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 Pathology 진단병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882
  • 国内刊号: 1007-8096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70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诊断病理学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丁华野,周晓军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性腺外畸胎瘤17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惠延平;马世荣;程虹;张伟;朱少君

    目的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参照WHO(1999)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2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男性85例(49.4%),女性87例(50.6%),男女之比约为1:1;35岁以下患者131例(76.2%);肿瘤主要发生在身体中线部位,频率依次为纵隔、椎管内、颅内、骶尾部、腹膜后、肠系膜及下腹部等.172例畸胎瘤中18例(10.5%)为恶性,其患者男女之比为1.6:1;发生频率依次为颅内、纵隔、骶尾部、椎管内、肝、腹膜后、下腹部.18例恶性畸胎瘤中7例为完全由胚胎性组织构成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另11例为成熟性或未成熟性畸胎瘤合并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或伴有腺癌等恶性成分.结论性腺外畸胎瘤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在身体中线两旁;②好发于小儿、青年,男性患者恶性率高于女性;③恶性率较高,尤以颅内畸胎瘤恶性多见;④未成熟性畸胎瘤多合并其他生殖细胞瘤成分;⑤可能有不同于性腺畸胎瘤的发生机制.

  • 胸、腹水沉积物切片结合涂片诊断间皮瘤

    作者:刘梦海;袁昌隆;梁忠泉

    目的探讨胸腹水沉积物切片及涂片对间皮瘤的诊断.方法对455例胸腹水沉积物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和涂片,部分病例做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结果检出间皮瘤52例,其中46例有组织学对照,6例有比较典型的体征.52例间皮瘤在胸腹水沉积物切片中全部阳性,涂片阳性者38例,占73.1%,两者间差异显著(1P<0.05).切片与涂片相结合可初步将间皮瘤分为高分化型和低分化型.在沉积物切片的基础上进行其他检查如特染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间皮瘤和腺癌.结论胸腹水沉积物切片对间皮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脱落细胞学对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 胰腺癌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作者:武莎斐;曾瑄;梁智勇;高洁

    目的检测胰腺癌细胞系基因组中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变化,探讨胰腺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规律.方法选择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的染色体涂染(chromosome painting)探针,用与我院实验室自建的中国人胰腺癌细胞系PC-1、PC-2、PC-4、PC-7和来源于ATCC的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ASPC-1、Miapaca、BXPC-3共8株细胞系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胰腺癌细胞基因组中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的特点.结果在8株胰腺癌细胞系中7株细胞系18号染色体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2株有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丢失,另有2株18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重组:有3株细胞系20号染色体出现三倍体,其中2株同时有20号染色体重组发生,有3株细胞系20号染色体出现四倍体,其中1株伴有重组.结论中国人胰腺癌细胞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丢失,并有18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的重组发生;20号染色体扩增和重组是高频发生事件,这些染色体的非整倍体与胰腺癌发生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尸检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辅林;韦立新;李向红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1例尸检诊断的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4岁.肝重2410 g,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弥漫分布,大者5 cm×4 cm×4cm.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小,呈弥漫分布的巢状结构,富于血窦.瘤细胞免疫表型AE1、Syn、CD99、NSE和IP(+),LCA、AFP、Hepar-1(-).电镜下可见成簇的大小为150~350nm不等的电子密度致密的核心颗粒.结论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非常少见,其诊断需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特征,并除外其他脏器原发病变的肝转移.

  • 维吾尔族鼻淋巴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峰;李景英;张银华;王振华

    目的探讨鼻淋巴瘤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观察25例鼻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本组25例中NK/T细胞淋巴瘤17例,非特殊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4例,B细胞性淋巴瘤4例.其中17例有EBV感染.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鼻淋巴瘤以NK/T细胞型为主,大多数有EBV感染.

