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远钦;林慧;康锶鹏;陈燕红;陈婷婷;邱建龙

    目的 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复习307例经手术根治切除的胃癌病理切片,筛选出12例胃LELC(3.9%),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及随访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2例胃LELC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岁,发生部位均在近端胃.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片状结构,部分可见小的腺腔样结构,间质有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示12例肿瘤细胞EMA、CEA和CAM5.2(+),3例CDX-2弱(+),S-100、Syn、CgA和vimentine(-).原位杂交示9例中癌细胞EBER(+).随访3个月到5年余,9例无瘤存活,2例死亡(死因不详),1例失访.结论 胃LEL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胃癌亚型,大部分病例与EBV感染相关,预后相对较好.

  • 分泌型脑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蔡素琴;张声;吴春林;陈余朋;王鹏程;胡力文;张真真;陈小平;林琳

    目的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3例颅内分泌型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分泌型脑膜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 ~ 66岁,平均53.9岁.其中10例肿瘤镜下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背景,并有2例伴发脂肪化生;2例为过渡型脑膜瘤背景;1例为微囊型脑膜瘤背景.肿瘤主要特征为灶性上皮细胞分化伴微腺腔样结构形成并内含嗜伊红分泌物质.免疫组化示嗜酸性分泌物CEA和EMA(+);组织化学示PAS和六胺银(+).随访2~6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分泌型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少见肿瘤,中老年女性好发,预后良好.嗜酸性分泌小体的出现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除了PAS,六胺银染色也可以作为诊断分泌型脑膜瘤的重要组织化学方法.

  • 睾丸绒毛膜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姜忠彩;刘爱军;宋欣;陈薇

    目的 探讨睾丸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睾丸绒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41岁和21岁,均以睾丸肿物为首发症状,确诊时均已出现肺部多发转移.例1,镜下见肿瘤组织有较广泛的出血、坏死,出血区边缘见肿瘤组织由细胞滋养叶细胞及合体滋养叶细胞组成.例2,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部分区域瘤组织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可见大而异型、胞质丰富、粉染或空泡状的多核巨细胞并伴有明显出血、坏死.免疫表型:2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 睾丸绒癌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肺、脑转移.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

  •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崔华娟;赖日权;王卓才;彭大云;赖续文

    目的 提高对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青年男性,21岁.体检发现左下肺肿物,行“左下肺叶切除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个月出现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活动障碍及排尿困难.PET-CT示全身弥漫性骨及骨髓内肿瘤转移.肺部肿物镜下呈胖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混杂排列,有黏液样基质及多量炎细胞浸润.局灶细胞呈上皮样,胞质丰富嗜双色性,胞核常偏位,泡状核,可见单个明显核仁,并见大量神经节样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4个/10HPF,并有较多多核巨细胞及灶性坏死.转移灶均为异型的上皮样细胞及神经节样细胞伴明显的黏液样基质,核分裂> 10个/10HPF,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区及上皮样细胞区瘤细胞vimentin、ALK、SMA及EMA均(+),部分瘤细胞p53(+),上皮样区Ki-67增殖指数40%.患者出院20天后死亡.结论 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罕见,诊断时需与未分化大细胞癌、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及其他类型肉瘤鉴别.正确诊断对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徐德;林博宁;付劲锋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PPNKT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PPNKTCL的认识.方法 观察1例PPNKT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27岁.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影像学示双侧肺片团状实变影伴左则胸腔积液.组织学,肺支气管和实质内异型淋巴细胞,以血管中心性浸润生长为主,伴血管破坏和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ε、CD56、粒酶B(+),CD3、CD79a、CD20、CgA、NSE、EMA、AE1/AE3、HMB45(-).EBER1/2原位杂交(+).患者发病后2个月死亡.结论 PPNKTCL是罕见的结外侵袭性淋巴瘤,预后极差.临床上出现难以控制的肺炎而无明确感染源,伴肺部阴影和胸腔积液时应想到本病.

