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黏附分子在二氧化碳气腹腹膜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侯庆香;辛伶丽;丁晓萍;程波;丁姗姗

    目的 研究黏附分子在C02气腹腹腔镜手术腹膜中的表达,借以探讨黏附分子与腹腔内恶性肿瘤种植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子宫肌瘤或单纯卵巢囊肿(排除腹膜炎症)随机进行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分别于进腹和充气后0h、1h以及2h采集壁层腹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在腹膜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ICAM-1、VCAM-1在正常状态下低水平表达;不论腹腔镜组还是开腹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都随着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差异显著(P<0.01);两组比较,ICAM-1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表达率高于开腹组.VCAM-1阳性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02气腹腹腔镜组ICAM-1的表达高于开腹组,这与腹腔镜下腹腔恶性肿瘤的转移率高相符,说明黏附分子在此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肛门乳头状汗腺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郭一川

    目的 探讨肛门乳头状汗腺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8例肛门乳头状汗腺瘤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通过随访了解预后.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3岁.肿物位于肛门齿状线附近,均行包块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肿块大径0.5~1.5 cm不等,镜下瘤组织呈密集的不规则腺管状,部分腺管折叠形成迷路,部分向腔内形成乳头状结构,上皮均由内层分泌性柱状上皮细胞及外层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化:8例内层柱状上皮细胞ER,广谱CK和CK7(+),CK20、CEA和villin(-);外层肌上皮细胞CK和p63(+).结论 肛门乳头状汗腺瘤非常少见,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免疫组化标记协助诊断,局部肿物切除为首选.

  • 子宫内膜癌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萍萍;许跃;陈淼;范钦和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 复习9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9例中,2例未手术,7例手术.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间叶2种成分构成,相互间有穿插移行或者分界清楚,癌性成分有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等;肉瘤成分由子宫间质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及软骨肉瘤等成分组成.所有癌性成分CK和所有肉瘤成分vimentin均呈(+),肉瘤成分中2例呈CK和vimentin双(+),3例CD10(+),2例desmin(+),2例Sq00(+),6例p53(+),CD34呈血管(+).结论 子宫内膜癌肉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能辅助进一步确认肉瘤成分是同源性还是异源性.

  • FOXC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邓丹玲;崔艳梅;廖雯婷;丁彦青

    目的 检测FOXC2在结直肠癌(CR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OXC2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结直肠癌活检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切片中FOXC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FOXC2蛋白和mRNA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HCT116和SW620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均高表达,在低转移潜能的HT29细胞株中低表达,且结直肠癌组织中FOXC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此外,FOXC2的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T分期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FOXC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进展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之一.

  • 肺孤立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龙飞;张丽华;刘智荣;吴礼高;陶仪声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孤立性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PEH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镜下肿瘤呈明显分带,肿瘤周边细胞丰富,中央硬化,肿瘤细胞为圆形或多角形,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呈巢状、条索状、腺样结构,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性或黏液样变性.瘤细胞胞质内见空腔形成.肿瘤细胞血管内皮标记(+).结论 PEH是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