  • 人胎盘泌乳素标记中间滋养细胞的诊断价值

    作者:贺晓梅;范嫏娣;王莉莎;王玉平;杨静秀

    目的探讨人胎盘泌乳素(HPL)标记中间滋养细胞的诊断价值,藉以协助诊断宫内、外孕及进一步确定超常胎盘部位病变(EPS)、胎盘部位结节(PSN)、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方法Ⅰ组:选择蜕膜中疑似中间滋养细胞植入标本15例;Ⅱ组:宫内膜间质细胞肥硕呈蜕膜样变和/或宫内膜腺上皮呈A-S现象标本10例;Ⅲ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EPS 2例、PSN 1例、PSTT4例、ETT1例,共8例;对照组:宫内孕标本15例;对观察的3组测定免疫组化HPL(SP法).结果对照组15例宫内孕具备蜕膜及绒毛,11例HPL(+),4例(-).Ⅰ组15例蜕膜组织疑似中间滋养细胞(IT)植入,12例HPL(+),证实为宫内孕;3例(-),其中1例为宫内孕,2例为宫外孕.Ⅱ组10例蜕膜样组织伴/不伴A-S现象,其中5例HPL(+)均为宫内孕;5例(-),其中4例为宫外孕,1例为宫内孕.Ⅲ组EPS 2例、PSN 1例、PSTT4例及ETT1例,其中间滋养细胞肿瘤HPL均呈(+).结论Ⅰ组和Ⅱ组HPL(+)测定种植型中间滋养细胞对诊断宫内孕发生率高达76%,宫外孕24%.Ⅰ组和Ⅱ组HPL阳性100%为宫内孕,HPL阴性75%为宫外孕,25%为宫内孕.妊娠滋养疾病共8例,HPL阳性表达率达100%,故均具有诊断价值.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1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路娣;何乐健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A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回顾病史,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1例儿童发病年龄1~12岁,平均4.9岁,男女之比为1:3.2,85.7%的患儿合并有皮质醇激素增高的体征.肿瘤体积普遍较大,52.4%的病例肾上腺肿瘤重量>300 g,>80%的肿瘤镜下可见透明细胞稀少,病理性核分裂,静脉及被膜的浸润.免疫组化:21例vimentin、Syn和PCNA(+),7例CK(AE1/AE3)(+),11例Ki-67(+),CEA、EMA(-),其中PCNA阳性率为28.8%~98.2%,Ki-67为1.1%~23.1%.结论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恶性度高,预后差,多见于女童,患者大多合并有皮质醇激素增高的体征.在儿童ACC的诊断中,肿瘤的重量多数>300 g,瘤组织透明细胞稀少、病理性核分裂、静脉和被膜的浸润是相对重要的指标.PCNA阳性率>30%、Ki-67阳性率>10%对儿童ACC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胃肠道间质瘤多因素预后分析

    作者:石素胜;孙耘田;白月奎;邵永孚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并对多因素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对194例胃肠道间质瘤构建组织微阵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CD117、CD34、a-SMA、desmin、S-100、p53、Ki-67、PCNA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2.1%、63.2%.单因素分析,患者的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有无坏死、出血、细胞密集程度、肿瘤细胞类型、核异型性、Ki-67标记指数、p53、性别等因素有关(P<0.05).初治患者预后同时与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及黏膜有无受侵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坏死、周围组织侵犯、性别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因素较多,胃间质瘤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数>10个/50 HPF,肿瘤有坏死,黏膜受侵提示肿瘤恶性度较高,Ki-67标记指数≥5%及p53蛋白(+)有助于预测胃间质瘤侵袭行为;小肠间质瘤肿瘤直径>5 cm,均应高度警惕肿瘤的复发转移.CD34、SMA、desmin、PCNA、S-100蛋白阳性表达与预后无关.

  • 原发性血色病伴肝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卢韶华;谭云山;宿杰·阿克苏;王岫南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色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原发性血色病伴肝癌及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特殊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比较放血疗法治疗前后患者肝铁沉积变化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原发性血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铁贮积病,过量铁在肝、胰、心、肾、皮肤及脾等部位广泛沉积,造成靶器官实质细胞破坏,导致脏器功能损害.肝是早和严重的铁聚集部位,肝硬化和肝癌是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反复放血排出体内的铁是此病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结论此病早期无特异表现,极易漏诊,确诊有赖于肝活检的病理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组织芯片在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王翠芝;周小鸽;黄受方;张淑红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改善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使免疫组化结果更具有可信性和可比性.方法根据所测试抗体的不同,选用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3例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包括正常及病变的组织).用组织芯片制作仪挖取直径为2mm的组织芯,构建3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用来测试CD20、EMA和PR.然后进行常规切片,厚度4μm,烤片后将组织芯片分发给参加免疫组化质控的单位.各单位按自已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后,53家单位寄回组织芯片157张.载玻片上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移位脱失现象.显微镜下观察,所取组织芯均为有效组织,可完全代表其原组织.经过免疫组化研究中心5位评委对参加者测试片进行集体评审,免疫组化染色总体优良率70.7%.结论在此次免疫组化染色测试中,组织芯片显示了其信息含量多、可比性强及省时、省力等优点,使得大规模的免疫组化质量控制不仅成为了可能而且变得简便易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总体质量较好,但仍有1/3切片染色不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原修复不足,需要改进.

