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全T细胞相关抗原在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张淑红;周小鸽;郑媛媛;张彦宁;黄受方

    目的 观察CD2、CD3、CD5、CD7在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U)和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LH)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T细胞增生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例PTL-U和11例RLH中CD2、CD3、CD5、CD7的表达.结果 22例PTL-U中18例(81.8%)存在一种或几种抗原不表达,其中12例仅CD7(-),3例CD5(-),1例CD2(-),1例CD3和CD5(-),1例CD3、CD5和CD7(-).在RLH病例中仅1例CD7表达数量少于CD2、CD3、CD5,其余10例CD2、CD3、CD5、CD7滤泡外阳性形式和数量大致相等.结论 对于T细胞增生性病变,在形态学鉴别良、恶性困难时,可以通过CD2、CD3、CD5、CD7染色观察是否有部分抗原丢失作为诊断PTL-U的参考指标.

  •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红云;陈桦;纪萍;常宏

    目的 探讨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对1例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进行观察、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5岁.体检偶然发现左肾占位.大体检查见肾实质内有一个灰白色、界限清楚的类圆形结节,偏髓质分布,直径4 cm,质地略脆,均匀一致;镜下见肿瘤细胞主要呈现两种结构:①类似于肾集合管的细管状结构,细胞单层立方排列;②类似于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结构;两种细胞均未见核分裂象;背景中显著黏液变性,并见多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聚集浸润.免疫组化:EMA、CK7和Vim(+),CK34βE12、CD15(-),CgA弱(+),NSE和Syn(-).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肾上皮性肿瘤,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 75例血液病骨髓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石萍霞;李允利;董都选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初诊的各种血液病75例,行常规髂后上棘骨髓活检,石蜡包埋,HE、Gomori、Perls普鲁蓝铁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75例中男性30例,女性45例,中位年龄50岁(10~77岁).其中CIMF2例、AA15例、MDS9例、PCM3例、ALL2例、CML1例、贫血待查22 例、全血细胞减少16例、白细胞减少4例、发热待查1例,确诊率61.33%.结论 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对AA、CIMF、MDS及白血病可直接作出诊断,对贫血及部分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或BMA方可作出诊断.建议采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以提高BMB诊断水平.

  • 心脏嗜铬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大春;梁智勇;刘彤华

    目的 探讨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观察和分析3例心脏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总结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结果 患者均以血压增高、多汗、头痛、心悸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测定值明显增高,早期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占位,生长受体抑素显象阳性.光镜下细胞大小差别大,核异型性明显,偶见核分裂;其中2例有周围组织浸润,1例可见片状坏死.免疫组化Ki-67、嗜铬粒素A和S-100均有明确表达,其中2例Ki-67指数》3%.结论 心脏嗜铬细胞瘤极罕见,部位特殊使得诊断复杂,病理形态与肾上腺原发嗜铬细胞瘤类似.Ki-67指数》3%,组织伴有坏死,加上术后尿儿茶酚胺仍不正常,提示恶性潜能.

  • 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樊祥山;王益华;乐美照;吕翔;李桂梅;高凤娟;孟奎;周正扬;贾支俊

    目的 探讨内膜肉瘤(I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预后等.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原发于肺动脉的IS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标记、电镜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编织状和不规则状,细胞异型性明显,局部呈上皮样,瘤巨细胞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osteopotin弥漫强(+),SMA弥漫(+),CD34及myogenin均灶性区域(+);而MyoD1、myosin、myoglobin、S-100、Des、CK、EMA、CD68以及CD117均(-).电镜示某些梭形细胞的胞质内可见密体、微肌丝;某些细胞的细胞核周围见大量粗面内质网.结论 I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大动脉壁的低分化恶性间叶肿瘤,一般具有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特征,多与染色体基因扩增或获得有关,预后差.