  • 硫酸右旋糖苷对人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和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娟;赵雪艳;荣小伟;徐远义

    目的 探讨硫酸右旋糖苷(DS)对人胃癌细胞腹腔种植转移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BGC-823细胞,构建裸鼠动物模型.将9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与实验组(50只),对照组与实验组裸鼠在注射肿瘤细胞同时分别注射生理盐水与硫酸右旋糖苷.裸鼠剖腹行HE染色,观察癌结节的腹腔种植数量;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剖腹观察的瘤结节数经HE染色证实,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瘤结节数(P<0.01).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整合素β1的表达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硫酸右旋糖苷可能通过下调整合素β1的表达抑制人胃癌细胞的腹腔种植转移,预防性使用大分子硫酸右旋糖苷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腹腔种植转移.

  • 黏液性汗管化生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贾兆明;魏清;王劲松;黄文斌

    目的 探讨黏液性汗管化生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黏液性汗管化生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6岁,因右侧外踝部包块伴瘙痒及黏液间断渗出1年余,而行包块切除术.镜下病变处表皮呈乳头状增生,部分区域表皮明显向下内陷,内陷浅表处被覆鳞状上皮,深处则衬覆杯状细胞样的空泡细胞和鳞状上皮;内陷的表皮不与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相连.组织化学PAS染色空泡细胞阳性.免疫组化示空泡细胞CK、EMA、pCEA和MUC5AC(+),但鳞状细胞MUC5AC(-);病变细胞GCDFP-15、MUC2、HMB45和S-100蛋白(-).结论 黏液性汗管化生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病变,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混淆,根据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标记可作出正确诊断.

  • 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建强;范钦和

    目的 探讨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D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5例DM进行临床分析及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5例DM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2 ~ 72岁,平均年龄62.6岁.肿瘤位于躯干1例,四肢4例.组织学特点:肿瘤性梭形细胞位于成熟的胶原纤维束内或之间,梭形肿瘤细胞排列混乱;3例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黑色素,表皮上可见非典型交界性病变;5例均在肿瘤内或肿瘤边缘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表现为亲神经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蛋白弥漫强(+),HMB45和melan-A(-).结论 促纤维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肿瘤,易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敏;刘昆;王辅林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3例,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细胞具有上皮性肿瘤特征,有乳头状结构和细胞致密区.在乳头状区域,血管周围被覆多层嗜酸性上皮样肿瘤细胞;在细胞致密区,细胞质透亮或空泡状,局部表现为室管膜分化,可见血管周假菊形团或真菊形团结构,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点彩状,有明显小核仁.核分裂象2~6个/10HPF,常见坏死灶,微血管增生少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和CK18(+),尤其在乳头状区域呈强阳性;同时vimentin、S-100、NSE和MAP2(+);GFAP仅局灶(+),EMA呈点状(+).Ki-67增殖指数1% ~3%.结论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一类新提出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性肿瘤,组织学以肿瘤的乳头状生长模式为特征,光镜下需与肺、肾转移性乳头状癌、乳头状室管膜瘤、脉络丛肿瘤及乳头状脑膜瘤等鉴别.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容易复发,预后不佳,目前治疗方案不确定.

  • 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翠翠;景洪标;刘晓红;曹永成;耿明

    目的 探讨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1例胃重复囊肿合并原发性腺癌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位于左上腹脾胃韧带间,大小8 cm×8 cm×6 cm,呈类圆形,与胃大弯浆膜层紧密相连,但与胃腔不相通.肿瘤呈囊性,壁厚、充满黏稠物质,基底部与大弯相连约6 cm.镜下囊性肿块内衬胃黏膜,有发育良好的囊壁,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部分区域发生癌变,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侵及囊壁浆膜层和胃肌层”.结论 胃重复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生恶性肿瘤非常罕见,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癌.为防止恶变,重复囊肿即使无症状也应及时手术切除.

