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许秀丽;徐婉妮;王映梅;闫庆国;王哲;郭双平

    目的 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IPT-like FD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告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检测EBV转录的核内小RNA(EBER).结果 5例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患者年龄35 ~ 78岁,平均52.6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3例.3例肿瘤位于脾,1例位于肝,1例位于腹膜后.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或散在分布;瘤细胞呈短梭形,胞质丰富,淡伊红染色,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仅有轻度异型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D21、CD35及簇蛋白(clusterin)(+),EBER散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例伴随有IgG4阳性浆细胞的高表达.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2~96个月,其中1例失访,余4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有必要加强对这种罕见疾病的认识.

  • SALL4在原发性卵黄囊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春芳;陈昊;张昶;聂艳红;齐冬雪

    目的 评价SALL4在原发性卵黄囊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ALL4蛋白在32例性腺及性腺外原发性卵黄囊瘤中的表达情况,其中睾丸14例,卵巢12例,骶尾部5例,脑1例.另外,选取1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5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正常睾丸及卵巢组织各10例作为对照.同时检测AFP和glypican-3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所有卵黄囊瘤均SALL4(+)(100%),均中度至强(+);28例glypican-3(+)(87.5%),其中24例(75%)中度至强(+),4例(12.5%)弱(+);25例(78.1%)AFP(+),其中22例(68.8%)弱至中度(+),3例(9.4%)强(+).SALL4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AFP和glypican-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卵巢粒层细胞瘤1例AFP和glypican-3灶性弱(+),SALL4(-).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AFP灶性弱(+),SALL4和glypican-3(-).正常睾丸及卵巢组织SALL4、AFP和glypican-3均(-).结论 SALL4是诊断卵黄囊瘤特异性较好的免疫标记物,其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优于AFP和glypican-3,特别有助于与卵巢粒层细胞瘤和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 P-糖蛋白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薇;赵有财;王劲松;田智丹;黄文斌;赵建华

    目的 观察P-糖蛋白(P-gp)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毛细胆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对36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P-gP标记,观察其在毛细胆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能清晰显示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的毛细胆管结构.10例正常肝组织P-gp(+)(100%);36例肝细胞癌中29例(+)(80.6%),其中高、中、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 (7/7)、84.2%(16/19)和60%(6/10).结论 P-gp能特征性显示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的毛细胆管结构,可用于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其阳性率随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巩雷;陈萍;刘宪军;刘学鑫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63例PTC和3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K19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显著高于乳头状增生组(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yclinD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CK19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子宫内膜未分化及去分化癌8例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王昀;晋薇;宋欣;田侠;刘爱军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未分化及去分化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筛选2005-2015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可明确诊断为子宫未分化癌、去分化癌的病例,观察并总结此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特殊染色在诊断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符合该诊断的病例共8例,其中去分化癌6例,未分化癌2例;中位年龄55岁,6例为绝经后发生.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FIGO分期ⅠC期3例,ⅡB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镜下均见小圆细胞肿瘤成分伴地图样坏死,浸润子宫肌壁深层,1例可见较大的肿瘤细胞及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似浆细胞样或横纹肌样,黏附性差,核分裂象平均> 20个/10HPF.6例可见脉管癌栓;6例经多点取材,于肿瘤周边见高~中分化内膜样癌成分(<10%),故诊断为去分化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小圆细胞成分的部分区域vimentin(+),上皮性标记物pan-CK、EMA、CK7和CKS/18至少有一种局灶(+),部分肿瘤细胞CD99、CD56及Syn(+),7例CD138(+);但ER、PR均(-).4例见微卫星不稳定现象.网织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小巢状分布.3倒FIGOⅢ~Ⅳ期患者均死于肿瘤,平均生存期13.3个月,其余被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子宫未分化及去分化癌罕见,鉴别诊断时需多种上皮性标记物联合使用,且至少有一种上皮性标记物局灶阳性方可诊断.网织染色能较好地与间叶来源的肉瘤进行鉴别.其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4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旭丹;傅静;王雷;王晓卿;刘裔莎;朱鸿;宋林红;徐钢

    探讨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49例原发性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患者男性36例,女性13例,年龄47 ~ 93岁,平均68.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样改变或新生物,并有瘙痒、疼痛等表现,多累及生殖器或肛周等会阴部位.大体见皮损呈湿疹样红斑、融合性丘疹并可伴渗液、糜烂等改变.镜下表皮全层内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浸润,呈单个散在、巢团状或假腺样分布,部分病例可见病变累及皮肤附属器,小部分病例可见肿瘤浸润真皮;Paget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样,胞质丰富,淡染或透明,核大有异型.免疫组化:49例CK7均(+),部分p16(+),CK5/6和p63(-).32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复发8例.结论 乳腺外Paget病发病率低,好发于老年男性会阴部,临床需与良性皮肤病鉴别.Paget细胞具有特殊的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其他多种表皮内原位肿瘤.