  • 肝内胆管囊腺癌15例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诊断

    作者:于国;王殿军;宋志刚;李冰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对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对15例临床怀疑肝囊性腺癌针吸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本组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34~79岁,平均56.8岁.15例细针穿刺组织学证实,8例为乳头状型,4例为腺管型,2例为腺鳞状细胞型,1例为嗜酸细胞型;细胞学涂片14例(+),1例(-).免疫组化15例肿瘤细胞keratin及EMA均(+).结论 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组织学及细胞学对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癌具有可行性,而且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

  • 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饶秋;周晓军;周航波;刘晓红;潘敏鸿;马恒辉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8 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 100%,CD10 47%,vimentin 0,CK7 73.7%,P504S 21.1%,CD117 94.7%.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何春燕;卢志达;杨冬梅;刘刚

    目的 提高对结内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结内NMZL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71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起病.组织病变有突出的单核样B细胞增生和反滤泡结构,晚期呈弥漫性结节状和大细胞化,瘤细胞表达成熟B细胞免疫表型:CD20、CD79a(+),CD5、CD10和CD23(-),bcl-2(+).历时6年,行23个疗程化疗,病情反复复发,终致累及全身淋巴结、骨髓和外周血.结论 NMZL为少见的独立实体,原发于淋巴结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外周淋巴结肿大,惰性经过.

  • 甲状腺微小癌的快速冷冻切片诊断及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侯刚;李道胜;李宁;叶红;王青;李静文

    目的 提高冷冻切片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检出率.方法 对42例冷冻切片诊断的TMC进行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42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核内包涵体、毛玻璃样核、核沟、纤维性间质和砂砾体.免疫组化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19(CK19)均强(+),癌旁滤泡和良性增生性乳头CK19(-);17例上皮膜抗原(EMA)(+),8例CEA(+).结论 TMC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CK19的阳性表达有助于T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肛门腺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闫爱国;廖松林;董小霞;李宏坤;石雪迎;田瑞

    目的 探讨肛门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肛门腺腺癌进行光镜、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肿瘤由浸润在肛门直肠区肠壁内的小腺管组成,这些腺管杂乱分布,大多分化较好,腔内没有明显的黏液产物.免疫组化标记CEA、CK7、Ki-67和p53(+),CK20、CDX2、GCDFP15、p63、PSA和mammoglobin均为(-).VG染色示肿瘤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反应增生.结论 肛门腺腺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易误诊为良性疾病,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并需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分析.

  • 肝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江小玲;贡仁武;张敏;龚健;吕翔

    目的 初步探讨肝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及患者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性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另对石蜡切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结果 镜下见瘤组织呈多结节状,结节由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单核瘤细胞和少量纤维母细胞所构成.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vimentin和CD68(+).结论 本例肿瘤的瘤细胞虽然无明显的异型性,但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说明仅凭形态学改变并不能可靠地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尽管肿瘤在形态学上并无明显的恶性指征,肿瘤也可为高度恶性.

  • 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贵秋;赵建业;王姝妹;巩丽;张伟;徐美云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手术切除的肺精原细胞瘤进行临床、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患者男性,76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癌.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圆形或多角形,有明显胞界,胞质丰富透亮,核大深染,位于中央,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呈巢状分布,间质有纤维组织增生,内可见淋巴细胞弥漫或灶状分布于癌巢间(主要为T淋巴细胞),并可见出血、坏死.免疫组化:CK、CK-LMW、CD20、HCG、Syn、CgA、HMB45和MelanA(-),CD45RO和CD3((+++)),Vim和NSE(+), EMA局灶性弱(+),AFP和S-100极少数细胞、CD117少数细胞(+),PLAP((++)).结论 精原细胞瘤有生殖腺内和生殖腺外之分,且它们的病理学表现类似.生殖腺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纵隔和腹膜后.

  • 胸苷磷酸化酶表达与卡培他滨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子瑾;周美珍;刘东戈;杨丽;孙肇武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卡培他滨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33例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12例,结直肠癌21例)均用过卡培他滨治疗并有临床评价,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患者治疗前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比较卡培他滨临床疗效与肿瘤细胞中TP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TP阳性率83.3%(10/12);结、直肠癌TP阳性率57.2%(12/21).卡培他滨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总的疾病控制率(CR+PR+NC)为63.6%(21/33),其中在TP阳性患者中的疾病控制率为81.8%(18/22),在TP阴性患者中的疾病控制率为27.3%(3/11),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TP阳性表达的患者对卡培他滨反应更好,疗效更高.为TP表达作为卡培他滨疗效的预测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 胃肠间质瘤格列卫治疗前后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陈炳旭;王卓才;陈晓东;张伟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对放疗和化疗有效率很低,主要依赖手术.格列卫的问世,使GIST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观.结合我院格列卫治疗GIST 1例,探讨其病理变化.