  •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付文荣;程正江

    目的 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对3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牙源性钙化瘤中2例位于下颌骨内,1例位于上颌骨内.镜下肿瘤由纤维间质和多边形上皮细胞岛及团片构成.肿瘤细胞含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间界限非常清楚,有分化良好的细胞间桥;细胞核常呈多形性,巨型核常见,核分裂象罕见.在肿瘤细胞团片中央或其外周,可见嗜酸染色的、均一的透明物质,刚果红染色显示为淀粉样物,并常以同心圆的方式发生钙化.钙化是该肿瘤的特征.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63和HCK(+).随访:1例术后6年复发,1例术后2年无复发,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较少见,肿瘤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向局部侵袭性生长,需要与骨内原发或转移的鳞状细胞癌、涎腺的恶性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等相鉴别.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建议临床长期随访.

  • 检测锯齿状腺瘤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的两种qPCR方法比较

    作者:许春伟;葛畅;王鲁平;张玉萍

    目的 应用两种方法检测锯齿状腺瘤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qPCR (MethyLight)和SYBR Green qPCR方法检测129例锯齿状腺瘤(包括61例SSA/P、68例TSA)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X2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MethyLight方法:SSA/P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75.41%,46/61)高于对照组(53.38%,22/42),两者差异显著(P<0.05).TSA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0.88%,55/68)高于对照组(53.38%,22/42),两者差异显著(P<0.05).SYBR Green qPCR方法:SSA/P、TSA组和对照组的组织中CDX2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SSA/P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1.97%,50/61)高于对照组(73.81%,31/42),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SA组织中CDX2基因甲基化率(86.76%,59/68)高于对照组(73.81%,31/42),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MethyLight消除了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被证实是进行异常DNA甲基化状态检测的可靠方法.

  • 伴融合基因表达的上皮样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齐妍;何永来;邹泓;庞丽娟;赵瑾;常彬;胡建明;李锋

    目的 探讨具有上皮分化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结合文献对3例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RT-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38~70岁,肿瘤大小6 ~ 15 cm,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实性肿块.例1为存在PAX3-FKHR融合基因的腺泡状横纹肌肉瘤.镜下在束状或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背景中,可见少量呈巢状或梁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其间还散在细胞核偏位、胞质强嗜酸性的不典型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AE1/3灶性(+),desmin、MyoD1和Myogenin散在(+).例2和例3均为存在SYX-SSX融合基因的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形态在梭形细胞背景中,1例可见多量上皮样及多核巨细胞,另1例可见多量透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EMA和vimentin均(+),bcl-2、CD99和AE1/AE3等表达不一致.以上病例均通过融合基因检测证实.结论 应用RT-PCR等分子手段检测特异性标记,为上皮样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

  • 原发性输卵管腺癌1例

    作者:王新海;倪文;王曦

    患者女性,55岁.2008年10月开始月经量增多伴有血块,时感头晕;2009年2月出现阴道流血水样分泌物,量时多时少,多时如排尿,伴臭味,经抗炎治疗无好转.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Ⅰ度糜烂,子宫前倾,比正常稍大,双侧附件增粗.B超示子宫形态正常,宫体大小为4.5 cm×3.8 cm ×3.6 cm,子宫前壁肌层可见大小0.8 cm×0.7cm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内膜厚0.4cm;宫颈可见多个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其中1个0.3 cm ×0.2 cm大小;右侧卵巢1.9 cm×1.4 cm大小,右附件区可见大小为5.7 cm ×2.4 cm包块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左附件区可见2.1cm×1.5 cm包块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血清肿瘤标志物:CEA 4.3 ng/ml,AFP l.5 ng/ml,CA125 8.5 U/ml,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月经初潮年龄12岁,月经周期30天,经期5天,量中等,无痛经;妊娠3次,生产3次,1984年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前临床诊断:①子宫肌瘤;②盆腔包块性质待查.