  • 胃MALT型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BCL-10的关系

    作者:赵向荣;吴丽莉;马大烈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

  •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马捷;石群立;周晓军;孟奎;孙桂勤;陆珍凤

    目的探讨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0例LBL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43岁,男15例,女5例,13例纵隔占位者9例伴锁骨上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或全身多发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1例则表现为胸椎骨的病变.光镜下表现为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TdT、CD3、CD43、CD99(+),MPO(-).仅1例呈CD20弥漫(+)和CD79a(+).19例诊断为T-LBL,1例为B-LBL.1例BLBL同时呈CD79a弥漫弱(+).随访13例,4例出现中枢神经侵犯,4例累及骨髓,4例死亡.结论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出现纵隔占位伴锁骨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T-LBL,光镜下瘤细胞中等大,核浆比大,染色质细腻,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TdT阳性可确诊.

  •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梅绥

    目的国内首次报道先天性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CSHLCH)1例,也被称为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CSHRH),结合文献探讨其性质、命名、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该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患者为1个半月的婴儿,出生时发现右下睑一结节性病变,镜下示炎症背景,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其间可见聚集成堆的单核样组织细胞,胞质丰富,淡伊红或泡沫状,核圆,较大,居中或略偏位,核分裂偶见;免疫表型S-100、CDla(+).结论本病少见,易被误诊、漏诊.需与Letterer-Siwe病、肉芽肿性病变等区别.需长期随访.

  •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雷伟华;谭敏华;黎华文;李维华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肺原发性黏液腺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原发性黏液腺癌常见于成年人,病变主要分布于肺的外周部.形态学表现为分化好的黏液性上皮性病灶,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核位于基底部,胞质透亮呈分泌状态,亦可增生呈2~3层,中度异型,部分核大深染,核分裂象罕见,组织形态类似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或胃肠道黏液腺癌结构,冷冻切片诊断易误诊为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结论肺原发性黏液腺癌是肺变异型腺癌中罕见的恶性肿瘤,形态特征与乳腺黏液腺癌相似,冷冻切片常难以做出可靠的病理诊断,要与肺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黏液性囊腺癌等鉴别.诊断主要是依赖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预后相对较好,不同于胃肠道黏液腺癌.

  • 原发性右心房恶性间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尹迎春;王兴友;邰艳红;耿明

    目的探讨原发性右心房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右心房恶性间皮瘤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原发性心房恶性间皮瘤组织形态为瘤细胞向上皮及肉瘤样分化,核分裂象易见,有坏死.免疫表型:calritinin(++)、Vim(++)、CK(+)、EMA(+).结论原发性右心房恶性间皮瘤非常罕见,恶性度高.形态学上应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及转移腺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

  • 猿猴病毒(SV40)在恶性间皮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高杰;于国;钟梅

    目的探讨恶性间皮瘤组织中SV40是否存在以及该病毒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60例经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确诊的恶性间皮瘤.采用PCR方法对恶性间皮瘤组织进行SV40DNA检测.结果在恶性间皮瘤中可以检出SV40DNA的存在,检出率为60%.同时分析了组织亚型与SV40表达的关系,结果上皮细胞型与混合型及肉瘤样型之间SV40的表达差异显著(chi-square=5.01,P=0.023),混合型及肉瘤样型更倾向于SV40的阳性表达.结论在我国恶性间皮瘤的发生可能与SV40感染有关,并代表了一种预后不良的趋势.

  • 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肖华亮;王东;李增鹏;高奉浔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并随访.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右颈部孤立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易于复发.由于患者拒绝接受治疗,于确诊后15个月死亡.镜检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由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和卵圆形细胞替代;瘤细胞vimentin、S-100(+),LCA、CD68灶性弱(+),CD21、CD35、CD1a及T、B细胞标记(-);电镜下瘤细胞表面可见细长的指状突起,未见到Birbeck颗粒、细胞间桥粒连接及黑素小体等特殊结构.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可确诊.