  • 宫颈蓝痣2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唐涛;王莉;张丽;范嫏娣

    蓝痣又称真皮良性黑色素瘤,宫颈蓝痣比较罕见,自1959年Cid[1]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文献罕见大宗病例报道.本文报道20例,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并探讨其组织发生.

  • GLUT1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张安民;张兰仙;周建国;田玉敏;王进进

    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属于活化的葡萄糖转化蛋白家族(GLUT1~7),在许多肿瘤的葡萄糖摄取中起主要作用.生理状态下GLUT1主要表达在红细胞膜、脑毛细血管内皮(血脑屏障)、外周神经的神经束膜及良性鳞状上皮基底细胞.研究表明,GLUT1在许多葡萄糖代谢率高的实质性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 微波快速石蜡切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

    作者:张燕萍;唐正英;王振;王伟;杨宏杰;张怡;邬万新

    随着临床对病理报告及时性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有许多病理实验室在尝试将病理报告周期由原来3天缩短到1天.缩短病理报告周期的关键在于缩短病理制片的时间,因此,有很多病理实验室购置了微波辅助组织处理仪处理活检组织(包括固定、脱水和浸蜡过程),来缩短制片时间[1].由于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许多石蜡切片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加做免疫组化染色,因此,微波快速石蜡制片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HPV免疫组化检测在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魏清柱;刘江欢

    伴随TBS报告系统在我国的广泛应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的诊断日益增多,它为患者带来了较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为此,其他辅助方法也已被用来分流ASC诊断,但这些方法具有较多局限性,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推广.本研究旨在探讨HPV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ASC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

  • 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抗原修复方法的探讨

    作者:沈溪明;何欣欣;吴东霞;陈耿标;林敏玲;李海刚

    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是NKX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甲状腺、间脑和呼吸道上皮,在胎盘形成过程中起提高转录活性的作用.TTF-1在正常和良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较多,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相对较少,在未分化癌中不表达,因此推测TTF-1可作甲状腺肿瘤分型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 成批蜡块修切法在常规制片中的应用

    作者:吴在增;熊喜生;郑智勇;张丽芳;张峰

    常规石蜡组织块(简称"蜡块")切片方法大致分两类:①用废旧刀粗修蜡块,接着更换或移动新刀进行细切,形成短时内"一修一切"的操作;②直接用新刀修切蜡块.两者相比,前者切片质量较佳、节省刀片,但频繁更换刀片操作烦琐、费时;后者省时但费刀.我们取前者的优点并辅助其他技巧对蜡块成批修切,在制片中收到良好效果.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鲁平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鳞癌和上皮内瘤变发生的必要因素,没有持续高危HPV感染,就不可能发生宫颈鳞癌.本文对HPV在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HPV感染的结局,HPV分型及与宫颈病变关系的进展,HPV检测的应用前景,方法及HPV感染的应对策略进行介绍.

  • 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

    作者:范宇;付丽

    介绍不同亚型的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的结构、功能、分布及表达差异,阐述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雌激素 受体 乳腺
  • 复合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陈定宝;沈丹华

    复合性淋巴瘤可以是B和T、两种B或T细胞淋巴瘤的组合,也可以是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组合.该病越来越受到病理学界的关注,尤其是对其克隆性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复合性淋巴瘤的定义、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与预后.

  • TGF-β1和MMP2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杨树东;孙荣超;范钦和

    现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GF-β1和MMP2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判断肿瘤侵袭性、转移性及患者预后提供参考.国内、外对TGF-β1和MMP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化、呼吸系统的肿瘤,而在肾肿瘤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肾癌相关基因TGF-β1和MMP2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左颞前面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作者:耿建祥;徐文华;黄书亮;张鸿莺;王琴

    患者女性,55岁.发现左颞前面部肿块10余年,渐增大2年余.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其左颞前面部有一块约小铜钱大小之暗紫色"胎痣",稍高出皮肤,无特殊不适.