  • 靴钉样细胞变异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

    作者:张会芳;梁梦;任永葆

    患者女性,19岁.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2月余.查体:右侧甲状腺Ⅱ°肿大,表面光滑,可触及栗子大小肿块.肿块界清,表面光滑,无触痛,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CT检查示右侧甲状腺可见团块状占位,大小约2.3 cm ×2.6 cm,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行右侧甲状腺切除术.

  • 皮肤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作者:夏小丽;袁修学;袁静萍;文登虎;杨月红

    患者男性,61岁.发现左大腿根部肿块数十年,早期为皮肤粉红色丘疹样结节,近年来逐渐增大,为隆起性暗红色斑块,2cm×1.3cm大小表明粗糙.门诊给予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2.5 cm×1.7 cm×1.3 cm带梭型皮肤组织,皮肤上可见2cm×1.3cm暗红色结节;切面呈囊性,囊内含乳头状突起.镜检:肿瘤呈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及少许细胞碎片(图1).

  • 组织学良性脑膜瘤肾转移1例报道

    作者:李亮;郭静;周凤娟;王传国;张仁亚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13%~18%,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如纤维型脑膜瘤、血管瘤型脑膜瘤等,相当于WHO Ⅰ级.脑膜瘤颅外转移较罕见,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肝、颈部淋巴结等,文献报道中均为个案,还未曾有肾转移性良性脑膜瘤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良性脑膜瘤肾转移病例.

  • 病理科化学试剂标签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邹尹影;丁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医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样跻身医学实验室行列的病理科,因其涉及大量的化学试剂及危险化学品而具有一定特殊性.与其他医学实验室相比,病理实验室的化学试剂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占有更为重要、突出的地位.为进一步加强病理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有效管理,本文针对试剂标签的设计及应用提出规范化建议.

    关键词: 标签 化学试剂 设计
  • 探讨HBcAg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的热修复敏感性

    作者:张芸;熊玉林;林齐心;陈赞烽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病例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 ~ 10%的病例仅靠HE染色难以做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这就要依靠免疫组化检测来帮助鉴别,尤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准确率可达50% ~ 75%[1].

  • GS环保染色套液在病理常规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宋一民;高冬玲;郝志伟

    在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中,常规制片技术是基础、应用广泛的一项病理检查技术.HE染色技术又是病理科日常工作中每日都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染色过程中,用作切片脱蜡和透明的二甲苯对技术人员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寻找无毒、无害、又不影响切片质量、能够保证临床病理需要的环保试剂,成为所有病理工作者的大期盼.我科自2011-09至今,共约35 000余例的病理标本使用了GS环保染色套液进行常规染色,用后感觉良好,现报告如下.

  • WHO(2013)骨肿瘤分类的新成员

    作者:方三高;肖华亮;周晓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3年发行了第4版《WHO骨肿瘤分类》[1](简称新版).与2002年WHO分类[2](简称旧版)相比,新版体现了11年来骨肿瘤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根据国际肿瘤性疾病分类(ICD-O),首次将骨肿瘤分为三类:良性(ICD-O编码为0)、中间性(ICD-O编码为1)及恶性(ICD-O编码为3);中间性又分为局部侵袭和偶见转移型或两型的混合,与同类的软组织肿瘤分类一脉相承,新版肿瘤分类实用而科学,推陈出新,回顾和募集了一些曾一度删减的疾病,如骨瘤;同时谦虚谨慎,有所不为,对未知或罕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留有余地.增加了中间型肿瘤,可减轻病理诊断医师的压力,也使临床医师游刃有余,对以前所谓良性的同类肿瘤增加了必要的随访及辅助治疗措施;对纳入恶性者,充分考虑其安全手术切缘,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而旧版为二分法,仅将骨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本文结合典型病例的典型图片,着重介绍新增病种的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骨肿瘤 WHO 分类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