  • 探讨nm23-H1、VEGF-C和CD3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刘翠云;董惠;成慧;王星辉;孟兆武

    目的 探讨nm23-H1、VEGF-C和CD31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与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0例PTC手术切除标本中nm23-H1、VEGF-C和CD31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nm23-H1、VEGF-C和CD31在PT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68.2%和64.1%,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组(35%、33.3%和43.1%),其中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35.7%)(P<0.05);而VEGF-C和CD31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90.5%和78.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4.4%和51%)(P<0.05).且PTC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结论 在PTC组织中,nm23-H1可能通过对G蛋白的控制来影响VEGF-C、CD31的表达及淋巴结的转移,三者联合检测为早期判断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潜能提供重要依据.

  • 原发性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冯海利;侯亮;何利兵;晋薇;宋欣;刘爱军;于国

    目的 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GS)的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观察1例原发性宫颈粒细胞肉瘤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 本例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宫颈肥大、质硬.B超示宫颈处有一大小为2.5 cm×1.7 cm低回声占位肿块.光镜示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由淋巴样细胞构成.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45、MPO、CD43、溶菌酶和CD68均(+),Ki-67阳性指数70%.骨髓及外周血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现.结论 宫颈粒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初诊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及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p16/Ki-67双染和高危型HPV检测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应用

    作者:刘玉艳;单景军;董丽;吴有添;黄英

    目的 探讨p16/Ki-67细胞学双染和高危型HPV (HR-HPV)检测在宫颈高级别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SCUS和LSIL患者295例,行HR-HPV检测、p16/Ki-67细胞学双染、阴道镜下活检,比较p16/Ki-67双染与HPV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SCUS和LSIL中,p16/Ki-67双染阳性率分别为37.4%和36.4%;病理活检诊断CIN 2/3的阳性率均为25.8%.p16/Ki-67分流CIN 2/3病例的敏感性84.2%,特异性79.5%,HPV分流CIN 2/3病例的敏感性90.8%,特异性64.8%.结论 p16/Ki-67细胞学双染与HPV检测相比敏感性相仿,特异性明显提高.p16/Ki-67双染与病理学活检有较高的符合率,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

  • 青春期女性乳腺叶状肿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金华;谢晓丽;周敏;丁华野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乳腺叶状肿瘤与其他纤维上皮性肿瘤和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3例11 ~20岁女性乳腺叶状肿瘤的病史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乳腺叶状肿瘤的肿瘤组织均表现异质性,即上皮间质比例差异及间质过度生长、腺体不规则扩张、上皮增生和分布异常,其为上皮和间质共同增生的结果.结论 组织学异质性是叶状肿瘤的特点,临床有必要与细胞性纤维腺瘤、错构瘤及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鉴别,因为这些乳腺病变的预后和临床处理方式不同.

  •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汤道强;沈艳莹;陈以明;朱建善;刘强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0例MEST临床资料,应用光镜对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组织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MEST中,以女性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临床多无明显症状,偶有腰痛或血尿等症状.肿瘤平均直径5.4cm,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肿瘤由腺样或囊状扩张的上皮成分与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混合组成.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0/10)、EMA (8/10)(+);梭形细胞vimentin(10/10)、ER (8/10)、PR (8/10)、SMA(7/10)(+).随访1~5年,10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MEST是一种罕见的肾良性混合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应与肾其他囊性、双向分化的肿瘤相鉴别.

  • 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1例

    作者:岳振营;吴秀贞;宋殿行;张龙云;李文雪;王慧;董艳光

    患者女性,68岁.体检时超声发现右肾占位.既往体健,无腰痛、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超声显示右肾下极高回声结节,考虑为肾癌可能.余脏器及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CT示右肾下极类圆形软组织结节,突出肾轮廓(图1),大小3.5 em ×2.5 cm,CT值37 Hu,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CT值108 Hu,髓质期强化减低,CT值87 Hu,排泄期CT值83 Hu.诊断:右肾下极占位,考虑肾细胞癌可能.临床行部分肾及肿物切除送检,快速病理诊断:右肾下极肾细胞癌,切缘未见癌细胞.

  • 大网膜妊娠1例

    作者:蔡凤梅;刘辉;郅玲然;王卉芳;钱薇

    患者女性,28岁.无诱因突发右下腹痛2天,持续性、坠胀样剧烈伴轻度恶心;无呕吐、腹泻、肛门坠胀、心悸、乏力等症状,亦无阴道出血.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8 ~ 30天,经期4~6天,孕2产1.65天前曾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尿妊娠试验(+).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黏膜光滑;分泌物量少,质地稀薄、色白无异味;宫颈光滑,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好,无压痛.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未及明显包块;右侧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左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大小4.9cm×3.5 cm×3.5 cm,腹腔大量积液;宫腔内空虚,内膜增厚,未见明显妊娠囊.

