女性8 103人,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46%,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28,P>0.05)。2.2 年龄分布 表1显示,青海省人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分布,各年龄组感染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6.39,P>0.05)。

  • 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的纵向观察初报

    作者:胡文庆;刘登宇;申继清;张鸿满

      异盘并殖吸虫已被证实是并殖吸虫中人类的致病虫种,同时查明广西那坡县为目前国内主要流行区[1]。并殖吸虫的传播流行离不开蟹类,为了解疫区流行情况的变化格局,自1993年起作者连续深入异盘并殖吸虫流行区对本虫第二中间宿主凹肢溪蟹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报如下。1 方法  每年在那坡县百南乡流行区的固定溪沟分别捕捉一定数量的凹肢溪蟹(Potamon flexum),并对自然环境作一般观测。将每一溪蟹秤重、解剖捣碎、水洗过滤,然后镜检、记录异盘并殖吸虫囊蚴,并统计其感染率、感染度。2 结果与讨论  流行区所到之处均可查见传播异盘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Tricula sp.)[2]和第二中间宿主凹肢溪蟹。我们对凹肢溪蟹进行了4年(次)的连续调查,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各年份检获的溪蟹感染率在97.35%~98.95%,四者非常接近。说明该自然疫源地各流行环节依然维持良好。

  • 387例华支睾吸虫病临床分析

    作者:段淑梅;李萍;王惠君;韩丽娜

      早在1938年,黑龙江省即有华支睾吸虫病例报道。根据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黑龙江省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18%,仅次于广东省(1.18%),位居全国第二。随着人们食谱的不断拓展,食生鱼、虾的人越来越多,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将本站门诊收治的387例来自病区和非病区的华支睾吸虫病分析如下。1 一般情况  已确诊的387例华支睾吸虫病病人中,男317人,女70人。年龄小14岁,大67岁。其中20~50岁的占74.16%。有肝炎病史者101人,合并肝癌的3人 。来自流行区的病人309人,占病人总数的79.84%,非流行病区78人,占20.16%。有生食鱼、虾史者314人,占81.14%。2 临床资料  症状以腹胀、腹泻、肝区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全身乏力、头昏和低热为主。体征以肝肿大为主,剑突下2~3 cm者44例,4~6 cm者16例,>6 cm者3例;肋下1~2 cm者32例,4.4 cm者11例,有黄疸者32例。3 实验室检查  皮试结果:阴性64人,假阴性率16.54%;可疑22人,阳性355人,与粪检符合率达97.42%。粪检检查:采用直接涂片、消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相结合的方法。每种方法均检3片。387例均检出华支睾吸虫虫卵。4 治疗  所有病人均服吡喹酮。采用成人总剂量7.2 g,12次分服的4 d疗法,儿童用量酌减。辅以保肝药物和维生素C。

  • 旋毛虫病鼠毒血症的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关系的探讨

    作者:程晓馨;崔昱;王莹;赵海东

    目的 探讨旋毛虫病鼠毒血症的形成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的关系。 方法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3个检测指标从发病学角度分析氧化酶类在宿主重要组织脏器产生的氧化损伤和修复的变化及作用。 结果 小鼠肠、肝、心和脑组织中的XOD、MDA和GSH 3个检测指标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期(3~30 d)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改变。血液中的MDA在感染过程中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在感染过程中与血液及肠组织中的MDA呈正相关升高。 结论 宿主多个脏器组织的氧化损害、氧化代谢毒性产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宿主毒血症的形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