  •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来源肺腺癌ALK蛋白表达一致性的研究

    作者:陈学敬;周立娟;董宇杰;蔡毅然;张莉;苏丹;赵颖丽;张晨;张海青

    目的 探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标本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一致性.方法 收集606例肺腺癌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261例、小活检标本244例和胸水细胞块标本101例,采用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抗ALK兔单克隆抗体(D5F3)和超敏检测系统进行染色,检测AL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606例肺腺癌标本中,49例ALK(+),557例ALK(-),阳性率为8.1%.手术切除标本261例中20例(+),阳性率为7.7%;小活检标本244例中20例(+),阳性率为8.2%;胸水细胞块标本101例中9例(+),阳性率为8.9%;比较3种标本的ALK蛋白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606例标本中,同一患者兼具手术标本及小活检标本46例,有2对标本ALK(+),其余标本均(-),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同一患者兼具小活检标本和胸水细胞块标本14例,小活检标本1例(+),胸水细胞块标本3例(+),2对标本检测ALK蛋白结果存在差异(14.3%,2/14).结论 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可以作为肺腺癌ALK蛋白阳性患者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标本和胸水细胞块标本均可作为检测ALK蛋白的样本.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蛋白检测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6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丽娜;王晓晶;史雪鸿;孙春杰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进行HE染色和CK5/6、p63、CK8、E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IP)51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ADH)或导管原位癌(DCIS)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PC)4例,实性乳头状癌3例.32例伴普通型导管增生的IP其增生上皮CK5/6呈镶嵌状(+),CK8呈分散或簇状(+),其中21例ER呈不均匀(+);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IP伴DCIS、IPC和SPC的增生上皮CK5/6(-),CK8片状(+),ER均匀强(+);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或(+).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一组良、恶性混合存在的病变,应通过特定的组织形态、增生上皮CK5/6、CK8和ER的表达情况以及肌上皮的位置进行鉴别.

  • 鼻腔HPV相关的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任磊;崔素萍;杨冬梅;田澄;刘红刚

    目的 探讨鼻腔HPV相关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鼻腔HPV相关的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和EBER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分析及随访.结果 本例患者表现为间歇性左侧鼻堵.鼻腔镜表现为左侧中鼻甲肿物.肿瘤乳头状、质脆,镜下肿瘤细胞为非角化性或角化差.免疫组化:p16强(+),p53弱(+),Ki-67增殖指数为70%.原位杂交HPV6/11和HPV16/18(+),EBER(-).结论 HPV相关的鳞状细胞癌是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的特殊类型的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形态表现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乳头状亚型,免疫表型独特,预后较好.

  • 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梁华;宫惠琳;张冠军;杨喆

    目的 探讨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的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车辐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及卵圆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或弥漫成片排列,其中一些卵圆形细胞富含丰富的嗜伊红胞质、核偏位,似横纹肌母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内无腺性成分.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MyoD1和myogenin散在(+).结论 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伴有横纹肌样分化的前列腺间质肉瘤更为罕见,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和发生于前列腺的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孤立性纤维瘤、胃肠外间质瘤等.

  •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利群;王昀;马亚琪;宋欣;钱薇;刘爱军

    目的 探讨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伴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由支持细胞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部分肿瘤细胞成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结构,类似卵巢支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ER和PR(+),CD99灶状(+),Ki-67阳性细胞数<5%,而a-Inhibin、CgA、Syn和CD56均呈(-).结论 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是罕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易混昆淆,应充分取材,仔细寻找镜下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与子宫性索样肿瘤等进行鉴别.

  • 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蒋婷;王媛媛;洪艳玲;杨长绍;徐文漭;杨举伦

    目的 探讨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易漏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冷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观察、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甲状腺术中冷冻镜下见,甲状腺滤泡上皮部分呈乳头状增生,细胞核稍增大,但不拥挤,未见明显的毛玻璃样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局灶区域偶见少许砂砾体,形态学较温和.术后组织见甲状腺滤泡上皮呈乳头状或实性生长,可见砂砾体,但细胞学仍缺乏乳头状癌的形态特点.多处取材发现肿瘤周围组织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甲状腺内及淋巴结内肿瘤细胞TTF-1、TG、CK19和galectin-3(+),TPO(-).分子病理示KRAS基因12密码子(34G> C)突变,G12R(Gly12Arg)突变型.结论 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缺乏典型细胞学特征,应通过广泛取材和免疫组化确诊.