  • 输尿管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杨川林;张尚福;何艳梅;张文燕

    患者男性,58岁.因双侧腰部不适在外院以左肾纤维化、左肾固缩行左肾切除术.术后1个多月出现全身浮肿,于当地医院行右输尿管双"J"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予以拔管,但拔管后半天即出现腹部胀痛、无尿.

  • 多灶性肾细胞癌1例

    作者:刘崇梅;吴双红;林明辉;彭乃慈

    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腰痛、血尿3天入院.发病无明显诱因,B超及CT均提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肾癌可能性大.术中见左肾约14 cm×8 cm×4 cm大小,肾下极有一球形肿物,4 cm×3 cm×2 cm大小,质硬.临床诊断:左肾多发性肿瘤.

  •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车进明;殷月玲

    患者男性,51岁.因上腹部及背部持续性隐痛伴食欲不振、体重减轻10余天入院,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上腹压痛,肋下扪及约8 cm×7 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口腔、咽、食管、胃、腹膜后、双肺、肛门及体表等部位未发现阳性体征.

  •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作者:董红梅;郭瑞峰;陈健;田茹

    患者女性,58岁.左下颌骨肿物半年余,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他明显不适.查体:面部不对称,左下颌体部、升支膨隆,部分区域可触及乒乓球感,无触压痛,双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触及.曲面断层片示左下颌骨可见多房透光影,内有分隔,边缘可见切迹,左下颌第5、6、8根尖吸收.

  • 男性肝转移性绒癌1例

    作者:赵爱莲;施旖旎;李吉友

    患者男性,30岁.间断腰痛伴上腹痛1个月.B超与CT显示肝多发实性占位、腹膜后实性占位,13 cm×9.3 cm×8.2 cm大小,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结节.以腹膜后恶性肿瘤伴多发转移入院.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1例

    作者:杨威;吴斌;廖爱军;徐秀月;吴岩;刘卓刚

    患者男性,17岁.3年前因咳嗽7天入院.查体:神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红,扁桃体Ⅰ°大.血常规:WBC 10.8 × 109/L,RBC 4.2 × 1012/L,Hb 140g/L,PLT47×109/L,其中中性分叶核细胞33%,嗜酸性分叶核细胞1%,成熟淋巴细胞62%,单核细胞4%,异型淋巴细胞8%,网织红细胞0.5%.嗜异凝集实验1:112.

  • 阑尾巨大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1例

    作者:果海娜;刘旭明;黄锦叶;吴惠西

    患者女性,20岁.发现腹部膨隆7个月,近3个月腹胀伴便秘,无腹痛、便血,按慢性胃肠炎治疗未见好转.查体:腹稍隆起,于中下腹部扪及肿块,占满盆腔,边界清楚,活动性差,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地硬.B超示中下腹巨大实性包块;CT平扫于中下腹腔内见大小约17.5 cm×15.2 cm×11.2cm实性包块,位于膀胱上方,与子宫、附件无明显联系,边缘完整,疑为良性肿瘤.术中见腹腔内有一约17 cm×15 cm的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脏器无粘连,肿瘤与阑尾相连,切除阑尾及肿块送检,冷冻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

  • 右外耳道耵聍腺腺瘤1例

    作者:李蓉梅;卿永烈

    患者女性,63岁.因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10年,伴有耳鸣、胀痛2个月就诊.查体:右外耳道后壁有一大小约1.3 cm× 1.3 cm×1.2 cm肿块,表面灰白色,完全阻塞外耳道,质硬,有明显触痛,但无出血、溃疡和分泌物.X线片示乳突蜂房结构清晰,骨质无破坏.右侧耳孔致密,无扩大.音叉试验:右耳传导性耳聋.临床诊断:右外耳道纤维瘤.

    关键词: 外耳 耵聍腺 腺瘤
  • 多关节羟磷灰石沉积症1例

    作者:肖欣;邵永;王建军;何妙侠

    患者女性,46岁.因发现多关节肿块2年余入院.患者15年前诊断为狼疮性肾炎;9年前出现尿毒症,并行血液透析6年;2年前先后出现骶尾部、右腕部肿块,分别行手术切除;现又出现双肩、右腋下、双腕、左第一掌指关节、右膝、骶尾部等多处关节肿块,伴疼痛.