  • 脑瘤误诊为脑囊虫病9例分析

    作者:高晶;栾桦;刘书绵;管凤香

      脑瘤和脑囊虫病均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有诸多共同症状,有的类型CT、MRI检查和病理阶段与脑囊虫病有酷似的影像显示;脑瘤的血清和脑脊液囊虫病免疫学IHA、ELISA和CAg检查有假阳性出现,脑肿瘤性疾病中胶质瘤和转移瘤与脑囊虫病易相互误诊。脑囊虫病误诊为脑瘤已见报道[1,2],脑瘤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甚少[3]。现将我院1984~1998年间9例脑瘤患者误诊为脑囊虫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误诊为脑囊虫病的脑瘤(胶质瘤和转移瘤)患者均为1984~1998年在我院接受抗囊虫病原治疗的患者。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0~57岁。工人4例、干部3例、教师1例、农民1例。分别来自长春、吉林和白城市。病程10 d~6个月。均否认吃过“痘猪肉”和排过绦虫节片史。1.1 临床表现 癫痫5例,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3例,记忆力减退8例,眼前闪光、飞蝇症各1例,复视2例。肢体活动受限、走路不稳6例。一过性失语3例。定向力障碍2例。流涎1例,体表均未触及结节。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志安;石淑仙

       血吸虫病的病理基础是宿主对组织内的成熟虫卵释放的可溶性抗原(SEA)产生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其过程;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的形成和肝脏胶原蛋白的沉积而致肝纤维化。此外,虫卵所造成的窦前阻塞引起肝微循环障碍,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继而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进一步加重。遗传的个体差异也与感染的结局有关。由于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促进了治疗观念的改进,由过去单纯化疗到针对免疫发病机理及改善微循环方面的治疗。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1.1 细胞免疫 在血吸虫肝肉芽肿的形成中CD4+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起重要作用。CD4+细胞分TH1和TH2两个亚型。TH1产生IL-2、IL-12、IFN-γ;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因子。这两类细胞因子可相互下调对方的生长和分化,刺激自身的增殖。TH1分泌的IFN-γ抑制TH2增殖,TH2产生的IL-4、IL-5则抑制TH1的生长和分化。

  • 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技术及其用途

    作者:董莹

       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技术,称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其基本原理是在目的基因的两端人工合成两段寡核苷酸引物,在提取于水生嗜热菌中的DNA聚合酶TaqI作用下,以溶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待测的目的基因为模板,在人工控制的变性温度、复性温度及延伸温度条件下,于短期内完成目的基因的体外扩增。PCR技术诞生之初基本的用途之一是基因诊断。近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进步,针对PCR系统中模板取材、引物设计的改良及PCR产物的不同运用,PCR技术及其用途被多层面、全方位地发展了,从而也显示了PCR技术在生命科学不同领域中运用的强大功能。本文首先就普通PCR技术在各环节的革新方式作一简介,再例举不同PCR改良技术在各研究领域的运用。1 针对PCR技术各环节的革新措施1.1 引物的改良 引物的设计和选择是PCR技术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常需要了解基因背景信息而设计合成引物。随着所合成引物可裁信息量的增加,引物的职能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引导脱氧核糖核酸按模板限定聚合外,还可制造出特定的结构以便PCR产物进一步用于基因片段克隆及或基因突变位点的鉴定。如对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基因片段(MSP1-17)的PCR扩增,其引物设计时,在正向引物上设计有Sal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起始码,反向引物上设计有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终止码,由这对引物引导合成的DNA片段属于MSP-17基因,经Sal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的回收片段能与被同样双限制性内切酶切的puc18质粒载体重组[1]。此处的引物的所含的4个功能序列为终得到MSP1-17基因片段的克隆提供了便利。又如,对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进行多态研究时,所用PCR引物F/3′末端以个别碱基替换的机制生成了Dra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通过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后能灵敏地检测出该164号密码子为编码异亮氨基酸多态[2]。又如,为了能直接从PCR扩增产物的指纹图鉴定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Pfmdr1)片段的多态性,使DCW3引物3′末端的碱基以替换方式产生TAT序列,带该3′末端序列的引物只能扩增可与该引物产生全面互补、且含酪氨酸编码序列多态的Pmdr1基因,从而对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就能鉴别酪氨酸编码的存在[3]。另外,在PCR引物末端带上某种配体,以便PCR通过配体结合机制与别的系统联结,如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中疟原虫种特异保守序列的引物5′末端结合有生物素,带有生物素的PCR产物与包被在聚乙氯烯板上的亲和素结合,结合体可在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介导下与ELISA系统相接[4]。这种对引物的改良所建立的有PCR参予的系统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一般PCR。

