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垂体腺瘤合并神经胶质肿瘤

    作者:石群立;周志毅;卢洪胜;马恒辉;陆珍凤;孙桂勤;周晓军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合并神经胶质肿瘤的发生机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8例垂体腺瘤合并神经胶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SP或EnVision法)标记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0~35岁,平均25.25岁.临床上7例患者有内分泌症状.组织学上肿瘤由两种不同形态组成,一部分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组成,其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淡,间质血窦丰富;另一部分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成条束状,核卵圆形或细长,可见微囊结构,间质小血管较丰富,部分梭形或星形肿瘤细胞中有散在或聚集的单核或双核异型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标记8例圆形肿瘤细胞表达PrL、GH等垂体腺瘤标记物;而梭形肿瘤细胞GFAP(+),异型的神经节细胞Syn(+).结论垂体腺瘤合并神经胶质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鞍区极为罕见的混合性良性肿瘤,其组织发生可能为垂体前叶腺细胞或垂体后叶神经胶质细胞发生肿瘤后,通过诱导刺激后叶神经胶质细胞或前叶腺细胞增生发生第二种肿瘤.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 卵巢妊娠黄体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范娜娣;王展宏

    目的探讨卵巢妊娠黄体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从临床症状、生化测定、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观察1例卵巢妊娠黄体瘤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妊娠终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呈结节性增大,由肥硕黄体细胞组成,行双侧卵巢肿物剥离术,经冷冻切片确诊.术后当日测定血清睾酮值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免疫组化:hPL、α-inhibin(+),hCG(-).术后1个月血清睾酮值下降5.23nmol/L.男性化症状逐渐消退,分娩男性婴儿,未见异常.结论卵巢妊娠黄体瘤罕见,属卵巢瘤样病变,容易漏诊,须与卵巢妊娠黄体、高反应黄体、类固醇细胞瘤、黄素化粒层细胞瘤及克根堡瘤鉴别.

  • 大肠癌不同浸润深度和转移淋巴结中癌细胞体视学参数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陈发龙;张文丽

    目的对比分析89例不同浸润深度和转移淋巴结中大肠癌细胞体视学参数,从体视学角度探讨大肠癌浸润与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体视学原理,测定大肠癌组织不同浸润深度及转移淋巴结中癌细胞的体视学参数,依据有关体视学公式计算出参数Vvn、Svn、λ、v、Nv、Kv、k、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组织间的差异.结果参数Vvn、Svn、v、s的大小是依浅层癌组织到深层癌组织的顺序增加,λ、Nv、k的参数大小则依浅层癌组织到深层癌组织的顺序递减,说明癌细胞浸润肠壁越深,其分化越低,其中Vvn、Svn参数有显著性差异;浅层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所测上述体视学参数结果显示,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癌组织浸润肠壁越深,其癌细胞的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可能来源于浅层癌组织.

  • 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莫祥兰;黄振录;周祥祯;丁志敏;韦荣干;王国刚

    目的探讨TPO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的TPO表达情况.结果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48例TPO(-),2例(+);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中TPO均(+).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评价指标: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6.15%.结论TPO蛋白可作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乳头状增生的重要参考标记物.

  • 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彦宁;韦萍;王翠芝;王鹏;张淑红;郑媛媛

    目的探讨母细胞型套细胞淋巴瘤(BV-MCL)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BV-MCL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例为经典型母细胞型,肿瘤细胞弥漫、中等偏大、染色质细,核分裂87个/10HPE;另1例为多形型母细胞型,肿瘤细胞弥漫、多形,中等大的细胞与大细胞混杂,核染色质粗,可见明显的核仁,核分裂36个/10HPF.2例均cyclinD1(+).结论BV-MCL少见,是MCL的一种变型,其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特殊,需要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鉴别.