  • 颅内外沟通性异位甲状腺1例

    作者:夏玉荣;李月玲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右颞部肿块1年就诊.查体:右颞部有一3 cm×3 cm的突起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破溃.CT示右颞部脑膜瘤.MRI示 病变侵蚀右颞骨,向颅外生长,并可见病灶内出血,脑膜瘤的可能性大.临床以"沟通性脑膜瘤"进行肿瘤手术切除,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颞部,向右侧翼、颚窝生长,右侧中颅窝骨质破坏,肿瘤位于硬脑膜外,与硬脑膜界限清楚,脑实质未见癌侵犯.

    关键词: 颅内外 异位 甲状腺
  •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1例

    作者:秦进喜;金树梅;孔繁明;唐帆

    患者男性,63岁.头痛、头晕、走路不稳2个多月,与体位无关.查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 mm,对光反射(+),共济运动协调,曾在外院做头颅CT示左小脑半球占位,中心低密度,第4脑室轻度受压.入我院后MRI检测示左小脑半球呈异常信号,形态不规则,T1W1呈低混杂信号,T2W1呈高信号改变,信号强度不均匀,边界清晰,(图1).

  • 婴幼儿肝间叶性错构瘤1例

    作者:马莉;康安静;张蔚

    患儿女性,11个月.腹部包块4月余入院.4个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腹胀,逐渐加重且出现阵发性哭闹及下肢肿胀.

    关键词: 错构瘤 病理学
  • 子宫腺肉瘤伴肉瘤性过度生长1例

    作者:周庆云;石清芳;李淑鸾

    患者女性,71岁.因绝经20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子宫体如2个月妊娠大小,质硬,活动度好,双附件未扪及异常.B超示子宫形态失常,大小为10.8 cm×9.2 cm×6.8 cm,子宫中央见不规则非均质团块向子宫肌层浸润,6.9 cm×7 cm×4.6 cm大小,团块内回声欠均匀,内可见低回声与高回声呈"网格样"相间,考虑为子宫内非均质占位.术前内膜诊刮病理诊断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不排除间质肉瘤.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 喉部鳞状细胞癌合并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周华山;吴勇军

    患者男性,54岁.因声音嘶哑、喉部不适1年来我院就诊.纤维喉镜下见右声带前中2/3处可见一肿物2.3 cm×1.5 cm大小,右颈部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2 cm×2 cm×1.5 cm,B超示双颈部淋巴结肿大,CT回报右侧喉癌(声门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占58%.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喉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右颈部淋巴结切除并送术中快速病检.

  • 肺及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

    作者:邵晋晨;陈岗;何卫中

    例1男性,68岁.因渐进性吞咽困难10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食道吞钡示食管胸中段长约4个椎体有充盈缺损表现,局部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纹破坏,钡剂通过受阻,其余段食管未见异常改变,贲门通过良好,胃、十二指肠及2、3组小肠未见异常.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段,约6 cm×5 cm×5 cm大小,肝无结节,脾不肿大.行三切口食管切除+胃代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术.

  • 肋骨孤立性嗜酸性肉芽肿2例

    作者:要红伟;郭瑞峰;陈健;梁化印

    例1男性,32岁.主因右胸部第8肋肿物伴疼痛2个月入院.X线片示右第8肋弓溶骨性病变,骨膜反应轻微.术中见右侧第8肋弓处骨质破坏严重.切除病变肋骨送检.

  • 腰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王丽萍;刘茜;陆江阳

    患者男性,29岁.因腰骶痛1年,左腰部包块3月余入院.X线与B超示L4~5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行抗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术中见肿物位于L4椎体,累及L5椎体,L4、5椎体旁见一囊腔,内含脓液.

  • 下肢软组织异位脑膜瘤1例

    作者:孙和国;尤莉娜;何毅民;王平

    患者女性,36岁.发现右小腿肿块数月,无疼痛.CT示右小腿软组织占位,境界清楚.无颅脑病变体征.术中见肿瘤有包膜.

  • 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1例

    作者:贾薇;陆天才;郑兴征;陶林;郑玉琴

    患者女性,35岁.以下腹痛9天,发现盆腔包块5天就诊.平时月经规则,白带无异常,无尿频、尿急.查体:右附件区可触及一质硬包块,直径约7 cm,有轻压痛.临床诊断为盆腔包块待查.B超示右附件区混合性包块,以实性为主.血CEA 94.24 U/mL.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