  • GIS与RS在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国静;周晓农

      目前, 地球上大约一半的人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他们面临着受一种或多种媒传寄生虫病的威胁[1]。这种状况在某些地区有所改善,但在非洲、亚洲、美洲的很多地区整体流行率仍在不断上升。常规的监测方法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正确性较差,常有漏查和查漏现象。GIS/RS这一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疾病监测开拓新思路,并可望成为常规检测的替代工具[2]。本文以GIS/RS及其相关技术在寄生虫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 GIS/RS概述1.1 GIS基本概念、功能及应用 Blakemore[3]对地理信息系统(GIS)作出一个较为广泛的定义:“对数字空间信息具有存贮、操作、分析、建立模型和绘图作用的电脑软件包”。Aronoff[4]将GIS定义为“任何用于贮存和处理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信息的人工或计算机系统”。由于它具有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因此它可以被应用于任何地理数据已被存贮、操作的地方。GIS已从单纯的清单目录发展为管理工具。它已成为决定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者作为“智能地理信息系统”摸拟模型和专家系统相结合[5]。它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数据输入、存贮、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结果输出;数据更新[6]。  进入90年代,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已被广泛应用,包括:设施管理;土地评价;环境资源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农作物大面积估产;建立生态模型[5]。

  • 用PCR检测隐孢子虫

    作者:梁俊文;黄克和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Tyzzer于1907年首先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寄生原虫。该虫已被公认为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是引起三大肠道病病原体之一,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人中,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6%~7.3%与3%~13%。国内1986年陈义民等在兰州犊牛中首次发现隐孢子虫,次年韩范等在南京首次发现人体病例[1]。此后许多地区均报道有隐孢子虫感染。该病多发于免疫抑制的患者,而免疫功能正常虽无临床症状者但也能够排出卵囊,污染环境。更要注意的是隐孢子虫卵囊在自来水中存活率很高,在1993年正是隐孢子虫污染了饮用水,造成美国的Milnoukee暴发400 000人的大流行[2]。1995年报道小剂量(50%感染剂量ID50为132个卵囊)的卵囊足以引起血清呈阴性的健康自愿受试者感染[3]。由于隐孢子虫形体小,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无特异性染色,光镜下缺乏明显特征,少量卵囊足以使人感染,因而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的检测方法是当前隐孢子虫病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有快速、简便、准确、高度敏感与高度特异等优点。Laxer等[4]和Webster等[5]先后将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隐孢子虫检测,为建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隐孢子虫检测方法开辟新途径。本文就当前在检测隐孢子虫中所使用的PCR方法综述如下。

  •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概况

    作者:杨恒林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39″~106°11′47″,北纬21°8′32″~29°15′8″,东与贵州省、广西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比邻,边境线达 4 061 km,总面积为39.4万km2。总人口4千万,由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30%左右。省内海拔高为6 740 m,低为76.4 m,由于受印度洋及太平洋季风气候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的影响,云南省具有多种气候类型,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呈现寒、温、热三带气候。干季与湿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云南特殊的人文景观特别适合疟疾流行。该病历史悠久,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225年,诸葛亮率部南征有“士卒感染瘴疠,祭泸水以消患”的记载。近代疟疾给云南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如本世纪初法国修筑滇越铁路的9年间,因患疟疾死亡4万余人,留下了“一条枕木一条命”的民谣;1921~1931年,思茅疟疾大流行,使这个当时有30 000多人,商业发达的滇南大城市人口剧减,到1949年城区人口仅有1 000余人。这些铁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云南疟疾的危害程度。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对疟疾防治工作极为重视。1950、1952、1953年分别在普洱、芒市、耿马成立了3个省级疟防所,同期中央防疫大队、西南防疫队来滇开展以疟疾为主的防病工作。昆明军区抗疟总队和省防疫站在疟防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期近20个县成立了防疫站。1956年对以上机构作了调整,经云南省委批准,同年在勐海成立了云南省疟疾防治所,明确该所任务为全省疟防和业务指导。1968年云南疟防所迁至思茅,1979年更名为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省卫生厅给该所下达的任务为:疟疾防治、研究及专业人员培训。1997年省政府将疟疾列入5个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 输血性三日疟防治研究现状