    关键词: 大网膜 妊娠 诊断
  • 原发性输卵管绒毛膜癌1例

    作者:沈媛;赵晨霞;高玉霞

    患者女性,47岁.主因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下腹痛1周急诊收入院.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分泌物多,色白,宫颈中度糜烂,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可;右附件区可触及一个包块,大小6 cm×4 cm×4 cm,质中,活动可,有轻度压痛.查血β-HCG 13361.16 IU/ml(正常值0~5 IU/ml).

  • 原发性肾类癌1例

    作者:裴志刚;吴文强;吕长虹

    患者男性,42岁.因右腰酸痛1个月入院.无肉眼血尿、发热、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症状.专科检查:右侧腰腹部可扪及8 cm×10 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无明显压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区平坦、无压痛.其他部分未见占位性病变.泌尿系彩超示右肾中上极见中等回声占位,边界清楚,形态规则.CT示右侧肝肾间隙见混杂密度9 cm×8.5 cm大小实性占位灶;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右侧肝肾间隙占位灶增强后病灶均匀轻度强化,其内见片状低密度灶,灶下缘与右肾分界不清,与右侧肾动脉关系密切;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关键词: 类癌 免疫组化
  • 上皮样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杨华宇;战忠利

    患者男性,59岁.自述半年前出现前额顶部头皮肿块,质硬、活动性差,无疼痛;4个月前肿块破溃、出血,伤口始终不愈,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局检.术后病理诊断:神经性纤维瘤.随后来我院行手术治疗,我院病理诊断:恶性肿瘤,结合外院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肉瘤样癌,请全身检查排除转移.1周前于原发位置出现新的肿物.查体:于手术瘢痕旁见一黄豆大小的质硬肿物,与周围界限清楚.PET-CT示额顶头皮肿物切除术后,显像略见放射性浓缩,其余部位未见异常.

  • 腹膜后转移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1例

    作者:尤晓萍;陈燕红;陈远钦

    患者男性,7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夜尿增多伴脐周及下腹部胀闷感,偶有排尿困难、排尿淋沥不尽,时有尿路中断;夜尿7~8次/晚,无肉眼血尿、血便等.彩色超声示前列腺增大,前列腺内有低回声区;左中腹部低回声区,大小15.9 cm ×5.7 cm,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血清总PSA:2686 ng/ml.入院后行彩超引导下腹膜后占位穿刺活检.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例

    作者:苗杰;孙晓芳;吴殿超;付琳;李辉;岳振营

    患者女性,41岁.无明显诱因黑便20天伴上腹部阵发性隐痛,间断头晕、气短、恶心呕吐4天.查体:贫血貌,腹部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4次/分.余脏器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2×1012/L,血红蛋白67 g/L.大便潜血(+).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光滑,胃窦充血、水肿明显,部分区域呈花斑样;十二指肠球腔变形,左侧壁可见黏膜隆起,大小3 cm ×2.5 cm× 1.5 cm,质软,中央可见凹陷性溃疡,周边黏膜粗糙,肠腔狭窄.活检病理诊断:黏膜慢性炎症.腹部CT示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胸腹部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外科初步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物性质未定;间质瘤?隧行十二指肠肿物切除术.

  • 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

    作者:于兵;李玉婷;杨光;刘惠铭;陈文静;翟丽丽;刘洪羽;房艳春;曹维海

    患者男性,74岁.平素健康,除脑梗塞病史2年外,无其他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咳血,无其他伴随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全血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6.36×109/L,嗜碱细胞绝对值升高0.07×109/L;血生化钠(132 mmol/L)、尿酸(207 umol/L)、总蛋白(59 g/L)、白蛋白(38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 U/L)和肌酸激酶(14 U/L)下降.以咳血待查收治入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平稳后行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

  • “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织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肿瘤分类及病理报告的共识”的解读

    作者:赵连花;肖华亮

    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术语众多,且各诊断术语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也不能很好地反应临床预后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本单位的病例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图文并茂地解读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织于2016年初发表在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上的“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肿瘤分类及病理报告的共识”,以飨读者.

  • 额面部Merkel细胞癌伴鳞状分化的病理特征

    作者:吕新玲;牛波

    皮肤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发生于皮肤的少见恶性肿瘤,目前国外报道约2000例[1],国内报道40余例.美国癌症协会2008年公布数据,其新发病增长率为8%,死亡率为33%[2],具有高度侵袭性、高复发率和转移率.