  • 骨旁骨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方三高;李艳青;马强;杜娟;曾英;肖华亮

    目的 探讨骨旁骨肉瘤(P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所见,分析5例POS的组织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21 ~47岁,平均32.2岁.4例病变位于腘窝,致屈膝受阻;1例肿块累及左大腿上端,伴轻度疼痛及肿胀.X线显示广基蘑菇状肿块矿化明显,与骨皮质相连,伴/不伴狭窄的透光带.大体见灰白色肿块呈分叶状或D字形,中央坚硬而周边质软.镜下肿瘤由相对成熟的骨小梁及异型性较小的增生性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这些宽大的骨小梁缺乏骨母细胞衬覆,排列成平行状.结论 POS是一种分化良好的皮质旁骨源性恶性肿瘤.熟悉其形态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官兵;李晓红;张桃华;陈玲玲;朱绚丽;洪玉萍;杨海生;陆欢

    目的 探讨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EBV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T1WI示低信号均质团块,T1WI增强示高信号均质团块,T2WI示等信号均质团块.肿瘤周围轻度水肿.肿瘤由大淋巴细胞构成,呈浸润性生长,肿瘤间质少,可见血管套袖结构,瘤细胞呈中心母细胞形态,可见数个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79α、bcl-6和EBV(+),Ki-67约60%.结论 EBV阳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诊断需依靠MRI、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 Omi/HtrA2与XIAP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苏园;杨永福;郑洪;黄佳佳;黎成芳

    目的 研究通过检测Omi/HtrA2与XI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Omi/HtrA与XIAP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Omi/HtrA2与XIAP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Omi/HtrA2与XIAP的表达分别与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Omi/HtrA2与XIA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 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岳振营;董艳光;胡营营;张洪艳;徐滨;李文雪

    患者男性,49岁.因尿频、尿急2年入院.查体:下腹部触及质硬包块,活动度欠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示膀胱内后下方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14.5 cm×10.7 cm,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约58-88HU;排泄期扫描膀胱内见巨大充盈缺损.MR示膀胱体积明显增大,膀胱壁厚薄不均匀,其后壁见巨大实性结节(图1),其内信号混杂,底部见多发环形底信号影,大小14.6 cm×10.7 cm×10.6 cm.临床诊断:膀胱占位,考虑间叶来源肿瘤.经静脉排泄性泌尿系统造影检查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内可见大小约15 cm×11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临床考虑膀胱恶性肿瘤,遂行膀胱切开肿瘤剥离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膀胱后壁,压迫直肠与输尿管,行膀胱肿物剥离术后送病理.

  • 回盲部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李金燕;张宇

    患者男性,5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1个月,2~3次/日,便黑色或黄色糊状,不成形,每次量多,伴乏力,左下腹胀、隐痛不适,自觉排便后症状稍缓解.结肠镜检示回盲部见一直径0.6 cm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略发白,余所见结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图1).内镜诊断:回盲部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

  • 丛状神经纤维瘤并纤维肉瘤1例

    作者:陈莹;李志义;南楠;段筱娟;吴启峰;冷飞云;赵婷婷

    患者女性,18岁.自幼发现右外踝包块,近又出现右胫前包块.查体:全身皮肤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右外踝与右胫前分别可见大小5 cm×7 cm和6 cm×8 cm2个包块,右足呈外翻畸形.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行包块切除术并送病检.

  • 乳腺导管原位癌在硬化性腺病中1例

    作者:史艳芬;牛云;笪冀平;罗杰

    患者女性,48岁.5年前偶然发现左侧乳腺肿物.B超示左侧乳腺低回声结节,直径1 cm,无肿痛、乳头及皮肤未见明显改变,未予以治疗,每半年复查B超1次.3年前复查B超提示左乳低回声结节,大小1.8 cm ×0.7cm,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

  • 非典型性富于细胞性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

    作者:隋立荣;孙立斌

    患者女性,29岁.因怀孕37周,血压升高1天入院.第二天行剖宫产术.病理检查巨检:胎盘17 cm× 12 cm ×2.8 cm大小,距离脐带根部3.5cm和6 cm近胎膜处胎盘上各见一灰白色结节,直径1.2cm和1.4cm,结节切面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余处胎盘未见著变.