    作者:陈斌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区输血性疟疾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低疟区或疟疾控制区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对巩固抗疟成果造成威胁[1]。因三日疟原虫寿命长,密度很低,不易查出,常成为输血性疟疾的传染源[2],是为常见的输血性疟疾[3]。1 发病情况  50年代,三日疟在我国呈散发,以后病例已很少见[4]。自1982年以来,广东[5]、湖北[6]、广西[7]、四川[8]、云南[9]等地相继有输血性三日疟的报道。1982~1992年,国家医学科学委员会疟疾专题委员会在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关于输血性三日疟的报道,其中广西、广东两省疫情居全国之首[10]。余惠霖等[5]抽查1975~1980年的住院者392人,其中接受输血92例,发现三日疟33例。广西自80年代以来自然感染三日疟已基本绝迹,但陆续出现输血性三日疟的报道。广西南宁市1980~1982年发现8例输血性三日疟患者[11]。自1960年以来从未发现自然感染三日疟的广西灵山县,在1982~1985年因住院输血诱发的三日疟就多达17例[7]。广西百色市已近30年无自然感染三日疟病例,但于1984~1989年发现因输血而感染三日疟者5例[12]。  国外一些疟疾净化达30年以上的国家也有过类似的报道,如亚美尼亚[13]、美国[14]等也因输血而再次出现三日疟。WHO对40个国家1950~1972年输血性疟疾1 756例统计分类,三日疟占47.8%,间日疟为19.1%,恶性疟为4.6%,卵型疟(包括混合感染)为0.3%,不能确定种类的输血性疟疾占29%。根据各国调查,发生输血性三日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人们交往增多导致潜在献血员中隐性三日疟带虫者增加;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用血量也随之增加[15];一些地区尚未将疟疾列入献血的禁忌症,在筛选供血员时,未进行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必要的检测,致使一些无症状带虫者的血液被采用[1]。

  • 抗蒿甲醚恶性疟2例

    作者:苏林光;王英;贾杰

      青蒿素类抗疟药已作为治疗恶性疟的首选药,至今尚少有抗蒿甲醚的恶性疟临床报道,我院于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发现2例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现报道如下。  例1,男,36岁,农民,海南人,住院号240608。因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4 d于199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4 d前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0℃。查体无特殊。厚血片找到恶性疟环状体和滋养体。遂给予蒿甲醚肌注治疗,总量为720 mg,患者仍有畏寒、寒战、发热,血中仍找到恶性疟环状体,改用喹哌、环丙沙星、赛庚啶治疗后治愈出院。  例2,男,42岁,农民,海南人,住院号311766。因发热、头痛7 d,眼黄4 d于1999年6月30日入院。患者于7 d前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每天间歇性发作,体温高达41℃,4 d前出现皮肤黄、眼黄、恶心、呕吐。查体:T38℃,P86次/ min,R24次/min,BP16/10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1 cm,质中、有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未触及。尿常规示黄清, PRO+,BLD,URO,RBC 1~5个/HP,血常规WBC 8.12×109/L,N 0.67, L 0.14,M 0.13,E 0.05,B 0.01,RBC 3.04×1012/L,Hb 82.2 g/L,血中找到恶性疟环状体,诊为恶性疟合并黑尿热。经用蒿甲醚治疗6 d,总量1 120 mg,仍发热,血中找到恶性疟环状体,改用磷酸萘酚喹、环丙沙星、赛庚啶治疗,体温正常,血中疟原虫消失,结合输血、补碱、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治愈出院。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很强的抗疟作用,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其敏感性有所下降,乃至出现耐药虫株,值得重视。