  • 十二指肠降部癌肉瘤1例

    作者:兰玉华;熊红梅;李捷艳

    患者女性,59岁.因黑便伴上腹部不适、头晕1个月入院.查体:右上腹有轻压痛,拟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予抑酸、止血等处理,症状无好转.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伴出血;胃肠钡透及CT示十二指肠降部占位.行Whipple手术.

  •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作者:张功亮;王建;肖军兰;郭广秀

    患者女性,44岁.因月经过多半年,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入院.术中见子宫多发性肿物,大网膜多个结节,探查子宫附件、胃肠道及腹膜后未见肿物,遂切除子宫浆膜下肿物1个及大网膜结节送冷冻切片检查.

  • 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初步研究

    作者:郑宏刚;孙保存;杨玉清;姜余华

    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1]是来源于脑内蛛网膜颗粒细胞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蛛网膜颗粒细胞丰富的部位,非常罕见.本文对在临床中遇到的2例富于淋巴浆细胞脑膜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硬脂酸石蜡混合液替代二甲苯透明剂制片的探讨

    作者:周导;顾萍;严军宁

    我科采用硬脂酸石蜡混合液替代二甲苯透明剂作为脱水剂和石蜡间的中介剂,已有近10年的时间,经反复摸索实践取得满意的制片效果,现介绍如下.

  • 活检组织负压包埋技术的改进

    作者:谷玉春

    传统的真空负压包埋技术,系将标本浸于相关液体内同步进行抽气减压处理.笔者在实践中为进一步缩短制片周期,提高负压包埋效率,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110例活检软组织进行了摸索,选择组织负压时加入相关液体的包埋技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 对Gomor银染色法的一点改进

    作者:杨冬梅

    网状纤维是网状结缔组织内的一种纤维,由交错排列的纤细的纤维组成.经过多年的研究,网状纤维染色多使用各种银氨液浸染法使纤维变成黑色,因此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网状纤维染色常用于显示和鉴别癌与肉瘤,也可用于识别坏死组织的结构和类型.Gomor银染色法是较常用的银染色法,此法染色时间较短,但染色后的色泽不够理想,为此经过多次实验,我们稍做修改,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宫颈细胞学诊断

    作者:马博文

    通过对宫颈细胞学诊断的历史回顾,介绍了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国内外开展的情况及其利弊,提出我国医疗单位引进时应注意的问题,对Bethesda系统给予评价和介绍,强调我国细胞诊断学专业应规范诊断标准、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及整合资源.

  • 免疫组织化学在乳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皋岚湘;丁华野

    应用免疫组化对乳腺疾病进行分析在以下5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①评估间质浸润:依靠肌上皮标记物,包括SMA、MSA、SMMHC、calponin、p63、CD10等,在肿瘤周围没有显示出肌上皮层时支持间质浸润的诊断.建议使用2种不同的标记物,p63和SMMHC是很好的互补抗体.②区分导管和小叶性肿瘤: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的治疗方案相当不同.建议联合使用抗体34βE12和E-cadherin,导管原位癌E-cadherin(+)和34βE12(-),而小叶原位癌则相反.③鉴别普通导管增生和导管原位癌:导管增生表达34βE12和CK5/6(+)明显,而导管原位癌34βE12和CD5/6染色大部分(-).④鉴别乳腺腺病和浸润性导管癌:硬化性腺病、大汗腺腺病、放射性瘢痕、盲管性腺病和微腺性腺病等有时需经免疫组化与浸润性导管癌鉴别.⑤证明各种转移性腺癌:主要与肺癌(TTF-1阳性)、卵巢癌(WT-1阳性)、胃癌(CK20阳性)和恶性黑色素瘤(HMB45阳性)鉴别,乳腺癌一般GCDFP-15和CK7(+),ER和PR常为(+).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作者:陈蕾;吕翔

    恶性淋巴瘤根据发病部位分为淋巴结内和结外,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在胃淋巴瘤中,发生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相对常见,在病因学、病理学、免疫表型和临床转归上有一定规律,属于胃恶性淋巴瘤中较特殊的类型.

  • Access数据库在基层医院病理科的应用

    作者:贾树森;邬二喜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级医院、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均实行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它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增加透明度,减少医疗纠纷,使医院实现人性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诊断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