  • 胃肠梭形细胞肿瘤4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吴影;张国峰;周涛;蔡菊芳;陈杰

    目的探讨3种胃肠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49例胃肠梭形细胞肿瘤的HE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明确诊断,对每类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类:①胃肠道间质瘤39例(39/49),中位年龄56岁;其中胃23例,19例发生于胃底、体部;小肠7例,结直肠3例,食管2例,肠系膜及网膜4例.光镜见瘤细胞梭形和/或上皮样,排列成交叉束状、栅栏状、假菊形团样、弥漫状等,其中24例可见间质灶状水肿区,1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②胃肠平滑肌瘤6例(6/49),中位年龄37.5岁;2例位于食管,4例发生于胃,其中3例位于胃贲门.肿瘤细胞呈梭形、温和,2例伴有灶性钙化.③施万瘤4例(4/49),中位年龄48岁;均位于胃,其中3例位于胃体,1例胃窦.光镜下4例均见淋巴细胞套,3例见细胞密集与稀疏交替区,3例见局灶异型细胞,核分裂罕见.结论胃肠梭形细胞肿瘤几乎均为间叶起源,其中胃肠间质瘤常见,但平滑肌瘤与施万瘤仍然存在.与间质瘤和施万瘤相比,平滑肌瘤发病年龄较低.前两者好发于胃底、体部,平滑肌瘤好发于消化道上段.各类肿瘤形态学具有部分可识别的特征,但明确诊断有赖于免疫组化.

  • 胃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斌;陈洁宇;张丽华;孟奎;章如松;陆珍凤;周晓军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7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IGFBP-2表达,同时用Ki-67标记细胞增殖.结果胃癌组织中IGFBP-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IGFBP-2在高级别癌中表达高于低级别癌,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晚期胃癌中IGFBP-2的表达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随着肿瘤临床分期增高,IGFBP-2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胃癌组织中IGFBP-2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BP-2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 先天性梅毒感染性死胎1例尸检的病理观察

    作者:章安源;王晓虹;刘茜;杨毅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感染性胎儿的病理特点.方法①尸体解剖观察大体形态;②显微镜观察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果本例病理特点主要为:①胎盘苍白肿大;②多脏器纤维化伴不同程度梅毒螺旋体浸润;③梅毒感染性肝硬化、胰腺炎和关节骨软骨炎等.结论患梅毒孕妇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并播散至肝、脾、肾上腺、心、肺等脏器中大量增殖,导致胎儿感染并胎死宫内.

  •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作者:惠延平;程虹;王映梅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外原发性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例子宫外原发性ESS的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数<10个/10HPF,间质小血管丰富,存在泡沫细胞浸润;其中3例伴有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4/4)、CD10(4/4)、PR(3/4)、ER(2/4)、EMA(2/4)和Des(2/4)(+),CK、SMA、S-100、CD34和LCA均(-).结论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提示子宫外原发性ESS可能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瘤细胞来自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ESS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 子宫腺瘤样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唐涛;王莉;王刚;范嫏娣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5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1%,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2例呈弥漫性生长,13例呈结节状,结节直径0.5~5 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分为丛状型、腺管型、脉管型及囊肿型.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 软组织结节性筋膜炎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

    作者:解建军;梁凤泉;马广贞;陈冰;马青松

    目的对13例结节性筋膜炎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分析不同时期的细胞学形态特点,以取得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经验.方法13例均有术后病理组织学对照,光镜观察其细胞学特点及形态表现,与组织学对比分析;并与黏液性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皮肤转移腺癌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的细胞学特点相对照.结果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发生于上肢6例,胸壁1例,颈部1例,背部2例,下肢3例.在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见不同的细胞学构象,但基本图像以从幼稚到较成熟的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病变的不同阶段纤维母细胞以不同比例混杂出现,可见核分裂,但无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是其与各种肉瘤区分的要点.结论细胞学穿刺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中、晚期改变诊断较准确,但在早期病变中误诊率较高,需密切结合病史及部位.

  •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詹娜;黎辉;王则胜;熊永炎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免疫表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5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其他类型上皮癌的免疫表型,并同时对10例肾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结果15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CK7、Leu-M1和cyclinE(+),而CK20和PR均为(-),部分病例ER、vimentin和CA-125(+).结论除Leu-M1和cyclinE外,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大部分免疫表型特征和其他类型宫内膜上皮癌相似.免疫标记CK7、CA125、ER和cyclinE可能对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肾源性透明细胞癌有一定帮助.