  • 泌尿系长期寄生铁线虫1例报告

    作者:王卫民;陈广玉;朱谦;王万松;周明哲;张红普

      患者,男,74岁,镇平县郭庄乡团西村人。1998年10月19日,以“脑血栓”入乡卫生院治疗,21日感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难,给予肌注阿托品0.5 mg及654-2 20 mg加液体静脉滴注,1.5 h后,病人更觉尿急,于22日05:00排出黑褐色、铁丝样活虫两条,症状随之消失。该患者以往身体健康,但下腹疼痛,尿急、尿频、尿痛及尿道口奇痒已有十几年病史,严重时用手搓揉后痒感缓解。未曾医治过。该患者平时有坑塘洗澡习惯。尿检虫卵阴性。  活虫观察:黑褐色,细长,一条长约200 mm,直径0.8 mm,另一条长约180 mm,直径0.8 mm,在自来水中虫体极为活跃,扭曲打结明显,但离水后活动勉强,虫体僵直。虫体尾部向腹面弯曲,有时可呈螺旋状、圆锥形卷曲10余圈之多。一条在自来水中存活8 d。未见排卵。  固定后镜下观察,虫体体壁粗糙,有散在小棘突,并可见散在白色鳞屑状物附着,不分节;前端细而钝圆,尾部不分叉,腹面见一较短的槽状小沟。两虫经河南省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崔晶副主任医师鉴定为铁线虫雌虫。  铁线虫成虫通常生活于沼泽、池塘、沟渠、溪流和泉堰中,雌、雄虫在水中交配,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出的蚴虫发育后,可钻入蝗虫、蟋蟀、蜘蛛等多种昆虫的体腔内寄生,发育成稚虫后离开昆虫,在水中或草丛湿地等处营自由生活。

  • 肠道蝇蛆病误诊1例

    作者:杨晓红杨晓红

    患者,男,43岁。自1997年8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脐周隐痛、腹泻(每日2~3次)、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体温38℃左右。曾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疑诊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半月后,患者送粪便来本院检查。  从排出的粪便中,发现有白色、活动或不活动的小虫,长者约10 mm,短者约4 mm。根据其后气门的形态特征,经鉴定为麻蝇科幼虫。用甲苯咪唑治疗,症状逐渐消失。  目前国内报道的肠道蝇蛆病例数较少,加之该病无特殊临床表现,没有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极易误诊。  肠道蝇蛆病只有依靠病原体的检查,方可确诊。部分检验室人员不熟悉蝇蛆形态,在粪便检查中又不属于常规检查的范围,很易漏诊。肠道蝇蛆病可能是人误食了含有蝇卵或蝇幼虫的食物、腐肉或腐烂水果,则幼虫可在肠内生长发育,然后随大便排出或在肠腔内化蛹后排出。另外,在野外大便或赤身睡眠时,蝇在肛门附近产卵或产幼虫,侵入肠内引起。该患者未曾在野外留宿,很可能通过不洁的饮食而感染。因此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清除蝇蛆的孳生场所,发动群众杀灭成蝇是预防的关键。

  • 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

    作者:尹克霞;张志华;魏庆宽

    患者,女,28岁。济宁市郊区农民。因双眼红痛、发痒、畏光、流泪,伴分泌物增多,有异 物感半月余来我所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结膜充血,可见粘液性分泌物 ,在右眼外眦部可见白色线虫蠕动。经1%普鲁卡因滴眼,局部麻醉后,以生理盐水轻轻冲洗 , 用无菌棉拭子共取出3条虫;在左眼上穹隆部亦发现白色线虫,并能自由蠕动,与右眼同样 处理后,取出4条线虫。虫体经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7条虫体大小范围,宽为0.45~0.75 m m,长为7.5~16 mm。  患者眼部给予抗菌素药水点滴,并嘱注意休息和眼睛卫生,1 wk后随访痊愈。

  • 肺吸虫病误诊1例

    作者:朱锦炎

      患者,女,46岁,绍兴县富盛镇人。自诉1997年2月开始咯血,多时达150 ml,咯血时自觉咽痒。平时咳嗽,少痰,痰中偶带血丝,乏力,夜间盗汗,无胸痛。曾在当地医院诊为肺结核,使用止血剂、抗菌素和抗结核药1年,未见明显好转。1998年去杭州市某医院检查,结素试验阴性,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疑似纵膈肿瘤,纤支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建议继续查痰,找肺吸虫卵。因咯血未愈,于1999年4月来我县防疫站地方病防治门诊部就诊。