  • FNAC细胞学检查在体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惠萍;吕艳娥;吴丽芬;张玉春;吴建珂;孙瑞娜

    临床体表肿块常见乳腺、甲状腺、肿大淋巴结以及体表可触及部位,如何明确肿块的性质是诊断的首要任务.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肿瘤诊断中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具有准确、便捷、快速和经济安全等优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较为准确的细胞学诊断,从而明确疾病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并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1].为探讨FNAC在体表可触及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340例体表肿块患者的FNAC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MECT1-MAML2融合基因在肺黏液表皮样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聂玲;张孟尼;龚静;陈雪芹;陈铌;周桥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支气管-肺少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成人肺原发性肿瘤的1%,但在儿童肺原发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可达9%[1].PMEC好发于大气道,表现为管腔内肿物或支气管周病变,少数情况下可以发生在肺实质,甚至胸膜.镜下肿瘤由表皮样细胞、中间型细胞和黏液细胞构成,囊状或实体片状生长.依囊实性成分的比例、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有/无坏死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PMEC诊断虽然相对容易,但纤支镜活检小标本的诊断仍较困难;高级别PMEC囊性成分和黏液细胞较少或缺乏,加上细胞异型性显著,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如腺鳞癌、低分化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

  • 胆囊转移性肿瘤2例报道

    作者:党娇;王鸿雁

    胆囊肿瘤以原发性腺癌常见,而转移性肿瘤少见.本文报道2例罕见的胆囊转移性肿瘤,分别为胃癌及乳腺小叶癌转移至胆囊.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51岁.11年前因胃癌于当地医院胃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转移.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疼痛,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B超示胆囊壁毛糙,提示炎症,不除外其他病变.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

  • 舌部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报道

    作者:杨雅洁;关弘;黄雨华

    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1982年由Goldstein等[1]首先报道.MAC多发生于头面部皮肤,尤其是口唇,而发生于舌部的MAC仅有1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舌部的MAC,活检时肿物由于缺乏独特的结构特点而误诊为基底细胞癌,在病灶扩大切除后注意到上皮下组织和神经周的肿瘤入侵,才明确了MAC的诊断.在此回顾诊断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类型肿瘤的认识.

  • 固定剂在快速形成细胞凝块中的作用与效果

    作者:侯芳;卢一艳;李方;齐长海;郝志红

    细胞凝块经固定脱水制成的细胞学蜡块可用于细胞涂片比对、免疫组化及分子学检测,已成为细胞学诊断的一项重要途径[1-3].细胞凝块的制作需要考虑2个条件:①保证细胞微细结构完好性;②尽量缩短细胞的凝集时间;这样可使细胞学蜡块真正成为细胞学的常规制作方法.4%中性缓冲甲醛、95%乙醇均为细胞常用的固定剂,因其固定原理不同,对细胞的固定状态亦有差异.我们在工作中一般采用95%乙醇制作细胞凝块,或先用4%中性甲醛固定15 min后再用95%乙醇制细胞凝块,本文对两种方法做了比对试验,发现用后者形成的细胞凝块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中均优于前者.

  • 培养细胞切片匀浆液在Her-2免疫组化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丁伟;徐黎明;黄可;王波

    免疫组化在病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但让医师担心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假阴性、假阳性,在无内对照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误诊,导致临床手术或治疗方案的不恰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的指标(如Her-2),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方法是另设阳性和阴性对照.但由于现有的阳性对照方法都因为加样时费时、费力、步骤烦琐,在许多实验室都没有很好的普及应用.因此,找出一种快捷、方便、容易制备的阳性、阴性对照方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我们通过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现介绍如下.

  •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敏;陈华容;吕丽霞;杨洁亮;王威亚;唐源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HER2)定位于17号染色体,编码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表明,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与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相关,且是靶向治疗的靶点[1].目前指南推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IHC)检测HER2蛋白的表达,或通过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ER2基因[2,3].原位杂交技术分为显色原位杂交(C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4].文献对FISH检测技术中蛋白酶消化时间和消化程度方面的讨论比较多[5],但关于预处理方法对杂交效果影响的研究比较少.笔者结合文献和实际工作,对比分析了高温高压水煮法[6]、柠檬酸微波炉法[7]和商品化的预处理试剂盒3种方法,对FISH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细胞形态、红绿信号强弱和背景及HER2信号数和红绿比值的影响.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FISH
  • 母细胞样和多形性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学锋;朱梅刚;丁向东;冯晓冬

    母细胞样和多形性变异型套细胞淋巴瘤是套细胞淋巴瘤的2种特殊组织学类型,具有高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形态学特征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在与经典套细胞淋巴瘤区分的基础上,需对二者作明确分类,并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遗传学改变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等鉴别.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