  •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5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洋;吴丽莉;刘伟强;吴晓辉;林万和

    目的观察分叶状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技术对57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呈单发息肉状,主要发生于头面部和手部,直径多<2 cm,无性别差异.病变大多位于黏膜或真皮内,其中2例位于静脉内,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形成小叶状结构,部分表面有溃疡形成或出血.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FⅧ、CD31、CD34及SM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论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主要发生在成人,可自愈,部分复发.组织学特征是毛细血管瘤样增生形成小叶状结构,需与包括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在内的多种血管病变鉴别.

  • 乳腺硅胶假体包膜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姜英;叶大雄

    目的分析乳腺硅胶假体包膜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对来自17位患者的31份乳腺硅胶假体包膜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31份乳腺硅胶假体包膜镜下均由纤维组织构成,17份显慢性炎症,26份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玻璃样变性,13份可见硅胶肉芽肿形成,5份伴钙化,18份内面可见滑膜样化生的上皮.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和CD68(+),CK(-).1份包膜周围乳腺组织伴有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DIN1A).结论乳腺硅胶假体包膜是机体对乳腺假体的局部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过程的结果,滑膜样化生的上皮来源于组织细胞.硅胶肉芽肿、钙化和滑膜样化生均与植入时间有关.文献中有鳞状上皮化生伴鳞癌的报道,因此,病理工作者在外检中应提高认识并充分取材避免漏诊.

  • 肺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吴继华;张建中;陆江阳;张铭;景青萍;周金莲;李鲁

    目的探讨肺嗜酸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肺嗜酸细胞腺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病理学特点:肿瘤无包膜,浸润性生长,明显坏死,瘤组织由含有嗜酸性颗粒胞质的细胞构成,细胞和核显著多形性.免疫组化:CK(+)、EMA、Syn、CgA和S-100(-).电镜:瘤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线粒体,无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肺嗜酸细胞癌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应与肺的嗜酸细胞性类癌、嗜酸细胞腺瘤、转移性嗜酸细胞腺癌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在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丽华;孙荣超;陈瑛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结果2例乳腺IMC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微乳头或管泡状细胞簇在纤细的网状或胶原纤维性间质分隔形成的透明间隙中浸润,不伴有促纤维增生.免疫组化示癌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呈特征性线样EMA(+),雌激素受体及CK7(+).结论IMC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乳腺癌类型,具有高度的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相结合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智;朱克宇;康凯夫;林汉良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E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患者的左锁骨上区肿物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瘤细胞的CK、EMA、vimentin、SMA、myoglobin、desmin、S-100、CD99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有完整包膜,由梭形细胞、脂肪细胞灶和上皮细胞巢构成.上皮细胞呈网格状,实体性或腺管样排列;梭形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呈编织状、车辐状分布,细胞具有较长的梭形细胞核及较空亮的胞质,少数梭形细胞呈肌细胞样具有嗜酸性胞质,类似纤维细胞或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分化良好,呈灶状分布于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岛之间.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CK弥漫强(+),大部分梭形细胞SMA(+)、myoglobin弱(+),少数梭形细胞vimentin(+),上皮细胞vimentin、desmin、S-100、CD34和CD99(-).结论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应与双向性滑膜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皮肤附件或涎腺起源的混合瘤、胸腺脂肪瘤以及梭形细胞胸腺瘤相鉴别.

  • 骨外骨肉瘤1例

    作者:蓝松;方治俊

    患者男性,51岁.发现右大腿内侧包块3月余.查体:右大腿内侧包块约6 cm×7 cm大小,轻压痛,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稍粘连,活动差.髓关节活动正常.MRI示右大腿上段前内侧软组织内可见团块状混杂信号影,约为7 cm × 7.5cm×8 cm大小,与股骨紧邻,股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行肿物切除术.

  • 右肺鳞状细胞癌合并胸壁髓性脂肪瘤1例

    作者:刘翔;宋林红;徐钢

    患者男性,69岁.咳嗽1个月就诊.胸部CT示右肺中叶肿块,考虑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术中见右肺中叶包块,包块占据整个中叶并侵及右中叶肺动脉和支气管.右侧脊柱旁壁层胸膜有2 cm×2 cm×2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与右肺无粘连.行右肺中叶切除术及胸壁包块切除.