  • 犬复殖孔绦虫病1例报告

    作者:许景田;李凤华

      患者,男,18岁,住沈阳市于洪区。自诉消瘦、食欲不振,近日大便中常排出大量白色窄细带状物于粪体表面,并能蠕动。到当地医院就诊疑为绦虫病。患者家长于2000年10月31日带虫来本站检诊。节片长1 cm左右,宽0.3~0.4 cm,一端平,一端椭圆,生殖孔分列两侧。挤压节片,发现大量卵囊,卵囊内含有16~40个卵,确认为犬复殖孔绦虫。  犬复殖孔绦虫人体感染很少见,至今国内报道15例,分布在11个省,多为儿童,成人只1例[1]。该例为青年,为辽宁省第2例。人体犬复殖孔绦虫感染为误食该绦虫中间宿主蚤而至。该患者家养犬,与犬接触密切可能与感染有关。给患者投以吡喹酮25 mg/kg一次顿服治疗,痊愈。

  • 血吸虫虫卵致慢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作者:李登俊;高凤林;刘玉磊

    患者,男,64岁,干部。因间断性发作右下腹部疼痛3年,伴上腹饱胀、纳差等,于1998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化脓性阑尾炎、血吸虫虫卵感染。术后给予抗炎及支持治疗,刀口愈合良好。1997年4月病人曾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内有细线状硬化钙化表现。1998年4月进一步阅片,考虑为慢性血吸虫性肝病,伴肝硬化。病人于1998年7月来我所住院行抗血吸虫治疗。病人于湖北荆州(血吸虫病疫区)居住20余年,后在非血吸虫病疫区参军,但经常探亲回家接触疫水。1981年转业于非血吸虫病疫区。自10余年前病人就经常感腹部不适,有时食欲不佳。入院后给予保肝及一般治疗,同时口服吡喹酮(50 mg/kg*d×6 d)抗病原治疗,住院11 d。半年后复查,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肝脏B超示斑点状及片状强回声,呈网状分布,肝脏略有缩小,肝功能正常。  病人在血吸虫病疫区生活时间较长,反复接触疫水,致重复感染,血吸虫虫卵长期沉积在回盲部和阑尾壁层及肝脏组织血管内,形成肉芽肿炎症,致慢性化脓性阑尾炎及肝脏损伤。

  • 绵羊东毕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作者:陈建宝;张西臣;尹继刚;李建华;杨举;田宗成

      东毕血吸虫病(Orientoilharz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吸虫病。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牛绵羊东毕血吸虫病暴发流行,个别地区死亡率高达10%,给牧业经济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目前治疗东毕血吸虫病的药物存在疗效不确实、毒性大等弊病,作者研制了复方吡喹酮注射液即吸绦净注射液。为验证该药效果进行了本试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试验药品 吸绦净注射液为含10%吡喹酮的复方注射液,由农牧大学寄生虫病学教研室研制。10%吡喹酮注射液,由农牧大学寄生虫病学教研室研制。硝硫氰胺注射液,由吉林省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提供。1.2 试验动物 绵羊44只,为经粪检确定东毕血吸虫感染阳性的患羊。

  • 湖南省丝虫病地理分布及非流行区调查

    作者:段绩辉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面积约21万km2。全省现辖14个市、州,126个县、市、区,总人口6 400万人。50年代后期全省开展防治丝虫病运动,当时95个县、市中有68个县、市发现微丝蚴血症或象皮肿病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对丝虫病流行县、市和非丝虫病流行县、市进一步调查核实,在全省104个县、市(1980年)有55个县、市流行丝虫病。其主要分布于湘西、湘南、湘西南、湘北和湘中的少数县、市。洞庭湖区、湘东和湘中的大多数县、市无此病流行,这一直是使人们困惑和关注的问题。为此,将这些非流行县、市于1970~1982年的调查情况和湖南省丝虫病地理分布特征概述如下,为分析这些非流行区提供参考依据。调查方法1 对疫区不明的县、市以乡为单位,根据山区、丘陵、平原不同地形和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选择5个有代表性村为调查点,共血检1 000人以上。有疑似丝虫病病例(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的县、市,在疑似病例周围人群进行血检。与丝虫病流行区毗邻的乡或村进行重点抽样调查或全民普查。2 1周岁以上村民为血检对象。22:00~02:00,取耳垂血3大滴(60 μl),经溶血染色后镜检。疑似病例进行体征检查和询问急性炎症发作情况。