  • 复发性阴道腺病1例

    作者:郭晋;杨亚丽;申洪

    患者女性,37岁.全子宫切除术后3年,反复阴道出血10天.既往月经规则,经期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1个月白带增多,偶有异味.患者3年前因“CIN2级、卵巢黄体囊肿”在我院行全子宫及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2年前因阴道出血、阴道残端赘生物在我院行阴道赘生物切除术.半年前再次因阴道出血、阴道残端赘生物在我院行阴道赘生物切除术.此次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道出血就诊.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近宫颈外口阴道实性肿块.妇科检查:阴道内见暗红色积血,阴道顶端见一4 cm×2 cm×2 cm大小的赘生物突出,息肉状,表面光滑,触血明显.

  • 软骨样脂肪瘤1例

    作者:张刚;郝鑫;李中;徐芳;赵醒

    患者男性,45岁.3年前发现左大腿近端前内侧肿物,约杏仁大小,肿物逐渐增大,现直径5 cm,局部无疼痛及其他不适.专科检查:左髋关节屈曲时于左大腿近端前内侧可见一肿物,局部皮肤隆起,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局部无肿胀,触之肿物大小约5 cm ×5 cm ×3 cm,中等质地,边界尚清,可推动,局部触之无压痛.双下肢活动正常,双下肢血运感觉未见异常.MRI示左侧大腿前上部肌群间见椭圆形长T2稍长T1信号,大小3.8 cm ×4.9 cm ×4.9 cm,其内信号不均,边缘呈分叶状,压脂像显示明显高信号,周围软组织信号增高(图1,2).

  • 肿瘤微浸润癌的诊断标准差异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皓皞

    人体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发生浸润、转移的能力,微浸润是肿瘤发生侵袭的第一步.但实际工作中各肿瘤微浸润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不同,造成很多困惑,因诊断标准的不同,对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很难取得共识,并直接导致治疗方案不一.本文就几种临床常见上皮性肿瘤微浸润癌诊断标准做一简单综述,以期让同行更好理解不同肿瘤微浸润的标准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 免疫组化在肾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誉;魏建国

    目前肾肿瘤的分类是建立在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基础上的,本文对常见及新近认识的肾肿瘤的免疫表型做一简单综述.重点强调新近认识肾肿瘤类型的免疫组化特征,特别是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RCC),以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这些肿瘤的认识.

  • 以肠道为首发症状合并艾滋病的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2例报道

    作者:涂露霞;熊振芳;熊欣;陶雪勤;梅金红;汪安江

    组织胞质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质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多数感染者以肺部表现为主,少数病例可发生进行性肺外感染,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长期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等病症,常被误诊及漏诊.我们在临床上见到2例以肠道为首发症状的播散性组织胞质菌病,且在多次追问病史及检查下,合并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于其原发病为AIDS,而肠道表现又不具有特异性,极其容易和普通的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等其他疾病混淆,现把该二例病例报告如下.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郝华;徐芬;曾磊;邬黎青;廖首生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中枢神经系统极其少见的肿瘤,该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颅外转移的特点.其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非常相似,但两种肿瘤的组织学起源、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及治疗预后均不相同.本文报道1例HPC,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增强对该肿瘤的认识.

  •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1例报道

    作者:吴艳;杨文萍;徐红艳;曾松涛;黄慧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由Jaffe[1]于195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文献报道较少,儿童患者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儿童DF,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 浅析病理石蜡切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伟强;王凤琴

    石蜡切片的制作包括标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及包埋等,切片质量与各环节都有密切关系.我科针对切片制作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分析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抽取本科2014-08间的部分石蜡切片进行初步查阅,计算甲级片率,共计316张;抽取2014-10间实施改良后部分石蜡切片作对照,计算甲级片率,共计508张.

  •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杨长绍;潘鑫艳;王丽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备受关注,其中EGFR基因状态是决定是否用EGFR-TKI治疗的先决条件.目前常用于EGFR检测的方法是ARMS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时间短、操作简单,易于在临床样品中检测开展.但由于标本因素的影响、样本DNA抽提、假阳性、假阴性、加样误差及气溶胶污染等可能造成结果的不稳定.本文就针对ARMS法检测基因突变过程中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与病理技术人员一起学习交流,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