  • 乳腺错构瘤1例

    作者:李书聆;付红梅;陆桂君

    患者女性,30岁.发现左乳包块6个月.查体: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包块,9 cm×9 cm×4 cm大小,质软光滑,有轻压痛,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临床诊断:左乳囊肿.手术切除送检.

    关键词: 乳腺 错构瘤 诊断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齐亚丽;景洪标;皋岚湘

    患者女性,69岁.全身多发性皮下结节伴乏力、发热1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腿内侧、臀部和后背等多处皮下包块,包块胡桃至鸡蛋大小,有红肿、热、痛,同时伴乏力和高热.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消炎治疗无效,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39.5℃,全身多发性皮下结节,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行左臂皮下结节切除术,术中见直径约1.5 cm左右的皮下结节,周围欠光滑,界限不清.

  • 肾上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卢庆芳;骆利康;周素英;申华峰

    患者女性,55岁.因腹胀、腹部隐痛6个月,逐渐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10/70mmHg,体表无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WBC4.7×109/L,RBC、Hb、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B超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CT示右肾上极有一11cm×10 cm肿块,提示右肾上腺肿瘤.手术见右侧肾上腺有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1cm×10 cm,外观似有包膜,压迫肾上极,表面血管较丰富,切除肿块与肾.

  • 阑尾低度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

    作者:魏清柱;刘江欢;王玉珍

    患者女性,68岁.转移性右下腹痛22小时.查体: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WBC 13.3×109/L,粒细胞计数11.8×109/L.拟诊"急性阑尾炎"施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位于回盲部内后方,尖端指向下,肿胀,与周围有少许粘连,术后诊断:慢性阑尾炎,阑尾肿瘤.

  • 下咽部脂肪肉瘤1例

    作者:王海霞;朱明华

    患者男性,53岁.咽部异物感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无疼痛,不咳嗽、咯痰,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自觉头转向右侧时有发音异常.电子咽喉镜示右侧梨状窝新生物.CT示右侧梨状窝新生物.经抗炎治疗数日,未见明显好转.入院后行下咽部CT示右侧梨状窝血供欠丰富,低密度软组织肿块,涉及同侧批裂过中线,向上达口咽,良性肿瘤(囊肿)可能性大.间接喉镜等右侧梨状窝可见2个大小分别为1.8 cm×1.8 cm和1.5 cm×1.5 cm的球形新生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行右下咽新生物切除术.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咽部 诊断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

    作者:黄伟良;焦琼;姜筱玲

    例1男性,29岁.3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壁肿块,约2cm大小,无任何不适感,未予重视.近发现肿块明显增大,外科检查下腹部耻骨上方扪及约5 cm×6 cm大小肿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度好,与皮肤无粘连.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冷冻切片报告梭形细胞肿瘤.

  • 横结肠息肉样脂肪瘤1例

    作者:曾波;熊焰

    患者男性,85岁.因反复黑便1个月入院.CT示横结肠腔内见一大小约4.5 cm×2.5 cm×2.4 cm之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尚均匀,局部肠管未见明显扩张.术中见横结肠肝曲侧有一约5 cm×4 cm×4 cm的息肉样包块,表面光滑、带蒂,未见肿大淋巴结,部分切除横结肠并送病检.

    关键词: 横结肠 脂肪瘤 息肉
  •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

    作者:赵茜;李红

    患者女性,59岁.因腹壁肿物6个月,表面皮肤溃烂2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腹壁近左侧见一直径3 cm的肿物,皮肤表面溃烂,有少量结痂,结痂处边缘轻度红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遂行肿物扩大切除术.

    关键词: 汗腺肿瘤 恶性 诊断
  • 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叶状囊肉瘤1例

    作者:张颖文

    患者女性,47岁.左乳腺肿物20年余,近1个月肿物生长迅速.查体:肿物占据整个乳腺,圆形,直径10 cm左右,瘤体界限清楚,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韧,有囊性感,压痛明显.全身淋巴结无肿大.B超示左乳腺肿物,疑似乳腺癌.