  • 双氢青蒿素与甲氟喹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琦;杨伟;Micha ST

      双氢青蒿素作为青蒿素的又一衍生物,继青蒿琥酯、蒿甲醚应用于临床后,对各种类型疟疾的治疗都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国外学者报道[1],青蒿琥酯或蒿甲醚与甲氟喹联用具有协同抗疟作用,并可有效地控制复燃。作者在援助赤道几内亚的医疗工作中,以双氢青蒿素片联用甲氟喹,治疗51例恶性疟患者,亦取得满意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  51例恶性疟患者均系1998年8月~1999年2月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医院的住院患者,其中赤几人35例,西班牙人7例,俄罗斯人4例,中国人3例,黎巴嫩人2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5~42岁,平均25岁。全部患者均有疟疾发作的症状与体征,并经末梢血涂片检查找到恶性疟原虫大小环状体或裂殖体而确诊。无肝、肾病疾患史,此次治疗前未接受过其他抗疟药治疗(引用该院病例,已事先征得其同意)。

  • 中华按蚊成蚊体内可溶性蛋白分析

    作者:熊美华;徐莉娜;唐丽娜;王世海

      中华按蚊是主要的嗜人血蚊种,也是贵州省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在控制蚊媒寄生虫病的总体防制措施中,蚊媒的防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但由于许多地区长期不规范的使用杀虫剂,蚊媒抗药性问题愈加严重,直接影响防制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抗溴氰菊酯的中华按蚊成蚊与正常中华按蚊体内可溶性蛋白组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蚊虫体内蛋白组分变化与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 蚊虫标本1.1 选择使用溴氰菊酯5年以上的赤水县官渡村,随机抽取3个牛房作为捕蚊点,于19:00~21:00用全捕法捕捉中华按蚊,带回实验室鉴定蚊种,置-30℃备用。1.2 选择一次性使用溴氰菊酯的赤水县旺隆村, 随机抽取3个牛房作为捕蚊点,方法同上。1.3 正常中华按蚊取自遵义医学院实验室传代饲养的未吸血雌蚊。

  •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出版

    作者:

    本书由国内寄生虫病学研究专家许隆祺主编,收入中国境内所有地区(包括台、港、澳)目前已发现的各种人体寄生虫229种,同时对每种寄生虫病加以详细论述,包括病例、照片和防治方法等。邮购价698元。  邮购地址:北京市55信箱清平书店  金 莉 收,邮编:100053。开户行:招商银行展览路支行,帐号:0981106810001,  户名:北京清平书店有限公司。电话:010-83154081

  • 对《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一书的评价

    作者:陈佩惠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一书,共有928页,1 745千字,附有多种寄生虫分布地图及反映寄生虫危害人体的多样图片共587幅,是一部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巨著。本书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本内容,又汇集历史文献精华,兼顾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以及临床与预防医务人员所需知识融合成册,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1 创新性  该书构思新颖、独具一格,涵盖以下新内容。1.1 新方法 创用“三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全国性人体寄生虫分布的调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Logistic分析法选择我国寄生虫高感染的主要因素,得出蛔、鞭、钩虫感染率多元回归方程;又如以多学科相关分析法,对人体寄生虫感染与诸多的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也是寄生虫学科研究方法的一项创举。1.2 新数字 根据1988~1992年调查结果,首次报道了以下数字:  —全国寄生虫感染率为62.623%(7.08亿);  —25个民族寄生虫感染率超过上述总感染率,其中18个民族总感染达80%以上;  —寄生虫感染率以5~9岁人群高(73.651%),10~14岁次之(70.975%);  —我国人体寄生虫种类,根据本次调查共有60种,结合文献报道(至1999年止)计有229种。1.3 新观点 对我国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寄生虫感染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关系,以及我国寄生虫感染人群分布的特点等作了精确论述,提出了新见解。

中国病原生物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