  • survivin、Ki-67、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聂明豪;杜明;李秀荣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survivin不仅有较强的抗凋亡作用,并且与肿瘤血管的形成及细胞的增殖有关[1].本文针对胃癌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Ki-67、VEGF、微血管密度进行测定,旨在探讨和筛选反应胃癌发生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C、TAMs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梁青春;魏启幼;范松青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能力强.VEGF-C具有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促进淋巴管形成的独特功能[1].TAMs是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降解细胞基质的酶及调节酶[2],从多方面影响肿瘤局部微环境,加速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C、TAMs在PT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PTC侵袭、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双染色观察VEGF-C在TAMs中的表达.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小肠间质瘤与嗜铬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罗志谋;金晓龙;腾昊骅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多样化和多系统损害.其患病率约为1/3000,其中30%~50%的病例是自然突变所致[1].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NFI合并小肠间质瘤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 肝素酶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张观宇;李建华;方长青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统计中,胃癌居于首位[2].目前对胃癌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胃癌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随着淋巴结清除术的推广和规范,以及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胃癌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判定尚缺乏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肝素酶的表达情况,探讨肝素酶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相互关系.

  • 乳腺导管原位癌梭形细胞性变型1例报道

    作者:林琦;张虹;董颖;李挺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左乳头血性溢液2周.B超示左乳腺外侧乳腺导管扩张.查体:左乳腺外侧有一长约2 cm的条索状肿物.行乳腺区段切除.

  • 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鹿伟;成玉霞;孙青

    组织芯片技术将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不同个体的组织标本按预先设计的顺序排列在一张玻片上,与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基因、基因转录和相关表达产物生物学功能三个水平上进行相关研究,是一种高通量、多样本,并具有平行分析功能的工具,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崭新的病理学技术[1].我们将组织芯片与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肾上腺β2受体的变化,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三种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肝组织HBsAg、HBcAg效果的比较

    作者:郭以河;张闽峰;孟家榕;林明珠;戴太监

    为了探讨更适合肝组织HBsAg、HBcAg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我们分别用SP、ABC、EliVision二步法对肝穿组织进行HBsAg、HBcAg标记,以进一步提高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 一种改良的脂肪染色法

    作者:唐海林;唐荣军;宋颖;彭娟;许雄峰;张杨

    在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中,HE切片常出现大小空泡,究竟是脂肪变性、水泡变性还是糖原贮积;肿瘤是否为脂肪源性;骨折患者是否有脂肪栓塞等都需要用脂肪染色加以鉴别.用于脂肪染色的油红O、苏丹类染料一直使用丙酮或异丙醇[1]配制,而丙酮和异丙醇极易挥发产生沉淀,染色时易在组织片上留下红色结晶,并且使用液不易保存每次染色需要重新配制.我们经过不断探索,摸索出一种易配制、不易产生沉淀、易保存、性能稳定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染色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脂肪 染色法 改良
  • 病理诊断中与大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作者:宁浩勇;王鲁平;虞积耀

    大肠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对切除的手术标本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是进一步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文献对与大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如:组织学类型及分级、TNM分期病理诊断原位癌的概念、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远隔转移及切缘等进行讨论.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任雅丽;汤秀英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朗格汉斯细胞克隆性增生形成的少见疾病.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一介绍.

  • 介绍一种改良伊红染液的配制法

    作者:盛彩霞;周萍

    病理常规制片HE染色中应用染胞质的染料多是伊红Y,使胞质的各种成分呈现深、浅不同的粉红色,将各种组织或细胞成分与病变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显示出来.但在实际应用当中,我们发现常规配制成的水溶性伊红或沉淀酸化伊红进行胞质染色时,伊红着色往往很难控制,出现过淡或核浆共染的现象.经过摸索,我们发现一种改良的伊红染液,着色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何春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在日常冷冻切片工作中占较大比重.开展好该项目,发展该技术,对甲状腺临床手术和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重要性、经济效益和学术意义不言而喻.而提高甲状腺冷冻切片的诊断水平靠技术和形态特点的熟练掌握,甲状腺冷冻切片依然是术中甲状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